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原文+赏析

合集下载

《东城高且长》原文及译文

《东城高且长》原文及译文

《东城高且长》原文及译文《东城高且长》是一首汉代的古诗,咱们一起来看看它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译文:洛阳的东城门外,高高的城墙连绵不断,从曲折绵长,鳞次栉比。

旋风刮起,地面上的枯草随风飞舞,秋天的绿草也已经枯萎。

四季不断更替变化,转眼一年就要过去,这时间过得是多么快呀!鸷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

不被拘束地放飞心情,为什么要让自己过得这么苦闷呢?燕赵这一带自古就有很多美丽的女子,容貌如玉般洁白美丽。

她们穿着华丽的衣裳,当窗弹奏着清越的乐曲。

那乐声是多么的悲伤啊!弦声急促,就知道弹奏的柱子也急促。

(女子)思绪飞扬,整理好巾带,沉思中徘徊不前。

心里想着要化作一对双飞燕,衔着泥土为你筑巢在你的屋梁。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这首诗,有个学生特别有意思。

他瞪着大眼睛问我:“老师,这诗里说的燕赵佳人到底有多美啊?”我笑着跟他说:“那你就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有个女子站在窗前,阳光洒在她身上,她穿着漂亮的罗裳衣,那模样就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仙女。

”这孩子听完,自己在那傻笑,好像真的看到了一样。

其实这首诗呀,它不仅仅是在描绘景色和人物,更是在表达一种对时光匆匆、人生苦短的感慨,还有对自由和美好的向往。

诗中的佳人,也许不仅仅是指美丽的女子,还可能是诗人心中美好的理想或者追求。

就像咱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会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好多想做的事情还没来得及做,但是咱们不能总是唉声叹气,得像诗里说的那样,放开自己的心情,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

咱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诗的语言,是不是特别生动形象?“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这风一刮起来,枯草乱飞的画面一下子就出现在眼前了。

还有“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光听这描述,就能感觉到那音乐的悲伤和急切。

古诗古诗十九首翻译赏析

古诗古诗十九首翻译赏析

古诗古诗十九首翻译赏析《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古诗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

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的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为后人师法,几至形成模式。

它的艺术风格,也影响到后世诗歌的创作与批评。

就古代诗歌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过分的。

诗史上认为《古诗十九首》为五言古诗之权舆的评论例如,明王世贞称“(十九首)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词婉旨,遂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

陆时庸则云“(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

《古诗十九首》在揭露现实社会黑暗,抨击末世风俗的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失去的道德原则的追恋。

这种无可奈何的处境和心态,加深了诗人的信仰危机。

事功不朽的希望破灭,诗人乃转而从一个新的层面上去开掘生命的价值。

无论是露骨宣称为摆脱贫贱而猎取功名,还是公开声言要把握短暂人生而及时行乐,总之是丧失了屈原式的执着。

在旧的理性规范解除之后表现出来的生命冲动,由于受到历史传统、客观环境和自身文化积淀的束缚,很难获得健康、乐观的内容和形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感叹短暂的人生时,虽出言愤激,却也并非真是甘心颓废,有人仍在洁身自好,寻觅精神上的永恒。

《古诗十九首》的相思怀人之作,不少是从女性角度着笔的。

首先,这是由于在宗法社会中,女性因其特定的处境,只能把全部的生命寄托于爱情和婚姻关系。

《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赏析

《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赏析

【导语】《⾏⾏重⾏⾏》出⾃《古诗⼗九⾸》中的第⼀⾸。

这是⼀⾸在东汉末年动荡岁⽉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性热恋相思的⼼理特点。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这⾸诗,欢迎阅读! 《⾏⾏重⾏⾏》 ⾏⾏重⾏⾏⑴,与君⽣别离⑵。

相去万余⾥⑶,各在天⼀涯⑷; 道路阻且长⑸,会⾯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⑹,越鸟巢南枝⑺。

