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食同源菌-药食同源――藻菌篇(二)

合集下载

药食同源食品目录及新资源食品名单

药食同源食品目录及新资源食品名单

药食同源食品目录及新资源食品名单
(1)中草药和其他植物
人参、党参、西洋参、黄芪、首乌、大黄、芦荟、枸杞子、巴戟天、荷叶、菊花、五味子、
桑椹、薏苡仁、茯苓、广木香、银杏、白芷、百合、山苍籽油、山药、鱼腥草、绞股蓝、红景天、莼菜、松花粉、草珊瑚、山茱萸汁、甜味藤、芦根、生地、麦芽、麦胚、桦树汁、韭菜籽、黑豆、黑芝麻、白芍、竹笋、益智仁
(2)果品类
大枣、山楂、猕猴桃、罗汉果、沙棘、火棘果、野苹果
(3)茶类
金银花茶、草木咖啡、红豆茶、白马蓝茶、北芪茶、五味参茶、金花茶、胖大海、凉茶、罗汉果苦丁茶、南参茶、参杞茶、牛蒡健身茶
(4)菌藻类
乳酸菌、脆弱拟杆菌(BF-839)、螺旋藻、酵母、冬虫夏草、紫红曲、灵芝、香菇
(5)畜禽类
熊胆、乌骨鸡
(6)海产品类
海参、牡蛎、海马、海窝
(7)昆虫爬虫类
蚂蚁、蜂花粉、蜂花乳、地龙、蝎子、壁虎、蜻蜒、昆虫蛋白、蛇胆、蛇精
(8)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类
珍珠、钟乳石、玛瑙、龙骨、龙齿、金箔、硒、碘、氟、倍半氧化羧乙基锗(Ge-132)、赖氨酸锗
(9)其它类
牛磺酸、SOD、变性脂肪、磷酸果糖、左旋肉碱。

药食同源食品和新资源食品名单

药食同源食品和新资源食品名单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2014 年 6 月 30 日
2014 年 第 12 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现批准线叶金雀
花为新食品原料。生产经营上述食品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 特此公告。
附件: 线叶金雀花 国家卫生计生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14 年 6 月 26 日 附件 线叶金雀花
你委《关于黄明胶等胶类产品是否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的请示》(鲁卫食安监督字〔2014〕10 号)收悉。 经研究, 现答复如下: 一、根据《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的规定,黄明胶可作为有传统食用习惯的普 通食品管理。生产经营上述食品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二、鹿角和龟甲不属于我委 2013 年第 7 号公告范围,鹿角胶和龟甲胶是传统中药材,均已列入《中华人民共 和国药典》(2010 版),作为普通食品使用尚无足够的科学依据,因此暂不宜作为普通食品使用。 专此函复。
附:官方出处
2014 年 第 15 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的规定,现批准茶叶茶氨酸
为新食品原料,生产经营上述食品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定。海藻糖按照普通食品管理。 特此公告。 国家卫生计生委 2014 年 7 月 18 日
国卫办食品函〔2014〕570 号 山东省卫生计生委:
药食同源食品和新食品原料名单
汇总表 公告明确为 普通食品 凉茶原料 公告明确不 是普通食品 可用于食品 的菌种名单
新食品 原料名单
既是食品又 是药品的物 品名单
整理:ALBERT 更新日期:2014.09.13
黄明胶、海藻糖、五指毛桃、中链甘油三酯、牛蒡根、低聚果糖、沙棘叶、天贝、冬青科苦 丁茶、梨果仙人掌、玉米须、抗性糊精、平卧菊三七(Gynura Procumbens (Lour.)Merr)、大麦 苗(Barley Leaves)、养殖梅花鹿其他副产品(除鹿茸、鹿角、鹿胎、鹿骨外)、梨果仙人掌、木 犀科粗壮女贞苦丁茶、水苏糖、玫瑰花(重瓣红玫瑰 Rose rugosa cv. Plena)、凉粉草(仙草 Mesona chinensis Benth.)、酸角、针叶樱桃果、菜花粉、玉米花粉、松花粉、向日葵花粉、 紫云英花粉、荞麦花粉、芝麻花粉、高梁花粉、魔芋、钝顶螺旋藻、极大螺旋藻、刺梨、玫 瑰茄、蚕蛹 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 L.)、布渣叶(破布叶 Microcos paniculata L.)、鸡蛋花(Plumeria rubra L.cv.Acutifolia) 西洋参、鱼肝油、灵芝(赤芝)、紫芝、冬虫夏草、莲子芯

药食同源食品和新食品原料名单

药食同源食品和新食品原料名单

药食同源食品和新食品原料名单总览更新日期:2016.01.26附:官方出处国家卫生计生委政务公开办关于薰衣草、大豆异黄酮不宜作为普通食品原料问题的说明(2015-3-9)近期,国家卫生计生委收到多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咨询薰衣草和大豆异黄酮能否作为食品原料进行生产。

为方便群众了解相关政策法规,经研究,现就此问题进行如下说明:由于缺乏薰衣草的食用部位、食用方法、食用历史、人群及安全性等相关资料,不能确定其管理方式。

科学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不宜作为普通食品使用。

如需开发薰衣草和大豆异黄酮作为普通食品原料,应当按照《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申报。

有关普通食品、新食品原料的问题,可以参考《国家卫生计生委政务公开办关于新食品原料、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有关问题的说明》。

国卫办食品函〔2014〕1075号陕西省卫生计生委:你委《关于将华西银腊梅(药王茶)列为普通食品管理的请示》(陕卫监督函〔2014〕273号)收悉。

经研究,现回复如下:一、“华西银腊梅”是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规范名称应当为“白毛银露梅(Potentilla glabra Lodd. var.mandshurica (Maxim.) Hand. -Mazz)”。

二、根据《食品安全法》和《新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的规定,同意你委将白毛银露梅作为有传统食用习惯的普通食品管理的意见。

生产经营上述食品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并按照规范名称进行标注。

专此函复。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4 年 11 月 19 日关于西洋参作为新食品原料使用问题的答复意见(2014-8-22)2003 年 9 月 12 日,原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对《庆元县卫生局关于要求认定西洋参是否可作为食品新资源使用等相关问题的紧急请示》(庆卫〔2003〕84号)提出了回复意见:“西洋参不是卫生部批准生产的新资源食品,不能作为除保健食品以外的其他食品的原料或配料使用,《食品卫生法》未设立食品新产品卫生许可项目”。

