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源监理实施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一、工程特点及技术标准 (1)
二、工作范围及重点 (2)
三、防范风险源专项机制组织机构 (2)
四、预测预报专项机制 (2)
五、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专项机制 (3)
六、复杂地质、工程难题的施工预案专项机制 (5)
八、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专项机制 (6)
九、严格规范施工工艺监控专项机制 (9)
十、信息收集、反馈和快速反应专项机制 (11)
一、工程特点及技术标准
(一)工程概况
新建设的昆明枢纽,西起温泉站,连接既有成昆线;东至昆明东站,连接既有贵昆线、南昆线,并经羊堡站、王家营西站至规划建设的昆明南客站,与规划建设的云桂铁路、沪昆客专相连;南端通过昆阳至玉溪,与在建玉蒙铁路,蒙河铁路、规划建设的玉磨铁路相连,是我国西南进出境国际铁路与国内铁路网相连接的重要枢纽。
我监理部管段线路总长48.6km,(除制梁及铺架外)全部工程。
温泉(含)至读书铺(含)增建为三线工程(D1K1067+600~D1K1078+870),线路长11.232km;读书铺(不含)至昆明西(含)增建为四线工程(D1K1078+870~D1K1091+600),线路长12.676km;昆明西(不含)至昆明(不含)增建三、四线工程(D1K1091+600~K1097+525.08),线路长5.934km;昆明(含)至昆明东(不含)增建三、四线工程(DK631+100~ZDK636+105.06),线路长5.017km;昆明东扩建三级六场及联络线改建(K624+382.07~K631+100),线路长6.583km;昆明东至小石坝联络线工程(LDK0+000~MDK13+700),线路长6.797km;小石坝机车、客车车辆检修中心;王家营西还建货场(南昆里程:K784+000~K786+000)。
主要工程量为:路基土石方410×104断面方;路基加固防护:中粗砂357743断面方、混凝土302055断面方、挡护544761圬工方、土工合成材料1857390m2;桥梁11座6205.37延长米;框架涵43座19999.55m2,其他涵洞183座7171.67横延长米;隧道5座,总长5841米。
重点控制工程:新碧鸡关隧道及碧鸡关隧道(既有扩建)、昆明西站双线特大桥、土桥双线中桥、菊华村双线中桥、五里多右线大桥、普照村南昆货车上行特大桥。
其中昆明东站、新碧鸡关隧道、昆明西特大桥等工地创火车头优质工程奖和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为部优工程。
(二)编制依据
1、昆明枢纽铁路站前工程勘察设计文件、施工图纸。
2、昆明枢纽铁路工程I标监理合同及监理规划。
3、昆明枢纽铁路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4、《铁路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昆明枢纽铁路建设指挥部文件汇编》、《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用指南》等规程、规范。
5、国家、铁道部颁布的现行的其它相关规定。
二、工作范围及重点
工作范围:监理I标
重点:所辖标段内隧道、特大桥、高桥、膨胀土路堑边坡。
三、防范风险源专项机制组织机构
我部将成立防范风险源专项机制小组,由总监牵头,相关人员参加,如下:
组长:曹宝会
副组长:李浩、曾俊
成员:各专业监理工程师
督促各标段针对工程特点成立防范风险源专项机制组织机构并使其有效运行。
四、预测预报专项机制
(一)预测预报措施
由施工单位成立相应的预测预报专项机制小组,监理部督促、检查其采用超前地质钻探、地质雷达、TSP、红外线深水仪、瓦斯监测仪、地质编录等方法,对隧道前方围岩进行客观的分析预测。
(二)预测预报的目的
通过预测预报,探明前方围岩的完整性、结构面、地下水、岩溶、断层发育程度、瓦斯含量等,以采取合理可行的工程措施指导施工,避免工程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
(三)预测预报成果的利用
根据投标文件和设计图纸,对预测预报结果进行分析,以动态的理念,及时将预测预报成果与施工图纸对比,适时修改施工方案,调整工程措施和施工工艺。
为保证上述工作的落实,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图纸要求投入相应的设备和人员,以满足预测预报工作需要。
(四)预测预报方案的编制
施工单位应在对隧道、特大桥、高桥、膨胀岩土路堑边坡可能的
危险点和不良地质后果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超前预报方案,方案中应明确方法、设备、人员、预报部位、预报频次等。
做到人员设备到位、预报方法合理可行、预报结果及时可靠。
(五)预测预报方案的编制要求
1、对隧道应进行详细的地质编录(含桥基、边坡);
2、对预测预报成果应在24小时之内上报监理审核,对可能严重影响施工安全和质量的潜在危险因素应现场立即提出,如瓦斯浓度超标、采空区、岩溶空洞、地下突涌水(泥)等,施工单位应及时采取工程措施,以保证安全;
3、配备的设备、人员应相对稳定,且应配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地质工程师对预测预报工作进行指导和成果评估;
4、对涉及安全质量的重大预测预报结果,应与设计、建设单位联系共同分析,形成可靠的处理方案以指导施工;
5、施工单位应将预测预报方案和成果报监理部审核,监理部应对预测预报工作进行监控;
6、施工单位不准对预测预报成果数据任意修改,所获数据应能充分反映实际,以保证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具有合理性和可靠性;
7、施工单位应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所属各施工分部进行检查、指导,确定所制定的安全、质量、环水体系处于有效的运行中。