相去⽇已远⑻,⾐带⽇已缓⑼; 浮云蔽⽩⽇,游⼦不顾返⑽。

思君令⼈⽼,岁⽉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⑾,努⼒加餐饭⑿。

【注释】 ⑴重(chóng崇):⼜。

这句是说⾏⽽不⽌。

⑵⽣别离:是“⽣离死别”的意思。

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别离。

” ⑶相去:相距,相离。

⑷涯:⽅。

⑸阻:艰险。

⑹胡马:北⽅所产的马。

⑺越鸟:南⽅所产的鸟。

“胡马倚北风,越鸟朝南枝”,是当时习⽤的⽐喻,借喻眷恋故乡的意思。

⑻已:同“以”。

⑼远:久。

⑽缓:宽松。

这句意思是说,⼈因相思⽽躯体⼀天天消瘦。

⑾顾返:还返,回家。

顾,返也。

反,同返。

⑿“⽼”,并⾮实指年龄,⽽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情,是说⼼⾝憔悴,有似衰⽼⽽已。

“晚”,指⾏⼈未归,岁⽉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年,暗喻青春易逝。

⒀弃捐:抛弃。

⒁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这些都丢开不必再说了,只希望你在外保重;⼀说是指这些都丢开不必再说,⾃⼰要努⼒保重⾃⼰,以待后⽇相会。

【翻译】 你⾛啊⾛啊⽼是不停的⾛,就这样活⽣⽣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那样遥远,要见⾯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服越发宽⼤⼈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了,⼜是⼀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赏析】 这是⼀⾸在东汉末年动荡岁⽉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五言组诗。

有很大的艺术价值,值得品读。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十九首原文《行行重行行》之一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也可写作“行行复行行”)《青青河畔草》之二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青青陵上柏》之三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今日良宴会》之四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西北有高楼》之五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涉江采芙蓉》之六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明月皎夜光》之七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冉冉孤生竹》之八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古诗十九首《汉·汉无名氏》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古诗十九首《汉·汉无名氏》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古诗《汉·汉无名氏》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古诗十九首《汉·汉无名氏》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十九首《汉·汉无名氏》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汉]汉无名氏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注释:【1】青青:本意为蓝色,引申为深绿色,这里的“青青”,犹言长青青,是说草木茂盛的意思。

【2】陵: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此处指大的土山或墓地。

【3】柏:四季常青的树木,可供建筑及制造器物之用。

【4】磊:众石也,即石头多。

会意字,从三石。

【5】生:生长,生活。

【6】忽:本义为不重视、忽略,此处指快的意思。

【7】远行客:在此有比喻人生的短暂如寄于天地的过客的意思。

客,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本义为寄居、旅居、住在异国他乡。

此句言人在世上,为时短暂,犹如远道作客,不久得回去。

【8】斗酒:指少量的酒。

【9】薄:指酒味淡而少。

【10】驽马:本义为劣马,走不快的马。

亦作形容词,比喻才能低劣。

【11】宛: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西南部,与湖北、陕西接壤,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之北而得名。

【12】洛:洛阳的简称。

【13】郁郁:盛貌,形容洛中繁盛热闹的气象。

【14】冠带:顶冠束带者,指京城里的达官显贵。

冠带是官爵的.标志,用以区别于平民。

【15】索:求访。

【16】衢:四达之道,即大街。

【17】夹巷:央在长衢两旁的小巷。

【18】第:本写作“弟”。

本义为次第、次序,此指大官的住宅。

【19】两宫:指洛阳城内的南北两宫。

【20】阙: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的高台,通常左右各一,台上起楼观,二阙之间有道路。

《东城高且长》原文及翻译

《东城高且长》原文及翻译

《东城高且长》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东城高且长》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东城高且长》原文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1《东城高且长》原文翻译洛阳的东城门外,高高的城墙。

从曲折绵长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

四野茫茫,转眼又有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

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犹如动地般的吹起。

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苍苍。

转眼一年又过去了!在怅然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也会让人苦闷。

鸷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

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不都感到了时光流逝。

与其处处自我约束,等到迟暮之际再悲鸣哀叹。

何不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呢!那燕赵宛洛之地本来就有很多的佳人美女,美女艳丽其颜如玉般的洁白秀美。

