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病理基本过程-血液循环及物质代谢2

合集下载

医学百科之血液循环含内容课件PPT讲座

医学百科之血液循环含内容课件PPT讲座

目 一旦叶子被触动,刺激就立即传到叶 枕,这 时薄壁 细胞内 的细胞 液开始 向细胞 间隙流 动从而 减少细 胞的膨 胀能力 ,叶枕 下部细 胞间的 压力降 低,从 而出现 叶片闭 合、叶 柄下垂 的现象 。过几 分钟后 ,细胞 液又逐 渐流向 叶枕, 于是, 叶片又 恢复了 原来的 样子。
一旦叶子被触动,刺激就立即传到叶 枕,这 时薄壁 细胞内 的细胞 液开始 向细胞 间隙流 动从而 减少细 胞的膨 胀能力 ,叶枕 下部细 胞间的 压力降 低,从 而出现 叶片闭 合、叶 柄下垂 的现象 。过几 分钟后 ,细胞 液又逐 渐流向 叶枕, 于是, 叶片又 恢复了 原来的 样子。 一旦叶子被触动,刺激就立即传到叶 枕,这 时薄壁 细胞内 的细胞 液开始 向细胞 间隙流 动从而 减少细 胞的膨 胀能力 ,叶枕 下部细 胞间的 压力降 低,从 而出现 叶片闭 合、叶 柄下垂 的现象 。过几 分钟后 ,细胞 液又逐 渐流向 叶枕, 于是, 叶片又 恢复了 原来的 样子。 一旦叶子被触动,刺激就立即传到叶 枕,这 时薄壁 细胞内 的细胞 液开始 向细胞 间隙流 动从而 减少细 胞的膨 胀能力 ,叶枕 下部细 胞间的 压力降 低,从 而出现 叶片闭 合、叶 柄下垂 的现象 。过几 分钟后 ,细胞 液又逐 渐流向 叶枕, 于是, 叶片又 恢复了 原来的 样子。

一旦叶子被触动,刺激就立即传到叶 枕,这 时薄壁 细胞内 的细胞 液开始 向细胞 间隙流 动从而 减少细 胞的膨 胀能力 ,叶枕 下部细 胞间的 压力降 低,从 而出现 叶片闭 合、叶 柄下垂 的现象 。过几 分钟后 ,细胞 液又逐 渐流向 叶枕, 于是, 叶片又 恢复了 原来的 样子。 一旦叶子被触动,刺激就立即传到叶 枕,这 时薄壁 细胞内 的细胞 液开始 向细胞 间隙流 动从而 减少细 胞的膨 胀能力 ,叶枕 下部细 胞间的 压力降 低,从 而出现 叶片闭 合、叶 柄下垂 的现象 。过几 分钟后 ,细胞 液又逐 渐流向 叶枕, 于是, 叶片又 恢复了 原来的 样子。

血液循环的过程和机制

血液循环的过程和机制

血液循环的过程和机制血液循环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之一,它通过心脏的泵血作用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物质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也是调节体温和维持体液平衡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液循环的过程和机制,以及相关的生理调节机制。

一、血液循环的过程1. 压力差驱动下的心脏泵血血液循环的过程始于心脏的泵血功能。

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利用压力差推动血液流动。

当心脏舒张时,心房充盈血液;而在心脏收缩时,心室向外射血,将血液推送到全身各部分。

2. 动脉和毛细血管心室收缩将氧合血推入主动脉,主动脉分化成一系列的动脉,将血液分配到全身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动脉再分支为毛细血管网,虽然直径很小,但数量众多,从而提供了大面积的血管壁,方便有效的进行物质的交换。

3. 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毛细血管壁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其内皮细胞之间存在微小间隙,促进营养物质、氧气等物质通过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并带走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等废物。

4. 血液的回流与静脉系统经过毛细血管的物质交换后,血液成为含有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的脱氧血,直接进入静脉系统,通过静脉回流回到心脏。

静脉血液的运输过程中,依靠肌肉的收缩、呼吸运动和心脏的负压作用来促进血液回流。

二、血液循环的机制1. 自律性心脏跳动心脏是血液循环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器官,具有自主、自律性的跳动机制。

心脏起搏细胞具有周期性产生电活动的能力,通过电信号的传导和传递,控制心房和心室的收缩与舒张,从而维持血液的运动。

2. 血管的舒缩调节血管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起到导向、调节和分配血液的作用。

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局部因素相互作用,通过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和舒张控制血管的内径,从而影响血液的流动速度和分布。

3. 液体平衡和压力调节血液循环不仅涉及血液的运输,还需要维持体液平衡和压力平衡。

通过肾脏的调节,排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和废物,保持血容量和渗透压的平衡,以及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协同作用,调节血压和心血管功能。

