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不进位加
二年级数学上册7-竖式计算不进位加法的策略与技巧
二年级数学上册7-竖式计算不进位加法的策略与技巧引言竖式计算是数学中常用的计算方式之一。
在数学的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竖式计算的策略与技巧。
本文将介绍二年级数学上册7中,关于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的策略与技巧。
1. 策略1:相邻数不进位加法当我们进行相邻数不进位加法时,我们只需要分别相加每一位的数字,忽略进位操作。
例如,对于计算46 + 29,我们首先计算个位数:6 + 9 = 15,然后计算十位数:4 + 2 = 6。
最后将得到的结果组合在一起,即为答案:65。
2. 策略2:逐位相加逐位相加是另一种常用的不进位加法策略。
在这种策略中,我们首先计算个位数,然后依次计算十位数、百位数等。
例如,对于计算58 + 27,我们首先计算个位数:8 + 7 = 15,然后计算十位数:5 + 2 = 7。
最后将得到的结果组合在一起,即为答案:75。
3. 技巧1:对齐数字在进行竖式计算时,确保数字对齐是非常重要的。
将相应位数的数字对齐在同一垂直线上,可以使计算更加清晰和准确。
4. 技巧2:注意进位在不进位加法中,我们需要注意到有时候个位数相加后可能会产生进位。
在计算过程中,如果出现进位情况,我们需要将进位数写在上方,上方的数字加上进位数后再相加。
例如,对于计算36 + 27,首先计算个位数:6 + 7 = 13,由于产生了进位,我们需要将进位数1写在十位上:3 + 2 + 1 = 6。
最后将得到的结果组合在一起,即为答案:63。
5. 技巧3:借位操作在计算过程中,如果遇到减法,我们可能需要进行借位操作。
借位操作是指从高位向低位借1,然后将该数减去1。
在不进位加法中,借位操作下我们将需要借位的数减1,然后直接相加。
例如,对于计算76 + 29,首先计算个位数:6 + 9 = 15,由于产生了进位,我们需要进行借位操作:1 - 1 = 0,然后将0与十位数相加:7 + 2 + 0 = 9。
最后将得到的结果组合在一起,即为答案:95。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与反思第【1】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案一、教学内容:二位数不进位加法。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理解二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2、学会正确利用计算符号和运算符执行加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准备教学比例牌、彩色笔等小教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巩固一位数加法的知识:让学生一起回答一位数的加法问题,将问题用算式记录在黑板上,让学生用大声朗读重复或者跟读,直至学生有把握。
2、引出二位数加法:让学生看着比例牌进行加法计算,在学生的发现、思考和反馈中引出二位数加法的概念。
(二)讲授1、二位数不进位加法规则:对学生进行说明,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在二位数不进位加法中,需要分两步操作,即先各位计算,再个位计算。
2、二位数不进位加法示例:准备几个实例教学(如:24+15),让学生用比例牌完成加法,并写出算式。
然后引导学生设置表内圈中写出结果,在表外圈中同时写出二位数不进位加法的步调,如24+15=4+5=9。
(三)练习1、准备几道二位数不进位加法的习题,让学生按照上述步骤来完成加法的计算,要求学生注意分步处理,遵循正确的运算符规则,分步写出计算步调和计算过程。
(四)总结让学生总结二位数不进位加法规则,要求学生重复总结。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着重于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打破计算的计数和记忆的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注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尝试,总的来说,学生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与反思第【2】篇〗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材第11~13页)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2.会正确地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3.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不进位加法》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第1课时《不进位加法》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进位加法》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讲述了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整数的加法运算,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已经学习了整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概念。
但是,对于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的例题和有趣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实践操作法: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计算,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不进位加法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棒等教学道具,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交朋友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不进位加法。
2.1.1 不进位加(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教案:2.1.1 不进位加(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100以内不进位加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交流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进位加与不进位加的区别。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不进位加。
”2. 新课利用课件展示教材第1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问:“我们怎样计算不进位加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教师总结: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就是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相加,如果相加的结果不满十,直接写下来。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5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计算,并提醒注意进位加与不进位加的区别。
4. 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出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5页“做一做”第2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交流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进位加与不进位加的区别,避免混淆。
同时,要加强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新课”环节,特别是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新课环节中,教师通过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数学信息,然后提出问题:“我们怎样计算不进位加呢?”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思考的关键,因为它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加法的基本概念,还要开始探索不进位加的特殊规则。
为了帮助学生总结出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步骤:1. 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知识,例如数位的对齐和从个位开始相加的规则。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1 不进位加(2)-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1 不进位加(2)-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熟练进行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引导学生回顾加法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讲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什么是不进位加法。
(2)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引导学生发现不进位加法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4. 应用拓展(1)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运用不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六、附录练习题:1. 计算:23 45 = 682. 小明有32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28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多少个苹果?3. 一辆火车上有45个乘客,到站后又有23个乘客上车,现在火车上有多少个乘客?4. 小华有37本书,小丽有25本书,他们一共有多少本书?5. 一个篮子里有28个鸡蛋,另一个篮子里有35个鸡蛋,两个篮子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重点关注的细节: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不进位加法是指在两个数相加时,各个数位上的和都不足以进位到更高位,只需将相应数位上的数相加即可得到结果。
(精品)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1)
1.加法第1课时不进位加(1)▶教学内容教科书P11~12例1,完成教科书P12“做一做”。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若干,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师:今天可真热闹,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现在他们已经来到博物馆门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1.课件出示教科书P11的情境图。
【教学提示】教师注意要锻炼学生把自己所想的用流利的语言说出来,注意完整性,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情预设】学校安排二年级4个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参观博物馆,知道每个班的人数,还知道每个班由2名老师带队。
师: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情预设】学生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许多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根据加、减法的意义,学生能准确选择计算方法。
有的是本节课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有的是后面学习中会遇到的数学问题。
2.引入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
[板书课题:不进位加(1)]【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中收集数学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由于这样的情境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既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体会加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教科书P12例1。
