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53 第三章 脂类化学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脂化学

生物化学脂化学

二、类脂——固定脂
不受营养状况及机体活动影响的类脂,也称固定脂
生理功能:构成各种细胞膜结构,并参与多种生理活动。
磷脂 糖脂
甘油磷脂 鞘磷脂 脑苷脂 神经节苷脂
胆固醇及其酯
磷脂
• 分布:各组织的膜结构上 • 生理功能:
① 构成生物膜结构,参与细胞间的识别和细胞信息传递。 ② 协助脂肪的消化吸收,并参与脂类在血浆中的转运。 ③ 构成神经髓鞘的组成成分,维持神经兴奋的正常传导。
磷脂又称甘油磷脂、磷酸甘油酯
鞘磷脂,又称神经磷脂,在脑组织和神经组织中 含量较多。
A B
C B
A
甘油磷脂
鞘磷脂
C
糖脂
• 分布:细胞膜上,神经末梢等处 • 生理功能: 1) 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2) 参与神经传导过程 3) 作为激素等的受体
与鞘磷脂 不同
胆固醇及其酯
• 分布: 细胞重要组成成分,在神经组织及肾上腺中含量 尤其丰富
O CH-3 (CH2)16 -C- S-CoA
硬脂酰辅酶A
O
CH3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
OH
软脂酸
O
CH3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S-CoA 软脂酰辅酶A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是一大类不溶 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化合物。
脂肪(甘油三酯,三脂酰甘油)
脂类
磷脂 糖脂 类脂
磷酸甘油酯 鞘磷脂 脑苷脂 神经节苷脂
胆固醇及其酯
脂类的结构通式
甘 脂肪酸
脂肪酸
油 脂肪酸

《生物化学》-脂质化学

《生物化学》-脂质化学
概述
一、脂类物质概念 脂类是是生物体中的重要有机物,其共同点是
低(不)溶于水,高(易)溶于苯、乙醚、氯仿及 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大多数脂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肪 酸和醇形成的酯及其衍生物。以及与这些化合物的 生物合成或生物功能紧密相关的一类物质。 二、脂类物质的分类 (一)按其化学组成分 (二)按其生物学功能分
2.命名与简写符号 系统名称按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进行。 十六碳脂肪酸(软脂酸) 十八碳脂肪酸(硬脂酸) 9-十六碳烯酸(棕榈油酸) 9-十八碳烯酸(油酸)
如18:0
18:1(9)
3.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1)一般为偶数碳原子,碳骨架长度4-36,常见 12-24,一般是不分支和无环、无羟基的单羧酸。
OH
(Sn-立体特异性编号体系) Sn -3-磷脂酸
常见甘油磷脂的极性头部和其净电荷(pH=7)
甘油磷脂名称
磷脂酸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丝氨酸
HO-X的名称
—— 胆胺 胆碱 丝氨酸
—X的结构
极性头基净电荷
磷脂酰甘油
甘油
磷脂酰肌醇
肌醇
H -1
HH
心磷脂
双磷脂酰甘油
例题:中性pH下,净电荷为零的 甘油磷脂是( )( )。
然而,催化加氢是一个可逆反应,饱和脂肪酸在 反应过程中,也会脱氢生成不饱和脂肪酸。这样,脱 氢的产物就可能有两种,顺式和反式。
反式不饱和脂肪酸比顺式不饱和脂肪酸空阻小,更 稳定,更容易生成,而且一旦生成,又不易被氢化饱 和。
所以,在顺式不饱和脂肪酸催化加氢的产物饱和脂 肪酸中,会含有一定量的反式不饱和脂肪酸。这就是 反式脂肪酸的由来。
影响油脂自动氧化的因素 (1)油脂的脂肪酸组成
不饱和脂肪酸越多,越容易发生自动氧化。 思考:为什么家用猪油比花生油更易变“哈喇”? 因为天然植物油脂中溶有维生素E,起抗氧化作用。

