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练习题解析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及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dc0e0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45.png)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及答案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根本保证是(B)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在全国范围的建立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确立D.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壮大2 .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A)A.资本主义体系B.社会主义体系C.民主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3 .新中国初期(民主主义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B)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4.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规定对待富农的政策是(A)A.征收富农的多余土地财产B.消灭富农经济C.保存富农经济D.限制富农经济5.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6. 毛泽东系统阐发农业合作化理论的重要文献是(C)A.《介绍一个合作社》B.《组织起来》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D.《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7 .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A)A.互助组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人民公社8.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D)A.加工订货的实行B.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实现C.统购包销的实行D.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D)A.加工定货B.统购统销C.公私合营D.和平赎买10.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D)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二、多项选择题1.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有 (ABC DE)A.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垄断资本B.对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企业采取管制、征用等做法,使之逐步归国家所有C.没收民族资本家的企业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E.把分散的个体经济引导向合作社经济方向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 ( DE)A.没收官僚垄断资本B.没收民族资本C.没收地主的土地D.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E.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社会划分为 (DE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B.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C.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D.社会主义低级阶段E.社会主义高级阶段4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 (BCDE )A.和平赎买B.委托加工C.计划订货D.统购包销E.委托经销代销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AB)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实现“一五”计划C.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E.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辨析题1.没收官僚资本,就其性质来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概习题)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概习题)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1df624169eae009581becdf.png)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开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社会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五四运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D.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属于A.民主主义范畴B.资本主义范畴C.社会主义范畴D.共产主义范畴3.新中国成立,尤其是土地制度的改革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B.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说的过渡时期是指A.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B.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5.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实现工业化B.实现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井举6.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A.“先合作化,后机械化”B.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C.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同时并举。
D.把消灭剥削制度与改造剥削者相结合7.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目的是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B.健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C.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8.我国对个体农业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针是A.自愿互利B.积极领导,稳步前进C.典型示范D.国家帮助9.建国后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A.国家资本主义B.团结、利用、改造C,利用、限制、改造D.没收1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形式是A.互助合作化B.国家资本主义C.和平赎买D.“四马分肥”和定息11.标志着我国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l12.1956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文章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A.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B.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C.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3.中共八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4.中共八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A.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5.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主要矛盾D.对抗性矛盾16.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是A.对抗性矛盾B.非对抗性矛盾C.人民内部矛盾D.敌我矛盾1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第一次阐述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A.“团结一批评一团结”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18.第一次使用“现代化”来规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是A.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B.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辉告C.中共八大D.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19.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阐述的实际上是我国生产力布局问题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系是A.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之间的关系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D.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20.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是在A.《论人民民主专政》B.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多项选择题:1.建国前后,我国主要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从而确立了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A.使国家掌握了经济命脉,奠定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B.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C.为克服经济困难,恢复国民经济,进而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物质条件D.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E.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2.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有A.互助组B.初级社C.高级社D.人民公社E.国家资本主义3.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初级社A.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B.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C.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D.以土地集体所有、共同劳动为特点E.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有A.严格区别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的界限,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B.采取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最后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没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D.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A.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得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5.建国以后,我国之所以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原因是A.国有经济已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B.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已经确立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D.我国经济落后,工商业不发达,需要利用私营工商业以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E.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中的大多数人,具有不同程度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实行和平改造,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知识和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6.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工商业内部的一种合作)的形式有A.委托加工、计划订货B.统购包销C.委托经销代销D.(单个企业)公私合营E.全行业公私合营7.我国对单个企业的公私合营在利润分配上实行“四马分肥”,其内容包括A.定息B.国家所得税C.企业公积金D.工人福利费E.资方红利8.我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途径有A.没收官僚资本B.实行土地国有化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E.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9.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内容是A.对内改造和对外开放相结合B.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C.通过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D.和平改造特别是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E.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10.1954年周恩来在一届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首先宣布了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其内容是A.现代化的工业B.现代化的农业C.现代化的交通运输D.现代化的国防E.现代化的科学文化三、辩析题: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理论答案
