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教案

合集下载

第8课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教案

第8课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教案

第8课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和民族交融的情况。

2.理解隋唐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原因和民族交融的意义。

3.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情感。

二、教学内容1.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

2.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

难点:隋唐时期民族交融的原因和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和民族交融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隋唐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原因和民族交融的意义。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隋唐时期政治制度演变和民族交融的情况。

4.问答法:通过提问和回答,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加深对隋唐时期政治制度演变和民族交融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隋唐时期的文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讲授新课:讲解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和民族交融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原因和民族交融的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法和问答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时期政治制度演变和民族交融的情况。

3.巩固练习: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探讨隋唐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原因和民族交融的意义。

同时,让学生尝试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加深对这一时期政治制度演变和民族交融的理解。

4.归纳小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隋唐时期政治制度演变和民族交融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时期政治制度演变和民族交融对后世的影响。

唐朝民族融合历史教案

唐朝民族融合历史教案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它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在民族融合上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唐朝时期,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这种政策举措不仅推动了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而且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本文旨在通过唐朝民族融合历史教案的方式,深入探究唐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历史,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唐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一、课程目标1.了解唐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政策2.了解唐朝时期各族人民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状况3.了解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相互融合4.探究唐朝时期民族融合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二、教学内容1.唐朝时期的背景唐朝时期,中国统一的政权重新建立,北方和南方进行了长期的战争,统一战争后,唐朝对于各民族人民都进行了宽容和包容的政策。

2.唐朝时期民族融合的政策唐朝时期对于异族威胁采取了坚决的措施,同时对于各个少数民族,采取宽容包容政策,在经济、文化、宗教和政治方面进行了融合。

经济方面:唐朝时期,将原本分散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合并到一个大的行政区内,采取赋多少、减轻负担等政策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

文化方面:唐朝时期在文化上进行了大力的交流和融合,如《大唐西域记》、《隋唐演义》等充分反映了唐朝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宗教方面:唐朝时期,佛教在中国大量传播,佛教与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不断加强。

它在各个民族之间推广多种不同的宗教,增加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政治方面:唐朝时期实行的郡县制度和单位制度,对于少数民族推广民族自治制度,政治上也进行了相应的融合。

3.各民族人民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状况唐朝时期不同民族之间的社会制度、文化和经济状况各不相同,但都在唐朝的包容和宽容的政策下,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4.民族融合的影响唐朝时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深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这种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族融合的重要标志之一。

唐朝的策略和经验,不仅带给中国各民族文化巨大的影响,而且对于人类历史上的文化发展也有深远的意义。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唐朝的民族交融(教案) 统编版中外历史刚要必修上册

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唐朝的民族交融(教案) 统编版中外历史刚要必修上册

唐朝的民族交融教材分析《唐朝的民族融合》是《中外历史大纲》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第二个子目的内容,是高中历史统编版教材新增内容。

唐朝的民族交融是在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与扩大,与宋元时期民族关系的紧张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起了奠基作用,因此本专题内容在教材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习,能使我们认识今天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对今天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学情分析本专题面对的是高一学生,他们对唐朝的民族关系有了初步了解,初中历史注重“是什么”,而高中历史更注重的是“为什么”和“怎么样”,所以在本专题的教学中,应该把重点放在史料研读和分析上面,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通过史料解读,认识唐朝经济发展与民族政策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2.时空观念:通过学习,能够运用文字和地图概述唐朝前期周围主要少数民族的地理方位。

4.历史解释:用历史解释的视角认识唐朝民族交融的史实。

3.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分析唐朝民族政策产生的影响,学会论从史出。

5.家国情怀: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和特点。

教学难点:唐朝民族政策产生的影响和启示。

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播放《中国通史·唐朝的民族关系(上)》短视频:学生观看后,设问:这个意气风发的时代是哪个朝代?谁被尊为“天可汗”呢?唐朝是怎样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的呢?由此导入本课主题。