真菌的药理藻菌地衣类中药

真菌的药理藻菌地衣类中药

②全身8对足,前3、中4、后1,以 中部4对最明显。
③头部黄红色,尾如蚕尾。
④质脆易折断,断 面平坦,白色带黄。
⑤气微腥、具有虫 草的特殊香气,味 淡。
2、子座:
①细长圆柱形,一 般比虫体长,深棕 色。 ②顶部稍膨大。 ③质柔韧,折断面 纤维状,黄白色。
质量要求 以完整、虫体丰满肥大、外色黄
亮、内色白、子座短者为佳。
三、显微鉴别
1、虫体横切面(了解) ①呈不规则圆柱形。 ②四周为虫体的躯壳,其上着生长短不一的
锐刺毛和长绒毛,有的似分枝状。 ③躯壳内为大量菌丝,其间有裂隙。
2、子座横切面(熟悉)
①周围由子囊壳组成,子囊壳卵形至椭圆 形,下半部埋于凹陷的子座内。
②子囊壳内有多数线形子囊,每个子囊内 又有2-8个线形的子囊孢子。
【理化鉴别】 ①取粉末1g,加丙酮10ml,水浴上边加热 边振摇,10分钟后,滤过,滤液蒸干,残渣 加1ml冰醋酸溶解,再加硫酸1滴,显淡红色, 后变淡褐色。(检查麦角甾醇) ②取茯苓片或粉末少许,加碘化钾碘试液1 滴,显深红色。(为多糖类的显色反应,区 别猪苓)
③取茯苓粉末0.1g于试管中,加水5ml, 煮沸,加碘试液3滴,得黄色溶液,应不 显蓝色或紫红色。(检查淀粉或糊精)
【成分】 含有水溶性的猪苓多糖等成分。 猪苓多糖有抗肿瘤作用,对细胞免疫功能
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理化鉴别】
①取粉末1g,加稀盐酸10ml,置水浴上煮 沸15分钟,搅拌,呈粘胶状。另取少许粉 末,加适量20%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呈悬 浮状,不溶成粘胶状。(区别茯苓)
②取粉末0.1g于试管中,加水5ml,煮沸, 加碘试液3滴,不显蓝色或紫红色。(检查 淀粉及糊精)
二、藻类: 1、特点: ①含有多种光合作用的色素,自养生活方 式; ②多数为水生叶状体; ③多数含有碘。 2、分类: ①绿藻门:多生于淡水中,蓝绿色,含普 通淀粉。

菌藻类概述

菌藻类概述

蘑菇生物学性状:原为野生的蘑菇,绝大部分的种类是可食的,只有少数是有毒的。

蘑菇又名肉蕈,是一种鲜美的食用真菌。

蘑菇无法行光合作用,而是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利用菌丝体吸取有机物维生,等到生长到某阶段,就会产生子实体(繁殖器官),即一般人们采集食用的蘑菇形态。

蘑菇以孢子繁殖,孢子靠风力传到其他地方,若是条件适当(空气潮湿、雨量充沛),就会萌发成为菌丝体。

因为蘑菇具有药用价值,且滋味清香淡雅,所以有山珍海味、健康食品、植物性食品之冠的称号。

有效成分:蘑菇的干品每100g含35.6g蛋白质,1.4g脂肪,14g碳水化合物,6.9g粗纤维,100mg钙,162mg磷,32mg铁,55mg尼克酸,1mg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B1、B2、B6、A、D、E、K和泛酸、生物素、叶酸、多糖类、游离氨基酸等。

保健功能:蘑菇所提出的多糖类,可治疗传染性肝炎、白细胞减少及癌症,蘑菇的培养液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菌,亦可降血糖。

开发现状及前景:近年来,医学家发现蘑菇中的多糖类,含有抗癌物质巴西菇生物学性状:巴西菇又称固松茸,学名Agaricus blazei Murrill,为蘑菇科、蘑菇属。

因为有提高免疫力和抗癌的作用,故一般称之为免疫菇。

巴西菇的菇柄长又粗,颜色为白色,菇伞呈短筒状,颜色是浅褐色。

有效成分:新鲜的巴西菇约有85%~57%的水分,3.8%~4.5%的碳水化合物类,4.0%~4.5%的蛋白质,6%~8%的纤维质,5%~7%的灰分,3%~4%的脂肪,维生素B1、B2,菸碱酸、麦角固醇、矿物质钾、磷、镁、钙、钠、铁;脂肪酸中以亚麻油酸居多,占全部脂肪酸的70%~75%,亚麻油酸为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具有制癌、预防血管硬化及心肌梗死;糖脂质多为脑甘脂、二半乳糖甘油。

一般认为,菇类中所含的抗癌成分有β-1,6分支的1,3-D-葡萄糖、杂聚糖、太聚糖、几丁质、食物纤维及植物凝集素、可溶性木质素、锗等;虽然不是每种菇类都含有这些成分,但菇类具抗癌功用是确定的。

药食同源目录大全(2020年最新版)

药食同源目录大全(2020年最新版)

药食同源目录大全(2020年最新版)2020年1月2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对党参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通知显示,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经安全性评估并广泛公开征求意见,将对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山茱萸、天麻、杜仲叶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以下简称食药物质)生产经营试点工作。

根据各地试点实施情况,国家卫健委将会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研究论证将上述物质纳入食药物质目录管理的可行性。

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曾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黄帝内经》中也有“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说的就是食疗对于疾病的祛除作用。

此前,原卫生部公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具体规定。

三种物品名单如下:卫健委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沙棘、芡实、花椒、红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黑枣、酸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葚、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药食同源目录大全(2022年最新版)

药食同源目录大全(2022年最新版)

药食同源目录大全(2022年最新版)2020年1月2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对党参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通知显示,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经安全性评估并广泛公开征求意见,将对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山茱萸、天麻、杜仲叶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以下简称食药物质)生产经营试点工作。

根据各地试点实施情况,国家卫健委将会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研究论证将上述物质纳入食药物质目录管理的可行性。

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又称为“医食同源”)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

唐朝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一书曾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黄帝内经》中也有“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

”说的就是食疗对于疾病的祛除作用。

此前,原卫生部公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做出具体规定。

三种物品名单如下:卫健委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沙棘、芡实、花椒、红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黑枣、酸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薷、桃仁、桑叶、桑葚、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菔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藻菌、树脂类中药鉴定技术—昆布、海藻的鉴定

藻菌、树脂类中药鉴定技术—昆布、海藻的鉴定
u 取本品约10g,剪碎,加水200mL,浸泡数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 约l00mL。取浓缩液2~3mL,加硝酸1滴与硝酸银试液数滴,即生成 黄色乳状沉淀,在氨试液中微溶解,在硝酸中不溶解。(检查碘)
昆布的鉴定
知识拓展
昆布含藻胶素、甘露醇、半乳聚糖、海带氨酸、海带聚糖、 谷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维生素B1、C、P和磺、钾等。
藻菌、树脂类中药鉴定
任务二
海藻的鉴定
拉丁名: Sargassum 别 名:落首、海藻菜
《神农本草经》:“主瘿瘤气,颈下 核,破散结气,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 鸣,下十二水肿。”
海藻的鉴定
来源鉴别
科:马尾藻科
种: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um(Turn.)C.Ag. 或 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Harv.)Setch.
藻菌、树脂类中药鉴定
任务一
昆布的鉴定
拉丁名: Laminariae Thallus 别 名:海带、白江菜
《本草经疏》:昆布,咸能软坚,具 性润下,寒能除热散结,故主十二种水肿、 瘿瘤聚结气、瘘疮。
昆布的鉴定
来源鉴别
目:海带目 科、种:海带科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
翅藻科 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 药用部位:干燥叶状体。




昆布的鉴定
性状鉴别
海带
1形 状:卷曲折叠成团状,或缠结成把。用水浸软则膨胀成 扁平长带状,长50~150cm,宽10~40cm,中部较厚,边 缘较薄而呈波状。
2表 面:全体呈黑褐色或绿褐色,表面附有白霜。 3质 地:类革质。 4气 味:气腥,味咸。
本品能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肿 痛,痰饮水肿。

