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
朝阳医院: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前景与定位
一、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前景与定位近年来,持续性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例数持续攀升,目前在国内较为领先的房颤治疗中心,持续性房颤已经占到所有房颤消融例数的50%以上。
然而,从消融策略上讲,过去几年基本没有新的消融策略问世,目前仍是以法国波尔多Haissaguerre教授团队首创的“递进式”消融策略为主。
但在此基础上,一些大的电生理中心开始对“递进式”消融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改良。
比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Marchlinski团队现采用的是“肺静脉隔离+肺静脉外局灶”消融的策略,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团队正在践行“肺静脉隔离+心房线”消融的策略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任何一种持续性房颤消融策略,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随访时间越长,成功率越低!根据最近发表的来自两家国际著名中心的关于持续性房颤消融5年随访的研究报告,持续性房颤单次消融后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窦性心律维持率持续降低,至第5年时仅20%~30%。
在这两篇报告中,即使经过多次消融,持续性房颤的远期随访成功率也只是在45%~63%。
如何最大程度的提高持续性房颤消融的成功率?哪些持续性房颤患者才是导管消融的最适宜人群?在笔者看来,回答这两个问题至少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1. 如何破解持续性房颤的维持机制?持续性房颤的维持机制至今未明,实际上这已经成为影响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成功率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
虽然房颤维持的“多发子波折返”学说现在仍有一定市场,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就像肺静脉局灶的驱动作用是阵发性房颤得以维持的最关键因素一样,持续性房颤的维持很可能是由心房内多个时空上并存的局灶“集体”驱动所致。
这一假说前些年已经在动物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模型得到验证,最近又刚在人类房颤上得以证实。
近期发表的一项通过一种新型标测系统对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左右心房进行同步标测的结果显示,房颤维持时超过90%的患者都可标测到一个或多个驱动灶,后者70%表现为围绕一个核心连续运行的“转子”,剩余的30%则表现为局灶快速放电,通过消融这些驱动灶不仅可以使房颤直接终止为窦性心律,且窦性心律还会长期维持,从而反证了其标测结果的准确性。
房颤导管消融相关的重要左心房解剖
房颤导管消融相关的重要左心房解剖詹贤章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2012-12-05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是心律失常领域近年来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在转复或维持窦律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显著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房颤治疗领域地位日益提高,已成为部分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一线治疗。
由于房颤导管消融技术复杂,消融径线相对较多,对于持续性房颤,常需在肺静脉前庭隔离基础上联合线性消融(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二尖瓣环左房后壁线和冠状静脉窦内)及碎裂电位消融,涉及到左心房多个区域。
熟练掌握房颤导管消融相关的左心房解剖特点,可缩短术者学习曲线,提高消融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肺静脉及肺静脉前庭肺静脉及肺静脉前庭与房颤发生及维持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在肺静脉一左房交界处有心房肌纤维延伸进入肺静脉内,称为心肌袖细胞,其中部分心肌袖细胞具有自律性,且不应期较短。
同时,肺静脉前庭的心肌纤维排列具有高度的非均一性,是心房内各向异性传导最为显著的部位,不但容易形成致心律失常局部病灶,而且容易形成肺静脉.左房折返,当快速激动通过这一部位时易导致颤动样传导。
行环肺静脉隔离使肺静脉及心房达到双向传导阻滞是目前房颤导管消融的基本术式。
近10余年快速发展的影像学技术证实肺静脉最常见解剖类型为四条肺静脉,分左右侧各上、下两条汇入左心房后壁,其中双侧下肺静脉开口较上肺静脉更朝后(见图1A),因此,操纵导管进入下肺静脉时,需向脊柱、朝后方向旋转导管才能顺利进入,否则易误进入左心耳或到达外侧壁,可能导致心房穿孔。
另外肺静脉解剖也具有较大的变异性,理解这些解剖变异有助于在肺静脉口周围设置消融径线。
常见的变异是多条右侧肺静脉,发生率约为18%~29%,应避免在这些变异的肺静脉口内设置消融线,以免引起肺静脉狭窄。
另一常见解剖变异是肺静脉共干,左侧肺静脉更常见(>30%)。
肺静脉前庭是肺静脉和左房相延续的区域,为心脏大静脉肌袖结构(见图1B),其边缘通常距离肺静脉开口处约0.5cm~1.5cm,但左肺静脉前缘往往和左肺静脉开口重叠。
房颤导管消融工作章程
房颤导管消融工作章程一、背景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引发中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产生重要影响。
房颤导管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房颤的方法,通过导管在心脏内部进行电生理评估和消融疗程,可改善患者的心律控制及生活质量。
为了推进房颤导管消融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有效性,提高治疗效果,特制定本章程。
