山西形意拳发展与传承探索
山西太谷形意拳传承的文化基因研究
武术研究2019年2月第4卷 第2期山西太谷形意拳传承的文化基因研究卫 微山西农业大学体育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0摘 要:基于格尔茨的“深描说”对形意拳进行深入解析,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切入点,以太谷形意拳“圈子”为研究个案,以“圈子”的构建和文化空间两个关键环节对传统武术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整理,借助人类学“深描”理论解读形意拳“圈子”的横向地缘、血缘、业缘、艺缘的地方性知识构建,与纵向的文化空间共同作用,继而实现形意拳的优良文化基因赓续传承。
关键词:形意拳 传承 文化基因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9)2—0072—03文化是一种“象征文本”,其中文本个体是在一个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对象征体系进行阐释。
而本研究范式主要遵照于质性研究。
扎根理论是基于研究对象在自然情境中所进行的整体性探究,在访谈、观察和分析中做出的解释性理解。
结合格尔茨的“深描说”理论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层次的文化现象记录,形成研究者对被研究的参与者持有“文化视阈”,寻找自上而下的理论应用和自下而上的理论提炼,以此重塑的隐形文化谓之“文化基因”,可从表象看出本体文化,但也存有隐性个体差异。
针对本篇文章中所涉及的形意拳传承来讲,从已有人类学领域的相关文献中提取可知理论并推衍和检验,以扩充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范畴。
1 田野叙述:形意拳地方性知识构建太谷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辖县。
地处晋中盆地,始建于西汉,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与祁县、平遥共同成为闻名遐迩的晋商故里,而晋商的发展成为形意拳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为保证货物和资金的安全,“走镖”职业应运而生,成为形意拳起源的先决条件,注重内在劲力和实用。
由此也影响了当地人的性格,保守、沉稳,从形意拳的一招一式也可体现出它的根基沉和重防守。
在太谷的金谷广场和西苑公园等,每天早上6点多,都会有一批固定习练形意拳的群体,亦男亦女。
有高辈分的老拳师,也有刚刚接触形意拳的小徒弟,习武传习。
对形意拳在晋中地区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Re s e a r c h o n Xi n g y i q u a n De v e l o p me n t C o n d i t i o n i n J i n z h o n g Ar e a
兰利霞 , 杨生源
体、 将娱 乐与保健相结合 的 目的 , 使 形意拳更好地在全 国各地加 以流传 , 使 中国民族传 统文化得 到更好的 ; 传统 ; 现状 ; 晋中
Ab s t r a c t : As o n e o f t h e b i r t h p l a c e o f X i n g y i q u a n,J i n z h o n g c i t y h a s r a n k e d X i n g y i q u a n l o c a l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 o f
o f t h e ma s s e s ,t o a c h i e v e p h y s i c a l f i t n e s s ,r e c r e a t i o n a n d h e lt a h c a r e f o r t h e p o p u l a c e w i t h t h e c o mb i n a t i o n,ma k e t h e x i n g y i q u a n b e t t e r t o s p r e a d a l l o v e r t h e w o r l d,a n d b e t t e r i n h e r i t t h e C h i n e s e n a t i o n a l t r a d i t i o n l a c u l t u r e .
探究对中华传统武术拳种形意拳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探究对中华传统武术拳种形意拳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作者:陈建华来源:《体育风尚》2023年第20期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形意拳于明朝创立,至今已有300多年传承发展历史。
基于此,为使形意拳在传承中发展,本文简单阐述形意拳这一中华武术分支,从多个方面思考中华传统武术拳种形意拳的传承思路,结合实例深化研究,最后从教育、社区、宣传、创新等方面给出这一拳种的发展建议,以期推动形意拳更好发展。
关键词:武术;拳种;形意拳;传承与发展形意拳作为我国优秀的武术项目之一,集哲学、养生、健身和医学为一体,其所拥有的浓厚文化底蕴与娴熟攻防技术使得这一拳种在民间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但是当前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多元文化冲突,为使形意拳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探索更多的、新的传承发展路径是必要的。
1.形意拳相关概述形意拳来源于心意拳,此拳讲求“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要求内义与外义高度统一,因此被称为形意拳[1]。
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清代初期的山西姬际可,如今的形意拳主要是由河北深州的李洛能、车毅斋,在山西戴氏心意拳的基础上,创编而来。
形意拳以三体式为基础,扩展十大形为十二形,增加了新的套路“杂式捶”和“安身炮”,由此更名为形意拳,进而得到广泛流传[2]。
2.中华传统武术拳种形意拳传承思路形意拳发展至今,几百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促使形意拳不断改进、创新,传承方式呈丰富多彩的态势。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这一拳种的传承思路可总结如下:2.1基于社会组织传承武术所谓社会传承方式,主要是指通过社会传播,令更多的社会群众广泛认知形意拳这一中华传统武术拳种。
作为我国传统武术拳种之一,其发展与其他民俗事项的发展轨迹相同,均离不开传承活动。
目前,形意拳的传承形式多样,其中社会传承形式,通过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的加入与参与,以及不断的对形意拳这一中华传统武术拳种进行研究、推广、发展,能够加深社会大众认知、理解的同时,促使形意拳汲取传统文化精髓,进行扎实的继承和发展。
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李竞【摘要】Xingyi Chuan has experienced more than 400 years, and we have the obligation to continu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it, to let more people learn about it and make it go to the world. Using documentary,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status quo of Xingyi Chuan, thinks today we should from the compet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Xingyi Chuan fitness regimen, the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trend of development, to have Xingyi Chuan better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形意拳历经400多年的发展,我们有义务将它的传承与发展更好地继续延续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形意拳,使之走向世界.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剖析了形意拳传承与发展的历史及现状,认为当今形意拳的发展应该从竞赛、健身养生、国际化的理念趋势下发展,从而使形意拳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期刊名称】《搏击·武术科学》【年(卷),期】2018(003)005【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形意拳;传承;发展【作者】李竞【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湖北武汉 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5形意拳是我国优秀的武术项目之一,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集哲学、养生、健身、医学于一体,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娴熟的攻防技击技术,也是我国优秀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山西戴氏心意拳的发展演变?
