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义而富且贵(详细文言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不义而富且贵(2课时)

不义而富且贵(2课时)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教案教学目标、掌握文中出现地文言现象、了解孔子眼中“义”地内涵.教学重难点:1、了解孔子关于“义”地言论是本课教学地重点;2、对比理解“仁”和“义”地关系是本课地难点.教学方法:讲读法.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课:一说“义”,从古到今,一般人理解地就是讲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三国时期地关云长,也因为千里走单骑,舍弃曹操给予地荣华富贵,护送嫂夫人过五关斩六将,投奔当时落魄地结拜兄弟刘备.从而被后世当作义地化身.那么义地含义,就仅仅是讲义气吗?作为儒学地创始人,孔子在《论语》里面多次提到了义,他怎样看这个义呢?b5E2R。

义地含义是什么?荆轲刺秦王,他为报答燕国太子丹地知遇之恩,不顾个人安危,前去刺杀秦国地国王赢政,这是义!水浒好汉鲁智深,为救弱女子,三拳打死无赖镇关西,这也是义!但从《论语》里面提到地有关义地词语来看,它地含义并不仅仅就局限在这一方面,它还有着更深地内涵在里面,那么在孔子地眼中,义究竟还有什么含义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p1Ean。

一、整体感知、学生自主预习课文.()读课文,找出文中地重点字词,句式.()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完成导学案预习部分内容.二、疏通课文学生翻译老师强调地重点句子,老师检查指导.三、作业、整理文中地重点字词和句子.、背、、条.第二课时导课;检查、、条地背诵情况.一、疏通课文、梳理文章结构文章围绕“义”写了哪些方面地内容?学生通读课文后回答.() 义和富贵(、、)() 义与君子(、、、、)()义和勇(、)、翻译讲析重点句子二、分析课文() 义和富贵第三则:【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DXDiT。

【译文】孔子说:“富和贵,人人向往,不以正当地方法得到地,不要享受;贫和贱,人人厌恶,不以正当方法摆脱地,不要逃避.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算君子?君子时刻不会违反仁道,紧急时如此,颠沛时如此.”RTCrp。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精心制作,很实用)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精心制作,很实用)

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10【原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 【注释】 (1)鬼:有两种解释:一是指鬼神,二是指死去的祖先。 这里泛指鬼神。 (2)谄:音chăn ,谄媚、阿谀。 (3)义:人应该做 的事就是义。 【译文】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 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却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孝昌元年,又随广阳王征鲜于修礼。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停军中山。侍中元晏 宣言于灵太后曰:“广阳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智略过人,为其谋主。 风尘之隙,恐非陛下纯臣。”灵太后诏于尚书省门外立榜,募获谨者,许以重赏。谨 闻之,请诣阙披露腹心,广阳许之。谨遂到榜下,曰:“吾知此人。”众共诘之,谨 曰:“我即是也。”有司以闻。灵后见之,大怒。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 灵后意稍解,遂舍之。
及太祖崩,孝闵帝尚幼,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护深忧 之,密访于谨。谨曰:“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明日,群公会议。 谨曰:“中山公受顾托,军国大事,理须归之。”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谨言于护曰: “公若统理军国,谨等便有所依。”遂再拜。群公迫于谨,亦拜。众议始定。
将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8【原文】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 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阳货》 【译文】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 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 盗。” 【评析】在本章中,孔子又提出“义”和“勇”的概念,这都是儒 家有关塑造高尚人格的规范。《论语集解》注: “义”,所宜为符 合于仁、礼要求的,就是义。“勇”,就是果敢,勇敢。孔子把 “勇”作为实行“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 礼、智”,才算是勇,否则就是“乱”。