第2节血液循环 ppt课件

第2节血液循环 ppt课件
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试说出药物到达伤口炎症处 所经过的循环路线
药 物
上 肢 的 静 脉
上 腔 静 脉
右 心 房






肺细 部血 毛管




















目的:说出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器材:活的小鱼(尾鳍颜色浅一些),显微镜, 培养皿,纱布等。 指导: 1.学生4人一组,用湿纱布包裹小鱼,只露出尾 部,不要伤害小鱼。 2.把小鱼放在培养皿里,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 底部。
3.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通光孔正对 尾鳍,用低倍镜观察尾鳍内的血管及血液内的流动 情况。
肺循环(静脉血 动脉血 )
➢ 肺循环是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再流 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最后由肺静脉流回 左心房的循环。
➢ 在肺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 时,进行气体交换:血液排出二氧化碳而 获得氧气。
动脉血——
静脉血——
血液含氧较多, 血液含氧较少,
颜色鲜红。
颜色暗红。
血压:血液循环中,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见于 中老年人,其症状主要有头晕、头痛、失 眠、易疲倦等。 高血压还可能引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预防高血压要注意:
➢ 加强体育锻炼,控制糖类和脂肪的过量摄 入,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还要做到不 吸烟、不酗酒,并限制食盐的摄入量等。
思考: 小明同学的下肢受伤后发炎,通过在手腕处
心室收缩时,血压上升到最高值叫做收缩压。 心室舒张时,血压下降到的最低值叫做舒张压。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课件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课件
表示方法:收缩压/舒张压(kPa)。 例如:15/10.8kPa表示收缩压为15kPa,舒张压为10.8kPa。
如果一个人的血压经常超过18.7/12kPa,则认为
是高血压。
正常 高血压 低血压
收缩压
12~18.7kPa 90~140mmHg
>18.7kPa >140mmHg
12kPa 90mmHg
是( C )
A.肺
B.主动脉
C.心脏
D.毛细血管
2. 左右心室射出的血(D )
A.都是动脉血
B.都是静脉血
C.依次是静脉血和动脉血 D.依次是动脉血和静脉血
3.体循环的途径是( A )
A.左心室 主动脉 毛细血管网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B.右心室 上下腔静脉 毛细血管网 主动脉 右心房
C.左心室 上下腔静脉 毛细血管网 主动脉 左心房

身毛细血


动 动脉脉 毛血管管
静脉 静脉







2、肺循环
肺细 部肺部毛血 毛细血管管






O2
CO2
肺泡
思考讨论
“动脉里流的都是动 脉血,静脉里流的都 是静脉血”这种说法 对吗?为什么?
左“动”右“静”
肺肺动动脉脉 右右心心房房 右右心心室室 上下腔静脉
肺肺静静脉脉 左左心心房房 左左心心室室 主主动动脉脉
臀部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动脉
左心室 主动脉
脚背动脉
脚背毛细血管
血液在全身循环一周大约需要30s的时间,注射 的药物,很快就会作用于全身每一处组织细胞。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途径ppt课件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途径ppt课件

2( 毛细血管)
( 静脉 )3
1( 动脉 )
6
血液循环
复 习:
思 考: 活 动:
红细胞在毛细血管中单行通过
7
血液循环
复 习:
思 考: 活 动: 血液循环:
血液在心脏血管所构成的密闭 管道里循环流动,给组织细胞送 去氧气和营养物质,带走二氧化 碳等代谢废物的过程。 根据人体血液循环途径的不同,可 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 部分。
13
血液循环
复 习:
思 考: 活 动: 血液循环:
体循环
肺循环 循环途径
14
血压与脉搏
复 习:
思 考: 活 动: 血液循环:
1.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 压力。通常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1)收缩压: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达到的最高值;
体循环
肺循环 循环途径 血 压:
(2)舒张压:心室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达到的最低值。
脉 搏:
安静
20
血压与脉搏
复 习:
思 考: 活 动: 血液循环:
活动:探究运动与脉搏的关系
建议的运动方式: 跑步、跳绳、原地踏步、下蹲起立。 提示: 1.每个人同种运动方式测量3次; 2.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注意运动过程中的安全; 3.组员之间的合作(计时、记录等)。
体循环
肺循环 循环途径 血 压:
肺 动 脉
肺部毛细 血管网
肺 静 脉
左 心 房
体循环
肺循环
肺泡
氧气 二氧化碳
血液
静脉血
动脉血
肺部毛细血管网
10
血液循环
复 习:
思 考: 活 动: 血液循环: 肺动脉

《兽医学》题库(完整版)

《兽医学》题库(完整版)

《兽医学》题库(完整版)病理学基础病理学――研究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从而探讨患病动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分为: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