山西戴氏心意拳的发展演变?据传心意拳为宋代名将民族英雄岳飞所创,岳飞刚毅多谋,勇冠三军。
自幼随名师周侗习文练武,随陈广习刀术、枪术,尤精大枪术。
在长期抗金战斗中,化枪为拳,训练将士。
此拳刚猛狠毒,奇快无比。
意到拳到,变化无穷。
实战中远可用枪,近则用拳。
后岳飞被害,此拳随之销声匿迹,鲜有所传。
明未清初,山西姬际可,访名师于陕西终南山,遇异人指教,授予<岳武穆拳谱>朝夕研练,尽得其妙。
因此拳系按“意由心生,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向皆为拳”立拳,故有心意拳之称。
又因此拳讲究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为外三合,合者即一动而全身内外上下配合严谨,同时俱动,于是又有心意六合拳之称。
姬际可开宗创派以来,历经数百年、十余代人传承,已形成了庞大的体系。
在传承过程中,因受时间、地域、文化、信仰、宗教、习俗等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比较明晰的、具有广泛代表的三大主流派。
一为以李广亨、赵玉、郭维成、侯树林、王喜胜、米崇、王英、张书田、郝银锁、梁晓峰、郭书民、张宁、刘根泉、原文庆、孟涛等为代表的榆次心***形***意拳传系。
一为以戴良栋、戴奎、高升祯,马二牛、岳蕰忠、王映海等为代表的山西戴氏心意拳传系。
一为以李洛能、车毅斋、布学宽、宋铁麟、杨番生、高宝栋、宋广华等为代表的太谷形意拳传系。
当此拳经安徽的曹继武传至山西昭余人***今祁县***戴隆邦后,戴又与其子戴文熊结合家传武学,经20余年的苦心研究,博采众武道之长,融众武道之要,遵“天人合一”之理,摄自然生灵之长和天干、地支之数,汲取前人吐纳、导引养生之精华,对姬氏原传心意六合拳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
同时,戴氏父子还将其进行归类,称修养内功心法的部分为悟心拳,简称心拳;称其修明法则,直达要领的练习部分为会意拳,简称意拳;称其模仿动物特能的部分为形意拳。
至此,心意拳始有了形意拳之说。
戴氏心意拳在祁县的传播二百年来,戴龙邦父子及其传人,本着宁肯失传也不滥传的宗旨,传递范围极小。
当代我国形意拳流传特点分析——以山西省太谷县为例
当代我国形意拳流传特点分析——以山西省太谷县为例摘要】形意拳是民族传统武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享誉全国各地。
山西省太谷县作为“武术之乡”是形意拳的发源地之一,深受晋商文化的影响,练习形意拳者人才辈出,素有“形意拳五星聚太谷”之称,当地发展的较为普及,练习人数较多,就全国而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和实地考察法对形意拳在当代我国的流传特点进行了分析。
以太谷县的流传特点为例,主要对形意拳的流传方式和流传对象以及流传的目的意义进行研究,并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字】形意拳;流传特点;太谷县1研究背景:当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脑力劳动逐渐替代体力劳动,大量的劳动力得到解放。
在工作中体力活动的减少,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被其它高强度的工作量、电脑危害等,导致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减少,从而导致国民体质下降。
我国的平均寿命增长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
这一现象的发生引起了人民的普遍重视。
人们在工作或学习之余对自身体育锻炼加强体质的意识得到广泛关注,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可得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身体质锻炼的意识的加强以及阳光体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也逐年增多。
在这个大背景下形意拳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体育,也的到人们的广泛认可。
2.山西省太谷县形意拳的流传特点:2.1山西省太谷县形意拳的流传的背景:心意拳自际际可创编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通过几代人的继承与发展,其中心意拳由从无到有,后又更名为形意拳。
在此过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杰出人才,其中在李洛能师父择优授徒广为传人,李洛能先生的八大弟子称为国手者在山西有:车永宏、宋世荣、宋世德、李广亨四人;河北有:郭云深、刘奇兰、刘晓兰、贺运恒等,八大弟子各有传人遍及全国各地,他们在不同的社会时期、在不同的岗位上曾为国家、人民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且将心意拳更名为形意拳的练习技法及理论体系发展完善。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2020年2月第5卷第2期武术研究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吴丹丹1马露21.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体育教学部,山西晋中030800;2.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66摘要:形意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与我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传承着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医观念、审美文化等,其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形意拳的传承发展代表一大部分中国武术文化传承发展的方式。
