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模式的选择
几种生产模式的区别学习资料
![几种生产模式的区别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fd1633d25c52cc58ad6be04.png)
3.2 大量生产方式
1913年产生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流水生产线
流水生产线——大量生产方式的典型运作模式
流水生产方式“拉开了现代工业生产的序幕”, 使制造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以流水生产线为代表 的大批量生产方式主导了制造业近百年,对于人类 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大批量生产方式虽然目前 已日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流水生产线作为大批量生 产方式的早期运作模式却在不断发展、衍化和革新。
根据产品生产的重复程度和工作地的专业化程 度,可以把生产方式分为大量生产、单件生产和成 批生产类型。
大量生产——重复性生产,产品品种单一、产量大, 生产重复程度高。
成批生产——“成批轮番生产” ,产品品种较多,各 种产品, 在计划期内成批轮番生产。
单件生产——产品品种繁多,每种产品数量很少, 生产重复程度很低。产品专用件很多, 标准件和通用件所占比重很小。
下表1: 连续性生产与离散性生产特征
特征
连续性生产
离散性生产
用户数量 产品品种数 产品差别 自动化作业 设备布置的性质 设备布置的柔性 生产能力 扩充能力的周期 对设备可靠性要求 维修的性质 原材料品种数 能源消耗 在制品库存 副产品
较少
较多
较少
较多
有较多标准产品 有较多用户要求的产品
较易实现
较难实现
一、 流水生产的基本原理
+ 劳动分工原理
作业标准化原理
流水线生产
使用大型设备且 多台机器联用
生产力
支撑
管理技术 加工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
技术的进步
人类对产品的需求数 量大,且复杂性增加
市场的变化
二 、流水生产的特征
按照设计好的工艺流程顺序地通过每个工作地, 并按照统一的生产速度完成每道工序的加工作业任 务,是一个连续的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其主要特 征是:
工业生产线故障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
![工业生产线故障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https://img.taocdn.com/s3/m/cfec081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0f6f816.png)
工业生产线故障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工业生产线作为现代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然而,由于生产设备的复杂性和运行环境的变化,故障已经成为了生产线正常运行的主要威胁之一。
为了提高生产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故障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成为了工业界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
本文将对工业生产线故障模式与效果分析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生产线优化中的应用。
一、FMEA概述故障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是一种通过系统性地识别、评估和优化潜在故障模式,从而改进产品或过程设计,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它通过从历史故障中学习,在设计阶段预测和控制潜在故障,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FMEA包括三个主要步骤:故障模式识别、故障后果评估和故障影响分析。
二、工业生产线故障模式分析在工业生产线中,常见的故障模式包括设备磨损、电磁干扰、电力供应中断、过载和过热等。
首先,设备磨损是导致设备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使用寿命过长或缺乏维护会导致设备部件磨损,从而引发故障。
其次,电磁干扰也是工业生产线中常见的故障模式。
电磁干扰可能来自外部电源或其他设备,对设备正常运行产生影响,甚至引发故障。
此外,电力供应中断也是导致生产线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
电力供应中断会导致设备停机,造成生产线的停产。
最后,过载和过热也是工业生产线故障的常见模式。
设备超出额定负荷或长时间高温运行会导致设备过载和过热,加速设备寿命的衰退,增加故障发生的概率。
三、工业生产线故障效果评估故障效果评估是对故障发生的后果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
根据故障类型和严重性,故障效果可以分为安全、环境和经济效果等。
首先,安全效果评估是对故障对操作人员和环境安全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
例如,机械设备故障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而电力故障可能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
其次,环境效果评估是对故障对环境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估。
例如,设备故障可能导致污染物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
最后,经济效果评估是对故障对生产线正常运营和成本的影响进行评估。
钢材加工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与优化
![钢材加工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8f64564e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9.png)
钢材加工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与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的不断进步,自动化已经成为了未来工业的趋势。
钢材生产行业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生产线自动化,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品质。
然而,在建立自动化生产线的过程中,需要针对生产线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设计,以实现生产线的高效运转。
