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连、重音分析
朗读技巧—停连重音语气
朗读技巧—停连重音语气朗读是一种有效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能够吸引听众,并让文字更加生动有趣。
为了提高朗读的质量和效果,以下是一些朗读技巧:停顿、重音和语气。
1.停顿停顿是朗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你控制节奏,让听众更好地理解你的意思。
停顿有不同的类型和用途:-自然停顿:在句子的适当位置停顿一下,这样可以给听众一点时间理解所听内容。
一般来说,在逗号、句号和段落结束处停顿是必要的。
-意义停顿:在强调一些词或短语时,可以在其前后停顿,以突出重点。
通过合理运用停顿,可以使句子更加流畅和易于理解。
2.重音重音是指在朗读过程中强调一些词或短语,以突出其重要性或引起听众的注意。
重音有以下几种类型:- 词内重音:将重音放在一个单词内的一些音节上,通常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中使用。
比如,"photoGRAPHY"、"proDUCE"和"beauTIFUL"。
- 词间重音:将重音放在一个句子中不同的单词或短语上,以强调它们之间的关系。
比如,"I didn't say he stole my MONEY",可以通过重音来强调不同的词汇,表达不同的含义和语气。
合理使用重音可以增加朗读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3.语气语气是指朗读时候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
通过改变语气,可以更好地传达文章的意思和引起听众的共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气:-愉快的语气:用于朗读欢乐、搞笑或轻松的内容,通过较高的音调和快节奏来表达快乐。
-悲伤的语气:用于朗读悲伤、悲惨或伤心的内容,通过较低的音调和缓慢的节奏来表达悲伤。
-惊讶的语气:用于朗读惊讶、震惊或紧张的内容,通过突然的变化、强烈的语调和停顿来表达惊讶。
使用适当的语气可以让听众更好地理解你的朗读内容,并产生共鸣。
总而言之,通过合理运用停顿、重音和语气等朗读技巧,可以提高朗读的质量和效果。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传达所读内容,吸引听众,并增加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停连重音(共97张PPT)
例句
如:“自古被我们称作天 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 了。”
为了强调“征服”, 在前边停顿一下,逗号的 停顿相对缩短,使所有其 他词语处于紧密的连接之 中。
例句
如:“森林爷爷的脚伸在很深
很深的泥土里,任凭风魔王怎
么摇,它还是▲稳稳地站着。”
这一句强调“还是”,在它
后面停顿一下更显出“森林爷 爷”坚定不移、力不可摧的气 概。
重音一经突出,目的立即显露。 这种情况下,可以说只有感情是否丰满的问题,而没有思想是否复杂的问题。
说,口耳双方的生理需要基本 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的关系
例:“这头牛个大,膘肥……四条腿像木头柱子一样。
一致,不会与心里需要完全脱 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停连,无论从朗读者和听者哪一方面说,都有生理和心理的要求,并不是单一的。
例句
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 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 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 展开了,露出嫰黄色的小莲 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 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分析
这一段,后三句都是在“有的” 之后停顿,以表现并列关系。第 二个“有的”很容易与“花瓣” 连接,意思就变了,与原意不符, 也破坏了并列关系。这样,从并 列关系的同位置、同时间停顿中, 文中省略的“白荷花”也就显露 出来了。
区分性停连
为了表明区分关系,避免 产生歧义而进行的停连叫 做区分性停连。
例句
(1)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 (2)最贵的△一张△值△八百
△美元。
(3)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 元。 (4)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 元。
例句分析
(1)第一句话是没有停顿的,语义并
不清晰;(2)停顿太多,支离破碎, 仍然没有清晰的语义;(3)和(4) 语义不相同,但各自的语义都清晰 是共同的。(3)是说一张画最贵, 卖到八百美元;(4)是说贵的有好几
初一语文重音和停连
初一语文重音和停连在初一语文课堂上,重音和停连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
说到重音,大家可能会想,哎,重音是什么呢?简单说,重音就是我们在说话时,把某个词或音节说得特别响亮,特别有劲儿。
就像我们吃饭的时候,最喜欢那一口酥脆的炸鸡,咬下去的瞬间,满嘴的满足感,就是那个重音的感觉!想想看,你在跟朋友聊“周末去哪儿玩”的时候,提到“电影”时,语气是不是不自觉地高了几分?没错,就是这样,重音让我们的话更有生气,更能引起别人注意。