第一节疾病的概论一.疾病学疾病学――致病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

1.致病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构成了疾病。

2.致病因素足够强大时,基本上不构成疾病。

3.致病因素非常弱小而机体的抵抗力足够强大时也不构成疾病。

(二)疾病分类系统:八大系统疾病(消化、呼吸、泌尿、运动、心血管、神经、生殖、内分泌)。

原因:传染病、寄生虫病、普通病。

经过: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

治疗:内科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外科病(以手术治疗为主)。

(三)疾病的经过与转归潜伏期(隐蔽期):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到最初症状出现的时期。

前驱期:从出现最初症状开始,到主要症状出现为止,即非典型症状出现的时期。

明显期:典型症状出现的时期。

转归期:疾病经过明显期后走向结束的时期。

分为完全痊愈、不完全痊愈、死亡三种结局。

1.何为病理性死亡和生理性死亡?病理性死亡是指由于疾病的自然发展、恶化而引起的死亡,简称为病死。

病理性死亡是指由于疾病的自然发展、恶化而引起的死亡,简称为病死。

2.何为临床死亡(相对死亡)和生物学死亡(真正死亡)?临床死亡是指心跳和呼吸停止。

一般在心跳停止5~8分钟内,称临床死亡期,这是从外表看,人体生命活动已经消失,但组织内微弱的代谢过程仍在进行;脑中枢功能活动不正常,但是尚未进入不可逆转的状态。

是死亡过程中的最后阶段。

此时,自大脑皮质开始整个神经系统以及其它各器官系统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整个机体出现不可逆变化,已不能复活,但个别组织在一定时间内仍可有极微的代谢活动。

二.病因学(一)外因1.生物性因素(1)微生物:通过释放外毒素、内毒素、溶血素、杀白细胞素、溶纤维蛋白素和蛋白分解酶等造成病理性损伤。

寄生虫:通过掠夺营养、机械性阻塞、产生毒素和破坏组织等造成损害。

人体血液循环原理图详解课件2024新版

人体血液循环原理图详解课件2024新版

当心肌收缩时,血液被泵出心 脏,进入动脉系统,流向全身
各个组织和器官。
当心肌舒张时,血液从静脉系 统回流到心脏,填充心室,为
下一次收缩做好准备。
心脏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是由 心脏的电生理活动控制的,这 一活动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
节。
03
血管类型与功能
动脉血管
01
02
03
功能
将心脏泵出的富含氧气的 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 和器官。
pH值
正常血液的pH值维持在7.35-7.45之 间,呈弱碱性。
渗透压
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晶体物质形成,对 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和细胞正常形 态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在循环中的变化
动脉血
静脉血
富含氧气,颜色鲜红,从心脏流向全身各 组织器官。
氧气含量降低,颜色暗红,从全身各组织 器官流回心脏。
毛细血管中的交换
06
常见血液循环障碍及防治
高血压病
定义
01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
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症状
02
头晕、头痛、心悸、胸闷、乏力等。
危害
03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脏肥大、心力衰竭、脑出血、肾衰竭等严
重后果。
冠心病
01
定义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
防御功能
血液中的白细胞和抗体等具有免疫 作用,能够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 。
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性
维持生命活动
血液循环系统为全身各组织和 器官提供必要的氧气和营养物 质,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促进新陈代谢
通过血液循环,机体能够及时 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保持内 环境的清洁和稳定。

血液循环PPT课件

血液循环PPT课件

免疫功能
心脏能够产生一些免疫细 胞和分子,参与免疫应答 和炎症反应,对维护身体 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心脏的功能
泵血功能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运动, 将血液泵入全身血管,维 持血液循环和氧气、营养 物质的输送。
调节血压
心脏通过改变心输出量和 血管阻力来调节血压,保 持血液循环的稳定。
免疫功能
心脏能够产生一些免疫细 胞和分子,参与免疫应答 和炎症反应,对维护身体 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血压的调节
血压的调节对于维持血液循环的正常分配至关重要。通过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机制,可以保持血压的稳定。
血液的分布
血液在血管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根据组织器官的需要, 血液会优先供应给重要器官和组织,以满足其生理需求。
血液的回收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回收血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淋巴管将组织间隙中 的液体回收到血液循环中。
糖尿病
糖尿病可引起血管病变,影响血液循环,增加心 血管疾病的风险。
贫血
贫血可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影响血液循环, 引发缺氧症状。
07 血液循环的疾病与防治
07 血液循环的疾病与防治
高血压与血液循环
1 2
高血压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内压力增加,使血管壁变硬、 变厚,进而影响血液循环。
高血压对心脏的影响
01
02
03
心脏
负责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 通过收缩和舒张运动将血 液泵出。
血管
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组成,负责输送血液到全 身各组织。
血液
含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 小板等成分,负责运输营 养物质、氧气和激素等。
组成部分
01
02
03
心脏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课件

