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现象研究
浅析中国大众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国大众文化的影响摘要: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正以一种满足人们的娱乐需要的文化形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很好地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要,尤其对青少年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同时,大众文化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合理地吸收与利用大众文化,摒弃其中的不利效应,从而推进大众文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大众文化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大众文化是发达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以都市大众为主要消费对象的、通过大众传媒传播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集中满足人们的感性娱乐需要的文化形态。
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已成为主流文化,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了不良的负面影响,尤其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影响极其深刻。
本文详细阐述了中国大众文化的利与弊,以及我们今后应如何正确合理地规范与引领中国大众文化。
一、大众文化的积极影响1.打破了文化等级秩序,极大地满足了大众的精神需要。
大众文化的出现打破了以往固有的单一文化格局,使文化呈现多元化。
文化不再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独占,大众也可以尽情享受大众文化带来的愉悦和轻松。
大众文化对于占绝大多数的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群众来说是易于接受的形式,文化脱去神圣的光环,以平民化的面孔使大众亲近,它对娱乐功能的强调则大大舒展了人们的生命张力,使人们享受到生活的快乐。
2.促进社会进步,提高文明质量。
大众文化以其蕴含的科技意识、商品意识、开放意识、自主参与意识等富有时代特色的内容,冲击着传统社会里的各种消极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填补了社会转型期文化需求的巨大空缺;大众文化与现代化同步,是对农业文明的超越和批判,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企盼和推动;大众文化体现了平民意识;体现了民主化,是对民主的促进和推动。
3.弘扬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大众文化尤其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影响:一是大众文化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文化形态,在实践功能上具有消解权威、提倡个性、解放思想的作用,有利于大学生追求个性的解放。
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现象研究
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现象研究
中国大众文化是指在中国社会中广泛传播、受到大众喜爱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现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大众文化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特点。
本文将从娱乐文化、网络文化和消费文化三个方面对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现象进行研究。
首先,娱乐文化是中国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戏曲、曲艺等表演形式与现代娱乐文化中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娱乐文化。
近年来,随着国内电影工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电影市场逐渐崛起,中国电影成为了重要的文化输出品。
同时,热门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也在国内掀起了一股文化热潮,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话题。
此外,中国年轻人对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热爱也推动了中国流行文化的发展。
最后,消费文化是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大众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品牌的崛起、奢侈品的流行以及购物中心、线上购物平台的兴起都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购物选择。
此外,咖啡文化、快餐文化等也在中国流行开来。
消费文化不仅仅是关于购买物品,还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消费文化对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也引发了对个人消费欲望的深思。
总之,当下中国大众文化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现象。
娱乐文化、网络文化和消费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创新,中国大众文化也会不断发展和演变。
研究和了解中国大众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推动文化创新和传承,提高文化自信度,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试论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以国内近年来典型的文化事象为例
战 以后 , 界 经 济 发 展 的 中心 由欧 洲 转 移 到 美 国 , 世 在 极 度 繁 荣 的 社 会 经 济 和 高 度 开 放 自由 的 意 识 形 态 环 境 中培 育 出来 的 美 国 文 化 成 为 引 领 世 界 文 化 潮 流 的 主将 。来 自英 国的 约 翰 ・费斯 克 (o n Fs e 以及 美 Jh i ) k 国本 土 的赫 伯 特 ・甘 斯 ( r etJ Heb r .Ga s 和 弗 雷 德 n)
一
、
大 众 文 化 的 产 生 及 理 论 研 究
权 的 、 定 不 变 的 人 为 物 事— — 如 文 学 经 典 , 应 当 恒 而
( ) 众 文 化 的 产 生条 件 一 大
从 大 众 文 化 在 欧 美 国家 以 及 中 国 本 土 的 产 生 情 况 来 看 , 的 出 现 具 备 了这 样 几 个 条 件 因 素 : 统 文 它 传 明 向现 代 工 业 文 明 的转 型 ; 治 信 仰 和 传 统 价 值 观 念 政
试论 大众 文化 的基 本特 征
以国 内近 年 来 典 型 的文 化 事 象为 例
张 蕾 梅
( 云南德宏 师 范高等 专科 学校 中文 系 , 云南 潞西 6 8 0 ) 7 4 0
[ 摘 要 ] 在 对 大众 文 化 的产 生条 件 、 国外 大 众 文 化 理论 研 究 状 况 进 行 简 要 概 述 的 基 础 上 , 合 国 内近 年 结