穿罗裳薄衣随风飘逸拂动,仪态雍容端坐正铮铮地练习筝商之曲。

这声音多幺使人悲伤啊!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声竟似骤雨疾风,听起来分外悲惋动人。

由于听曲动心,不自觉地引起遐思,手在摆弄衣带,无以自遣怅惘的心情。

反复沉吟,双足为之踯躅不前,被佳人深。

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原文

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原文

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原文行行重行行【原文】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地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青青河畔草【原文】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译文】河边青青的草地,园里茂盛的柳树。

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她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纤细的手指。

从前她曾是青楼女子,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人的妻子。

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青青陵上柏【原文】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译文】荒凉的山陵墓地上生长的柏树,是那么青绿葱翠、郁郁苍苍,山涧溪流里日夜被流水冲刷的石头,那样错落有致、聚敛成堆。

人生长存活在茫茫天地之间,就好比是从不知名的远处飘来的一个匆匆过客,碌碌无为的一生也就只是那么一个瞬间。

区区斗酒足以彼此相慰,娱乐心意,酒淡菜少却也不觉寒酸,在我的眼中还胜过豪华的宴席。

驾起破车扬鞭驱赶着劣马,我们照样在宛洛之间徜徉游戏,阅尽繁华。

洛阳城里是多么的热闹,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达官贵人彼此相互探访不与圈外人士来往。

国学经典:古诗十九首注释、译文及简析

国学经典:古诗十九首注释、译文及简析

国学经典:古诗十九首注释、译文及简析古诗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原诗】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释】〔生别离〕是古代流行的成语,犹言『永别离』。

所谓『生别离』,并非指人生一般的别离,而是有别后难以再聚的涵义,所以下面说,『会面安可知』。

〔各在天一涯〕『涯』,方也。

〔道路阻且长〕『阻』,指道路上的障碍;『长』,指道路间的距离。

〔会面安可知〕『知』,一作『期』,义同。

〔胡马依北风二句〕『依』,一作『嘶』。

『胡马』产于北地,『越鸟』来自南方(古代的『越』,指今广东福建一带地区),『依北风』和『巢南枝』是动物一种自发的怀念乡土情感的表现。

这两句用比喻来代替抒情;『胡马』『越鸟』尚且如此,难道『游子』就不思恋故乡吗?〔相去日以远二句〕『远』,指时间而言。

上句谓别离之久,下句言思念之深;久别思深,人一天天地瘦下去,衣带自然也就一天天地感到弛松了。

〔浮云蔽白日二句〕『文子』:『日月欲明,浮云蔽之。

』『古杨柳行』:『谗邪害公正,浮云蔽白日。

』『浮云蔽日』,是古代最流行的比喻。

一般的习用于谗臣之蔽贤,『白日』是隐喻君王的。

这里则以之象征她远游未归的丈夫。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君臣之间的关系各夫妇之间的关系,在观念上是统一的。

『浮云』,是设想他另有新欢,象征彼此间情感的障碍。

『顾』,念也。

『反』,同『返』。

〔思君令人老〕这句是承前『衣带日已缓』而说的。

『老』,并不是说年龄的老大,而是指心情的忧伤,形体的消瘦。

〔岁月忽已晚〕『岁月』,指眼前的时间;『忽已晚』,言流转之速。

〔弃捐勿复道二句〕『弃「和『捐』同义。

『弃捐』犹言丢下。

『勿复道』,不必再说。

上句的意思是说,尽管自己如何申诉相思之苦,但她所思念的人不会因此而归来,那末说来说去有什么必要呢?『加餐饭』,是当时习用的一种最亲切的安慰别人的成语。

叶嘉莹:古诗十九首讲录(下)

叶嘉莹:古诗十九首讲录(下)

叶嘉莹:古诗十九首讲录(下)第五节《东城高且长》今天我要讲的《东城高且长》也是一首能够给读者提供丰富联想的好诗。

不过在讲之前我先要说明一个问题,虽然这首诗能够给我们很多象喻的联想,但它的作者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果然就一定有如我所说的这些意思吗?不一定的。

