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龙泉窑的黑胎类厚釉产品,主要表现是它的开片和“紫口铁足”
“哥窑”宋,元,明,清各时期特征
“哥窑”宋,元,明,清各时期特征元哥窑倭角方洗哥窑圆笔洗各时期仿哥窑特征:1、黑胎宋哥窑:基本特征是黑胎或紫金胎,紫口铁足,有的只有铁足或紫口,金丝铁线、宋代器型、气泡之密似攒珠、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为粉青、月白、灰青、米黄多种,釉质温润有酥油般的效果。
2、非黑胎宋哥窑:其胎为深灰、浅灰、土黄等色,其它特点基本和黑胎宋哥窑相同。
3、宋龙泉哥窑:宋代器型,其胎黑、灰白等,有紫口铁足、金丝铁线现象、釉色带有龙泉青瓷特征。
宋哥窑黄釉洗4、元哥窑:1996到2001年杭州老虎洞的遗存挖掘发现,在元代晚期的遗存中有一类器物与某些传世哥窑十分相似。
其胎体较宋代疏松、胎色有浅灰、深灰和黑色,釉色有青灰、粉青、天青,釉面不太均匀干净。
元代哥窑器型一般粗厚笨拙,带有元代瓷器的明显特征,开细小纹片,开片缺乏宋代自然明快、井然有序的效果。
南宋/元哥窑水丞5、明代仿哥窑制品,其胎大都为白、灰白、灰黄胎质,没有自然的紫口铁足现象。
多数器物开片只能呈现一种颜色的片纹,有些器物呈现金丝铁线,颜色通常黑中闪红,铁线较多,金丝较少,纹路僵直,一般不见到宋釉开片在较小的区域内仍旧曲折变化的状态。
纹片大小分布不均匀,纹路微微闪黑或者闪黄,颜色浅淡。
气泡特征也不具备宋代聚珠攒沫的特点。
元/明哥窑葵形洗6、清代哥窑。
以雍正、乾隆为好,大多数胎质较厚。
雍正官窑仿哥窑器物,由于胎体含铁较高而具有自然的紫黑色,施釉露骨,故亦能出现紫口铁足现象。
釉质光润,有油灰、灰青及粉青等色。
清代仿宋器,主要着重体现宋代釉饰的基本特征和独特神韵,有些器物的器型直接采用本朝器型,修足为规整的泥鳅背,这给鉴定带来了一定的方便。
清哥窑笔洗6、民国仿哥窑:釉色基本上是粉青色和月白色,没有紫口铁足特征,需要涂抹酱紫釉、酱黄釉冒充。
鉴识哥瓷还是要从胎釉特征入手。
哥瓷的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质地特别坚密精细,胎骨颜色一般为深紫灰色。
在鉴识上,通常要说到“紫口铁足”,因为哥瓷的胎土内(官窑瓷也一样)掺有紫金土,胎色较深,烧成后底部露胎处接近铁色,是为“铁足”。
对高仿龙泉青瓷的再认识
对高仿龙泉青瓷的再认识有人说高仿龙泉青瓷是大药,所以认定高仿者是古玩世界的大敌,更是万恶之源,这话表面听起来似乎有道理,真的是如此吗?龙泉窑自五代就有零星烧制,宋至清有近千年的历史,不同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南宋晚期的龙泉青瓷更以其莹润如玉的粉青和梅子青流芳百世,深受海内外青瓷爱好者的青睐。
龙泉青瓷作为一类特殊的商品,其供需关系有一定的规律性,龙泉青瓷的高仿瓷器,也称赝品,历史上后朝仿前朝,元代仿宋代,明代仿宋代,使之国外的拍卖市场几经尴尬,民国34年,龙泉人陈佐汉仿制的南宋龙泉器几乎乱真。
解放以后,龙泉市恢复龙泉青瓷生产,做旧作为一种复古工艺又得到传承发扬。
今年35岁的高方龙大抵算得上当代龙泉数一数二的作旧复古工艺专家,由于他的聪明勤劳,在他的家里的有52寸等离子大彩电、空调、汽车等一般城市人也羡慕的东西,而三楼50平方米的工作室更是叫人刮目相看,他介绍道:我们打小就和龙泉瓷打交道,家里的泥墙上至今还留宋元明青瓷残片,对青瓷的亲近与生俱来。
为了发展龙泉青瓷推进现代工艺品生产技术,近几年他跑遍杭州、上海、、福建、北京、四川等地的古玩收藏市场,花费30多万元收购了数以吨计的各代龙泉标本,“这些都是典型精品残件,这件南宋龙泉官窑把杯,很稀有的……”高指那陈列厨上一批标本介绍道。
我们细细寻觅,发现这间散发着中国历代青瓷光芒的工作室内,有十分罕见的圆形倒流壶,有“夺得千峰翠色来”釉色的梅子青玉壶春瓶,有源自瓯江栩栩如生的天青釉百圾纹四鱼盆,明代方型刻画莲花和鹿纹的花盆等标本,少见的品种让每一位参观者感受到了龙泉青瓷的高贵品质与美丽,他说龙泉也是仿青铜器、各代的金银器形制的,只要当时社会上有的龙泉大家庭里也有。
这话不假,我们经常在拍卖会上见到稀奇古怪的精品龙泉,在这里会面了,不过要说青瓷工作室不如定龙泉青瓷标本博物馆更贴切,高的诚实坦言加上满屋子的标本令我们对他的高仿事业刮目相看,原先对他的人品的种种猜疑顷刻烟消云散,反而肃然起敬。
龙泉瓷真仿鉴定
龙泉瓷真仿鉴定龙泉窑位于浙江省龙泉县的瓯江上游——大溪两岸。
发现窑址200余处。
在其邻境的庆元、遂昌、云和以及江西的吉洲、福建的泉州等地亦烧造龙泉窑系青瓷。
龙泉县发现的青瓷窑址有大白岸、小白岸、大窑、金村、溪口、梧桐口、道泰、山头、松溪、安福、安福口、安仁口、笔架山、碗圈山、黄金坑、项户、马坳、大方、岑脚、周墙、大棋、下村、武溪等地。
1979年开始对龙泉窑址进行了发掘,对鉴别龙泉窑系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龙泉窑烧造的历史:龙泉窑在北宋时期受越窑、瓯窑、婺窑的影响。
南宋时为龙泉青瓷发展鼎盛时期,元代继续烧造,明代中期以后逐渐衰落。
在这以后福建建窑继续烧造龙泉釉青瓷。
江西景德镇在清代仍仿烧龙泉青瓷。
龙泉窑青瓷的特点:一、胎质(1)北宋时期的龙泉瓷,由于火候低,胎质疏松,有时呈黄、红、白等色。
(2)南宋时期龙泉瓷胎色有白胎和黑胎二种,而以白胎为主,白胎是龙泉瓷的特点。
(3)龙泉瓷亦有呈“紫口铁足”和“朱砂底”者,这是由于胎内含有铁质以及烧造时受二次氧化所致。
(4)龙泉窑瓷的胎体厚重,细密洁白,主要矿物的组成为石英、绢云母和高岭土。
由于瓷土掺和了“紫金土”,降低了胎的白度,因此胎呈白中带灰,或灰黑色。
二、釉色(1)从光度看有亮釉和呆釉二种。
亮釉:釉色玻光程度较好,釉汁透明,釉厚,有的厚至3毫米,如罩一层玻璃釉,釉泡大而密。
呆釉:无玻璃光色,釉亦厚釉泡小,似粉末状浮于釉中。
(2)北宋时期的龙泉瓷以黄釉为主。
(3)龙泉瓷青釉有石灰釉和石灰碱釉所形成。
石灰釉:石灰釉在高温下易流釉,所以器物上的釉较薄,釉面光泽透明。
石灰碱釉:石灰碱釉粘性较好,不易流釉,因此,器物上的釉较厚。
(4)南宋时期,龙泉瓷窑烧成粉青釉和梅子青釉。
粉青釉:为石灰碱釉的一种,以铁的氧化为主要呈色剂,还有少量的锰和钛。
它的制作方法是:以生坯挂釉,釉厚1——2.5毫米,入窑经高温还原焰烧成。
因此,粉青釉厚而透明,釉面光泽,外观柔和淡雅如青玉。
梅子青釉:亦为石灰碱釉。
陶瓷鉴赏期末答案
陶瓷鉴赏期末答案一、名词解释(30分),共6题,每题5分。
1、陶:用黏土烧制的器物。
瓷:用高岭土烧成的一种质料,所做器物比陶器细致而坚硬。
陶瓷:陶瓷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
人们把一种陶土制作成的在专门的窑炉中高温烧制的物品叫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2、唐三彩瓷: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