再说停连,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儿高大上,但其实就是我们说话时,适当地停顿一下,连着说的地方别太快。
就像喝茶,喝水,总不能一口气喝完吧?我们得慢慢来,才能品味那份香浓。
你想想,如果你在讲故事,讲到紧张的地方,比如“然后他追上了那个小偷”,停顿一下,大家的心是不是都跟着提起来了?停顿还能让大家更好地消化你说的话。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故意停一下,你一下子就专注了,心想:“哦,这里有新内容!”重音和停连,就像我们的生活,忙忙碌碌中偶尔停下来,回头看看。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课堂上用重音强调“这道题超级简单”,然后再稍微停顿一下,大家会不会立刻对这道题产生兴趣?重音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停连则让大家有时间思考,结合在一起,效果就爆炸了!这不就是沟通的艺术吗?用得当的重音和停连,可以让我们的表达更生动有趣。
在练习的时候,可以试着对着镜子练习,说一些简单的句子,注意你说每个词的重音。
比如,“我喜欢吃苹果。
”说这句话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喜欢”这个词该重一点,但其实“苹果”才是重点,咱们得强调这个。
然后,试着在句子中找一些自然的停顿,比如“我,喜欢,吃苹果。
”让别人听起来舒服又有趣。
这样一来,表达的清晰度就上去了,朋友们更容易明白你在说什么。
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把重音和停连运用得淋漓尽致。
比如,跟朋友聊天的时候,讲到最近的一部电影,你可以说:“那部电影,真的,超好看!”重音强调了“超好看”,而停顿让朋友有时间消化这条信息,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朗读的重音和停连
朗读的重音和停连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以引起听者的注意。
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
例: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
停顿,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不限于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表明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口气连贯地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
例如:坐着,v躺着,v打两个滚,踢几脚球,八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v轻悄悄的,草ν软绵绵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多种朗读符号的综合运用“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v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v酝酿。
鸟儿v将案巢安在水应和着。
牛背上v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上面的朗读符号所示:悠扬重读,重音,v停顿,一拖音。
开头的诗句要字字顿开,“母亲的手”和“抚摸”两重音要处理得语重而情深,令人觉得温暖而舒坦。
“泥土的气息”和“青草味儿”读重音,给人以嗅觉上的美感。
“清脆”“宛转”“应和”,还有“短笛”“嘹亮”等词语重读,使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迎春交响曲。
借助朗读符号的标注,将全篇朗读的语气、节奏、情感变化组织起来,便将朗读提升为美读。
停连与重音
他怎么了?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3.重音 重音即诵读中强调的字词。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 的是他的背影。(《背影》朱自清)
表达方式有:弱中见强,低中见高,快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 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 (《海燕》高尔基)
文章中的标点符号虽然对诵读的停连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诵读中停连并不一定要根据标点符号处理而应根据诵读时的语意语气来处他怎么了
第三节诵读的基本技巧
一.停连与重音 1.停连与重音和作用 诵读中的停顿和连接以及重音的设置是 为了把作品的内容准确地、生动地表现出 来。
2 .停连:即停顿和连接。文章中的标点 符号虽然对诵读的停连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但诵读中停连并不一定要根据标点符号 处理,而应根据诵读时的语意、语气来处 理。
重音和停连的方法
重音和停连的方法
重音和停连,那可真是语言表达中的魔法利器!就好比音乐中的节奏和音符,能让你的话语变得超级有魅力。
啥是重音呢?重音就是在一句话中突出强调的那个词或词组。
咋找重音呢?你得先理解这句话的重点是啥。
比如说“我今天特别开心”,那“特别”和“开心”可能就是重音。
