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有何独特之处

合集下载

“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永乐大典》编纂于永乐年间,由翰林院大学士解缙担任总纂修,《永乐大典》: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

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 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

共计22937 卷、目录60 卷,分装成11095 册,全书约3 亿7 千万字。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

它是一部类书,它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历时六年(1403-1408 年)编修完成。

它保存了14 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 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

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 多种。

主持编写这本大典的正是解缙(1369-1415),明朝内阁首辅、著名学者。

历官御史、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与编《永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

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

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

作者小编在之前有详细的描述,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

说起编写这本书的目的,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消除“靖难之变”的影响。

朱棣是以武力从侄儿手中夺得帝位,这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当时,很多朝臣和知识分子都认为是倒行逆施。

朱棣对此采取了恩威并施的办法,一方面对拒不从命者开杀戒,另一方面提倡文教、振兴学术,加以怀柔。

编撰群书可以把大批知识分子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埋头于断简陈编之中,可以使他们钳口不言,无暇多问政事。

中国历史失传的十部最神秘的经典古籍,这是...

中国历史失传的十部最神秘的经典古籍,这是...

中国历史失传的十部最神秘的经典古籍,这是...中国历史失传的十部最神秘的经典古籍,这是华夏人民的遗憾1、《青囊书》据说这本书在古代历史中属于最为顶尖的中医药学著作之一,他的作者就是鼎鼎大名的神医华佗。

此书将华佗毕生心血和行医经验一一记载,只可惜《青囊书》已经失传,唯一留下的只有《五禽戏》和《麻沸散》。

2、《六韬》《六韬》也叫《太公兵法》,相传这本书是先秦时期黄老道家古籍,是《封神榜》的主角姜太公所著。

其内容博大精深,被世人传的神乎其神,以致很多人都是这本书并非真实存在。

3、《连山易》据说为盘古开天地后第一代君主天皇氏所创,远古有三易,另外两易为《周易》和《归藏》。

《连山易》艮卦开始以四季六气兴衰指引,六甲值符为凶吉判断,三元九运为时空转换,不同于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的指导概念。

《连山易》已不知所踪,成为中华文化的千古遗憾。

《山海经》4、《山海经》一部玄幻的奇异古书,战国中后期不知何人所著,这本书记载的内容骇人听闻,对历史很多领域的研究价值不一般的高,可惜目前只存世18篇,里面讲的内容完全颠覆了我对世界的认识。

5、《太公阴符》西周的开国丞相姜子牙所著。

这本《太公阴符》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这本奇书不仅有兵法韬略和治国方针,还有占卜异术和养生秘诀。

姜子牙被封齐国以后,《太公阴符》被历代齐王秘藏和学习,后流传民间,然而秦始皇焚书坑儒把所有民间版本都烧掉了,原本可能存在于秦始皇的棺材之中。

6、《太平要术》据说是南华老仙赠与张角的,使其掌握了权谋韬略和符咒道术,三年内就聚集了十万黄巾军,席卷东汉半壁江山,直至张角被灭,东汉朝廷才将《太平要术》销毁。

如果没有《太平要术》,张角三兄弟只会是农民。

7、《黄帝外经》很多人都知道《黄帝内经》,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与《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闻名于世,相传为皇帝所著,被称为“医之始祖”。

当时还有一本《黄帝外经》,其影响力要高于《黄帝内经》,传说这本书记载着长生不老之秘,起死回生之术,但现在不可考,有内则有外,这本书影响属于外科类的奇书。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作者:晓军来源:《百科知识》2018年第02期《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

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相比,《永乐大典》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

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前后编纂过两次《永乐大典》前后编纂过两次,第一次编纂开始于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由解缙、胡广、胡俨、杨士奇等人负责,召集了147人,于次年完成了编纂工作,名《文献大成》。

当时的明成祖朱棣阅读后非常不满,命令重新编纂。

永乐三年(1405),明成祖再命解缙、姚广孝、郑赐等人重纂,这次因为采选的书籍众多(集齐了全国所有的书目),参与的朝臣文土、宿学老儒达到2.16万人。

永乐五年(1407)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完成后,明廷又在各地征召了大批缮书人进行描栏、清抄、绘图和圈点工作,由于人员数量过多,已经无法统计了。