文学作品,特别是中国文学作品,往往能够给读者很多联想的可能性。

由于读者的性格不同,造诣不同,学问不同,修养不同,读诗时所得的感受也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常常讲,凡是真正的好诗,都有一种感发的作用,富有一种感发的力量,因此这种诗都是含蕴丰美的,具有多种联想的可能。

然而作者在创作时却不一定曾经想到把这些内容都放进去,至少在他的显意识中不一定想得到。

这么说好像很奇怪,其实这正是中国文学作品与西方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

那天中国的几位作家到温哥华来,我们这里搞当代小说研究的学生就向中国作家谌容提了一个问题说,你的短篇小说《周末》里写几个人在一起打扑克,最后一个人出的牌是一张红心的“K”,为什么你要讲那张牌是红心?谌容女士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我当时只觉得出个红心才好。

——这就是一种类型的中国作家,他们在写作的时候,就是凭一种感发力量作用的本能。

当然,中国现在也有了受到西方影响的新派作家,像台湾的白先勇就是。

白先勇是研究西洋文学的,他的脑子里有一大套西方的文学理论,所以在他的小说中,每一个景象都有他的含义,比如他写今天下雨,那下雨是有含义的;他书中主人翁的门前种了一棵松树,那松树也是有含义的。

在西方,很多小说家和诗人在写作时,都很明确地意识到他要用哪一个形象进行一种什么样的象征。

但中国的传统不同,像李后主的词“林花谢了春红”,我说他是用落花的形象来表现有生之物对无常和苦难的共同悲哀,可是李后主当年是这样想的吗?完全没有,他就是以自己内心那种深挚的感受能力凭直觉写出来的。

中国的小说也是一样。

可西方人在分析这些东西的时候常常不能理解,总是想给它加上一点儿什么。

这样做对白先勇那一类作家是可以的,对中国旧传统中成长起来的那一类作家则不行。

古诗东城高且长翻译赏析

古诗东城高且长翻译赏析

古诗东城高且长翻译赏析《东城高且长》出自经典古诗《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其全文如下: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巾带,沉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前言】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东汉的一首五言诗,这就是诗人在“东城高且长”的风物触发下,所抒写的“荡涤放情志”的一幕;或者说,是诗人苦闷之际所做的一个“白日梦”。

这“梦”在表面上很“驰情”、很美妙。

【注释】1逶迤:道路、河道等弯曲而长2踯躅:徘徊不进【翻译】洛阳的东城门外,高高的城墙。

从曲折绵长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

四野茫茫,转眼又有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

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犹如动地般的吹起。

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苍苍。

转眼一年又过去了!在怅然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也会让人苦闷。

鸷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而伤心哀鸣。

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不都感到了时光流逝。

与其处处自我约束,等到迟暮之际再悲鸣哀叹。

何不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呢!那燕赵宛洛之地本来就有很多的佳人美女,美女艳丽其颜如玉般的洁白秀美。

穿罗裳薄衣随风飘逸拂动,仪态雍容端坐正铮铮地练习筝商之曲。

这声音多么使人悲伤啊!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声竟似骤雨疾风,听起来分外悲惋动人。

由于听曲动心,不自觉地引起遐思,手在摆弄衣带,无以自遣怅惘的心情。

反复沉吟,双足为之踯躅不前,被佳人深沉的曲调所感动。

心里遥想着要与佳人成为双飞燕,衔泥筑巢永结深情。

【赏析】处在苦闷的时代,而又悟到了“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的生命哲理,其苦闷就尤其深切。

苦闷而无法摆脱,便往往转向它的对立一极——荡情行乐。

此诗所抒写的,就正是这种由苦闷所触发的滔荡之思。

《古诗十九首》的原文鉴赏

《古诗十九首》的原文鉴赏

《古诗十九首》的原文鉴赏【篇一】《古诗十九首》的原文之一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之二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之三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之四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之五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之六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之七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之八冉冉狐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兔丝附女萝。

兔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之九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之十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东晋古诗十九首

东晋古诗十九首

东晋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青青河畔草》这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二首,是代思妇设想的闺怨之作。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青青陵上柏》这首诗与《驱车上东门》在感慨生命短促这一点上有共同性,但艺术构思和形象蕴含却很不相同。