设计意图:利用视频导入本课主题,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教师展示本专题课题,并解释民族交融的概念,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过渡:唐朝前期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教师展示《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分布图》学生活动:观察唐朝前期周边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情况,说说唐朝前期周边主要有哪些少数民族。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教学目标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教学目标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教学目标《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教学目标探析》一、引言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不仅政治上呈现出了复杂多变的局面,同时也孕育了深度的民族融合。

本文将对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二、隋唐政治演变的历史背景1. 隋唐的兴起和发展隋唐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政治中心强大、文化繁荣的时期,隋朝由隋文帝杨坚建立,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其政治制度为后来的唐朝做了许多准备。

唐朝则是我国历史上辉煌壮丽的时代,其政治制度、经济繁荣以及对外文化交流都达到了巅峰。

2. 隋唐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政治制度的演变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过程。

隋朝推行了农田制度、行省制度,隋炀帝时期更是设立了数以千计的官职,使得政治制度趋于复杂。

唐朝则在政治制度上进一步完善,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统一了地方政权,使国家政治更加集权化。

三、隋唐政治演变的影响1. 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影响隋唐政治演变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后世官制的演进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推行新的政治制度和改革,隋唐巩固了中央政权,增强了国家的统一和政治稳定。

2. 对中华民族融合的影响隋唐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

通过丝绸之路的贸易、文化的交流,使得中华民族融合更加深入,形成了新的文化模式和观念。

四、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的教学目标1. 深刻理解隋唐政治演变的历史背景通过对隋唐政治演变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分析,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隋唐政治形势的变迁和政治制度的演变。

2. 理解隋唐政治演变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影响学生应该理解隋唐政治演变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影响,使得学生能够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和发展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3. 理解隋唐政治演变对中华民族融合的影响了解隋唐政治演变对中华民族融合的影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文化的融合与传承,对我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高中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活动意图说明
以三省的形成过程厘清三省制的发展源流;从三省各自的执掌把握机构的运行及其对加强君权所起到的作用。
环节四: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教的活动4
1从汉到唐赋税制度的演变表
2租庸调制的问题:
一是赋税结构不合理,人身控制强;二是人口自然增长,土地兼并严重以及战乱等原因,导致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实行。
2.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史实,理解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了解江南开发;了解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发展的表现;了解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出现的背景,并理解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了解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情况和在此基础上出现的隋唐盛世;区域开发;隋唐时期制度创新及其源流、影响;思想文化领域成就。
3两税法的实施和积极意义:
史料解读——王小甫《隋唐五代史》:赋税结构负担更趋合理,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等。
学的活动4
听课,回顾也有知识,理解历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并深化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结合材料,分析租庸调制难以维系的原因。
结合本课所学,理解材料,理解两税法采用新的征税标准所带来的的积极影响。
学的活动5
联系本课知识,理解隋唐制度对隋唐社会及后世历史的影响。
活动意图说明
以学者对本阶段政治制度特征的归纳结束本课内容,让学生对本课内容形成整体认识,并升华情感,理解隋唐制度的创新性及其对隋唐盛世出现所起到的作用。
7.板书设计
一、选官制度
1.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创立和实行
2.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形成和意义
难点:三国两晋南北朝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的基础;汉到唐赋税制度的演变;儒学的新发展、佛教的发展。

中职历史第8课和第九课: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隋唐时期的经济文化

中职历史第8课和第九课: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隋唐时期的经济文化
建筑: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石拱桥 天文学:僧一行编订的《大衍历》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并发现了恒星移动的现象 地理:贾耽《海内华夷图》和《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 医药学:唐初药王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是一部古今药方的合集
唐高宗时颁行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火药:唐代发明,唐末应用于军事 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印刷品
隋唐经济
唐前期:租庸调制
每丁每年要向国家: 1、交纳粟二石,称做租。 2、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 五尺、麻三斤,称做调。 3、服徭役二十天,是为正役,国 家若不需要其服役,则每丁可交一 定数额绢或者布以代役,这称做庸。
特点:征收对 象以人丁为主
唐:两税法 分夏、秋两季征收
中央定出的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
贞观
开元 安史
黄巢
之治
盛世 之乱
起义
3.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遭遇禁军兵变被杀,隋朝灭亡; 同年,李渊 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隋炀帝时期,开通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至余杭,北抵涿郡,是世
界上最长的运河,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
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 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 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 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 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 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北 通涿县。自是丁男不供,始 以妇人从役。
——藏族民歌
民族交融
(1)文成公主入藏
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 高原,他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 成公主嫁给他。
(2)金城公主入藏(唐中宗时期)
(3)唐蕃会盟
会盟
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结束了和战