参与编修《永乐大典》的人员居住在离皇家藏书处文渊阁不远的崇里坊等地,由光禄寺供应伙食,还发给膏火费,官员参与编修的可以免朝,待遇十分优厚。

当时有人就以“天下文艺之英,济济乎咸集于京师”来形容《永乐大典》编纂的盛况。

《永乐大典》与现代百科全书的区别当代专家学者要编纂一部百科全书,往往要先确定条目,再根据大量的资料逐条撰写。

像《大英百科全书》和《中国大百科全书》都是这样。

现代百科全书是按知识门类确定成若干卷、若干条目,然后邀请权威学者撰述自己的观点或推荐研究成果,介绍正确的知识、学术观点和著作。

《永乐大典》述略

《永乐大典》述略

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数度影印大典,北京图书馆出版 社于 2002 年将中国国家图书馆善本库中所收藏的
161 册大典进行仿真影印 ,
{永 乐大典》 的流传历史 {永乐大典 》
辑录〈学易蹊径》等书 。 四库之后 《永乐大典》中 辑 出的书也不少 。 如徐松辑 《宋会要} ,谬茎孙辑 OWi
天志} <泸州志》等 。
类书重视的小说戏剧、释藏道经以及农、工、医等各 类著作,在引用古籍的数量及内容的广博上,也达到 了其他类书无法比拟的地步,堪称为中国历史上规模
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巨型类书,也堪称为世界文化史
家图书馆收藏的宋元两朝政府藏书作为基本材料,同
时派遣一 批文人分赴各地采集图书 。 宫的编辑方法是 参照元阴时夫的《韵府群玉》和钱讽的《四溪史韵》
(2) 毁于明亡之际
理由有 三 , 一是 明世宗 厚爱 《大 典》 。 二是此书
最早提出此说的明史专家谈迁,他在 《 国榷 》一
书中称"万历未, { 永乐大典 》 不存,抑火失之
重抄完成时间与嘉靖帝之葬期有暗合处,三是从永陵
的建筑特点来看,甚为宏伟,也有殉葬 《大典》正本 的可能性 。 此说法近年影响甚大,先由张忱石先生开
设计的,并非为了专门收藏永乐正本,因此这也只是 一种推测,缺乏史料佐证 。
(5) 随明世宗殉葬于永陵
及 。 虽然照万历 二 卡五年 宫 中确有一场大火使皇极
殿、中极殿和建极殿被毁,但《明实录》 和 《明史 》
均未记载永乐正本毁于此次火灾,况且永乐正本自重 录一部副本后,藏于 宫 中何处,史无明文, 三 殿被 毁,不等于永乐正本被毁 。
能刻版复印, 当 时曾清抄过 一 部,其抄定本(即正
本)藏于南京文渊阁东阁的下阁 。 据郑棠 《道山集》

《永乐大典》所存宋人刘斧小说集佚文辑考

《永乐大典》所存宋人刘斧小说集佚文辑考

《永乐大典》所存宋人刘斧小说集佚文辑考赵维国内容提要刘斧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小说家及小说选本编辑者,其所编《青琐高议》、《翰府名谈》、《摭遗》闻名于当时。

根据书目文献记载,《青琐高议》今存明代版本主要有正德年间抄本系统的钞校本与万历年间的张梦锡刻本,而《翰府名谈》、《摭遗》两书皆早已亡佚。

现存《青琐高议》估计是明人重编本,所依据的底本大概是宋刻本残卷,因为在整理其书散佚文字时发现,很多佚文不见于今本《青琐高议》。

本文依据《永乐大典》残卷辑佚《青琐高议》佚文一则、《摭遗》佚文五则、《翰府名谈》佚文一则,并且对其进行考辨。

关键词刘斧小说集佚文辑考刘斧是北宋后期著名的小说作者与编纂者,《宋史·艺文志》著录其著述有《青琐高议》十八卷、《翰府名谈》二十五卷、《摭遗》二十卷,均题作刘斧撰。

《青琐高议》今存二十七卷本,《翰府名谈》、《摭遗》早已亡佚,这些作品在流传的过程中散佚严重,很多作品被后世的类书及小说集收录,刘斧小说集的辑佚渐为学术界所注意,程毅中先生曾据《类说》、《诗话总龟》、《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岁时广记》辑录《青琐高议》佚文三十六则。

(注一)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拟把《永乐大典》中所存刘斧小说集佚文辑出,参照有关资料进行比照分析,考辨其佚文的流变,对于宋代小说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青琐高议》佚文一则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三载:《青琐高议》十八卷。

右不题撰人,载皇朝杂事及名士所撰记传,然其所书,辞意鄙浅。

明初期《文渊阁书目》著录“《青琐高议》一部”,不题卷数与作者。

此书今存明正德年间抄本系统的钞校本与万历年间的张梦锡刻本,皆是前集十卷,后集十卷,别集七卷。

万历年间的张梦锡刻本今残存前集一至二卷、六至九卷;(注二)明正德年间钞本,在孙副枢序后有明人项靖题记,此本曾被清人惠栋收藏,后归黄丕烈之友,黄借归抄录,依据张绍仁(訒庵)所藏明钞本进行校雠,黄丕烈所录的士礼居钞本成为最精良的版本。

(注三)近人董康依据士礼居钞本进行刊刻,此本流行颇广,1958年古典文学出版社以董氏诵芬室刻本为底本出版排印本,我们称其为“今本”。

典籍里的中国永乐大典观后感

典籍里的中国永乐大典观后感

典籍里的中国永乐大典观后感《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

明永乐元年,明成祖命解缙、姚广孝等人纂修大型类书,年11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还收录了许多后世已经残缺或佚失的珍贵书籍。

它的篇幅之大,内容之丰富,缮写和装潢之精美,在当时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那么永乐大典的正本去哪里了?明太宗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取得皇位后,为了炫耀文治,他命令系统收集天下古今书籍,编篡一本大型类书。

于是解缙等人便组织一百多年进行收集编纂工作,第二年书成,明成祖特赐书名《文献大成》,这就是《永乐大典》的前身。

可因为编纂时间短,书籍收得太少,记载也显得简略,永乐皇帝对此不太满意。

于是,永乐三年(年)开始重修原书,再由解缙与太子少傅姚广孝、礼部尚书郑赐3人共主监修,朝廷多文臣共同参与。

关于书的内容,明成祖规定: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天文、地理、阴阳术数、医学、佛教、道教等各种书籍,无不在搜集之列于。