在形意拳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吸取其经验做法,完善其短板和不足,将其发扬广大。
从形意拳的特点入手,深入分析其价值,并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传统武术形意拳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39(2020)2—0037—03形意拳作为中国武术四大拳术之一,是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其创立于明朝末年,发展壮大于清朝晚期。
在3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中国武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的影响。
可以说,它与中国文化密切相关,甚至在某些方面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
1形意拳的主要特点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武术吸收了儒家、道家、佛教等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修养。
习拳者在生活中谦和如君子,在舞台上勇猛如虎,相互尊重、人格平等,同时,按照传统观念又讲究尊师重教。
所以,它也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
形意拳作为一种传统武术拳种,已被全国各族人民所认可和喜爱,甚至在国际上都得到了一定形式的传播,特别是在山西省和河北省拥有很好的民意基础和发展条件,并得到长足的发展。
其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不可或缺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对弘扬中国武术精神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体现着竞技娱乐思想。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斗争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手段。
斗争的胜利给人类带来了财富和物质基础,而且还可以获得较高的政治地位。
观赏武术比赛的的本质在于参赛者和观众能全程参与,感受比赛的输赢及比赛本身很大的想象空间和悬念。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探索
29当代体育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探索武曹莹1 形意拳传承方式分析形意拳从明朝创立起,至今已经有300多年传承发展历史,经过不断的实践经验总结,促使形意拳不断改进、创新,如今已经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传承方式。
1.1 校园传承现代社会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而通过学校教学进行传承无疑是一条可行性道路。
借助学校系统化方式进行传承,有助于进一步扩宽传承领域,可以使得学生更多的认知形意拳,了解中国武术,逐步产生热爱之前,进而传承,依托于学校教育,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形意拳传承者。
开设形意拳课程,在传播中国武术文化的同时,也可以有效锻炼学生意志,促使学生身心更加健康,为继承和发展中国形意拳文化打好坚实基础。
1.2 师徒传承从我国古代武术发展历史看,师徒制传承方式居多,当然,也有家族传承,而此种墨守成规的思想以及方式,对中国武术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其中家族继承方式,主要就是指在家族内部进行传承,目的在于代代进行文化传承,家族传承方式规定必须存在血缘关系或者师生关系。
在这一背景下,导致中国武术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局限性,阻碍了各种拳术的普及和发展。
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形意拳在理论以及技术方面更加深入发展。
1.3 社会传承社会传承方式,具体就是指在形意拳通过社会的传播,促使更多的人广泛认知这一拳术。
在社会成员的参与下,通过不断的研究、推广、发展,促使形意拳可以汲取传统文化精髓,进行继承和发展。
自形意拳创立后,无论是拳术基础理论还是实践技术,都在不断发展。
社会各阶层人士见证了形意拳的发展,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形意拳的发展。
2 促进形意拳传承与发展的实践路径中华文化博大精神,武术文化更是历久弥新,处于当今时代下,如何继往开来,是形意拳传承与发展途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不能遗忘先人历史,自满自大,而是需要在先人成就基础上,融合当代发展局势,树立国际发展理念,不失根源的构建丰富多彩的武术交流形式,促使更多的人了解、认知形意拳文化,进而有效促使形意拳以及中国武术文化不断壮大、发展。
太谷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发展现状与策略探究
192当代体育太谷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发展现状与策略探究郝晋嘉发源于山西太谷的形意拳,一直作为中国武术优秀拳术之一来传承与发扬,其讲究内意与外形的高度统一,动作刚柔相济,技击性强,基本表现形式为三体式桩功、五行拳、十二形拳。
其中三体式是形意拳特有的动作方法和功法训练形式,有“万法源于三体式”之称。
并在1996年,山西省太谷县受国家重视被授予全国“武术之乡”的称号,又称太谷为“形意拳之乡”。
在2011年,形意拳通过中国国务院批准后被纳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1.1 研究对象本文以太谷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以“山西太谷、形意拳、赛事发展研究”等为主题词,通过天津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知网等论文数据库,搜集相关文献46篇;在经过阅读筛选确定15篇作为本文的参考文献,同时为本论文的完成提供了学术性、理论性教导。