《驱车上东门》的主人公望北邙而生哀,想到的只是死和未死之前的生活享受;这首诗的主人公游京城而兴叹,想到的不止是死和未死之时的吃好穿好。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馀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今日良宴会》这首诗写得很别致。

全诗十四句,是主人公一口气说完的,这当然很质直。

所说的内容,不过是在宴会上听曲以及他对曲意的理解,这当然很浅近。

然而细读全诗,便发现质直中见婉曲,浅近中寓深远。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踞要路津?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西北有高楼》作者无名氏似是一位彷徨中路的失意人,这失意当然是政治上的,但在比比倾诉之时,却幻化成了“高楼”听曲的凄切一幕。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八个字为题目的古诗

八个字为题目的古诗

八个字为题目的古诗1.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赏析:“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这诗以“涉江采芙蓉”为题,短短八个字就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诗人涉江去采芙蓉,芙蓉往往象征着美好的品质与情感。

在那长满兰草的水泽边,芳草萋萋。

诗人身处异地,采芙蓉以寄相思,然而所思之人却在远方,这其中蕴含着深深的思念与孤独。

诗中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惆怅,这种惆怅来自于对远方之人的牵挂,以及自身漂泊之感,就像那江上的孤舟,虽有美景相伴,内心却无比寂寥。

2. 《迢迢牵牛星》- 赏析:“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题目八个字点明了主角是迢迢相望的牵牛星与织女星。

诗中描绘出银河两端的牵牛织女,他们只能遥遥相望。

“迢迢”写出了距离的遥远,“皎皎”描绘出织女的明亮美丽。

诗人借这两颗星的故事,抒发了人间男女之间不能相聚的哀怨之情。

那看似平静的银河,实则是横亘在有情人之间的巨大鸿沟,诗中的每一句都像是一声无奈的叹息,让人感同身受。

3. 《饮马长城窟行》- 赏析:“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虽题目是《《饮马长城窟行》,但这开篇的八个字却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惆怅的基调。

河边青草萋萋,连绵不断的样子就如同思妇对远行之人的思念,没有尽头。

青草是生机的象征,可在这里却衬托出思妇内心的孤寂与哀怨。

她的思念随着那青草蔓延向远方,那远方有她牵挂的人,可却望不见归期,这种思念在岁月中不断发酵,成为心中无法言说的痛。

8. 《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赏析:这首诗以“鹤鸣”为题,描绘出一幅鹤在深远的沼泽鸣叫,声音传向旷野的画面。

诗人借鹤鸣这一景象,其实是在表达对贤才的渴望。

鹤是高洁的象征,它的鸣叫声传向远方,就像贤才的名声应该被发现。

诗中通过对鹤、鱼、檀树等事物的描写,含蓄地传达出一种求贤若渴的情感,同时也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与生机。

9.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赏析:题目点明了地点和主要景物。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也可写作“行行复行行”)《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

《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

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

菟丝生有时,夫妇会有宜。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

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古诗十九首赏析

古诗十九首赏析

古诗十九首赏析《古诗十九首》读书笔记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汉无名氏作(其中有八首<玉台新咏>题为汉枚乘作.后人多疑其不确).非一时一人所为.一般认为大都出于东汉末年.南朝梁萧统合为一组.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摘自<辞海>1989年版)之一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赏析:这首诗是思妇词,抒发了个人离别之情,是东汉末年动荡不宁的社会现实的反映。

这首诗中思妇将有情的思念融入无情的时空之中,人各一涯,相隔万里,关山难越,不免有生离死别之悲,会面无期之痛。

也正是因,会面无期,相思之情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最后,坐愁无益,不如努力加餐,以养容颜,以待来日相见。

使整首诗有一种沉重的压抑感,给人以悲伤的基调。

之二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赏析:这首诗中思妇同样望眼欲穿,在对情人的思念之中,她们抒发着内心的失意、落寞、彷徨与孤寂,以此得到心灵上的排遣与慰藉。