五、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专项机制
针对施工中发生的严重事故和灾害,施工单位应在对施工图纸和现场情况考察分析的基础,对需要重点防范的单位工程制定应急预案,并纳入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中落实到具体工程中。
(一)要求编制应急预案的危险点
1、隧道施工中突水、突泥、坍塌冒顶、浅埋段、岩溶、瓦斯及其他有害气体、采空区(可能存在积水、积泥等);
2、桥梁基坑垮塌掩埋、挖孔桩有害气体等;
3、高边坡滑塌;
4、汛期防洪、泥石流、滑坡、崩塌、危岩落石等;
5、高空作业中坠落、脚手架倒塌等;
6、既有铁路及公路(跨线段)发生行车及交通安全突发事故。
(二)应急预案的制定
施工单位应根据国家和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工程特点,认真分析评估预测可能发生安全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和将损失减到最小。
1、应急预案的制定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合理性,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职责明确,建立必要的预警预报机制,做到有防范措施,有救援方案,有后勤保证(如必要的物资设备、医疗联系等);
2、施工工艺先进,施工组织合理,施工中严格按设计图纸及规范实施,不赶工、不冒进;
3、施工单位应对易发生突发事件的重点部位,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定期对预案进行演练,以保证预案能及时启动,防范有效,措施得力;
4、针对工程施工突发事件可能性的分析,施工单位应设置必要的人员对危险点进行观察,发现预兆及时报警并采取处理措施;
5、施工单位要充分认识应急预案和机制的重要性,做好宣传教育、培训和预防工作,并办理必要的人身和工程保险;
6、应急预案经监理部审查后报业主备案。
(三)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
为杜绝大事故及以上事故的发生,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能及时、高效、有序地进行处理,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应做好如下工作:
1、成立以主管领导为组长、各有关人员参加的应急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并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
2、当发生突发性事件时,施工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电话报业主及监理,并在12小时内将突发事件详细情况书面报业主及监理,业主、设计、监理立即派员赶赴现场进行现场联合办公,对突发事件的严重程度、危害、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以减小影响和损失;同时实事求是、科学地对事件展开调查处理,并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3、监理部应对施工单位的预防突发性事件制度和预案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其落实。
对现场进行巡视,对存在安全、质量隐患的应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直至消除隐患,并视其严重程度将有关
情况及时上报业主;
4、及时分析、研究、修订、完善突发事件防范措施,以确保应急预案措施能与工程实际情况相适应;
5、设计单位参与突发性事件防范和处理工作,对应急预案从技术上给予支持;
6、明确施工单位的责任主体职责,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和职责,逐级监控,努力消除各种隐患。
六、复杂地质、工程难题的施工预案专项机制
(一)施工单位制订的应急预案应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设计预案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细化、量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人员、设备、物资、技术措施上能够保证预案及时启动。
(二)监理部对施工应急预案进行全过程检查和监控。
确保出现复杂地质、工程难题时,应急预案能够迅速启动。
同时,要适时检查、监督、施工预案的调整和优化等工作。
七、重难点工程监控专项机制
(一)监控项目
路基工程:膨胀岩土路堑边坡、高边坡。
隧道工程:各标段内的隧道,尤其以瓦斯、膨胀岩土隧道为重中之重。
桥梁工程:特大桥、大桥、高桥。
(二)监控的主要内容
1、安全、质量、环保、水保保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责任制和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等。
2、施工安全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的要求,无等级责任事故。
重点是:隧道突水突泥、坍塌冒顶、膨胀岩土段的变形、有害气体(瓦斯、CO)等;陡坡、斜井施工;火工产品运输、保管、发放及回收。
既有线施工;高空及深挖基础作业、膨胀岩土路堑边坡施工。
3、工程质量符合《规范》和《验标》规定,无等级质量事故。
重点是: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工艺的审查;贯通测量及重点工程的网控。
隧道的光面爆破,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的监控量测;桥梁桩基,路基基底及过渡段的处理;原材料、构配件的检查验收和施