找到重音后,你就像敲鼓一样重重地把它说出来,哇,这效果,杠杠的!注意哦,重音可不能乱加,加多了就像乱弹琴,让人摸不着头脑。
停连呢,就像是说话的呼吸。
该停的时候停,该连的时候连。
你想想,要是一直不停顿地说话,那不就跟机关枪似的,谁能听得进去呀?停连能让你的话有节奏感,有起有伏。
比如说“我喜欢看书,也喜欢旅游”,在“看书”和“也”之间停顿一下,感觉就不一样了吧?停连也得恰到好处,停得太久,别人还以为你忘词了呢!哈哈。
重音和停连在演讲中那可是大显身手。
你想想,你站在台上,通过重音强调重点,通过停连控制节奏,哇,那场面,不得把观众迷得神魂颠倒呀?在日常交流中也很有用哦。
你跟朋友聊天,用重音和停连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那不是更能让对方明白你的心思嘛。
就像画家调色一样,重音和停连能调出最美的语言色彩。
你还等啥?赶紧试试吧!重音和停连,绝对能让你的语言表达更上一层楼。
春朗读的重音和停连
春朗读的重音和停连摘要:春朗读的重音和停连,是指在春朗读中,对于音节的重音与连读的掌握与运用。
重音与停连是春朗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朗读的流畅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重音和停连的定义、重要性以及训练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重音的定义与特点重音,顾名思义即为词语中的音节读得较强烈的音。
1.1 重音的定义重音是指在一个词语中,音节发音强度和音高较高的音。
在汉语中,重音通常出现在多音节词语的第一个音节上。
例如,“动物”中的“动”字,就是重音。
1.2 重音的特点(1)发音强度较高,音调较长;(2)可以使得语音更加突出,词语更加生动鲜活;(3)重音在语音中起到了加强语气、强调内容等功能。
二、停连的定义与特点停连,是指在朗读过程中,将连读的两个音节之间稍作停顿。
2.1 停连的定义停连是指在两个音节之间的连读中,对于连读部分的两个音节之间稍作停顿,使得语音更加清晰明了。
停连常出现在汉语中的多音节词的两个音节之间。
2.2 停连的特点(1)通过停顿,使得语音表达更加流畅、准确;(2)停连可以避免音节连读过快而造成意思的混淆;(3)停连在朗读中起到了增加语音的韵律感、强调某一部分的作用。
三、重音和停连在春朗读中的重要性重音和停连在春朗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准确掌握和运用重音和停连,可以提高朗读的流畅性和准确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提高语音韵律感重音和停连可以使得语音节奏更加丰富,增加朗读的韵律感。
3.2 加强语气和情感表达通过重音和停连的使用,可以加强语气和情感的表达,使得朗读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3.3 强调关键内容重音和停连可以使得关键内容得到强调,从而增加朗读的重点感。
3.4 避免连读混淆停连的运用可以避免音节连读过快而造成语义的混淆和理解的困难。
四、重音和停连的训练方法为了能够准确掌握和运用重音和停连,以下几种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提高朗读的效果:4.1 音节划分练习通过音节划分练习,培养对每个音节的敏感度,从而更准确地判断重音的位置。
停连重音
一.停连的含义和作用含义:停连,包含两个方面。
停,指停顿;连,指连接。
有停顿,有连接,才能更好的传情达意。
作用:停顿和连接对于有声语言的表达具有显示语意,抒发感情的作用。
(运用时生理需要必须服从心理需要)二.停连运用原则停连的运用原则:1:标点符号是参考 2:语法基础是关键3:情感表达是根本。
三.停连位置的确定及种类如何确定停连位置(6种情况):1区分语意的地方、2前后呼应的地方、3强点转换的地方、4并列分和的地方、5思考判断的地方、6回味咀嚼的地方停连种类(10种):1区分性、2呼应性、3并列性、4分合性、5强调性、6判断性、7转换性、8生理性、9回味性、10灵活性四.停连的处理方法(4种):落停、扬停、直连、曲连二.重音的含义和作用定义:我们着重强调的词或词组就是重音。
作用:重音的处理使语意更准确、思想感情更鲜明、话语逻辑更清晰(重音的强调方法是通过音强、音长、音高、速度进行对比的)二.重音的运用原则少而精,有对比,讲分寸,多变化。
三.重音表达方法重音的表达方法:1高低强弱法、 2快慢停连法、 3虚实结合法、四.重音的选择及种类重音的选择(4种情况):1陈述事实的核心词语、2.抒发情绪感受的词语、3.体现逻辑关系的词语、4.有特殊含义的词语重音的种类(10种):1并列性、2对比性、3呼应性、4递进性、5转折性、6肯定性、7强调性、8比喻性、9拟声性、10反义性、三、播音节奏及其类型一、播音节奏的定义:在播音中,节奏是由整个文本生发出来的创作主体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
二、播音节奏类型(6种):1轻快型、2凝重型、3低沉型、4高亢型、5舒缓型、6紧张型、(一篇文章主导节奏只有一种,但辅助节奏可能有多种)话语样式:朗诵式、宣读式、讲解式和谈话式。
部编版语文重音和停连
关于“朗读”,你不能不知道的知识点!“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对朗读的具体要求为:把握重音和停连。
今天这一期,小编就主要结合《春》《济南的冬天》,给大家整理有关于朗读中停连和重音的一些方法,希望给大家有所帮助。
一、停连(一)什么叫停连?停连是指在有声语言的流动过程中声音的中断和连续。
语音上的间歇叫停顿;不中断的地方叫连接。
(二)什么时候需要停连?停连有时是朗读者为调节气息的需要,有时是句子结构上的需要,有时是朗读者为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有时为了满足听者思考、理解和接受也是需要停连的。