3、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以钴矿作为颜料绘于生胎表面,施以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蓝色彩饰的釉下彩瓷器。
釉里红瓷:釉里红瓷是元代中期景德镇的重要发明之一。
制作工序与同时代的青花瓷大体相同。
它是以氧化铜作着色剂,于胎上绘画纹饰后,罩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
因红色花纹在釉下,故称釉里红瓷。
4、五彩:五彩是瓷器釉上彩绘方法的一种。
它不一定五彩皆备,但画面中红、绿、黄三色是必不可少的。
始于明代宣德年间的五彩,以嘉靖、万历时的产品为代表。
由于当时尚无釉上蓝彩,在需用蓝色时,都以釉下青花代之,所以又称其为“青花五彩”。
斗彩:斗彩也称豆彩,斗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
先在胎上画好图案的青花部分,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在留出的空白处用低温彩料填绘,再入烘炉中烘烤,取得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斗艳争奇的艺术效果,即成斗彩。
珐琅彩:釉上彩品种之一,将金属胎画珐琅的珐琅彩料,移植到瓷胎上,是一种瓷器装饰技法,是非常名贵的釉上彩。
色泽鲜艳明丽,画工精致。
粉彩: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
一种线条纤秀、画面工整、色彩柔和、绚丽粉润、形象逼真的传统陶瓷釉上彩装饰。
素三彩: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其实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红色。
青瓷
1青瓷的记忆——龙泉窑的发展历史1·1 早期龙泉青瓷南朝时期,处州地区就已经开始生产龙泉青瓷,产品以碗、钵为主。
唐中期后,产品种类增加。
五代时金村窑生产的一种淡青釉瓷器,胎质细腻、造型端巧、刻花纤细,别具一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1·2 北宋龙泉窑北宋是龙泉窑的发展时期,瓷业已初具规模。
产品造型规整,胎色较灰,胎壁厚薄均匀。
釉色青中泛黄,釉层透明,釉面光洁。
装饰以刻划花为主,刻划线条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颇具匠心。
1·3南宋龙泉窑南宋是龙泉窑发展的鼎盛时期。
龙泉窑在胎釉配方、施釉、造型、烧造等方面进行了科学改进,成功烧制出滋润如玉的粉青釉与梅子青釉,使青瓷釉色达到顶峰。
这一时期,烧制的黑胎厚釉开片青瓷和白胎厚釉青瓷,胎薄釉厚、釉色类玉、造型优雅、制作精细,无与伦比。
1·4哥窑与弟窑龙泉青瓷分黑胎开片和白胎青釉两类,即传统所说的哥窑与弟窑。
黑胎产品主要特征是紫口铁足,胎薄釉厚,釉面布满纹片,即《龙泉县志》记载的哥窑产品。
1·5 元代龙泉窑元代生产规模继续扩大。
此时产品器型增大产品装饰,博采众长,丰富多样,使龙泉窑装饰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把我国青瓷装饰艺术推向颠峰。
1·6 明代龙泉窑明中期以前龙泉窑规模不减,声誉依然,仍承烧宫廷用瓷。
明晚期,产品釉层浅薄,制作粗糙,质量下降,龙泉窑逐渐衰落。
1·7 清代龙泉窑清代龙泉窑产品胎体厚重、造型笨拙,釉色青中泛黄,以烧炉、瓶、盘为主,有的器物内外底不施釉,除供器和少数花瓶制作工整外,大多胎骨疏松、品质粗劣、纹饰呆板,龙泉窑趋于衰落。
1·8民国时期的仿古青瓷清末民初,日本、德国、美国先后有人来龙泉搜罗古青瓷,其后国内大批古董商来龙泉淘宝;一批民间制瓷艺人开始研制仿古瓷,同时也生产新品种。
2土与火的交响——龙泉窑制瓷工序及特色2·1取土2·2粉碎2·3淘洗2·4练泥2·5成型2·6装饰2·7素烧2·8 施釉2·9烧制3瓷海明珠——龙泉窑风韵龙泉青瓷温柔敦厚,委婉含蓄,符合中庸、中和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教思想;龙泉青瓷对釉色类玉效果的追求,符合中国人崇玉文化的审美情趣与道德观,所以特别受朝廷的偏爱和文人雅士的钟情。
仿龙泉窑的黑胎类厚釉产品,主要表现是它的开片和紫口铁足
仿龙泉窑的黑胎类厚釉产品,主要表现是它的开片和“紫口铁足”仿龙泉窑的黑胎类厚釉产品,主要表现是它的开片和“紫口铁足”龙泉青瓷各个年代也都有各自的特点。
北宋时施石灰釉,釉层薄而透明,光泽较强北宋早期的产品风格受越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相似。
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稍薄。
北宋以前龙泉窑出产的瓷品,可以看作龙泉生产的越窑器,其烧造工艺、器型、釉色都是越窑瓷的翻版。
直到北宋晚期,才开始有自身特色的创新,除了盘、碗、盒、罐、执壶、盏托等一般的日用器皿,梅瓶、多管瓶、盘口壶等开始显现出“龙泉制造”的独特烙印。
碗、盘类刻花纹饰以莲瓣、牡丹、菊花为主要题材,多为蓖纹、折扇纹。
纹饰之间以楞线分隔,楞线分单线、双线。
花叶一般用蓖纹作叶脉。
北宋早期产品胎薄而较白,施淡青釉,器物以盘、碗、壶为主,盆、罐等少见。
这一时期的新产品有多管瓶、盘口壶、多叶瓶。
其中多管瓶、盘口壶壶盖一般饰花苞钮、花蒂钮为主。
多叶瓶盖顶以鸡、狗等动物作钮为主。
在釉色上,早期施淡青色釉,有泛黄现象。
北宋中晚期是龙泉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北宋中晚期窑址有30余处,主要集中在大窑、金村、大白岸、庆元的上垟,丽水市的石牛等地。
中期多采用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色灰或灰白,亦有泛黄现象,釉层薄,釉面有光泽。
胎体较为厚重,但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产品多以生活用具为主,在装饰工艺上有刻花、划花和篦纹,图案有花卉、飞鸟、鱼虫和婴戏纹等。
制作工艺上,北宋晚期开始采用圈足内放垫饼垫烧。
中期以后胎呈灰或浅灰色,釉色青黄;装饰普遍使用刻花,辅以篦点或篦划纹,此外还有团花、波浪、蕉叶纹等纹饰。
盘、碗内常刻团花和波浪纹,内填篦纹,外壁常划篦纹和直条纹。
瓶、执壶腹部常见刻牡丹纹。
图案花纹一般对称。
南宋以后施石灰碱釉,釉层厚,柔和淡雅宋廷南迁,临安成为南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浙江人口大增,外销活跃,瓷业得到空前的发展。
南宋时期龙泉窑进入鼎盛时期。
这时在唐和五代盛极一时的越窑青瓷业已凋零,驰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器就是在南宋龙泉窑中烧制成功而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顶峰。