工过程的试验、平行及见证检验;重点部位、关键工序和隐蔽工程的旁站监理。
4、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按照“三同时”原则实施,达到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标准。
重点是对设计文件中环保、水保工程措施及要求的审查;对施工单位环保、水保实施方案和保证措施进行审查并监督其实施,并检查穿越居民区的线路工程等对环境影响。
取弃土、碴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文明施工等。
(三)监控的实施
1、施工单位是重难点工程实施的责任主体,要成立重难点工程安全、质量、环保水保监控领导小组,并建立管理体系,强化资源配置和组织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
2、监理部负责重难点工程监控机制的审查;对施工单位重难点工程进行监控,加强旁站监理及施工过程控制,并在每次例会上进行分析。
3、请设计单位要及时处理重难点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地质情况严重与设计不符,做好设计预案。
4、监理和施工单位应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出现问题要及时向业主反映。
八、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专项机制
(一)监控量测项目
1、必测项目
(1)地质超前预报及编录(采用方法为地质雷达、TSP、地质观测、地质素描、地质罗盘、数码摄像)。
(2)隧道周边位移量测,包括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及必要时增设的隧底上鼓量测(采用仪器为收敛计、水准仪、塔尺)。
(3)隧道浅埋段、山间洼地、破碎带、偏压洞口的地表下沉量测(采用仪器为水准仪、塔尺等)。
2、选测项目
(1)围岩内部位移;
(2)围岩压力;
(3)围岩弹性波速度;
(4)钢架和喷混凝土受力;
(5)二衬接触压力;
(6)锚杆杆体应力;
(7)地应力测试。
(二)监控量测项目确定
1、隧道开工前,由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图纸并结合各隧道具体情况,列出监控量测项目清单。
2、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地质变化情况和设计要求,随时对量测项目进行调整。
(三)监控量测的具体要求
1、施工单位要制订详细的量测计划书(或称作业指导书),并落实至工艺控制过程中,及时掌握隧道施工中围岩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和支护、衬砌的可靠性等信息,确定二次衬砌合理的施作时间,及时调整围岩级别、修改支护系统设计和变更施工方案,确证施工安全和隧道稳定。
2、量测计划书应包括量测项目、内容、位置、时间、频次、方法、设备、人员、测点布置、记录表格、数据整理分析方法、信息传递、异常情况的判定、报告和处理、量测终止标准等内容。
3、洞内观察
(1)施工单位对开挖工作面的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立即进行,重点观察记录工作面围岩特征、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并做好地质编录。
对地质条件复杂地段,应积累影像资料,作为分析地质变化的依据之一。
(2)对初期支护及地段的观察按规范要求进行。
主要观察混凝土、喷射混凝土、锚杆和格栅及钢拱架等的变形情况,判定初期支护、二次衬砌的可靠性和围岩的稳定性。
4、洞外监测
(1)施工单位洞外监测的重点为洞口段和洞身浅埋段、山间洼地、岩堆、破碎带、岩溶漏斗区域及偏压洞口的地表开裂、下沉和隧道洞口边、仰坡和稳定状态、地表及地下水等情况,每次观察后应做好详细记录。
(2)地表下沉的量测必须在开挖之前就开始进行。
每个量测断面的观测点不少于7个,监控范围应延伸布置在隧道开挖影响范围以
外。
地表构筑物应在其周围增设观测点。
量测应超前于隧道开挖工作面。
量测时间应一直持续到地表下沉稳定、隧道衬砌施作完毕后停止。
5、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及隧底上鼓量测测点应尽可能靠近工作面设置。
量测在开挖后应及时进行。
初读数应在开挖8小时内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读取,最迟不得超过12小时。
量测断面间距、每个断面测点数量、量测频率根据有关规定和现场情况确定。
6、当围岩收敛速度<0.2mm/d,变形趋于稳定,围岩变形基本稳定2-3周后结束量测工作。
对浅埋隧道、山间洼地、岩堆、破碎带、岩溶漏斗区域、偏压隧道、膨胀岩土、软弱围岩和高地应力隧道按设计要求延长量测时间。
7、对工作面应对瓦斯浓度在超前预报的基础上进行监测,并及时反馈数据,以确定下一步作业否能进行。
(四)监控量测责任分工
1、施工单位责任
(1)现场施工量测由施工单位负责
(2)编制量测计划,送监理、设计单位备案。
(3)按量测计划认真组织实施,作好量测记录。
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每半月将有关资料反馈到业主、设计、监理部。
(4)根据量测情况要求采取的施工措施,施工单位要认真落实。
如有异议,可提出召开四方会议研究确认。
(5)量测点应设置牢固,标志明显,量测资料应保存在现场洞口,以便随时核查。
设计单位对施工单位反馈的量测信息进行分析、判断,若需修改设计应在接到施工单位量测信息2天内提出具体措施,并反馈到监理、施工单位。
2、监理部
(1)审查施工单位的量测计划,并检查其量测人员、仪器到位情况。
(2)监督施工单位量测计划的实施,核查测点埋置是符合规定。
跟踪检查现场施作、监测记录、数据分析处理、信息传递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3)对监控量测情况,进行动态管理。
必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