师:要求“一共多少人”,我们先要知道哪些条件?在小组里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再和全班同学交流。
【学情预设】二(1)班的学生人数和带队老师的人数。
师:你能找到这些已知条件吗?【学情预设】二(1)班学生有35人,带队老师有2人。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1 不进位加(5)-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1 不进位加(5)-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100以内不进位加的计算。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不进位加的概念:当两个数相加时,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不满十,就不需要进位,这种加法称为不进位加。
2. 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从个位开始相加,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则十位上的数相加时需要加上1,否则不需要进位。
3. 100以内不进位加的计算: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100以内不进位加的计算。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不进位加的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不进位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 演示法:通过实例演示不进位加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计算方法。
3. 练习法: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进位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入不进位加的学习。
2. 新课导入:讲解不进位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 实例演示:通过实例演示不进位加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计算方法。
4. 练习巩固: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 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1课时 加法(不进位加)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1课时加法(不进位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不进位加法的概念2. 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3. 不进位加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熟练运用计算方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分水果等,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不进位加法的特点,如两个数相加,个位数相加不满10,不需要向十位进位。
(2)教师示范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尝试计算。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律。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5. 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2)预习下节课内容:进位加法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略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2. 学生能熟练运用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 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八、教学资源1. 课本2. 练习题3. 教学课件九、教学时间1课时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课堂练习题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探究。
4. 课后作业要及时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不进位加法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不进位加法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不进位加法的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熟练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复习进位加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讲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a. 概念:当两个数相加时,如果个位上的数相加不满10,就不需要向十位进位,这种加法称为不进位加法。
b. 计算方法:先将个位上的数相加,如果满10,则向十位进位;如果不满10,则直接写在个位上。
(2)举例讲解不进位加法的应用题。
a. 举例: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4个苹果,他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解答:3 4 = 7。
他们一共有7个苹果。
b.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个不进位加法的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巩固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不进位加法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 总结反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 课后作业要适量,避免加重学生负担。
本节课通过讲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题,让学生掌握了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技巧,提高了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的不进位加法概念和计算方法的讲解。
这部分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核心,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教案
小学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教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教案》,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教案频道与你分享!小学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教案(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第一课时不进位加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1~13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二1、2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
(2)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情境中提出并解决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笔算加法中的“对位”问题。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课本11页主题图,例1、例2主题图,小棒教学方法:教法:讲解、引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相结合法。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暑假刚刚结束,你们在假期里都去过哪些有意义的地方?大家去过博物馆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去参观博物馆。
出示P11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仔细观察后小组内互说)汇报交流:说出从图中得到的信息。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
每班有两名老师带队,你们能帮老师解决二(1)班学生和老师一共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小组交流)汇报不同的方法。
)同学们说的真好,观察的真仔细。
那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老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解决课本中出现的问题。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同学们讨论出解决方案了吗,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一下你们是怎样解决的。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课程名称: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不进位的加法运算。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习惯。
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3.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概念。
2. 正确进行不进位加法运算。
教学准备:1. 教材和教具。
2. 学生练习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一位数加一位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学生:我们学过一位数加一位数,那么两位数加两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2. 讲解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不进位加法的规律。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概念和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
2. 提醒学生注意加法的顺序和运算符号的使用。
五、作业布置1. 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运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运算,进一步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不进位加法的运算规则详细补充和说明: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运算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运算规则的掌握和理解。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不进位加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不进位加教案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不进位加法【教学内容】:课本P12---P13例1、例2【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投影出示P11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发现。
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1、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
学生说想法及理由。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1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
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