二、目的本章程的目的在于规范房颤导管消融工作,确保工作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保证患者的利益和权益。
三、工作内容1.前期准备工作(1)确定治疗适应症:严格按照房颤导管消融的适应症,对患者进行评估和筛选,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患者信息采集:完整收集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心电图、腔内超声等检查结果,为手术做好准备。
(3)合理安排手术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手术时间,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手术操作(1)术前准备:确保手术室设备齐全、工作人员到位,消毒器械、导管等设备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手术操作规范:按照导管消融的操作步骤,对患者进行麻醉、穿刺、导管放置、导管定位、电生理评估、消融等操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术中监测:术中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电图、导管位置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4)操作纪录:详细记录手术过程中的操作步骤、用药情况、操作时间等,为术后评估和随访提供依据。
3.术后处理(1)术后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恢复情况,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护理工作,确保患者的稳定和安全。
(2)并发症处理:根据术中发现的并发症,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和预后。
(3)治疗评估和随访: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责任与义务1.医疗机构:(1)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设施,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3)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2.医疗人员:(1)了解房颤导管消融工作的相关知识和技术,掌握手术操作流程。
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的风险
2.术中及术后不适反应
射频消融术中及术后短期内还可能产生一些不适,一般均可恢复,严格来讲可以不算作并发症,如浆膜炎、迷走反射、感染及膈神经损伤等。
2.心脏压塞
前面曾经介绍过心脏的解剖及导管射频消融术操作的主要方式。我们知道,消融导管由股静脉进入体内,直达右心房,穿刺房间隔到达左心房,于肺静脉开口周围进行射频放电,使部分心肌坏死、瘢痕化,形成隔离带。心房壁的厚度远远小于心室壁,心肌含量也较少。射频消融就像在心脏内面做雕刻,仅使心脏里面部分心肌坏死而不能透壁。此外,射频放电时还有可能在消融局部发生微小爆裂。因此,在进行房间隔穿刺及射频放电操作时均有造成心房壁破损的可能,心房壁如果出现破口或穿孔,毫无疑问,心脏里面的血液就会涌出来,流到心脏外面的心包里。心包就像一个口袋,把心脏装在里面。心包内聚积大量血液会挤压心脏,影响心脏的功能。患者可以突然出现喘憋,伴随血压明显下降,甚至意识丧失。这种情况就被称为心脏压塞,是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1%左右。
4.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操作风险
最后提及一个相关话题,即经食道超声心动检查的风险。由于所有接受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均需要进行此项检查,故在此介绍。经食道超声心动不同于普通的经胸超声心动检查,需要经口腔将超声探头送入食管,操作过程类似胃镜检查,因而有一定侵入性和不适。但此项检查比较安全,出现并发症者极为罕见。多数患者检查过程中会有恶心、干呕等不适,检查后1~2日内可能还会感到咽痛,这些都能自行缓解。经食道超声心动图的并发症包括麻醉药过敏、消化道内液体或固体反流误吸至气管、食管黏膜损伤或食管破裂、操作不适刺激诱发心跳骤停等。由于检查前患者禁食水,食管局部麻醉,检查过程中也会监测心电图,小心操作,这些并发症都极少发生。
房颤导管消融的适应症
2007 HRS/EHRA/ECAS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
药物 VS 导管消融
.
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随机对照研究 (APAFT)
86%
29%
22%
▪阵发性房颤198例 ▪随机分组 ▪电话心电图随访1年 ▪成功:无房性心律失常
时间 1998 2000 2003 2004 2006
随访时间(天) 成功率(%)
240
62
120
73
180
88
178
95(redo)
365
93(redo)
.
慢性房颤导管消融的成功率
作者
房颤类型 随访时间(月) 成功率(%)
Oral
持续性
12
74
Calkins
持续/永久性
6
78
Ouyang
持续性
8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适应证的选择和争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马长生
男性,78岁,阵发房颤30余年
右肺静脉驱动
.
男,82岁,慢性房颤10年 慢阻肺,肺大疱,高血压病3级,心功能III级
.
.
房颤终止,随访一 年未复发,心功能Ⅱ级
.
房颤导管消融的适应证
❖左心房不大或轻度增大的症状性房颤可应用导管
消融替代药物治疗预防复发(IIa,C)
❖反复发作的症状性阵发性房颤可替代胺碘酮作为
二线治疗
❖采取心室率控制策略仍有症状或抗心律失常药无
法耐受或无效的持续性房颤可采用导管消融
2006 ACC/AHA/ESC 房颤指南
导管消融治疗房颤进展_黄从新-精品文档55页
Oral H, Pappone C. N Engl J Med 2019; 354: 934-941
消融与药物的比较
PVI is a feasible firstline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selected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AF. Ablation to cure AF may become the treatment of first choice in appropriately selected patients with AF.