1.2.2 录像观察法为了本文的需要,对太谷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进行有关视频搜索、对赛事发展现状等问题进行统计分析与研究,获得相应数据。
1.2.3 逻辑分析法通过搜集与形意拳、武术赛事发展策略与现状分析的相关资料,运用分析等逻辑分析方法对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的思考与分析,并最终得出本文的结论与建议。
1.2.4 对比分析法通过查询查看相关的资料与数据,对比其他成功赛事案例以达到了解事物的表象形式和自然现象。
在对比分析中进行客观的评价。
2 研究结果与分析2.1 太谷国际交流大会发展现状及分析太谷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至今已举办了六届,竞赛项目共分为三大项形意拳拳术类、形意拳器械类、形意拳对练类。
通过归纳整理下列图表可以看出太谷形意拳国际交流大会在形意拳的项目设定上主要以形意拳的各类拳术为主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其他项目的结构,促进各门各派武术爱好者之间的交流,吸引更多的武术者加入其中。
2.2 太谷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对山西武术发展的积极影响2.2.1 弘扬山西传统武术文化我国历史渊源,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山西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山西是炎黄子孙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源远流长,人文荟萃,拥有着丰富的矿场资源其中以煤炭闻名全国,被称为“乌金之乡”,更拥有者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山西地域文化对形意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学审视
反 。明朝时 , 山西属于边境省份 , 在 山西 区域范围内发生过的战 争较为频繁 , 但基本上所有的战争都局限于北部沿边地 区, 而腹 地很少受到战争的影响。因此 ,作为一个受战争影响较少的地
区, 人 口增长速度 自然很快 。
边研究拳 艺 , 并在深入研究戴氏心意拳 的基础上改革创新 , 创编
搏击・ 武术科学
2 0 1 3 年1 月
第 1 0卷 第 1 期
【 武术 文化研 究 】
山西地域 文化对 形意拳形成和发展 的社会学审视
丁 保 玉 张 海 龙 ( 1 . 天津体育学院武术系,天津 3 0 0 3 8 1 ; 2 . 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天津 5 0年代 以后 , 形意拳得 到了恢复 和发展 , 从事其理 沦研究的学者 克服重重困难 , 查找历史 文献 , 走访形 意拳拳师 , 实事求是地在研究形意拳 的历史源流 , 挖掘整理形意拳文献 , 阐
调节 、 内与外的相互作用达到体用兼修 的功效 。 形意拳以三体式
为基本功 , 以五 行 、 十二形 为基本拳 法 , 以阴阳五行学说 为其 拳 理, “ 远取诸物 , 近取诸 身“ 象形取意 , 取法为拳” , 讲究“ 肢体形于
外, 心意成于中” 。
近年来 , 在地域 文化倍受社会关注 的同时 , 山西 地方史学研 究、 晋商研究成果 也屡掀新潮 , 形意 拳作为 山西地 域文化 、 经济 文化 等综合 因素作用下 的特殊产物 ,在地域文化发展过程 中也
取得 了一定 的成果 。 因此 , 本 文通 过对影 响山西形意拳发展的人 文社会 因素进行分析 ,把形意拳 的发展放入山西地 域文化特定
了人的整体形态与思想 意识 高度统一 的拳法形意拳 。 ”【 】 早 期 的 形意拳健身 、 技击并重 , 拳法 内容 比较简单 , 动作 强调 刚柔 变化 ,
探寻山西太谷的形意拳
探寻⼭西太⾕的形意拳形意拳,中国当代四⼤名拳之⼀。
太⾕,形意拳发源地。
车毅斋,太⾕形意拳的开创者。
民国版《太⾕县志》中为车毅斋祖师⽴传,为太⾕形意拳留下了殊为珍贵的历史⽂献资料。
同⼀时期的《榆次县志》中也记载了太⾕形意拳的信息,见图⼆。
图⼀、译⽂:车永宏,字毅斋,精拳术,幼尝从李⽼农习艺。
⽼农,直⾪⼈,时寓⾢绅孟綍如家,盖祁戴⽒弟⼦也。
按拳术有少林内外⼆家,吾县智⽒⼀门则少林内家。
智勇、智⽿,名特著。
⼜有李发坳、胡铎、武鸿圃三⼈均习艺于交城王长乐,亦驰名甚。
若君之术,则外家也,名⼼意拳,以防御为能。
尝遇倭⼈较剑术,倭败,愿师之。
君婉谢焉。
盖不欲中国绝技传外⼈也。
性复慷慨于友⼈,⼦弟尤恤之不吝。
卒后,门弟⼦⽴碑纪念焉。
车君毅斋纪念碑(碑的正⾯:是谓不朽清华翎五品军功车君毅斋纪念之碑)拳术,中国绝技也。
有少林内外家之别。
吾郡则⾃咸同间此术独盛。
⼀⽈王长乐弟⼦,⼀⽈戴⽂雄弟⼦。
长乐,交⼈。
戴⽒⼩字⼆闾,则祁⼈也。
戴⽒祖传⼼意拳,少林外家⽀派,外传李⽼农。
⽼农为吾世丈孟綍如先⽣座上客,再传车毅斋。
时,予家客有燕⼈冯四者,亦精拳术,且能只马⼊乱贼中夺妇归。
若论拳术,⾃愧不如⽼农甚。
⽽毅斋得⽼农之术特精。
尝游津,遇⽇⼈,知毅斋名,较剑术。
⽇⼈奋然临,毅斋慢然应。
倭败,⾊沮,愿师之。
毅斋婉谢焉。
⼈问其故,毅斋⽈:“岂可使吾国绝技⽽传之外⼈耶?毅斋平⽇于治⽥外,别⽆事事。
遇⼈恂恂不⾃⾜,⽽独于恤贫济孤事,不少吝。
予家旧有商业在斜阳寺前,燕⼈宋⽒⽗⼦实经营之。
宋⽒亦⼼意拳术中⼈也,述毅斋事绝详。
毅斋死,予以纂⼊县志⽅技传内。
⽽毅斋门弟⼦王凤翙等⽴碑纪念,问序于予,不获辞,因略述其事如右。
毅斋名永宏,⾏⼆,世居桃园堡,今为贾家堡⼈。
榆次常赞春篆,同⾢孙培基撰,同⾢武中洲书说明:民国时期刻制的车毅斋纪念⽯碑在太⾕贾家堡车毅斋纪念馆正房中。
图⼆、说明:榆次车辋村常赞春担任总纂的民国版《榆次县志》中记载:形意拳创⾃吾晋祁县戴家,⼴于直⾪及本省太⾕等处。