药食同源之调味品(二)

药食同源之调味品(二)

西 海 南 云 南 和 台湾 等 地 区


夏末秋

表 明胡 椒 有 抗 惊 厥 作 用 有 镇 痛 镇 静

饮 脘 腹 冷痛 呕 吐 泄 泻 咳嗽 逆 气




初 挖 去 根 茎 除 去 残 留须根 及 鳞 片 洗
的作用 胡椒 的药用 量 为0


5

1克 。

风寒湿 痹


疝 痛 齿痛 蛲 虫病




藻菌类 果 品
、 ,
类 粮食类


家禽 和 水 产 等 每

类 食 物 主 要 介 绍 它们 的 功 效 与 主 治 其 目 的 在

于 帮助 大 家在 生 活 中注 意 自 保 健 我
提 高我 们 的 生 活 质 量

药 食 同源 之 调 味 品 ( 二 )
北 京 中医 药 大 学
张镐 京 西
, ,

高 良姜 来 源 于 姜 科 植 物 高 良姜 的
干燥 根茎
、 、
腹 疼 痛 呕 吐 泄泻 等 证


胡椒 主要含 有

止 痛 杀虫 止 痒 解 鱼 腥



高 良姜 主 要 产 于 广 东 广

辛辣成 分和挥发油等 现代药理 实验

毒 的 功 效 中 医 临 床 用 来 治疗 积 食 停

。 ,


是 食品 的 东
也 是 我 们 日 常生 活 之 中的 寻 常之 物 如 能 善 用 将 会 为 我 们 带来健 康 的 生 活

《中药学课件-药食同源与功效分类》

《中药学课件-药食同源与功效分类》

药材 人参 黄芪 当归 巴豆 藁本 鸡血 罗汉果 玉竹
功效 滋补强壮,益气健脾 益气补中,提高免疫力 补血调经,养血活血 祛风解毒,镇痛驱虫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滋阴润燥,滋补益气 清肺润燥,止咳平喘 滋阴养肺,润肺止咳
功效分类:健脾和胃类
这类中药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疾病中。比如 人参、茯苓。
功效分类:益气养血类
这类中药具有益气养血的功效,常用于气血不足,贫血等疾病中。比如当归、 黄芪。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类
这类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热毒、毒疮等疾病中。比如银花、连 翘。
功效分类:润肺止咳类
这类中药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常用于肺热、痰热等疾病中。比如罗汉果、 玉竹。
功效分类:补肾壮阳类
这类中药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常用于肾虚、阳痿等疾病中。比如淫羊藿、 车前子。
功效分类:安神助眠类
这类中药具有安神助眠的功效,常用于失眠、多梦等疾病中。比如西洋参、 酸枣仁。
常见的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及其功效
包括菌类、藻类、苔藓等。比如麦角菌、藻 类海带等。
2 动物类药食同源
包括动物的骨髓、胆汁等。比如熊胆、鸡血。
பைடு நூலகம்效分类:利湿化痰类
这类中药具有清热利湿,化浊化痰的功效,常用于湿热病致,有痰湿阻滞的疾病中。比如黄连、山药。
功效分类:祛风镇痛类
这类中药具有祛风镇痛的功效,常用于风邪引起的疼痛疾病中。比如藁本、 巴豆。
中药学课件-药食同源与 功效分类
中药学课件-药食同源与功效分类
什么是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是指一些食物与药物具有相似的来源、性质和作用的植物和动物, 可以同时充当食物和药物。
中药普及的历史背景

最新药食同源、保健品原料、新食品原料清单 (2)

最新药食同源、保健品原料、新食品原料清单 (2)

最新药食同源、保健品原料、新食品原料清单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按笔划顺序排列)丁香、八角茴香、刀豆、小茴香、小蓟、山药、山楂、马齿苋、乌梢蛇、乌梅、木瓜、火麻仁、代代花、玉竹、甘草、白芷、白果、白扁豆、白扁豆花、龙眼肉(桂圆)、决明子、百合、肉豆蔻、肉桂、余甘子、佛手、杏仁(甜、苦)、沙棘、牡蛎、芡实、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昆布、枣(大枣、酸枣、黑枣)、罗汉果、郁李仁、金银花、青果、鱼腥草、姜(生姜、干姜)、枳椇子、枸杞子、栀子、砂仁、胖大海、茯苓、香橼、香(艹下加需)、桃仁、桑叶、桑(木右加甚)、桔红、桔梗、益智仁、荷叶、莱(艹下加服)子、莲子、高良姜、淡竹叶、淡豆豉、菊花、菊苣、黄芥子、黄精、紫苏、紫苏籽、葛根、黑芝麻、黑胡椒、槐米、槐花、蒲公英、蜂蜜、榧子、酸枣仁、鲜白茅根、鲜芦根、蝮蛇、橘皮、薄荷、薏苡仁、薤白、覆盆子、藿香。

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按笔划顺序排列)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怀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玫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胡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藻菌地衣类中药

藻菌地衣类中药

冬虫夏草的采制
6-7月子座长出地面,孢子未发散时挖取,晒制六七成干,除去纤维状的附着 物及杂质,晒干或低温干燥。
冬虫夏草的商品规格
市售冬虫夏草规格按照每公斤的条数计算,从1800条到10000条不等,条大肥壮, 每公斤2200条以内称“虫草王”
藏产冬虫夏草 2000条 18000元/公斤 3000条 13500元/公斤 4000条 10500元/公斤 无数条 7800元/公斤
粉状发酵虫草菌
1、人工培育冬虫夏草
湖北省宜都东阳光人工培育冬虫夏草。其饲料、菌种、虫种在林芝比日神山野外生长;养虫、繁 殖菌种都在湖北宜都的现代化工厂。
26
灵芝(Ganoderma)
【来源】多孔菌科赤芝或紫芝的干燥子
另含有即3′-脱氧腺苷3′-deoxyadenosine(虫草素)
半乳甘露 聚糖
麦角甾醇
虫草酸
含量测定
按药典(2015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腺苷。粉末用90%甲醇加热回流提 取,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固定相,磷酸盐缓冲液(pH 6.5)-甲醇(85:15) 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0nm,外标法进行测量。本品含腺苷(C10H13N5O4)不得 少于0.01%。
▪ 菌类:
▪ 1、特点:①不含光合作用的色素,异养;

②不含淀粉。
▪ 2、分类:分为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
▪ 真菌:生药菌类均为真菌门。绝大多数真菌是由多细胞菌丝构成 ▪ 菌丝体分为子实体和菌核: ▪ 子实体:处于营养阶段的菌丝体,较松软. ▪ 菌核: 处于休眠状态的菌丝体,坚硬。
冬虫夏草 Cordyceps
(英)Chinese Caterpillar Fungs
冬虫夏草基源
兼备“虫”和“草”的外形

【精品】藻菌地衣类中药

【精品】藻菌地衣类中药

藻菌地衣类中药一、概念以藻、菌、地衣体为入药部位的中药。

二、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的区别形态上: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胚胎。