若不能终止房颤,
则加做PVAI)
Elayi CS. Heart Rhythm, 2019; 5: 1658-1664
术中:单纯CFAE消融未能终止房颤 随访16月 成功率
首次消融
CPVA 11%,PVAI 40%, CFAEs+PVAI 61% 再次或加抗心律失常药物
CPVA 28%,PVAI 83%, CFAEs+PVAI 94%
肺静脉电隔离可作为部分有症状房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 对于适当的房颤患者,消融治疗可作为首选方法
Natale A. JAMA. 2019;293:2634-2640
A4 研究
112 例PAF,均服用至少1 种AAD治疗无效 平均年龄(51.1±11.1) 岁 随机分为导管消融组(n=53)和AAD 组(n=59) 导管消融组可接受≤3 次的消融,均进行肺静脉隔离,
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CFAE的差别
阵发性房颤PV处与其它部位间有显著差异,其它部位间无 显著差异;持续性房颤PV处与其它部位间无显著差异
房颤介入治疗操作方法
房颤介入治疗操作方法
房颤介入治疗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射频消融术:通过导管引导下的射频能量使异常起搏点或传导通路失去功能,从而恢复正常心律。
操作方法包括导管插入、定位、射频能量传递等步骤。
2. 内膜消融术(BALLOON):通过导管引导下的气囊球进行触压心脏内部组织,使用冷冻或放射频能量消融引起房颤的部位,恢复正常心律。
3. 心房线路封闭术(LARIAT):通过导管引导下的特殊套环系统,在心房周围形成一个线路,然后用控制线将心房套环拉紧,达到封闭异常传导的目的。
4. 输注抗凝剂:房颤患者易形成血栓,易引发脑梗塞等并发症。
因此,房颤介入治疗后,通常需要输注抗凝剂以防止血栓形成。
这些介入治疗方法需要通过导管在心脏内部进行操作,因此需要经过精确的导管插入和定位。
具体的介入治疗方法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而定。
操作方法要求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培训。
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指南解读
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指南解读房颤“率与律”控制的循证医学包括多个著名的临床研究。
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PIAF、RACE 、STAF 、HOT CAFE 、AFFIRM 研究结果一致提示,节律控制并不能有效减少死亡、卒中率。
即节律控制并不优于室率控制。
但是,上述的临床试验入选标准受条件制约:年龄、心功能、房颤的类型等。
而且,上述的临床试验随访时间均小于5年。
此外,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治疗,不能忽视的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目前,我们缺乏理想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2012年Raluca 房颤节律和室率控制的长期随访观察研究发现,从第5年开始,节律控制患者死亡率较室率控制有所下降;第8年节律组死亡率下降达28%。
提示节律控制可能在长期治疗中存在优势。
房颤导管消融恢复窦律的几率要远高于药物治疗。
有效避免因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带来的致心律失常作用与副作用。
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导管消融治疗已经成为房颤节律控制的最佳治疗选择。
房颤节律控制中,导管消融对比药物治疗RAAFT-1 研究(Wazni,2005),MANTRA -PAF 研究(Cosedis-Nielsen,2012),RAAFT-2 研究(Mo rillo,2014),三个大规模随机试验(研究关于房颤消融VS 药物治疗作为一线选择),房颤复发率的Meta 分析指出,消融手术相对于药物治疗减少37%的复发率。
鉴于此,2012 HRS/EHRA/ECAS 专家共识,2014 ACC/AHA/HRS 指南、2016ESC 指南把房颤射频治疗作为一线选择分别写入指南。
2016ESC房颤指南指出: 1、症状明显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为改善症状和预防房颤再发,根据患者的意愿,比较获益/风险后,导管消融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手段来替代药物治疗Ⅱa B;(跳过抗心律失常药物,直接推荐导管消融)2、对于药物治疗无效、反复发作、症状明显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推荐导管消融治疗ⅠA; 3、导管消融应该推荐给伴有心衰和EF降低的症状性房颤患者(心动过速心肌病所致的心衰)Ⅱa C ;4、对于症状明显的持续性或长程持久性房颤,如果药物不能改善症状,结合患者的意愿,经过房颤团队评估获益/风险后,可以考虑导管消融Ⅱa C。
房颤导管消融治疗
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应裹足不前或是大阔步前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2006-7-7 14:41:10 点击:次发表评论文字大小:大中小文章号:W013071房颤对人类危害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一人一生发生房颤的风险在25%左右, 60岁后每增加10岁房颤的发病率增加1倍,我国发病率为0.77%,房颤患者数接近1000万。
房颤对人类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房颤患者健康状况、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状况均比冠心病患者差;第2是房颤可导致心力衰竭;第3方面危害是栓塞致残,房颤心房内形成的血栓脱落后可导致不同部位动脉栓塞,Framingham 研究显示房颤导致的栓塞20%发生在外周血管,80%发生在脑血管,即脑梗塞,属于卒中的一种,非瓣膜病房颤年卒中率与患者年龄密切相关,50-69岁为1.5%、 80-89岁为23.5%,平均为5%。
非瓣膜病房颤卒中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2~7倍,瓣膜病卒中的风险更高,是普通人群的17倍,脑梗塞患者1/4是因房颤所致,房颤患者卒中致残率和致死率均明显高于无房颤患者,除此之外房颤无症状性脑栓塞率较高,这可能与老年痴呆有关;最后,房颤患者可增加死亡率,Fr amingham研究显示房颤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无房颤患者、生存时间中位年数显著小于无房颤患者,这种影响与性别和年龄有关(见表1)。
美国Cleveland心脏中心对1972-2000年间冠脉搭桥术后46984例患者长期随访研究也证实房颤显著降低患者长期生存率,合并房颤患者1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无房颤患者(23% VS. 46%, P<0.001),因而房颤被比喻为“无形杀手”。
表1 房颤对死亡率的影响( Framingham研究)死亡(%)生存时间中位数*(年)男女男女55~74岁( 10年死亡率)有房颤 61.5 57.6 12.6 12.1无房颤 30.0 20.9 18.1 21.375~84岁(5年死亡率)有房颤 74.8 66.1 5.1 2.2无房颤 44.4 27.9 12.3 8.6* 为55~64岁人群长期维持窦性心律--抗心律失常药物“力不从心”房颤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无人怀疑,但是节律控制(努力维持窦性心律的过程)和心率控制两种治疗策略却存在争议,AFFIRM (AF Follow-up Invest igation of Rhythm Management)、RACE(Rate Control Versus Electrical Cardioversion for AF)和 STAF (Strategies for Treatment of AF)研究结果均显示节律控制与心率控制两种策略死亡率无差异,是否可以认为“房颤危害不大”呢?是否可以认为不需要恢复窦性心律呢?答案是否定的。