人体的血液循环ppt课件

静脉血 动脉血
肺泡
编辑版ppt
24
3.血压 在血液循环中,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叫做血压。血压一般用分式来表示,分子代 表收缩压,分母代表舒张压。
收缩压: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到的 最高值。一般为12~18.7kPa。 舒张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下降到的 最低值。一般为8~12kPa
医生常用“收缩压/舒张压(千帕)”的形式来
心房(终点)的
循环
编辑版ppt
主动脉
左心室 (起点)
毛细血11 管
体循环的路径:
左心室(起点) 主动脉 全身各级 动脉 毛细血管网(物质交换场所)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终点)
编辑版ppt
12



的 途
右心房 (终点)

编辑版ppt
左心室 (起点)
13
2.肺循环
(1)什么是肺循环? (2)肺循环是由哪一个腔开始的(起点)? (3)血液流经何处(途径)? (4)最后流回心脏的哪一个腔(终点)?
第二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
第二课时
编辑版ppt
1
课前复习
上腔静脉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下腔静脉
回顾编:辑版心ppt脏内血液循环
2
新课
心脏和全身的血管组成了 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血液 就在这个管道系统中循环流 动,那血液到底是怎样在血 管里循环流动的呢?血液循 环可以分成几部分呢?血液 在循环过程中的成分又发生 了哪些变化呢?
多颜色鲜红。编辑版ppt 颜色暗红。 20
在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过程中,血液的 成分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在哪里
发生的呢?
编辑版ppt
21
在体循环中,血液通过毛细血管网和身体各部分的组

基本病理过程

基本病理过程
肾静脉硬化,血栓形成导致肾梗 死,梗死区呈灰白色
肾梗死
脾梗死
局 部 血 液 循 环 障 碍
低倍镜:图右上为正常,抒组织,左下为梗死区,坏死 的肾组织呈粉红色颗粒状(→)。
局 部 血 液 循 环 障 碍
梗死的影响和结局
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决定于发生梗死的器 官和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 肾有较大的代偿功能,肾梗死通常只引 腰痛和血尿,但不影响肾功能。四肢的梗死 即坏疽,可引起毒血症,必要时须截肢。肺 梗死有胸膜刺激征和咯血。心肌梗死可影响 心功能,严重者可致心功能不全。脑梗死视 不同定位而有不同症状,梗死灶大者可致死。
阻塞血管的物质称为栓子。
最常见的栓子是 脱落的血栓,占栓塞 的99%;在少见的情 况下,脂肪、空气、 寄生虫、组织团块、 细菌、羊水也可引起 栓塞。
栓子一般随血流运行。
栓塞
局 部 血 液 循 环 障 碍
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模式图: 图1:微导管进入动脉瘤,开始用微弹簧栓塞。 图2:动脉瘤腔完全被微弹簧填塞。 图3:拔除微导管,栓塞手术成功。
充血
局 部 血 液 循 环 障 碍
• 定义:器官或 组织的血管内 血液含量增多 – 动脉性充血 – 静脉性充血
正常
缺血
动脉性
静脉性
动脉性充血(充血)
局 部 血 液 循 环 障 碍
充血:器官或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
原因和类型:
生理性充血 病理性充血: • 炎性充血 • 刺激性充血:理化因素(温、热、酸碱等) • 减压后充血:腹水、胃肠臌气 • 侧枝性充血
分类: 依据出血的来源: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 依据出血的部位:外出血、内出血 依据出血的原因:破裂性出血、渗出性出血。
病变 内出血可发生于体内任何部位 血液积聚于体腔内者称体腔积血,如腹腔积血、心包 积血;体腔内可见血液或凝血块。 发生于组织内的出血,量大时形成血肿,如脑血肿、 皮下血肿等。 皮肤、粘膜、浆膜的少量出血在局部形成瘀点,较大 的出血灶形成瘀斑。

血液循环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

血液循环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

血液循环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血液循环: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血液循环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生理过程之一,它通过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来维持全身器官和组织的正常功能。

本文将就血液循环的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一、循环系统的组成人体的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血液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

心脏作为循环系统的中心,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的流动。

血管则为血液提供了通道,其中动脉将富含氧气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位,而静脉则将富含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从身体各部位运送回心脏。

毛细血管则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细小血管,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给细胞,并收集二氧化碳和废物。

二、血液的循环过程血液循环是一个闭合的循环系统,它通过心脏不断地将氧气、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以下将详细介绍血液在体内的循环过程。

1. 心房收缩和心房舒张:心房收缩时,血液从心脏的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进入心房,同时二尖瓣关闭,避免血液回流。