本文将从钢材加工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和优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钢材加工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1.流程分析钢材加工生产线的流程可以分为原材料入库、钢材切割、钢材切边、钢材抛丸、喷涂涂层、烤漆、钢材排挤、打孔、钻孔、焊接、验货、包装、出库等多个环节。
了解流程对于设计生产线中的每个环节和设备选择非常重要。
2.设备选型针对每个环节,需要选择适合的设备。
例如,在切割环节,可以选择激光切割机或火焰切割机;在切边环节,可以选择针对性强的自动切边机;在抛丸环节,可以选择钢材自动抛丸机等。
考虑到钢材的不同规格和厚度,设备需要建立规格化模式,并选择适合的设备来满足不同要求。
3.自动化程度针对钢材加工生产线中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考虑使用自动化设备。
自动化程度越高,生产效率越高。
在抛丸环节中,可以增加抛丸机的数量,并提高单台抛丸机的自动化程度;在排挤和打孔环节中,可以使用针对性强的自动化钻孔和排挤机器人;在各个环节之间,可以使用自动输送带,驱动生产流程的高效运转。
二、钢材加工自动化生产线的优化1.提高生产效率钢材加工生产线中,提高生产效率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
通过钢材加工自动化生产线中的设备自动化程度的升级,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操作。
同时,可优化各个工作环节之间的搭配和组合,降低生产流程中的等待时间,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2.降低人工成本钢材加工生产线中最高的成本之一是人工成本。
通过降低人工成本,降低生产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操作能够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并降低由于人工操作操作所产生的误差和损失。
3.提高产品品质自动化生产线的建立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保证产品质量。
多生产方法及混合模式差异
![多生产方法及混合模式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e753472b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a.png)
多生产方法及混合模式差异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许多不同的生产方法和混合模式可以应用于不同的行业和制造过程。
这些方法和模式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组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质量。
以下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产方法及混合模式,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1.原子(ATOM)生产方法:原子生产方法是一种以精确度和高度自动化为目标的生产方式。
它运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高度集成的自动化系统,将整个生产过程分解成最小的原子操作单元,实现高度精确和高速度的生产。
2.分散(TOCTOM)生产方法:分散生产方法是一种较为灵活的生产方式,它将生产过程分散到不同的地点或部门进行,每个部门负责一部分工序。
这种分散的方式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线的浪费,并且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生产的规模和产能。
3.现场(TSMPM)生产方法:现场生产方法是一种将生产过程直接搬到现场进行的生产方式。
在现场生产中,产品通常是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及时做出调整。
这种生产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但也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4.混合生产模式:混合生产模式是一种将不同的生产方法和模式进行组合的生产方式。
在混合生产模式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生产方法和模式,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
例如,可以将高自动化的原子生产方法与灵活性较高的分散生产方法相结合,形成一个混合生产模式。
这样可以同时享受高度精确和高速度的优势,又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以上所述的生产方法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过程的需求和特点。
原子生产方法适用于需要高精确度和高速度的生产过程,分散生产方法适用于具有较高灵活性要求的生产过程,现场生产方法适用于需要定制和及时调整的生产过程。
而混合生产模式则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和组合不同的生产方法和模式,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
总而言之,不同的生产方法和混合模式在应用于不同的行业和制造过程中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柔性生产和传统生产的比较
![柔性生产和传统生产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33b0471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1e.png)
柔性生产和传统生产的比较在工业制造领域中,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柔性生产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并在许多领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柔性生产是一种新型的制造模式,它采用各种高度自适应的技术,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与此相对比,传统生产则是一种相对较为固定的生产方式,它依赖特定的生产线和设备,常常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