量测频率
(一)施工工艺的制订
1、设计单位在设计文件中应明确对施工工艺的要求和施工注意事项,并负责向施工单位和监理部进行技术交底。
2、施工单位应在工程开工前,根据设计文件、施工规范、验收标准、招标书要求和投标承诺、业主批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通过试验确定工艺参数,制订工程施工措施。
施工工艺应突出工艺要点、资源配置、质量控制措施等内容,并作为单位工程开工报告的附件,监理部负责审查。
(二)施工工艺的实施
1、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不得随意更
改;施工工艺需作调整,应经监理审查同意。
2、各类工程全面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先做工艺性标准示范段工程,以规范施工操作程序,完善施工工艺;工程全面展开后,要抓好推广工作。
严格按示范工程的标准施作,保证不变形、不走样;未做工艺标准示范段工程,不得全面施工。
监理要认真监督、严格把关,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3、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使之正常运转。
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工序质量,加强试验检验,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工序自检互检、交接检和报检,未经监理检查签认,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4、监理要按照相关规定实施旁站监理,保证关键工序、重点部位的施作处于可控状态。
5、监理应经常检查施工单位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运转情况,发现异常情况责令其整改。
要加强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报检制度,按规定进行平行抽检和见证试验,严格把好材料、半成品、成品检验关。
对未经监理检查而擅自施工的,严肃处理。
对各工序施工工艺的实施情况、工艺效果、存在不足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意见,及时调整。
6、监理部要积极配合工程质量第三方检测工作,对检测中发现的安全质量缺陷认真分析工艺原因,督促施工单位整改。
(三)施工工艺的实施强调施工单位的自控,监理要加强过程中的监控。
开工报告中未附单位工程施工工艺而开工的、未施作工艺标准示范段工程(或成果达不到要求)而大面积施作的、未按规定程序报批而擅自更改工艺的、不按规定程序报检或上道工序不合格而转到下道工序施工的、未按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做到位的,要追究施工单位责任。
施工工艺监控流程图
十、信息收集、反馈和快速反应专项机制
(一)各参建单位按合同约定和业主下发的文件要求上报信息资料,相关单位按办法要求及时给予反馈,除按正常程序保证信息收集、反馈渠道畅通外,针对本线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高风险性,作以下补充规定:
1、施工、设计单位地质勘察及地质超前预测预报工作信息的收
集、反馈按专项机制要求,由监理部负责监督检查,出现问题在24小时内向业主反映。
2、施工单位应对不同阶段的预防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的措施和落实情况,进行经常性地专题检查分析。
3、施工、设计单位应对复杂地质、工程难题施工和设计预案的优化和调整及动态管理体制情况每月向业主报告落实情况。
4、施工单位应对重难点工程的安全、质量、工期、环保,水保等事项定期分析,出现问题及时向业主反映。
工程进展到关键时期(如果重点控制工程施工到重要环节、关键部位、工程进度严重滞后等),施工和监理部应随时向业主报告施工进展情况。
5、施工单位对隧道施工监控量测按专项机制度要求执行。
监理部负责监督检查,出现问题在24小时内向业主反映。
6、监理部负责督促检查工艺标准示范段工程和施工工艺的执行,出现问题在24小时内向业主反映。
7、变更设计要严格按业主要求的时限和程序执行,对变更设计处理过程中的问题,监理部要在月报中说明情况。
8、施工单位对物资储备、供应情况要定期分析,在月报中反映。
9、施工单位对发生严重的地方干扰、路地纠纷等情况要在24小时内向业主反映。
10、施工单位发生质量事故,要在12小时内向业主书面报告。
(二)施工单位发生的死亡事故、突发性事件要立即将现场情况电告业主,并在12小时内将详细情况以书面报业主和监理部。
(三)快速反应机制
1、施工单位设立工程调度室,配置值班人员,以承上启下,保证信息畅通。
2、施工单位要针对管段的重点工程设值班室,配备人员值班。
值班电话、进场道路必须确保畅通无阻。
3、施工单位、监理部要经常检查、分析施工中的问题和隐患。
尤其是涉及安全、质量、水保、环保等方面的敏感性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
对可能或已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必须快速反应,果断启动应急预案,尽最大可能防止事态扩大,减小对施工生产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4、施工现场一旦出现重大险情、事故(如安全、质量隐患,重大安全事故,突发性自然、地质灾害),施工单位、监理部领导必须迅速赶到现场,并紧急启动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预案。
业主、设计单位在接到电话后应迅速作出反应,争取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并组织联合办公,立即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