![马克思主义理论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d0003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16.png)
马克思主义理论答案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A、社会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新民主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 )A、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B、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既有社会主义经济又有个体经济D、既有工人阶级又有资产阶级5、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是( )A、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发展和壮大C、苏联对中国经济建设的支援D、国民经济恢复6、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是( )A、有强大的人民解放军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发展和巩固C、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党制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7、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C、土地改革的完成D、工商业的合理调整8、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有( )A、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苏联建设成就及对中国的支援B、第三世界的崛起C、世界各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运动高涨D、帝国主义阵营四分五裂9、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产阶级财产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10、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待富农的政策是( )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B、保存富农经济C、限制富农D、消灭富农11、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 )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B、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2、我国在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采取的赎买政策的办法是( )A、四马分肥B、定息C、加工订货、统购包销D、国家资本主义1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 一化三改 " 、 " 一体两翼 " 的辩证统一C、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D、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 , 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1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有两面性其表现为( )A、革命性和妥协性B、主动性和被动性C、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改造的一面D、进步性和顽固性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 )A、和平赎买B、国家资本主义C、利用、限制、改造D、团结一一批评一一团结16、我国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是( )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统购包销、经销代销D、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17、新民主主义社会是()A、固定不变的社会B、过渡性的社会C、独立的社会形态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18、我国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的方针是()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B、利用、限制C、鼓励、支持、扶助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19、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属于()A、民主主义范畴B、资本主义范畴C、社会主义范畴D、共产主义范畴20、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目的是()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B、健全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C、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1、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社会主义性质22、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A、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D、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23、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二、多项选择题。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练习及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ca085a453610661fd9f458.png)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建国初期属于()。
A. 新民主主义社会B. 社会主义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十一届三中全会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A. 国营经济B. 个体经济C.合作社经济D.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E.私人资本主义经济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A.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5、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说的过渡时期是指()。
A.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B.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
A. 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辨证统一C. 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D. 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7、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8、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
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新民主主义性质9、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是()。
A.定息B.和平赎买C.公私合营D.四马分肥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
A.利用、团结、教育B.利用、团结、改造C.利用、限制、批评D.利用、限制、改造二、多项选择题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毛概第四章练习题
![毛概第四章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042a0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0.png)
毛概第四章练习题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A、新民主主义B、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D、资本主义2、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A、新民主主义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3、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A、利用、团结、教育B、利用、团结、改造C、利用、限制、批评D、利用、限制、改造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6、中国共产党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A、趁热打铁,积极领导B、自愿互利,国家帮助C、积极领导,稳步前进D、国家帮助,典型示范7、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形式是()A、国家资本主义B、和平赎买C、合作化D、改造企业和改造人相结合8、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是()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B、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的充分发展C、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9、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到的过渡时期是指从( )A、旧中国向新中国过渡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C、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0、党在过渡时期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群众基础是( )A、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B、在全国农村进行全面的土地改革运动,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C、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发展道路D、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11、我国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所办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属于( )A、社会主义性质B、半社会主义性质C、社会主义萌芽性质D、非社会主义性质12、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国家向私营企业投资入股,企业生产资料由国家和资本家共同所有,利润分配仍然实行“四马分肥”,国家向企业派出公方代表,与工人、资本家共同管理和改造企业,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1.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1.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https://img.taocdn.com/s3/m/a163809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63.png)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1.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其原因主要是(a)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2.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当前阶段的中心任务是 (B)A.消灭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力量B.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C.在新解放区完成土地制度的改革D.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3.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 (C)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问题B.将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的问题C.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D.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问题4.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B)A.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5.1949年9月第一届全国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 (C)A.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C.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D.发展生产,繁荣经济6.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是(B)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既反对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7.