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儿童保健服务技术规范与诊疗常规

(完整word版)儿童保健服务技术规范与诊疗常规

目录少儿心理咨询技术规范注意弊端多动阻拦(少儿多动综合症) (1)孤独症 . (3)学习阻拦 (5)情绪阻拦 (6)忧愁症 (6)害怕症 (8)社交害怕症 (9)学校害怕症 (9)抑郁症 (10)癔症 (11)屏气发生 (12)睡眠阻拦 (13)睡行症 (13)睡惊也许夜惊 (14)梦魇 (15)抽动阻拦 (16)脑性瘫痪 (17)少儿体格发育专项技术规范少儿体格发育 (20)体重 (20)身长(身高) (20)上、下部量 (20)坐高 (21)头围 (21)胸围 (21)上臂围 (21)骨骼和牙的发育 (21)小儿体格发育的议论 (22)少儿营养咨询与饲养指导诊疗老例营养评估方法 (24)营养议论的时间 (24)母乳饲养的优点和断乳时间 (24)辅食增加的时间和种类 (24)食品增加的现代营养观 (25)及时增加转奶期食品的原因 (25)开始增加转奶期食品的时间 (25)怎样增加转奶期食品 (25)饲养行为 (25)影响饲养行为的因素 (26)饲养行为问题搅乱 (26)婴幼儿常有进食问题及不良结果 (27)婴幼儿营养简单计算 (27)少儿每天所需矿物质量 (27)营养不良性疾病 (28)生长发育不良 (28)营养素缺少性疾病 (28)维生素 A 缺少症 (28)维生素 B 族缺少 (29)维生素 C 缺少 (30)叶酸缺少 (30)维生素 D 缺少性佝偻病 (30)维生素 E 缺少 (31)维生素 K 缺少 (31)碘缺少 (31)维生素中毒 (31)维生素 A 中毒 (32)维生素 D 中毒 (32)少儿营养异常干预措施 (32)少儿常有病诊疗老例维生素 D 缺少性佝偻病 (3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35)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36)小儿肥胖症 (37)铅中毒 . (39)锌缺少症 (4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40)腹泻病 . (42)少儿口腔保健诊疗老例牙齿发育异常 (45)牙齿萌出异常 (45)牙齿数量异常 (46)牙齿结构异常 (46)唇、腭及颌骨发育异常 (46)牙齿疾病 (47)蛀牙 (47)牙髓炎 (47)根尖周炎 (48)牙列异常(错牙合畸形) (48)口腔粘膜疾病 (49)牙龈炎 (49)卡他性口炎 (49)鹅口疮 (50)再生儿听力筛查老例再生儿听力筛查老例 (51)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管理工作规范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管理工作规范 (52)少儿心理咨询技术规范注意弊端多动阻拦(少儿多动综合症)注意弊端多动阻拦(ADHD)是最常有的少儿期起病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也是少儿心理咨询门诊、少儿发育行为门诊最常有的疾病之一。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一、目的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特征,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及时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水平,营造良好环境,科学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消除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不利因素,早期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有针对性地开展随访、干预和健康管理。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包括健康儿童、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一)健康儿童。

在儿童健康检查同时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指导。

1.监测方法在健康检查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条件,结合家长需要,至少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8项儿童行为发育指标(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扶栏上楼梯、双脚跳),了解儿童在监测图中相应月龄的运动发育情况。

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仍未通过,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2)预警征象:根据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表1),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发育偏异,并在“□”内打“√”。

出现任何一条预警征象应及当时登记并转诊。

表1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3)标准化量表: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筛查量表,如小儿智能发育筛查量表(DDST)、0~6岁儿童发育筛查量表(DST)等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筛查评估。

2.转诊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应当登记(附件1)并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专科门诊,并进行随访。

3.预见性指导在儿童定期健康检查过程中,应当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基础,根据个体化原则,注重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给予科学的心理行为发育的预见性指导。

(1)新生儿期1)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多与新生儿接触,如说话、微笑、怀抱等。

2)学会辨识新生婴儿哭声,及时安抚情绪并满足其需求,如按需哺乳。

3)新生儿喂奶1小时后可进行俯卧练习,每天可进行1~2次婴儿被动操。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完整资料).doc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一、目的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特征,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及时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水平,营造良好环境,科学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消除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不利因素,早期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有针对性地开展随访、干预和健康管理。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包括健康儿童、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一)健康儿童。

在儿童健康检查同时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指导。

1.监测方法在健康检查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条件,结合家长需要,至少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8项儿童行为发育指标(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扶栏上楼梯、双脚跳),了解儿童在监测图中相应月龄的运动发育情况。