初中历史隋唐教案

初中历史隋唐教案

初中历史隋唐教案
课题:隋唐时期的政治变革
教学目标:
1. 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变革和其影响;
2. 掌握隋唐时期的重要政治事件和人物;
3. 能够分析隋唐政治改革带来的社会变革。

教学重点难点:
1. 隋唐时期的政治变革;
2. 杨广的改革措施及其影响。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历史教科书、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介绍隋唐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隋唐时期政治变革的必要性和意义。

二、讲授(15分钟)
1. 介绍隋唐时期的政治改革,包括皇权之争、科举制度、均田制等;
2. 分析杨广的政治改革措施及其影响。

三、讨论(10分钟)
1. 小组讨论隋唐时期政治变革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2.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四、总结(5分钟)
总结隋唐时期的政治变革及其影响。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阅读教科书相关章节,了解更多隋唐时期的政治变革;
2. 完成一篇关于隋唐政治变革的思考作文。

教学延伸:
邀请专家学者或者相关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探讨隋唐时期的政治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注意事项】
1. 教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 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注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
2. 政治制度的变化
- 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确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及六部,分工明确,加强了皇权)- 唐朝对三省六部制的沿用与发展(基本沿革隋朝体制,并适应当时情况加以补充和发展)- 隋唐的选官制度(科举制的雏形与确立,重视才学,不重门第)
3. 民族交融现象
- “五胡入华”与大动乱到大融合(北方各族进入中原,社会分化,政权更迭,最终融合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部分)- 隋唐与突厥等民族的交往(和亲政策、经济交流、文化交融等)- 阴山地区民族交融的实例(突厥、回纥、薛延陀与汉族等民族的交流、杂居、通婚等)
教学方法
-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演变和民族交融情况。-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隋唐政治制度变革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作用。-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体的民族交融案例,如隋唐与突厥的交往,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理解民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等,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作业完成情况: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如撰写关于隋唐政治制度变革的小论文,或分析民族交融对当地经济文化影响的案例报告,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测试成绩:进行单元测试或期末考试,检查学生对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的整体掌握情况。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
教学目标
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演变,包括隋唐的更迭、政治制度的变化;认识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现象及其影响;理解隋唐时期繁荣开放与逐渐衰落的原因。
教学内容
1. 隋唐的更迭
-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581年杨坚代周称帝,589年灭陈统一)- 隋朝的灭亡与唐朝的建立(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同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高考备考教案之历史: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高考备考教案之历史: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时空坐标:阶段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是中国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交融时期,这一时期中华文明在曲折中不断发展。

隋唐时期(581—907年),封建社会高度繁荣,中华文明逐渐走向成熟。

1.政治上: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政权分立,三省制雏形出现,士族阶层形成,九品中正制成为主要选官制度。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局面形成,三省六部制正式确立并得到发展,科举制创立并发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逐渐成熟;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政局动荡,唐后期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五代十国时期是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2.经济上:封建经济由遭到破坏到繁荣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为经济重心的南移提供了条件;隋唐时期,生产关系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使农耕经济繁荣发展。

3.思想文化上:封建思想文化繁荣发展,兼收并蓄。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佛教、道教冲击的同时有新的发展;农学、数学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文学承上启下,书法、绘画、雕塑等大放光彩。

隋唐时期儒佛道并行,儒学开始复兴;雕版印刷术、火药、天文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唐诗繁荣,书法、绘画进入繁盛阶段。

4.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促进了民族交融;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大大加快,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新发展。

5.对外交往上:这一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隋唐时期,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