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D)A. 赎买B. 统购统销C. 公私合营D. 合作化8.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 (C)A、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B、消灭富农经济C、保存富农经济D、限制富农经济9.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c)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社会主义性质10.我国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践中一个创新性办法是对民族资产阶级(A)A.和平赎买B.剥夺生产资料C.公私合营D.生活上给出路11. 1956年“八大”提出的建国目标或奋斗目标是 (D)A.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B.为建设一个伟大目标而奋斗C.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D.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1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的一个基本方针是(C)A.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B.正确处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C.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D.彻底消灭剥削制度,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13.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确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是(B)A.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B.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C.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构想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二、多项选择1.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是 (d、e)a.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毕其功于一役”b.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c.两个革命之间需要有一个资本主义的过渡阶段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e.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2.根据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的阐述,新民主主义社会是(ABCD)A.属于社会主义体系B.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因素C.社会主义因素居于主导地位D.一种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发展阶段3.毛泽东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毛概》习题及答案(第四章)
![《毛概》习题及答案(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8a3aab3a76eeaeaad0f330b5.png)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名词解释1、一化三改2、和平赎买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A社会主义社会 B过渡性的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十一届三中全会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3、1953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以后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6、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7、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的方针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B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8、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A定息 B国家资本主义 C公私合营 D四马分肥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毛概第四章(习题与答案)
![毛概第四章(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7bc85589eb172ded63b7e6.png)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单选题:1.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资本主义4.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5.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6.土地革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7.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8.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总路线9.我国建国初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10.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在我国,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实现工业化是主体,两翼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2.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1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1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改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1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采取的方式和平赎买1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7.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没收官僚资本18.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手工业供销合作社19.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多选题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积极引导、逐步过渡和平改造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4."三大改造指的是"个体农业的改造个体手工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6.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的主要阶级力量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7.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8.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将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收归国有的主要形式有管制征用代管转让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四马分肥”是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主要内容有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10.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加工订货委托加工11.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判断题1.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9a1019c910ef12d2af9e783.png)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具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重因素的社会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A、封建主义体系B、资本主义体系C、社会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3、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出发点,这个基本国情是指()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C、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D、中国处在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A、个体经济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C、国营经济D、合作社经济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没有有限度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C.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D.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2、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点是()A、是个过渡性质的社会B、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C、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并存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主体E、其前途是社会主义3、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A.国家所得税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费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三、辨析题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分析与提示] 该命题正确(l)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2)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比重。
(3)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取最终的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
4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练习题
![4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3af24c65fbfc77da269b146.png)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A、实现农业合作化B、改变所有制C、建立国营经济D、恢复国民经济2、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选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3、我国建国初期属于()A、新民主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多项选择题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明()。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B、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共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方针是()。
A、利用B、鼓动C、剥夺D、限制E改造3、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主要有()。
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C、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集体经济体制D、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E、采取从互肋组到初级合作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属于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是()。
A、个体经济B、合作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E、国营经济5、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正确的结论有()。
A、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B、是属于社会主久体系的过渡性社会C、是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D、是一个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的过渡性社会E、是一个社会主义因素起决定作用,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三、分析题(一)材料题材料1:根据我国的经验,农民这种在生产上逐步联合起来的具体道路,就是经过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而有某些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就是集体农庄)。