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仍未通过,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2)预警征象:根据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表1),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发育偏异,并在“□”内打“√”。

出现任何一条预警征象应及当时登记并转诊。

表1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3)标准化量表: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筛查量表,如小儿智能发育筛查量表(DDST)、0~6岁儿童发育筛查量表(DST)等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筛查评估。

2.转诊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应当登记(附件1)并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专科门诊,并进行随访。

3.预见性指导在儿童定期健康检查过程中,应当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基础,根据个体化原则,注重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给予科学的心理行为发育的预见性指导。

(1)新生儿期1)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多与新生儿接触,如说话、微笑、怀抱等。

2)学会辨识新生婴儿哭声,及时安抚情绪并满足其需求,如按需哺乳。

3)新生儿喂奶1小时后可进行俯卧练习,每天可进行1~2次婴儿被动操。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一、目的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特征,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及时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水平,营造良好环境,科学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消除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生物、心理与社会不利因素,早期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有针对性地开展随访、干预与健康管理。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包括健康儿童、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一)健康儿童。

在儿童健康检查同时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指导。

1.监测方法在健康检查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乡镇卫生院的条件,结合家长需要,至少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8项儿童行为发育指标(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扶栏上楼梯、双脚跳),了解儿童在监测图中相应月龄的运动发育情况。

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仍未通过,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2)预警征象:根据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表1),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发育偏异,并在“□”内打“√”。

出现任何一条预警征象应及当时登记并转诊。

表1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3)标准化量表: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筛查量表,如小儿智能发育筛查量表(DDST)、0~6岁儿童发育筛查量表(DST)等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筛查评估。

2.转诊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应当登记(附件1)并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她医疗机构的相关专科门诊,并进行随访。

3.预见性指导在儿童定期健康检查过程中,应当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基础,根据个体化原则,注重发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特点,给予科学的心理行为发育的预见性指导。

(1)新生儿期1)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多与新生儿接触,如说话、微笑、怀抱等。

2)学会辨识新生婴儿哭声,及时安抚情绪并满足其需求,如按需哺乳。

3)新生儿喂奶1小时后可进行俯卧练习,每天可进行1~2次婴儿被动操。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解读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解读

三、内容与方法--健康儿童
3)增加猜谜语等简单的抽象思维游戏,学习按形状、 大小、颜色、性质、用途等将物品进行归类,帮助 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内在联系。
4)学习儿歌、讲故事、表演节目;练习跳绳、扔球、 接球;练习复杂图形剪纸、摆拼图、搭积木等。
5)注重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学习 整理和保管自己的玩具和图书。
三、内容与方法--健康儿童
新生儿期
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鼓 励父母多与新生儿接触,如
说话、微笑、怀抱等。
新生儿喂奶1小时LO后RE可M 进行 俯卧练习,每天可进行1~
2次婴儿被动操。
学会辨识新生婴儿哭声, 及时安LO抚RE情M 绪并满足其需
求,如按需哺乳。
给新生儿抚触,让新生儿 LOREM
看人脸或鲜艳玩具、听悦 耳铃声和音乐等,促进其
5.母亲患有中度以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严重感 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三、内容与方法——高危儿童
管理方法 登记管理:(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
生院为儿童建立健康档案时,通过询问家长或查阅围产保 健手册,确定高危儿童。填写“高危儿童及心理行为发育 异常儿童登记表”(附件1),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 并进行随访。
三、内容与方法——高危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高危儿童
咨询指导
1)根据筛查结果对儿童养育人进行结果解释。 2)针对筛查中发现的养育及发育问题进行咨询指导。 3)对需要转诊进行诊断和干预的儿童家长解释转诊
原因及目的。
三、内容与方法——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管理对象 1.一般心理行为发育问题: 不适当的吸吮行为、咬指(趾)甲 饮食行为问题 睡眠问题 遗尿 口吃 过度依赖、退缩行为 屏气发作、暴怒发作 习惯性摩擦综合征等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解读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解读
享,培养爱心、同情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通过与小朋友玩“开火车”、“骑竹竿”、 02 “过家家”等想象性和角色扮演游戏,保护 和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三、内容与方法--健康儿童
3.经常给幼儿讲故事,并鼓励幼儿复述简单故事,教 幼儿说歌谣、唱儿歌、讲述图画,不断地丰富词汇,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练习双脚交替上楼梯、走脚印、跳远等,提高身体 协调能力。通过画水平线、画圆形、扣扣子、穿鞋 子等,提高精细动作能力。
2 画。让婴儿按指令做出动作和表情,如叫名
字有应答,懂得挥手“再见”。
三、内容与方法--健康儿童
帮助婴儿多练习手-膝爬行,学习扶着物品站立
3 和行走;给婴儿提供杯子、积木、球等安全玩具
玩耍,发展手眼协调和相对准确的操作能力。
增加模仿性游戏,如拍手“欢迎”、捏有响声
4
的玩具、拍娃娃、拖动毯子取得玩具等。
三、内容与方法--健康儿童
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应当登记(附件1)并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 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专科门诊,并进行随访。
三、内容与方法--健康儿童
预见性指导:
在儿童定期健康检查过程中,应当以儿童心理行 为发育特点为基础,根据个体化原则,注重发育 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给予科学的心理行为发 育的预见性指导。
帮助婴儿练习独坐和匍匐爬行,扶腋下蹦跳;练
3
习伸手够远处玩具、双手传递玩具、撕纸等双手
配合和手指抓捏动作,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三、内容与方法--健康儿童
8~12月
帮助婴儿识别他人的不同表情;当婴儿出现
1 生气、厌烦、不愉快等负性情绪时,转移其
注意力;受到挫折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丰富婴儿语言环境,经常同婴儿讲话、看图