生物化学3-脂类化学

生物化学3-脂类化学

甘油三脂
O
H 2C
OH
O H2C O C (CH2)mCH3
HO CH
H3C (CH2)n C O CH O
H 2C
OH
H2C O C (CH2)k CH3
甘油磷脂
O
O H2C O C (CH2)m CH3
H3C (CH2)n C O CH
O
H2C O P O X OH
X = 胆碱、水、乙 醇胺、 丝氨酸、甘 油、肌醇、磷脂酰 甘油等
(二)饱和脂肪酸
• 饱和脂肪酸---无双键 室温下多为固态, 生物体内的饱和脂肪酸多以软脂酸和硬脂 酸存在分布广并且比较重要。
2020/2/12
(三)不饱和脂肪酸
• 单不饱和脂酸 • 多不饱和脂酸
含2个或2个以上双键的不饱和脂酸亚 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多不饱 和脂酸是人体不可缺乏的营养素
2020/2/12
2020/2/12
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
• (一)单纯脂类(simple lipid)
由脂肪酸与甘油所形成的脂。如甘油三酯和蜡
• (二)复合脂类(compound lipid

由脂肪酸、醇和其他非
脂成分构成。如磷脂、糖脂
• (三)衍生脂质(derived lipid)
由单纯脂和复合脂衍生构成,具有脂质的一般性质, 如 取代烃、固醇类、萜等。
• 碳的个数大多分布在4-26之间;12-24多 见。
• 其通式为:R-COOH
2020/2/12
(一)脂肪酸的种类
• 短链脂肪酸 C4 • 中链脂肪酸 (C6~C10) • 长链脂肪酸(C12~C26) • 饱和脂肪酸-无双键 室温下多为固态 • 不饱和脂酸-有双键 室温下多为液态

脂类生物化学

脂类生物化学

2.1、脂质的概念
存在 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油和微生物中,是构成原 生质的重要成分。
脂类物质是指脂肪酸(C4以上)和醇形成的酯类及其衍 生物的统称。醇包括:甘油醇、鞘氨醇、高级一元醇 和固醇。
脂类具有下列3个特征: 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丙酮及氯仿等。 为脂肪酸与醇所组成。 能被生物体利用,作为构造、修补组织或供给能量之 用。
• 非动物固醇:植物中含有植物固醇,包括豆固醇、 菜油固醇和β-谷固醇等。其中最丰富的是β-谷固 醇,它是在C17位置上连接有10碳烷烃而不像胆固 醇为8碳烷烃,因为其在C24位上有一个β取向的乙 基,所以又叫24β-乙基胆固醇。植物固醇很少被 消化吸收,并能抑制胆固醇吸收。此外,真菌中还 有麦角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可转变为维生素D2的 前体,后者加热转变成维生素D2)和酵母固醇等
• 立体结构:环与环稠合构型顺式,两个基角处在环面的同 侧;环与环稠合构型反式,两个基角处在环面的异侧。
• 类固醇分子平面上的取代基可以是直立的,也可以是平伏 的。一般说来,由于空间上的原因平伏取代比直立取代稳 定,例如胆固醇的C3上的羟基是平伏的。
胆固醇和非动物固醇
• 胆固醇:在脑、肝、肾和蛋黄中含量很高,是最常 见的动物固醇。它是两亲分子,它极性基(C3上的 羟基)弱小,非极性部分(甾核和C17上的烷烃侧 链)大而刚性,对膜中脂质的物理状态具有调节作 用,它是动脉粥样硬化斑斑块成分之一,也是类固 醇激素和胆汁酸的前体。
类固醇
• 结构特点:类固醇也称为甾类,这类化合物的结构以环戊 烷多氢菲母核结构为基础。甾核C3位常为羟基或酮基; C17位可以是羟基、酮基或其他各种形式的侧链;C4-C5 和C5-C6之间常是双键;A环在某些化合物如甾酮中是苯 环,这些类固醇无C19-角甲基;类固醇种类很多,原因是 :a、环上的双键数目和位置不同,b、取代基的种类、数 目、位置和取向(α,β)不同;环与环稠合的构型(顺反 异构)不同。