来 一 些 典 型 的 文 化 事 象 对 大 众 文 化 的 商 品 消 费 性 、 俗 流行 性 、 乐 游 戏 性 、 媒 依 赖 性 等 基 本 特 征 作 了 通 娱 传
什么是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
什么是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由人民大众建设的、属于人民大众的文化。
也就是说,人民大众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体,又是被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的客体,通俗地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人民大众自己的事情。
于是,“文化”与“大众”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它们之间的互动有什么特点,就成为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给与高度关注的问题。
青少年学生,是构成“人民大众”最大比例的群体,也是对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最为敏感最为积极的群体,同时也是在文化上较为幼稚的群体。
教材把这个问题列为文化生活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旨在引导青少年在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面前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从而能够正确地辨别和取舍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问题解析】大众文化,从本质上说是在现代工业社会里产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是借助现代传媒,依照市场运作规则批量生产,以都市大众为消费对象的都市消费文化,是现代社会高速运转的生活方式的产物。
它一方面同与其共时态的官方主流文化、学界精英文化相互区别和对应,另一方面也同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社会里的各种民间文化、通俗文化有着一些原则差异,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普及性是其最主要的基本特征。
大众文化最早出现于率先完成现代工业化进程的西方社会。
现代大都市的形成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广泛应用构成大众文化产生的两个必要条件。
我国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同步,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又为其日益壮大提供了温床和养料。
广播、电视的普及和互联网走进家庭的技术背景,更使这支文化新军的发展如虎添翼。
大众文化平民化的风格、精神抚慰的温情和势不可挡的娱乐功能迅速获得庞大的受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影响。
它的崛起为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缓解紧张生活造成的心理压力,开拓人们的视野,张扬个体价值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众文化面向庞大的消费群体。
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吸引更多的受众是它的第一要旨。
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状况
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状况大众文化,对于很多人来说,既是陌生的,又是熟悉的。
虽然很多人都不知具体的大众文化是什么,但它却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且随处可见。
生活在当今中国都市的人们,不管个人是否喜欢,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大众文化的潮流正拨动着几乎每个市民的心弦。
无论是在家读周末报纸、看电视剧、听流行歌曲,还是出门骑行在街头林立的广告中、进商场享受美化的环境,或者是安坐在电影院与主人公同悲喜,都无不置身在大众文化的休闲氛围中。
可以说,大众文化正在每日每时地和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塑造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当然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全球化的深入,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发展形式,而大众文化的兴起确是对当前社会的极大反应,对此我们可以深入的研究一下大众文化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以便更好的对未来文化发展趋势有个更清楚地认识。
当今中国,大众文化的崛起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它已是多元文化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众文化是在工业社会中产生,以都市大众为其消费对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无深度的、模式化的、易复制的、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
大众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在其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呈现出积极与消极、进步与倒退共存的特征,但作为一种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文化,大众文化更多地展现出积极的一面。
所以在对待当前的大众文化上,我们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以积极建设的态度,有针对性地做好引导、提高、规范的工作,才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
中国的大众文化崛起于20世纪后半叶。
它伴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而觉醒,植根于市场经济的沃土而成长,在短短的不到20年的时间里,便迅速壮大为与来自官方的主流文流文化、来自学界的精英文化并驾齐驱、三足鼎立的社会主干性文化形态。
它的发展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传统格局,积极影响了国民人格塑造和社会发展面貌,但也引发了多重社会效应和多种不同的评价和议论,这促使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它的价值、效应及其发展控制问题。
理解大众文化
对电视剧泛娱乐化现象的批评报告电视的内容是基于一定社会基础而存在的,内容又决定了其呈现在大众面前的形式。
对于当今电视媒体节目娱乐化的趋向,可以理解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变和过渡,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泛娱乐、迎合大众口味的非理性化以及“愚乐”大众的被动娱乐化。
电视娱乐化是以电视剧《渴望》为开端的。
发展到今天,娱乐元素在电视节目中广泛渗透,电视的娱乐功能已经被无限扩大。