构造上:无组织分化,无中柱。

三、藻菌类1、生活方式:①藻类:自养②菌类:异养—---寄生--——腐生-—--共生2、分类:①藻类:褐藻红藻绿藻②菌类:细菌粘菌真菌——-—子囊菌———-担子菌3、真菌:菌丝—-——菌丝体——-—菌核———-子实体————子座四、地衣1定义:为藻类和真菌的共生复合体2分类:①壳状地衣②叶状地衣—---异层地衣--——同层地衣③枝状地衣五、几个基本概念01几丁质:由醋酸酰胺葡萄糖组成的一大类高分子化合物,透气透水性能差,常存在于真菌C.壁、昆虫体壁。

02菌丝:组成真菌个体的分枝或不分枝,分隔或不分隔的丝状C.,通常呈圆管状,直径10微米以内。

03菌丝体:由菌丝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真菌个体。

04菌核:处于休眠状态,不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质地坚硬如核.05子实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能产生孢子的菌丝体。

06子座:真菌着生子实体的褥座,是从营养阶段到繁殖阶段的过度状态.07疏丝组织:菌丝呈长形C。

,或多或少相互平行排列的真菌“组织”.08拟薄壁组织:菌丝C。

不呈长形,而为椭圆形或近圆形、多角形的真菌“组织"。

09同层地衣:藻C.与菌丝C.散乱分布,不成层排列的地衣。

10异层地衣:藻C.与菌丝C。

规则分布,成层排列的地衣.*冬虫夏草1、来源:麦角菌科真菌Cordycepssinensis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蝙蝠蛾幼虫上的子座和虫体2、成分:①粗蛋白②虫草酸(D—甘露醇)③核苷类:腺苷④麦角甾醇3、性状:①虫体:蚕形表面黄棕色,环纹明显8对足,中部4对明显质脆易断,断面平坦②子座:圆柱形表面棕褐色,具不孕顶端质柔韧③气腥,味咸4、显微:子实体横切面:①子囊壳②子囊③子囊孢子:2-8个,线形5、附①混淆品:蛹草:蛹草的子座及虫体亚香棒虫草:亚香棒虫草的子座及虫体凉山虫草:凉山虫草的子座及虫体②伪品:地蚕:唇形科植物地蚕、草石蚕的块茎伪造品:用面粉、玉米粉、石膏模压加工而成*茯苓、猪苓1、来源:多孔菌科真菌Poriacocos茯苓的菌核-——--—安徽、云南-—--发汗———-茯苓Polyporusumbellatus猪苓的菌核—————-陕西、云南—-—-——————--猪苓2、采收加工:茯苓: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茯苓片;——-—-—-—-——-白茯苓、赤茯苓;—-----—-——--茯神3、成分:茯苓:①茯苓聚糖切断支链茯苓次聚糖—---—-抗肿瘤②麦角甾醇猪茯:①猪苓聚糖—---———-—-—-—-—--——---------—---抗肿瘤②麦角甾醇4、性状:①类球形、椭圆形②表面:黑褐色茯苓:表面具皱纹;体重沉水;断面颗粒性;嚼之粘牙猪苓:表面具瘤状突起;体轻浮水;断面细腻5、显微:①菌丝团块②菌丝:分枝或不分枝分隔或不分隔无色或浅棕色茯苓:无CaC2O4结晶猪苓:有CaC2O4结晶—--—--八面体形6、理化:茯苓:①麦角甾醇醋酐/H2SO4红—褐②茯苓聚糖KI/I2深红色α—萘酚/H2SO4红色③茯苓粉末与OH-水sol搅拌粘胶状猪苓:猪苓粉末与H+水sol搅拌粘胶状树脂类中药一、概念树脂类中药是指可供药用的以树脂为主要成分的植物分泌物。

藻菌、地衣、树脂及其他类药材鉴定(冬虫夏草、灵芝、茯苓、猪苓(精)

藻菌、地衣、树脂及其他类药材鉴定(冬虫夏草、灵芝、茯苓、猪苓(精)
重庆医药高ww等w.专the科me学ga校lle中ry.药com教研室
藻、菌类中药(茯苓) 茯苓
(一)来源:多孔菌科 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Wolf的干燥 菌核。寄生或腐寄生。 P426
重庆医药高ww等w.专the科me学ga校lle中ry.药com教研室
藻、菌类中药(茯苓)
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以后,阴干,称“茯
苓个”,鲜茯苓稍干,去外皮后切片,称“茯苓片”。切
成方形者称“茯苓块”。 带淡红色或棕红色者称“赤茯
苓”
白色或近白色者称“白茯苓”;中央有松根者称“茯神”;
外皮则称为“茯苓皮”。
重庆医药高ww等w.专the科me学ga校lle中ry.药com教研室
藻、菌类中药(茯苓)
重庆医药高ww等w.专the科me学ga校lle中ry.药com教研室
藻、菌类中药(冬虫夏草)
子座横切面(示子囊壳)
子囊壳放大(示子囊)
子囊放大(示子囊孢子)
子囊孢子
重庆医药高ww等w.专the科me学ga校lle中ry.药com教研室
藻、菌类中药(冬虫夏草)
(六)化学成分: 核苷类:如腺苷等; 粗蛋白(水解得多种游离氨基酸); D-甘露醇(即虫草酸); 麦角甾醇; 虫草多糖; 生物碱等。
藻、菌类中药(茯苓)
4.茯苓片 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不规
则厚片,厚薄不一。表面白色至 类白色(白茯苓片)、或淡红色 至淡棕色(赤茯苓片)。 5.茯神
为类方形的片块,表面白色至 类白色,较平坦,中间或一侧有 类圆形松根木。质硬,折断面较 粗糙。
重庆医药高ww等w.专the科me学ga校lle中ry.药com教研室
重庆医药高ww等w.专the科me学ga校lle中ry.药com教研室

药食同源名单——收藏版!

药食同源名单——收藏版!