课件-不义而富且贵

课件-不义而富且贵
处:安居,可理解为接受
恶:厌恶
恶:疑问代词,哪,何
设疑自探
谈谈孔子的“义利观”
践行孔子“义利观”的人——子贡
子贡即端木赐,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善于经商, 为孔子弟子中的首富。《论衡·知实》说他“富比陶 朱。” 《仲尼弟子列传》称其 “常相鲁卫,家累千 金”。孔子开创了儒学,其门下“七十之徒,赐最为 饶益”。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既是学者同时又是富翁 的,应当首推子贡。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重点词汇和句式 2、引导学生学习、传承孔子的“义利 观”,并力求使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之。
一、字音:
曲肱(gōng) 恶 (wū) 乎成名 颠沛(pèi)
二、通假字:
富而可求也
而 —— 如
1【原文】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 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而: 通“如” 虽: 即使 好: 喜欢的道义
孩子们成了这场大地震最大的受难者
“5.12”地震发生时,多少名幼小的生命还来不及反应 就被轰然倒塌的大楼掩埋。废墟中有的预制板居然没有钢 筋,水泥象泥块一样手一捏就粉碎。倒塌学校的许多钢筋 混凝土横梁的受力钢筋只有4根左右,且直径最多是8毫米 或10毫米,无论是从抗震还是载荷角度来说,远远没有达 标。这是很明显的偷工减料造成的“豆腐渣工程”。
在这次地震中,为什么学校大多数教学楼不约而同的 全是毁灭性倒塌,而周边的政府大楼及其他建筑却安然无 恙?在这一切背后,谁对劣质校舍大批出现“豆腐渣工程” 负责?
合作探究
一、看完资料,谈谈感受
二、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义利观”
本想取款100元,结果ATM出钞一千元,而银行卡存款账户里却 只被扣除1元,于是他利用ATM机故障取走17.5万元人民币。

5 不义而富且贵_于我如浮云 上课用

5 不义而富且贵_于我如浮云 上课用

三是义与勇敢---8
10则
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第一章:义与富贵
1【原文】 子曰:“富而(1)可求也, 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 可求, (2)从吾所好。”
【基础积累】 【译文】 (1)通假字:而,通“如”,如果。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 (2)省略句:富而可(以义)求也 去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 如(富贵且合于道)不可求,从吾所好。 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 ( 3)好:喜欢
一个厨师要与传统的习惯和人性的贪婪去较量,看上 去有点“自不量力”,引来很多人的嘲笑,认为他太傻。
他也认识到:只有溶到社会中去才有更大的作为 办食雕学习班,教授烹饪理念、知识、技巧 组织弟子宣传以各种方式“拒烹野味” 号召其他饭店厨师加入“拒烹野味”活动 发起百万厨师参与全国“拒烹野味”签名活动 ……
6【原文】
孔子曰:“君子 有九思:视思明, 听思聪,色思温, 貌思恭,言思忠, 事思敬,疑思问, 忿思难,见得思 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 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 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 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 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 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 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 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 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 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 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 则。”
【译文】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 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 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 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 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 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 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 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 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 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义利兼顾。敢为人先,把握商道规律,义中取利的正确义利观和 适应市场的能力,达到了“义利双赢”的经商最高境界。
这三则的《论语》的学习告诉我们什么? 1、孔子在《论语》中告诉我们:在富贵、财利 面前执著于道义,这是孔子张扬的一个主要观念。 2、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 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 3、在贫贱富贵和道义之间,孔子首先选择的是 道义 。按照孔子的观点,贫寒并不是一个问题,
• 【评析】 • 孔子在这里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
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 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 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 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 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 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
持鞭子的下等差役,我也去做。如果求富而违 背了道义,我就顺从我喜欢的(道义)。”
孔子不反对人们追求富贵,但是他非常关注一点,就是富贵 是否“可求”。选文第1则:“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 为之。”意思是说,富如果可求,即使是手拿鞭子的下等差役, 我也去做。“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是说富如果不可求,就依 从我喜欢的。这段话有两点值得琢磨:第一,什么是“可求”和 “不可求”?联系孔子的其他言论,这“可”与“不可”的关键, 在于行为是否合乎道义。人们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第二,什么是“吾所好” 呢?孔子宣扬“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论语·学而》), 宣扬“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喻于 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并且感慨“吾未见好德如 好色者也”(《论语·子罕》)“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论语·里仁》),等等。很明显,他的所好,简单的说就是道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精美课件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精美课件
……
有一颗“拒烹野味”的公德心,人品可敬! 毅然走上“拒烹野味”的道路,勇气可嘉! 坚持初衷不改,行为积极有效,做法可赞!
• 【评析】
君子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什么情 况下,都要坚持仁德践履仁德 。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义利观。 义中取利
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
段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
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
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
离失所的生活,任何人都希望得到
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
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
始终包含一个“义”字。
2【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
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 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 • 【乎译?文”】
孔子向公明贾问卫国大夫公叔文子这个人,说: “是真的吗?夫子不说话、不笑、不取财物?”
公明贾回答说:“把这事告诉您的人说错了(即 告诉您这话的人弄错了)。夫子到了该说话的时候才 说话,所以人们不讨厌他说话;高兴了才笑,所以别 人不厌恶他的笑;对于财物,符合道义才取,所以人 们不讨厌他取。”
孔子说:“是这样啊?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评析】
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进一步阐
释“义然后取”的思想,只要合乎于义、礼, 公叔文子并非不说、不笑、不取钱财。这就是 有高尚人格者之所为。
高分上名校”、“内容好,成绩当然好”不科 学的保证 .
拓展提升
讨论:是生计重要还是道德重要
《青年报》2006年6月 22日B13版报道,邹云 翔2004年被评为“中华 食雕九大赚钱名刀”,并 先后被评为“中国烹饪雕 刻大师”、“中华厨神”, 可现在一个大厨师彻底被 各大酒店拒之门外,原因 是他拒烹野味。