各种参差不齐的穿越剧、抗日剧、家庭剧、偶像剧批量生产面向市场,泛娱乐化已有一种普通的生活方式俨然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模式。
探究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无非有以下三点:以“收视率是上帝之手”媒体市场化的驱动使广大电视剧目制作人只凭逗乐主题抓人眼球;单一的盈利模式所催化的质量、品位和格调的“群氓”性质;受众的海量需求对故作深沉的守旧文化心态和空泛许诺的文化思想的批判冲击和否定。
以电视为代表的视像文化所形成的元媒体,调动各种魅力化手段来满足人们的需求,占据受众以达到电视“多义性”与“大众性”的符号意义。
在传统媒介时代,印刷控制思想,主动权掌握在受众手上,“受众本应有自己对大众文化和产品的认识和理解,但是新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得价值性受到了工具理性的挑战,受众的真实需求和虚假幻求越来越模糊”。
“电视的发明可以说是企图大限度地满足个人获取信息的需要,因此,它是工具性的胜利,是技术的胜利。
它强调的是形式,忽略的是内容,它用形式‘颠覆’了内容”。
在当代社会之市民社会,市民的需求就是大众的,新媒介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是泛娱乐化最为深刻的实践载体。
娱乐活动区别于审美活动,其自发性与商业性更为明显。
电视节目娱乐化使“人们最终毁于自己所热爱的东西”——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单纯重视奢华的物质展示、爱情至上的价值取向、不劳而获的生活幻想,很容易对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靠极致情节和离奇故事来吸引眼球的电视节目,对传统文化构成的极大威胁,实则是现实意义的空洞化。
浅论中国当下的大众文化
感 , 想 细 腻 , 是 在 西 方 中 产 阶 级 社 会 也 以 其 为 中 坚 思 就
例 如 , 廉 姆 斯 说 “ 众 文 化 是 广 受 欢 迎 或 者 众 人 喜 好 威 大 的 文 化 ”, 受 欢 迎 或 者 众 人 喜 好 的 关 键 在 受 欢 迎 的 程 广
度 , 达 到 一 定 量 的 指 标 ; 者 是 “ 登 大 雅 之 堂 的 须 或 不 文 化 ”,即 一 切来 自广 场 而 非庙 堂 的 民 间 的 文 化 。 它 发 端 于 巴赫 金 的平 民 主 义 狂 欢 节 理 论 , 布 于 世 界 , 革 流 变 于 中 国 。 比如 申 办 奥 运 之 夜 狂 欢 节 或 者 X 歌 迷 会 X 什么的。毛泽东提出过“ 产 阶级 的、 命 的 、 及 的、 无 革 普 面 向 工 农 兵 的 大 众 文 化 ” 法 兰 克 福 学 派 阿 多 诺 等 人 。
如 文 化 概 念 博 大 无 边 , 众 文 化 的定 义 亦 是 众 说 纷 纭 。 大 夜 之 间 就 突 然 从 地 下 冒 出 来 的 。 它 的 产 生 和 发 展 壮 ( ) 民 教育 。 随着 九 年 义 务 教 育 的普 及 以及 高等 1 全 学 校 的 扩 招 , 识 阶 层 空 前 扩 大 。 知识 分 子 天 生 多 愁 善 知
新闻评论娱乐化的大众文化原因探析
新闻评论娱乐化的大众文化原因探析王雅琴【摘要】中国的新闻评论娱乐化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成为当下新闻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要探析新闻评论娱乐化的原因需要从当下文化语境的重要方面——大众文化来研究。
大众文化与传统的精英文化和主导文化不同,它以“大众”为幌子实现了文化的“媚俗”,其产生机制、传播机制和接受机制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评论的娱乐化。
结合大众文化的理论和新闻评论娱乐化的实践是探析当下新闻评论娱乐化的重要途径。
%News commentary of the entertainment in China is gradually emerged and developed in ninety of the last century, and is becoming the noticeable important phenomenon in contemporary news culture. As a cultural phenomenon, to probe into the reasons of the entertainment in news commentary needs to know mass culture which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contemporary culture. Mass culture is different from elite culture and dominant culture. It’s pleased the mass. It’s occurrence, communication and acceptance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ntertainment in news commentary. So it is important to combine the theory of mass culture and practice in news commentary of the entertainment.【期刊名称】《红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3页(P71-73)【关键词】新闻评论娱乐化;大众文化;产生;传播;接受【作者】王雅琴【作者单位】安徽经济管理学院社会与公共管理系,合肥 2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1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一切的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理论基础
( 佳木斯大学 社会科学部 ,黑龙江 佳木斯 1 5 4 0 0 7 )
摘
要:中国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崛起绝不是偶 然,它有着诸 多因素 ,从它的理论基础来看 ,是源于西方 的
存在 主义 、弗洛伊德主义和解构主义等。存在主义,在告诉人们关注 当下生存状态重要意义 中为 中国大众文化 的产生提供 了理论基础 ;弗洛伊德 主义 ,在教会人们正视本能欲望的 自然流露 中为 中国大众文化的产生提供 了 理论基础 ;解构主义。在启发人们创造 美妙多姿的现 实世界 中为中国大众文化的产生提供 了理论基础。
二、弗洛伊德主义 . 在教会人正视本能欲望的 自然流 露 中为中国大 众文化 的产 生提供 了理论基础 弗洛伊德主义简言之就是具有哲学性质的精神 分析学 。弗洛伊德把全部精神分析学概括为两个基 本命题 ,即潜意识和本 能或欲望 。在弗洛伊德看 来 ,本能是由躯体的内部力量决定人的精神活动的 种先 天状 态 ,任 何本能 都有其 根源 、 目的、对象 和动力能量 。本能的主要根源是人 体的需要和冲 动 ,一种需要和冲动表现在人体的某个组织或器官 的兴奋过程 ,而这一兴奋过程就必定要将储存在体 内 的能 量释放 出来 。本能 的最终 目的是 消除该本 能 的根源 ,即消除人 体的需 要状态 。本能 的对象指 本 能行为为达到 目的所利用的对象或采取的手段。本 能的动力能量指本能所具有的力或强度 , 其大小 由 本 能拥有 的多少来 决定 。 众所周知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 ,由于实行高度 集 中和集权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 ,使人的各种 本能和欲望被极度压抑。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 在日 渐宽松的思想、政治和经济环境下,国人被压 抑太久的各种本能和欲望得以释放。与在经济上渴 望富足、过好 日子、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在政治 上渴 望 民主 、享 有 自由、实现 真正意 义上 的政治平 等一样 ,人 们在 文化追 求上 ,也 渴望从 原有 主流文 化僵化 的政治说教中解放出来 ,以形式多样、老百 姓喜闻乐见 、体现人们真实情感的影视剧、流行音 乐等来愉悦身心 。尤其是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经 济和社会发展速度 的加快,人们面临着激烈竞争和 就业的压力 ,神经紧张程度随之提高 , 忧虑情绪 日 渐增多 ,心理压力也 日 益加重。这种身心压力若得 不到舒缓和化解 , 无论对个人的身心健康还是对社 会的稳定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 , 社会和大众都急 需一种放松压力、化解 紧张的娱乐消遣性文化。从 而为摆脱生存重压的大众提供一个世俗化万众同欢 乐的平台, 来舒缓身心压力 ,提高生活质量。