山西车氏形意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山西车氏形意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发布时间:2023-01-15T13:21:26.530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16期作者:罗陵[导读] 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经历了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新中国罗陵山西,晋中,太原师范学院,030619摘要: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经历了从清末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直到改革开放过去四十年的今天,虽然历经了腥风血雨却依然熠熠生辉。
车氏形意拳的传承和发展同样也历经坎坷。
本文以山西车氏形意拳传承与发展现状研究为题,从山西车氏形意拳的起源、传承、发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提出发展建议。
对山西车氏形意拳传承和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山西车氏形意;传承;发展现状;建议1前言山西是车氏形意拳的发源地,车氏形意拳作为形意拳体系里的一大支系对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现今由于现代媒体传播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武术的传承冲击巨大,车氏形意拳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体育如何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其中研究主要有王文清所著的《车氏形意拳的形成与发展》,其主要研究了形意拳的由来以及在理论上、练法上、内容上、拳法上、技击上研究了车氏对形意拳的创新,并且展开描述了从清朝末年到现如今车氏形意拳的发展历程;本文对山西车氏形意拳传承和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传承与发展并举的建议要求,以期望形意拳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2 山西车氏形意拳传承2.1车氏形意拳现有支系调查根据笔者的多方走访调查查阅文献资料将山西车氏形意拳现有支系简要总结为七支。
第一支布学宽传安玉山、巩崇富、吕家麟等。
第二支樊永庆传樊瑞峰、范连蛮、杨永蔚等。
第三支李发春传武仕烈韩荣华、王好廉、杨吉生等。
第四支李复祯传武玉山、陈际德、武承烈等。
第五支刘俭传吴连富、吴治泰、吴殿科等。
第六支吕学隆传孟立纲、孙荣富等。
第七支王凤翙传白克胜、李开元、王立英等。
2.1.1车氏形意拳传承功法套路体系根据车毅斋碑记中记载一曰戴文雄弟子。
山西形意拳概述
山西形意拳概述“形”与“意”双管齐下,内外兼备。
自有技法相通之说。
目前研究理论与学术中介绍的形意拳的基本风格,形意拳的基本全架是叫做“形意半马步”,这是形意拳的基本步法,它是由基本步法中侧身弓步改编而成。
在形意拳的练习之中,前行后退都随着自己的心意而来,重心一般一直处在两腿中间。
李洛能师徒不仅在心意拳的基础上改名为形意拳,还在回到家乡继续传承技法的同时,改编了一系列新式形意套路,为此取名为“五行炮”,技法套路上的不断推陈出新,为形意拳的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继还创新出了“连环手”“挨身炮”“十二连锤”等九个新式形意套路。
李洛能师徒在完善,创新形意拳的技法的路途上越走越快,不长的时间之内就创新出了一个成熟,完整,创新的拳种步法。
拳风刚柔并济,兼修内外,形意结合,技法成熟,稳步向前。
拳术的攻击性极强,练习者需要激发熟练,稳重。
《车君毅斋纪念碑记》当中就记载了“吾郡则自咸同间此术独盛”这样一句话来描述形意拳的。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形意拳自从推出之后,就反响热烈,空前绝后,较快的发展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从 1839 年到 1867 年,三十年的时间里,形意拳从老家山西起步,打破了祖训“心意拳不得外传”的训规。
改编了戴氏心意拳。
从量变实现一个质变的飞跃。
在万众传承的基础之上,改革创新、一并发扬至家乡内外。
打造出一个完整的拳种体系。
山西,传承技法的古城,传承的同时也在不断接收着新鲜的元素。
孕育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山西形意拳现在的稳步形成和继承发展都对晋商文化的大步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交流机会。
孟饽如对形意拳拳种体系的传承增加了许多自己的看法。
过程之中谱写了形意拳套路练功歌诀,评价了前人的教学,增加了形意拳在传统文化交流上的传播与影响。
美好的时代背景为前提,大力发展,大力弘扬,是晋商文化中理解形意拳,剖析形意拳的重要生存发展之路。
山西地域形意拳的形成和发展
山西地域形意拳的形成和发展山西形意拳的繁荣发展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与其所存在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影响山西形意拳发展的众多因素中,人文地理因素是一个基础条件。
深厚的武术文化底蕴是山西形意拳发展的基本保障。
晋商文化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成为武术发展的最大驱动力。
特殊的政治环境所形成的秘密会社是山西形意拳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下面是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山西地域形意拳的形成和发展。
山西地域形意拳的形成和发展山西形意拳作为中华武术著名拳种之一,经过历代传人不断钻研、实践、总结、提高,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意形二表,形意一体,通过对行与意的相互调节、内与外的相互作用达到体用兼修的功效。