除了皇家图书馆“文渊阁”的全部藏书外,明成祖还派遣人赶赴各地购书。

由于明成祖的“额外”注重,《永乐大典》总收入的书籍总数达至余种。

永乐六年(年),空前绝后的《永乐大典》编撰顺利完成。

它留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就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小的一部百科全书。

然而时事变迁,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我们已知和所能见到的《永乐大典》仅余卷,不到册,余下九成多的《永乐大典》不知去处。

有人认为《大典》正本毁于战乱或火灾,早已荡然无存。

有人却认定《大典》应该是被殉葬了,现在还有重现于世的希望,要不然怎么会突然间杳无音讯的呢?以历史记载详实而著称的中国,怎么会连这样大的一部重要典籍的下落都没有记载呢?实在匪夷所思!!本究竟遭受了何等命运?原件下落不明《永乐大典》修成后,一直收藏在南京文渊阁的东阁。

永乐十九年(年),北京紫禁城建成,朱棣迁都北京,《永乐大典》随之运到北京,藏在宫城内的文楼(即文昭阁)。

而大典原稿则存放在南京文渊阁内,明代中期毁于火灾。

历史趣谈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有何优势和劣势?

历史趣谈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有何优势和劣势?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有何优势和劣势?
导语:说《四库全书》比《永乐大典》强,一般的理由是《四库全书》的部头比《永乐大典》大,而且大得多。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四库全书》怎可和
说《四库全书》比《永乐大典》强,一般的理由是《四库全书》的部头比《永乐大典》大,而且大得多。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四库全书》怎可和《永乐大典》相提并论!”,主要原因是乾隆编《四库全书》时“寓禁于征”,并认为乾隆编《四库全书》是对中华文化的一次变相的浩劫。

相反,明朝永乐皇帝编《永乐大典》,对所收录的书“一字不加删改”。

所以有人进一步认为“乾隆皇帝与永乐皇帝不同,没有兼收并蓄的胸怀”。

清朝统治者编《四库全书》的确出于维护统治的目的毁、禁了不少书,不能不说清朝当时的统治者的确有他们狭隘的一面。

但是,持第一种观点的人往往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编书目的。

两帝编书都有显示自己对文化的重视、借以笼络士人、炫耀文治的目的,区别在于:永乐皇帝编《永乐大典》是为了方便自己检索,成书之后作为皇家藏书藏于深宫,一般是密不示人的,但不会因此达到对百姓的政治目的。

乾隆皇帝编《四库全书》后抄了7部,“北四阁”的4部藏在皇宫和皇家园林中,大臣、翰林经批准可以前去查阅;“南三阁”则准许一般士子赴馆阅录;还有副本一部,藏翰林院,传布士林。

乾隆编《四库全书》时毁、禁书,一方面是因为清朝作为少数民族统治中国,比明朝多了民族问题这个敏感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部书不是仅仅编给自己看的。

但是却是想让人看了之后觉得没有不对,似乎是就该做他们的奴隶,而不是应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想
生活常识分享。

2021年暑假天天练38: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021年暑假天天练38: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暑假天天练38: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日,属县例致贺冬至书,皆投书即还。

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

”时苏子美在坐,颇骇怪,曰:“皂隶如此野很,其令可知。

”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

乃为一简答之,方去。

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曰:“县令果健者。

”遂为之延誉,后卒为名臣。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1)小海解释了下面画线字的意思,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属县例致贺冬至书(类)B.以至呵逐亦不去(离开)C.颇骇怪(奇怪,惊疑,这里是“对……感到奇怪”)D.县令果健者(有才能)(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3)小海赞赏“蒋堂”,而小华钦佩“县令”,你更赞同谁的想法?结合选文分析。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赵奢劝说平原君[宋]司马光赵田部吏①赵奢②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

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③九人。

平原君怒,将杀之。

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④,是无赵也。

君安得有此富乎邪?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王使治国赋⑤,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选自《资治通鉴》卷五)【注】①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

②赵奢:战国时赵国名将,善于用兵。

③用事者:管事的人。

④加兵:兴兵侵犯。

⑤国赋:国家的税收。

(1)下列句子中画线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平原君家不肯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B.君安得有此富乎邪/何见事之晚乎C.赵奢以法治之/告之于帝D.国赋大平/吾与汝毕力平险(2)请用“/”给画线句子断句。

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3)请概括平原君的性格特点和概括平原君被赵奢所折服的原因?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书籍史上最大疑案----永乐大典流失何方

中国书籍史上最大疑案----永乐大典流失何方

中国书籍史上最大疑案:《永乐大典》流失何方2017-01-16 06:37永乐三年(1405),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下令编纂《永乐大典》。

高僧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带领3000多文臣接手这项任务,前后耗时四年。

按照朱棣的要求,大典共辑录图书七八千种,将中国古代典籍尽量收集齐全,内容可以说包罗万象,保存了大量我国14世纪以前的文学、艺术、史地、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等方面的丰富资料。