大众文化研究的“边界”
文化研 究 的主要 聚焦 内容 ; 从批评 范式 上看 , 大众文
化研究 是一种 “ 表征 性解 释 ” 擅 长探 寻 大众 文化 的 ,
研究 学科 化 的 学 者 也不 得 不 承认 : 由于 在 学 术 界 “ 内部 没有坚 实 的替代 传 统 学科 结 构 的 方案 , 果 是 结 某些 文化研 究运 动悖论 式地必 须努力 成为一 个学科 才能 得 以立 足 。 []P2 而且 , ”2 (9) 打着 跨学科 旗 号 、 游
化研究“ 边界” 的过程 , 就是探索大众文化研究适用 对象 和批评 范式 的过程 。从 适 用 对象 上 看 , 以世 俗
化 和视 觉化 为主要 特征 的快感 文化现 象应成 为大众
文 化研究 同样 具有 反 学 科 的开 放性 。但 是 , 众 文 大
化研 究也 有着理 论 观照 和 阐释 的限 度 , 其研 究 内容
Vo . 7 NO. 13 5
大众 文 化 研 究 的 边 界 " “
王 强
( 苏州大学 文学院 , 江苏 苏州 2 5 2 ) 1 13
摘
要 :当下, 文化研 究的学术 范式建设方兴未艾, 大众 文化研究划定“ 为 边界” 当其 时。确定 适用对象 正
和批评 范式, 是绘制大众文化研究版 图的关键 。当代审美文化正呈现 出从 崇尚美感到追求快感的嬗变。从适用 对象上看 , 快感 文化现象应 当成为大众文化研 究 的主 要聚焦 内容 ; 与注 重审美 自主性的“ 鉴赏性解释 ” 同, 不 大 众文化研 究是一种“ 表征性解释”, 具有疏离美学 问题 的倾 向。从批 评范式上看 , 大众文化研 究适 宜进 行症候式 批判 , 并以此揭 示大众文化生产和消费的复杂机制。 关键词 :大众文化 ; 边界 ;快感 文化 ; 征性 表 中图分类号 :0 G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155 (0 0 0 4 3 - 10 -97 2 1 )5 ) 60 0 4
大众文化的同一性
大众文化的同一性摘要大众文化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在当代中国社会出现的一种广泛的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它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众文化在文化生活中具有日益强大的影响力,当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更是推动着大众文化浪潮席卷整个世界文化市场,高雅文化在与大众文化对抗中节节败退的情势,新媒体时代迅猛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艺术逐渐作为消费品从高雅文化、精英文化圈走了出来, 成为供大众消遣的手段时, 往往以大众性、娱乐性、上座率、收视率、畅销性而不是以独创性、超越性、批判性来评价其价值。
过多的追求商业效果,使大众文化在技术世界中已经丧失了艺术品的创造性, 艺术的审美品性和人的独立思考的个性意识也被大大削弱,文化自觉文化创新意识日趋减弱,呈现出同一化的趋势。
关键词:大众文化;全球化;文化帝国主义;康德美学Mass culture identityABSTRACTSince the 1990 s, mass culture in contemporary China society in a wide range of remarkable cultural phenomenon, it penet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People's Daily life, popular culture has an increasingly powerful influence in the cultural lif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s driving the wave of popular culture across the world cultural market, high culture in the confrontation with mass culture losing situation, the new media era of rapid development,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nfluence. Mass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market economy, it is the result of the marriage culture and industry, hold the pulse of the cultural market, complying with the consumer psychology and consumer tastes of the public, so as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of the market, finally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cultural products are sold, when art as a consumer goods out of elegant culture and elite culture, become a means for public recreation, often in the mass, entertaining, attendance, ratings, best-selling rather than creativity and transcendence, critical to assess its value. Excessive pursuit of commercial effect, make the mass culture in the technology world has lost the art of creative, artistic aesthetic temperament and personality of independent thinking consciousness has been greatly weakened, and the cultural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culture increasingly weakened, presents the same trend.Key words:Mass culture;Globalization;Cultural imperialism;Kant's aesthetics目录前言随着中国工业化的推进大众文化也随着全球化进入中国,东西文化之间不断碰撞的同时,大众文化的中国本土化也在加速进行。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文化诉求与价值取向
从文学艺术到生 活方式 到娱乐休 闲 ,先后作 为 “ 舶
来 品”进人 中国,成 为当代 中国大众文 化的新元 素 ,丰
富 了大众文 化 的 内涵 ,促 进 了文化 多元 化局 面 的生成 。
中国当代 大众 文化 伴随改 革开放 生成 、发展 ,并 以 其鲜 明的市场 品性 和市 场精神 ,为市 场经济发 展提供 了
化。在大众文化 日益壮 大 的今 天 ,传统 文化 、历 久弥新
[ 收稿 日期 ]2 1 0 2 0 2— 4— 5
--— .