中国青瓷之都——龙泉
中国青瓷之都——龙泉摘要:浙江龙泉青瓷在瓷器工艺领域中独树一帜,被誉为瓷中至尊,被推崇为青瓷皇冠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古往今来,人们用“雨过天晴”“西湖碧波”“重降河水”“千蜂翠色”等美好词句形容龙泉青瓷润泽透剔的釉色。
关键字:龙泉,青瓷正文:除了大名鼎鼎的景德镇,中国还有六个瓷都,其中之一就是龙泉。
瓷器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
陶瓷文化以其博大精深闻名于世,从陶到瓷,是以青瓷烧成为起点的,其胎质、型制、釉色、装饰所蕴涵华夏文化的广博内容,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文化心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古代龙泉青瓷,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的一部分。
浙江龙泉青瓷在瓷器工艺领域中独树一帜,被誉为瓷中至尊,被推崇为青瓷皇冠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古往今来,人们用“雨过天晴”“西湖碧波”“重降河水”“千蜂翠色”等美好词句形容龙泉青瓷润泽透剔的釉色。
龙泉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浙江西南部,与江西、福建两省接壤,以出产青瓷著称。
文物普查发现,这里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五百多处,仅龙泉市境内就有三百六十多处,这个庞大的瓷窑体系史称龙泉窑。
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名窑。
一、历史发展轨迹据文献记载,浙江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兴于北宋,在南宋时达到了鼎盛。
古代龙泉名窑是宋代“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历史悠久,驰名中外。
它以瓷质细腻,色泽青翠晶莹,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秀丽著称于世,素有“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之美誉。
龙泉青瓷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五代到北宋早期、北宋后期到南宋、元明。
1、五代到北宋早期五代时期,当地的老百姓利用本土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取越窑和瓯窑的制瓷技术与经验,开始烧制青瓷。
这一时期的青瓷作品制作粗糙,窑业规模也不大。
但是,到五代和北宋,吴越国的统治者为了俯首称臣,每年向中原君主供上不计其数的"秘色瓷",以示修好。
各朝代仿哥窑器特点浅谈!
各朝代仿哥窑器特点浅谈!1、黑胎宋哥窑宋元哥窑的根本特征是(1)黑胎;(2)紫口铁足;(3)金丝铁线;(4)宋代器型;(5)气泡之密似攒珠;(6)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为粉青、月白、灰青、青黄多种。
2、宋龙泉哥窑宋元哥窑的根本特征是(1)黑胎;(2)紫口铁足;(3)金丝铁线;(4)宋代器型;(5)气泡之密似攒珠;(6)釉色带有龙泉青瓷特征。
3、非黑胎宋哥窑大都是明清朝廷从民间的搜集品,根本特征是:(1)深灰、浅灰、土黄等胎色;(2)紫口铁足;(3)金丝铁线;(4)宋代器型;(5)气泡之密似攒珠;(6)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为粉青、月白、灰青、青黄多种。
4、元哥窑元代瓷器遍及对比粗糙,瓷胎通常厚重而疏松。
仿哥窑成品胎体粗厚拙重,其胎体泛松且色灰黄,即便小件器物也缺少弯曲能力。
釉饰多呈浅灰白色(月白),釉质较薄,混浊无光,视之似觉火候不行,并且富含必定杂质,釉面不太均匀洁净。
开裂细微纹片,开片较为零乱,色彩也不明晰,缺少宋哥那种开片天然明快、有条有理的作用。
器物的器型较少,首要有鼎炉、鱼耳炉、盘和胆瓶等。
1996年杭州山君洞的遗存发掘发现,山君洞的遗存可分为南宋期间、元代前期和元代后期三个期间。
其间南宋期间的遗存是修内司官窑,而元代前期和元代后期的首要遗存仍为与官窑瓷器相貌很类似的商品,标明元代时山君洞窑址持续出产仿官窑的器物。
在元代晚期的遗存中有一类器物与某些传世哥窑十分类似,经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行科学测定,标明其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与传世哥窑相同。
所以胎色还有浅灰、深灰和黑色,釉色还有青灰、粉青、天青。
5、明初仿哥窑明初仿哥窑瓷与元代相同,见南京明洪武年间沐英墓出土的哥窑双贯耳长颈瓶,胎色灰黄,质不坚细,月白色釉,釉薄欠光润,开细微片,口部涂茄紫色的黄褐釉为饰,器型倾斜欠规整。
扬州市博物馆也藏有明墓出土的与之相同的成对器物,其釉面同上,颇具南京明故宫、凤阳明皇陵等处遗存的明初青白瓷砖瓦之面貌。
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十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它记录了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如生产生活方式、风俗民情、文化观念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征、价值观、心理结构、气质和情感等核心因素。
它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确定的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遗产项目。
中国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经过长期传承的。
今天我们将列出中国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大家好好看看。
第十名: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被老北京人称为“驴皮影戏”。