持续性房颤采用导管消融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持续性房颤采用导管消融治疗的效果怎么样什么是房颤?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导致心房的有效收缩产生的泵血功能丧失。
同时也导致心室律的不整齐,易导致心衰、心房附壁血栓、脑栓塞的发生。
房颤有哪些分类以及持续性房颤是什么?房颤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
持续性房颤是指持续7天以上,没有自行终止的房颤,往往需要进行药物复律、电复律等。
持续性房颤可引起心脏功能下降、心肌收缩力下降,造成心衰、心律不齐、血栓等不良后果。
血栓脱落后还可能造成脑栓塞、心肌梗塞等疾病。
所以临床建议持续性房颤的患者及时就医,尽早治疗。
目前,通过先导管治疗持续性房颤最为常见,那么采用该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怎么样呢?在此之前,我们先了解持续性持续性房颤的病因、易发人群、治疗方案等。
1.持续性房颤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导致持续性房颤的原因很多,既包括心肺疾病,也包含内分泌系统疾病。
正常人在情绪激动、饮酒、劳累等情况下也会出现持续性房颤,而且随诊年龄的越来越大,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也有增高的趋势。
老人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水钠潴留也很容易诱发持续性房颤发作。
主要病因常见的原因有饮酒、外科手术、体力劳动、情绪激动、低钾等。
与房颤相关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性心脏病、心肌病等。
常见的其他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也可引起持续性房颤。
1.易发人群以及因素有哪些?根据已有案例研究观察发现,老年人以及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好发持续性房颤,也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患者身上,尤其是二尖瓣出现病变。
患有一下病例的患者,出现持续性房颤的几率也是较大的,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贫血、某些肺部疾病如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脏手术或其他开胸手术。
该病的诱发因素有喝咖啡、浓茶可以导致心跳加快,有一定诱发几率;焦虑、抑郁、熬夜、休息不好、吸烟、肥胖也会增加持续性房颤发生的几率;在有睡眠呼吸暂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心肌缺血的患者中,如果原发病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房颤的发生。
激光球囊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全文)
激光球囊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全文)运用消融导管进行肺静脉隔离术已经成为房颤治疗的重要方式。
除了射频导管之外,冷冻球囊是目前国内治疗阵发性房颤的主流术式,它以操作学习流程的短平快著称,同时术中患者不适感少,受到很多中心的亲睐,对于高龄、手术耐受性差的患者可以优先选择。
这两类术式“冰与火”的比较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激光球囊导管消融技术目前在国内还未广泛推广。
激光球囊导管有两大特点:一是利用激光作为消融能量源,其能量更为精准、集中;二是其导管头端安装有内镜,使得术者可以在直视下消融。
相比与传统的射频消融术,球囊消融术的特点在于环肺静脉一次性消融的高效性,但与此同时带来的膈神经麻痹(PNP)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并发症。
如下图所示,膈神经由第3、4、5对颈神经的前支组成,起初从前斜角肌上端的外侧浅出下行,继而沿着该肌前面下降至肌的内侧,左侧沿锁骨下动脉下行至主动脉弓区域后通过左心耳,右侧沿上腔静脉的外侧或后外侧下行通过上、下肺静脉的前壁。
其中右侧膈神经距离右肺静脉非常近,尤其是右上肺静脉,术中极易损伤,因此在消融过程中通过膈神经刺激观察复合运动电位可以及早识别膈神经损伤,大大减少术后PNP发生的概率。
图1(A)膈神经解剖;(B)复合动作电位记录;(C)发生PNP的记录。
近期,Tohoku等人纳入了2433例运用球囊导管行肺静脉隔离的患者,分为冷冻球囊组(CBA)和激光球囊组(LBA),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基线水平如下:Table 1: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in entire cohort基线结果显示,CBA组尽管透视时间略长,但是平均手术时间和补充消融几率较LBA组均大大缩短。
根据临床恢复过程,研究人员将PNP分为暂时性(出院前恢复)和持续性(分为6个月内、6-12个月内、12个月以上3个组)。
总体来说,球囊导管消融术后发生PNP的概率为3.4%,均发生于右侧膈神经。
房颤导管消融适应症评价(全文)
房颤导管消融适应症评价(全文)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
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7-10%。
临床常把房颤分为初诊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
另外,房颤类型也可根据合并的临床情况不同而定义。
如果房颤患者合并有心衰心脏扩大等心脏结构出现重构或异常的情况,称为继发于结构性心脏病的房颤。
瓣膜相关性房颤指合并有二尖瓣狭窄或人工瓣膜等瓣膜疾病时,其机制多为心房压力负荷或容量负荷增加有关。
对于较年轻的无器质性心脏病房颤患者,房颤通常为阵发性,心电图有粗颤波,这类房颤多起源于肺静脉或其它局灶起源,被称为局灶性房颤。
有的房颤发生于大手术后(如心脏外科手术),称为术后房颤,多由于术后的一些急性因素同时合并存在房颤基质(如心房扩大)而导致。
部分运动员出现的房颤有时候被独立区分,因其机制可能与迷走张力增加和心房容量负荷有关。
另外,近年发现与基因突变有关的房颤,或与离子通道疾病伴随的房颤,称多基因相关房颤和单基因相关性房颤。
从上述可以看出,房颤并非一种单一疾病,而可能是存在多种不同发病机制而最后呈现出共同临床心电特征的疾病。
因此,房颤的治疗也因此需更加强调综合的管理。
导管消融作为目前房颤节律控制的最有效方法,其适应症的讨论也显得非常重要。
2017房颤导管和外科消融专家共识及19年AHA/ACC/HRS房颤管理更新均推荐指出,对于有症状的房颤患者,如患者为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可作为I类推荐,持续性房颤为IIa 类推荐,长程持续性房颤为IIb类推荐。
对于无症状性房颤患者,若存在充血性心衰、大于75岁的高龄患者、合并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小于45岁的年轻患者、快慢综合征、运动员,导管消融为IIa类推荐,其余无症状患者为IIb类推荐。
专家共识对于症状性房颤患者的导管消融治疗都持积极态度。