第3章 脂类化学第三节 类脂

第3章 脂类化学第三节 类脂

食品生物化学
图3-11 脑磷脂结构
食品生物化学
(3)肌醇磷脂 肌醇磷脂是从组织所含的脑磷脂粗制品中 分离出来的。
(4)缩醛磷脂 肌肉和脑组织中的磷脂中,有10%是缩醛磷 脂。
2.非甘油磷脂 非甘油磷脂只有一类,即神经鞘磷脂,由神经鞘氨基醇、 脂肪酸、磷酸及胆碱组成,主要存在与脑及神经组织中。
二、糖脂
食品生物化学
第三章 脂类化学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脂肪 • 第三节 类脂 • 第四节 油脂加工的化学
食品生物化学
学习目标
1.了解脂类化合物的特征及分类。 2.掌握脂肪及脂肪酸的性质。 3.了解食品热加工中油脂的变化。 4.了解油脂加工中的化学变化。
食品生物化学
第三节 类脂 一、磷脂
磷脂结构比较复杂,由醇类、脂肪酸、磷酸和一个含氮化 合物(含氮碱)所组成。按其组成中醇基部分的种类又可分为甘 油磷脂和非甘油磷脂两类。
糖脂亦称脑苷脂,由糖、脂肪酸及神经鞘氨基醇组成。按 糖的种类,可分为半乳糖脑苷脂及葡萄糖脑苷脂两类,以半乳 糖脑苷脂较普遍。
食品生物化学
图3-12 神经鞘磷脂结构式
食品生物化学
三、固醇
固醇是脂类中不被皂化,在有机溶剂中容易结晶出来,因常 温下呈固态而得此名称。固醇多于脂肪和磷共同存在,一部分为 游离型,另一部分与高级脂肪酸发生酯化。
在室温下,蜡是固体,熔点为60~80℃,溶于醚、苯、三 氯甲烷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皂化,在人及动物消化道中 不能被消化,故无营养价值。
蜡的生物学意义是起保护作用,皮肤、毛皮、植物叶、果实 表面及昆虫表皮均有蜡层。
1.甘油磷脂 甘油磷脂可视为磷脂酸脂酸的结构
食品生物化学
主要的甘油磷脂:

【2021年整理】食品生物化学---第3章

【2021年整理】食品生物化学---第3章
未经酯化的甘油能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脂肪溶剂,沸点为 290℃,相对密度1.260。
甘油在高温下与脱水剂(无水CaCl2 、KHSO4 、MgSO4等) 共热,失水生成具有刺激鼻,喉及眼黏膜的辛辣气味的丙烯醛, 是鉴别甘油的特征的反应。油脂在高温时发生臭味就是产生丙烯 醛的缘故,也可利用此种性质来鉴定物质中是否有油脂存在。
精品课件,可编辑,欢迎下载,
21
食品生物化学
②皂化价 皂化1g油脂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皂化价可反 映脂肪的平均分子量,因为单位重量的脂肪如分子量愈大,则摩 尔浓度愈小,所需的氢氧化钾也愈少,如果皂化价低于常数以下, 可推断混入了其他高分子量的脂肪或不皂化性的物质,如甾体物 质、脂溶性维生素及类胡萝卜素等。
③酯值 皂化1g纯油脂所需要氢氧化钾的毫克数称为酯值, 这里不包括游离脂肪酸的作用。
④不皂化物 油脂中含有少量不受氢氧化钾作用的脂质物质, 如甾醇、高级醇、脂溶性色素和维生素等,称为不皂化物。不皂 化物含量以百分数表示。
精品课件,可编辑,欢迎下载,
22
脂肪
甘油

碱与脂肪及及脂肪酸的作用可以用酸价和皂化值、酯值和不 皂化物来反映,这几项内容也是表征脂肪特点的重要指标。
①酸价 酸价是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
钾的毫克数。它因油脂的精炼程度、保存时间及水解程度不同而
有差异。例如完全精炼好的油,酸价一般在0.03左右,而毛油酸
价多在1以上。所以酸价的高低是衡量油脂好坏的指标。
(2)不饱和脂肪酸 分子中含有双键或三键的脂肪酸叫做 不饱和脂肪酸,通常为液态。
不饱和脂肪酸通常用Cx:y表示,其中x表示碳链中碳原子的 数目,y表示不饱和双键的数目。
精品课件,可编辑,欢迎下载,