原名“皮影戏”或“灯笼戏”,是用动物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蜡烛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一种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术家们在白幕后操纵戏曲人物,用当地流行的曲调、打击乐和弦乐伴奏,演唱故事(有时用方言),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天水等农村地区,这种简单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非常流行。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九名:中国剪纸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剪刻图案,用来装饰生活或配合其他民间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在我国,剪纸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之中,是各种民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连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表达了公众的社会认知、道德观念、实践经验、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
它具有认知、启蒙、表达、抒情、娱乐、传播等多重社会价值。
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八名:古琴古琴是最古老、最纯正的传统乐器。
古琴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代表,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古代,它被称为“秦”,还有其他的名字,如“四通”和“姚琴”。
伏羲、神农、舜的传说虽不可信,但其历史相当悠久。
2008年,古琴艺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七名:算盘算盘是以算盘为工具的数值计算方法,被称为中国的第五次发明。
龙泉青瓷真伪辨:黑胎紫口铁足方为真正“哥窑”(组图)
龙泉青瓷真伪辨:黑胎紫口铁足方为真正“哥窑”(组图)信息时报03-09 07:16龙泉青瓷真伪辨:黑胎紫口铁足方为真正“哥窑”现代龙泉瓷哥窑真品龙泉青瓷真伪辨:黑胎紫口铁足方为真正“哥窑”现代龙泉瓷哥窑仿品龙泉青瓷真伪辨:黑胎紫口铁足方为真正“哥窑”叶小春作品《冰裂直圆洗》叶小春作品《跳刀纹冰裂哥弟窑》叶小春作品《跳刀纹冰裂哥弟窑》采写、摄影信息时报记者徐毅儿3月2日,一场精彩的“龙泉青瓷真伪鉴别讲座”在广东省工艺美术展览厅举行,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丽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叶小春以实物作为教材,为陶瓷收藏爱好者现场解读了现代龙泉青瓷的真伪鉴别方法。
“叶氏龙泉青瓷世家精品展”将持续至本月16日。
“哥窑”“弟窑”各具艺术特色龙泉青瓷史上几经兴衰—始烧制于五代,宋元之际进入鼎盛时期,窑场众多,分布范围很广,形成了著名的龙泉窑系,产品远销海内外,前后辉煌了数百年。
明代中期逐渐走向衰落,到上世纪初,龙泉青瓷窑火几乎完全熄灭。
1957年,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批示恢复青瓷生产。
2009年9月30日,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0年多来,龙泉青瓷又再声名鹊起,重铸昔日辉煌。
“龙泉青瓷传统上分'哥窑'与'弟窑'。
相传南宋时有龙泉章氏弟兄章生一、生二,兄弟俩人各自建立一座烧瓷的窑口,各主一窑,章生一是兄长,所以他的窑称为'哥窑',名称因辈分而来;章生二所主理的窑建在龙泉,以地名命名为'龙泉窑',又称'弟窑'。
”“哥窑瓷,与著名的官、汝、定、钧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其特点是'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足,胎色灰黑'。
此类产品以造型、釉色及釉面开片取胜,因开片难以人为控制,裂纹无意而自然,可谓天工造就,更符合自然朴实的审美情趣。
”叶小春告诉记者,“哥窑”以纹片著称,其特征可归纳为:黑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大小纹片,俗称“金丝铁线”,尤以“冰裂纹”、“百圾碎”、“鱼子纹”等自然纹片为上品。
宋代各大窑口瓷器特征汇总
宋代各大窑口瓷器特征汇总宋代陶瓷是世界陶瓷发展史的一个巅峰,如果说元青花是一统江山的君临天下,明青花是各领风骚火光乍天,那么宋瓷就是高山仰止卓越千古。
中国的陶瓷艺术发展到宋代已经到了举世公认的顶峰。
宋代不仅出现了哥、官、汝、钧、定五大窑系,还有耀州窑,龙泉窑,景德镇青白瓷,吉州窑,建窑等各大窑口并存的盛世。
汝窑:汝窑是北宋后期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因窑址在河南汝州,因此而得名。
汝窑采用了南方越窑的釉色,同时又吸收定窑的印花技术,创造了印花青瓷的特殊风格。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卵白、天青、粉青、豆青、虾青、虾青中微带黄色,还有葱绿和天蓝等。
尤以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有“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称誉。
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厚实,有玉石般的感觉,釉面有细小的开片。
汝窑瓷采用的是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
器型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为主。
钧窑: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
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合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
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