形意拳以三体式为基本功,以五行、十二形为基本拳法,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其拳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象形取意,取法为拳”,讲究“肢体形于外,心意成于中”。
近年来,在地域文化倍受社会关注的同时,山西地方史学研究、晋商研究成果也屡掀新潮,形意拳作为山西地域文化、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作用下的特殊产物,在地域文化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因此,本文通过对影响山西形意拳发展的人文社会因素进行分析,把形意拳的发展放入山西地域文化特定的生存环境中考察,以释读形意拳的发展成因和文化建构,以期扩大形意拳研究的视野,为山西形意拳的研究抛砖引玉。
山西地域形意拳的形成和发展1、形意拳的起源与发展形意拳脱胎于心意拳而自成体系,它讲究象其形,取其意,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行于外,是非常注重内意和外形高度统一的拳术。
目前关于形意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达摩创拳说、岳飞创拳说等等,这些说法都无从查考。
目前相对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形意拳是从心意六合拳中衍化而生的,它的创始人是李洛能。
李洛能曾学得姬际可这套心意六合拳,并在这套心意拳的基础上开创了著名的形意拳。
李洛能在学成之后,在山西太谷边教学边研究拳艺,并在深入研究戴氏心意拳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创编了人的整体形态与思想意识高度统一的拳法形意拳。
关于明清时期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①基 金项目:晋中学院“1331工程”创客团队课题(课题名称:形意拳“桩功”习练对人体血压影响的研究,课 题编号:jzxycktd2019013)。 作者简介:段旭亮(1976,10 —),男,汉族,山西娄烦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民族传统体育。 张强(1976,12—),男,汉族,山西榆次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学。
了。形意拳起源于山西,是中国四大拳种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其快速发展,对我国武
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形意拳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需要后人不断传承和发展下去,使我国的艺
术瑰宝能够继续绽放光彩。
关键词:形意拳 明清时期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52.14
文献标识码:A
形意拳,最早起源于明清时期我国的山西地区,是 一种优秀的拳种,属于中国武术的范畴,凸显出了地域 文化 的发 展和民 族 融 合 的发 展。随 着社会 的发 展,特 别是到近代以后,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下, 形意 拳面临 着失 传的 尴 尬 境 地,因此,加强 对 形意 拳 的传承 和发 展的研 究,具 有重 要的现实意义和长 远意 义,要 针对当前 的 情况,探 索 和寻 找 有 效 的 保 护和 传 承 措 施,将形意 拳 武 术 继 续 很 好地传承下去,并发 扬 光大。
1 简述形意拳的内涵 形意 拳,最早产生于明清时期,已经有千 年以上
的发展历史了。形意 拳最初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被
称之为心意六合拳,主要包括3部分的内容,即三体式 桩 功、十二 形 拳及 五行 拳。三体 式 桩 功属于 形意 拳的 基 本 功,同时也是 一种 训练内功的有 效 方 法,是 修 炼 形意拳的必备方法,因此,才有了“万法源于三体式” 的 说 法,这 种叫法 是 有一定依 据 的。五行 拳中融 合了 传统文化五行的思想,劈拳代表着“金”;钻拳代表着 “水”;崩 拳 代 表 着“木”;炮 拳 代 表 着“火”;横 拳 代 表 着“土”。形意 拳 是中国武 术中的 一种,同时 它也是 一种体育运动,其中包含着天人合一思想、阴阳五行学 说、孔孟仁政学说、道教学说等思想理论。形意拳是古 代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人们的 生活,推动了山西商业的发展,同时它也成为人们防身
明清山西形意拳传承研究
法 国社会学家米歇尔 ・ 福柯在《 规训 与惩 罚》 一 书 中指 出 “ 规训 ” 具有纪律 、 教育等多种释义 , 认 为 规 训 又是 制造 知识 的手段 。是 一种 能够 用最 小 的代 价 把 肉体简 化为 一 种 “ 政 治” 力 量 同时 又 成 为 最 大 限度 有 用 的力 量 的统 一 技 巧 J 。能 通 过 多 种 制 度 规 训 造 成 “ 顺从的身体” 和适合 主流社会 的思想- o 。形 意拳 传 承是晋商文化 的产物 , 发展与传承离不开晋商从商立 业 的伦 理规训 及 亲历 国运颠 覆而 诞生 的家 国天 下革命 意识 的熏 陶。 1 . 3 . 1 规范 大 忠大爱 为 仁 、 天 下一 统为仁 。仁 即爱 人 , 晋商 把 这 种伦 理精 神演 绎为善 待相 与 、 注 重 人才等 和谐 伦理 , 这在形意拳传 承上体现为 “ 大忠大爱” 。镖 师靠 出售 武 艺为 营 生 , 保 长 途 无 事 是 其 本 分 , 镖路 上有 “ 朋 友” 照应 大 多相安 无 事 , 但 晋 商 商 路决 定 了镖 路 的 险 、 远、 艰, 或许 因为形意拳传人大多 为晋商家 丁或本 地 人, 对 晋商 能收 为学徒 而提 供生计 已是感恩 戴德 , 能 被 晋 商担 保保 镖立 业是 当时 习 武人 之 至 幸 , 在 职 业 操 守 上定是恪尽职守 , 从不破坏商业秩序 ; 当然镖局也获得 了丰厚 的利 润 , 但 再 丰厚 的利 润 在 生命 面前 也 黯 然 失 色, 这种“ 大忠” 式 知 恩 图报 属 “ 仁” 的和 谐 思想 范 畴 。 