药食同源名单——收藏版!写在前面:下列内容包括征求意见中的品种,合计共109种(2012、2014、2018公布)。

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征求意见稿)序号物质名称植物名/动物名拉丁学名所属科名使分1 丁香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 桃金娘科花蕾2 八角茴香八角茴香Illiciumverum Hook.f.木兰科成实3 刀豆刀豆Canavalia gladiata(Jacq.)DC. 豆科成子4 小茴香茴香Foeniculum vulgare Mill. 伞形科成实5 小蓟刺儿菜Cirsium setos um(Willd.) MB. 菊科地分6 山药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 薯蓣科根茎7 山楂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or N.E.Br.蔷薇科成实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蔷薇科8 马齿苋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 马齿苋科地分9 乌梅梅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 蔷薇科近果实10 木瓜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 (Sweet) Nakai蔷薇科近果实11 火麻仁大麻Cannabis sativa L. 桑科成实12 代代花代代花Citrus aurantium L.var.amara Engl.芸香科花蕾13 玉竹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 百合根茎称动物名科名分科14 甘草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豆科根茎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 豆科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 豆科15 白芷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伞形科根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 et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伞形科16 白果银杏Ginkgo biloba L. 银杏科成子17 白扁豆扁豆Dolichos lablab L. 豆科成子18 白扁豆花扁豆Dolichos lablab L. 豆科花19 龙眼肉(桂圆)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无患子科假种20 决明子决明Cassia obtusifolia L. 豆科成子小决明Cassia tora L. 豆科21 百合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百合科肉叶百合Lilium brownie F.E.Brown var.viridulum Baker百合科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 DC.百合科22 肉豆蔻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 肉豆蔻科种种皮23 肉桂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樟科树皮24 余甘子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 大戟科成实25 佛手佛手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 芸香科果实26 杏仁(苦、山杏Prunus armeniaca L.var.ansu Maxim蔷薇科成子称动物名科名分甜)西伯利亚杏Prunus sibirica L.蔷薇科东北杏Prunus mandshurica (Maxim) Koehne 蔷薇科杏Prunus armeniaca L. 蔷薇科27 沙棘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胡颓子科成实28 芡实芡Euryale ferox Salisb. 睡莲科成仁29 花椒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芸香科成皮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芸香科30 赤小豆赤小豆Vigna umbellata Ohwi et Ohashi 豆科成子赤豆Vigna angularis Ohwi et Ohashi 豆科31 麦芽大麦Hordeum vulgare L. 禾本科成实芽的加工32 昆布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海带科叶状昆布Ecklonia kurome Okam.翅藻科33 枣(大枣、黑枣)枣Ziziphus jujuba Mill.鼠李科成实34 罗汉果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Jeffrey ex A.M.Lu etZ.Y.Zhang葫芦科果实35 郁李仁欧李Prunus humilis Bge.蔷薇科成子郁李Prunus japonica Thunb.蔷薇科长柄扁桃Prunus pedunculata Maxim.蔷薇科36 金银花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 忍冬科花带的花37 青果橄榄Canarium album Raeusch. 橄榄科成实38 鱼腥草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三白新称动物名科名分草科草燥部分39 姜(生姜、干姜)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 姜科根(所新茎姜燥茎。