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
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
因钧瓷釉层厚,在烧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刚”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钧窑鼓式三足洗:高9.4cm,口径23.5cm,足径9.5cm。
洗作鼓式,亦称鼓式洗。
器身上下饰鼓钉2周(上22枚,下18枚),其下承以三如意头足。
洗内饰天蓝色釉,外为玫瑰紫色釉。
底刷黄褐色薄釉,绕底一周有支烧痕,并刻有”一“字标记。
此件洗属最大尺寸者,器物完整无损。
南宋龙泉青瓷釉色及装饰浅析
南宋龙泉青瓷釉色及装饰浅析作者:李军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8期摘要:龙泉青瓷在南宋时期达到顶峰,尤其是“粉青”和“梅子青”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的一枝独秀。
文章从分析南宋龙泉青瓷的釉色和装饰入手,对其制瓷业发展繁荣的历史背景和工艺技术等问题进行论述,并对哥窑、弟窑的概念定义和龙泉青瓷的装饰发展阶段变化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南宋时期;龙泉窑;青瓷;釉色;装饰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08.004瓷器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人类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
考古学研究表明,由陶到瓷的嬗变是以青瓷为起点的,无论是胎质、釉色,还是形制、装饰,瓷器都蕴涵着本民族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和文化心态。
作为工艺品,瓷器既要有其本质上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还要有体现其特殊神韵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一点在南宋龙泉青瓷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南宋龙泉青瓷以釉色取胜,其“粉青”和“梅子青”可谓冠绝古今,古人有“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硫酸泛青时”的赞美诗句。
1 南宋龙泉青瓷釉色的历史学观察中国青瓷发展到宋代,已然是一派百花齐放、繁荣向上的景象,堪称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①。
宋代历时320年左右,是中国历史上有数的长命王朝之一,但是南宋与北宋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军事上已不可同日而语。
可以说,南宋王朝是苟延残喘地在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唯诺偏安,但是,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南宋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一时代特征不仅反映在当时的文艺作品中,也体现在陶瓷器的艺术风格上。
唐三彩那种雍容博大的异邦情调和大国胸怀已经消失,充斥于宋代瓷器形制中的是一種幽柔典雅、秀美端庄的文人趣味。
北宋的覆亡直接导致了开封官窑的停废,同时由于北方被金人所占,当时如汝窑、定窑等名窑受战乱影响,已不能继续生产。
伴随着南宋皇室迁入杭州,统治阶级仍然需要大批量的生活和享受器具,那么何以弥补官窑停产带来的供需矛盾呢?这一矛盾也为南方制瓷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真假宋官窑鉴定方法
真假宋官窑鉴定方法目前古玩市上有许多瓷器的底部都刻有官窑字样,那该怎么去鉴别官窑呢?怎么去识别它的真伪和好坏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宋代官窑如何鉴别真伪,希望能帮到你。
真假宋官窑鉴定方法一是釉质的差异。
宋代官窑器釉质肥厚,酥光宝晕,有玉质感。
釉下气泡颗粒大而明亮,并累叠密集,如史料“聚沫攒珠”之述。
釉色以粉青、天青、炒米黄等色为多。
雍正仿宋官窑器釉层较薄,釉下气泡小而疏,釉表多数均透明光亮而欠润泽。
釉色以豆青、灰蓝、月白为多,有的甚至接近亮白。
二是纹片的差异。
宋代官窑器的纹片有大小开片两种,大开片纹痕长而粗壮,有的纹痕在瓷器上自上而下呈经线走向一直到底,如一根牛毛一样垂披于臀,因此有“牛毛纹”之称。
即使是小开片的瓷器,也不乏有几条较长较粗的纹痕。
纹痕的颜色以鳝血、鱼籽黄、墨色、油灰居多,鳝血者为上品。
雍正仿宋官窑器以小开片居多,纹痕粗细大体相差不大,迄今未见有牛毛纹者。
纹痕颜色比较单调,基本为黑色或浅黑色。
三是胎色的差异。
宋代官窑器的胎色呈灰黑色或深灰色(紫灰),均色深,故称“黑胎”,其著名的“紫口铁足”特征的形成,完全是由于胎色所致。
而雍正的仿宋官窑器,胎色为白色、灰白色和浅灰色,这样的胎色在器口釉薄处和足根露胎处不可能形成紫口铁足。
四是底足的差异。
宋代官窑器有满釉裹足支烧和足根露胎垫烧两种,前者器底有支钉痕,后者足根露胎为铁足,足部修胎比较粗糙,底部无款识。
雍正仿宋官窑器除了足根施以酱釉以外,其足部修胎十分精细规整。
北宋官窑瓷的基本特征:1、胎有灰白、灰褐两种,胎骨较为厚重,紫口铁足是共性。
2、釉色有月白、粉青、虾青、油灰、鳝鱼黄等釉色。
绝大部分器物,釉中气泡密如攒珠,与汝瓷釉中气泡分布的状况有极大的差异,官窑的釉色更趋向追求玉色。
3、造型多为炉、瓶、尊、碗、洗、觚等,尊、觚系仿商、周青铜器造型。
4、开片为冰裂纹,开片有大、小之分,大开片器物,裂纹深入胎骨,独树一帜,不同于北宋任何窑口的产品。
各时期哥窑的特征简略
各时期哥窑的特征简略1、黑胎宋哥窑宋元哥窑的基本特征是(1)黑胎;(2)紫口铁足;(3)金丝铁线;(4)宋代器型;(5)气泡之密似攒珠;(6)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为粉青、月白、灰青、青黄多种。
2、宋龙泉哥窑宋元哥窑的基本特征是(1)黑胎;(2)紫口铁足;(3)金丝铁线;(4)宋代器型;(5)气泡之密似攒珠;(6)釉色带有龙泉青瓷特征。
3、非黑胎宋哥窑多数是明清朝廷从民间的征集品,基本特征是:(1)深灰、浅灰、土黄等胎色;(2)紫口铁足;(3)金丝铁线;(4)宋代器型;(5)气泡之密似攒珠;(6)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为粉青、月白、灰青、青黄多种。