这种由具有社会主义萌芽,到具有更多社会主义因素,到完全的社会主义的合作化的发展道路,就是我们党所指出的对农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章节练习试卷4(题后含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章节练习试卷4(题后含](https://img.taocdn.com/s3/m/0a3deff3453610661ed9f4f8.png)
考研政治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章节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B.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C.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D.中国开始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正确答案:A,C解析:这道题的关键点在最后一个选项: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1949年以前的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
知识模块: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2.建国初期,我国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有()A.消灭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残余势力B.实现全国大陆的解放和统一C.建立各级地方的人民政权D.没收官僚资本和完成全国土地改革正确答案:A,B,C,D解析:这几项都是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一定要清楚是“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而不是新时期新社会的任务。
知识模块: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3.建国初期对帝国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企业,逐步收归新中国的形式有()A.管制B.征用C.代管D.转让正确答案:A,B,C,D解析:这四种形式都是正确的,关键要能把它们正确的相互区分开。
知识模块: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4.建国初期为制止并结束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局面,人民政府采取的有力措施有()A.努力恢复生产B.控制通货膨胀C.稳定市场物价D.统一全国财经工作和打击投机势力正确答案:A,B,C,D解析:建国初期为制止经济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党中央责成周恩来领导,由陈云具体负责实施,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彻底扭转了被动局面。
这里所列举的四点都是当年的具体措施。
知识模块: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5.建国初期、在解决土地问题以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正确答案:A,B解析:答案应为前两点。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试题)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c97aac1650e52ea541898b3.png)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试题)一、辨析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的是剥夺政策。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二、论述题1、为什么说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三、分析题1、材料:(1)那么我们对待小农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在我们夺取国家政权的那一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第一,法国纲领的原则是绝对正确的:我们预见到小农必然灭亡,但我们无论如何不要以自己的干预去加速灭亡。
第二,同样明显的,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利的时候,我们决不会用暴力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象我们不得不如此对待大土地占有者那样。
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他们的私人生产和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帮助。
当然,到那时候,我们将有足够的手段使小农懂得他们本来现在就应该明白了的好处(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
材料:(2)我们的党一掌握了国家权利,就应该干脆地剥夺大土地占有者,就象剥夺工厂主一样。
这一剥夺是否要用赎买来实行,这大半不是取决于我们,而是取决于我们取得政权的情况,尤其是取决于土地者老爷们自己的行为。
我们决不认为,赎买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容许的。
马克思曾向我们讲过他的意见:假如我们能够用赎买摆脱这整个匪帮,那对于我们是最便宜不过的事情了(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
材料:(3)在我国,既然国家政权操纵在工人阶级手中,既然全部生产资料又属于这个国家政权,我们要解决的任务的确就只有居民的合作化了。
……我们许多做实际工作的人估计不足的正是这一情况。
在我国人们还轻视合作社,还不了解:第一,在原则方面(生产资料所有权操纵在国家手中),第二,在采用尽可能使农民感到简易便行和容易接受的方法过渡到新制度方面,这种合作社有重大的意义(列宁:《论合作社》)。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练习及答案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66b0dcaef8941ea76e0580.png)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建国初期属于()。
A. 新民主主义社会B. 社会主义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十一届三中全会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A. 国营经济B. 个体经济C.合作社经济D.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E.私人资本主义经济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
A.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D.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5、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说的过渡时期是指()。
A.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过渡B.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D.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
A. 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辨证统一C. 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D. 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7、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8、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
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新民主主义性质9、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是()。
A.定息B.和平赎买C.公私合营D.四马分肥10、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
A.利用、团结、教育B.利用、团结、改造C.利用、限制、批评D.利用、限制、改造二、多项选择题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4毛中特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4毛中特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d0e06eff8c75fbfc77db211.png)
2008年复习资料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将答案字母写在答题纸上。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经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C)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2.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是(B)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C.赎买民族资本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3.在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完成以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A)A.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B.客观上长期存在的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C.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D.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4.我国过渡时期是指(A)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从抗日战争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从1953年提出“一化三改”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1953年提出“一化三改”到1958年“大跃进”运动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特点是(C)A.限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首先发展生产力C.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D.首先变革生产关系7.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D)A.完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总路线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C.开始进行大规模建设的总路线D.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8.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C)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社会主义性质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各种形式,其高级形式是(D)A.统购包销B.委托加工、计划订货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1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所采取的基本政策是 ( C )A.公私合营B.加工定货C.和平赎买D.统购包销11.中国在对资产阶级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D)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1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D)。
闫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圣才出品)
![闫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d055fd612cc58bd63186bde4.png)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个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它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1)从政治方面看,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的是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工人阶级的领导和工农联盟的基础,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
人民民主专政在全国范围内的确立,从政治上保障着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从经济方面看,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的实施使新中国形成了新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即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其中,国营经济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经济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则是半社会主义性质,是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转变的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要继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还要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3)从文化方面看,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文化方面的社会主义因素,规定着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与此同时,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不仅大量存在而且继续影响着广大群众,这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文化方面的非社会主义因素。