本文将比较分析柔性生产和传统生产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并探讨未来制造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柔性生产的优点1. 生产效率高:柔性生产模式中,生产设备可以自动化、智能化,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复杂的生产工序,从而提高了制造效率。
同时,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系统进行及时监控,以便及时调整生产计划。
2. 生产成本低:柔性生产能够实现线上智能化监控,也能够有效降低人力和物流成本,进而控制生产成本。
同时,生产设备可以灵活选择,根据需求调整生产线并增加自动化程度,因此也可以节省系统维护成本。
3. 生产灵活性强:柔性生产模式中,生产系统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适应产品品种和数量的生产。
这样生产运作的灵活性就可以得到保证。
4. 生产质量高:在柔性生产中,可以使用智能化的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可靠性。
同时,柔性为产品生产提供了一些功能,比如对于错误的纠正,提高产品质量。
二、柔性生产的缺点1. 技术更新周期短:由于柔性生产的快速发展,新的技术不仅出现频繁,而且更新周期较短,制造企业必须需要不断的在新技术领域中进行创新和变革。
2. 设备投资大:相对于传统生产设备,柔性生产设备的投资是相对较大的,对于小型或初创制造企业而言,成本压力较大。
3. 计算机系统影响:柔性生产依赖于大量计算机系统,在出现故障或计算机病毒时,生产系统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4. 生产管理困难:柔性生产模式下,由于设备的柔性和多样性,生产过程需要更为频繁的调整和管理,这种管理难度较大。
三、传统生产的优点1. 设备成熟稳定:相对于柔性生产中的快速创新,传统生产中的设备和技术是成熟稳定的,因此可以更好地控制风险。
生产线外包方案
![生产线外包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77df2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b.png)
3.保障产品质量:严格筛选外包合作伙伴,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及客户要求。
4.灵活应对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变化,快速调整生产线,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三、外包范围
1.生产线设计:根据产品特性及生产需求,设计符合生产要求的生产线。
2.设备采购与安装:负责生产线的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及验收。
5.质量控制: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及客户要求。
六、外包效果评估
1.生产成本:评估外包生产线的生产成本,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
2.生产效率:评估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分析提高效率的空间及措施。
3.产品质量:评估产品质量,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及客户要求。
4.客户满意度:收集客户反馈意见,评估客户满意度。
3.合作关系深化:与优质合作伙伴建立长期战略关系,共同发展。
本方案旨在为公司提供一套全面、严谨的生产线外包计划,通过专业化的管理和人性化的语言,确保方案的实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助力公司持续发展。
四、外包合作伙伴选择
1.资质审查:对潜在合作伙伴进行资质审查,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规模、生产能力、技术实力、管理体系等。
2.信誉评估:调查合作伙伴的信誉状况,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履行、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
3.价格谈判:与合作伙伴进行价格谈判,确保外包价格合理、透明。
4.签订合同:与符合条件的合作伙伴签订外包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2.能力评估:通过现场考察、技术交流等方式,评估合作伙伴的生产管理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
3.商务谈判:进行价格、交期、服务等多方面的商务谈判,确保合作条款的公平合理。
4.合同签订:与选定的合作伙伴签订正式外包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生产线布局(超详细)全解
![生产线布局(超详细)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60e8a2f276a20029bd642d8c.png)
2021/5/4
44
产品原则布局
▪ 第四步:选择作业分配 工作
(以后续作业数量多少安 排作业)
2021/5/4
作业 A
B/D C/E F/G/H/I
J K
后续作业数量 6 5 4 2 1 0
45
产品原则布局
▪ 第五步对工作站安排作业,工作站周期:50.4秒
工作站 作业 时间(S)
工作站1 A
45
二、运输中的浪费
具有代表性的是,有些项目总是无工作性质地移动,时间 花费了在路途中,这是浪费。
2021/5/4
8
鉴别七大浪费
三、来自库存的浪费
库存代表着某些项目正等待某些事情的发生,这里的浪 费表现在:和保存着这些项目来等待有关联的成本,对 这些项目无增值而导致时间的损失。
安全库存是为了保证生产部门的正常运作和弥补不良品 的损失而存在的,但是安全库存不能够超出它们的正常 需要。
▪ 问:
• 金额如何计算出来的? • 组合布局方法或排列有多少种? • 如何排列的才是有效的?
2021/5/4
23
工艺原则布局
▪ 成本矩阵——方案一,总成本合计3474
11 2 3 4 5 6 7 82021/5/4
2
3
175 50
0
4
5
6
7
0
60 400 60
100 150 180 240
17 88 125 198
▪ 使用范围:
• 批量小 • 体积大
▪ 布局特点
• 以产品为中心 • 不考虑物流成本和复杂程度
2021/5/4
18
工艺原则布局
▪ 定义:
• 将相似的设备或功能集中放在一起的布局方式 • 也称车间布局,如车床车间
几种生产模式的区别-
![几种生产模式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99b7fbd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4.png)
劳动制度、岗位设置、 生产计划、工艺纪律、 质量管理、设备操作 维护规程、安全规程、 生产集成决策等。
企业生产类型
连续性生产和离散性生产 备货型生产和订货型生产 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
2.1 连续性生产和离散性生产
根据生产对象在生产过程中运动得连续程