国家卫生部《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

国家卫生部《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

国家卫生部《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一、目的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特征,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及时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水平,营造良好环境,科学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消除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不利因素,早期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有针对性地开展随访、干预和健康管理。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包括健康儿童、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一)健康儿童。

在儿童健康检查同时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指导。

1.监测方法在健康检查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条件,结合家长需要,至少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8项儿童行为发育指标(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扶栏上楼梯、双脚跳),了解儿童在监测图中相应月龄的运动发育情况。

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仍未通过,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2)预警征象:根据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表1),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发育偏异,并在“□”内打“√”。

出现任何一条预警征象应及当时登记并转诊。

表1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年龄预警征象年龄预警征象3月龄1. 对很大声音没有反应2. 不注视人脸,不追视移动人或物品3. 逗引时不发音或不会笑4. 俯卧时不会抬头□□□□18月龄1. 不会有意识叫“爸爸”或“妈妈”2.不会按要求指人或物3. 不会独走4. 与人无目光对视□ □□□6月龄1. 发音少,不会笑出声2. 紧握拳不松开3. 不会伸手及抓物4. 不能扶坐□□□□2岁1. 无有意义的语言2.不会扶栏上楼梯/台阶3. 不会跑4. 不会用匙吃饭□□□□8月龄1. 听到声音无应答2.不会区分生人和熟人3. 不会双手传递玩具4.不会独坐□□□□2岁半1. 兴趣单一、刻板2.不会说2-3个字的短语3. 不会示意大小便4.走路经常跌倒□□□□12月龄1. 不会挥手表示“再见”或拍手表示“欢迎”2. 呼唤名字无反应3.不会用拇食指对捏小物品4. 不会扶物站立□□□□3岁1. 不会双脚跳2. 不会模仿画圆3. 不能与其他儿童交流、游戏4. 不会说自己的名字□□□ □。

儿童保健服务技术规范与诊疗常规可打印

儿童保健服务技术规范与诊疗常规可打印

儿童保健服务技术规范与诊疗常规可打印---------------------------------------目录儿童心理咨询技术规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综合症)(1)孤独症(3)学习障碍(5)情绪障碍(6)焦虑症(6)恐怖症(8)社交恐怖症(9)学校恐怖症(9)抑郁症(10)癔症(11)屏气发作(12)睡眠障碍(13)睡行症(13)睡惊或者夜惊(14)梦魇(15)抽动障碍(16)脑性瘫痪(17)儿童体格发育专项技术规范儿童体格发育(20)体重(20)身长(身高)(20)上、下部量(20)坐高(21)头围(21)胸围(21)上臂围(21)骨骼和牙的发育(21)小儿体格发育的评价(22)儿童营养咨询与喂养指导诊疗常规营养评估方法(24)营养评价的时间(24)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断乳时间(24)辅食添加的时间和种类(24)食物添加的现代营养观(25)及时添加转奶期食物的原因(25)开始添加转奶期食物的时间(25)怎样添加转奶期食物(25)喂养行为(25)影响喂养行为的因素(26)喂养行为问题干扰(26)婴幼儿常见进食问题及不良后果(27)婴幼儿营养简单计算(27)儿童每日所需矿物质量(27)营养不良性疾病(28)营养不良(28)生长发育不良(28)营养素缺乏性疾病(28)维生素A缺乏症(28)维生素B族缺乏(29)维生素C缺乏(30)叶酸缺乏(30)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30)维生素E缺乏(31)维生素K缺乏(31)碘缺乏(31)维生素中毒(31)维生素A中毒(32)维生素D中毒(32)儿童营养异常干预措施(32)儿童常见病诊疗常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3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35)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36)小儿肥胖症(37)铅中毒(39)锌缺乏症(4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0)腹泻病(42)儿童口腔保健诊疗常规牙齿发育异常(45)牙齿萌出异常(45)牙齿数目异常(46)牙齿结构异常(46)唇、腭及颌骨发育异常(46)牙齿疾病(47)龋齿(47)牙髓炎(47)根尖周炎(48)牙列异常(错牙合畸形)(48)口腔粘膜疾病(49)牙龈炎(49)卡他性口炎(49)鹅口疮(50)新生儿听力筛查常规新生儿听力筛查常规(51)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管理工作规范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管理工作规范(52)感谢阅读,欢迎大家下载使用!。