不义而富且贵 (详细文言知识点)

不义而富且贵 (详细文言知识点)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富而可求也“而”通“如”,如果
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通“约”,贫困
3、若臧武仲之知“知”通“智”
4、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通“约”,贫困
二、古今异义
1、子路问成人“成人”古义:完美无缺的人
2、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小人”古义:平民
3、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君子”古义:在位者
三、特殊句式
2、以告者过之省略句
3、文之以礼乐状语后置
4、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宾语前置句
5、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判断句
四、重点实词
1、饭疏食饮水疏食:粗糙的饭
2、造次必于是造次:慌忙,仓促
3、恶乎成名?恶:疑问代词,哪里,何
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虽:即使
5、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信:真实的
6、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文:修饰。

7、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比:并列,紧靠
8、闻义不能徙徙:迁移,改变。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
文言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选自《论语》,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1)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曲肱,即弯着胳膊。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赏析】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1.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文白对译
选文四
文本研读
选文四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这一段,反映了孔子的义利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 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 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任何人都希望得到 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 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 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文白对译
选文五
文本研读
选文五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亦可以为成人矣!
本章谈人格完善的问题。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 应当富有智慧、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谈到这 里,孔子还认为,有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 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这样做 就符合于义。尤其是本章提出“见利思义”的主张,即遇到有 利可图的事情,要考虑是否符合义,不义则不为。这句话对 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形容词,正确
基础巩固
五、古今异义 1.子路问成.人. 古义:_完__美__无__缺__的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人发育成熟或成年的人 2.今之成人者何必.然. 古义:_一__定__要__这__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事理上确定不移的
解题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 “用不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足和尊贵,在我看来犹如天上的浮云 一般”。
疏通文意
1·本课是集中阐述“义”的相关问题。为了很好的说明问题,孔 子都涉及了哪些与“义”有关的问题?试加以概述。

2019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五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

2019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五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所好.(hào) 2.所恶.(wù) 3.恶.乎成名(wū) 4.无適.(dí)二、通假字1.富而.可求也通如.如果2.若臧武仲之知.通智.智慧.聪明3.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通约.贫困三、古今异义1.子路问成人..古义:完美无缺的人今义:成年的人2.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古义:不摆脱今义:不到某一个地点去或不同意从事某项活动3.颠沛必于是..古义:按照这个今义:表承接关系的连词4.君子义以为..上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5.造次..必于是古义:慌忙.仓促今义:轻率.莽撞四、一词多义1.信⎩⎪⎨⎪⎧ ①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真实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言语真实③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物④成述其异,宰不信. 相信⑤言必信.,行必果 守信2.修⎩⎪⎨⎪⎧ ①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培养②乃重修.岳阳楼 修建③修.守战之具 修理④邹忌修.八尺有余 身高3.尚⎩⎪⎨⎪⎧①君子尚.勇乎 尊崇②而无骄尚.之情 自负,矜夸③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尚且4.道⎩⎪⎨⎪⎧ ①不以其道.得之 方法②会天大雨,道.不通 道路③伐无道.,诛暴秦 道义④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说5.然⎩⎪⎨⎪⎧①其然.?岂其然.乎 这样②吴广以为然. 正确③虎视之,庞然.大物也 ……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④然.往来视之,觉无异也 但是,连词 6.而⎩⎪⎨⎪⎧①富而.可求也 连词,如果②曲肱而.枕之 连词,表顺承③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连词,表转折④不义而.富且贵 连词,表修饰五、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以告者过.也 过:说错2.饭.疏食饮水 饭:吃饭(二)形容词作名词1.富.而可求也 富:财富2.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贫、贱:贫、贱的生活3.不义而富.且贵. 富、贵:富、贵的生活(三)使动用法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终:使……终了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表判断)(二)省略句1.以(之)告者过也 (省略代词)2.不义而(得之)富且贵 (省略动词)(三)状语后置句1.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于公明贾”作状语.后置)2.文之以礼乐(“以礼乐”作“文”的状语.后置)(四)宾语前置1.德之不修(“德”作“不修”的宾语.前置)2.君子义以为上(“义”作“以”的宾语.前置)(五)主谓倒装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信乎”作谓语.前置)[课文·译注](1)子 曰: “富 而 可 求也, 虽 执鞭之①孔子说:“财富如果能正当地求得,即使是执鞭的士, 吾亦为之②。

