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治痿独取阳明(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治痿独取阳明(一)

【摘要】痿证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早在《内经》中对其病因病机就有详细论述,而独取阳明被许多医家推崇为治痿之重要原则,但片面地理解其含义并非《内经》治痿之宗旨,笔者认为治痿要掌握辨证论治,充分发挥“治痿独取阳明”在治疗痿证中的独到之处,运用中药、针灸予以施治。

【关键词】痿证;阳明;辨证论治

痿病,《内经》称之“痿”,是泛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痿废,手不摄物,足不任地,甚则肌肉萎缩的一类疾病。《内经》中对痿病的病因病机归纳起来有五种:肺热熏灼、五脏气热、感受湿邪、脾胃气虚和肝肾亏虚。对于痿病的治疗古有“治痿者,独取阳明”之说。养阴学派代表人朱丹溪认为:治痿只宜补养为主。而张景岳认为:治痿独取阳明者,治在阳明之火邪。他们片面地解释了原文之意,非《内经》治痿之宗旨〔1〕。首先“独”字在此仅为一个语气助词,其义同“其”,作用在于强调,如果用现代词语解释,“独取”有两层含义:一是“需取”,二是“须取”。“阳明”乃统指仓廪之本,是营血谷气化源之处〔2〕。故治痿重在阳明,而又要辨证论治,如清代叶桂论治痿证密切结合病证实际,“酌寒热之浅深,审虚实之缓急,以施治疗”,他治痿分型虽多,均不离阳明脉空这一总纲,精妙之处实窃《内经》治痿之要旨〔3〕。近代内外科名医余听鸿先生将痿证因肉之削与不削,肌肤润与不润分为干湿两型,提出湿痿当以“利湿祛风行气”,干痿当以“养血润燥舒筋”之法,简洁明快,又不失经义,指导意义深远,当引起重视〔4〕。

笔者认为对“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解应遵叶桂之解,可采用针灸或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方面,主要是调理胃肠功能。调理胃肠之法,并非专用补益后天或清泻阳明之火,而是辨证施治,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或补或泻,或补泻并用,视临床而定。现就笔者临床收治病例予以讨论。

1个案分析

例1,患者,男,43岁,工人。2004年6月初诊。患者于1年前双下肢时觉麻木,用手揉按后即有好转,两个月前双下肢痿软无力并逐渐加重,伴疲劳,乏力,大便溏稀,食纳不香等症。查体:形体消瘦,双下肢肌肉无萎缩,感觉存在,膝反射正常。舌淡、苔白。证属脾胃虚弱,宗筋弛缓。予以参苓白术散作汤剂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剂。配商丘、公孙、血海、阴陵泉、三阴交针灸并用。二诊:食欲好转,大便成形,精神较好,双下肢较前稍有好转,舌淡、苔薄白。改用补中益气汤去升麻、陈皮,加补血活血之牛膝、川芎。连服半月后双下肢基本恢复正常,其余诸症好转。按:本例平素脾胃虚弱,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清阳不升,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脾主四肢肌肉,脾病而四肢不用,患者所兼各症皆属脾胃虚弱之症。初诊见便溏腹泻,故投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参苓白术散;脾虚湿盛,故配用足太阴脾经穴位平补平泻。二诊腹泻已止,食欲正常,改用补中益气汤加牛膝、川芎等补血活血药,意在补气健脾,气血双补。

例2,患者,女,45岁,干部。2004年8月初诊。患者于1年前始觉右上肢麻木不仁,上举无力,而后逐日加重,经多方求医服药后麻痹症状稍有好转,但双手仍萎弱无力,有时持物不稳而来诊。自诉兼有食少,头晕目眩,神疲乏力,月经前后无定期,量多、色淡,手指握力低下。舌淡苔白,脉细。证属脾胃虚弱,气血双亏。治用补中益气汤去陈皮,加阿胶、茯苓,连服20剂后,除右上肢软弱无力如前外,其余诸症均有明显好转。并配以针刺曲池、合谷、足三里、上下巨虚穴,两个月后患肢完全与健侧一样,月经亦恢复正常,其余各症消失。按:此例与例1基本相似,均属脾胃虚损,但例1初诊时见足痿兼大便溏稀湿不运化之症,故治应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兼和胃化湿,而选用两者兼顾的参苓白术散,待湿去泻止之后改用补中益气汤。而例2脾胃气虚,兼见崩漏,气虚下脱之症,所以始即选用补脾益气、升阳固脱的补中益气汤。两者都以补益脾胃为主,治疗本同标异,气血亏虚,故兼以补血之

品,针灸扶阳明之正,针用补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