《永乐大典》的规模是空前的,就算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也是惊人的。

《永乐大典》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 册,总字数约3.7亿字。

目前,《永乐大典》散落在8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单位和个人手中。

在全世界范围内,公私所藏《永乐大典》仅800余卷,400册左右。

国家图书馆目前拥有221册( 包括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60册),居世界各处收藏之首。

然而,在痛心之余,我们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呢?我们不妨做一个简单的数字比较,《永乐大典》成书时共有22877卷,装成11095册。

然而,目前所发现的全部加在一起,也只有800卷,400册左右。

也就是说,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我们已知和能见到的《永乐大典》不到原书的百分之四!百分之九十六的《永乐大典》不知下落!《永乐大典》修成之后,最初藏在南京的文渊阁。

后来随着迁都,也被带到北京。

明世宗嘉靖皇帝对《永乐大典》产生了特别的兴趣,一直很想重录一部,多次同大学士徐阶谈过。

但这个想法都因为工程过于浩大,重录难度太高,而被搁置下来。

但据史书记载,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皇宫发生大火,火势连绵。

存放《永乐大典》的文楼受到威胁,情况非常危急。

幸亏抢运及时,《永乐大典》才逃过这次浩劫。

嘉靖皇帝因此心有余悸,决定将《永乐大典》重新抄录一部,“两处收藏,以备不虞”。

据史书记载,重录的《永乐大典》在内容、格式、装帧方面与原本如出一辙,令人叹为观止。

此后,《永乐大典》便有了两个版本。

《永乐大典》:曲折回归路

《永乐大典》:曲折回归路

《永乐大典》:曲折回归路9册近年首次亮相的《永乐大典》,6月起在国家图书馆展出。

这些《永乐大典》饱经风霜,有些在清朝时被翰林院官员从宫中盗走,后来流入古董市场;有些历经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的掠夺,被侵略者劫掠到外国,流浪数十年后才回归中国。

每一本《永乐大典》都是孤本,价值连城。

清末以后,《永乐大典》就像一个沉入地底的史前遗址,世界上还存在多少本、流散在何处,没有人能说得清。

时不时就有新的零册被“考古发掘”出来,出现在图书馆、拍卖行、收藏家手中,乃至农民的家里。

目前全球已知《永乐大典》共有400多册及部分零册存世,与全本__册相比,现存不到4%。

这些零册收藏在8个国家和地区30多个公私藏家手中,中国241册、日本60册、美国53册、英国51册、德国5册、越南4册、爱尔兰3册。

《永乐大典》汇集了明初存世的七八千册书籍,对学者来说,这就是一个古籍宝藏,研究价值无与伦比。

仅仅在现存的4%里,已经打捞出大量古籍的“孤本”,至少600多种已经失传的书重新被认识。

为了发挥大典的研究价值,曾经的皇帝私藏,以收集整理、影印出版的方式走入寻常百姓家,历时近一个世纪。

目前国图正在研发《永乐大典》数据库,让大典上线。

回归之路2020年7月7日,两册《永乐大典》在巴黎一家拍卖行现身,拍出640万欧元净价,买主是一位中国藏家。

这是全球范围内时隔6年再次发现《永乐大典》零册。

《永乐大典》前一次现身是在2014年,在美国洛杉矶汉庭顿图书馆发现。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馆长陈肃知道后,把照片发给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请她帮忙确认。

初步判断是原件,恰好古籍馆敦煌文献组组长刘波在哈佛燕京图书馆访问,专程赶去汉庭顿图书馆,目验了这本大典。

“封面改装过了,但用的也是黄色硬皮,外观接近,内容都是对的。

各种特征与真本一模一样,我看了非常激动。

”刘波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这册大典是一位旅华的美国传教士的女儿于1968年捐赠的,但馆内无人认识中文,一直尘封在仓库里,直到聘请华人馆员杨立维后,才发现了这册大典。

文化概论复习题

文化概论复习题

1、文化: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其结果,都属于文化;广义的文化与自然相对,指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也称“大文化”。

狭义文化是指“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它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也称“小文化”。

2、血缘九族制:即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衍四代,共九代,为九族。

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

3、王阳明:明代著名哲学家。

因为他把“心”当作宇宙万物之本,所以,他的理论被称为“心学”。

心学的宗旨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也就是说,只要注意自己的内心修养,即可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这种理论,明中叶以后影响很大。

4、宗法制度:所谓宗法,即宗族之法,主要内容有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

它是由氏族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至周代结合政权的分封制而完备起来,在封建社会,逐步发展为以宗族为范围的族权统治,对中国传统社会影响很大。

5、家国同构:指家族、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权力结构、伦常原则等方面都具有一致性,国是家的扩大,家是国的缩影。

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是宗法制度长期遗存的结果,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

6、宋明理学:是儒释道三大资源与传统在宋元时期的新的综合。

他以儒学为主干,融摄佛道的智慧,建立了以理气论、心性论为中心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

宋明理学讲求四书义理,讨论身心性命修养问题,并成为元明清三朝官方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化及东亚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7、竹林七贤:中国魏晋时期7位名士的合称,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

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民不聊生。

文士们不仅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

2023《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心得体会10篇

2023《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心得体会10篇

2023《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心得体会10篇《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心得体会(篇1)《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正在央视热播,再度打开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古籍典藏,以文化访谈、戏剧和影视化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古今”时空对话,让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接受典籍背后的故事“洗礼”,感受中华文明,领悟先贤智慧,注入“强心剂”,汲取“三心”力量,在赓续传承中启迪未来。