最新药食同源、新食品原料、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

最新药食同源、新食品原料、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

序号公告编号物品名称用途特殊要求12003年 第3号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22004年 第17号油菜花粉普通食品32004年 第17号玉米花粉普通食品42004年 第17号松花粉普通食品52004年 第17号向日葵花粉普通食品62004年 第17号紫云英花粉普通食品72004年 第17号荞麦花粉普通食品82004年 第17号芝麻花粉普通食品92004年 第17号高梁花粉普通食品102004年 第17号魔芋普通食品112004年 第17号钝顶螺旋藻普通食品122004年 第17号极大螺旋藻普通食品132004年 第17号刺梨普通食品142004年 第17号玫瑰茄普通食品152004年 第17号蚕蛹普通食品162008年第12号准嗜酸乳杆菌新资源食品172008年第12号低聚木糖新资源食品182008年第12号透明质酸钠新资源食品192008年第12号叶黄素酯新资源食品202008年第12号L-阿拉伯糖新资源食品212008年第12号短梗五加新资源食品222008年第12号库拉索芦荟凝胶新资源食品232008年 第20号低聚半乳糖新资源食品242008年 第20号副干酪乳杆菌(菌新资源食品252008年 第20号嗜酸乳杆菌(菌株新资源食品262008年 第20号鼠李糖乳杆菌(菌新资源食品272008年 第20号水解蛋黄粉新资源食品282008年 第20号异麦芽酮糖醇新资源食品292008年 第20号植物乳杆菌(菌株新资源食品302008年 第20号植物乳杆菌(菌株新资源食品312008年 第20号植物甾烷醇酯新资源食品322008年 第20号珠肽粉新资源食品332009年 第3号蛹虫草新资源食品342009年 第5号菊粉新资源食品352009年 第5号多聚果糖新资源食品362009年 第18号茶叶籽油新资源食品372009年 第18号盐藻及提取物新资源食品382009年 第18号鱼油及提取物新资源食品392009年 第18号甘油二酯油新资源食品402009年 第18号地龙蛋白新资源食品412009年 第18号乳矿物盐新资源食品422009年 第18号牛奶碱性蛋白新资源食品432010年 第3号DHA藻油新资源食品442010年 第3号棉籽低聚糖新资源食品452010年 第3号植物甾醇新资源食品462010年 第3号植物甾醇酯新资源食品472010年 第3号花生四烯酸油脂新资源食品482010年 第3号白子菜新资源食品492010年 第3号御米油新资源食品502010年 第3号玫瑰花(重瓣红玫普通食品普通食品512010年 第3号凉粉草(仙草Meso522010年 第3号夏枯草(Prunella凉茶饮料原料凉茶饮料原料532010年 第3号布渣叶(破布叶Mi凉茶饮料原料542010年 第3号鸡蛋花(Plumeria552010年 第9号金花茶新资源食品新资源食品562010年 第9号显脉旋覆花(小黑药572010年 第9号诺丽果浆新资源食品582010年 第9号酵母β-葡聚糖新资源食品592010年 第9号雪莲培养物新资源食品602010年 第15号蔗糖聚酯新资源食品612010年 第15号玉米低聚肽粉新资源食品622010年 第15号磷脂酰丝氨酸新资源食品632010年 第17号雨生红球藻新资源食品新资源食品642010年 第17号表没食子儿茶素没652010年 第17号水苏糖普通食品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662010年 第17号费氏丙酸杆菌谢氏672011年 第1号翅果油新资源食品新资源食品682011年 第1号β-羟基-β-甲基丁酸钙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692011年 第1号乳酸乳球菌乳酸亚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702011年 第1号乳酸乳球菌乳脂亚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712011年 第1号乳酸乳球菌双乙酰722011年 第9号元宝枫籽油新资源食品732011年 第9号牡丹籽油新资源食品742011年 第13号玛咖粉新资源食品752012年 第2号蚌肉多糖新资源食品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2012年 第8号肠膜明串珠菌肠膜普通食品2012年 第8号平卧菊三七(Gynu普通食品2012年 第8号大麦苗(Barley L新资源食品762012年 第17号人参(人工种植)772012年 第16号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新资源食品782012年 第16号小麦低聚肽新资源食品792012年 第16号菊芋新资源食品菊粉的原料802012年 第16号抗性糊精普通食品812012年 第19号蛋白核小球藻新资源食品822012年 第19号乌药叶新资源食品832012年 第19号辣木叶新资源食品842012年 第19号蔗糖聚酯新资源食品变更食用量普通食品852012年 第19号梨果仙人掌(Opun862013年 第1号茶树花新资源食品872013年 第1号盐地碱蓬籽油新资源食品882013年 第1号美藤果油新资源食品892013年 第1号盐肤木果油新资源食品902013年 第1号广东虫草子实体新资源食品912013年 第1号阿萨伊果新资源食品新资源食品922013年 第1号茶藨子叶状层菌发932013年 第3号沙棘叶普通食品普通食品942013年 第3号天贝(以大豆为原952013年 第10号裸藻新食品原料新食品原料962013年 第10号1,6-二磷酸果糖三972013年 第10号丹凤牡丹花新食品原料982013年 第10号狭基线纹香茶菜新食品原料992013年 第10号长柄扁桃油新食品原料1002013年 第10号光皮梾木果油新食品原料1012013年 第10号青钱柳叶新食品原料1022013年 第10号低聚甘露糖新食品原料1032013年 第16号显齿蛇葡萄叶新食品原料1042013年 第16号磷虾油新食品原料1052013年 第16号马克斯克鲁维酵母新食品原料1062014年 第6号壳寡糖新食品原料1072014年 第6号水飞蓟籽油新食品原料1082014年 第6号柳叶蜡梅新食品原料1092014年 第6号杜仲雄花新食品原料1102014年 第6号乳酸片球菌新食品原料1112014年 第6号戊糖片球菌新食品原料1122014年第10号塔格糖新食品原料1132014年第10号奇亚籽新食品原料1142014年第10号圆苞车前子壳新食品原料用于婴幼儿食品1152014年第10号罗伊氏乳杆菌(菌1162014年第10号蛹虫草变更内容1172014年第10号塔罗油植物甾烷醇酯的原料2014年第10号植物甾烷醇酯扩大使用范围2014年 第12号线叶金雀花新食品原料2014年 第15号茶叶茶氨酸新食品原料2014年 第15号海藻糖普通食品2014年第20号番茄籽油新食品原料2014年第20号枇杷叶新食品原料2014年第20号阿拉伯半乳聚糖新食品原料新食品原料2014年第20号湖北海棠(茶海棠2014年第20号竹叶黄酮新食品原料2014年第20号燕麦β-葡聚糖新食品原料2014年第20号清酒乳杆菌新食品原料2014年第20号产丙酸丙酸杆菌新食品原料2014年第20号低聚木糖变更内容国卫食品函〔2013〕83号牛蒡根普通食品国卫办食品函〔2013〕514号中链甘油三酯普通食品国卫办食品函〔2013〕517号酪蛋白酸钠(酪朊食品添加剂国卫办食品函〔2014〕205号五指毛桃普通食品国卫办食品函〔2014〕460号左旋肉碱营养强化剂国卫办食品函〔2014〕570号黄明胶普通食品普通食品国卫办食品函〔2014〕1075号白毛银露梅(Pote国卫办食品函〔2014〕773号叶黄素新食品原料待批准国卫办食品函〔2014〕1017号白木香叶新食品原料待批准国卫办食品函〔2014〕1017号小牛葡萄球菌新食品原料待批准国卫办食品函〔2014〕1017号肉葡萄球菌新食品原料待批准国卫办食品函〔2014〕1017号木糖葡萄球菌新食品原料待批准国卫办食品函〔2014〕1017号美藤果蛋白新食品原料待批准公告名称关于批准罗伊氏乳杆菌为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益生菌菌种的公告关于将油菜花粉等食品新资源列为普通食品管理的公告关于将油菜花粉等食品新资源列为普通食品管理的公告关于将油菜花粉等食品新资源列为普通食品管理的公告关于将油菜花粉等食品新资源列为普通食品管理的公告关于将油菜花粉等食品新资源列为普通食品管理的公告关于将油菜花粉等食品新资源列为普通食品管理的公告关于将油菜花粉等食品新资源列为普通食品管理的公告关于将油菜花粉等食品新资源列为普通食品管理的公告关于将油菜花粉等食品新资源列为普通食品管理的公告关于将油菜花粉等食品新资源列为普通食品管理的公告关于将油菜花粉等食品新资源列为普通食品管理的公告关于将油菜花粉等食品新资源列为普通食品管理的公告关于将油菜花粉等食品新资源列为普通食品管理的公告关于将油菜花粉等食品新资源列为普通食品管理的公告卫生部关于批准嗜酸乳杆菌等7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卫生部关于批准嗜酸乳杆菌等7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卫生部关于批准嗜酸乳杆菌等7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卫生部关于批准嗜酸乳杆菌等7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卫生部关于批准嗜酸乳杆菌等7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卫生部关于批准嗜酸乳杆菌等7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卫生部关于批准嗜酸乳杆菌等7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低聚半乳糖等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低聚半乳糖等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低聚半乳糖等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低聚半乳糖等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低聚半乳糖等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低聚半乳糖等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低聚半乳糖等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低聚半乳糖等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低聚半乳糖等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低聚半乳糖等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蛹虫草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菊粉、多聚果糖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菊粉、多聚果糖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茶叶籽油等7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茶叶籽油等7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茶叶籽油等7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茶叶籽油等7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茶叶籽油等7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茶叶籽油等7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茶叶籽油等7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DHA藻油、棉籽低聚糖等7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及其他相关规定的公告关于批准DHA藻油、棉籽低聚糖等7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及其他相关规定的公告关于批准DHA藻油、棉籽低聚糖等7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及其他相关规定的公告关于批准DHA藻油、棉籽低聚糖等7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及其他相关规定的公告关于批准DHA藻油、棉籽低聚糖等7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及其他相关规定的公告关于批准DHA藻油、棉籽低聚糖等7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及其他相关规定的公告关于批准DHA藻油、棉籽低聚糖等7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及其他相关规定的公告关于批准DHA藻油、棉籽低聚糖等7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及其他相关规定的公告关于批准DHA藻油、棉籽低聚糖等7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及其他相关规定的公告关于批准DHA藻油、棉籽低聚糖等7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及其他相关规定的公告关于批准DHA藻油、棉籽低聚糖等7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及其他相关规定的公告关于批准DHA藻油、棉籽低聚糖等7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及其他相关规定的公告关于批准金花茶、显脉旋覆花(小黑药)等5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金花茶、显脉旋覆花(小黑药)等5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金花茶、显脉旋覆花(小黑药)等5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金花茶、显脉旋覆花(小黑药)等5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金花茶、显脉旋覆花(小黑药)等5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蔗糖聚酯、玉米低聚肽粉、磷脂酰丝氨酸等3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蔗糖聚酯、玉米低聚肽粉、磷脂酰丝氨酸等4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蔗糖聚酯、玉米低聚肽粉、磷脂酰丝氨酸等5种物品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雨生红球藻等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雨生红球藻等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雨生红球藻等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雨生红球藻等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翅果油等2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翅果油等2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翅果油等2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翅果油等2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翅果油等2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元宝枫籽油和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元宝枫籽油和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玛咖粉作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蚌肉多糖作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将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列入《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的公告关于将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列入《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的公告关于将肠膜明串珠菌肠膜亚种列入《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的公告关于批准人参(人工种植)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和小麦低聚肽作为新资源食品等的公告关于批准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和小麦低聚肽作为新资源食品等的公告关于批准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和小麦低聚肽作为新资源食品等的公告关于批准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和小麦低聚肽作为新资源食品等的公告关于批准蛋白核小球藻等4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蛋白核小球藻等4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蛋白核小球藻等4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蛋白核小球藻等4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蛋白核小球藻等4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茶树花等7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茶树花等7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茶树花等7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茶树花等7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茶树花等7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茶树花等7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批准茶树花等7种新资源食品的公告关于沙棘叶、天贝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的公告关于沙棘叶、天贝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的公告关于批准裸藻等8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裸藻等8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裸藻等8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裸藻等8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裸藻等8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裸藻等8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裸藻等8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裸藻等8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显齿蛇葡萄叶等3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显齿蛇葡萄叶等3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显齿蛇葡萄叶等3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壳寡糖等6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壳寡糖等6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壳寡糖等6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壳寡糖等6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壳寡糖等6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壳寡糖等6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塔格糖等6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塔格糖等6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塔格糖等6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塔格糖等6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塔格糖等6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塔格糖等6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塔格糖等6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线叶金雀花为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茶叶茶氨酸为新食品原料等的公告关于批准茶叶茶氨酸为新食品原料等的公告关于批准番茄籽油等9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番茄籽油等9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番茄籽油等9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番茄籽油等9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番茄籽油等9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番茄籽油等9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番茄籽油等9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番茄籽油等9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关于批准番茄籽油等9种新食品原料的公告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牛蒡作为普通食品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中链甘油三酯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酪蛋白酸盐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五指毛桃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左旋肉碱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黄明胶、鹿角胶和龟甲胶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华西银腊梅(药王茶)”有关问题的复函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拟批准湖北海棠叶等新食品原料意见的函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拟批准白木香叶等5种新食品原料意见的函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拟批准白木香叶等6种新食品原料意见的函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拟批准白木香叶等7种新食品原料意见的函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拟批准白木香叶等8种新食品原料意见的函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拟批准白木香叶等9种新食品原料意见的函。