2019年,台北荣总医院对该院2004-2006年176例行肺静脉电隔离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年随访数据进行总结报道,显示对于单次行导管消融术的房颤患者,术后58%患者维持窦性心律,8%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房颤的克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房颤的克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对于房颤的早期发现和有效治疗,将大大降低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同时有利于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马长生教授作为从事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对房颤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记者见到了这位充满阳光、充满活力的心内科专家,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心愿:开展中国特色的心血管介入技术记者:作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电生理介入治疗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您是秉承着什么样的医学理念一直坚持心血管介入研究的?马长生:心血管介入治疗是通过采用一系列介入器械、材料及现代化数字诊疗设备来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技术。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缩短了病人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费用也明显降低,而且心血管介入技术不仅提供了一种创伤较小的手术诊疗手段,还使得一些传统手术难以处理的疾病得以圆满解决,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基于以上种种优点,心血管介入治疗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
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心脏病介入学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空前,特别是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不仅进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人数有极大提高,而且治疗质量也有相当水平的提高,在一些介入技术的临床应用方面已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甚至相当。
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的改进,心血管介入治疗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接触也越来越密切,介入医学的发展对于介入医生、介入技术以及介入器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我国心血管介入医疗技术在各地区、各医院之间的开展状况不平衡,仪器设备和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些缺点都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心血管领域的研究以及各种培训,使得国内的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产业界技术人员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为我国心血管病病人进行医疗服务。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地进行心血管相关领域的研究以跻身国际先进行列,另一方面还要大力推广、普及基础技术,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和方法,争取技术上的突破,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我国心血管介入领域的希望。
房颤消融术实施方案
房颤消融术实施方案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卒中等严重并发症。
房颤消融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房颤消融术的实施方案,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相关手术。
一、患者评估。
在进行房颤消融术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包括患者的年龄、病史、合并疾病、心功能状态等方面的评估。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需要谨慎选择手术适应症。
二、术前准备。
在确定患者适合进行房颤消融术后,需要进行术前准备工作。
包括心脏超声检查、心电图、肺功能检查等,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同时,还需要告知患者手术的相关风险和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三、手术操作。
房颤消融术的手术操作需要在心脏电生理实验室进行。
手术前需要进行局部麻醉,然后通过穿刺在患者的腹股沟或颈部插入导管,将导管引入心脏内。
在导管的引导下,医生使用消融射频能量或冷冻技术对心脏进行消融操作,以恢复心脏的正常节律。
四、术后管理。
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包括心电图监测、心功能状态评估等。
同时,还需要给予患者抗凝治疗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以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在患者出现不适或并发症时,需要及时处理并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
五、随访管理。
房颤消融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管理。
包括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评估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指导其注意饮。
2023从新指南看房颤导管消融适应症变迁与发展
2023从新指南看房颤导管消融适应症变迁与发展随着越来越多临床循证证据的公布,导管消融术已成为心房颤动的一线治疗方案。
2023年ESC房颤管理指南以及2023年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中对于导管消融内容做出了更加详尽、客观的评价,导管消融术的适应证也得以进一步扩大。
导管消融目前房颤节律控制的重要临床治疗手段通过导管消融进行节律控制已积累了充分的研究证据,相比抗心律失常药物,导管消融可显著降低房颤复发风险、减少心血管住院。
以导管消融作为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在减少有症状的房颤复发、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
2016ESC房颤指南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持续性或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的推荐强度仅为Ha,证据等级仅为C o2023ESC房颤管理指南中提示,导管消融的适应证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导管消融是药物治疗失败的持续性房颤无复发危险因素患者和经患者同意的阵发或持续性房颤合EF降低心衰的I类推荐治疗策略,证据等级提升为A或B。
但基于当前CABANA研究及CAST1E-A F研究的结果,房颤导管消融的适应证仍主要在于改善房颤相关症状。
同时,2023ES指南将复发因素作为患者是否应导管消融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强调了针对房颤危险因素进行综合管理的重要性。
不合并复发的主要预测因素的症状性持续性房颤患者,在使用I类或In类抗心律失常要治疗前,导管消融可作为一线治疗(Ua,A);合并房颤复发的主要预测因素的症状性持续性房颤患者,在使用I类或In类AAD治疗前,导管消融可作一线治疗(∏b,C)。
房颤合并心衰患者行导管消融会有明显临床获益房颤和心衰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两者互为因果,因此二者常合并存在。