汲取“珠还合浦,历劫重光”的奋斗“恒心”。

《永乐大典》是明朝修书人将先贤智慧和无数典籍熔铸成的一部“万书之书”,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的类书,是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在历史传承中屡遭劫难,几经散佚,经过几代人的齐心守护,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永乐大典》二百二十四册。

节目中以“两脚书橱”布衣都总裁陈济为第一视角,讲述其自幼爱好读书,青年拜师立志修书,中年入驻文渊阁得愿修书,同监修、所辖纂修、誉录、圈点生、校正官等两千余人历经五年成书,在这个过程中即使遇到被火焚烧原稿的沮丧,还是会用持之以恒的心正面面对,用行动化解困难。

体现了编纂之难,用心之深,众人以一腔赤诚之心,造就“开卷而古今之事一览可见”。

广大党员干部身处实干奋进的伟大变革时代,必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将“小我”融入到“大我”中,把“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看作是一个“螺丝钉”,长久以往,无数人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物之间铸就的无数枚“小螺丝”环环相扣,紧密结合,组成在航行中行稳致远的巨轮。

无论遇到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只要坚定恒心,保持奋斗韧劲,没有“扬不起的帆”,没有“乘不破的浪”。

汲取“究其终始强弱之变,明监戒焉”的信仰“初心”。

中国纪传体断代史书开山之作《汉书》,是班家两代人笃定初心,倾注心血,躬耕不辍历经近半个世纪接续完成修纂,最终创造了正统史学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书写了华夏历史新篇章。

以断代为史,记述朝代生命周期,总结“兴替之教训”,寻找“治世之经验”,供后世借鉴。

《百家讲坛》观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百家讲坛》观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百家讲坛》观后感优秀范文五篇《百家讲坛》观后感优秀范文一每天中午12点45分,我都会准时收看中央十台的“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是由一些大师来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分析一些经典著作,告诉我们为人处理的道理。

我是在妈妈的强迫下看的,那时,我喜爱的动画片名侦探柯南》正在热播中,我自然是一万个不情愿,可是,妈妈可不管这么多,直接调到了十台,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没办法,我也只好忍气吞声地呆呆地看这“百家讲坛”。

但是,渐渐地,我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了,从王立群读《史记》,我知道了一个朝代兴衰的历史原因有很多,明白时代是一步步前进的。

从易中天讲诸子百家争鸣,我知道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等思想的具体的内容,虽然有些我还不太明白,但我一定会读读这些经典,吸取里面的精华。

从鲍鹏山《新说水浒》,我明白了故事中各个英雄人物性格的形成过程,在以前,我还只是简单地认为《水浒传》只是一本打打杀杀快意恩仇的书,通过鲍鹏山老师对里面细节的讲解,我知道了看名著是要细嚼慢咽地,里面108条好汉,个个性格不一,来历不同,作者能处理得这么好,每一个英雄好汉的性格形成的原因以及各自的归宿安排得合情合理,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有时间,我一定再细细地咀嚼这部经典。

从曾仕强教授讲胡雪岩的启示,胡雪岩能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个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我明白了诚信是人的第二性命。

从钱文忠老师解读《三字经》,我知道了四书五经的一些大致情况,以后,我也会慢慢地去读这些经典。

“百家讲坛”已经成了我的精神食粮,就像每天要吃饭一样,一天如果没“吃”,我会觉得心里空空的。

里面讲解的一些道理,必定会使我受益无穷。

我会一直看下去的。

《百家讲坛》观后感优秀范文二多舛一生所作的总结。

苏轼,一个集世间才、情、人格魅力于一身,少志却风云突变,屡遭挫折,在逆境中却能做到洒脱和豁达的人。

苏轼的人生虽让充满了崎岖和坎坷,遭遇了诸多的不幸,但他并没有一撅不起,放弃对人生、对事业、对理想的追求!无论他被贬谪到何处,他都能放眼国家为民请愿,为民造福,所以他所到之处都会受到极大的欢迎。