度,可以把企业分为连续性生产和离散性生产。
采用专用工装
每个工作地定期轮 番生产,每个工作 地专业化程度不高 一部分设备按机群 式布置,一部分设备 按部工分艺采过用程专布用置工装, 主要为通用工装
每个工作地完成多 种产品的生产,每个 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很低
通用设备,按机群式布置
通用工装
生产对象 移 动方式
平行移动,少数用平 行顺序移动
平行顺序移动
单件生产
大量生产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动因
生产力的发展 技术的进步 市场的变化
图1 生产方式得演变
3.1 单件生产方式
19世纪以前——手工作坊方式运作
19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作坊式单件生产 组织方式(“技艺”性运作方式)
目前, 这种生产模式主要针对消费需求中豪 华得、性能各异或独特得单件产品上,使用高度熟 练得技工、先进得生产设备,来满足大量生产方式 无法向消费者提供个性化产品得要求。——家庭 装饰业、Hi-End音响业、高档艺术品。
下表1: 连续性生产与离散性生产特征
特征
连续性生产
离散性生产
用户数量 产品品种数 产品差别 自动化作业 设备布置的性质 设备布置的柔性 生产能力 扩充能力的周期 对设备可靠性要求 维修的性质 原材料品种数 能源消耗 在制品库存 副产品
较少
较多
较少
较多
有较多标准产品 有较多用户要求的产品
生产线数字化赋能途径与方法优化方案
![生产线数字化赋能途径与方法优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45900f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6.png)
生产线数字化赋能途径与方法优化方案一、引言随着工业4.0的到来,生产线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必然选择。
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我们需要对生产线数字化赋能途径与方法进行优化,以实现更高效、更灵活、更智能的生产模式。
二、目标本方案旨在优化生产线数字化赋能途径与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并确保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
三、优化方案1.设备互联互通(1)对生产线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效率。
(2)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为设备维护保养提供数据支持。
2.数据驱动决策(1)收集生产线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生产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优化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柔性生产模式(1)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生产线的快速调整和扩展,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2)引入模块化设计理念,实现产品配置的多样化,提高生产线的柔性化程度。
4.远程监控与维护(1)利用远程监控技术,实时监测生产线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通过远程维护技术,实现设备的远程故障诊断和修复,提高设备维护效率。
5.网络安全保障(1)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确保生产线数字化系统的稳定运行。
(2)加强网络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
四、实施步骤1.设备互联互通改造。
对生产线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2.数据驱动决策体系建设。
收集生产线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
3.柔性生产模式推广。
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生产线的快速调整和扩展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同时引入模块化设计理念实现产品配置的多样化提高生产线的柔性化程度。
4.远程监控与维护实施。
利用远程监控技术实时监测生产线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通过远程维护技术实现设备的远程故障诊断和修复提高设备维护效率。
精益生产之线平衡模式
![精益生产之线平衡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2fc4b64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2d.png)
线平衡技术在智 能制造中的作用: 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成本,提高 产品质量
线平衡技术在智 能制造中的发展 趋势:智能化、 自动化、数字化
线平衡技术在智 能制造中的应用 场景:生产线优 化、生产计划制 定、质量控制等
线平衡技术在智 能制造中的挑战 与机遇:技术研 发、人才培训、 市场推广等
自动化和智能化:线平衡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实现自动化生产
绿色环保:线平衡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
柔性化:线平衡技术将更加柔性化,适应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 数字化:线平衡技术将更加数字化,实现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 析
汇报人:
优化设备:采用先进的生 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优化人员:合理安排人员 分工,提高生产效率
优化物料:减少物料浪费, 提高生产效率
优化管理:采用先进的管 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
某电子厂通过线平衡优化生 产线,降低生产成本
某汽车制造厂通过线平衡优 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
某服装厂通过线平衡优化生 产线,提高产品质量
某食品厂通过线平衡优化生 产线,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
浪费
线平衡的定义:生产线上各工序的平衡,使生产效率最大化
线平衡的应用:在生产现场,通过调整生产线布局、优化工序分配等方式实现线平衡