儿童保健服务技术规范与诊疗常规(完整资料).doc

儿童保健服务技术规范与诊疗常规(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目录儿童心理咨询技术规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综合症) (1)孤独症 (3)学习障碍 (5)情绪障碍 (6)焦虑症 (6)恐怖症 (8)社交恐怖症 (9)学校恐怖症 (9)抑郁症 (10)癔症 (11)屏气发作 (12)睡眠障碍 (13)睡行症 (13)睡惊或者夜惊 (14)梦魇 (15)抽动障碍 (16)脑性瘫痪 (17)儿童体格发育专项技术规范儿童体格发育 (20)体重 (20)身长(身高) (20)上、下部量 (20)坐高 (21)头围 (21)胸围 (21)上臂围 (21)骨骼和牙的发育 (21)小儿体格发育的评价 (22)儿童营养咨询与喂养指导诊疗常规营养评估方法 (24)营养评价的时间 (24)母乳喂养的优点和断乳时间 (24)辅食添加的时间和种类 (24)食物添加的现代营养观 (25)及时添加转奶期食物的原因 (25)开始添加转奶期食物的时间 (25)怎样添加转奶期食物 (25)喂养行为 (25)影响喂养行为的因素 (26)喂养行为问题干扰 (26)婴幼儿常见进食问题及不良后果 (27)婴幼儿营养简单计算 (27)儿童每日所需矿物质量 (27)营养不良性疾病 (28)营养不良 (28)生长发育不良 (28)营养素缺乏性疾病 (28)维生素A缺乏症 (28)维生素B族缺乏 (29)维生素C缺乏 (30)叶酸缺乏 (30)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0)维生素E缺乏 (31)维生素K缺乏 (31)碘缺乏 (31)维生素中毒 (31)维生素A中毒 (32)维生素D中毒 (32)儿童营养异常干预措施 (32)儿童常见病诊疗常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4)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35)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36)小儿肥胖症 (37)铅中毒 (39)锌缺乏症 (4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40)腹泻病 (42)儿童口腔保健诊疗常规牙齿发育异常 (45)牙齿萌出异常 (45)牙齿数目异常 (46)牙齿结构异常 (46)唇、腭及颌骨发育异常 (46)牙齿疾病 (47)龋齿 (47)牙髓炎 (47)根尖周炎 (48)牙列异常(错牙合畸形) (48)口腔粘膜疾病 (49)牙龈炎 (49)卡他性口炎 (49)鹅口疮 (50)新生儿听力筛查常规新生儿听力筛查常规 (51)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管理工作规范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服务管理工作规范 (52)儿童心理咨询技术规范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多动综合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最常见的儿童期起病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也是儿童心理咨询门诊、儿童发育行为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附件4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一、目的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及时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水平,营造良好环境,科学地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早期发现、及时消除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不利因素,早期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有针对性地开展随访和管理。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包括健康儿童、高危儿童和心理行为发育偏异儿童。

三、服务内容(一)健康儿童1.时间与内容在儿童健康体检同时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指导,即婴儿期至少4次,建议分别在3、6、8和12月龄;3岁及以下儿童每年至少2次,每次间隔6个月,时间在1岁半、2岁、2岁半和3岁时;3岁以上儿童每年至少1次。

2.监测方法在健康检查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条件,结合家长需要,至少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筛查。

(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8项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指标,即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扶栏上楼梯、双脚跳。