由此可见,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一方面存在着社会主义因素,另一方面又存在着非社会主义因素。
而社会主义的因素,无论在经济方面、政治方面,还是文化方面,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
再加上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以及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国际条件,社会主义因素必将伴随社会的发展而越来越强大。
在两种不同因素的较量中,社会主义因素终将战胜资本主义因素,引导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习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思考题
![习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思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ec56fd14cc7931b765ce1530.png)
习题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要点:(1)从社会经济成分看,新民主主义社会有五种经济成分,但主要是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2)从阶级力量看,与三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相联系的中国社会阶级结构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3)从社会主要矛盾看,以上两种矛盾集中表现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上,而解决这个矛盾就必然要使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4)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已在经济、政治上都已居于领导地位,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但非社会主义因素的比重还很大,所以,它还不完全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因而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2.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要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概括为“一化三改。
”3.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办法是什么?要点:(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已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指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4.为什么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造道路?要点:(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实行三个步骤;(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5.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步骤是什么?要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
(1)办手工业供销小组;(2)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3)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第04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练习题解析
![第04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练习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c5109fe53a580216fcfef2.png)
第0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A)A、新民主主义B、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D、资本主义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B)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1953年到1959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B)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D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5、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 C )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B、排挤私营工商业C、国家资本主义D、保护民族工商业二、多项选择题1、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BCD )A、消灭资本家B、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C、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我国对个体农业衽社会主义改选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BC)A、自愿互利B、典型示范C、国家帮助D、公私兼顾3、全行业公么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他肥”,其中“四马”是指(ABCD )A、国家所得税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费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三、问答题为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政治理论课 随堂练习第四章
![政治理论课 随堂练习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b8236e6758fafab069dc0243.png)
问题解析: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D
问题解析:
4.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5.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的经济成分有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A
问题解析:
2.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和平赎买”的对象是()
A.个体农业B.个体手工业
C.资本主义工商业D.公私合营企业
答题: A. B. C. D.(已提交)
参考答案:C
问题解析:
3.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
A.经销代销B.加工订货C.统购包销D.公私合营
问题解析:
6.“一化三改”是指:“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社会主义改造。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8.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是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9.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参考答案:√
问题解析:
1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实现的。
答题: 对. 错.(已提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4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A)A、新民主主义B、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D、资本主义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B)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1953年到1959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B)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D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5、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 C )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B、排挤私营工商业C、国家资本主义D、保护民族工商业二、多项选择题1、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BCD )A、消灭资本家B、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C、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我国对个体农业衽社会主义改选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BC)A、自愿互利B、典型示范C、国家帮助D、公私兼顾3、全行业公么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他肥”,其中“四马”是指(ABCD )A、国家所得税B、企业公积金C、工人福利费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三、问答题为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在这些经济成分中,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掌握了主要经济命脉,居于领导地位。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因此,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社会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在民主革命时期已经明确。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过渡到社会主义,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由于现代工业的固定资产中官僚资本占80%,国家没收这一部分庞大资本,不仅建立起了在国民经济中起领导作用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且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物质基础,因而成为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开端。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内在要求。
一般规模较小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没有大机器,主要靠协作,也可以增产。
事实上,与个体农业相比,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增产一般比较明显。
这也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这些措施,不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们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之间的联系,引起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
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初步骤。
这也成为党提出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总路线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朝鲜战争停战使世界的形势开始和缓。
这为实行过渡时期总路线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毛泽东正是在科学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着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及时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上,有两个事实是世界历史上各种革命大变动中罕见的:一是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二是这样的变革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基本上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主要是“在一九五五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
但是,不能因为出现一些失误而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
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因此,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的成功的,很了不起。
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实现以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
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进行和平改造。
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
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
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
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部。
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都离不开选择并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第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
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对这些国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第五,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