之三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赏析:这首诗是一位失意之士藉由他所看到的当时政治首都洛阳的一些现象,写出了个人不平之感,和不满现实的心情。

之四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守贫贱.坎轲长苦辛.赏析:这首诗写客中对酒听歌的感慨,表现出“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愤激心情。

《古诗十九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古诗十九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古诗十九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古诗十九首》,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又称《文选》)而成。

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五言诗,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作品原文: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题也可写作“行行复行行”)【译文】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你与我两人相距千万里远,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那知道是什麽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著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飘荡荡的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再次返回.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译文】河畔萋萋的芳草啊,,园中葱葱的高柳.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纤细的手指.从前她曾是歌舞女(*汉时倡家女和后世所谓青楼女子是不一样的),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游侠妻子.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青青陵上柏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 [诗词那些事|汉代诗歌四《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 [诗词那些事|汉代诗歌四《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诗词那些事|汉代诗歌㈣《古诗十
九首》]
⒈表现及时建功立业的壮志,有《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回车驾言迈》。

意识到物有盛衰,感叹人生短促,渴望建功立业。

⒉表现追求幻灭后心灵的迷惘和痛苦,有《青青陵上柏》和《明月皎夜光》。

前诗写从政理想被亵渎的愤懑,后诗写对友情炎凉,人心不古的愤慨。

⒊表现对个体生命的唯物认识和人生选择,有《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生年不满百》。

建功立业的传统观念破灭以后,诗人转向对个体内在生命价值的新思考。

⒋其他十一首则表现了游子思妇相离相别之苦。

《古诗十九首》特点
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抒情方法是用事物来烘托。

另一艺术特点是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来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意味,使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突出,善于运用比兴手法映衬烘托,语言不加雕琢,含义丰富,十分耐人寻味。

生年不满百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全诗意思及赏析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全诗意思及赏析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全诗意思及赏析全诗内容如下: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诗歌开篇写道:“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东城”点明地点,“高且长”写出城墙的高大,“逶迤自相属”则描绘了城墙的蜿蜒曲折。

这两句诗为后面的抒情做了铺垫,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这两句诗描绘了秋风吹过大地,百草萋萋的景象。

“回风”“动地”“秋草萋已绿”等词语,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无奈。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这两句诗感叹时光的流逝,四季更替,岁月匆匆。

“岁暮”一词,点明了时间已经到了年末,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的人生,感到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这两句诗通过对晨风、蟋蟀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忧愁。

“晨风怀苦心”暗示了诗人的忧愁和不安,“蟋蟀伤局促”则描绘了蟋蟀在寒冷的季节里感到局促不安的情景,诗人以此来比喻自己的处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这两句诗是诗人对自己的反思,他想要摆脱烦恼,放纵自己的情感,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做。

“自结束”三个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不满和无奈。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这两句诗描绘了美丽的女子,“燕赵多佳人”暗示了这些女子来自于燕赵之地,“美者颜如玉”则形容了这些女子的美丽。

诗人在这里用美丽的女子来反衬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这两句诗描绘了女子的穿着和行为,“被服罗裳衣”形容了女子的美丽和高贵,“当户理清曲”则描绘了女子在窗前弹奏着优美的乐曲。

诗人在这里用女子的美好来衬托自己的孤独和寂寞。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这两句诗通过对音乐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女子内心的悲伤和忧愁。

《东城高且长》古诗十九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东城高且长》古诗十九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东城高且长》古诗十九首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东汉的一首五言诗,这就是诗人在“东城高且长”的风物触发下,所抒写的“荡涤放情志”的一幕;或者说,是诗人苦闷之际所做的一个“白日梦”。

这“梦”在表面上很“驰情”、很美妙。

作品原文:东城高且长东城高且长,逶迤(wēi yí)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踯躅。

(zhí zhú)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作品注释:1、逶迤:道路、河道等弯曲而长。