通过检查了解儿童在监测图中相应月龄的运动指标发育情况;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仍未通过,提示有发育偏异或异常的可能。

(2)预警征象:根据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表1)进行筛查。

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预警症状,发现相应情况在“□”内打“√”。

发现该年龄段任何一条预警征象应及时登记并转诊。

(3)标准化量表: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量表,如小儿智能发育筛查量表(DDST)、0~6岁儿童发育筛查量表(DST)、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量表(儿心量表)等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筛查评估。

3.转诊筛查结果可疑、异常者,应登记(附件1)、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并进行随访。

4.预见性指导在儿童定期健康检查过程中,应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基础,根据个体化原则,注重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给予科学的心理行为发育的预见性指导,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1)新生儿期1)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多与新生儿接触,如说话、微笑、怀抱等。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设计规范方案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设计规范方案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设计规范方案一、背景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儿童面临各种各样的应试教育、亲子关系、身体健康等心理问题。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的设计规范方案,旨在提供一套科学、可行的方法,帮助儿童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设计原则1.科学性:设计的技术需符合心理学原理和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确保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培养自主性:技术设计应鼓励儿童主动参与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效果评估:设计进程中要强调效果评估,通过分析评估结果,不断优化设计方案。

4.保障隐私:设计时要优先考虑保护儿童个人隐私,确保设计方案不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三、技术设计内容1.针对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学习压力、焦虑、自卑等,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

方案应综合利用认知调整、情绪管理、情景演练等技术手段,让儿童能积极应对并克服困难。

2.心理评估工具设计:设计儿童心理评估工具,全面了解儿童的心理状态。

评估工具应包括问卷、面谈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专业人士准确把握儿童的心理问题。

3.心理干预技术设计:设计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干预技术,包括认知重构、行为调整、情感疏导等方面。

技术设计应做到简单实用,让儿童易于理解和接受。

四、设计实施步骤1.需求调研:深入了解儿童心理问题的种类和现状,确定技术设计的方向和目标。

2.制定技术设计方案:根据需求调研结果,制定技术设计方案,包括技术内容、操作流程、数据保护等方面的规范。

3.技术实施:根据设计方案,开发心理评估工具、干预技术和数字化平台,并进行实施。

实施过程中要记录相关数据,用于效果评估。

4.效果评估:通过分析实施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评估技术设计的效果。

如有必要,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优化和调整。

5.宣传推广:将设计的技术方案和产品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的儿童和家庭受益。

五、总结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设计规范方案旨在解决儿童心理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

设计的内容应包括解决方案、评估工具、干预技术和数字化平台。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较全1)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较全1)

儿童保健技术规范(较全1)儿童保健技术规范(较全1)儿童的健康和成长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为了确保儿童的健康发展,儿童保健技术规范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儿童保健技术规范,以确保孩子们得到适当的保健。

一、儿童饮食健康规范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

儿童饮食健康规范包括合理搭配营养,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饮食等。

首先,儿童的饮食应保持多样化,包含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次,家长应引导儿童培养定时定量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饮食和暴饮暴食的行为。

此外,控制儿童的糖、油和盐的摄入量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儿童睡眠规范良好的睡眠质量对儿童的身体和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儿童睡眠规范主要包括建立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稳定的睡眠时间和培养规律的睡前活动。

首先,儿童的睡眠环境应安全舒适,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并减少噪音和光线的干扰。

其次,家长应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睡眠时间,确保每天都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最后,规律的睡前活动,如洗漱、阅读故事书等,可以帮助儿童进入睡眠状态。

三、儿童身体锻炼规范适当的身体锻炼有助于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免疫力增强。

儿童身体锻炼规范主要包括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和注意锻炼时的安全问题。

首先,儿童的身体锻炼应根据年龄和发育情况进行,不能过度或不足。

其次,家长和教育者应关注锻炼时的安全问题,保证儿童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锻炼,并避免受伤。

此外,儿童锻炼时应逐渐增加强度和时间,以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

四、儿童心理规范儿童的心理健康对其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儿童心理规范主要包括家庭和学校的关爱和支持,积极的情绪引导以及适当的心理干预等。

首先,家长和教育者应向儿童传递爱和关怀,提供温暖和安全的环境。

其次,帮助儿童正确处理情绪,教导他们积极应对挫折和压力。

最后,当儿童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和教育者应及时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帮助他们恢复心理健康。

五、儿童疾病预防规范预防儿童常见疾病对于保障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完整版)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