俗 话说 “ 穷 文富武 ” , 从 形意 拳 打破 不 传 外 姓人 的 门规 到收 大多数 困于 生计 而 习 武 的传 人 , 无 不 体 现 出注 重 对人才 的培 养和 选拔 , 在 当时 社 会 条件 下 打 破 门规 是 何 等 的胸怀 和气 魄 。另外 能为晋 商保 镖是 形意 传人 的 门面和生计所依 , 历代拳师对弟子的教悔都是悉心有 加, 正是有了这样 的“ 大爱” , 才有 了代代传 承骨干壮 大与创 新 的 门派 与拳法 。 大 恩 大恕为 智 、 福 亏 自赢为智 。从 晋 商史 料可 知 , 学徒是晋商培养人才 的基点 , 有人 曾用“ 无视 基本人 权” 来 形容 学 徒艰 辛 , 但 晋 阶攀 升 的希 望 使 得 困 于 生 计 的清代山西人愿意为之坚守。形意拳传人多为晋商 家丁 , 如果说晋商是能为其提供生计之人 , 那么镖头就 是能使之兴家立业 的人。几代形 意师徒均致力 于保 镖, 以至山西形意拳代代名人辈出 , 构成传承的强大支 柱, 不 仅促 动 了晋商 向更 远 、 更险、 利 润更 大 的项 目或 地域发展 , 也促进形意拳师根据镖路特 殊性发展节省 体能使功夫上身 、 保全性命 , 以御 为能 的、 一招致命式 的形意拳拳法。另外《 镖局生活》 阐述一个合格镖师 1 0年的培养成本本 能的促使镖师加强对生命 的爱护 及保养 , 形意拳镖师在提高武艺 的同时也积淀 了丰厚 的养生秘笈 : 形意拳基础拳法“ 三体式” 的锻炼对人腰 及腿部支撑力提高效果显著 ; “ 五行学说 ” 为基础 的 五行 拳锻炼 促进 人体 脏 腑 阴 阳平衡 ; 形 意 门人 独 有 养 生处方《 五行丹药方》 等, 形意镖师多为高寿就是最有 力的证 明。形意拳技击 、 养 生及修养的发展促进 了拳 种丰富与体系化 。 大孝大勇为 义、 民族兴 旺 为义。《 论语 ・ 为政 》
山西民俗文化影响下的铭贤形意拳文化研究
山西民俗文化影响下的铭贤形意拳文化研究关键词:民俗文化形意拳文化铭贤历代君主以“为政必先究风俗民俗”“观其民俗,知得失”为恪守的祖训。
儒家六经之一的《诗经》,载有十五国风,分别就十五个诸侯国的民俗作出详尽研究,为华夏政治家留下了宝贵的治国经验和教训。
立汉后有《汉书》,载《地理志》,记天下郡县本末、民俗所由,为史书研究风俗民俗之最,备受后世推崇。
然仰望先贤,继往开来,新时代呼唤新的民俗文化研究。
目前中央提倡“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发掘各地的优秀民俗文化,当属修养“中国精神”、树立“中国形象”的重要工作。
山西铭贤学校(山西农业大学)是山西省当时最早将武术(形意拳)引进校园的一所百年老校,地处山西晋中太谷县的铭贤学校形意拳文化,受当地习武风气影响以及在校园得到广泛继承与发展,现已成为中国四大名拳之一,为山西省特有的一个优秀武术拳种,在2022年和2022年分别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名录、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铭贤形意拳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山西民俗文化对其有重大影响,将铭贤形意拳文化放入山西民俗文化中去研究,能更好地把握铭贤形意拳文化的特点,挖掘铭贤形意拳文化在塑造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稳定和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意义。
1概念的界定民俗被认为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区域、民族民众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是民众的历史、学问、思想与性格,即民间风俗;民俗文化实质是特定区域、民族民众共同拥有并传承的一种“生活文化”。
[1]对民俗的研究,多侧重于对民俗事项的研究。
美国阿兰·邓迪斯提出,民俗反映出的现象,在对教育、社会群体稳定的维护、在情感、宣泄不良情绪和消除疲劳、提高工作学习效率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2]在对民俗事项的划分当中将主要的民俗事项分为口头民俗学(叙事、俗语、音韵民俗学)、风俗民俗学(民间节日、仪式活动、迷信等)、物质民俗学(民间建筑、美术、服饰、饮食等)三种。
山西地域形意拳的形成和发展
山西地域形意拳的形成和发展山西地域形意拳的形成和发展山西形意拳作为中华武术著名拳种之一,经过历代传人不断钻研、实践、总结、提高,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讲究以意领气、以气导力、意形二表,形意一体,通过对行与意的相互调节、内与外的相互作用达到体用兼修的功效。
形意拳以三体式为基本功,以五行、十二形为基本拳法,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其拳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象形取意,取法为拳”,讲究“肢体形于外,心意成于中”。
近年来,在地域文化倍受社会关注的同时,山西地方史学研究、晋商研究成果也屡掀新潮,形意拳作为山西地域文化、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作用下的特殊产物,在地域文化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因此,本文通过对影响山西形意拳发展的人文社会因素进行分析,把形意拳的发展放入山西地域文化特定的生存环境中考察,以释读形意拳的发展成因和文化建构,以期扩大形意拳研究的视野,为山西形意拳的研究抛砖引玉。
山西地域形意拳的形成和发展1、形意拳的起源与发展形意拳脱胎于心意拳而自成体系,它讲究象其形,取其意,要求心意诚于中,肢体行于外,是非常注重内意和外形高度统一的拳术。
目前关于形意拳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达摩创拳说、岳飞创拳说等等,这些说法都无从查考。
目前相对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形意拳是从心意六合拳中衍化而生的,它的创始人是李洛能。
李洛能曾学得姬际可这套心意六合拳,并在这套心意拳的基础上开创了著名的形意拳。