房颤患者发生心衰的风险是无房颤患者的1~2倍,心衰患者发生房颤风险则是无心衰患者的2倍。
随着各项大型研究的结果公布,针对心衰合并房颤患者治疗策略的临床优化更是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CABANA研究的事后分析显示,对于合并稳定性心衰(以HFpEF为主)的患者,导管消融与死亡率降低、房颤复发减少与症状改善显著相关。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
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和术后注意事项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通常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伴有焦虑;房颤时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室率,会使心房丧失对心室的辅助灌注作用,心输出量明显降低,使患者感到明显的不适;长时间的心动过速易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同时,长时间心脏的不协调收缩还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淤滞,易形成血栓,从而引发栓塞或卒中;所以房颤是一种需要积极治疗的疾病;现阶段房颤治疗的目标是:1、转复房颤心律,使之恢复为窦性心律;2、控制房颤发作时快速的心室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预防房颤的严重并发症:血栓栓塞或卒中;初发房颤一般先行药物治疗,治疗房颤的药物有:转复心律的药物即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心室率的药物主要是减慢快速的心室率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如华发林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治疗房颤,诸如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PVAI,适合这种方法治疗的房颤人群包括:发作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或慢性房颤患者药物治疗无效的房颤患者不能耐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用药后出现严重副作用者身体情况较好,能够耐受导管射频消融术什么是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或称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房颤均和肺静脉有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人类有四根肺静脉从心脏后部汇入左心房约占80%,少数病人可以多于或少于4根;肺静脉电隔离术PVAI,即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周围静脉血管将直径约2.5mm的导管送入心房,在心房与肺静脉相连的部位发放射频能量,沿肺静脉开口消融一周,形成环形的疤痕,将异常激动限制在肺静脉,使之不能外传,从而阻断异常节律的传导路径,达到根治房颤的一种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心脏内其他一些部位也可发放异常冲动,这些部位同样也需要被隔离;尽管药物较为普遍的应用,但是许多患者治疗效果并不满意;还有一些患者虽然药物治疗有效但不能耐受药物的副作用;唯一能够既避免外科手术,又能够治愈房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就是导管射频融治疗 ;射频消融的导管是一种细长的导管,可以通过人的外周静脉进入心脏;通过消除引起房颤的心脏内异常电活动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这项治疗需要专业的电生理医师进行;这项治疗在专用的导管室进行,患者平卧于X-光手术床上,皮肤粘贴上心电记录电极,医生通过穿刺静脉插入导管直至心脏 ;穿刺静脉的选择通常为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在X光的指导下,电极通过静脉送到右心房,在右心房和左心房之间的房间隔处,医生会选择一个相对薄弱的位置进行穿刺,这样导管可以直接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进行操作;而房间隔穿刺孔在术后可以自然愈合封闭;导管的尖端可以操纵定位,贴靠于心肌组织时可以记录局部心脏电活动,还可以进行心脏内的电刺激;其中一种电极尖端可以加热,进而用于消融掉导致房颤发作的异常心肌组织;这种消融仅仅对极少一部分心肌组织产生凝固作用;其产生的范围很小;尽管消融时产生的症状极少,但少数患者仍会有不适感;如果不适感较重,医生会应用一些镇静剂或止痛剂来缓解症状;导管射频消融术术前准备包括:既往病史的系统回顾详细的体格检查血尿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心电图检查心脏的超声心电图检查24小时心电图检查HOLTER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将会共同商讨适合您的治疗方案,进一步确定您是否具有此项手术的适应证;并将具体的医疗计划告知您及您的家属风险性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术一般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如同其他的一些创伤性操作,同样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医生会尽自己最大的责任心,并通过一些防范措施将手术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How successful is PVAI in treating atrial fibrillation Success rates for PVAI are defined as restoring a patient's normal sinus rhythm while not being dependent on medications to control the heart rhythm.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has an 80 to 85 percent success rate with the first ablation. For those who have returned for further ablation, the successrate has been 95 percent.成功率PVAI手术成功的定义是指房颤病人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不再需要任何药物来控制心律;在本中心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一次成功率为80%-85%;术前注意事项:术前房颤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长时间的心房顿抑,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所以术前应常规行食道超声TEE检查,检查是否有血栓形成;并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疾病如果术前服用华发林,INR监测调至合适的范围术前的药物治疗通常术前三天停用华发林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要自行停用任何药物,除非您已经将您的病情告知主治医生,让他帮助您做出决定应注意什么饮食手术开始的前一天晚上可以正常饮食;但是午夜12点之后请避免进食及进水或者咀嚼其他食物,主要包括:口香糖、薄荷等;如果您因为服药必须饮水,请尽量只喝一小口水;刷牙时也要避免吞咽水;穿着方面入院前请不要化妆和涂指甲油;穿舒适的便服;入院后我们将为您更换统一的服装原因,请将首饰包括结婚戒指和手表及其他贵重的物品放在家里;您随身携带的其他物品可放在柜子里入院时该带些什么;带上原先服用的一切处方药,但是最好在咨询过主治医生后,