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

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

目录1 目的------------------------------------------------------------------------------------------------------------------- 12 适用范围------------------------------------------------------------------------------------------------------------- 13 检测人员的要求------------------------------------------------------------------------------------------------------ 14 编制依据的标准------------------------------------------------------------------------------------------------------ 15 检测准备------------------------------------------------------------------------------------------------------------- 2 5.1 工艺准备------------------------------------------------------------------------------------------------------------- 25.2 作业条件------------------------------------------------------------------------------------------------------------- 26 检测实施------------------------------------------------------------------------------------------------------------------ 3 6.1 检测控制流程图------------------------------------------------------------------------------------------------------ 3 6.2 焊接对接接头射线透照--------------------------------------------------------------------------------------------- 3 6.3 检测操作--------------------------------------------------------------------------------------------------------------6 6.4 锅炉容器类焊缝标识、结构类焊缝标识-----------------------------------------------------------------------7 6.5 试管、试板类焊缝标识---------------------------------------------------------------------------------------------7 6.6 透照相关要求及方法------------------------------------------------------------------------------------------------ 7 6.7 纵缝透照---------------------------------------------------------------------------------------------------------------8 6.8 射线检测大管径焊缝------------------------------------------------------------------------------------------------9 6.9 小径管对接接头射线透照----------------------------------------------------------------------------------------- 11 6.10 球罐对接焊缝γ射线全景曝光透照---------------------------------------------------------------------------- 13 6.11 暗室处理--------------------------------------------------------------------------------------------------------------14 6.12 底片评定--------------------------------------------------------------------------------------------------------------14 6.11 评片条件------------------------------------------------------------------------------------------------------------- 14 6.12 验收标准--------------------------------------------------------------------------------------------------------------15 6.13 级别评定--------------------------------------------------------------------------------------------------------------15 6.14返修规定---------------------------------------------------------------------------------------------------------------156.15 要求------------------------------------------------------------------------------------------------------------------- 167 质量检查---------------------------------------------------------------------------------------------------------------- 16 7.1 质量检查要求和方法---------------------------------------------------------------------------------------------- 16 7.2 质量检验标准------------------------------------------------------------------------------------------------------- 16 7.3 质量控制点---------------------------------------------------------------------------------------------------------- 167.4 质量记录------------------------------------------------------------------------------------------------------------- 178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 17 8.1 职业健康安全主要控制措施------------------------------------------------------------------------------------- 17 8.2 环境管理主要控制措施------------------------------------------------------------------------------------------- 178.3 射线检测工作程序流程见图--------------------------------------------------------------------------------------- 189 射线检测工艺卡(样表)------------------------------------------------------------------------------------------ 1910 射线检测原始记录(样表)-------------------------------------------------------------------------------------- 20 111 射线检测报告(样表)-------------------------------------------------------------------------------------------- 22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1 目的为了规范射线检测工作,保证射线检测的工作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

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

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
姓名:身份证号码:报考级别:
报考门类:
一、前言
1.适用范围:
2.检测标准
二、检测人员资质要求
三、工件参数与检测要求
1.工件参数
2.检测要求
四、检测设备、器材准备
1.仪器
2.增感屏
3.胶片
4.像质计
5.胶片处理药剂及方法
五、工件参数与检测要求
1. 检测方法:选择标准所规定的检测方法,阐明射线源、工件和胶片的相对布置,可用图示
2.工艺参数确定:根据标准和曝光曲线确定焦距、曝光量等参数
3.检测程序:安全区域的划定、工件的编号及标志的放置、工件划线、透照布置、透照、暗室处理等
五、检测结果的评定
1.评片室要求
2.观灯片要求
3.底片质量要求:黑度要求、象质指数显示要求、底片标志要求、无伪缺陷
4.缺陷定性和定级
六、记录与报告
编制:审核:批准:
日期:日期:日期:。

无损检测学会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焊缝厚30mm

无损检测学会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焊缝厚30mm

无损检测学会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焊缝厚30mm1. 引言本指导书旨在为无损检测学会射线检测人员提供焊缝厚度为30mm的作业指导。

通过遵循本指导书的步骤和要求,射线检测操作员将能够有效地执行焊缝厚度检测,并确保相关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背景知识射线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主要用于检测焊缝的质量和缺陷。

在进行射线检测之前,操作员需要了解以下背景知识:- 焊缝的定义和分类- 射线检测的原理和方法- 相关设备的使用和维护3. 检测准备在进行焊缝厚度为30mm的射线检测之前,操作员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 准备射线检测设备,包括射线源、探测器、显示器等。

2. 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如校准仪器、检查辐射源的照射强度等。

3. 确保工作区域的安全,包括对工作区域的辐射防护和人员的遮挡。

4. 选取合适的射线检测参数,如射线源的电压和电流、检测器的灵敏度等。

4. 检测步骤以下为焊缝厚度为30mm的射线检测步骤:1. 将射线源放置在离焊缝一定距离的位置,并对焊缝的范围进行标记。

2. 将探测器放置在需要检测的焊缝位置,并与射线源保持一定的角度。

3. 启动射线源,使其照射焊缝,同时使用探测器进行辐射信号的接收。

4. 对接收到的辐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对焊缝厚度进行测量和判断是否存在缺陷。