(三)怎样停顿与连接?1.区分性停顿为使句意不产生歧义,在词与短语间安排的停顿。
例如: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获得了冠军。
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获得了冠军。
中国队打败了美国队︱获得了冠军。
2.呼应性停顿强调语句内在联系的停顿。
呼应性停顿,必须解决哪个词是呼,哪个词是应。
例如:现在播送︱中央气象台︱今天早晨发布的︱10月中旬的天气预报。
(“播送”是呼,“天气预报”是应。
)例如:他︱当过演员,在大学里教过书,还干过几年木工。
(“他”是呼,后面几个短语是应。
)3.并列性停顿几个句子中相应并列的词语间的对应停顿。
例如:过去︱我们没有被困难吓倒,现在︱我们也不会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
(在由“和”“及”等关联词的并列关系时,系列性停顿必须注意并列成分的对等。
)4.强调性停顿有时为突出强调某个句子、词组或词,可以在这个句子、词组或词的前面或后面停顿,也可以前后同时停顿。
例如:森林爷爷︱一点儿也不着慌。
(突出了森林爷爷的镇定。
)例如:自古被称作天险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
(突出“征服”长江的英雄气概。
)5.转换性停顿是在表情达意的转折处安排的较长停顿。
例如:满以为可以看到辉煌的日出,|却淅淅沥沥下起雨来了。
(“日出”后停顿稍长,既是希望心情的延续,也是对情况突变的心里酝酿和表达暗示。
)6.生理性停顿是为了表达某重因生理变化的影响而产生的停顿。
重音和停连方法
重音和停连方法一、引言重音和停连是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语言的发音和语调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重音是指在一个词中某个音节发音时,发音力度较其他音节大的现象。
停连则是指在连读中,两个相邻的词之间发生的不完全断音或音变现象。
本文将从重音和停连的定义、作用、形式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重音的定义和作用重音是指在一个词中某个音节发音时,发音力度较其他音节大的现象。
重音的位置决定了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
在英语中,重音位置的不同会导致词义的区别,如“record”(v.记录)和“record”(n.唱片);在汉语中,重音的位置会影响词的语法功能,如“他去了北京”和“他去北京了”。
重音还能够通过音调的升降和变化来表达不同的语气、情感和语义。
三、重音的形式重音的形式主要体现在音节的发音力度、音高和音长上。
发音力度较大的音节被称为重音音节,而发音力度较小的音节被称为非重音音节。
重音音节通常具有较高的音高和较长的音长。
在英语中,重音音节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如“reCORD”;在汉语中,重音音节通常用加重音符的方式表示,如“他去了北JING”。
四、重音的影响重音的位置和形式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具有重要影响。
在语言理解方面,重音的位置能够帮助听者准确理解词的意义和语法功能。
在语言表达方面,重音的位置和形式能够帮助说者表达出语气、情感和语义。
此外,重音的位置和形式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也是一个难点,因为不同语言的重音规律差异较大,需要通过大量的听力训练和口语实践来掌握。
五、停连的定义和作用停连是指在连读中,两个相邻的词之间发生的不完全断音或音变现象。
停连能够使语音流畅地连接起来,提高语言的连贯性和流畅性。
在英语中,停连常见于辅音连辅音的情况,如“an apple”中的“n”和“a”之间的停连。
在汉语中,停连常见于韵母连韵母的情况,如“一只猫”中的“一”和“只”之间的停连。
六、停连的形式停连的形式主要包括不完全断音和音变。
朗读的重音和停连
重音
重音,是对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加以重读, 以引起听者的注意。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 下面。例:
停连
停连,指朗读语流的停顿和连接。停顿,用v标示在词语之 间的上方,不限于标点处,句中有时也有小停顿;连接,用 ^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表明了表达的需要,在此处要一 口气连贯的读下来,有标点也不停顿。例如:
多种朗读符号的综合运用
上面的朗读符号所示:~~~悠扬重读,·重音,|小 停顿,⌒拖音。开头的诗句要字字顿开,“母亲的手” 和“抚摸”两重音要处理得语重而情深,令人觉得温暖 而舒坦。“泥土的气息”和“青草味儿”读重音,给人以 嗅觉上的美感。“清脆” “宛转” “应和”,还有“短笛” “嘹 亮”等词语重读,使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 春活力的迎春交响曲。借助朗读符号的标注,将全篇 朗读的语气、节奏、情感变化组织起来,便将朗读提 升为美读。
朗读技巧之重音停连语速语调语气节奏要领方法指导
朗读技巧之重音停连语速语调语气节奏要领方法指导朗读是指以声音表达文字内容的一种技巧。
在朗读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提高表达效果,使听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传达的信息。