高中语文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推荐ppt版本

高中语文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推荐ppt版本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君子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 坚持仁德践履仁德 .
义中取利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这三则的《论语》的学习告诉我们什么?
1、在富贵、财利面前执著于道义; 2、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 3、在贫贱富贵和道义之间,孔子首先选择的是道义 。
第二级 (5)然后:这样/以后
(6)其:语气副词,表反问
第三级 【译文】 孔子向公明贾问卫国大夫公叔文子这个人,说:“是真的吗?夫子不说话 、不笑、第不四取级财物?” 。夫公子明到贾了回 该答第说说话五:的“级时把候这才事说告话诉,您所的以人人说们错不了讨(厌即他告说诉话您;这高话兴的了人才弄笑错,了所) 以别人不厌恶他的笑;对于财物,符合道义才取,所以人们不讨厌他取。”
孔子不反对人们追求富贵,但是他非常关注富贵 是否“可求”。这段话有两点值得琢磨:
第一,什么是“可求”和“不可求”?联系孔子 的其他言论,这“可”与“不可”的关键,在于行为 是否合乎道义。人们常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上的。
第二,什么是“吾所好”呢?孔子宣扬“贫而乐 (道),富而好礼”(《论语·学而》),宣扬“朝闻 道,夕死可矣”“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喻于 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等等。很明显, 他的所好,简单的说就是道义。
参考译文: 1.见到正义不去做(或义所宜为却不为),这是没有勇气 。 2.君子做官,目的是推行道术或主张。 3.他人的才德,是丘陵。 4.孔子说:“(他)是隐士。” 5.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
谢谢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第二级

【语文知识点】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的意思

【语文知识点】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的意思

【语文知识点】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是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对我来说只是
天际的一片浮云,毫无意义。

孔子认为富贵如不以道义得之,则没有价值。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出自《论语》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意思是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
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是天上的浮云。


《论语》在战国初期成书之后,经历了秦始皇时代的“焚书坑儒”,随着西汉王朝的
勃兴,《论语》的传承进入了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论语》以口头传授的方式分为两支,根据师承流传的源流,名为《齐论语》和《鲁论语》,也就是来自齐地儒师解说的齐版
《论语》和鲁地儒师解说的鲁版《论语》。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一方面阐述了
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
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不义而富且贵用

不义而富且贵用

•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无可 无不可(即无一定之规),一切按照义去 做。” 子对于天下之事,没有什么事一定要怎么做,没有什么事一定不要怎么做,但有
一点,就是一切都要依循义。原则是不可背离的,在不背离原则的前提下,行动 也是具有一定自由开展的空间的。表现出一种因时制宜的态度。义是做事的原则。
•4【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1)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2)也,不以其道 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3)乎成名?君子无终食 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注释:(1)处:安居,可以理解为接受。(2)恶:厌恶 (3)恶:疑问代词,哪,何。造次:慌忙,仓促。颠沛: 受磨难挫折
1【原文】子曰:“富(1)而(2)可求(3) 也;虽执鞭之士⑷ ,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 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 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 求富贵荣华。
孔子是把追随道义放在求福取财之 上,义重于利 。
2【原文】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 不笑,不取乎? ”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 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 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 乎?”
干违背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 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
题目的含义是什么?
义,指道义、道德。
富,钱财多。此处用作动词,取得富。
贵,地位高。此处用作动词,取得贵。
“干违背道义的事得到的富足和尊贵,在 我看来犹如天上的浮云一般”。孔子认为 不以道义得来的富贵,亵渎了道义,玷污 了人格,他鄙弃这样的富贵。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我的钱, 一块钱掉在地上我都会去捡。不是我的,一 千万块钱送到我家门口我都不会要。我赚的 钱每一毛钱都可以公开,就是说,不是不明 不白赚来的钱。 --------李嘉诚