5. 记录和报告检测结果,包括焊缝的厚度、检测到的缺陷等信息。

5.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射线检测时,操作员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1. 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眼镜、防辐射手套等。

2. 保持安全距离,避免长时间接触射线源。

3. 避免射线照射到他人或未经防护的区域。

4. 检测结束后,关闭射线源,并进行必要的辐射防护措施。

6. 结论通过遵循本指导书中描述的步骤和要求,无损检测学会射线检测人员将能够进行焊缝厚度为30mm的检测工作。

操作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灵活运用本指导书提供的方法和知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

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

目录一、主体内容和适用范围 (1)二、引用标准 (1)三、人员职责 (1)四、工作程序 (2)五、光谱分析报告和技术档案 (3)六、仪器的使用维护和安全注意事项 (4)一.主体内容和适用范围1.本规程适用于15CrMo、12Cr1MoV、35CrMo、1Cr18Ni9Ti等电厂常用合金紧固件及耐热合金钢材料的材质复核、混料分选、粗定材质以及合金钢焊接接头的焊缝复查。

2.本规程适用于由交直流电弧发生器及看谱镜组成的谱线直读式对合金元素进行定性或含量的半定量分析。

二.引用标准DL5190.3-201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DL5031-199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DL438-2000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SD262-1988 全国地方小型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869-2012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火力发电厂金属光谱分析导则三.人员职责1.光谱分析人员的矫正视力应在1.0以上,色盲者不能担任光谱分析工作。

2.凡从事光谱分析的工作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并经光谱分析人员资格鉴定考核委员会考试合格,取得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与其资格证书级别相符的光谱分析工作。

3.对光谱高级分析人员的要求3.1应全面了解光谱工作项和工作量,协助技术人员制定工作计划及拟订技术措施。

3.2参加并指导光谱分析工作,解答复核疑难问题,并作出准确结果。

3.3掌握常用合金钢的性能用途及燃弧时间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3.4能分析仪器所能分析的合金元素,对主要的合金元素作必要的半定量分析,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4.对光谱检验人员的要求4.1熟练操作仪器,具有一定的仪器维护和一般的故障排除技能。

4.2掌握电厂常用合金钢及所含合金元素的定性与半定量分析技能,并对其检验结果负责。

4.3作好分析记录和分析标记,对被检出的不符合技术资料要求的项目必须进行复核,并及时签发检验报告,通知有关部门。

4.4具有排除被分析试样中影响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各种因素的能力,对违反安全规程不符合工作要求的试件,应拒绝接受分析检验。

X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

X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

X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ISO9001-2015)1.0目的为了保证X射线检测工作质量,•获得符合标准要求的X射线照相底片,对X射线照相底片进行正确评定,特制订本作业指导书。

2.0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主要适用于检测工件内部埋藏性缺陷,•主要对象为承压类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金属材料受压元件的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 射线检测。

检测厚度范围:①碳素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镍及镍合金制承压设备为2-400mm;②铝及铝合金制承压设备为2-80mm;③钛及钛合金制承压设备为2-50mm;④碳素钢、低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镍及镍合金、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制承压设备管子及压力管道为壁厚T≥2mm。

3.0检测人员资格要求3.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取得与其工作相适应级别的资格证书。

3.2从事X射线检测人员应经过辐射安全知识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3X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

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

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一次视力。

3.4从事底片评定、检测报告签发与审核必须是Ⅱ级以上资格的人员。

4.0引用文件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一部分:通用要求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二部分:射线检测GB 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GB 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T 19384.1—2003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分: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GB/T 19384.2—2003 无损检测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2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HB 7684—2000 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JB/T 7902—1999 线型像质计JB/T 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GB150 钢制压力容器X射线检测和质量评定应按受检产品的技术标准执行。

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

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

射线检验作业指导书1总则1.1适用于本公司检测的钢质锅炉,压力容器,管道工程的焊缝及各种焊接工艺评定的射线检验。

1.2相关文件的标准1.2.1《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2.2《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2.3《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1.2.4GB3323《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1.2.5 NB∕T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2 基本要求2.1 人员资格:2.1.1 评片人员必须具有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RT-Ⅱ级或Ⅱ级以上的资格证书.2.1.2 评片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校正视力不得低1.0,并要求距离400mm能读出高为0.5mm,间距为0.5mm的一组印刷体字母.2.2 表面质量: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2.3 象质计2.3.1 象质计采用GB5618-85《线型象质计》R10系列,Ⅰ(1-7#),Ⅱ(6-12#),Ⅲ(10-16#)。