食药用菌概述

食药用菌概述

食药用菌概述一、食药用菌种类生物分为三界—动物、植物、菌物。

人们把菇、霉、酵母及细菌总称为菌物。

我国国土辽阔,地跨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及热带的气候带,东西南北中自然条件十分复杂,菌物种类极为丰富,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比拟的。

1992年6月在巴西由150多个国家首脑签字的《生物多样性公约》认定,我国是世界上12个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按生物丰富度排在前列。

据报道(卯晓岚,2000年),全世界约有菌物150万种,被研究和描述过的约7万多种。

根据我国所处地理位置及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专家们估算菌物荷有量为20-25万种,但我国目前知道的仅约1万种。

菌物当中那些“肉眼可见,徒手可采”的大型真菌(Macrofungi),我国已知约3800-4000种,其中伞菌类约1600种,多孔菌类1300种,腹菌类300种,子囊菌类400多种,胶质菌类100多种。

国际著名蕈菌学家、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张树庭博士精辟概括了食药用菌的定义∶无叶无芽无花,自身结果;可食可补可药,周身是宝。

由此而论,可将大型真菌中“肉质、无毒、可食、可药”的统称为食药用菌,但不包括毒菇(Poisonous mushrooms),也不包括诸如面包酵母之类的可食真菌。

世界上约有食药用菌2000种,有的学者认为多达5000种(黄年来,1998)。

我国至少可达1500种或接近2000种,其中研究报道过的已达1100种(表1-1),隶属于166属,54科,14目。

在这些食药用菌当中,有 100种(表1-2)已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培养出子实体,其中20-30种可大量生产,具商业价值。

还有10来种不能形成子实体,可供菌丝体发酵培养。

表1-1 中国食药用菌种类统计中文名拉丁学名种数中文名拉丁学名种数伞菌目 Agaricales 木耳目 Auriculariales蜡伞科 Hygrophoraceae 35 木耳科 Auriculariaceae 14侧耳科 Pleurotaceae 42 银耳目 Tremellales裂褶菌科 Schizophyllaceae 163 银耳科 Tremellaceae 15口蘑科 Tricholomataceae 163 花耳目 Dacrymycetales鹅膏菌科 Amanitaceae 23 花耳科 Dacrymycetaceae 5光柄菇科 Pluteaceae 14 黑粉菌目 Ustilaginales蘑菇科 Agaricaceae 54 黑粉菌科 Ustilagoaceae 3鬼伞科 Copricaceae 20 鬼笔目 Phallales粪锈伞科 Bolbitiaceae 8 鬼笔科 Phallaceae 8球盖菇科 Strophariaceae 23 笼头菌科 Clathraceae 2丝膜菌科 Cortinariaceae 45 腹菌目 Hymenogastrales锈耳科 Creoidotaceae 3 须腹菌科 Rhizopogollaceae 4网褶菌科 Paxillaceae 2 灰色菇科 Secotiaceae 2粉褶菌科 Rhodophyllaceae 6 马勃目 Lycoperdales铆钉菇科 Gomphidiaceae 6 马勃科 Lycoperdaceae 25松塔牛肝菌科 Strobilomyceaceae 13 硬皮马勃目 Sclerodematales 牛肝菌科 Boletaceae 110 豆包菌科 Pisolithaceae 2红菇科 Russulaceae 85 硬皮马勃科 Sclerodermataceae 8非褶菌目 Aphyllophorales 块菌目 Tuberales鸡油菌科 Cantharellacceae 21 块菌科 Tuberaceae 6陀螺菌科 Gophaceae 3 腔地菇科 Hydnotraceae 1珊瑚菌科 Clavariaceae 18 麦角菌目 Clavicipitales杯瑚菌科 Clavicoronaceae 1 麦角菌科 Clavicipitaceae 5枝瑚菌科 Ramariaceae 26 肉座菌目 Hypocreales韧革菌科 Stereaceae 6 肉座菌科 Hypocreaceae 1绣球菌科 Sparassidaceae 2 蜡钉菌目 Helotiales革菌科 Thelephoraceae 4 地舌菌科 Geoglossaceae 4皱孔菌科 Meruliaceae 1 核盘菌科 Sclerotiniaceae 1牛舌菌科 Fistuliaceae 1 胶陀螺菌科 Bulgariaceae 2齿菌科 Hydnaceae 11 盘菌目 Pezizales猴头菌科 Hericiaceae 7 盘菌科 Pezizaceae 15多孔菌科 Polyporaceae 24 肉盘菌科 Sarcosomataceae 5灵芝菌科 Ganodermataceae 6 羊肚菌科 Morchellaceae 15马鞍菌科 Helvellaceae 11共计:1100种,166属,54科,14目。

藻类植物—常用药用藻类植物(药用植物学课件)

藻类植物—常用药用藻类植物(药用植物学课件)

食用藻类。陆生。在中国广泛分 布。广分布于世界各地。生长在山 丘和平原的岩石、砂石、砂土、草 地、田埂以及近水堤岸上,甚至石 缝中。在向阳而稍潮湿处生长较旺 盛;耐干旱,干至手搓即碎时,得 水亦能生长。故雨后藻体吸水膨胀 ,呈橄榄绿色或茶色,为柔软冻胶 片状,活跃增殖并固氮。耐寒冷, 在南极-30℃以上时,仍能生存。
法进行繁殖,丝状体类型可断裂繁殖。断裂的丝 状体称为藻殖段 。 4. 代表植物
常见的药用蓝藻有单细胞或群体的,如葛仙 米、发菜、螺旋藻以及鱼腥藻等。
蓝藻细胞 结构示意图
为淡水热带藻类,藻体卷曲状。 原产非洲乍得湖,被当地居民作 为蛋白食品已有百年以上历史。这 些藻含蛋白质为干重的55~65%, 有时高达70%以上,氨基酸合乎营 养需要,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色素。 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螺旋 藻进行人工养殖,制成保健食品能 防治营养不良症和增强免疫力。
4 Main Species色,直立丛生,软骨 质,高8-15厘米。主枝与分枝 扁平是,分枝4-5次,对生或互 生,呈羽状。两边膨大突出, 囊果中部各有一孔。
分布于东部和东南部沿海。 生长在外海低潮线附近岩礁上 。周年生长。
可供提取琼胶(琼脂)用于 医药、食品和作微生物培养基 。亦可食用。入药有清热解毒 ,缓泻,降血脂作用。
属红翎菜科。藻体平卧, 体径10-20厘米,表面红紫色或黄 绿色,软骨质,具不规则叉状分 枝,一面常有锤状突起。
产我国南部沿海。生于大潮 线附近的碎珊瑚或石缝中。
全藻含琼胶、多糖及粘液质。 入药有缓泻和降血脂作用。 同属多种植物功效相似。 用热水从海藻抽提的物质约含40%琼脂。市售的琼脂 (俗称洋菜)常呈片状或疏松绳索状。 琼胶(琼脂),通常作食用胶质,药物包装剂或细菌培 养基使用。纯制的琼脂糖常在生物化学实验室中,作为电 泳、层析等技术中的半固体支持物,用于生物大分子或小 分子物质的分离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食同源菌药食同源――藻菌篇(二)
药食同源菌药食同源――藻菌篇(二)
木耳木耳来源于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实体。