生物化学脂类化学与代谢ppt课件

生物化学脂类化学与代谢ppt课件
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吸收 CH3COCH2C0-SACP
顺,顺-十八碳-9,12-二稀酸,18:2△9c,12c (二)脂肪酸(长链烃基+羧基) 3、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脂类、类脂、简单脂、复合脂、必需脂肪酸 饥饿时酮体可占脑能量来源的25%-75%。 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E2、烟酸等。
2021/8/30
18
第二节 脂类的消化吸收和转运
一、 脂类的消化
小肠上段是主要的消化场所
脂类(TG 、PL 、Ch等)
胆汁酸盐乳化
微团
胰脂肪酶、辅脂酶等水解
甘油一脂、溶血磷脂、 长链脂肪酸、胆固醇等 乳化
混合微团
2021/8/30
19
2021/8/30
20
2021/8/30
21
二、 吸收
因哺乳动物缺乏在C-9位上引进双键的酶,因此,亚油酸和亚麻酸是必需脂肪酸。
▪ 在号码后面用c(顺式),t(反式)标明双键几 何构型。
2021/8/30
7
▪ 例如:不饱和脂肪酸:1-6个双键
(二)▪脂肪1酸(、长链油烃基酸+羧基:) 顺-十八碳-9-稀酸,18:1△9c,
▪ 2、亚油酸(ω-6): 其他名称:明维欣、洛特、欣露、艾乐汀、洛伐他汀胶囊、洛伐他汀片、洛伐他汀颗粒、雪庆、洛伐他汀分散片、苏欣、海立片、都
琥珀酰 CoA进入TCA循环被氧化
▪ 5、二十二碳六稀酸(DHA) (ω-3) : (1)在饥饿期间酮体是包括脑在内的许多组织的燃料,因此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3、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
所以说▪脂肪全是体内顺最有-效二的供能十和储二能物碳质。-4-7-10-13-16-19六稀酸 ,
▪ 22:6 △4c,7c,10c, 13c,16c,19c

生物化学第3章复习题(脂类的化学)

生物化学第3章复习题(脂类的化学)

课外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活性脂质:是由脂肪酸和醇作用生成的酯及其衍生物2、不饱和脂肪酸:含有不饱和双键3、脂肪酸的Δ命名法:双键位置的碳原子号码从羧基端向甲基末端计数,号码后用c和t分别表示顺势和反式结构4、脂蛋白:是由制止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5、糖脂:是指含一个或多个糖基的脂类,糖和脂质以共价键结合6、必须多不饱和脂肪酸:人体及哺乳动物能制造的多种脂肪酸,但不能向脂肪酸引入超过Δ9的双键7、复脂:除了含有脂肪酸和各种醇以外,还含有其他成分的酯8、磷脂:是分子中含磷酸的复合脂,包括含甘油的甘油磷脂和含鞘氨醇的鞘磷脂两大类,是生物膜的重要成分9、鞘磷脂:是有鞘氨醇、脂肪酸、磷酸和胆碱或乙醇胺组成的脂质二、符号辨识1、TG;甘油三酯2、FFA;游离脂肪酸3、PI;磷脂酰肌醇4、CM;乳糜微粒5、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6、ILDL;中间低密度脂蛋白7、LDL;低密度脂蛋白8、HDL;高密度脂蛋白9、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10、PC;卵磷脂11、PE;脑磷脂12、PG;磷脂酰甘油13、CL;双磷脂酰甘油三、填空1、脂类按其化学组成分类分为(单纯脂质)、(复合脂质)和(衍生脂质);2、脂类按其功能分类分为(结合脂质)、(储存脂质)和(活性脂质);3、脂肪酸的Δ命名法是指双键位置的碳原子号码从(羧基)端向(甲基)末端计数;4、脂肪酸的(ω)命名法是指双键位置的碳原子号码从甲基末端向羧基端计数;5、天然脂肪酸的双键多为(顺)式构型;6、必须多不饱和脂肪酸是指人体及哺乳动物虽能制造多种脂肪酸,但不能向脂肪酸引入超过(Δ9)的双键,因而不能合成(亚麻酸)和(亚油酸),必须由膳食提供。