—
1 41 .— - - - —
文化基础 和文化 条件 ,在 全球化 背景下 ,娱 乐性 、消费
然 而 ,一 个 众 所 周 知 的 道 理 是 ,文 化 承 载 着 不 同 的 价 值
观念 ,对外来 文化 无论 如何 也 不应 采取 拿来 主 义策 略。
现代化进程 中 ,外来异 域文化 通过各种 渠道 进入 中 国已
成不 可逆转 的事 实。外来文 化与本 土文 化 、本 民族文化 当代 中国的大众文化具 有多重 性 内涵 ,为大众 提供 了多元文化 的广 阔空 间。就来 源而 言 ,中国的大众 文化 不外 乎本 土和域外 两大 主要源 头。 中国历史悠 久 ,文化 资源丰厚 ,历 史的积 淀与传 承造就 了独特 的优秀传 统文 有融合之处 ,也存 在诸多不 可调 和之处 。但 无论 这种文 化碰撞有何种表 现形式 ,无 论怎样 解读 ,对 本土文化 产 生 的冲击 、挤压是不可否认 的。
来 品 ” 和 国外 的 大众 文 化 一 样 , 中 国 大 众 文 化 借 助 现 代 化 传 媒 迅 速 成 长 。 在 全 球 化 背 景 下 , 当代 中 国 大 。
论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大众文化
客文 化”……如此 种种具体 的物质 与文化交合的背后是企业
的商业 目的。
邹 广文 、 常晋芳对 “ 大众文化 ” 的本质特征 作 了较 为全面 具大众文化特征的文化样式 。他们消解 电视剧作 社会背景下所产生
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 的市 民文化 ,是在现 代工业社 会 中
性 的终 极关 怀。 ( 二) 它改 变了旧有的文化格 局 , 丰 富 了社会大众 的文化
生活
二、 大 众文化思潮的全球化语境
大众传媒制作传播的文化产品 , 注重知识传播 , 具有 现实
追求 即时情感的轻松表达 。 大众文化的出 “ 全球化 ” 是2 0世纪 5 0年代 西方 经济学家提 出的经济领 的娱乐与消遣特性 , 现使文化的生产 和消费不再是少数人 的特权 ,而变成 了多数 域 概念 ,后来延 伸到其他领域 ,在文 化艺 术界也成为热 门话 题 。“ 全球化” 在 中国的热炒是建立在 中国市场经济取得一定 成效 , 物质文化取得较大发展的基础上 。 中国文化要在世界获
市场经济 , 伴 随高科技生产 而呈 现纷繁的物质 文化 消费。 工业 树立现代工业文 明意识 和现代商 品经 济意识。只有在真正改 化生产解决的是人类生存 的基本需要 ,即提供丰富 的生 活物 变和提高 了人们的思想意识 和道德素 质的情况下 ,加快实现 质; 而文化解决 的是人类 生存的高级需求 , 即精神提升和美 的 现代化和走向高度文明 、 高度发达的社会 , 才能成 为可 能。 建构, 亦 即人类 如何实现 自身 价值 、 发掘 自身潜 力 、 实 现对人
三、 大众 文化的积极作用
( 一) 它有利 于消除落后意识 , 推 动社会发展
大量 的 、 广 泛的 、 现代化 的文化产 品和文化效 能 , 可 以引
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现状、成因与对策近年来,在我国青少年中不断出现一些流行文化方面的时尚现象,如大众传媒中的“追星族”现象、网络世界中的“QQ聊天”现象、外来文化中的“韩流”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流行语”现象等。
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不同领域的社会文化形态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青少年也在创造和积累着自身的文化,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是其表层、集中、典型的代表,已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团中央宣传部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于2002年4—11月组成课题组,开展了题为“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与对策研究”的调研活动。
调研活动由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具体实施。
本报告是课题组在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座谈访谈调研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
一、近年来我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现状与特点(一)对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初步界定简单地说,“流行文化”就是具有流行性特征的文化现象。
尽管各个年龄阶段的社会群体都会受到流行文化的影响并有所反应,但流行文化的行为主体主要是青少年这一年龄层群体。
不同的时代产生不同的流行文化,我们所要研究探讨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主要是社会转型时期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
1997年至今大约5年时间内,中国大陆城市地区青少年群体中新出现的流行文化现象,主要体现在产品、产业和流行语三个层面上。