象质计型号选用见表1。

2.3.2象质计的放置:a. 单壁单影象质计,应放在射线源一侧的工件表面上被检焊缝区的一端(被检区长度的四分之一处),钢丝横跨焊缝,并与焊缝方向垂直,细钢丝置于外侧。

b.双壁单投影的象质计,若只能放在胶片一侧, 必须进行对比试验,按试验结果确定胶片上应显示的象质计线径, 象质计摆法同2.3.3a, 但象质计编号旁边应附加“F”标记,以示区别。

c.双壁双投影的象质计,金属丝垂直横跨焊缝表面正中,将中间金属丝对准定位中心标记处,如数个焊接接头在一张底片上同时透照时,应至少放置一个象质计,若只用一个,则必须放在最边缘的那根管子上。

d.环缝周向曝光时,每条环缝至少放4个象质计,且放在内壁,每隔90°放一个,若透照区为抽查或返修复照区则每张底片应有象质计显示。

3 器材3.1射线源: X射线:XXQ-2005,XXH-2005,XXQ-2505,XXH-2505,γ射线:Ir192源所有设备必须经法定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并符合专业标准规定的性能要求。

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

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

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一、引言射线检测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通过利用射线在物体中的传播和吸收特性来检测物体内部的缺陷和问题。

本操作指导书旨在提供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帮助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进行射线检测。

二、射线检测的原理射线检测主要基于射线在物体中的传播和吸收特性。

当射线通过物体时,会与物体中的缺陷和密度不一致处发生散射和吸收,从而生成射线照片或图像。

通过分析这些照片或图像,可以判断物体中的缺陷和问题。

三、射线检测的设备和工具1. 射线源:射线检测一般使用X射线或γ射线作为射线源。

操作人员在使用射线源前,必须熟悉射线的性质和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检测设备:常用的射线检测设备包括射线产生器、探测器和图像处理系统。

这些设备必须经过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性能和准确性。

3. 辅助工具:射线检测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标记铅笔、尺子、支撑物等。

四、射线检测的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a. 确定检测对象和目标:在进行射线检测前,必须明确要检测的对象和目标,以便针对不同的物体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

b. 设定射线源和检测器的参数:根据所检测的物体和缺陷类型,设定合适的射线源和检测器的参数,包括射线能量、曝光时间等。

c. 配置辅助工具和防护设备:将所需的辅助工具和防护设备准备齐全,并确保其正常工作。

2. 射线源放置和曝光a. 将射线源安置在合适的位置:根据所检测的物体形状和缺陷位置,将射线源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确保射线能够覆盖到物体的整个区域。

b. 设置曝光参数:根据物体的特点和缺陷的大小,设定合适的曝光参数,确保射线能够透射或散射足够的辐射量。

c. 进行曝光:根据设定的曝光参数,启动射线源进行曝光,然后立即将射线源关闭。

3. 图像获取和处理a. 确保检测器的正常工作:在进行图像获取前,首先需要确保检测器正常工作,检查其连接是否稳固,并确保其能够正常接收和传输射线信息。

b. 获取图像:将检测器置于所需要的位置,并进行图像获取操作,确保图像清晰、准确。

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

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

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新)(共5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BJSJ-3-A-JC-02编制:审核:批准: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一、编制目的为保证钢结构无损探伤射线检测项目的顺利开展,确保检测工作的规范性,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钢结构无损探伤的X射线检测项目。

三、引用标准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2、《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3、《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4、《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5、《钢溶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2005)。

四、检验仪器设备1、X射线探伤机:符合JJG40-2001的要求。

2、射线照相胶片、射线照相辅助器材,如黑度计、增感屏,像质计、铅字等。

五、操作程序1、在承接无损检测时应向委托方索取工程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

2、检测人员应根据技术资料要求,确定检测标准、检测部位,及检测等级、检测比例、合格级别。

3、编制探伤工艺卡﹑作业指导书。

4、确定工件探伤部位并进行编号。

5、检测前应根据探伤机停用时间训机,训机时间5分钟和休息5分钟。

6、制定曝光曲线:①制定槽洗曝光曲线②制定自动洗片机曝光曲线。

7、选择胶片一般要求反差高﹑清晰度高﹑灰雾少。

8、焦距根据被检测工件选择透照方式,一般600mm。

9、标记带、铅字、中心标记应离焊缝5mm左右,不能影响评片。

10、像质计应放置有效片1/4处,粗里细外。

11、散射线屏敞背部应放置铅皮,防止散射线,保证底片质量。

12、透照工件选择合适管电压.曝光量不小于15mΑ/min。

13、暗室处理:槽洗显定影温度20℃±2﹑显影时间3分钟﹑定影时间30分钟﹑水洗时间30分钟﹑自动洗片显影温度33℃,显影时间35秒,烘干温度55℃。

14、底片上标记齐全,像质计摆放正确,底片黑度、灵敏度达到标准要求,不允许伪缺陷影响评定。

射线检验作业指导书正式

射线检验作业指导书正式

目录1 工程概况及适用范围 (1)2 编制依据 (1)3 作业条件和施工准备 (2)4 作业程序和工艺措施 (4)5 强制性条文 (13)6 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要点 (14)7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措施 (16)8 绿色施工管理措施 (18)9 应急处置预案 (19)附录一:射线检测流程图 (21)附录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措施 (22)1 工程概况及适用范围本项目为生物质热电联产工程,属清洁、可再生能源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根据集聚区工业蒸汽用户热负荷发展情况,本工程建设规模:1×130t/h高温超高压再热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1×30MW高温超高压再热抽凝式汽轮机发电机组及配套上料、除灰、除渣、消防、脱硫脱硝、烟囱、冷水塔、化水系统、办公楼、料棚等。