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1、练习二第1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2、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教学反思】: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1~13页情境图及做一做,练习二的第1、2、3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2.1不进位加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说课稿-2.1 不进位加法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第一节《不进位加法》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学会如何进行不进位加法的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具体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进位加法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他们能够认识数字和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但是,对于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他们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不进位加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教学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不进位加法。
2.讲解新课: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具体的生活实例,讲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不进位加法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基本原理。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不进位加法的运算。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内容:不进位加法的定义与原理。
如何处理进位的特殊情况。
练习题:多个不进位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进位处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原理,以及实际运算中的进位处理。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黑板:列出例题和步骤,供学生参考。
教学软件:动态展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实物展示:如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进位。
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之前学过的加法概念。
教学策略:结合讲解与示范,小组讨论,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互相检查答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导入-分享一个与购物相关的故事,引出加法计算的场景。
二、讲授新课:定义不进位加法,并解释其原理。
通过教学软件展示计算过程,强调进位的重要性。
示范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尝试自己计算。
三、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并在小组内互相检查答案。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归纳小结:总结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强调进位处理的重要性。
评价与反馈: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
为学生提供反馈:点评学生的答案,指导他们如何改进自己的计算方法。
作业布置: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并检查答案。
与家长一起完成一个简单的购物计算任务,例如计算找零等,记录过程和结果。
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不进位加法?写下三种场景。
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整体进行较为顺利,学生对不进位加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实践操作的机会。
但在进行进位处理的教学环节中,部分学生表现出困惑,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这一概念。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小组活动中,需要给予学生更多指导和鼓励,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针对以上反思,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作出相应调整和改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二年级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题
二年级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题23 + 14 =30 + 7 =16 + 3 =82 + 5 =39 + 4 =做加法运算是二年级数学学习中的基本内容之一。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掌握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二年级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不进位加法是指相加的两个数字的个位数相加不产生进位。
对于不进位加法,我们可以使用竖式计算来解决。
下面是一些二年级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题的例子:23 + 14 =30 + 7 =16 + 3 =82 + 5 =39 + 4 =解答这些题目的方法是将两个数字的个位数相加,然后将十位数上的数字相加。
我们首先来解答第一个题目,23 + 14 = 。
首先,我们从个位开始相加:3 + 4 = 7。
将结果7写在个位上。
然后,我们将十位上的数字相加:2 + 1 = 3。
将结果3写在十位上。
因此,23 + 14 = 37。
接下来解答第二个题目,30 + 7 = 。
个位相加:0 + 7 = 7。
写在个位上。
十位相加:3 + 0 = 3。
写在十位上。
因此,30 + 7 = 37。
接下来解答第三个题目,16 + 3 = 。
个位相加:6 + 3 = 9。
写在个位上。
十位相加:1 + 0 = 1。
写在十位上。
因此,16 + 3 = 19。
接下来解答第四个题目,82 + 5 = 。
个位相加:2 + 5 = 7。
写在个位上。
十位相加:8 + 0 = 8。
写在十位上。
因此,82 + 5 = 87。
最后解答第五个题目,39 + 4 = 。
个位相加:9 + 4 = 13。
写在个位上。
十位相加:3 + 0 = 3。
写在十位上。
因此,39 + 4 = 43。
通过以上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题,只需要将相应的位数进行相加即可。
然后将个位上的结果写在个位上,十位上的结果写在十位上。
通过多次练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算术计算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不进位加》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1课时不进位加(1)【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2.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难点: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博物馆图。
)师: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已知二(1)班35人,二(2)班32人,二(3)班37人,二(4)班34人,每班有2名老师带队。
师: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学生会根据图中信息提出许多用加法或减法计算的问题,有的是本节课要计算的,有的是后面要计算的。
师: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二、探究新知1.体会加法的意义。
师:要解决“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需要哪些条件?(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二(1)班学生人数和本班带队老师人数。
师:你找到这两个已知条件了吗?你会列式吗?预设:二(1)班学生有35人,带队老师有2人,35+2。
2.明白算理,掌握算法。
(1)交流口算方法。
师:你能口算出结果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先将个位数相加,再与整十数相加。
5+2=7,30+7=37。
(2)探究笔算方法。
师: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预设:师:根据摆小棒的过程,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算法:列竖式计算。
(课件演示结合小棒图列竖式的过程及要注意的地方。
)师相机提问:2为什么不和3对齐?让学生明白列竖式计算时,个位与个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师:同学们刚才看明白竖式的书写步骤了吗?预设:先写35,再写+2,再写,最后写得数。
(师补充,相当于横式中的等号。
)师:大家自主整理本题解答过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1 不进位加|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1 不进位加|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不进位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学生将通过学习,掌握两位数相加时,个位数相加不满十的情况,如何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不进位加法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2. 熟练进行不进位加法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展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进行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加法问题,引发学生对加法的思考。
2. 新课:教师讲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PPT课件和板书,展示具体的计算过程。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课堂练习,巩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4.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要点。
板书设计1. 不进位加法的概念。
2. 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3. 具体的计算示例。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 结合日常生活,找出一些不进位加法的问题,进行解答。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总结,使学生掌握了不进位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不进位加法的计算规则,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难点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在上述教案中,教学难点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难点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对于不进位加法来说,教学难点包括了学生对不进位加法概念的理解和对计算方法的熟练运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1. 理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不进位加法是加法运算中的一种特殊情况,指的是当两个数相加时,相加的结果不会导致进位。
例如,23 15 = 38,这里个位数的3加5等于8,没有进位到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