线平衡的效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线平衡的局限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能完全消除生产线上的不平衡问题
• 线平衡是指生产线上的各个工序在生产过程中达到平衡,使每个工序的生产时间相等,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 线平衡的原理包括: a. 工序分析:分析生产线上的各个工序,确定每个工序的生产时间、生产效率和瓶颈工 序。 b. 平衡调整: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生产线上的工序,使每个工序的生产时间相等,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c. 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生产线,持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
柔性生产模式与刚性生产模式的比较
![柔性生产模式与刚性生产模式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78ad21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30.png)
柔性生产模式与刚性生产模式的比较将管理思想与电气化、标准化、系列化相结合,胜利地实现了「少品种大批大量生产」的生产模式。
我们把大批量的生产方式称为刚性生产模式,这一模式的生产效率高,单件产品成本低,但它是以损失产品的多样化,掩盖产品共性为代价的。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展,企业的竞争形式也在发生变化,它不仅仅是表面的价格、数量、质量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刚性生产模式带来的高成本、过量库存、适应市场的灵敏度低。
为此,1998年美国里海高校和GM公司共同提出了柔性生产模式。
柔性生产模式的内涵实质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虚拟生产和拟实生产。
虚拟生产是指面对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要求企业做出灵敏的反映,而产品越来越简单、共性要求越来越高,任何一个企业已不行能快速、经济地制造产品的全部,这就需要建立虚拟组织机构,实现虚拟生产。
拟实生产也就是拟实产品开发,它运用仿真、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供应三维可视环境,从产品设计思想的产生、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全过程进行模拟,以实现在实体产品生产制造以前,就能精确预估产品功能及生产工艺性,把握产品实现方法,削减产品的投入、降低产品开发及生产制造成本。
这两点是柔性生产区分于刚性生产模式的根本所在。
很明显,柔性生产的精髓在于实现弹性生产,提高企业的应变力量,不断满意用户的需求。
柔性生产模式与刚性生产模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①建立虚拟企业,实现虚拟生产与拟实生产。
②订单打算生产量。
柔性生产模式认为,只有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价格与质量不是全部的竞争手段,而只是重要竞争手段之一,要不断地研发新产品,制造产品的特别使用价值来满意用户,依据订单来确定生产量及小批量品种,这就是柔性生产管理的基本动身点。
③建立弹性生产体系。
柔性生产依据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来生产;它产品多、共性强、多样化。
要满意这一生产需求,势必要建立多条流水生产线,由此带来不同的生产线常常停工,产品成本过高。
因此,必需建立弹性生产体系,在同一条生产线上通过设备调整来完成不同品种的批量生产任务,既满意多品种的多样化要求,又使设备流水线的停工时间达到最小,即只在必要的时间内生产必要数量的必要产品。
新型装配式T_梁智能生产线选型及布置分析
![新型装配式T_梁智能生产线选型及布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c184165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12.png)
安徽建筑中图分类号:U44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59(2024)3-0178-02DOI:10.16330/ki.1007-7359.2024.3.0651引言预制装配式桥梁是实现桥梁工业化建造、推动桥梁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手段。
传统桥梁预制构件多在临时预制梁场中生产,其使用范围有限、利用率不高且对土地资源影响大。
因此,根据产业化发展规划,建设永久性桥梁构件预制生产工厂已逐渐成为公路桥梁行业发展趋势。
为达到新型装配式T 梁工业化智能建造的目的,本文通过对移动及固定流水选型确定了适用于新型装配式T 梁的智能生产线类型及布置形式。
2工程概况桐城预制厂位于桐城市东郊村,占地面积13.5万m 2,该工厂是专门为合枞高速公路供应轻型T 梁、装配式下部结构、箱涵拱涵、先张法双T 梁等预制件而建设的预制厂。
其中,轻型T 梁订单数量1920片,根据项目工期需求并结合后期长期规划,共设置5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配置1套液压模板、4台移动台车,每条生产线每天可生产1片轻型T 梁。
3智能生产线选型3.1桥梁预制构件生产线模式根据预制场建设模式,混凝土桥梁预制构件的生产模式可分为传统生产线、固定模台生产线和环形生产线。
3.1.1传统生产线传统生产线采用台座固定,人、机围绕台座开展施工,且需要在台座上养存7~10d 左右,其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布置模式。
模式一:台座纵向布置,该种模式下,模板、蒸养棚等设施可以纵向滑动,周转便利。
由于其采用两台龙门吊或框架式龙门吊,设备复杂,故该种生产模式在场地狭长情况下较为适用。
模式二:台座横向布置,这种模式下,模板、蒸养棚等设施依靠龙门吊搬运,周转不便,但龙门吊数量少、布置简便且灵活、场地形状要求较低。
此外,芯模安拆区域可以和通道合并,节约部分场地面积。
传统生产线模式存在梁厂建造成本低,在小体量预制时,设备摊销少,优势较大的优点。
然而,其劣势主要表现为预制效率一般较低,靠增加台座数量提高生产效率,场地利用、周转率低,人工多且人力成本高;采用二次张拉可提高生产效率,但人力、管理成本高。
生产规划与生产线布局计划
![生产规划与生产线布局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24a7b3e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5d.png)
生产规划是企业生产管理的基础,它 有助于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生产 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市场需求 ,提升企业竞争力。
生产规划的流程与步骤