锅炉:1×130t/h(额定蒸发量130t/h,最大蒸发量140t/h)高温超高压再热燃秸秆循环流化床锅炉(70%灰杆+30%黄杆)。

汽轮发电机组:1×30MW(额定出力30MW,最大出力40MW)抽凝式高温超高压再热汽轮发电机组(常规转速或高转速,预留低真空循环水供热能力)。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射线检测中对人员、设备器材、检测方法和程序、数据记录、结果评定等项内容,适用于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2 编制依据2.1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国务院令第449号2.2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G0001-20122.3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GB/T 3323-20052.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NB/T 47013.2-20152.5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 869-20122.6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 438-20162.7 《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 821-20172.8 《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 647-20042.9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DL 612-20172.10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第2部分:锅炉机组)》DL/T 5210.2-20182.11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DL/T 5210.3-2018 2.12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第5部分:焊接)》DL/T 5210.5-20182.13 《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2003]168号)2.14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32-20082.15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GBZ117-20152.16 《γ射线探伤机》GB/T 14058-20082.17 《工业X射线探伤机性能测试方法》GB/T 96592-20112.18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GB/T 19802-20052.19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厂 DL 5009.1-20142.20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2016年版)2.21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11533-20113 作业条件和施工准备3.1 作业前的条件3.1.1 工作场所3.1.1.1 暗室、评片室的设施和条件,要满足射线检测工作的需要。

NBT47013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

NBT47013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

湖北江源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无损检测操作指导书编号:编制:审核:日期:射线检测操作指导书一、引用标准和编制依据下列标准和规程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操作指导书中引用而构成操作指导书的条文。

NB/T47013.1~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Y/JY31-2007《无损检测通用规程》二、检测对象:三、检测技术要求:四、检测设备及材料准备:1、射线源:3、像质计:材料Fe线型(10-16)和线型(8-12)两种。

4、滤光板:无5、背散射铅板:各种规格尺寸铅板。

6、标记:数字铅制标记、拼音字母铅制标记符号、铅制标记。

(1) 定位标记包括中心标记()和搭接标记()。

当抽查时搭接标记称为有效区段标记。

检测范围标记( - ),当焊缝余高为零或平板状零件时使用。

(2)识别标记:包括产品编号、检测编号、透照日期。

其中检测编号由以下标记组成:7 、暗室处理设备:(1)自制洗片箱一台。

(2)安全灯一台。

8、观察设备:观片灯五、检测程序:工 件可送检探伤委托书探伤前准备工作按工艺要求进行透照操作暗室处理初评,复评工序报告签发总报告监 检不 合 格合 格持证焊工根据返修工艺返修修返具出员人片评调X光机表面复查复验.扩探评片环境熟悉标准底片质量认定人员资格仪器检验编RT工艺卡消泡,干燥显,定影外观检查合格后RT实施资料整理存 档(温度)冲洗(水流,时间)感屏.暗袋检查像质计选择增底片质量合格率.评片准确率.扩探率和探伤比例执行率达标通知六、检测技术和工艺:产品编号:产品名称:八、暗室处理方法和条件要求:胶片处理一般按胶片使用说明说规定进行。

本公司采用手工冲洗胶片。

手工冲洗胶片宜在8h之内完成,最长不超过24h。

1 、标准显影温度20±2℃标准显影时间5分钟,不得用短时显影,以免产生花纹,也不得用高温显影,以免药膜皱折、脱落、影纹粗糙。

2、显影过程中,洗片架应是上、下或前后经常移动,以保证显影作用均匀,特别是开始显影的一分钟内更需频繁移动。

34、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

34、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

1目的为规范段射线检验工作,实现标准化、程序化,保证检验质量及人身安全,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段的射线(含X射线和γ射线)检验及辐射防护工作。

3编制依据3.1施工图纸和说明及制造厂提供的技术资料3.2DL/T5190.2-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2部分:锅炉机组》3.3DL/T5190.5-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5部分:管道及系统》3.4DL/T869-2012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3.5DL/T868-2014 《焊接工艺评定规程》3.6DL/T821-2002 《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3.7GB/T3323-2005 《金属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3.8GB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放射源安全基本标准》3.9GBZ117-2015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3.10GBZ132-2008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3.11DL/T438-2009《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3.12DL/T647-2004《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3.13GB 50205-2001《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3.14DL5009.1-2014 《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1部分:火力发电》4作业项目概述射线检验比例严格按照施工合同、技术协议及相关标准执行。

5作业准备5.1 人员配备一般条件下,每档配备检验人员2~4人。

施工高峰期,可同时派3~4档开展射线探伤作业。

每档保证至少有1人持有Ⅱ级以上(包括Ⅱ级)射线检验资格证,操作人员须持有Ⅰ级资格证。

γ射线探伤作业时,每档应保证至少有两人持有辐射安全防护中级资格。

从事X射线探伤的人员须持有初级辐射安全防护资格证书。

5.2 检验设备配备作业现场须配备照明设施,同时应佩戴个人照明设备(如强光手电或头灯等)。

现场配备X射线探伤机(2505型两台、3005型两台)、γ射线探伤机,每档配射线报警仪2台,X/γ射线监测仪一台。

射线指导书(规范)(完整)