明朝练习题

明朝练习题

一、历史背景知识1. 明朝建立的时间是?2. 明朝的首都是哪座城市?3. 明太祖朱元璋的主要功绩是什么?4. 明朝的“靖难之役”发生在哪一年?5. 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发生在哪一年?6. 明朝的“万历三大征”指的是哪三次战争?7. 明朝的“崇祯皇帝”是哪位皇帝?8. 明朝的“南明”指的是哪一段历史时期?9. 明朝的“东林党”和“阉党”分别代表了哪两个政治派别?10. 明朝的“海禁政策”实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二、政治制度1. 明朝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2. 明朝的宰相制度是如何演变的?3. 明朝的科举制度有何特点?4. 明朝的锦衣卫和东厂分别负责什么职能?5. 明朝的巡抚制度是如何设立的?6. 明朝的“三司”指的是哪三个部门?7. 明朝的“内阁”是如何形成的?8. 明朝的“廷议”制度有何作用?9. 明朝的“钦差大臣”制度是如何运作的?10. 明朝的“朝贡体系”有何影响?三、经济文化1. 明朝的手工业发展有何特点?2. 明朝的农业经济有何成就?3. 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有何历史意义?4. 明朝的“永乐大典”有何价值?5. 明朝的书法艺术有何代表人物?6. 明朝的绘画艺术有何特点?7. 明朝的戏曲艺术有何发展?8. 明朝的医学有何成就?9. 明朝的数学有何贡献?10. 明朝的地理学有何发展?四、军事外交1. 明朝的“戚继光”有何军事成就?2. 明朝的“抗倭战争”发生在哪个时期?3. 明朝的“土木堡之变”中,明朝军队的指挥官是谁?4. 明朝的“戚继光”所创立的“戚家军”有何特点?5. 明朝的“郑和下西洋”的船队规模有多大?6. 明朝的“朝贡体系”与哪些国家有交往?7. 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有何影响?8. 明朝的“倭寇”问题是如何解决的?9. 明朝的“蒙古族”在明朝的历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10. 明朝的“朝鲜战争”有何历史背景?五、人物事迹1. 明太祖朱元璋是如何从一个和尚成为皇帝的?2. 明成祖朱棣是如何夺取皇位的?3. 明朝的“海瑞”有何政治主张?4. 明朝的“杨继盛”为何被称誉为“忠臣”?5. 明朝的“张居正”在政治上有何贡献?6. 明朝的“李时中”在医学上有何成就?7. 明朝的“郑和”为何能成为航海家?8. 明朝的“唐伯虎”在文学上有何成就?9. 明朝的“文天祥”为何被尊为民族英雄?10. 明朝的“袁崇焕”为何被称誉为“忠臣”?六、历史事件1. 明朝的“靖难之役”是如何爆发的?2. 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对明朝有何影响?3. 明朝的“万历三大征”中,哪一场战争最为艰难?4. 明朝的“南明”是如何建立的?5. 明朝的“东林党”和“阉党”之间的斗争有何结果?6. 明朝的“海禁政策”实施后,对明朝的海外贸易有何影响?7. 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是如何形成的?8. 明朝的“倭寇”问题是如何解决的?9. 明朝的“朝鲜战争”有何历史背景?10. 明朝的“李自成起义”有何历史意义?七、地理知识1. 明朝的版图范围大致包括哪些地区?2. 明朝的“江南”指的是现在的哪个地区?3. 明朝的“燕山”位于今天的哪个山脉?4. 明朝的“辽东”指的是今天的哪个地区?5. 明朝的“云南”在今天的哪个省份?6. 明朝的“福建”在今天的哪个省份?7. 明朝的“广东”在今天的哪个省份?8. 明朝的“广西”在今天的哪个省份?9. 明朝的“贵州”在今天的哪个省份?10. 明朝的“四川”在今天的哪个省份?八、社会风俗1. 明朝的服饰有何特点?2. 明朝的饮食文化有何特色?3. 明朝的节日有哪些?4. 明朝的婚丧嫁娶有何习俗?5. 明朝的民间信仰有哪些?6. 明朝的戏曲表演有何形式?7. 明朝的武术有何流派?8. 明朝的园林建筑有何风格?9. 明朝的书画收藏有何特点?10. 明朝的民间艺术有何形式?九、科技发明1. 明朝的火器有何发展?2. 明朝的造船技术有何成就?3. 明朝的指南针有何改进?4. 明朝的印刷术有何创新?5. 明朝的农业工具有何改进?6. 明朝的医药学有何发展?8. 明朝的数学有何贡献?9. 明朝的地理学有何发展?10. 明朝的冶金技术有何进步?十、中外交流1. 明朝与欧洲的交流始于哪位传教士?2. 明朝的“丝绸之路”在明朝有何变化?3. 明朝的“海上丝绸之路”有何特点?4. 明朝的“倭寇”问题与哪些国家有关?5. 明朝的“朝贡体系”对东南亚国家有何影响?6. 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对非洲有何影响?7. 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外交流有何影响?8. 明朝的“倭寇”问题是如何解决的?9. 明朝的“蒙古族”在明朝的历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10. 明朝的“朝鲜战争”有何历史背景?十一、艺术成就1. 明朝的书法艺术有何代表人物?2. 明朝的绘画艺术有何特点?3. 明朝的戏曲艺术有何发展?4. 明朝的文学有何成就?5. 明朝的音乐有何特色?6. 明朝的建筑有何风格?7. 明朝的雕塑有何特点?8. 明朝的版画有何成就?10. 明朝的玉器有何特色?十二、历史评价1. 明朝的“海禁政策”有何利弊?2. 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有何影响?3. 明朝的“土木堡之变”对明朝有何影响?4. 明朝的“靖难之役”对明朝有何影响?5. 明朝的“南明”为何最终失败?6. 明朝的“倭寇”问题是如何解决的?7. 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有何历史意义?8. 明朝的“李自成起义”有何历史意义?9. 明朝的“戚继光”在军事上有何成就?10. 明朝的“海瑞”在政治上有何贡献?十三、历史文献1. 《明史》的编纂始于哪位皇帝?2. 《永乐大典》的编纂历时多少年?3.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4. 《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5. 《明实录》是明朝的哪一部官方史书?6. 《明史纪事本末》的作者是谁?7. 《三国演义》的作者在明朝有何影响?8. 《水浒传》的作者在明朝有何影响?9. 《西游记》的作者在明朝有何影响?10. 《红楼梦》的作者在明朝有何影响?十四、历史争议1. 关于明朝的“土木堡之变”,有哪些不同的说法?2. 明朝的“海禁政策”是否导致了明朝的衰落?3. 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是否阻碍了明朝的发展?4. 明朝的“靖难之役”是否是合法的继承?5. 明朝的“南明”是否有可能成功?6. 明朝的“倭寇”问题是否与明朝的对外政策有关?7. 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是否是和平的交流?8. 明朝的“李自成起义”是否是农民起义?9. 明朝的“戚继光”是否是民族英雄?10. 明朝的“海瑞”是否是清官?十五、历史影响1. 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对世界航海史有何影响?2. 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后世有何影响?3. 明朝的“倭寇”问题对东亚地区有何影响?4. 明朝的“靖难之役”对明朝政治有何影响?5. 明朝的“南明”对后世有何影响?6. 明朝的“李自成起义”对明朝有何影响?7. 明朝的“戚继光”对后世军事有何影响?8. 明朝的“海瑞”对后世政治有何影响?9. 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对文化交流有何影响?10. 明朝的“海禁政策”对后世经济有何影响?十六、历史遗迹1. 明故宫位于今天的哪个城市?2. 明孝陵位于今天的哪个地区?3. 明长城的东起点和西终点分别是哪里?4. 明十三陵位于今天的哪个地区?5. 明清故宫位于今天的哪个城市?6. 明代城墙遗址位于今天的哪个城市?7. 明代大运河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里?8. 明代古建筑群位于今天的哪个城市?9. 明代古村落位于今天的哪个地区?10. 明代古战场遗址位于今天的哪个地区?十七、历史人物1. 明太祖朱元璋的出生地是哪里?2. 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是什么?3. 明朝著名的航海家郑和的第一次下西洋是在哪一年?4. 明朝著名的抗倭将领戚继光的主要战役有哪些?5. 明朝著名的清官海瑞因什么原因被贬?6. 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寅的代表作有哪些?7. 明朝著名的医学家李时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8. 明朝著名的军事家孙承宗在哪些战役中表现出色?9. 明朝著名的哲学家王守仁的主要思想是什么?10. 明朝著名的科学家宋应星的主要著作是什么?十八、历史事件分析1. 分析明朝“土木堡之变”的原因和影响。