以下是一些朗读技巧的要领和方法指导:1.重音:重音是词语中的一部分音节在发音时更强调、更清晰的音。
在朗读时,需要根据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确定重音的位置,并通过声音的强调和变化来突出重音部分。
这样做可以使整个句子更加生动有力,也更能吸引听者的注意力。
2.停连:停连是在朗读过程中合理使用停顿的技巧。
停顿的位置和长度会影响听者对语句的理解和感受。
在阅读时,尤其是在长句子和复杂句子中,适当的停顿可以提高阅读流畅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能给听者更好的理解时间。
3.语速:语速是指朗读时的节奏和快慢程度。
快速朗读可能会导致口误和发音不清晰,而过慢的语速则可能让听者产生厌烦和不耐烦的感觉。
在朗读中,需要保持适度的语速,使听者能够跟上并理解所表达的内容。
4.语调:语调是指朗读时声音的升降和变化。
适当的语调可以突出句子的重点和情感,增强表达效果。
在朗读时,可以通过改变声音的高低和变化来呈现出不同的情绪和语义,使听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所传达的信息。
5.语气:语气是指朗读时声音的强弱和力度。
语气的变化可以使语句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朗读时,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响亮度和力度来突出关键词和情感,从而让听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接受所传达的信息。
6.节奏:节奏是指朗读中的音与音之间的间隔和距离。
适当的节奏可以使语句更加流畅和自然,同时也可以加强听者对所表达内容的注意力和理解。
在朗读过程中,需要注意调整音节和词语之间的时间间隔和音调变化,使整个句子的节奏感更加明显和舒适。
综上所述,朗读是一种能够更好地表达和传达文字内容的技巧。
在朗读时,我们可以通过使用重音、停连、调节语速、语调、语气和节奏等技巧来提高表达效果,并使听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传达的信息。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调整,我们可以逐渐掌握这些朗读技巧,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朗读中。
停连重音
一.停连的含义和作用含义:停连,包含两个方面。
停,指停顿;连,指连接。
有停顿,有连接,才能更好的传情达意。
作用:停顿和连接对于有声语言的表达具有显示语意,抒发感情的作用。
(运用时生理需要必须服从心理需要)二.停连运用原则停连的运用原则:1:标点符号是参考2:语法基础是关键3:情感表达是根本。
三.停连位置的确定及种类如何确定停连位置(6种情况):1区分语意的地方、2前后呼应的地方、3强点转换的地方、4并列分和的地方、5思考判断的地方、6回味咀嚼的地方停连种类(10种):1区分性、2呼应性、3并列性、4分合性、5强调性、6判断性、7转换性、8生理性、9回味性、10灵活性四.停连的处理方法(4种):落停、扬停、直连、曲连二.重音的含义和作用定义:我们着重强调的词或词组就是重音。
作用:重音的处理使语意更准确、思想感情更鲜明、话语逻辑更清晰(重音的强调方法是通过音强、音长、音高、速度进行对比的)二.重音的运用原则少而精,有对比,讲分寸,多变化。
三.重音表达方法重音的表达方法:1高低强弱法、2快慢停连法、3虚实结合法、四.重音的选择及种类重音的选择(4种情况):1陈述事实的核心词语、2.抒发情绪感受的词语、3.体现逻辑关系的词语、4.有特殊含义的词语重音的种类(10种):1并列性、2对比性、3呼应性、4递进性、5转折性、6肯定性、7强调性、8比喻性、9拟声性、10反义性、三、播音节奏及其类型一、播音节奏的定义:在播音中,节奏是由整个文本生发出来的创作主体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
二、播音节奏类型(6种):1轻快型、2凝重型、3低沉型、4高亢型、5舒缓型、6紧张型、(一篇文章主导节奏只有一种,但辅助节奏可能有多种)话语样式:朗诵式、宣读式、讲解式和谈话式。
第七章 停连重音
递进等作用的词语 ▪ 例句:我们要改变文艺界的作风,首先要
改变干部作风,改变干部作风首先要改变 领导干部作风,改变领导干部作风首先从 我们几个人改变。
第二节 重音
▪ 二、如何选择重音 ▪ 3、点染感情色彩的关键词 ▪ 是指那些对显露丰富的感情色彩、情景神
态和烘托气氛等有重要作用的比喻、象声 以及其它形容性的词或词组。 ▪ 例句: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 蛛丝一样轻轻抹去,只是在万分必要的时 候才予以答复。
第一节 停连
▪ 二、怎样确定停连的位置 ▪ 1、准确理解语句意思 ▪ 任何一句话都有它特定的意思。在播音表
达中,由于停连位置选择不当而造成达意 错误的,往往是播音员对稿件语句的理解 问题造成的。 ▪ 例如:哥白尼认为,日月星辰围绕地球转 动这种学说是错误的。
第一节 停连
▪ 二、怎样确定停连的位置 ▪ 2、正确分析语句结构 ▪ 在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有时还可能出
现因为停连不当而使意思表达得不清楚的 情况。 ▪ 例如:二十二点三十分,播送长诗《祖国, 我爱你》的下半部分
第一节 停连
▪ 二、怎样确定停连的位置 ▪ 3、恰当体会情景神态 ▪ 有些语句,我们理解意思没错,语句结构
也清楚了,但是按一般的语句关系来确定 停连位置却仅仅可以使语意清楚,不发生 错误,而不能使语句中所蕴含着的生动、 丰富的情景神态得以充分的表达 ▪ 例如:张大娘好像认不出他了,眯缝着眼 睛边打量边试探着问:“你是王福吧?”