4、元哥窑元代瓷器普遍比较粗糙,瓷胎一般厚重而疏松。
仿哥窑制品胎体粗厚拙重,其胎体泛松且色灰黄,即使小件器物也缺乏曲折能力。
釉饰多呈浅灰白色(月白),釉质较薄,混浊无光,视之似觉火候不够,并且含有一定杂质,釉面不太均匀干净。
开裂细小纹片,开片较为零乱,色调也不清晰,缺乏宋哥那种开片自然明快、井然有序的效果。
器物的器型较少,主要有鼎炉、鱼耳炉、盘和胆瓶等。
1996年杭州老虎洞的遗存挖掘发现,老虎洞的遗存可分为南宋时期、元代前期和元代后期三个时期。
其中南宋时期的遗存是修内司官窑,而元代前期和元代后期的主要遗存仍为与官窑瓷器面貌很相似的产品,表明元代时老虎洞窑址继续生产仿官窑的器物。
在元代晚期的遗存中有一类器物与某些传世哥窑十分相似,经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进行科学测定,表明其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与传世哥窑相同。
所以胎色还有浅灰、深灰和黑色,釉色还有青灰、粉青、天青。
5、明初仿哥窑明初仿哥窑瓷与元代雷同,见南京明洪武年间沐英墓出土的哥窑双贯耳长颈瓶,胎色灰黄,质不坚细,月白色釉,釉薄欠光润,开细小片,口部涂茄紫色的黄褐釉为饰,器型倾斜欠规整。
扬州市博物馆也藏有明墓出土的与之相同的成对器物,其釉面同上,颇具南京明故宫、凤阳明皇陵等处遗存的明初青白瓷砖瓦之风貌。
6、明永乐仿哥窑永乐时期的仿哥窑,胎白轻薄,釉肥洁白光润,片纹开裂较大,为景德镇御窑厂的新作品。
宋代黑胎龙泉窑胎型釉特征鉴赏
宋代黑胎龙泉窑胎型釉特征鉴赏定期推送古玩艺术信息,专家评论,微拍信息,古玩规矩,书画艺术等诸多优质内容,专业古玩艺术平台、重服务的微信运营!关注我们妥妥没错!(微信号:shgudong)一、造型古朴、典雅,设计精巧,工艺精细,是珍贵的官用陈设器,器物轮廓圆润有度,器物小但气度不凡,体现出高雅凝重的神韵,各部分衔接自然,比例非常协调,超凡脱俗,极具审美价值,充分体现了宋人的审美理念,凝聚了龙泉青瓷工艺技术的精华,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
现代人制作这种器型,因时空、审美的不同,不论怎样仿制,造型与整体还欠板滞,线条不够圆润柔美,缺乏古器那种恰到好处的神韵,即形似而神不似,绝无古代那种线条与釉色,和谐与淡雅完美结合的美感。
二、胎质致密坚硬。
黑胎墨绿釉出现于南宋中晚期,正值龙泉青瓷的鼎盛时期,胎料加工精细,黑胎青瓷的胎土加有大量的紫金土等高铁原料,胎色呈铁黑、黑灰、深灰、紫黑等颜色,在胎色的映衬下釉色凝重沉静。
由于加工精细,胎泥质量很高,胎骨很薄仍不变形,密度大孔隙小,黑胎器胎质是龙泉青瓷中最好的,一般烧成温度很高。
现代仿品的胎质原料加工较好,杂质少,瓷胎烧结成度很好,坚硬致密,瓷化程度高于古代,在视觉的感觉上黑胎器的胎骨致密坚硬,仿品胎骨的感觉则是硬梆梆如顽石,黑胎墨绿釉真品胎骨较薄,重量适中,上手感觉轻而不飘,没有下坠感,而类似器物仿品胎骨较厚的,上手有下坠感,胎骨薄的上手有轻飘感。
黑胎墨绿色釉,玻化程度高三、釉质如墨绿美玉。
釉色呈墨绿色,柔和淡雅,玉质感强,极显名贵高雅,釉层不薄不厚,烧成温度高,已呈玻化状态,釉面光润细腻,平滑如镜,釉光内蕴外发,釉质之美已达南宋龙泉青瓷之巅。
该器物釉质呈半透明状,釉面亮润光滑,通透凝润,釉光含蓄,故观察墨绿色釉器物,给人的感觉是滋润深沉、幽光弥漫,叫人叹为观止。
如此的釉质与极具内涵的质感,现代仿品目前还做不出,烧成温度高玻化程度好的,釉质过于透明釉光浅浮刺目,烧成温度不高,又缺乏那种滋润油亮的玉质感,现代仿品为去火光常用化学腐蚀,土埋等方法,结果是釉光板滞或是酸孔斑驳,不见古代龙泉青瓷特有的“宝光”。
丽水市龙泉博物馆藏—南宋溪口窑黑胎龙泉把杯
丽水市龙泉博物馆藏—南宋溪口窑黑胎龙泉把杯
黑胎龙泉是宋代龙泉窑中唯一堪比南宋官窑的产品,也是继青瓷后又一特殊的陶瓷品种。
黑胎龙泉的产地分别设于瓦窑垟及溪口两处,其中瓦窑垟窑址地处北宋金村窑和南宋大窑(地名)之间。
图为南宋溪口窑生产的黑胎龙泉把杯。
(丽水市龙泉博物馆藏)此杯造型古朴,优美;里外施青釉,釉色微闪黄;直口、矮圈足;杯的一端的柄上贴有莲花形柄面。
整个器物素雅大气,是龙泉黑胎瓷中的精品。
黑胎龙泉是该窑最为独特的品种,也是仿南宋官窑最成功的佳作。
黑胎龙泉的胎使用的是当地固有的紫金土,烧成后的黑胎龙泉胎色乌黑,常有紫口铁足和蟹爪断纹现象。
黑胎龙泉的烧造工艺与南宋官窑极为相似,胎体薄且多次上釉,以致釉汁厚润,犹如堆脂,细腻平滑,幽雅凝重。
黑胎龙泉的选料工艺十分讲究,胎中的氧化硅比青瓷少,约在百分之66左右;而氧化铝含量则高达百分之25一29,个别高达百分之32。
铝在瓷胎中的作用相当于骨骼,因此能够使器物的坯体变得更轻更薄而不致于变形而损坏。
另外,坯料中铁含量百分之3.5一5,使在还原气氛下烧出的瓷器底部呈现出铁黑色。
(铁足)。
龙泉窑的黑马——黑胎龙泉
龙泉窑的黑马——黑胎龙泉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及其周边而得名。
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余年,影响十分深远。
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
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在201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落锤的“养德堂”老窑专场中,一对元代龙泉窑飞青蒜头瓶以1206万港币的价格成交,龙泉窑又一次闪亮地出现在了世人眼前。
而黑胎龙泉窑青瓷作为龙泉窑的一个特殊品种,未来很可能是拍卖场上的一匹黑马,希望敏锐的收藏家能及早关注。
本文讲座所用虽多为瓷片标本,切记收藏一定要全美品!拍品 3133 元龙泉窑飞青瓷蒜头瓶(一对)估价:15,000,000-25,000,000 港币成交价:1206万港币黑胎青瓷是龙泉青瓷产品中最为独特的品种。
胎色灰黑,薄胎厚釉,紫口铁足,釉色天青通彻。
釉层有开片,片纹多蟹爪断纹,是黑胎青瓷的特征。
龙泉窑黑胎青瓷,胎体甚尊,釉呈青灰色,釉中气泡小,如粉末状,釉汁厚润,犹如堆胀,细腻平滑,幽雅凝重,令人赏心悦目。
精洗的选料工艺关于黑胎类青瓷的胎体选料分析,胎中氧化硅的含量比白胎青瓷少,约在66%左右,而铝的含量高达25%-29%,个别达32%,所以坯体比历代龙泉青瓷都薄,多数在1毫米左右,由于器物的口沿和圈足边缘,真是薄如蛋壳。
只有觚类的器物因器身高,负荷大。
支撑点小,所以坯体下部厚实。
同时觚,尊等是模仿商周青铜器的陈设瓷,胎壁厚实给人以庄重之感。
胎质细密坚实,由于坯料中铁的含量达3.5-5%,并用还原焰烧成,所以多数灰黑如铁,通称“铁骨”;少数呈黄色或砖红色,胎质松而轻,多气孔。
我们曾经做过实验,窑址附近采集的瓷土矿研磨之后直接利用则胎体灰白,经过淘洗则胎体变黑,淘洗次数越多则胎体越黑。
其中原理是淘洗时矿石中的硅类偏重成分下沉,而上层多轻薄的铝,铁类成分。
对龙泉黑胎问题的解读