射线指导书(规范)(完整)

射线指导书(规范)(完整)射线检验作业指导书要点I. 工程概况1.1. 工程概况:主要介绍工程名称、规模、特点及施工环境。

1.2. 工程量和工期:分类统计需进行射线探伤的焊接接头的名称、规格、数量和估计工期*工期为理想情况下作业用时的总和。

2. 编制依据:列出与射线探伤相关的所有设计图纸,技术、质量、安环相关的规程、规范。

3. 作业前的条件和准备:3.1技术准备3.1.1接受委托并察看现场(审核委托项目是否齐全、条件是否具备)3.1.2根据委托和通用工艺文件编制工艺卡(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1)采用射线源的种类及型号。

2)采用胶片型号、规格、数量。

3)采用的增感方式,前后屏的厚度。

3)像质计的种类、型号及像质指数。

5)透照方法及方式。

6)曝光参数、焦距的选择。

7)散射线的屏蔽方法。

8)安全注意事项。

3.1.3安全和技术交底3.2人员(配置、资格)32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中国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证书和国家卫生防护部门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证,资格在有效期内。

3.2.2射线探伤辅助工必须经过安全和专业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2.3评片人员应由射线H级或以上人员担任,其矫正视力不得低于 1.0。

3.2.4检测人员应按规定进行体格检查,并符合要求。

3.2.5人员最低配备:持证射线检验人员5名(H级人员不少于3名);射线检验辅助工12名。

3.2.6作业人员的职责(空表格)列出参加射线检验工作人员的岗位名称和职责,应包括技术员、班组长、检验作业人员。

3.3作业工机具(包括配置、等级、精度等)3.3.1所配备的工器具(包括射线探伤附件、操作工具、通讯工具等)3.3.2所需仪器、仪表的规格和精度(包括射线仪器、冲洗设备、评片设备、防护仪器等)3.4材料胶片及相关材料的种类及数量3.5安全器具防护用品及安全帽、防滑鞋、安全带等劳保用品齐全;施工现场安全设施齐全,照明充足。

3.6场地道路361被检工件处应有必要的检验空间和良好的安全设施。

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DLT821)

射线检测作业指导书(DLT821)

1项目工程概况与工程量1.1项目工程概况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辽宁盘山新城热力有限公司热电项目安装工程的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工作。

1.2工程量委托单位委托的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工作。

1.3编制依据1.3.1《中国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13号1.3.2《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主席令第4号1.3.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1.3.4 DL/T821—2002《管道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1.3.5 DL/T869-2012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1.3.6DL5009.1-201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火力发电》1.4 适用范围1.4.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透照厚度为2mm~100mm部件的射线检验,包括承压管子、管道及集箱单面施焊、双面成型的对接接头。

焊制焊管(纵缝焊管、螺旋焊管)和管件(三通、弯头)的射线检验也可参照使用。

1.4.2本作业指导书不适用于摩擦焊、闪光焊等机械方法焊接的对接接头。

2 项目作业进度的安排满足现场射线检测的需要,保证下道工序的正常进行。

3 作业准备工作及条件3.1作业人员的质量3.1.1 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按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取得相应的射线检测资格。

取得不同级别的射线检测资格的人员,只能从事与该资格级别相适应的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⑴Ⅰ级人员应该能够正确调整和使用检测仪器,按照作业文件能进行射线检测操作,能够记录检测数据,整理检测资料。

⑵Ⅱ级人员可对Ⅰ级人员进行监督指导;按照工艺文件可以调试仪器和实施射线检测;根据工艺规程编制射线作业指导书或工艺卡;可以评定检测结果,编制和审核检测报告。

⑶Ⅲ级人员可对Ⅰ级、Ⅱ级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和培训;可以编制和审核射线检测工艺规程;确定特定对象的特殊检测方法、技术和工艺规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定或者解释。

3.1.2射线检测人员身体条件能够满足从事检测工作的要求,视力应不低于相关标准的规定。

射线检测实训报告指导书

射线检测实训报告指导书

一、前言射线检测实训是无损检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实训,使学生了解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检测方法、检测设备和检测标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指导书旨在指导学生完成射线检测实训,提高实训效果。

二、实训目的1. 熟悉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检测方法。

2. 掌握射线检测设备的操作技能。

3. 熟悉射线检测标准和评片方法。

4.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1. 射线检测基本原理2. 射线检测方法3. 射线检测设备4. 射线检测标准5. 射线检测评片方法四、实训步骤1. 实训准备(1)了解实训内容,明确实训目的。

(2)熟悉实训场地、设备,检查设备状态。

(3)准备实训所需材料,如胶片、射线源、防护用品等。

2. 实训操作(1)射线检测基本原理:讲解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如射线穿透性、吸收性、散射性等。

(2)射线检测方法:讲解射线检测的基本方法,如透照法、荧光法、X射线探伤等。

(3)射线检测设备:讲解射线检测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如X射线探伤机、γ射线探伤机等。

(4)射线检测标准:讲解射线检测标准的基本内容,如GB3323《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等。