有关汉字特点的古诗大全

有关汉字特点的古诗大全

有关汉字特点的古诗大全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古代的诗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赞美和歌颂汉字的美丽和神奇。

以下是一些古诗中关于汉字特点的赞美之词:1. 《千家诗·卷一百九十二》汉字演变复悠长,标点分合暂无常。

咫尺千里都能表,经史维新皆载章。

这首诗歌描绘了汉字演变的漫长历程,指出汉字能够使用各种标点符号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汉字是一种独特的文字系统,不仅能够表达具体的事物,还能够表达抽象的概念,包含了丰富多样的信息。

2. 《永乐大典》龙飞凤舞润笔端,纸上谈兵像欠欢。

横平竖直皆有理,汉字奇妙江山千。

这首诗歌形象地描述了用汉字书写的场景,描绘了汉字的特点。

汉字的笔画构造是有规律的,横平竖直分明,非常有形象美。

汉字的结构也经过了漫长岁月的沉淀,通行千年不衰,被视为江山的象征。

3.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这段经典的《三字经》句子中,用简单的汉字表达了人性善良的初衷,以及教育的作用。

汉字以简单的形状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凝结了千百年以来的智慧。

4. 《清明》- 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以汉字书写了一个寻找酒家的场景,描绘了清明时节的美丽景色。

汉字通过书写“清明”、“路”、“行人”、“村”等字眼,抓住了人们心中对春天美好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诗意表达。

以上是一些古诗中关于汉字特点的赞美之词。

这些诗歌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汉字的美丽和神奇之处,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汉字文化的敬意和热爱。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传递着千百年来的智慧和文明。

巜永乐大典》猜价值观词

巜永乐大典》猜价值观词

巜永乐大典》猜价值观词一、编纂与价值《永乐大典》不仅成书以来评价不一,早在编纂之初就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别。

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太庙祭祖过后,对翰林侍读学士解缙等谈起编书的设想: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事(书),篇帙浩穰,不易检阅。

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察之便,如探囊取物。

再尝观《韵府》、《回溪》二书,事虽有统,而采摘不广,纪载大略。

尔等其如朕意,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

[①] 要求非常清楚:一是全,采摘书契以来的百家之书;二是大,备辑为一书不厌浩繁。

然而,解缙却有另一番见解。

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时,解缙就曾上疏说,“臣见陛下好观《说苑》、《韵府》杂书与所谓《道德经》、《心经》者,臣窃谓甚非所宜也”,建议“陛下若喜其便于检阅,则愿集一二志士儒英,臣请得执笔随其后,上泝唐、虞、夏、商、周、孔,下及关、闽、濂、洛,根实精明,随事类别,勒成一经,上接经史,岂非太平制作之一端欤?”解缙认为“今六经残缺”,应当“一洗历代之因仍,肇起天朝之文献”。