对龙泉黑胎问题的解读宋代是青瓷巅峰的时代,黑胎的意义在于它成就了青瓷的非凡。
黑胎是瓷土原矿中含有高铁质,如钧窑,具有的紫口铁足特征。
还有一种黑胎是瓷土中添加了高铁质,如龙泉窑,其基础瓷土烧制后是糯米状青白胎,添加了紫金土后,则呈现出万般揉情风骨。
汝窑偶尔也会流露出紫口特征,其胎骨中含铁质较少。
从釉色说起用汝窑的天青和月白两种至简的釉色来表达昼夜、日月、天地之阴阳,这绝对是宋徽宗的创举,是徽宗对道家思想的高超的理解,代表着宋代青瓷的最高的艺术境界。
最早提出天青色是五代后周柴世宗,如《陶说》:“后周柴窑,相传当日请瓷器式,世宗批其状曰:雨过天晴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
”《夷门广牍》:“柴窑出北地,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足多粗黄土,近世少有。
”《博物要览》:“昔人论柴窑曰: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目前国内藏家中也能见到有疑似柴窑之物,所谓疑似是指其窑址不清楚,缺乏概念上的认证。
其天青并不如汝窑典型,更偏向天蓝或淡蓝些。
但不管怎么说,天青一色的源头之说还是深入人心的。
五代时期的耀州窑也可烧制出淡湖绿或接近月白釉色的浅色青瓷,与汝窑的某些特征类似。
说明北宋晚期的天青汝窑器与五代耀州淡色青瓷在烧成温度梯阶是接近的,可见二者的差别是窑口胎釉材质不同而已,也说明汝窑不缺传承之源。
汝窑天青色美器当胎土釉料确定后,则烧成温度梯度的决定了产成品色相。
汝窑色相是皇家判据,汝窑为魁具有唯一和排他性,汝窑的传世物为历代皇家所接受,其地位不可撼动。
汝窑也有月白色器,只是数量稀少,开片仍是鱼鳞开片为主,看来没有达到月白釉,只是属于探索性产物。
同时期的钧窑也有月白釉产品,数量也非常少,其釉下的“蚯蚓走泥纹”颇类似月球表面的“山水河流”纹理。
汝窑、钧窑烧制中断与北宋晚期受到了新崛起的北方民族——金的严重的骚扰有关,从崇宁时期的北宋版图变化看,侵扰最严重的地段就是汝窑所在的区域,故可断定掠夺是战争初期的唯一目的。
徽宗中断汝窑烧制而转向官窑,战争因素是主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仿龙泉窑的黑胎类厚釉产品,主要表现是它的开片和“紫口铁足”仿龙泉窑的黑胎类厚釉产品,主要表现是它的开片和“紫口铁足”龙泉青瓷各个年代也都有各自的特点。
北宋时施石灰釉,釉层薄而透明,光泽较强北宋早期的产品风格受越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相似。
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稍薄。
北宋以前龙泉窑出产的瓷品,可以看作龙泉生产的越窑器,其烧造工艺、器型、釉色都是越窑瓷的翻版。
直到北宋晚期,才开始有自身特色的创新,除了盘、碗、盒、罐、执壶、盏托等一般的日用器皿,梅瓶、多管瓶、盘口壶等开始显现出“龙泉制造”的独特烙印。
碗、盘类刻花纹饰以莲瓣、牡丹、菊花为主要题材,多为蓖纹、折扇纹。
纹饰之间以楞线分隔,楞线分单线、双线。
花叶一般用蓖纹作叶脉。
北宋早期产品胎薄而较白,施淡青釉,器物以盘、碗、壶为主,盆、罐等少见。
这一时期的新产品有多管瓶、盘口壶、多叶瓶。
其中多管瓶、盘口壶壶盖一般饰花苞钮、花蒂钮为主。
多叶瓶盖顶以鸡、狗等动物作钮为主。
在釉色上,早期施淡青色釉,有泛黄现象。
北宋中晚期是龙泉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北宋中晚期窑址有30余处,主要集中在大窑、金村、大白岸、庆元的上垟,丽水市的石牛等地。
中期多采用含硅和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色灰或灰白,亦有泛黄现象,釉层薄,釉面有光泽。
胎体较为厚重,但造型规整,釉色由淡青转为青黄,产品多以生活用具为主,在装饰工艺上有刻花、划花和篦纹,图案有花卉、飞鸟、鱼虫和婴戏纹等。
制作工艺上,北宋晚期开始采用圈足内放垫饼垫烧。
中期以后胎呈灰或浅灰色,釉色青黄;装饰普遍使用刻花,辅以篦点或篦划纹,此外还有团花、波浪、蕉叶纹等纹饰。
盘、碗内常刻团花和波浪纹,内填篦纹,外壁常划篦纹和直条纹。
瓶、执壶腹部常见刻牡丹纹。
图案花纹一般对称。
南宋以后施石灰碱釉,釉层厚,柔和淡雅宋廷南迁,临安成为南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浙江人口大增,外销活跃,瓷业得到空前的发展。
南宋时期龙泉窑进入鼎盛时期。
这时在唐和五代盛极一时的越窑青瓷业已凋零,驰名中外的粉青、梅子青釉瓷器就是在南宋龙泉窑中烧制成功而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顶峰。
窑工们根据南宋官窑制瓷工艺,将胎釉配方作了调整,创造性地生产了白胎厚釉青瓷,犹如翡翠碧玉,同时釉层光滑整洁不开片,深得宫廷和官僚的喜爱。
这种白胎厚釉青瓷在临安京城、皇宫遗址、南宋六陵墓地均有大量出土。
南宋龙泉窑可分为前期和中晚期两个阶段。
前期,宋高宗赵构自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建立南宋政权,到定都临安前后10多年时间,政局动乱期。
龙泉窑主要生产日用器皿及冥器。
南宋胎色白,深中泛灰。
五管瓶、盘口壶等仍沿袭北宋末年旧制继续生产,只从器型上稍加改进。
如五管瓶,五管瓶腹部呈多节葫芦状,瓶上部的竖管,三至七管都有,以五管多见,南宋五管瓶上腹部比北宋时稍瘦,从肩部分成两级,最后演变成一级,肩部突起,器身光素无纹,盖钮以各种动物如鸡、犬、鸟代替花苞钮装饰。
胎为灰色,施淡青或青灰色釉。
除继续生产北宋原有器物,出现了鼎式炉、八卦炉、奁式炉、渣斗、盆、塑像、胆式瓶,龙虎纹瓶、五管瓶,等等。
碗、盘器底较厚,挖足一般很浅,圈足宽矮,外底露胎。
装饰以刻划花为主,线条花口五出,花口下碗壁突起五条直线,碗内刻云纹的较多,也有内划“S”形纹饰的,碗心印阴文“金玉满堂”或“河滨遗范”四字的也较多见。
北宋末期浮雕莲瓣纹开始流行,在盘、碗的外壁较多使用,至南宋晚期,莲瓣纹变得短而宽,互相紧靠,瓣中脉线突起。
南宋早期龙泉青瓷主要特征:1.坯料仍用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壁普遍比北宋中晚期厚重。
胎质不够致密,有较多的气孔。
胎色呈灰或浅灰色。
2.纹饰以刻花为主,划花、蓖花少见。
碗类出现葵口,有图章式的文字,如“河滨遗范”、“金玉满堂”等。
3.釉仍为石灰釉,薄而透明,有玻璃质感。
南宋中晚期,是龙泉青瓷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瓯窑、越窑、婺州窑因资源枯竭等原因相继衰落。