(完整版)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一、目的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特征,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及时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水平,营造良好环境,科学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消除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不利因素,早期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有针对性地开展随访、干预和健康管理。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包括健康儿童、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一)健康儿童。

在儿童健康检查同时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指导。

1.监测方法在健康检查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条件,结合家长需要,至少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8项儿童行为发育指标(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扶栏上楼梯、双脚跳),了解儿童在监测图中相应月龄的运动发育情况。

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仍未通过,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2)预警征象:根据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表1),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发育偏异,并在“□”内打“√”。

出现任何一条预警征象应及当时登记并转诊。

表1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3)标准化量表: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筛查量表,如小儿智能发育筛查量表(DDST)、0~6岁儿童发育筛查量表(DST)等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筛查评估。

2.转诊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应当登记(附件1)并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专科门诊,并进行随访。

3.预见性指导在儿童定期健康检查过程中,应当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基础,根据个体化原则,注重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给予科学的心理行为发育的预见性指导。

(1)新生儿期1)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多与新生儿接触,如说话、微笑、怀抱等。

2)学会辨识新生婴儿哭声,及时安抚情绪并满足其需求,如按需哺乳。

3)新生儿喂奶1小时后可进行俯卧练习,每天可进行1~2次婴儿被动操。

儿童心理保健

儿童心理保健

拍手表示“欢迎”

1.呼唤名字无反应

2.不会用拇食指对捏小物品 □
3.不会扶物站立
1.不会双脚跳

2.不会模仿画圆

3.不能与其他儿童交流、 □
游戏

4.不会说自己的名字
1. 监测方法
? (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8项儿童行为发育指标( 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扶栏上楼梯、双 脚跳),了解儿童在监测图中相应月龄的运动发育情况。 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仍未通过,提示有 发育偏异的可能。
1ppt LOGO
?二、服务对象
? 辖区内0~6岁儿童,包括健康儿童、高危儿童、心理行 为发育异常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
?(一)健康儿童
?在儿童健康检查同时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与指导。
? 1. 监测方法
?在健康检查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 )卫生院的条件,结合家长需要,至少选择以下 方法之一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LOGO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
四川省妇幼保健院 王红
一、目的
?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 的心理行为特征,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行 为发育评估,及时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 理行为发育水平,营造良好环境,科学促 进儿童健康发展。
?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消除影响儿童心理 行为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不利因素, 早期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有针对 性地开展随访、干预和健康管理。
3.预见性指导
? (3 )3 ~6 个月
? 1)鼓励父母亲自养育婴儿,主动识别并及时有效的应答 婴儿的生理与心理需求,逐渐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
? 2)培养规律的进食、睡眠等生活习惯,多与婴儿玩看镜 子、藏猫猫、寻找声音来源等亲子游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一、目的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特征,定期对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及时掌握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水平,营造良好环境,科学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消除影响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不利因素,早期识别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偏异,有针对性地开展随访、干预和健康管理。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0~6岁儿童,包括健康儿童、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三、内容与方法(一)健康儿童。

在儿童健康检查同时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监测与指导。

1.监测方法在健康检查时,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条件,结合家长需要,至少选择以下方法之一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

(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图:监测8项儿童行为发育指标(抬头、翻身、独坐、爬行、独站、独走、扶栏上楼梯、双脚跳),了解儿童在监测图中相应月龄的运动发育情况。

如果某项运动发育指标至箭头右侧月龄仍未通过,提示有发育偏异的可能。

(2)预警征象:根据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表1),检查有无相应月龄的发育偏异,并在“□”内打“√”。

出现任何一条预警征象应及当时登记并转诊。

表1 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3)标准化量表: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筛查量表,如小儿智能发育筛查量表(DDST)、0~6岁儿童发育筛查量表(DST)等进行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筛查评估。

2.转诊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应当登记(附件1)并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专科门诊,并进行随访。

3.预见性指导在儿童定期健康检查过程中,应当以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特点为基础,根据个体化原则,注重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给予科学的心理行为发育的预见性指导。

(1)新生儿期1)强调母婴交流的重要性,鼓励父母多与新生儿接触,如说话、微笑、怀抱等。

2)学会辨识新生婴儿哭声,及时安抚情绪并满足其需求,如按需哺乳。

3)新生儿喂奶1小时后可进行俯卧练习,每天可进行1~2次婴儿被动操。

4)给新生儿抚触,让新生儿看人脸或鲜艳玩具、听悦耳铃声和音乐等,促进其感知觉的发展。

(2)1~3个月1)注重亲子交流,在哺喂、护理过程中多与婴儿带有情感的说话、逗弄,对婴儿发声要用微笑、声音或点头应答,强调目光交流。

2)通过俯卧、竖抱练习、被动操等,锻炼婴儿头颈部的运动和控制能力。

3)增加适度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刺激,听悦耳的音乐或带响声的玩具,用鲜艳的玩具吸引婴儿注视和跟踪。