1、产品层面,是指流行文化领域内所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新产品,这是流行文化的物质载体。
手机短信文化、Flash“闪客文化”和以QQ为主的网络聊天文化,可以被视为是这一类现象的代表。
从“滚轴溜冰热”、“跳舞机热”到“蹦极热”则是以前某种既有流行文化的延伸,如从“溜冰”到“滚轴溜冰”等。
2、产业层面,是指以制造流行产品为主,或直接参与生产流行产品的文化产业,包括影视、音乐、出版、服饰、美容等文化产业。
这些产业的产品绝大多数是非耐用品,受到流行风尚变化的强烈影响,流行与否是产品能否售出的主要因素。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研究的方法探讨
中 国的大众文 化崛起 于2 0 世 纪后半 叶 ,随着 改革开 放政策 的施 行 ,大众文 化事业 获得 了蓬 勃的发展 ,成为 与官方 的主流文化 和学 界 的精英 文化 同等重要 的文化形式 ,并与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一起参 与 了社会精神生活 的型塑 。大众文化 的崛起和发展对国民生活方式 、 国民性格塑造 以及社会发展变化带来 了新鲜 的元素 ,使其呈现出了新 的面貌 。这些改变令人惊喜 ,但同时也引发了关注和焦虑 ,如对当下 大众审美取向的非议 以及网络文化对青年群体心智发展 影响的焦虑。 在此情况下 ,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对认识中国当代大众 文化的发展现 状 ,了解其价值效应 并指导其健康发 展便具有 了积极 的意义 。本文拟 从 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特点 、法兰克福学 派传统 的批判 以及英 国伯 明 翰传统 的批判三方 面来进行探讨 。 1 中目当代大众文化 的特点 要探讨研究方法 ,必须首先 明确界定研究对象 。大众文化这一概 念 对于 中国语境 ,严格来讲 是个泊来 品 ,在 英语 中它对 应 了两 种表 达 ,f n a s s c u l t u r e 和p o p u l a r c u l t u r e 。西方早期大众文化批判指向的对象为 i r l l f s s c u l t u r e , 这一概念被赋予 了明显的贬义色彩 ,主要指商业利益驱动 的文化产 品,如 电影 、广告等传播产业的产是指 由雷蒙德 ・ 威廉斯所倡导 的p o p u l a r c u l t u r e , 作 为英 国伯明翰传统 的代表人物之一 , 威廉斯对 “ 文化 ”这一 概念做 了历史的 回溯 ,认为文化应是一个整体全部的生活方式 ,从而 赋予 了这一概念平民化的色彩 , 用p o p u l a r c u l t u r e 取代了m a 8 s c u l t u r e , 并在 《 关键词一文化与社会的词汇 》中称 “ 大众文化是民有、民享、 为民所喜 闻乐见的文化形式 ” 。从此 ,大众文化不再被视为洪水猛兽, 而开始成为影响人们生活以及意识形态的一种现代 意识。随着对 大众
谈谈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
科 学 发 展
谈谈 当代 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
杜展屏
( 肇庆 市委党校 四会分校 ຫໍສະໝຸດ 东肇庆 5 6 2 ) 200
【 摘要 】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 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重大标志,它的兴起较晚,但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大众文
化的发展繁 荣 已成 为中国重要 的文化现 象 ,并 引起 了社会 各界特别是 学术界 的广泛 关注 。因此, 范大众文化市场 ,优化 规 其生存发展 的外部 环境 ,凭借 文化的 多元化, 文化 资源的 多元整合 ,大力发展 社会文化 产业 ,拉动 大众 文化 消 费,消 促进 解精英文化与 大众 文化 间的隔膜 ,重视 知识分子在文化建设 中的作 用,是促进 当代 中国大众 文化健康发展 的根本途径 。
一
消费导 向和消费 时尚 。大众文化 的特 点是 : ( )商品性 :即它伴随着文化 1
产品大 量生产和 大量销 售 ,大众 文化 活动属 于一种伴 随商 品买卖 关系的消 费行为 ; ( )通俗性 ,即通俗易懂 , 2 轻松 活泼 ,群 众喜闻乐见 ; ( 3)流行 性 ,即大众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 ,呈忽 起忽落 的变化趋势 ; ( 娱 乐性 ,即 4) 集 文化消费和休 闲娱乐于一体 ; ( ) 5 大众传媒 的依赖性 ,即大众文化主要是 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发生 、 发展和变化 的 ,没有大 众传媒 ,也就 没有大众文 化 。在这个意义上 ,大众文化也是一种 传媒文化 。 1 3 大 众 文 化 的 审 美 价 值 趋 向 . 性 。 大众文化虽然是较浅层次 的文化 形 态 ,但 并不等于所 有内容都 没有审 美价 值 。健 康 、优 秀的大众 文化有助 于 弘扬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体 系和社会 主旋 律 。能 够启迪人 们智慧 、引导人 们 进步 、 进人们 身心健康 的内容 。 促 比如 ,曾 经 热 播 的 《 望 》 、 《 渴 亮 剑 》等影视 剧 ,入选 全 国百 首爱 国歌 曲的 《 了谁 》等 ,都蕴含丰 富的教 为 育资源 ,具 有陶冶情 操 、提升 境界 的 功能 ,从一个侧 面弘扬 了真善 美 、唱 响 了主旋律 ,深 受广大 群众 的喜爱 。 庸俗 、低劣 的大众文化 容易消解 人们 的理想信念和审美情趣。大众文化作 为市 场经济 的产物 ,追求点击 率 、收 视 率 、畅销度和 经济效益 ,容 易把 崇 高 当作落伍 、 出格 当作新潮 、 低 把 把 俗 当作流行 。特 别是那 些只求 当下快 乐 的低 俗文化作 品 ,会对 沉迷其 中的 人 的精神 和心理 产生麻醉 腐化作 用 ,