二十二点三十分播送长诗祖国我爱你的下半部分第一节有些语句我们理解意思没错语句结构也清楚了但是按一般的语句关系来确定停连位置却仅仅可以使语意清楚不发生错误而不能使语句中所蕴含着的生动丰富的情景神态得以充分的表达例如
朗读技巧—停连重音语气精编版
朗读技巧—停连重音语气精编版朗读是一种将书面文字转化为口头表达的技巧。
通过朗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读的内容,同时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和表情演绎的能力。
为了让朗读更加生动有趣,以下是一些朗读技巧的精编版,包括停顿连读、重音和语气的运用。
停顿连读:停顿是朗读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可以用来分割句子、短语或单词,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所读内容。
通过停顿的运用,可以准确表达句子的含义和情感,并给听者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
1. 断句停顿:在长句子中,适当地划分句子结构,通过停顿将句子分成独立的片段,有助于听众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比如: "I came.I saw. I conquered."2. 语义停顿:在重要词语前后停顿,突出重要信息。
比如: "The book was on the table. Not on the chair."3. 条件停顿:在条件句中,在if或者unless前后停顿,突出条件的前提和结果。
比如: "If you study hard, you will pass the exam."4. 感叹停顿:在表示惊叹的词语前后停顿,表达情感的强烈。
比如:"What a beautiful sunset!"重音:重音是朗读中的音调变化,通过它可以凸显出重要的单词或短语,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1. 强调重音:在强调的单词或短语上加重音,使其在句子中更加突出。
比如: "I didn't say it was YOU. I said it was ME."2. 修饰重音:通过运用重音改变句子或短语的修饰程度,表达不同的意义。
比如: "I really like ice cream."(表示强烈喜欢) "Ilike ice cream."(表示一般喜欢)3. 句子重音:通过改变句子中的重音位置,改变句子的强调和语气。
朗读重音和停连划分方法
朗读重音和停连划分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朗读重音和停连划分方法。
你想啊,咱平时说话,那语气、停顿啥的可重要啦!就像走路一样,得一步一步稳稳当当,还得知道啥时候该停,啥时候迈步快点儿。
朗读也是这个理儿!比如说“我今天特别高兴”,要是把重音放在“特别”上,那感觉立马就不一样了,强调的就是高兴的程度。
停连也很关键呀!就好比“他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如果在“走了”后面稍微停一下,那种失落感是不是一下子就涌出来了?这就像画画,重音和停连就是色彩和线条,能让整个画面生动起来。
有一次我参加朗读比赛,之前没太注意这些,读起来干巴巴的。
后来我就试着去感受句子里的重点和停顿,哇塞,效果截然不同!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兴奋!我还记得那次我读的是“风在吼,马在叫”,我把重音放在“吼”和“叫”上,然后在“风在”“马在”后面适当停顿,读起来那叫一个带劲,感觉自己都融入到那场景中去了。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小技巧,它们能让我们的朗读变得有血有肉,吸引人得很呢!比如说读一首优美的诗,如果没有恰当的重音和停连,就像一道
菜没放盐,寡淡无味。
但要是掌握好了,那简直就是一场听觉盛宴!重音能突出重点,停连能营造氛围,两者结合起来,就能让文字活起来,钻进听众的心里。
所以啊,大家一定要好好琢磨琢磨这些方法,让自己的朗读更上一层楼!我的观点很明确,那就是朗读重音和停连划分方法真的超级重要,能让朗读变得精彩绝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五位战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部队主 力远去的方向。 2.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象 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3.葡萄成熟的季节,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 白的、紫的、青的、暗红的、谈绿的,五光十色,美丽 极了。 4.我读过的鲁迅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 《药》、《祝福》。 5.我读过的鲁迅著作有《呐喊》、《彷徨》、《热风》等 六本。
1.有一次,我从飞机的舷窗俯瞰珠江三角洲,在明净的苍 穹下,纵观秀丽的景色,啊,真美啊!水网和湖泊熠熠 发光,大地竟象是一幅碧绿的天鹅绒,公路好似刀切一 样的笔直,一丘丘田又好似棋盘般整齐。
2.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 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3.年轻时读向秀的《思旧赋》,很奇怪他为什么刚开头却 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明白了!。