心房舒张时,心房松弛,允许血液流入心房。

2. 心室收缩和心室舒张:心房收缩后,信号经由心房室间隔传至心室,心室收缩时,血液通过主动脉瓣进入主动脉,随后主动脉瓣关闭,避免血液回流。

心室舒张时,心室松弛,允许血液流入心室。

3. 动脉内循环:富含氧气的血液从心脏的左心室通过主动脉进入到全身各部位。

血液经过动脉分支,逐渐进入到不同组织和器官中的毛细血管。

4. 毛细血管内循环:在毛细血管内,血液将氧气和营养物质释放给细胞,同时收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

5. 静脉内循环:经过毛细血管的血液将富含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汇集起来,逐渐进入到静脉。

静脉将血液从全身各部位带回心脏,集中汇入心脏的右心房。

三、循环系统的重要功能血液循环系统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介绍其功能:1. 氧气输送:血液通过循环系统将氧气从肺部运送至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以满足细胞呼吸的需求。

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然后经由动脉输送到细胞中。

第二节 病理基本过程-血液循环及物质代谢2

第二节 病理基本过程-血液循环及物质代谢2
血小板丘血小板梁头部体部尾部白色血栓血液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原呈网状横挂于血小板小梁之间其中网罗有白细胞和大量的红细胞此凝固成红白相间的层状结构因此称为混合性血栓mixturethrombus混合血栓三结局1血栓的软化溶解和吸收2血栓的机化与再通3血栓的钙化分别成为动脉石arteriolith和静脉石phlebolith四对机体的影响有利和不利血栓的形成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防御意义
(四)血栓形成(thrombosis)和栓 塞(thrombus)
一、血栓形成(thrombosis): 是指活体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 中的某些成分析出并凝集形成固体团块的 过程。这个过程所形成的固体团块称血栓 (thrombus)。
凝血过程
链式酶促反应过程,正反馈 三个阶段 1.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Ⅹ→ Ⅹa; 2. 凝血酶形成Ⅱ→Ⅱa; 3. 血纤维形成阶段 即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 两条途径 内源性凝血:完全靠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引起凝血; 外源性凝血 :组织细胞中组织因子参与激活Ⅹ因子引起 血液凝固,有时是内外源性往往同时起作用,但以后者为 主。
慢性肝淤血 肝表面光滑,被膜紧张,体积稍大。 表面及切面可见弥漫分布的棕褐色 (原为红色,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呈棕 褐色)与黄色相间的斑纹,在肝的切 面上构成网络的图纹,形似槟榔
肝脏显微结构
中央静脉 肝小叶 肝血窦
结缔组织从肝门进入肝内,将肝实质分成许多小叶,称肝小叶。
(三)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结局:急性淤血,原因消除后,可完全 恢复。持续时间过久,血管壁因缺氧而通 透性加大,大量液体渗入组织间隙,造成 淤血性水肿。毛细血管损伤严重时,红细 胞渗出至血管外,引起淤血性出血。若淤 血持续时间更长,则引起实质细胞萎缩、 变性甚至坏死同时伴有结缔组织增生,使 组织变硬,称为淤血性硬化。 淤血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淤血的范围、 所在器官、程度、发生速度、持续时间以 及建立侧支循环的状况。

基本病理过程

基本病理过程
• (3)血液性质改变。
• 2、血栓形态:肉眼可见的血栓可分为 红色血栓、白色血栓和混合血栓三种。
• 3、血栓的转归:一种是白细胞崩解, 释放蛋白分解酶,使血栓软化再通或 脱落带到其他部位。另一种是机化。
• 4、对机体的影响:引起组织梗死或坏 死。
• (六)栓塞(Embolism):在正常血液中 见不到的非溶性物质,随血液运行并阻塞 血管的过程,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非溶 性物质,称为栓子(Embolus)。常见的栓 子有血栓、空气、脂肪、瘤细胞、细菌团 块和寄生虫等。
• 5、常见淤血器官的病理变化 (1)肝淤血:体积稍增大,包膜紧张,重量增加,边缘 钝圆,颜色呈暗红色。切面有较多暗红色血液流出。肝小 叶中央淤血较重,呈紫红色,肝小叶周边淤血较轻,肝细 胞发生脂肪变性,呈灰黄色,诸多肝小叶的淤血区和脂变 区相间,使切面构成红黄相间的槟榔样花纹,称为槟榔肝。
(2)肺淤血: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被膜紧张, 湿润光泽,呈紫红色,质地稍变实,切开时有淡红
• 外出血(External hemorrhage):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 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
• 内出血(Internal hemorrhage):可分为血肿、积血等。 • 血肿(Hematoma):小血管破裂时,如果流出的血液蓄积
在组织间隙或器官的被膜下,并压挤周围组织,形成血腔 称为血肿。 • 积血:血液蓄积在天然解剖腔内。如腹腔积血、胸腔积血、 子宫积血等。 • (2)渗出性出血(hemorrhage by diapedesis):血管没 有明显的损伤,红细胞通过通透性增高的血管壁漏出血管 之外.
• 血液循环障碍局部变化的基本形式表现为: • 1、血量、血流速度发生变化引起的 充血、贫
血和缺血。 • 2、血管壁的通透性和完整性受到破坏 出血 • 3、血液性状发生改变(血管腔受阻) 血栓、