2、踯躅:徘徊不进。

3、回风动地起:“回风”空旷地方自下而上吹起的旋风。

“动地起”言风力之劲。

4、秋草萋已绿:“已”,一作“以”。

“萋”,通作“凄”。

绿是草的生命力的表现,“萋已绿”,犹“绿已萋”,是说在秋风摇落之中,草的绿意已凄然向尽。

5、四时更变化二句:“更”,替也。

“更变化”,谓互相更替在变化着。

6、晨风怀苦心二句:“晨风”,鸟名,就是鹯,鸷鸟。

是健飞的鸟。

“怀苦心”,即“忧心钦钦”之意。

“蟋蟀”,是承上文“岁暮”而言。

“局促”,不开展也。

“蟋蟀在堂”就是“局促”的意思。

秋季渐寒,蟋蟀就暖,由旷野入居室内,到了“在堂”,则是秋意已深的时候,而蟋蟀的生命也就垂垂向尽了。

“伤局促”,隐喻人生短暂的北哀,提示下文“何为自结束”的及时行乐的想法。

7、荡涤放情志二句:“荡涤”,犹言洗涤,指扫除一切忧虑。

“放情志”,谓展胸怀。

“结束”,犹言拘束。

“自结束”,指自己在思想上拘束自己。

8、燕赵多佳人二句:“燕赵”,犹言美人。

“如玉”,形容肤色洁白。

9、被服罗裳衣二句:“被服”,犹言穿著,“被”,披也。

“理”,指“乐理”,当时艺人练习音乐歌唱叫做“理乐”。

10、弦急知柱促:“弦急”“柱促”是一个现象的两面,都是表明弹者情感的激动。

《东城高且长》全文及注释

《东城高且长》全文及注释

《东城高且长》全文及注释
11 合同主体
本合同涉及以下双方: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
111 甲方权利与义务
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关于《东城高且长》全文及注释的相关服务。

甲方有义务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和时间向乙方支付相应的费用。

112 乙方权利与义务
乙方有权获得甲方按照合同约定支付的费用。

乙方有义务向甲方提供准确、完整、权威的《东城高且长》全文及注释。

乙方应保证所提供的内容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12 合同标的
本合同的标的为《东城高且长》的全文及注释。

乙方应向甲方提供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21 准确的原文文本。

122 详细且权威的注释,涵盖诗词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等方面。

13 违约责任
131 若甲方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费用,每逾期一天,应按照未支付金额的具体比例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若逾期超过具体天数天,乙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甲方支付已完成工作对应的费用及违约金。

132 若乙方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东城高且长》全文及注释,或者提供的内容存在错误、不完整等情况,乙方应在具体期限内进行修正和补充。

若因此给甲方造成损失,乙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133 若乙方提供的内容侵犯了第三方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乙方应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并赔偿甲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14 争议解决方式
141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双方应首先友好协商解决。

142 若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有权向合同签订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原文+赏析东城高且长,逶迤(wēi yí)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

(zhí zhú)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注释】
逶迤:道路、河道等弯曲而长。

踯躅:徘徊不进。

【鉴赏】
处在苦闷的时代,而又悟到了“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的生命哲理,其苦闷就尤其深切。

苦闷而无法摆脱,便往往转向它的对立一极——荡情行乐。

此诗所抒写的,就正是这种由苦闷所触发的滔荡之思。

诗人大约是独自一人,徘徊在洛阳的东城门外。

高高的城墙,从眼前“逶迤”(绵长貌)而去,在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自相连接——这景象正如周而复始的苦闷生活一样,单调而又乏味。

四野茫茫,转眼又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的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苍苍。

这开篇四句,不仅描述着诗人目击的景象,其中还隐隐透露着诗人内心的痛苦骚动。

生活竟如此重复、单调变化的只有匆匆逝去的无情时光。

想到人的生命,就如这风中的绿草一般,繁茂的春夏一过,便又步入凄凄的衰秋,诗人能不惊心而呼:“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眼前的凄凄秋景,正这样引发出诗人对时光速逝的震竦之感。

在怅然
扔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似乎也多一重苦闷难伸的韵调:“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晨风”即“?鸟”,“局促”有紧迫、窘困之意。

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生命窘急而伤心哀鸣。

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受到了时光流驶的迟暮之悲。

这一切似乎都从相反方面,加强着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思索和意念:与其处处自我约束,等到迟暮之际再悲鸣哀叹,应当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这就是突发于诗中的浩然问叹:“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以上为全诗之第一节。