7、简单三酰甘油的R1=R2=R3,(棕榈酸甘油酯)、(硬脂酸甘油酯)和(油酸甘油酯)等都属于简单三酰甘油;8、鲛肝醇和鲨肝醇属于(烷醚)酰基甘油;9、(蜡)是由长链脂肪酸和长链一元醇或固醇形成的酯;10、复脂是指含有磷酸或糖基的脂类,分为(磷脂)和(糖脂)两大类;11、(甘油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第一大类膜脂;12、重要的甘油磷脂有(脑磷脂)、(卵磷脂)和(磷脂酰丝氨酸)等;13、磷脂酰丝氨酸、脑磷脂和卵磷脂的含氮碱分别是(丝氨酸)、(胆胺)和(胆酰),它们可以相互转化;14、血小板活化因子是一种(醚)甘油磷脂;15、鞘氨醇磷脂由(鞘磷脂)、(脂肪酸)和(磷脂胆酰)组成;16、糖脂是指糖通过其半缩醛羟基以(糖苷键)与脂质连接的化合物;17、鞘糖脂根据糖基是否含有(唾液酸)或硫酸基成分分为(中性)鞘糖脂和(酸性)鞘糖脂;18、最简单的硫苷脂是(硫酸)脑苷脂;神经节苷脂的糖基部分含有(唾液酸);19、萜类是(异戊二烯)的衍生物,不含脂肪酸,属简单脂类;20、类固醇的基本结构骨架是以(环戊烷多氢菲)为基础构成的甾核;21、糖脂分为(鞘糖脂)类和(甘油糖脂)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油无手性C! 连接磷酸后变手性。
甘油磷脂 (一般结构)
L-甘油-3-磷酸
头部取代基
甘油磷脂的一般性质
属于两亲分子,在水中能形成双分子微囊,可构成生物膜。 用碱或酶可水解成脂肪酸、甘油和含氮碱,酶水解的一些中间物如溶血 甘油磷脂是强表面活性剂,可使细胞膜溶解。 磷脂酶作为工具酶与薄层层析一起用于磷脂的结构分析。
甘油
简单三酰甘油
混合三酰甘油
三酰甘油起贮存能量和隔 离作用。 贮存能量不以糖原形式:1、 更还原;2、疏水;糖原易溶, 迅速;绝热、低密度。
脂肪在作为能源贮备的时 候,一般贮存在脂肪细胞 中,与胆固醇酯一起以脂 滴(lipid droplet)的形式 存在。在脂滴的表面通常 是一层磷脂单分子层,在 外面覆盖一层脂外被蛋白 (perilipin) 。
前列腺素
凝血烷
白三烯
三、三酰甘油和蜡
鞘氨醇
古细菌醚脂
半乳糖脂/硫脂 二植烷
单糖或寡糖 单糖或双糖
(一)三酰甘油的类型 三酰甘油(甘油三脂)是甘油和脂肪酸形成的酯。的R1,R2,R3相同时,
为简单三酰甘油,16:0、18:0、18:1分别为三硬脂酰甘油、三软脂酰甘油、三 油酰甘油;若R1,R2,R3不同则为混合三酰甘油,大多数天然油脂是简单三 酰甘油和混合三酰甘油的混合物。
为了适应极端恶劣 的环境,古菌细胞 膜主要由醚磷脂组 成,原因是醚键比 酯键更加稳定。
甘油二醚和甘油四醚的化学结构
磷脂分子自组装形成的几种结构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are important
Head
group
•Lipid is an amphipathic molecule,
三种ω-3脂肪酸的化学结构
(三)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1.碳原子数多为偶数(12-24); 2.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多在第9位,第2和第3个双键多
在第12和第15位(同样链长下饱和熔点高于不饱和?); 3.双键多为顺式,少数为反式?
不饱和脂肪酸多—液态; 饱和脂肪酸多—固态
(四)脂肪酸的理化性质 链长则在水中的溶解度低;双键多则熔点低;顺式异构
体的熔点比反式异构体低;可以发生氧化,加成等化学反应。 (五)脂肪酸盐和乳化作用
脂肪酸盐有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可以使脂类形成小滴, 分散到水中,可以作为去污剂使用,也可以用于生化实验, 分离膜蛋白会使蛋白质变性失活。
(六)类二十碳烷 类二十碳烷是由20碳PUFA衍生而成的,包括前列腺素、凝血烷和白三
Tail
but rarely exists as a monomer.
group
air water
monolayer