请他根据您的具体病情指导您服用;术前也可听听轻柔的音乐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手术开始时,护士将会为您建立静脉通道,主要是在手术过程中注入液体或药物我们将会通过静脉注入镇静药,这种药物会使您很快入睡,处于深度镇静状态,术前行常规消毒和铺巾颈部,胸部、手臂及腹股沟区将会进行消毒,准备手术手术在何处实施手术实施的地点为导管室监测设施术中我们将通过监测仪观察患者的心率及心律情况,主要应用的监测设施包括:除颤器/复律器-帮助转复过快或过慢的心率除颤器/复律器-帮助转复过快或过慢的心率心电图监测血压计测量血压标测系统—协助医生找到异常激动的起源点射频消融仪-消融心律失常血氧计—测量血氧饱和度X线透视仪-通过影像学观察消融过程心内超声-帮助重建心房,评估肺静脉血流情况如何通过血管将导管送至心脏当您处于深度镇静后,医生将会进行股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的穿刺,然后通过这些穿刺点将导管送至心脏,通过其他装置发放射频能量,进行消融;同时还可通过监测系统观察心脏重建及肺静脉血流情况导管通过周围静脉先进入右心房,再通过穿刺针至左心房当导管准备好后,医生通过监视器观察心脏的传导途径,然后发放射频能量将异常激动隔离在肺静脉,从而阻断房颤的发生当消融完成后,电生理专家将会通过装置观察心脏内的电信号在消融过程中病人的感觉怎么样在消融过程中您将一直处于深度镇静状态,开始时可有烧灼感在发放射频能量的过程中您可能有轻微的不舒服感或胸部烧灼感;术中应保持安静,制动,并避免深呼吸;如果在术中感到疼痛,应让医生活或护士给您适当加药手术过程将会持续多久手术过程将会持续3到5小时医师将会撤除导管并在穿刺点加压包扎防止出血;穿刺点不需要缝线,只需绷带包扎手术之后,医生会将手术的大概过程及结果告知病人及家属手术之后会有什么感觉术后48小时内可能会出现乏力及胸部不适感,如果症状明显加重或持续时间很长请告知您的主治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对症处理术后需住院吗术后制动6-8小时,一般需住院观察3天术后前三月须服用抗凝剂,如华发林预防血栓栓塞;同时需频繁监测INR评估华发林用量的指标,使之维持在合适的抗凝强度内;术后还需继续服用两、三个月左右的抗心律失常药术后三月内仍有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故术后还需继续服用两、三个月左右的抗心律失常药以对抗,必要时行复律治疗术后由应由您的家人陪伴您回家,无须长期卧床休息,可做适当的活动帮助恢复身体的功能如短时间散步应避免过于剧烈的活动回家后的注意事项回家后五天内不要游泳,洗澡尽量采用淋浴,避免盆浴;保持穿刺点干净和干燥通常术后48小时即可正常活动,但是在一个星期内应避免举起超过10磅的物品术后三月内您仍然可能会感觉到心悸甚至短阵的房颤感觉,由于术后心房肌存在顿抑,这种现象也是正常的,当心脏功能完全恢复,就有可能转复;如果发生这些情况,请与医生联系;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请与医生联系体温超过38.4摄氏度局部红肿或血肿房颤的症状术后三月我们也将为您制定详尽的随访,可能会做一下检查ECGHOLTER心脏彩超螺旋CTINR其他血液检查术后三月如果仍有房颤相关症状,可考虑施行第二次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
47
33
EF(%)
FS(%)
32
15.2
60
32
Case 1 HR 72bpm
术后ECG
HR 102bpm
Case 2
Case 2: Oliver P.
Af was detected occasionally 2007. And ECHO found DCM, EF=32%. Failured DC 6 months later, then internal CV to
术后处理
回家后处理: 1)适当活动帮助恢复身体功能(如短时间散步),避免 剧烈活动 2)5天内不要游泳,洗澡尽量采用淋浴。保持穿刺点干
净和干燥,通常术后48小时即可活动,一星期内避免距
离运动 3)以下情况请与医生联系:体温超过38.4℃、局部红肿 或红肿、房颤的症状 4)一月内软食
24
术后处理
远期处理: 1)术后前3-6个月需服用抗凝剂预防血栓栓塞。同时监 测INR,术后3天、7天、之后每周一次使之维持在2-2.5, 稳定后改为每月1一次。
冠脉CT:前降支心肌桥。
Case 1
病史
2013.4.1 30.4 40.2 55.4
ECG: Af, CLBBB, QRS=142ms
UCG UCG: 主动脉根部内径(mm) 左房内径 (mm)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
47
EF(%)
FS(%)
32
15.2
《2012HRS/EHRA/ ECAS心房颤动导管 和外科消融专家共 识》:IIa
Case 1
追问病史
5年前有阵发性房颤病史,1年来持续发作。
1年前心超:
主动脉根部内径 31mm 左房内径 37.4mm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 49mm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 31mm EF 66.5% FS 36.7%
手术策略
GLOBAL FIELD MASTERY
FOR INTERNAL TRAINING ONLY
肺静脉隔离
房颤消融
——环肺静脉电隔离
LASSO导管
手术流程
术中监测及用药
- 除颤仪:备用,对一些危及生命的异常心律如室速或室颤, 可及时电转复律;也可按需要或程序行房颤或房扑电复律
- 心电监测:出现长间歇或异常心律时可及时发现、起搏或转
• 如左房血栓,常规使 用华法林,INR监测至23之间。 • 心功能,呼吸功能不 全者应积极改善心、肺 功能
近期准备 (1月以内) 继续抗凝及改 善心肺功能
常规检查:三大常规、 血生化、凝血功能、 胸片、心脏超声、心 脏及周围大血管CT。 心电图、24小时动态 心电图。了解一般状 况、心肺功能以及有 无合并症 必须检查:食道心脏 超声
February 2010
患者,女,61岁。
Case 1:病史
因“反复胸闷心悸5年,加重伴气急2周”入院。
体检:神清,气平,双肺呼吸音粗,右下肺可及少量湿
罗音,HR87bpm,律不齐,双下肢浮肿。 BP120/75mmHg。
辅助检查:
ECG:房颤伴CLBBB。
血生化:BNP 1632pg/ml,其余基本正常。
第十四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2016
小结
房颤的药物治疗还不尽如人意; 房颤导管消融已取得长足进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器械的发展、手术例数的增加,房颤
消融的成功率正不断增安全有
效消融。
倍
非风湿性房颤的年卒中发生率为5%,是无房颤者的2-7倍
卒中的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50-59岁,1.5%;>80岁:23.5% 房颤会使原有心脏基础疾病进一步恶化,本身也可造成心动过速心 肌病
心耳血栓
心动过速心肌病
6
房颤术前准备
术前准备
远期准备 (大于3个月)
药物治疗: • 转复心律
• 控制心室率 • 维持窦性心律 • 预防血栓形成
心衰和瓣膜病者发病率高,70%左右的房颤发生在器质性
心脏病患者 病死的最主要原因是缺血性脑卒中,其发生率随年龄增 加明显升高 1/6的中风患者为有房颤的患者
4
房颤的危害
中风-瘫痪
心功能衰竭
原有心脏疾病加重
5
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寿命缩短
预后
风湿性房颤年卒中的发生率是无房颤者的17倍,非风湿性房颤高5
复 - 血压监测:可及时了解手术中的血压变化
- 电生理记录系统:有助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分析、消融效果
的判断。 -血氧饱和度监测:麻醉、镇痛等药物引起的血氧饱和度改变, 可被及时发现,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抗凝、镇痛、抗心律失常药物
13
手术流程
按照下图贴好体表定位电极,心电图贴片,腹部参考 电极 消毒铺巾
14
手术流程
股静脉穿刺:右房、希氏束区、右室、左房及肺静脉 置管 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冠状窦、右房、右室置 管
放置短鞘(两根6F),CS使用Cath-Lock鞘
放置冠状窦10极电极,右室心尖部标测电极可选
15
手术流程
放置SwartZ长鞘 ,穿房间隔:多体位投照及压力监测, 有利于房间隔成功穿刺,减少并发症
sinus rhythm.