第八类:生理性停连
在某些稿件中,由于人物生理上的异态,产生语流不畅、断断续续 的情况,就要学会运用生理性停连,这些生理变化形式的停连,在播讲 中只给以必要的、象征性的表现,而不强调夸张的呼气和吸气声音。运 用这种停连也需要有播音员的感情色彩做陪衬,重要的是语句的内容是 什么,说话的情态是什么样,至于怎么说的,要点到为止。所谓点到为 止,就是抓住一两处富有特征的词或词组稍加停顿,能给听者造成有某 种生理变化的感觉就可以了,不必自始至终、字字句句地模拟那种声音 形态、气息状态。
第三类:并列性停连
并列性停连,是指在稿件中属于同等位置、同等关系、同等 样式的词语之间的停顿及各成分内部的连接。凡属各并列关系之 间的停顿,要求位置类似,时间近似,以显示并列关系,而它们 各自内部的连接较紧,有时有些小停顿,时间也不可长。
1.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 瓣。有的花瓣儿全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 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自古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
2.森林爷爷的脚伸在很深很深的泥土里,任凭风魔王怎么 摇,他还是稳稳地站着。 3.森林爷爷一点也不着慌。
第六类:判断性停连
既然是判断性停连就应该有思维过程,在思维过程中的感受 就应该明显。比如说,此事物是什么样?表达中应怎样体现?这 就需要运用判断性停连。因此,在稿件中有判断过程表现的时候, 就应在判断、思索的地方进行判断性停连,以表达出此时的思维 过程。停顿不是思想感情的空白,不仅是说在播讲中已经“明其 意”,而且要表现出正在“成于思”,即有思维过程。为了表现 思索、判断的过程,便可以运用判断性停连的方法。
2.一个夏天,太阳暖暖的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奔腾怒吼, 绿叶在树枝上飒飒地响。
3.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 官,绅,都苦得他象一个木偶人了。 4.要知道,他在当时发布这个命令,实质上就是与最顽固 的传统习惯和保守的思想宣战。 5.在我国发现的“中国猿人”、“马坝人”及“山顶洞 人”,分别属于猿人、古人及新人阶段。
三、起强调、突出重点的作用。 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例: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恰当的停连还可以控制语速,调整语句节奏,造成 抑扬顿挫的旋律美感。 例:“棉衣,棉衣呢?为什么没发给他棉衣?”军 长两眼发红。“军需处长呢?”警卫员在发愣。“给我 找军需处长”还是没有人应声。“快,给我找军需处 长!”警卫员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报告军长,他就是 刚任命的军需处长……”
第四节:停连的处理方式
一、停顿方式:
(一)落停 (二)扬停
二、连接方式:
1.大家就随着女教师的手指,齐声轻巧地念起来: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我们的---祖国。 2.啊!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吾着。地狱?---论理, 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第七类:转换性停连
在稿件内容发展和展开的情况下,有声语言必须随波婉转。由一个 意思变成另一个意思,一种感情变成另一种感情,这中间应该有相应的 停顿,显示转换的关节。为了表现语意、文势、感情,就要运用转换性 停连。这种停连在稿件中运用的也较多。在层与层、段与段、句与句之 间都有这样的停连。
10.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成百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11.这是我党历史上召开的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这是我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意义的会议。 12.这是他们造成的一个历史时期特殊的现象。 13.我指的是那些既不会跳舞也不会唱歌的同志。
第二类:呼应性停连
有声语言的行进,在停连上有前呼后应的性质。播读中运用 呼应性停连必须解决哪个词是呼,哪个词是应,二者如何呼应等 问题。“呼”和“应”是一种内在联系的表现,在作品中,在语 句中,有呼无应,显得不完整;有应无呼,显得没头脑。总之, 有呼无应和有应无呼都会造成语言序列的紊乱,给人以“前言不 搭后语”之感。运用呼应性内在联系的停连也有某种区分作用, 但主要是凸现呼应关系。
第五章
停
连 、重
音
第一节:停连的概念
一、概念
停连,是一个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停,指停顿,连指连接。有停顿,有 连接才能更好地传情达意。 在播音中,语言地部分之间,层次之间、段落之间、小层次之间、语句之 间、词组或词之间,有声语言总有休止、中断地地方,时间有长有短,都属于 停顿地范围。那些不休止、中断地地方,特别是文字稿件中有标点符号而不休 止、不中断地地方,就是连接。停顿和连接都是有声语言行进中显示语意、抒 发感情地方法。无论停或连,都是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而不是任意的。
二、为什么要有停连