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
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王一川当我在80年代初沉浸于"人类感性的解放"的审美理想时,决没有预料到,这种感性解放在今天是以大众文化的感性愉悦方式变形地实现的。
生活在当今中国都市的人们,不管个人是否喜欢,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大众文化的潮流正拨动着几乎每个市民的心弦。
无论是在家读周末报纸、看电视剧、听流行歌曲,还是出门骑行在街头林立的广告中、进商场享受美化的环境,或者是安坐在电影院与主人公同悲喜,都无不置身在大众文化的休闲氛围中。
可以说,大众文化正在每日每时地和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塑造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当然组成部分。
因而认识和阐释大众文化,就成为认识和阐释人们自身的一个重要方面了。
然而,对如此日常而又重要的大众文化,知识界却知之甚少:要么对其存在置若罔闻,要么一概视为低俗物而严辞拒绝,要么仍旧沿用以往高雅文化的分析手段去观照,从而一再推迟真正意义上的探讨。
所幸的是,近几年来已陆续有学者开始正眼打量它了,尽管这打量还远不及大众文化本身的发展和演变速度。
本文正是想从我个人的视角加入到这种打量之中,就大众文化谈点浅见,并尝试提出建立中国大众文化学的初步设想。
在我看来,中国大众文化理论确实已经需要进展到中国大众文化学了。
1、大众文化的定义探讨大众文化,总会遭遇基本的概念问题:什么是大众文化?这个词历来众说纷纭,不可能找到最后的公认正确的答案,不过却不妨对这个概念提出一种约略的操作性界说。
我这里所说的大众文化,是英文popular culture 的对译形态(有人也用mass culture一词)。
即便是在英语世界,这个词也有种种不同用法。
这里可以列出它的六种不同定义。
1)大众文化是为许多人所广泛喜欢的文化。
这个定义强调受众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但没有考虑价值判断。
2)大众文化是在确定了高雅文化(high culture)之后所剩余的文化。
这里注重它与高雅文化的明显区别,但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大众化时代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现状及思考
业 学科 的魅 力 在 慢 慢 减 退 , 多 学 生 人 读 中文 系 , 很 多是 出于无奈 的选 择 , 非 出 于对 文 学 的理 想 与 热 并
19 年 , 99 党中央、 国务 院作 出高等院校扩大招 生规模的决策 , 自此 , 国高等教育开始走 上超常 我 规发展道路 , 进入 到大众 化教育时代。另一方 面, 上个世纪 9 0年代 以来 , 商品经济发展 步伐 明显加 快, 随着商品意识 向文 化领域广泛而深入地渗透 、 扩张 , 代表着商业 和市 民意识形态的大众文化迅速 崛起 , 为一 种 全 新 的 文化 霸权 力 量 , 全 社 会 进 成 对 行 有效 的“ 宰制 ” 。在这 样 的背 景 下 , 以人 文 为 特色 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陷入 了尴尬境地。 教学的困境往往不是来 自教育者和学习者 , 而 是来 自社会 。在精英教育时代 , 文学处于社会关注 的中心 , 学生文学兴趣很浓 。而 2 世纪 9 0 O年代 中 期以来 , 文学的社会 影响力逐渐缩小 , 文学作为专
Lie a ur a h ng i Po l r z to e t r t e Te c i n pu a i a i n Ag
HU J n u
( o eeo i rtr a dJu a s H n nU i r t o eh ooy Z uh u u a 10 7 C l g f t aue n o rl m, u a n esy f cn l , h zo ,H n n4 2 0 ) l Le n i v i T g
大 众化 时代 中国现 当代 文 学教 学现 状及 思考
胡 军
( 湖南工业大学 文学与新 闻传播学院 , 湖南 株洲 420 ) 107
摘 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文化 大众化背景下 , 目前 中国现 当代文 学教 学中存在 一些 困惑。中国现 当代文 学教 学首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 北 广 播 电视 大 学 掌 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Be i TV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3 3 , No . 1 0 Oc t o b e r . 2 0 1 3 . 0 6 1 ~0 6 2