高一历史统编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1教案

高一历史统编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1教案

教案导入教师讲解本课重点知识的框架。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政权更迭及政治中心转移2.民族融合的表现:北魏孝文帝改革3.东晋与南朝时期南方的开发二、隋唐时期1.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和政权更迭2.唐朝民族政策3.制度创新:选官制度、中央官制、赋税制度4.隋唐时期南方进一步发展建立重点知识框架对本单元要点有全局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政权更迭及政治中心转移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称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迄于隋,一土宇。

唐高祖,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

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北方地区和黄河流域一带极为混乱,众多少数民族政权同时并起、相互对峙攻击。

直至北魏统一北方,才维持一个相对安定局面。

南方自东晋汉族南迁之后,也历经更迭,政权相继而起。

南朝社会相对北方而言,较为安定,但是政治、军事相对北方较弱,最终北方的隋挥师南下,统一全国,时间在公元589年。

中国再次重新统一。

1. 帮助大家更好的记忆众多政权顺序2. 诵读经典。

3.构建时空观念2.民族融合的表现:北魏孝文帝改革史料阅读: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

其中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

它们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

长期混战中,原有族群布局被打乱,各族彼此频繁接触,差异慢慢缩小。

概括北方政权的特点?分析其对社会的影响?史料阅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解决历史问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①迁都洛阳,随迁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②移风易俗:易服饰;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②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延伸理解:儒学在北方民族融合中的作用儒学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同化作用……北魏一代儒学作用非凡:大大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也使中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板块一 第三单元 第5讲 从三国至隋唐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板块一 第三单元 第5讲 从三国至隋唐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第5讲从三国至隋唐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程标准 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

2.生疏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

3.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富强,生疏隋唐时期民族交融和区域开发学问点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1.三国与西晋1.阐释·核心概念[门阀士族]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

士族享有政治、经济特权,构成了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

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称庶族,东晋末至南朝,庶族兴起,逐步执掌军政大权。

2.东晋与南朝(1)政权更迭(2)江南开发2.图解·关键学问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3.十六国与北朝3.警示·易错易混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水平高于北方东晋与南朝时期,虽然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但当时我国的经济重心仍旧在黄河流域。

南方的经济水平仍旧落后于北方。

4.挖掘·教材信息观看教材“东晋十六国形势图”和“北齐、北周、陈对峙形势图(572年)”。

通过比较两图,可以看出南北对峙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进展趋势?答案变化:由东晋和十六国的对峙到北周和北齐并立与陈对峙,北方并立政权大大削减;南北对峙的分界线由淮河一线转变为长江一线,南朝后期,南方在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

趋势:南北均势被打破,统一趋势明显。

5.拓展·思维点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乐观影响(1)推动了北魏的封建化。

(2)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展和摆脱鲜卑贵族旧势力的束缚与影响。

(3)可以避开游牧部落的骚扰和威逼。

(4)有利于推动民族交融。

学问点二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1.隋朝兴亡1.思考·情境问题有学者认为:“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文中认为李唐兴起的主要缘由是什么?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魏晋时期的民族交融,为隋唐大一统和富强奠定了基础。

【中职】《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第8课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教案)

【中职】《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第8课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教案)

你心中的杨坚是什么样的?播放视频
一、隋朝的兴亡
1、讲述隋朝的建立和开皇之治相关内容
2、讲述隋朝的统一相关知识,展示图片
3、展示隋炀帝建设的图片并讲述史实
4、展示京杭大运河图片并讲述
5、展示隋炀帝暴政的图片,提问:隋朝灭亡的原因?
6、试比较隋朝和秦朝的主要相似之处
二、唐朝的兴盛与衰亡
1、展示图片,讲述李渊建立唐朝的过程
2、展示图片,提问:玄武门之变的过程?结果?
3、展示材料和图片,总结贞观之治的内容
4、谈谈你心中的武则天?讲述武则天在位时的措施
5、展示古诗,从诗词中可以看出当时唐朝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讲述开元之治
6、展示长恨歌图片,唐玄宗后期腐败,引出安史之乱
7、讲述安史之乱的过程
8、展示材料,播放视频,据材料1、2,分析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9、讲述黄巢起义的过程,唐朝灭亡
10、展示五代十国图片,五代十国的
政治特点?
三、隋唐制度
1、讲述三省六部制的起源发展,展示三省六部制图片,提问:三省六部制的意义?
2、展示科举制发展的图片线索,展示材料,提问:科举制的意义?
四、民族交融
1、展示图片,提问:图片说明了什么?唐朝的民族政策特点?
2、展示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的话说明了
什么?
3、展示表格,根据教材和所学内容补充完整
4、教师分别讲述唐与突厥、吐蕃等的措施
5、播放文成公主入藏舞台剧,文成公主入藏有什么意义?
板书设计。