Micelle
Inside-out (in nonpolar solvent)Biblioteka Lipid bilayer
几种常见的甘油磷脂
1.磷脂酰胆碱:又称卵磷脂, 在细胞膜中含量高,胆碱属季 胺盐,碱性极强,是甲基供体, 可防止脂肪肝,乙酰胆碱是神 经递质。磷脂酰胆碱在蛋黄和 大豆中含量丰富。
第3章 脂类化学
一、引言
(一)脂质的定义 脂质是低溶于水,高溶于非极性溶剂的有机分子,是脂肪
酸的衍生物,低氧化态、高还原态。对于形成生物膜的结构至 关重要。 (二)脂质的分类 简单脂:是由脂肪酸和醇形成的酯,包括脂肪(甘油三酯)和蜡。 复合脂:除含有脂酰基和醇基团外,还有非脂成分,如磷酸基
团、糖基和胆碱等。分磷脂和糖脂两大类(鞘脂、脂蛋白)。 异戊二烯类脂:在结构上可被剖析成若干个异戊二烯单位,包
棕榈酸
1-三十烷
三十烷醇软脂酸酯(蜂蜡主要成分)
(三)复合脂—a.甘油磷脂—磷酸的衍生物
除含有脂酰基和醇基团外,还含有非脂成分,如磷酸基团和糖基。分 成磷脂和糖脂等。磷脂是含有磷酸基团的脂类,包括以甘油为骨架的 甘油磷脂和以鞘氨醇为骨架的鞘磷脂。糖脂是含有糖基的脂类。这两 大类脂都属于两性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
常见脂肪酸的俗称和结构缩写
棕榈酸
硬脂酸
油酸
亚油酸
α -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
(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
亚油酸是ω-6家族PUFA的原初成员,也是二十碳烷化合物 的前体,α-亚麻酸是ω-3家族PUFA的原初成员, ω-6家族PUFA 可降低血清胆固醇, ω-3家族PUFA可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 防治神经、视觉和心脏疾病,人类可能缺乏ω-3家族PUFA。 EPA(20碳五稀酸)和DHA(22碳六稀酸)有保健价值。
括萜、脂溶性维生素和胆固醇及其衍生物。 (三)脂质的生物学作用 1.贮存能量;2.构成体质;3.生物活性物质。
二、脂肪酸=羧基+碳氢链
(一) 脂肪酸的种类 棕榈酸(16:0)、硬脂酸(18:0)、油酸(18:1,△) 、亚油酸
(18:2)、γ-亚麻酸(18:3, △6,9,12)、花生四稀酸(18:3, △5,8,11,14)、 EPA(20:5 ,△5,8,11,14,17)和DHA (22:6,△4,7,10,13,16,9)等较重要(命名 法则)。又分为必需脂肪酸和非必需脂肪酸,必需脂肪酸在人 体内(或其他高等动物)不能合成,但又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 取。亚油酸和α-亚麻酸为必需脂肪酸,其他脂肪酸为非必需脂 肪酸。
烯等,合成的前体主要是花生四烯酸。 前列腺素存在广泛,种类较多,不同的前列腺素或同一前列腺素作用于
不同的细胞,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如升高体温,促进炎症,控制跨膜转运, 调整突触传递,诱导睡眠,扩张血管等。
凝血烷最早从血小板分离获得,能引起动脉收缩,诱发血小板聚集,促 进血拴形成。
白三烯最早从白细胞分离获得,能促进趋化性,炎症和变态反应。 阿司匹林消炎、镇痛、退热的原因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也抑制凝血 烷合成,因而有抗凝血作用。
脂滴的结构模型
(二)蜡
蜡是长链脂肪酸和长链一元醇或固醇形成的酯,天然蜡是多种蜡酯的 混合物。蜡分子含一个很弱的极性头和一个非极性尾,因此完全不溶于水。 鸟类羽毛、冬青叶片发亮都是分泌了蜡(防水、保水、防虫)
蜂蜡存在于蜂巢;白蜡是白蜡虫的分泌物,可用作涂料、润滑剂和其 他化工原料;鲸蜡是抹香鲸头部鲸油冷却时析出的白色晶体;洗涤羊毛得 到的羊毛蜡可用作药品和化妆品的底料;来源于棕榈树叶片的巴西棕榈蜡 可用作高级抛光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