读者可以看到,在此节中盘旋往复的,其实只有一个意念,即“荡涤放情”之思。

这种思绪,原本来自于诗人自身生活中的苦闷,与所见景象并无关涉。

但诗人却将它移之于外物,从衰飒悲凉的秋景中写来。

便令人感到,从“高且长”的东城,到凄凄变衰的秋草,以至于?鸟、蟋蟀,似乎都成了苦闷人生的某种象征,似乎都在用同一个声调哀叹:“何为自结束”、“何为自结束”!这就是审美心理上的“移情”效果。

这种贯注于外物、又为外物所烘托而强
化的情感抒写,较之于直抒其怀,无疑具有更蓬勃的葱茏的感染力。

自“燕赵多佳人”以下,即上承“荡情”之意,抒写诗人的行乐之境。

--当“何为自结束”的疑虑一经解除,诗人那久抑心底的声色之欲便勃然而兴。

此刻,身在“东城”外的诗人,竟做了一个极美妙的“燕赵佳人”梦:他恍惚间在众多粉黛丛中,得遇了一位“颜如玉”的佳人;而且奇特的是,一转眼,这佳从便“罗裳”飘拂、仪态雍容地端坐在诗人家中,分明正铮铮地习练着靖商之曲。

大约是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间竟似骤雨急风,听来分外悲惋动人——读者自然明白,这情景虽然描述得煞在介事,实际上不过是诗人那“荡情”之思所幻化的虚境而已。

所以画面飘忽、转换也快,呈现出一种梦寐般的恍惚感。

最妙的是接着两句:“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且前且退貌)”。

“中带”,一本作“巾带”。

关于这两句写的指何人,照张庚的说法:“凡人心慕其人,而欲动其人之亲爱于我,必先自正其容仪……以希感到佳人也”(《古诗十九首解》)。

那么,“驰情”而“整中带”者,
就是诗人了。

那当然也有道理(只与整句不太连贯)。

不过,苦将其视为佳人的神态表现,恐怕还更有韵致些。

因为佳人之“当户”理琴,本来并非孤身一人。

此刻在她对面,正目光灼灼注视着她,并为她的容颜、琴音所打动,而为之目凝神移的,还有一位梦想着“荡涤放情志”的诗人。

正如吴淇所说:“曰‘美者’,分明有个人选他(按,即“她”);曰‘知柱促’,分明有个人促他”分明有个人在听他;“曰‘整中带’,分明有个人看他;曰‘踯躅’,分明有个人在促他”(《选诗定论》)。

“驰情整巾带”两句,正是写佳人在这“选”、“听”、“看”、“促”之下的反应——多情的佳人面对着诗人的忘形之态,也不觉心旌摇荡了。

但她不免又有些羞涩,有些踌躇,故又是“沉吟”、又是“踯躅”(已舍琴而起),表现出一种“理欲交战情形”;但内心则“早已倾心于君矣”——这就是前人称叹的“‘驰情’二句描写入神”处。

在这种图画也“画不出的捉衣弄影光景”中,佳人终于羞羞答答地吐露了心意:“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借飞燕双双衔泥巢屋之语,传达与诗人永结伉俪之谐的深情,真是“结得又超脱、又缥缈,把一万世
才子佳人勾当,俱被他说尽”(朱筠《古诗十九首说》)。

这就是诗人在“东城高且长”的风物触发下,所抒写的“荡涤放情志”的一幕;或者说,是诗人苦闷之际所做的一个“白日梦”。

这“梦”在表面上很“驰情”、很美妙。

但若将它放在上文的衰秋、“岁暮”、鸟苦虫悲的苍凉之境中观察,就可知道:那不过是苦闷时代人性备受压抑一种“失却的快东与美感的补偿(尼采),一种现实中无法“达成”的虚幻的“愿望”而已。

当诗人从这样的“白日梦”中醒来的时候,还是会因苦闷时代所无法摆脱的“局促”和“结束”,而倍觉凄怆和痛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