(5)射线检测评片方法:讲解射线检测评片的基本方法,如人工评片、计算机辅助评片等。

3. 实训总结(1)整理实训资料,包括实训记录、照片、数据等。

(2)分析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3)撰写实训报告。

五、实训报告撰写要求1. 报告格式: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撰写,包括封面、目录、正文、附录等。

2. 正文内容:(1)实训目的:阐述实训目的和意义。

(2)实训内容:详细介绍实训过程中的各项内容,包括射线检测原理、方法、设备、标准、评片等。

(3)实训过程:详细描述实训步骤,包括实训准备、实训操作、实训总结等。

(4)实训结果:总结实训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5)实训心得:结合实训过程,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004射线检测专用作业指导书

004射线检测专用作业指导书

广东火电工程总公司目录1.总则 (3)2.编制依据 (3)3.管道对接接头的中心全周透照 (3)4.壁厚大于70MM的管道对接接头的中间检验 (4)5.铝母线对接焊缝的检验 (4)6.球罐的检测 (5)7.T型接头角焊缝的检测 (5)8.像质计的选用和放置要求 (12)发文范围:(共份)归档夹类:作业指导夹号:14本版文件于2009年月日开始实施。

批准人:射线检测通用作业指导书1. 总则本专用工艺适用于开有透视孔的管道焊缝中心透照、壁厚大于70mm 的焊缝分层检验、T型接头角焊缝、球罐焊缝的制作和在役检验以及铝母线管对焊缝的检验。

检验其它工作见通用工艺。

2. 编制依据2.1. DL/T754《铝母线焊接技术规程》2.2. GB3323《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2.3. GB/T12605《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2.4. JB4730《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第二篇:焊缝射线透照检测2.5. ZBJ04 004《射线照相探伤方法》2.6. GB6417《金属熔化焊焊缝缺陷分类及说明》2.7. GB5618《线型象质计》2.8. DL/T869-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2.9. DL/T821-2002《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2.10. GB4792《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2.11. DL541-94《钢熔化焊角焊缝射线照相方法和质量分级》2.12. DL5009.1-200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火力发电厂3. 管道对接接头的中心全周透照3.1. 管道公称直径大于89mm,在焊缝附近开有透视孔的焊口,可采用γ射源通过导源管进入管内进行中心全周透照,对整圈焊缝一次曝光完成。

3.2. 在固定J形导源管时,应固定牢固,并应准确定位,尽量减少射源进入管内后的径向偏差和轴向偏差,防止因径向偏差过大而使底片的黑度偏差超过标准规定;因轴向偏差过大使焊接缺陷投影位移,影响返修时对缺陷定位的准确性。

无损检测射线指导书

无损检测射线指导书

1. 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承压设备的超声波无损检测,用于对承压设备内部缺陷的检测。

能确定缺陷平面投影的位置、大小,可获得缺陷平面图像并能据此判定缺陷的性质。

射线检测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熔化焊对接焊接接头的检测,用于制作对接焊接接头的金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射线检测不适用于锻件、管材、棒材的检测。

T 型焊接接头、角焊缝以及堆焊层的检’坝 0 一般也不采用射线检测。

射线检测的穿透厚度,主要由射线能量确定,不同射线源检测的厚度范围见下表:2. 引用标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JB4730-2005《压力容器无损检测》GB/T 6846 《确定暗室照明安全时间的方法》JB/T 9402 《工业 x 射线探伤机性能测试方法》JB/T 9213-1999 《无损检测渗透检查 A 型对比试块》JB/T 7412 《固定式(移动式)工业 x 射线探伤仪》JB 7788 《500kV 以下工业 x 射线探伤机防护规则》JB/T 7903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3. 照相器材3.1 源和能量选择3.1.1透照不同厚度的钢制压力容器焊缝时,允许使用的最高管压应符合标准JB4730中3.1.2条之规定。

3.1.2钢管环缝透照时,其能量的选择参照GB/T12605进行。

3.2胶片和增感屏3.2.1胶片在满足灵敏度要求的情况下,一般X射线选2型胶片,如天Ⅲ、AgFa-C7等,γ射线选1或2型胶片3.2.2增感屏,采用铅泊增感屏透照铝工件可不用增感屏,金属屏的选用应符合JB4730标准中5.10.2条规定。

3.2.3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紧密接触。

3.3 象质计:象质计应符合GB5618中规定。

3.3.1象质计的选用象质计的选用应按标准JB/T4730—2005规定。

3.3.2透照厚度,原则上应实测,如实测有困难时,应按标准JB4730中附录C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永福#3机组安装范围内所有外径小于或等于89㎜的小口径管子对接焊缝和外径大于89㎜各类连接管的射线探伤。

2.编制依据2.1《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87)2.2《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2.3《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DL/T675-1999)2.4《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测技术规程》(DL/T821-2002)2.5《火力发电厂异种钢焊接技术规程》(DL/T752-2001)2.8《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火力发电厂(DL5009.1-2002)2.9《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2.10《火力发电厂焊接热处理技术规程》(DL/T819-2002)2.11《携带式X工业射线探伤机》(JB/T7413-1994)2.12相关图纸3.检测主要工作量3.1锅炉受热面主要射线检测工作量见锅炉焊接工程一览表。