(3)3~6个月1)鼓励父母亲自养育婴儿,主动识别并及时有效的应答婴儿的生理与心理需求,逐渐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

2)培养规律的进食、睡眠等生活习惯,多与婴儿玩看镜子、藏猫猫、寻找声音来源等亲子游戏。

3)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多与婴儿说话、模仿婴儿发声以鼓励婴儿发音,达到“交流应答”的目的。

4)鼓励婴儿自由翻身、适当练习扶坐;让婴儿多伸手抓握不同质地的玩具和物品,促进手眼协调能力发展。

(4)6~8个月1)父母多陪伴和关注婴儿,在保证婴儿安全的情况下扩大活动范围,鼓励与外界环境和人接触。

2)经常叫婴儿名字,说家中物品名称,培养婴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引导婴儿发“ba ba”、“ma ma”等语音,提高其对发音的兴趣。

3)帮助婴儿练习独坐和匍匐爬行,扶腋下蹦跳;练习伸手够远处玩具、双手传递玩具、撕纸等双手配合和手指抓捏动作,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5)8~12个月1)帮助婴儿识别他人的不同表情;当婴儿出现生气、厌烦、不愉快等负性情绪时,转移其注意力;受到挫折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2)丰富婴儿语言环境,经常同婴儿讲话、看图画。

让婴儿按指令做出动作和表情,如叫名字有应答,懂得挥手“再见”。

3)帮助婴儿多练习手-膝爬行,学习扶着物品站立和行走;给婴儿提供杯子、积木、球等安全玩具玩耍,发展手眼协调和相对准确的操作能力。

4)增加模仿性游戏,如拍手“欢迎”、捏有响声的玩具、拍娃娃、拖动毯子取得玩具等。

1)给予幼儿探索环境、表达愿望和情绪的机会。

经常带幼儿玩亲子互动游戏,如相互滚球、爬行比赛等;引导幼儿玩功能性游戏,如模仿给娃娃喂饭、拍睡觉等。

2)多给幼儿讲故事、说儿歌,教幼儿指认书中图画和身体部位,引导幼儿将语言与实物联系起来,鼓励幼儿有意识的用语言表达。

3)给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场所,通过练习独立行走、扔球、踢球、拉着玩具走等活动,提高控制平衡的能力。

4)鼓励幼儿多做翻书页、盖瓶盖、用笔涂鸦、垒积木等游戏,提高认知及手眼协调能力。

(7)18~24个月1)家长对待幼儿的养育态度和行为要一致。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幼儿自主做事情的机会,对幼儿每一次的努力都给予鼓励和赞扬,培养其独立性和自信心。

2)学习更多词汇,说出身边物品名称、短语,鼓励用语言表达需求和简单对话;学习区分大小,匹配形状和颜色等。

3)提高幼儿身体动作协调能力,学习扶着栏杆上下楼梯、踢皮球、踮着脚尖走和跑,握笔模仿画线,积木叠高等。

4)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如用匙进食、用杯子喝水,学习脱袜子、脱鞋;固定大小便场所,练习示意大小便。

1)鼓励幼儿帮助家长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动,如收拾玩具、扫地、帮忙拿东西等,促进自信心的发展,激发参与热情。

2)当幼儿企图做危险的活动时,应当及时制止;出现无理哭闹等不适宜的行为时,可采用消退(不予理睬)或转移等行为矫正方法,让幼儿懂得日常行为的对与错,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教幼儿说出自己的姓名、性别、身体部位以及一些短句和歌谣。

学习执行指令,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需求;培养幼儿理解“里外”、“上下”、“前后”等空间概念。

4)学习独自上下楼梯、单腿站,提高身体协调及大运动能力;通过搭积木、串珠子、系扣子、画画等游戏,提高精细动作能力。

(9)30~36个月1)提供与小朋友玩耍的机会,鼓励幼儿发展同伴关系,学习轮流、等待、合作、互助与分享,培养爱心、同情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2)通过与小朋友玩“开火车”、“骑竹竿”、“过家家”等想象性和角色扮演游戏,保护和培养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

3)经常给幼儿讲故事,并鼓励幼儿复述简单故事,教幼儿说歌谣、唱儿歌、讲述图画,不断地丰富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练习双脚交替上楼梯、走脚印、跳远等,提高身体协调能力。