《不义而富且贵_于我如浮云》解析

《不义而富且贵_于我如浮云》解析

【评析】 【译文】 孔子在这里通过评价公叔文子,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 说:“先生他不说、不笑、不取 进一步阐释“义然后取”的思想, 钱财,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 只要合乎于不笑、不取钱财。这就是有 高尚人格者之所为。 错了。先生他到该说时才说,因 此别人不厌恶他说话;快乐时才 笑,因此别人不厌恶他笑;合于 礼要求的财利他才取,因此别人 不厌恶他取。”孔子说:“原来 这样,难道真是这样吗?”
后世称子贡为“儒商第一人”。儒商亦儒亦商, 孔子的一个学生,叫做子贡。一次,吴越大军隆 即信守儒家思想的商人。孔子开创了儒学,其门下“七 冬远征北方,吴王夫差强征丝棉,造成丝棉紧缺,价格 十子徒,赐最为饶益”(《史记 · 仲尼弟子列传》)。 走高。子贡抓住商机,从各国低价收购,然后到吴国高 价贩卖,被抢购一空。还有记载,他是依靠智商生财。 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既是学者同时又是富翁的,应当首 子贡预测市场凭的是智商,使其经商获得了空前成功。 推子贡。 为追忆先师,他用木头雕刻孔子像,诸侯将相前来祭拜 能够追求和谐、诚信为本、崇仁立德、义利兼顾, 时,都想用重金请一尊雕像。子贡从中看准商机,就招 就是仁义。在《论语》中多处记载着子贡与孔子探讨 募专业工匠批量生产,回报颇丰。此外,他还跨国经营。 “信”的问题。他深知“信”乃立足之本,没有了 《史记》记载,子贡很善于贱买贵卖(“贡好废举,与时 “信”,一切都不可能存在,极力奉行“言必信、行必 转货资”),在曹国和鲁国之间做生意“鬻财于曹、鲁 果”。“一言九鼎”,使他在经商中赢得了很好的信誉, 之间”。他发现各国王侯贵族以佩戴珠宝为时尚,他就 专门生产贵重配饰跨国营销,赢得收益。子贡到各国做 立于不败之地。他还敢为人先,把握商道规律,义中取 买卖需要进见诸侯时,各国的君主都以平等的礼节来会 利的正确义利观和适应市场的能力,达到了“义利双赢” 见他,这足以说明他的生意做得很大,已是春秋时代的 的经商最高境界。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商界巨子。

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简要回答孔子是怎样谈人格完善的问题的。
[自我核对]孔子认为,具备完善人格的人,应当富有智慧 、克制、勇敢、多才多艺和礼乐修饰。有完善人格的人, 应当做到在见利见危和久居贫困的时候,能够思义、授命 、不忘平生之言,这样做就符合于义。尤其是本章提出的 “见利思义”的主张,表明遇到有利可图的事情,要考虑 符合义,不义则不为。
3.“九思”要求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视一听都 要自我省察一番,想想这样对不对。如果事事这样,那么不 是活得太累了吗?
【与你交流】这九种思虑都是很有必要的,但当你面对 现实,尤其是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现代生活时,就会 感到真正履行起来是相当困难的。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实行起来很困难,就置诸脑 后,能做多少是多少。九种不能都实行,就是实行其中 一两种也是有好处的。比如说“忿思难”,当你发怒时 想想后果:打架斗殴而酿成严重后果,往往不就是起因 于一件非常小的事吗?孔子在《颜渊》篇里指出:“一 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这岂不是很糊涂?
再说“见得思义”的问题。那众多断送前 程或晚节不保的贪污受贿者,不就正因为在有利可 得时没有想一想是不是不义之财,是不是不应该拿 吗? 总而言之,凡事还是多想一想,思虑思虑为 好。
4.文中论述了孔子怎样的义利观?
【与你交流】孔子多角度、多方面地论述义利观。孔 子从三方面进行论述,而且注意多角度阐发道理。第一 ,从人之常情(第4则)和自己愿意追求(第1则)两个角度 说明,应该追求利。第二,从正反两方面论述要重义轻 利。“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是从反面证明;“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是从正 面论述。第三,对“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进一步说 明,因为“不处也”必然贫困,那么,应该如何对待呢? 孔子描绘自己“乐”的情态,既生动感人,又说明道理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义而富且贵(详细文言知
识点)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知识点
一、通假字
1、富而可求也“而”通“如”,如果
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通“约”,贫困
3、若臧武仲之知“知”通“智”
4、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要”通“约”,贫困
二、古今异义
1、子路问成人“成人”古义:完美无缺的人
2、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小人”古义:平民
3、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君子”古义:在位者
三、特殊句式
2、以告者过之省略句
3、文之以礼乐状语后置
4、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宾语前置句
5、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判断句
四、重点实词
1、饭疏食饮水疏食:粗糙的饭
2、造次必于是造次:慌忙,仓促
3、恶乎成名?恶:疑问代词,哪里,何
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虽:即使
5、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信:真实的
6、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文:修饰。

7、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比:并列,紧靠
8、闻义不能徙徙:迁移,改变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