制定生产目标
根据企业战略和市场分析,制 定具体的生产目标,如产量、 品种、质量等。
资源配置
根据生产计划,合理配置人力 、物力和财力等资源,确保生 产计划的顺利实施。
生产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设备维护保养
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洗、润滑等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 运行。
设备维修管理
建立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及时处理设备故障,保证设备稳定可靠运行,降低故障停机时 间。
Hale Waihona Puke 04 生产人员规划生产人员的招聘与培训
招聘计划
根据生产需求和岗位需求,制定详细的招聘 计划,包括招聘时间、招聘渠道、招聘标准 等。
3. 质量为本
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
4. 灵活适应
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变化,灵活调整生产线布局。
生产线布局的原则与策略
1. 基于工艺流程的布局
根据产品工艺流程的特点,将相似的生产环节集中在一起, 以提高生产效率。
2. 基于设备的布局
根据设备的特点和使用频率,合理安排设备的布局,便于维 护和管理。
培训计划
针对新员工和在职员工,制定培训计划,包 括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安全培训等,
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生产人员的绩效管理
要点一
绩效指标设定
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设定合理的绩效指标,包括工 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态度等。
要点二
绩效考核与反馈
定期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员 工提升工作绩效。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模式选择与优化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模式选择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0095a40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8.png)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模式选择与优化施工模式是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着项目进度、成本及质量。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施工模式并进行优化是确保项目高效顺利完成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从施工模式选择和优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施工模式选择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根据具体项目情况和要求,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施工模式。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施工模式以供参考:1. 整体测装法整体测装法是指将装配单元按照预定顺序组合成空间结构,并通过吊装机械将其整体吊装至设计位置。
这种施工模式适用于较大规模、相对简单的结构形式,在提高施工效率同时能够确保较高的质量控制。
2. 分部分批法分部分批法是指将装配单元按照功能或区域划分,并依次进行加固连接和调平调位等作业。
这种施工模式适用于较复杂或特殊形态的结构,可实现灵活组合及针对性施工。
3. 渐进逐层法渐进逐层法是指按照结构的承重序列,逐层进行拼接和装配作业。
这种施工模式适用于较高的建筑结构或需要纵向分段加固的场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能够有效控制施工周期。
在选择施工模式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地形地貌条件地形地貌条件将直接影响施工设备和机械的选择,例如在山区、湿地等特殊地质环境中,选用整体测装法可能更为合适。
2. 结构形态和复杂程度不同的结构形态和复杂程度对于施工模式有不同要求。
对于较简单且规则的结构,整体测装法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而对于较为复杂的结构,则可能需要采用分部分批法或渐进逐层法来实现。
3. 项目时间限制如果项目对时间要求较紧迫,则需选用能够快速完成工期的施工模式,以确保项目能按时交付。
二、施工模式优化除了选择合适的施工模式外,还需要进行有效的优化措施,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施工模式优化方法:1. 合理调配资源根据具体需求,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和机械设备的调度,确保各项作业能够有序进行并避免资源浪费。
2. 加强监控和质量控制通过建立有效的监控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视和检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谈生产线模式的选择
市场要求在变,生产模式也要变,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拥有市场。
谈到生产模式的转变,其实有很多新的研究和理念不断出台,以生产线的布置来说,就经历了作坊,木板拉,流水线等模式,随后又出现了单元生产,单人生产,单件流生产,台车生产以及综合生产等新的生产模式。
但具体谈到某一公司的产品和市场,到底采取何种生产方式则需进行综合的评估才能做出合适的决择。
我们可以先对各种生产方式作一比较:
了解了各种生产模式的特点,还应分析本公司产品的下面三个特征,以便进一步选择合适的生产模式:
1P-Q分布2产品类型3工序复杂程度
1,P-Q分布指的公司产品的订单数与订单量的分布状态,如20%订单完成80%的产品,则这部分订单适合大量连续生产,同时说明另80%订单完成20%的产品,适合少量间断生产,可采取综合生产模式。
2,产品类型指其体积,重量,状态等特征适合哪一种模式。
如体积小,重量轻的可用单元式,单人式,而重型,大型组件则可籍流水线,
单件流,台车等协助移动。
3,工序复杂程度。
如本来就很简单的工序,就不必一定要流水线生产。
对于比较复杂的制程,可考虑适当细分,以尽量减少半成品种类,减少物流距离,减少搬运取放为目的。
针对具体的产品考虑上述因素,综合分析,才能选择出最适合的生产模式而不致盲目跟从,舍本逐末。
0%的产品,则这部分订单适合大量连续生产,同时说明另80%订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