通过画水平线、画圆形、扣扣子、穿鞋子等,提高精细动作能力。

5)逐步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学习自己洗手、进食、穿衣、大小便等生活技能。

帮助幼儿学会适应新环境,做好入园准备。

(10)3~4岁1)允许儿童在成长中犯错,让其学会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以正确方法纠正不良行为,避免简单粗暴的管教方式。

2)帮助儿童适应集体环境,逐渐建立良好伙伴关系。

关注分离焦虑情绪,引导适当的表达,妥善处理和缓解消极情绪。

3)采用丰富的词句与儿童对话、看图讲故事,耐心听其说话及复述故事,鼓励儿童发现、提出问题并认真回答。

交流时注意与儿童眼睛平视。

4)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儿童练习走直线、走和跑交替、攀登、骑三轮车等,学习折纸、剪纸、画画、玩橡皮泥、使用筷子等。

5)通过有主题的角色扮演等团体游戏,鼓励儿童自由联想、保持其好奇心。

培养儿童注意力及对事物的观察力,引导和培养兴趣爱好。

6)帮助儿童学会遵守生活、游戏和学习的规则,鼓励儿童独立完成进食、穿衣、入厕大小便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11)4~5岁1)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帮助儿童正确认识性别差异,建立自我性别认同。

2)引导儿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要求,逐渐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

鼓励儿童多接触社会,遵守各种规则,强化其乐于助人的意识。

3)增加猜谜语等简单的抽象思维游戏,学习按形状、大小、颜色、性质、用途等将物品进行归类,帮助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内在联系。

4)学习儿歌、讲故事、表演节目;练习跳绳、扔球、接球;练习复杂图形剪纸、摆拼图、搭积木等。

5)注重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学习整理和保管自己的玩具和图书。

(12)5~6岁1)给儿童设立适当的行为规范,引导儿童遵守社会与家庭生活规则和要求,对儿童的各种努力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促进儿童的自尊和自信的发展。

2)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感受困难,适度、适量体验挫折,并为克服困难做出努力,培养其坚持和忍耐的品质。

3)逐渐学会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懂得与人相处所需的宽容、谦让、共享与合作,同情、抚慰、关心和帮助他人。

4)鼓励儿童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促进有意注意的发展。

多与儿童交流幼儿园及周围发生的事情,积极回答儿童提出的问题。

5)练习跳绳、单脚跳、拍皮球等;经常画图画、做手工、玩创造性游戏。

学会整理书包、文具及图书等物品,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二)高危儿童。

1.管理对象(1)早产(胎龄< 37周)或低出生体重(出生体重< 2500克)。

(2)宫内、产时或产后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

(3)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惊厥,持续性低血糖。

(4)新生儿期严重感染性疾病(如化脓性脑膜炎、败血症等)。

(5)患有遗传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先天愚型、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等)。

(6)母亲患有中度以上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严重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2.管理方法(1)登记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儿童建立健康档案时,通过询问家长或查阅围产保健手册,确定高危儿童。

填写“高危儿童及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登记表”(附件1),转诊至上级妇幼保健机构,并进行随访。

(2)专案管理:区(县)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接诊高危儿童,并填写“高危儿童专案管理记录”(附件2),纳入到专案管理。

(3)结案与转诊:连续两次评估正常并年满1周岁的高危儿童可结案。

筛查结果可疑或异常者,转诊到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的相关专科门诊进行诊断和早期干预。

3.专案管理内容(1)监测次数:对转诊的高危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监测评估,每季度至少1次,可根据监测手段和实际情况决定发育监测密度。

(2)监测方法:应当使用全国标准化的儿童发育量表(如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DDST、DST 等)以及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进行高危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监测评估。

(3)咨询指导1)根据筛查结果对儿童养育人进行结果解释。

2)针对筛查中发现的养育及发育问题进行咨询指导。

3)对需要转诊进行诊断和干预的儿童家长解释转诊原因及目的。

(三)心理行为发育异常儿童。

1.管理对象(1)一般心理行为发育问题:不适当的吸吮行为、咬指(趾)甲、饮食行为问题、睡眠问题、遗尿、过度依赖、退缩行为、屏气发作、暴怒发作、习惯性摩擦综合征等。

(2)常见心理行为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言语和语言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异食癖、拔毛癖、口吃、睡眠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儿童心理障碍还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神经性厌食症、贪食症等,遇到此类儿童应当及时转诊至精神专科门诊或专科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