停连,是同有声语言同时存在的,首先它是一种生理需要, 更重要的一点,停连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需要。思想感情的运 动需要在哪里停顿,就要在哪里停顿,需要停顿多长时间就要停 顿多长时间,需要在哪里连接就要在哪里连接,这样才能发挥有 声语言运用停连表达思想感情的组织、区分、转折、呼应、回味、 想象等作用,达到引人、感人的目的。所以,在有声语言表达的 过程当中,停顿应该是积极的、主动的,以自如地服从思想感情 运动的需要。因此,在停连的运用上,生理需要必须服从心理需 要,不可因停害意、因停断情。 停顿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的继续和延伸,而不是思想感情的 终止、中断和空白。
1.风筝花花绿绿,各式各样,有‘鹞鹰’,有‘鹦鹉’,有 ‘仙鹤’,有‘蜈蚣’……可没有‘大蜻蜓’。
2.清早出发的时候,天气晴朗暖和,没想到中午突然刮起了暴 风,下起了大雪,气温急剧下降。 3.前面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 追上连队,可是敌人跟在身后,容易暴露人民群众和连队主 力;另一条是通向三面悬崖的莲花瓣、棋盘陀顶峰。走哪一 条呢?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斩钉截铁地说了 一声‘走!’带头向莲花瓣走去。
第四类:分合性停连
在并列关系之前,往往有领属性词语;在并列关系之后,往 往有总括性词语。在领属性词语之后、或总括性词语之前,都有 较长时间的停顿,比并列关系之间的停顿要长。这样就形成了合 ——分——合的分合关系。分合性停连包括先分后合、先合后分 两种情况。先合后分再合是这两种情况的联合。我们把握了分合 关系,对于运用区分、并列、呼应等停连也更有利。
1.我们必须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极端重要性。 我们必须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2.现在,我向大家介绍唐代大诗人杜甫揭露统治阶级横征 暴敛的诗篇
3.阿拉法特指责以色列企图破坏中东和谈基础 4.他当过演员,在大学里教过书,还干了几天电工。 他很有才华,演员、教师、电工都干得不错。 5.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第二节:停连的作用
一、是朗读者调节气息的需要和结果。 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 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二、是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达语言内容的需要,可以 起到显示语句脉络的作用。 例: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 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2.中国政府代表、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代表团临时代 表侯志通今天上午在日内瓦关贸总协定总部向总协定总干事邓 克尔博士递交了一份照会。 3.在董村西街里,只要一提起长波喂的那头大黄牛……
4.我不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 5.冬天过去了,微风悄悄地送来了春天。 6.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 7.著名的《共产党宣言》就是他们共同起草的。 8.王大娘听到声音,十分高兴,赶忙走了出来。她看到儿 子有些奇怪,就对他说:“这是粮店的刘同志”。 9.我和哥哥拿着叔叔帮我们做的风筝,高高兴兴地来到体 育场。
第四节:停连运用的基本原则
一、标点符号是参考
二、语法关系是基础
三、情感表达是根本
第五节:停连的分类
第一类:区分性停连
区分性停连是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时对一个个汉字 进行再创造的组合、贯通的技巧,它所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也 比较灵活,稿件中词或短语之间、句与句、层与层、部分与 部分之间都有区分性停连。 1.锅里再放醋、白糖炒成汁,再放少许淀粉,汁炒稠以后,放 凉了才能用。
第十类:灵活性停连
有声语言应该生动吸引人,任何停顿和连接都不是呆板的、 生硬的,无论在停连的位置上、时间上,都没有万能的公式。 再加上每个人的文化修养不同,声音条件不同,表达方法就不 可能完全一样,多种技巧之间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因此, 不一定非要一是一、二是二地分清这里用什么停连,那里用什 么停连,非要在这里停或那里停等。在语意清晰、语言链条完 整、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活跃的基础上,或移动停顿位置,或延 缓、缩短停顿的时间,或增多、减少连接,由于改变了某些固 定的处理,便会给人以新鲜活泼的感觉。特别是在急稿的播讲 中,不可能把每个停顿都安排得妥帖,而语言艺术的生命力在 于“变化”二字。于是我们应该在停连处理上保持较大的灵活 性。
1.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 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 革命!’ 2.她吓昏了,转身向着他说:‘我……我……我丢了佛莱思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夫人的项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