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 (6)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
26.古诗积累。

把《到韶山》补充完整,并回答相关问题。

到韶山
别梦依稀,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

为有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你还知道他的作品是。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精神。

(4)请你写出四个表现人物胸怀大志的成语或一句抒发人物远大志向的名言。

27.阅读下面这小令,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点明季节的词是;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

(2)小令的主旨句是,的情感。

(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并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8.古诗词阅读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我们想要对那些为争夺父母财产而反目成仇的不孝儿女们说一句:(填写文中诗句)
(2)作者巧比妙喻,用“萁”比喻哥哥曹丕,用“豆”比喻①,“同根生”指②。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填序号)
A.兄弟之间情同手足,应该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B.表达了作者对哥哥曹丕的理解与无奈。

C.表达了作者对骨肉相残的厌恶与憎恨。

29.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并回答问题。

明月别枝惊鹊,。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作者是宋代词人
(2)文中“别枝惊鹊”的意思是
(3)这是一首咏叹田园风光的词,作者笔下的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词人对的喜悦和对的热爱。

30.材料: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用“/”划出诗的节奏。

(3)理解古诗,填空。

①诗人的“”这句诗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②诗人用“”这个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而且寓含了诗人
的。

(怎样的情感?)
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答案
26.古诗积累。

把《到韶山》补充完整,并回答相关问题。

到韶山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毛泽东,你还知道他的作品是《七律•长征》。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的精神。

(4)请你写出四个表现人物胸怀大志的成语或一句抒发人物远大志向的名言。

豪情壮志天道酬勤顶天立地志在四方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诗词《到韶山》中的文学常识以及诗歌所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感悟。

结合课内的学习与理解完成。

【解答】《到韶山》是现代诗人毛泽东所做的一首七律。

此作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1)考查了诗歌的默写。

熟读诗歌内容可知,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2)考查了文学常识。

这首诗歌的作者是毛泽东,我们还学过他的诗歌《七律•长征》。

(3)考查了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此作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鲜明地体现了毛泽东高远的思想境界。

(4)考查了词语以及名言的积累。

通过平时的学习积累可知,表现人物胸怀大志的成语有:豪情壮志、天道酬勤、顶天立地、志在四方。

豪情壮志: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

天道酬勤:上天会按照每个人付出的勤奋,给予相应的酬劳。

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只要你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将来也一定会得到相应的收获。

顶天立地:头顶云天,脚踏大地。

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志在四方:有远大的志向。

抒发人物远大志向的名言: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意思是作为一个有学识有理想的男子,如果不展开自己的志向,成就一番事业,就枉费生为一个人。

故答案为:
(1)咒逝川霸主鞭牺牲下夕烟
(2)毛泽东《七律•长征》
(3)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
(4)豪情壮志天道酬勤顶天立地志在四方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点评】学习诗歌时要求能基本能理解诗歌大意,通过反复自读,体会诗人主要表达的情感。

并且把自己的理解,感受表达出来。

27.阅读下面这小令,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点明季节的词是枯藤;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夕阳。

(2)小令的主旨句是断肠人在天涯,孤寂和思乡之情的情感。

(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并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静的景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所学元曲小令《天净沙•秋思》的理解和掌握,结合课内的学习与理解完成。

【解答】《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
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1)考查了小令内容的理解。

“枯藤”点明小令中的季节是秋天,“夕阳”点明了具体的时间。

(2)考查了小令内容的理解。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思是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将哀物与喜物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
人的思想愁绪。

(3)考查了诗句意思的立即以及小令内容的理解。

“小桥流水人家”意思是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

此句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静的景象。

作者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故答案为:
(1)枯藤夕阳
(2)断肠人在天涯孤寂和思乡之情
(3)描绘了一幅温馨恬静的景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
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点评】词最初是伴曲而唱的,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

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

词与调之间,或按词制调,或依调填词,曲调即称为词牌,其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定。

28.古诗词阅读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我们想要对那些为争夺父母财产而反目成仇的不孝儿女们说一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填写文中诗句)
(2)作者巧比妙喻,用“萁”比喻哥哥曹丕,用“豆”比喻①曹植,“同根生”指
②同胞兄弟。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填序号)B
A.兄弟之间情同手足,应该和睦相处互帮互助。

B.表达了作者对哥哥曹丕的理解与无奈。

C.表达了作者对骨肉相残的厌恶与憎恨。

【分析】这是三国时期魏国文人曹植的一首五言六句诗。

一首饱含悲愤却又无可奈何的写兄弟之情的诗。

【解答】(1)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所以我们想要对那些为争夺父母财产而反目成仇的不孝儿女们说一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这是诗歌作者巧比妙喻,用“萁”比喻哥哥曹丕,用“豆”
比喻曹植自己,“同根生”指同胞兄弟。

(3)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 C正确,B错误,应改为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

故答案为:
(1)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①曹植②同胞兄弟
(3)B。

【点评】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

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29.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并回答问题。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作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
(2)文中“别枝惊鹊”的意思是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3)这是一首咏叹田园风光的词,作者笔下的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分析】考查了古典诗词的背诵与理解,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从中明白道理,受到教育。

【解答】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词内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1)考查了文学常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作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

(2)考查了句子意思的理解。

“别枝惊鹊”意思是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3)考查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

词作情景交融、恬静自然,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词人描绘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上阙写夜景其实是烘托,下阙写避雨才是词作的旨趣所归。

这是一首咏叹田园风光的词,作者笔下的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词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故答案为:
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

(1)辛弃疾;
(2)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3)丰收之年;农村生活。

【点评】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

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的到。

30.材料:
望天门山
作者: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用“/”划出诗的节奏。

(3)理解古诗,填空。

①诗人的“天门中断楚江开”这句诗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
阔气势。

②诗人用“出”这个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
悦的感情。

(怎样的情感?)
【分析】《望天门山》作者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

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

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

译文:
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飞速飘来。

【解答】(1)考查了诗句的默写。

结合积累作答,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考查了诗句的节奏划分。

可以按音节或意义划分节奏,一般七言诗句断句是“二二三”的形式,也就是每句两个字,两个字,最后三个字。

故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考查了诗句及字词的理解。

结合内容理解,①从“天门中断楚江开”可知,描写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

②从“两岸青山相对出”可知,“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

故答案为: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①天门中断楚江开;
②出喜悦的感情。

【点评】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诗词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