一
实在越好 ,反对虚假和矫饰 。 然而 ,新派的 “ 非诚勿扰 ”相亲节 目特 点是: 是参与者没有什么 门槛 :女嘉 宾中,美若天仙也可 , 长相平平 的也可 ; 男嘉 宾中什么人都 有:有住地下室 的穷 困
一
者 ,有游 手好 闲的 “ 富二代 ” ;有 未婚 的单身汉 ,也有上有 老下有 小的单亲爸爸 。 所 以,这台节 目又引 出一些新 的网络 词汇 :拜金 女、圣母、才女等 。 二是整个 “ 相亲 ” 节 目不像是相亲 , 而像 是选 秀。因为, 选到最后 ,不是因为你美丽而受到亲 眯,也不是你有钱就能 获胜 。 整个过程男女双方都赤裸裸地表 达 自己心 中的各种欲
大众文化是指在 发达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 会中 , 以文 化 生产 和文化消 费为 目的的商业性文化 。 当下的大众文化 以高 度 发展的技术现代化 和信 息化为基础 , 以现代传播技术 为手 段 ,是通过高科技和 信息化手段来表达 的商品型 、 消 费型文 化 。消费性 的东西来 得快、去得也快 ,因此 ,当下大众文化 也 就是一种 “ 消费性的 、快餐性 的文化 ” 。中 国大众文化 参 与 者的人数众多 , 在 数量上 占据着主流 ;各地的大众文化 的 内容和 形式都基本一样 , 大 同小异; 大众文化是“ 同质文化 ” 。 如 今 ,中国的大 众文化 已成 为中 国人 生活 中最具有 影响力 的、参 与人数最 多的文化 形态。 中国当下大 众文化的种类及现象分析 当下大众文化其种类 繁多, 可 以说形式 多样 , 内容丰富 , 几 乎全 方位涉及到人们 的 日常生活 。 从数量 上看 , 从受众面 上看 ,从 电视节 目的收视 率看 , 大众 文化 正在取代政 治主流 文 化和精 英文化 ,它最 大程度 地影 响着 当前 社会 的方方面 面 。常见的 当下大众 文化 的种类我们概括有 几类 : 一是 电视 节 目的大众化 :如超 级女声 、模仿 秀、相亲节 目 ( “ 非诚 勿 扰 ”与 “ 我们约会 吧”等。二 是山寨文化现象 :如山寨春晚 。 三 是广 场文化 :如群 众性的舞蹈 、健 身操、歌泳活动等 。四 是 大众 性的旅游文化 :如 登山活动 、 骑 白行车活动等 。五 是 群众 性的趣味体育活 动:如 一些 电视 台的 “ 体育 闯关 ”节 目 等。 在各种不 同种类 的大众文化 中, 呈现出的文化现象有 相 同之处 ,也各有其特色 。下面 笔者仅 以相亲 的电视节 目 “ 非 诚 勿扰 ”为例 ,分析 中国当下大众文化现 象。 十多年前 ,上海 东方 电视台 的相亲节 目 “ 相约星期六 ” 和 湖南 电视 台的 “ 玫瑰之约 ” 相 亲节 目是为 了给每天 匆匆忙 忙 的上班族提供 一个 相遇的平 台和彼此相 识的机会 。 这 一活 动 ,的确使 不少 “ 有情人终 成眷属 ” ,成就 了不少夫 妻。每 年 都有相亲 的宝宝生出来 ,这些夫妻抱着 孩子来到 电视 台, 感谢 电视 台成就 了美好 的爱情和幸福 的家庭 ! 这种老 派的相 亲节 目特 点是: 一是为社会 上的青年提供相遇相识 的爱情平 台。 二是重 视节 目最后 的成功率 ,配对成功与否 是节 目关注 的焦点 。 三 是对参与节 目的嘉 宾有严格 的条件和要求 ,事前 要进行调查 和筛选 , 以保证参选 者 的人 品 ( 包 括品行、 长 相) 和经济条件 的真实可靠性 , 尽可能排除条件 的虚假 性和情感 的虚伪性 。 可 以看 出, 传统 的相亲节 目是 以服务社会 为 目的、 目标 :是以追求真实 、真情 为条件 ;是追求 实在 ,各方面越
望 ,并 把 这 些 欲 望 放 大 、抬 高 。 三是 “ 非诚勿扰 ”故 意安排不相称的相亲 比例 :一个男 士必须面对 二十四个各种各样 的女性 。 这种安排看起来似乎 很有一些 男权 主义的意味 : 一个 男人可 以在二十 四个女性 中 随意挑选一个 当 自己的女朋友 , 而 每一个女生却只有二十 四 分之一 的机会 和成功率 。 节 目还规 定:只要女生没有被男士 带走 ,就得继续不断地 同新来 的男士周旋 。为什么要这样安 排 呢 ?其 目的 是 让 女 性 尽 量 展 示 自己迷 人 的特 点 。 所 以炫 耀 就成 为这个节 目的 目的 。 四是 来者为了有充分 的机会炫耀 自己, 就必须想法引人 注 目,尽可 能在摄 像机 中 占据更多 的画面 。因此 ,就想办法 ຫໍສະໝຸດ 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现象研究
罗 明
( 深 圳 广播 电视 大学 ,广 东 深圳 5 1 8 0 0 1)
[ 内容提要] 大众文化是 2 0世纪 9 0年代 以来在 当代 中 国社会 出现 的一种广 泛的引人注 目的文化现象 ,它渗 透到人们 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大 众文化在社会大众 中具有 日益强大 的影 响力,逐步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 。 然而 ,现代性诉求 的底 蕴和 国家 、政府调控 的力度,使得大众文化 的发展充 斥着 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因素 。本文就 中国大众文化 现象的后现代性特征进行 探讨 ,以寻求更贴 近中 国独特 的现代性诉求 的大众文化建构之路 。 [ 关键 词] 大众文化 ;通俗化 :商品性 :消 费性 [ 中图分类号] G 0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7 4 2 7( 2 0 1 3 )1 0 . 0 0 6 1 —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