Recurrence of Af on 2011, DC again. Recurrence of Af on 2013, RFCA accepted.
Case 2
Case 2
Case 2
Case 2
Case 2
Case 2
绿色精准消融术式
(Green Precise Ablation,简称GP消融)
心动过速性心 肌病可能大
Case 1
RFCA
Stepwised ablation:
CPVI
顶部线 二尖瓣峡部线 前壁线 三尖瓣峡部线 左房内冠状窦心内膜面 LAA基底部少量碎裂点位
Case 1
术前ECG
术后即刻ECG
Case 1
心超对比
2013.4.1 主动脉根部内径(mm) 左房内径 (mm)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 30.4 40.2 55.4 2013.4.18 30 37.6 50
手术人员及仪器准备
人员:主诊医师、巡回护士、X线技师等 仪器准备:数字减影X线机,多道电生理记录仪、程序刺 激仪、穿刺鞘、标测电极导管、房间隔穿刺器械、环形 肺静脉标测电极、三维标测系统、射频仪、除颤仪等
9
房颤导管消融的术式
• EP 指导下肺静脉节段隔离 • EP 指导下双LASSO环静脉隔离 • EP 指导下的肺静脉前庭电隔离 • 环肺静脉线性消融 • 左房单环消融 • 复杂碎裂心房电位消融(CFAE ) • 心房迷走神经节消融 (GP) • 2C3L • 逐步法术式 Haïssaguerre Kuck/Ouyang Natale Pappone Ross Nademanee Jackman/Nakagawa/Scherlag Ma changsheng/Dong jianzeng Oral, O'Neill etc
术前准备 (7天以内)
o 病情准备 o 术前检查 o 术前用药 o 饮食 o 手术人员及 仪器准备
术前准备(7天以内)
病情准备:既往病史、体格检查、风险性、成功率评估、手
术同意书
术前检查:术前常规检查:三大常规、血生化、凝血、乙肝、 胸片、心脏超声、心脏CT、食道心脏超声等。
术前对穿刺部位及相关血管进行初步了解。术前房颤持续24小
穿房间隔示意图
穿房间隔影像
16
手术流程
左右侧肺静脉造影明确开口的影像位置 准确显示肺静脉开口对于环状电极导管的选择、放置以 及肺静脉隔离线的定位十分重要
17
手术流程
在三维下进行左房建模 结合CT图像对模型进行融合,使其更加接近于真实 的心脏形态
18
手术流程
肺静脉大环隔离(阵发性房颤手术终点)
时以上者,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需进行食道心脏超声以检测 有无血栓形成并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及大血管疾病。 术前用药: 消融前一般需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症状严重发
作频繁者可不停用。通常术前3-5天停用华法林,改为皮下肝素,
术前12小时停用肝素1次。常规行造影剂皮试
8
术前准备
饮食 手术前一天晚上可正常饮食,但是午夜12点以后请避免 进食及进水或者咀嚼其他食物 术前禁食6小时以上,术后短期勿进硬食
一般术后肝素静滴24h,继之皮下应用,第2天后加华法林和
低分子肝素联合抗凝,后改为单独应用华法林抗凝并检测INR。 术后视情况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22
术后处理
并发症防治:留院观察3-7天 1)穿刺部位局部疼痛、搏动性肿块,注意局部血肿、假性动 脉瘤、动静脉瘘等情况 2)胸闷、呼吸困难,要注意排除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心衰
Case 1
诊断
心律失常(持续性房颤),心功能不全,心功能III-IV级。 病因: 扩张性心肌病?
其他?
Case 1
治疗
CRT RFCA
《2012版ACCF/AHA/HRS心 律失常器械治疗指南》:IIa 房颤 LVEF<35% 指南指导下的药物治疗 A)需要心室起搏或满足 CRT标准 B)房室结消融或药物控制 频率达到100%CRT心室起搏
等情况,也可见于心肌缺血。如心包积液,常伴有烦躁,冷
汗,意识模糊甚至丧失,并有血压下降,奇脉,心音遥远, 心率先减慢后增快,严重时可表现为心脏骤停。
3)发热、咳嗽、反复血管栓塞(尤其是脑栓塞)、感染性心
内膜炎、空气栓塞和消化系统症状,注意心房食道瘘的发生 4)患肢无力及神经功能障碍,注意脑栓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