3.2锅炉连接管主要射线检测工作量见锅炉焊接工程一览表。

3.3 汽机管道射线检验主要工作量(具体焊口数热机公司正在进行统计)4. 检测人员的资格及要求4.1凡参加射线检测的探伤人员必须经过相应技术培训,并通过按《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资格考核规则》(DL/T675)或《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要求的考核,取得电力系统或劳动系统的资格证书,方能从事相应级别、相应资格的射线检验工作。

4.2 射线检测的探伤人员应经过卫生防疫部门或环保部门组织的射线防护培训,并取得射线防护个人工作证。

4.3检测人员应了解现有X射线机和γ探伤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焦点尺寸等参数,熟悉仪器的说明书和操作规程,了解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4.4检测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工艺作风,严格按照经过审批的探伤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测,并认真进行底片质量自检。

4.5接受委托或检测任务后及时进行检测,当天的工作必须当天完成。

4.6认真执行金属试验室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按规程规范进行结果评定,做到结论准确,记录清晰,签名及时。

不合格通知单必须经过有关人员审核后才能反馈给委托部门或委托人。

4.7检验人员应有良好的视力。

要求校正视力不低于1.0,近视力检查应能读出距离400㎜处高0.5㎜,间隔0.5㎜的一组印刷字母。

4.8必须遵守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有关规定。

5.施工主要仪器及器材5.1用于永福工程射线检测的器材如下表三。

5.3 X射线机的主要技术指标5.3.1电气性能的主要要求:⑴输入电流电压波动不应超过额定值±10%,输出电压波动应不大于±2%;⑵计时器误差应在5%以内;⑶温度继电器的整定值为60℃±5℃;⑷低压电路绝缘电阻应大于2MΩ;⑸ X射线机应有保护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0.5Ω;⑹气绝缘机机头内SF6气压低于0.34MPa(20℃)时高压应断开;⑺有过压、过流保护装置,超过规定值时,高压应断开。

5.3.2使用性能的主要要求:⑴ X射线机穿透能力不低于规定值,见表四;⑵照相灵敏度应不低于1.8%(对Q235钢);⑶产生的X射线应在辐射范围内,辐射场不允许有缺圆。

周向机辐射场应均匀,中心平面内黑度差小于0.4,辐射角偏差的规定值+5°;⑷当管电压≤200kV时,漏射线剂量率应不大于1.97×10-8C/(kg·s)(250mR/h) , 当管电压>200kV 时,漏射线剂量率应不大于3.58×10-8C/(kg·s)(500mR/h)。

表四:X射线机穿透能力机应配备长度足够的控制导管、驱动控制缆和输源管,安全连锁装置可靠。

5.5观片灯应有足够的光强度,要求观片灯的最大亮度不低于105cd/m2,透过底片的光强不低于30cd/m2,以便能观察黑度为3.5的底片。

观片灯亮度应可调,还应配备遮光板,能方便的观察黑度不同的底片和底片的局部区域。

6.检测准备6.1明确委托要求,准备相应的设备及器材如射线机、暗袋、增感屏、胶片、铅字、药水配置等。

6.2 检查仪器设备6.2.1检查X射线机的各种指示灯和指示仪表、电缆线及插头插座的完好情况,保险管的参数必须与仪器要求的一致,气体压力不得低于0.35MPa。

6.2.2检查γ射线机有无明显损伤,传动机构是否灵活,输源管、控制部件是否有压扁、折断、堵塞现象,若有上述现象,严禁使用。

个人及辐射场剂量监测仪表是否能正常工作。

6.2.3检查增感屏有无划伤和发霉、暗袋是否完好。

6.3察看现场环境如临时电源、脚手架、照明情况等,明确检测现场周围有无屏蔽物和其它施工人员,如果现场条件不能满足检测工作的安全和技术条件,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待条件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有关检测活动。

6.4检测前须经技术人员对技术、质量、安全交底,熟悉规程及工艺卡对检测工作的要求。

6.5透照现场应使用剂量仪划定安全区,周围设置围栏、警示灯,做好射线防护工作。

6.6 在进行γ探伤前,应编写放射源应急预案,并组织有项目部领导和安全保卫部门相关人员参加的事故演练。

7. 检测过程、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7.1检测程序:射线检测工作的工艺流程见附图1。

7.2 工艺要求7.2.1 检测前应明确委托要求,进行技术交底。

7.2.2 工艺试验和实际探伤时的工艺参数调整7.2.2.1对于特定组合的胶片、增感屏、射源和显影条件,应用X射线机探伤前应制作曝光曲线或进行工艺试验,作为正式探伤时选择工艺参数的依据或参考依据,应用γ射线机探伤前应进行工艺试验并做好记录(特别是工艺试验时的射源强度和标定时源强)。

7.2.2.2 γ射线机实际探伤时,应结合γ源衰变表确定源强和工艺试验时的有关数据,根据互易定律计算后确定曝光量。

绝对禁止利用显影时间来调整底片黑度。

7.2.2.3 由于结构原因,透照焦距无法与工艺试验时焦距相当时,可根据平方反比定律对曝光时间作相应调整。

7.2.2.4 每天探伤前,如果曝光参数作了调整,则第一张底片通过正常显影(18~20℃,5~8min),其底片质量符合要求后才能继续拍片,避免因参数调整不合理造成废片或返工。