李洛能在学成之后,在山西太谷边教学边研究拳艺,并在深入研究戴氏心意拳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创编了人的整体形态与思想意识高度统一的拳法形意拳。
”[1]早期的形意拳健身、技击并重,拳法内容比较简单,动作强调刚柔变化,基本要领可概括为龙身、熊膀、鸡腿、鹰爪、虎抱头。
后来,李洛能在理论上吸取了道家的养生及哲学观点,以“三体式”为基本架式,新编套路“杂式捶”,并创编对打套路“安身炮”等。
这套新拳法简单易学、朴实明快,强调先发制人,着重力量与速度,深受人们的喜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形意拳发展与传承探索
作者:杜晓娜
概要:在现今形意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分歧主要有两点。
一是在名称上的分歧,究竟称其心意拳还是形意拳?二是谁为正宗或谁是真传?对于前一种分歧,本文已论述的相当清楚了,不再赘述。
对于后一种分歧来说,要看各派系所持什么心态。
如果仅仅是为了争得虚名,则有失习武之人身份;若为了澄清传承脉系,尚可根据自己的师承情况和相关资料予以正本清源,这对形意拳史的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关于心意六合拳之创立,曾众说纷纭,后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不断的调查核实、肯定为山西蒲州人姬际可所创。
姬际可自幼喜文好武,刻苦专研秘籍,承袭了中国古代武学之传统和众多拳法之精华,逐渐成为一名武学大家创编了心意六合拳。
1 心意拳与形意拳
心意拳:姬际可创此拳时,以“心之发动曰意,意志所向为拳”为立拳之本。
以“六合”为法则,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故名“心意六合拳”。
形意拳:是在山西祁县“戴氏祖传心意拳”的基础上,融入众多传统文化理念
和武学精华由李飞羽始创,并由车毅斋逐步完善而形成的一个新型拳种。
1.1 两者区别
不少人仍把二者混为一谈,主要原因是心意拳与形意拳之间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
两者相比,还是有许多不同之处。
一是心意拳由明末清初的姬际可创立,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而形意拳则是由李飞羽创立距今只有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
二是拳的名称不同。
很显然,心意拳与形意拳两个拳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两个拳种在各自的传承中脉络是非常清晰的。
拳法理论、功理功法不同,形意拳是在心意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2 形(心)意拳的流派
心意六合拳自姬际可创始以来,大致分为河南、山西两大系。
姬际可传曹继武。
曹继武传戴龙邦和马学礼。
马学礼所传的河南系,称心意六合拳,一般在回民中传播。
戴龙邦所传山西系,因起初在戴氏家族内传播,故称戴氏心意拳。
然而,戴龙邦的承继者戴文雄冲破家训,传给李老农、马培德等一些外姓弟子。
李老农之后,形意拳逐步演变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山西一支和河北一支。
3 心意六合拳及其传承
关于心意六合拳之创立,曾众说纷纭,后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不断的调查核实、肯定为山西蒲州人姬际可所创。
姬际可自幼喜文好武,刻苦专研秘籍,承袭了中国古代武学之传统和众多拳法之精华,逐渐成为一名武学大家创编了心意六合拳。
姬际创创拳之后,物色传人。
有谱可查的姬氏传人为曹继武。
曹继武从姬氏习
心意六合拳十有二年,技勇方成。
戴龙邦于池州经商时从师于曹继武习心意六合拳。
戴龙邦在师祖、师傅所传心意六合拳的基础上充实了内容,戴龙邦为戴氏心意拳的始创人。
其传人有戴文良、戴文雄、等。
戴文雄为戴氏心意拳的主要传承人,是冲破家训,首将戴氏祖传心意拳外传的第一人。
“戴氏祖传心意拳,少林外家支派,外传李老农”。
3.1 李飞羽与形意拳
李老农到太谷谋生期间即开始传授心意拳。
李老农在太谷的十八年中经历了护院、传拳、保镖、改革(心意拳)创新(形意拳)等几个历程。
尤其在心意拳的改革及形意拳的創新上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与汗水。
李老农首在太谷传拳时仍称心意拳。
他已潜移默化地将自己原来所学之拳法逐
步改进。
李老农认为,自己改革后的拳法已与过去所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真正体现了“心意诚与中,而肢体形与外”的特点。
3.2 车毅斋与形意拳
车毅斋是形意拳鼻祖李飞羽的首传弟子,是形意拳承上启下的核心人物。
同治六年,飞羽师因年事已高,形意拳继续改革创新、完善的重担落在了车毅
斋肩上。
车毅斋不辱使命,担当起如此重任。
在与无数武林高手的搏击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完善了形意拳。
4 结语
在现今形意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分歧主要有两点。
一是在名称上的分歧,究
竟称其心意拳还是形意拳?二是谁为正宗或谁是真传?对于前一种分歧,上文已论述的相当清楚了,不再赘述。
对于后一种分歧来说,要看各派系所持什么心态。
如果仅仅是为了争得虚名,则有失习武之人身份;若为了澄清传承脉系,尚可根据自己的师承情况和相关资料予以正本清源,这对形意拳史的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殿科,形意拳术大全[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3。
[2]吴秀峰,形意拳发展史略[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3]姜容樵,形意母拳[M],北京:中国书店,1984。
[4]孙丕基,车君毅斋纪念碑记,太谷:碑记, 1925。
[5]姬上兵,对形意拳起源、流派与发展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