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学设计(2024年)

纲要上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教学设计(2024年)

《民族交融: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教学设计
教师展示门神画,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一个少数民族人为何能成为中原王朝的一位著名将领,甚至一位中原传统的门神?
如何评价隋炀帝?
学生:隋炀帝虽导致隋朝灭亡,但是其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上也有所发展,义仓富足、建立了隋朝大运河……
教师通过讲解法,带领学生进一步分析材料 1 和材料 3。

认识评价的辩证性,了解史料解读的方法。

学生明白唐初说明唐前期出现盛世局面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政治清明,为之后总结原因埋下伏笔。

教师展示材料,讲授唐朝繁荣不仅仅是在于政治清明,政治制度的创新,其农业、手工业技术也有所创新。

学生观察实物史料,回答:“为何此时唐朝出现如此丰富的胡汉交融风格的手工艺品?”
结合地图,教师讲授唐朝繁荣不仅仅是在于政治清明,梳理唐朝各项基本的民族政策及其特点。

【材料 1】“我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
——《资治通鉴》【材料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教师使用讲授法,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与过程,明确安史之乱带来的政治、社会问题。

简单讲述黄巢起义与朱温建梁的史实。

教师展示五代表格,学生思考五代政权特点及其反映社会形势。

学生:政权短、更迭频繁。

反映社会混乱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总结课程内容,明确重难点,布置作业。

人教版高三历史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案

人教版高三历史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案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学重点1.唐朝与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的关系。

2.唐政府对西北、东北地区的管辖。

教学难点1.正确认识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发挥的积极作用。

2.正确认识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等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3.正确认识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是支流,相互间的友好关系是主流。

教具准备1.投影仪。

2.地图:《唐朝前期边疆各族形势》《唐朝后期边疆各族形势》。

3.投影图表:《唐朝前期的疆域简图》。

教学方法1.图表法:对一些少数民族的发展情况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可制作一些图表。

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原因等问题展开讨论。

3.讲解法:对于一些理性内容,在指导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做讲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堂构思本节主要叙述唐朝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内容比较多,涉及到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等五个少数民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1.详略得当,切忌平均用力。

并注意多开展双边活动,设计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2.对一些少数民族的发展情况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可适当制作一些图表,帮助学生记忆。

3.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题,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之一:提问讲述式导入[师]我们已经学过了唐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我们知道,唐朝前期号称盛世。

请大家说说唐朝盛世的表现。

[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国力强盛。

[师]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的一个封建王朝,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同时,在我国古代各民族交往史上,唐朝以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友好地对待少数民族,也堪称历世王朝的典范。

本节内容,就讲述唐朝时期的边疆主要少数民族以及唐朝和他们的关系。

之二:叙述式导入[师]通过以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虽然隋朝是极其短暂的,但是它的统一却为唐朝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第8课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第8课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第8课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以及社会经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外关系和科技文化的基本史实;认识隋唐时期繁荣开放与逐渐衰落的原因。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隋唐的更迭,政治制度、民族融合学习难点:隋唐的制度发展,民族融合【教学环节】第一章隋朝的兴亡(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1. 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

2. 统一:589年,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3、隋朝完成统一原因:①民族融合的不断发展;②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隋文帝励精图治,国力日强。

(二)隋朝的建设与发展1、广设粮仓:官仓(朝廷粮食物资储备)、义仓(乡间赈济救灾)2、兴建洛阳城(东都):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3、疆域管理:(1)经营西域,扩大了郡县制在西域的设置范围。