7.2.3 射线源或能量的选择≤95㎜范围内的焊缝,可选择192Ir。

7.2.3.1对于透照厚度在20≤TA7.2.3.2如果使用X射线机透照厚度差大的工件(如外径≤89㎜小径管焊缝),可选择高电压、短时间,但透照厚度和允许选择的最高管电压之间的关系应满足DL/T821-2002规程图6的要求;使用X射线机透照厚度差小的工件(如汽机中低压等大口径薄壁管焊缝),则在保证穿透工件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低的电压。

7.2.4 探伤机的正确使用与剂量监测7.2.4.1 X射线机的最高使用电压一般不超过额定电压的90%。

在送高压前,提前预热灯丝2分钟,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保证阳极的充分冷却。

7.2.4.2在正式拍片前,应按说明书的要求认真训机,对于金属陶瓷管射线机,训机规定如按下表五:7.2.4.3γ探伤机的曝光管、接长管等管与管之间的接头连接应牢固,使用时输源管、控制导管应尽量铺直(特殊情况下需要弯曲使用的,输源管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500㎜)。

7.2.4.4送源或收源过程中,摇动手柄时要快速均匀,源快到曝光位置时,手柄摇动不要用力过猛,摇不动即停止摇动开始记录曝光时间,收源到位后会听到自动安全锁关闭的声响,此时,为了验证放射源是否回到屏蔽位置,应再向前送源,若源送不出,说明放射源确实回到储位,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7.2.4.5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用剂量仪测量照射量。

送源过程中,当源刚离开机体时,剂量仪读数将明显上升,然后慢慢下降,曝光时趋于稳定;收源过程中,剂量仪读数将先逐渐升高然后逐渐减少直到回到本底值,说明放射源已回到探伤机体内。

7.2.5像质计与像质指数、标记的正确放置7.2.5.1外径>89㎜管子焊缝,选用R′10系列像质计,外径≤89㎜小径管焊缝,选用Ⅰ型专用像质计。

7.2.5.2双璧双影透照时透照厚度T A按DL/T821-2002附录2规定的公式计算,应显示的最小像质指数与透照厚度T A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双璧单影透照时透照厚度T A按T A=2T+h(h 为焊缝余高) 计算,应显示的最小像质指数与透照厚度T A的对应关系按下表的要求提高一级。

表四最小像质指数与透照厚度T A的对应关系7.2.5.3标记齐全,放置正确。

铅字和深度对比块平行于焊缝放置,偏离焊缝5㎜左右。

对外径≤89㎜小径管焊口进行双璧双影透照时,像质计放在最外侧的焊缝上并与焊缝垂直,放在射源侧。

对外径>89㎜的大中径管子焊口进行双璧单影透照时,像质计放在工件表面上被检焊缝的一端,并与焊缝垂直,细丝靠外,像质计与各类标记、深度对比块均放在胶片侧。

各种标记的放置位置应按照本作业指导书附图执行。

7.2.6透照次数与分段7.2.6.1外径76㎜<Φ≤89㎜的管子焊缝采用双壁双影法透照时,应透照2次,透照角度每次偏转≤90º。

7.2.6.2外径>Φ89㎜的中径管道焊缝进行双璧单影透照时,如果使用X射线机,则至少应透照4次,透照角度每次偏转≤90º;如果使用γ射线机,则至少应透照3次,透照角度每次偏转120º。

7.2.6.3对于直径较大的管道环焊缝,应首选中心透照法。

若采取其他透照法如双璧单影法,则对被检区两端的最大透照厚度与是射线中心线穿透厚度比值K应小于1.1,对于直径较大的薄壁管环焊缝,在满足L1≥10·d·L22/3和K≤1.1的前提下,只要底片长度足够,分4次透照即可。

7.2.6.4分段透照时,搭接标记应能清晰显示在底片上,且搭接标记与片端的距离不少于15㎜。

7.2.7主要曝光工艺参数7.2.7.1对外径≤89㎜小径管焊缝进行双璧双影透照时,射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L1、焦点尺寸d、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L2应满足L1≥10·d·L22/3。

透照焦距应控制在600㎜左右,曝光量一般不得大于7.5mA.min,若由于设备(锅炉)结构原因,焦距达不到600㎜时,焦距可适当缩短,但曝光量应按平方反比定律作适当调整。

椭圆的开口间距应控制在3~10㎜。

7.2.7.2对外径>89㎜的大中径管子焊缝进行双璧单影透照时,X射线机的窗口或γ源应贴紧焊缝或焊缝边缘,曝光量一般不得低于15mA.min。

7.2.7.3采用双胶片时,曝光参数应根据慢速胶片(AGFA C4)的胶片特性选择。

可按正常显影(18~20℃,显影时间5~8min)时慢速胶片(AGFA C4)的黑度达到2.5左右来确定曝光参数。

快速胶片(AGFA C7)的黑度可适当偏大。

7.2.8现场拍片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散射线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