而地处浙西南山区的龙泉有着丰富的瓷土和燃料,为发展瓷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考古发掘证明,当时的龙泉及毗邻地区,窑厂遍布,除龙泉大窑、金村、溪口、安福等外,庆元县的上垟,云和县的梓坊、水碓坑,遂昌县的湖山,缙云县的大溪滩、碗窑山,以及泰顺、文成、永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瓷窑体系。
南宋晚期龙泉青瓷产品可分白胎厚釉青瓷和黑胎厚釉青瓷两大类。
白胎青瓷胎质细腻致密,釉色白中泛青,釉层丰厚柔和,以粉青、梅子青釉最佳,足底露胎处呈紫色,俗称“朱砂底”。
器物造型除碗、盘、碟、水盂、香炉等,还出现不少仿古器物,如鬲、觚、琮等器。
纹饰以莲瓣、弦纹为主,南宋末出现双鱼、龙纹和贴花牡丹纹等。
黑胎青瓷胎薄釉厚,胎色灰黑,俗称“铁骨”。
釉色青,多纹片,部分器物的口沿隐露胎色,呈紫褐,圈足底端则呈铁黑色,俗称“紫口铁足”。
器型以瓶、炉、尊、洗、笔筒、灯为主,纹饰少见,与南宋郊坛下官窑瓷器有许多共同之处。
南宋中晚期龙泉青瓷主要特征:1.器型丰富多样,除日用器皿外,有罐、盒、灯盏、渣斗、熏炉等。
文具有笔筒、笔洗、水盂、笔架等,及多种仿古铜器、古玉器的瓶。
这时期的新产品有堆塑龙瓶、虎瓶、琮式瓶、荷叶盖罐、葫芦瓶、五管瓶等。
2.龙虎瓶代替北宋的多管瓶和盘口壶。
梅瓶高度减低,下腹瘦削,有的梅瓶有盅型盖倒扣瓶上,北宋时期肩腹比较丰满,器型较大,外壁刻缠枝花、莲瓣。
鬲式炉系仿商周铜鬲式样,其肩与腹部的凸楞称“出筋”,是美化瓷器的一种装饰。
3.改进了胎土配方,在瓷石中掺入适量紫金土,提高了抗弯度,高温下不易变形,使胎坯变薄,克服了“笨重粗厚”的缺点,使器物造型轻盈秀美。
4.器物修胎讲究,圈足修得很薄,在底足刮去细细一线的釉,烧成后出现朱红色一圈细线,俗称“朱砂底”,别有韵味。
5.瓷器通体施釉,光色无纹,以釉色与造型取胜。
改进了釉料的配方,由原来的石灰釉变成石灰碱釉,使釉色出现粉青、梅子青、豆青、米黄、蜜蜡、鹅皮黄、乌金等色,其中黑胎青瓷成色较深,墨绿色是黑胎青瓷特有的颜色。
6.一种用模子成型的水注、小罐、瓜型壶,腹部有模印的菊瓣、莲瓣、云纹、龙纹等纹饰的,多数为龙泉溪口窑所生产。
元代器物特点造型高大,胎体厚重。
胎色与南宋基本相同,釉色青中泛黄元代龙泉窑比宋时扩大了好几倍,造型特点为粗壮高大,胎体变厚,釉色减薄,观赏价值降低。
为获得元统治者喜爱和促进销售,匠师们采用刻、划、印、贴、雕和点褐彩等工艺来美化器物。
莲花瓣是宋元时期龙泉青瓷的主要装饰之一。
元代初年莲瓣宽矮,系用刀或钳子划出莲瓣边线,制作方便,这种纹饰是元代特有的。
随后多数瓣面演变成为狭长,形似菊瓣。
因为它是从南宋时瓣面丰满、瓣脊突起的莲瓣发展而来的,所以人们仍称它为莲瓣纹。
元代莲瓣纹有以下几种形式:瓣面平,莲瓣的边线用刀或钳子划成;两面用刀斜刻成瓣面,中间有瓣脊,多数瓣脊粗细不一,上下不直,刻工粗糙;在一部分盏、洗或盘的内壁用刀自上而下挖成,瓣面上端较宽,没有瓣尖;龙泉溪口窑生产的用模子制成的瓶、罐的莲瓣纹,莲瓣的边线是细凸线的。
这是鉴定宋元龙泉青瓷的主要依据。
在元代青瓷器中,仿古器物少见,新创器型有高足杯、菱口盘、环耳瓶、凤尾尊、荷叶盖罐等等,高足杯足较短,上下大小基本一致,足内空心且较深。
装饰采用划、刻、印、贴、镂、堆等多种方法,以划花为主,划花纹粗略,线条奔放,并出现了褐色点彩。
器物普遍饰有花纹,纹饰题材以云龙、飞凤、双鱼、八仙、八卦、梅、菊、马上封侯等多见。
此外,还大量出汉文和八思巴文字款铭。
盘、碗外壁的莲瓣纹长而窄,排列较疏,瓣中间一般无脉线突起,不同于南宋。
盘、碗底足一般挖足较深,有的深过外墙壁,外底足中间刮去一圈釉,露胎泛红,中心有釉。
到元代晚期有的底足内全无釉,中心有乳丁状突起。
明代制作工艺与元代基本相同,但趋于粗糙宋、元盛极一时的浙江龙泉窑至明代虽逐渐衰落,但明早、中期制品仍十分精美。
明代龙泉窑系的青瓷造型,大体上和元代一致,其风格和宋代的纤巧秀丽不同,而代之以硕大厚重。
产品多大型瓶、盘,日用的小件器物较少。
釉色已失去南宋梅子青釉、粉青釉那种柔和、含蓄的艺术效果。
这时的青瓷釉层薄而透明,光泽度较强。
从传世产品看,明代龙泉窑的制品有精粗之分。
精品胎色白中微闪灰、胎质细腻厚重,制作精湛,造型精美,施满釉,盘、碗器底一般不施釉,也有如元代圈足底部留有刮圈垫烧痕的。
釉色青灰,釉薄而透明,釉面光泽度很强,滋润匀净,釉色绿中微泛黄。
器物以高足杯、菊瓣纹碗、玉壶春瓶、执壶、盖罐多见,高足杯的足较高,有竹节装饰,一节或多节,挖足粗率且较浅。
纹饰有人物故事及花托吉、福、寿、金玉满堂等字。
器表多有刻划花装饰,图案构图疏密得体,刻花精细。
粗品胎质淘洗不精,质地较粗。
制作也不精细,胎体特别厚重,尤以底部为甚。
所见多为碗、盘类制品,釉色多绿中闪黄。
器皿仍采用满釉刮圈垫烧,但工艺较粗,常见的有直口深腹碗等。
装饰以印花和刻划花为主,图案纹样有器外壁的瘦长菊瓣纹,内里的花卉纹,以及颇有特色的印花历史故事、二十四孝人物等。
其中人物图多印在器内壁,人像旁根据人物的具体形象分别书“孔子泣颜回”、“韩信武之才”等,由于制作较粗,印花纹样常有模糊不清之感。
针对不同的釉料性能,明代龙泉青瓷还形成有别宋瓷的装饰特色不以釉色取胜,而以印花、堆贴,刻划花为主。
明龙泉青瓷的装饰范围也大大增加。
明龙泉青瓷正是利用釉的透明性能,采用刻、划、堆贴装饰,使作品另具一种工艺美。
但总的来说,明代的龙泉窑系,大多产品成型草率,器型笨拙,因而到清初以后,就每况愈下。
从装烧方法认识各时期器底特点1.北宋早期用托珠垫烧,器底留有托珠痕。
2.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采用圈足内放垫饼垫烧,足端无釉,碗、盘底较厚,与此装烧方法有关。
3.南宋晚期至元中期采用垫饼托住整个器足垫烧,足端无釉,普遍为“朱砂底”。
4.元代中期以后采用盂形垫具,器物外底中间一圈刮釉,中心有釉,似涩圈。
5.明代又恢复圈足内放垫饼垫烧,外底无釉。
仿烧与辨伪龙泉窑自宋至清800余年的烧造历史中,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南宋的龙泉窑更以其莹润如玉的粉青和梅子青称绝一时,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
根据商品市场的需求和人们的喜好,商家纷纷对龙泉窑的产品进行仿烧,这种刻意的仿烧往往选择一种或者一类产品,有不同时代的,有不同烧造技术和制作工艺的,也有分属文化背景迥异的不同国家的。
国外仿烧龙泉窑产品成为世界性的现象。
埃及的福斯他特是当时政治、经济的中心,制陶业十分发达。
中国陶瓷源源不断地输入,对当地的制陶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而仿烧大量的中国瓷器。
仿烧龙泉窑的产品有北宋的划花篦点纹碗、元代的双鱼小盘、菊纹贴花碗。
高丽瓷与中国的瓷业有着深厚的渊源。
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南宋的青瓷模印莲花碗,烧造的方法为3个支钉烧造法,支钉的断面为白色。
但它莲叶舒展的纹样布局,碗的直口、垂腹、矮圈足的造型,与龙泉窑的早期风格如出一辙,从中可以看出这种交流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