血液循环-02

血液循环-02

思考及反馈: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止部位及血 液循环的原动力?
答:心脏。
2、以下结构中流动脉血的是( A )
A、肺静脉
B、肺动脉
C、右心室
D、右心房
肺静脉
上、下腔静脉
肺部毛细 氧气
血管网
肺泡
二氧化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右心房 右心室
左心房 二氧化碳等物质
组织细胞 左心室
全身毛细 血管网
氧、营养物

肺动脉
主动脉
肺循环
血液循环
2002 10 24
血液循环的途径: 组织细胞
氧、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等废物
体 循
左 心 主动脉 室
各级动脉
全身毛细血管
上、下 右
各级静脉
腔静脉
心 房

肺 循
左 心 房
肺静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动脉 氧气 二氧化碳
右 心 室

肺泡
注意: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 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血液循环的 原动力来自心脏。
体循环
同学们!
再见!

第二节 病理基本过程血液循环及物质代谢

第二节 病理基本过程血液循环及物质代谢

病理基本过程:血液循环及物质代谢1. 血液循环在人体内,血液循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通过血管流动,将营养物质、氧气、激素等物质从身体内的一个部位运送到另一个部位,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回肺部排出体外。

1.1. 血管系统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四个部分。

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引擎”,通过心肌收缩将充满氧气的血液通过动脉送入全身各个组织细胞进行代谢,同时将含有代谢废物的血液通过静脉送回心脏,经肺循环代谢后再次进入动脉系统循环。

毛细血管是一种较细的血管,是动脉和静脉直接连接的血管,负责将血液营养物质、氧气和代谢废物等物质交换到细胞内部,体积非常小,仅有红细胞的直径大小。

1.2. 网状内皮系统网状内皮系统是一个特殊的微循环结构,人体内有很多小的组织结构,比如淋巴节点、脾和肝,这些结构中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形成了特殊的窦道,称为“网状内皮系统”,负责从血液中摄取和分解老化细胞、细菌、病毒和大量的代谢产物等,在这些组织结构中清除和吞噬它们,加工事后重新进入循环系统。

2. 物质代谢人体物质代谢是指机体对进入体内的食物进行的消化吸收、代谢转化、能量合成和废物排泄等生化反应过程。

其中,主要包括三大过程: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

2.1. 碳水化合物代谢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在人体内转化为葡萄糖后,被吸收入血液循环系统中进行运输和分配。

葡萄糖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能量,将葡萄糖分解为能量,释放的能量可以使细胞正常运行。

当葡萄糖在体内储存过量时,被转化为糖原或脂肪,以便后续使用。

2.2. 脂肪代谢脂肪是人体能够长期储存的一种物质。

人体内脂肪的主要来源是饮食,通过肠道吸收并利用脂质酶分解,转化为脂肪酸和甘油,负载在载脂蛋白上并进入循环系统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中,配合氧气,分解成三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多余的热。