(2)派官员三次去流求,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4、开通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向北到涿郡,向南到余杭,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控制(2)评价:利:①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交流②促进运河沿岸城市发展③促进南北方文化交流民族交融④维护国家统一,巩固中央集权弊:加重人民负担,激化阶级矛盾,推动农民起义(三)隋朝的灭亡(1)原因①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举征伐高丽。

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引发大规模起义。

(2)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第二章唐朝的兴盛与衰亡1、唐朝的建立和统一(1)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随后,派兵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玄武门之变: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部下埋伏于玄武门,射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后又逼李渊退位,自己登基称帝,改元贞观。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3、唐朝由盛转衰:安史之乱(1)原因①中央:唐玄宗沉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腐败②地方:节度使兵力扩大,出现外重内轻局面(2)概况:755年,安禄山与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3)影响——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①严重破坏北方经济,迫使大量北方民众南迁,促进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②参与平叛的许多将领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中央集权被削弱;③皇帝开始利用宦官制衡武将,导致宦官势力坐大;④边防空虚也导致少数民族趁机侵扰,边疆告急。

第六节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案

第六节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案

第六节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案第六节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教案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的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

二、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本节有关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有关理论,全面、科学地分析较为复杂的民族关系史问题的能力,并初步掌握辩证地分析及研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分析民族关系、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发展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提高学生的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与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颉利可汗、骨力裴罗、大祚荣、松赞干布、尺带珠丹等少数民族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突厥、回纥、靺鞨、南诏、吐蕃等族均有悠久的历史,对祖国边疆的开发、中华民族的发展,都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2.唐朝疆域辽阔。

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所管辖的地区和瀚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所管辖的地区,历史上都是中国领土。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唐与回纥和吐蕃的关系,以及唐对西北、东北地区的管辖。

教学难点: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对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分析本节引言,掌握其基本线索:①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A.北方的突厥、回纥、靺鞨,西南的吐蕃、南诏等先后建立了政权,开发了祖国边疆地区。

B.隋唐交通的发达使中原和边疆往来频繁,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c.唐朝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机构,加强管理,汉族与边疆民族的交往空前频繁。

②唐朝前期的疆域,空前辽阔: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

讲授新课一、突厥的崛起和衰落.突厥汗国的建立①突厥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②6世纪中期建立了突厥汗国,很快统一我国西北地区,中亚各国望风归附。

2.突厥的经济生活①突厥人锻冶技术较高;②突厥和中原地区有贸易往来;③突厥成为沟通中原和中亚贸易的桥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教案
主题:隋唐政治演变与民族交融
教案目标:
1. 了解隋唐政治演变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

2. 探索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
一、隋朝政治演变
1. 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特点。

2. 隋朝政治制度和官制变革。

3. 隋朝政治衰落的原因和后果。

二、唐朝政治演变
1.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2. 安史之乱对唐朝政治的影响。

3. 唐朝政治的变革和走向衰亡。

三、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
1. 隋朝对北方民族的统一和融合。

2. 唐朝的多民族并存和文化交流。

3. 外族占据唐朝政权和汉地人民的反抗。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介绍隋唐时期的重要性,并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隋唐时期有什么特点?
2.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隋唐时期的特点。

二、隋朝政治演变(15分钟)
1. 教师对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特点进行讲解。

2. 学生讨论隋朝政治制度和官制的变革带来的影响。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隋朝政治衰落的原因和后果。

三、唐朝政治演变(20分钟)
1. 教师讲解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安史之乱对唐朝政治的影响。

3. 学生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20分钟)
1. 教师讲解隋朝对北方民族的统一和融合过程。

2. 学生探索唐朝的多民族并存和文化交流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外族占据唐朝政权和汉地人民的反抗情况。

五、总结与小结(10分钟)
1. 教师总结隋唐政治演变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

2. 教师总结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重要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学生撰写一篇短文,介绍隋唐政治演变和民族交融的关系,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2. 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资源:
1. 教材:中国历史教材。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评估方法:
1.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

2. 学生独立撰写的短文的内容和观点。

备注:此为参考教案,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