也称黑木耳、树鸡、木蛾、云耳等。

木耳寄生于阴湿、腐朽的树干上。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目前,市场上经常多见的为人工栽培,且有两种,一种腹面平滑,色黑而背面多毛,呈灰色或灰褐色,这种木耳称为“毛木耳”;另一种腹背两面均光滑无毛,称为“光木耳”。

木耳在我国应用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收载,我国人工栽培木耳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

多年以来,木耳就是我国一种非常著名的食用菌,深受人们的喜爱。

木耳性平,味甘。

具有益智健脑,清肺益气,养胃通便,活血化瘀等功效。

中医临床用来治疗肠风、血痢、血淋、崩漏、痔疮等证。

木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维生素B、烟酸、赖氨酸、亮氨酸以及钙、铁、磷等元素。

现代医学实验表明木耳有减低血液凝集的作用,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液流动畅通,可以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有特殊作用;所含多糖类物质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所含的胶体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能将体内产生的“垃圾”及时排出体外,起到清理消化道的作用。

木耳营养丰富,因此,也被人们誉为“素中之荤”。

有数据表明在木耳中蛋白质的含量和肉类相当,铁的含量比肉类高10倍(比猪肝还高7倍),钙的含量比肉类高20倍。

尽管如此,因木耳有清肺通便的功能,故大便溏薄者应少食用,以免症状加重。

银耳
银耳来源于银耳科植物银耳的子实体。

也称白木耳、雪耳。

银耳原为野生,主要生长在各种枯死的阔叶树树干上,特别喜生于阴湿环境的栎类枯木上。

现在,人们利用它的生长习性,已在椴木和木屑上栽培成功,并已获普及。

银耳不但是食品,也是传统的滋补药品。

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出产,尤以福建
漳州和四川通江出产的银耳比较出名。

银耳的干品以朵大体轻、肉厚、色白、略带微黄者为佳品。

银耳性平,味甘。

具有补肾强精,润肺止咳,生津养胃,补气强身,延年益寿等功效。

中医临床用来治疗虚劳咳嗽,痰中带血,虚热口渴,大便秘结,妇女崩漏,心悸失眠等症。

银耳含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多糖,核黄素,尼克酸以及十多种氨基酸(其中七种氨基酸是人体必需的),另外,还有无机元素铁、镁、钾、钙、磷等。

现代医学实验表明银耳多糖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和抗肿瘤作用;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促进蛋白质代谢的更新;提高肝脏解毒能力,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银耳所含丰富的胶质对皮肤角质层有良好的滋养和延缓老化、美容的作用,因此,长期食用银耳可以使皮肤白皙细嫩,富有弹性,从而减少面部皱纹。

银耳不但有滋补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并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一些利欲熏心的商人为了使其出售的木耳色泽好看,易于销售,往往在加工的过程中用硫磺熏制银耳,这些硫化物会直接吸附在银耳上,我们都知道,过高的硫化物对人体会产生危害,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所以,在选购银耳时一定要注意识别。

没有用硫磺熏制过的银耳表面的颜色为淡淡的黄白色,闻不到刺激性气味。

否则,最好不要购买,以免发生意外。

银耳虽然对人体有许多益处,但是,如果有咳嗽痰多、阳虚畏寒及湿热黄疸等症,则不宜食用。

地耳
地耳来源于念珠藻科植物与真菌结合的片状藻体。

它有许多别名,如地软、地皮菜、野木耳、地见菜、地钱、岩衣、天仙菜等。

这是一种黄土高原特有的天然野生食用菌类,也是一种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目前仍为野生,尚未见有进行人工栽培。

我国人民很早就认识并利用了地耳,公元前1400年,梁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就记载了地耳,最初只是药用,后来才开始食用。

地耳性寒,味甘淡。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明目,益气补肾,收敛的功效。


以治疗火眼、夜盲、肺热咳嗽、久痢脱肛、烧伤烫伤等症。

地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粗纤维,以及胡萝卜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E,无机元素钾、镁、铁、钙、磷等。

现代医学实验表明,地耳含有一种物质可以抑制人体大脑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从而对老年性痴呆症有一定疗效;所含丰富的粗纤维又促使胆固醇在肠道中的代谢;地耳还具有降脂功能。

地耳虽然没有木耳、银耳名贵,但它独特的鲜香味,营养丰富,物美价廉,古往今来一直是人们特别是乡间百姓喜爱的美食。

在乡间,人们多自采自食,目前,还没有形成商品规模,一般在城市光顾它的人并不多。

然而在陕西,以地耳为主馅的包子又十分出名,也非常普及,其知名程度与天津狗不理包子、上海水煎包、扬州蟹黄包子齐名。

地耳尽管是极具风味的美食,但妇女在月经期间应尽量不吃或少吃,否则容易引起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

香菇
香菇来源于侧耳科植物香蕈的子实体。

又称香蕈、冬菇。

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我国多数地区均有栽培。

香菇是我国传统的药用、食用真菌,早在800年以前,我国已经开始栽培香菇,早在宋代就成为了宫廷贡品,可见其珍贵。

由于香菇的医疗和保健价值,自古以来它就被我国人民当作延年益寿的上品。

香菇性平,味甘。

具有益气健中,养肝补血的作用,可以治疗食欲减退,少气乏力,小便失禁等症。

香菇含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氨基酸,多糖类,维生素B1、B2、有维生素C、烟酸,香菇素,丁酸,麦角甾醇,乙酰胆碱,腺嘌呤以及钙,磷,铁等。

现代医学实验表明香菇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蘑菇核糖核酸能刺激人体产生干扰素,从而抑制病毒生长,并产生抗病毒的作用;腺嘌呤和胆碱对肝硬化有预防作用;有明显的增强机体抗肿瘤的作用。

如今,香菇已走进寻常百姓家的餐桌,不但味美可口,而且,经常食用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可以调节人体代谢、促进消化功能、降低胆固醇、预防肝硬化以及防止佝偻病等。

此外,香菇中的香菇多糖,在某种程度上,能阻止癌细胞的
生长,对已诱发的癌细胞,亦有抑制作用。

但是,脾胃有寒,大便溏薄的人应当少食,以免症状加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