2.3. 蛋白质代谢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内的代谢中,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然后通过肝脏和肾脏的协作,调节氨基酸的数量,形成新的蛋白质分子或合成其他必需物质,如肌肉、骨骼、血液中的红血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皮质
肾髓质
肾小体
淤血
静脉性充血
肺淤血(鹿)
肺淤血(鸡)
肝淤血(马)
肝淤血(马)
脾淤血(马)
肾淤血(猪)
肾淤血
(二)缺血
• 原因:动脉痉挛及动脉阻塞 • 病理变化:体积缩小及失去原有的颜色 • 对机体的影响:与发生部位和程度有关。
出血(hemorrhage)
血液流出心脏或血管之外的现象称 之为出血(hemorrhage)。血液流至体外 称为外出血(external hemorrhage),流 入组织间隙或体腔内,则称之为内出血 (internal hemorrhage).
肠粘膜充血(马)
纤维素性肺炎(猪) 血管反应(猪)
非特异反应性 增生(增生性 脾炎)
犊牛狂犬 病 血管反应(马)
(四)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充血多为一时性的病理过程,病因消除 后即可恢复正常。充血是机体防御、适应 性反应之一。
2、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
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是由 于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瘀积在小静脉和 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和器官的静脉血 含量增多的现象,又称被动性充血 (passive hyperemia),简称淤血 (congestion)。
第一:充血(hyperemia) 第二:出血(hemorrhage) 第三:血栓形成(thrombosis)和栓塞(thrombus) 第四:局部贫血(local anemia)和梗死(infarct) 第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第六:休克(shock)
血栓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血小板丘——血小板梁——头部—— 体部——尾部
白色血栓
血液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原,呈网状横挂于血小 板小梁之间,其中网罗有白细胞和大量的红细胞,此凝固成红白相 间的层状结构,因此称为混合性血栓(mixture thrombus)
混合血栓
(三)、结局 1、血栓的软化,溶解和吸收 2、血栓的机化与再通 3、血栓的钙化 分别成为动脉石(arteriolith)和静脉石(phlebolith)
1.点状出血 2.斑状出血 3.出血性浸润 淤点 (petechia)和淤斑(ecchymosis):渗出 性出血时,出血灶呈针头大的点状者(一般直径 不超过1mm)称出血点或淤点。出血灶呈斑块 状(直径由数毫米至1.0cm),近似圆形或不规 则形者,称出血斑或淤斑。 皮肤、粘膜上的淤斑带紫色者称为紫癜, 如急性猪瘟时,全身性出现瘀点、瘀斑或紫癜。
肺充血的病理变化图
正常肺切 片
Pulmonary hyperemia and edema (early pneumonia)
发生充血的组织色泽鲜红,体积轻度增大,代谢旺盛,温 度升高,功能增强(如腺体或粘膜的分泌增多等),位于体 表时血管有明显的搏动感。
>动脉性充血
动脉性充血
肺充血(猪)
淋巴结充血(猪)
1、心血管内膜损伤 2、血流状态的改变 3、血液凝固性增高
(二)、血栓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态特点
• 血栓的形成过程如下:首先是血小板从轴流分离 出来,粘附于受损的血管上,形成头部,即白色 血栓。 • 白色血栓突入血管腔内,血小板进一步大量析出 和凝集,使纤维蛋白大量形成,并在小梁之间构 成网状结构而网罗大量红细胞和少量白细胞,于 是形成红白相间,即血栓的体部。 • 混合血栓进一步增大并顺血流方向延伸,最后完 全阻塞血管腔,导致血流停止。其后部血管腔内 血液迅速凝固,形成红色血栓,即血栓的尾部。
(二)渗出性出血 (hemorrhage by diapedesis)是由于小 血管壁(毛细血管前动脉、毛细血管和毛细 血管后静脉)的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 的内皮细胞间隙和损伤的血管基底膜而缓慢 地渗出到血管外。渗出性出血常见于浆膜、 粘膜和各实质器官的被膜。原因常见有以下 5种
1、淤血和缺氧: 2、感染和中毒 3、过敏反应 4、维生素C缺乏 5、血液性质改变
[肾贫血性梗死] 肾表面、切面见灰白色、无光 泽坏死病灶。病灶略呈三角形, 三角形底贴器官被膜,边缘有 暗褐色带。呈凝固性坏死改变, 细胞结构消失,组织轮廓保存。
[脾贫血性梗死] 脾表面、切面见灰白色、无光泽坏死 病灶。病灶略呈三角形,三角形底贴 器官被膜,边缘有暗褐色带。
梗死的结局和对机体影响
病理变化
淤血的器官或组织眼观体积增大,颜色呈暗红色或紫红色, 手压退色,切面富有暗红色的血液,若淤血发生在体表,淤血 组织的温度降低。镜检淤血组织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充 满红细胞。
病理变化
慢性肝淤血 肝表面光滑,被膜紧张,体积稍大。表面及 切面可见弥漫分布的棕褐色(原为红色,经福 尔马林固定后呈棕褐色)与黄色相间的斑纹, 在肝的切面上构成网格样的图纹,形似槟榔。
梗死原因
(一)梗死原因 任何可引起血管腔闭塞并导 致局部缺血的原因,都可以引起梗死。 1、动脉血栓的形成 2、动脉栓塞 3、血管受压 4、动脉持续痉挛
梗死灶的类型
梗死灶的颜色与局部含血量的多少有关。 根据梗死灶的颜色和含血量,可将梗死分 为白色梗死(white infarct) 或贫血性梗死 (anemic infarct)、红色梗死(red infarct) 或出血性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和腐 败性梗死(septic infarction):主要指由化脓 性细菌团块阻塞而引起的梗死,梗死灶迅 速发生化脓腐败。
慢性肝淤血 肝表面光滑,被膜紧张,体积稍大。 表面及切面可见弥漫分布的棕褐色 (原为红色,经福尔马林固定后呈棕 褐色)与黄色相间的斑纹,在肝的切 面上构成网络的图纹,形似槟榔
肝脏显微结构
中央静脉 肝小叶 肝血窦
结缔组织从肝门进入肝内,将肝实质分成许多小叶,称肝小叶。
(三)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结局:急性淤血,原因消除后,可完全 恢复。持续时间过久,血管壁因缺氧而通 透性加大,大量液体渗入组织间隙,造成 淤血性水肿。毛细血管损伤严重时,红细 胞渗出至血管外,引起淤血性出血。若淤 血持续时间更长,则引起实质细胞萎缩、 变性甚至坏死同时伴有结缔组织增生,使 组织变硬,称为淤血性硬化。 淤血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淤血的范围、 所在器官、程度、发生速度、持续时间以 及建立侧支循环的状况。
六、局部贫血(local anemia)和梗死 (infarct)
一、局部贫血(local anemia)是指局部组织或 器官血液供应不足。如果血液供应完全中 断,称为局部缺血(ischemia).
二、梗死
梗死(infarct)是指局部组织或器官以动 脉血流断绝而引起坏死。这种坏死的发生 过程称为梗死形成(infarction)
二、静脉性充血
(一)原因和机理 1.局部淤血 (1)静脉受压 (2)静脉管腔阻塞及机能障碍 2.全身性淤血 :常见心力衰竭
(二)病理变化 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呈暗红色或蓝紫色。这种颜色的变化,在 动物的可视粘膜及无毛皮肤上特别明显, 这种症状成为发绀(cyanosis)。淤血局部机 能降低,代谢机能减弱。 又由于淤血造成代谢的障碍,镜检时, 可见淤血组织的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 血管内充盈大量血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血栓形成(thrombosis)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发生机理 生理情况下,体内血液中的凝血因子 与抗凝因子保持动态平衡,一但这种平 衡遭到破坏,凝血因子超过抗凝因子, 则会在心脏和血管内发生血液凝固,即 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凝血过程被激 活的结果,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归纳 起来可有3种:

血液循环障碍局部变化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血管中周而复始 的流动过程。它是机体的重要生理机能之 一,任何造成血液循环障碍的过程,都将 引起相应器官的代谢紊乱、功能失调和形 态改变。 血液循环障碍根据发生的原因和波及的 范围不同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两类。
循环系统模式图
血液循环障碍内容
主要是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和局部性血液 循环障碍。基本形式有三种
• 结局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坏死组织经过酶解 后发生自溶、软化、液化,然后吸收,多见 于梗死灶;另一种是梗死灶周围发生炎性反 应,并有肉芽组织向坏死区生长,将坏死组 织溶解、吸收,最后有结缔组织取代坏死组 织,即机化,日后留下一灰白色瘢痕。若病 灶过大不能完全被机化,则可由结缔组织包 裹形成包囊,日后水分被分解吸收变成为干 涸的坏死灶,可能发生钙化。 • 梗死组织机能完全丧失。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取决于梗死的部位和范围大小。一般器官发 生小范围梗死,通常对机体影响较小,但心 脏和脑的梗死即使小范围也会产生严重的后 果。
渗出性出血在病理形 态上表现斑点状出血
瘀点(petechiae) 直径不大 于1毫米的出血点。
瘀斑(ecchymosis) 直径由 几毫米至10毫米的出血 斑。
三 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除心脏和大血管破裂出血外,一般的 出血,因受损处血管发生反射性痉挛及局 部血管血栓形成而自行止血。流入体腔和 组织间隙的血液可逐渐被分解吸收外,或 引起机化或包囊形成:而大量的局限性出 血,因吸收困难,常在血肿周围有结缔组 织形成包囊,甚至完全被结缔组织取代。 出血对机体的影响因出血发生的原 因、出血量、出血部位和出血速度不同而 异。
栓塞(embolism)是指循环血 液中不溶于血液的物质随血液的 运行引起血管阻塞的过程。引起 栓塞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embolus)。最常见的是脱落的 血栓,空气、脂肪、细菌团块、 寄生虫、肿瘤等。 栓子的运行途径:一般是与血 流方向一致。
栓塞 的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1、血栓性栓塞;2、脂肪性栓塞 ;3、 空 气性栓子;4、寄生虫性栓塞;5细菌性栓 塞 ;6、组织性栓塞。 影响常取决于部位和范围及性质
(四)、对机体的影响(有利和不利) 血栓的形成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防御意义: 当血小管破裂是,血栓有止血作用。腐蚀的血 管,血栓形成具有防血管破裂作用;炎症时血 栓形成,防止病原体扩散的作用。 危害:阻塞血管腔,影响血流;引起栓塞; 形成心瓣膜病,导致严重的全身性血液循环障 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