[②]其所瞩目者,仅仅限于儒学范围的经典。

此时,解缙受命,仍然按照他本人的想法进行编纂,至永乐二年十一月纂成上奏,成祖朱棣赐名《文献大成》。

但当翻检过后,却发现远不符“大而全”的要求:“上览所进书,向多未备,遂命重修”,任命太子少保姚广孝、刑部侍郎刘季箎与解缙同监修,“尽通经史百家之言”的陈济“以布衣召为都总裁”。

任用“尽通百家之言”的陈济,正是为了调整解缙的编纂思路。

而且,陈济对编纂《永乐大典》所起实际作用,也要比解缙大得多。

史称:“济与少师姚广孝等数人,发凡起例,区分钩考,秩然有法。

”[③]四年四月成祖朱棣来到文渊阁,问“文渊阁经史子集皆备否”?解缙回答说“经史粗备,子集尚多缺”,仍然反映其编纂重“经史”而轻“子集”的倾向。

成祖朱棣召来礼部尚书郑赐,命礼部选派通晓典籍的官员四出购求,“书籍不可较价值,惟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

煌煌一部《永乐大典》遭何劫难,怎连一张纸也没留下

煌煌一部《永乐大典》遭何劫难,怎连一张纸也没留下

文明之旅RAND GARDEN OF SCIENCE世界各地现存的所有《永乐大典》遗本,包括一些残页在内,都是当年重抄的副本,特征十分明显:纸张是嘉靖年间特有的白棉纸,书后还有抄书生、重录总教官的名字。

体量如此巨大的煌煌一部《永乐大典》正本,即便遭到了什么劫难不幸,怎么会连一张纸也没有留存下来呢?说起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大型图书,很多人都会想到《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永乐皇帝直接主导编纂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明成祖朱棣下了一道诏谕1403年盛夏的南京,明成祖朱棣刚刚登上皇位的第二年,就给翰林院的侍读学士解缙等人下了一道诏谕。

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是起兵把自己的侄子、朱元璋亲选继位的建文帝赶下台(下落不明)后,登上皇帝宝座的。

朱棣的这道诏谕,用白话来说是这样的:天下自古至今所有的事物,都分散收载在各种书籍之中,这些书籍品种多、文字长,从中寻找可供参阅的内容很不容易。

我想将各种书籍中所载的事物,以分类的方法放在一起,用在韵目下分列单字的方法,编集在一部书中,这样查考起来就像探囊取物那样方便……你们要按照我的意思,凡是自有书籍以来,所有经、史、子、集百家的书,甚至于包括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等方面的言论,都将它们辑录到这部书中来,不要怕内容繁多而浩大。

朱棣一代豪杰,气魄很大。

他要编的这本书,气魄也很大。

朱棣的设想并不算独创,他要求编的其实是一种类书。

类书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种工具书,它是从许多种古籍中辑录某些章句、片段甚至是全书,或分门别类、或按字顺加以编纂而成,目的是为了便于查检和使用,从中找到所需要的资料。

就内容广泛这一点来说,类似于今天的百科全书,但更恰当地说,类书是百科资料汇编。

我国编纂类书的做法起源于三国时的曹魏,也是由皇帝首创并组织实施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部《大英百科全书》,它的辞条是用英文26个字母的顺序来编排的,那么在中国古代,如何把规模宏大的《永乐大典》组织成一个整体,让人很快能检索到要找的内容呢?《永乐大典》的编纂者们采用“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方法,解决了编纂的问题。

“用韵以统字”,就是采用当时《洪武正韵》的韵目和韵字的顺序来编排各个条目。

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中国后,认为过去的旧韵起于江左,多失正音,就命翰林侍讲学士乐韶凤与诸廷臣用中原雅音来校正,编制了韵书《洪武正韵》,并刊行全国。

《洪武正韵》采用“分韵归字”的方法,把过去的106韵合并成76韵,其中平、上、去声各22韵,入声10韵。

掌握《洪武正韵》,便能把握《永乐大典》检索的“大纲”。

“用字以系事”,就是用韵字来归并辞条。

凡辞条中有这个韵字,无论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及诗文、词曲等各项记载,都归并到这个韵字下面来。

譬如,“君子斋”这个辞条就被归并到韵字“斋”下面。

要查“君子斋”,只要按照《洪武正韵》找到皆韵的斋字,就很容易查到了。

《永乐大典》条目的编排也非常讲究,因为一个汉字的读音,一般都是声部在前,韵部在后。

《永乐大典》又是用韵来编排,所以条目一般都采用齐尾编排的方法,例如《永乐大典》在“门”字下面,就把各种“门”都汇集在这里,还附有各种各样的插图,以方便检索。

但这书中也有齐头或任意编排的方式,比如“慕”字因为用于姓氏,就采用齐头的方式;而“冀”字用于地名,是很多典故中的关键字,就采用任意编排的方式。

这种灵活性,充分考虑到人类思维的特点,找出辞目关键所在,是现代图书馆标引工作的先驱。

《永乐大典》的编纂者要根据文献中的语词来确定条目,不过他们并不撰写什么文字,而是把各种典籍中凡出现过这个条目的一段记载,甚至整部书籍全都抄录下来,还要点明采自什么文章、书籍,是何人撰写等,让人明晰出处,可以查考。

这种做法,有点类似孔子所说的“述而不作”。

《永乐大典》记载内容通行的规则是用一行大字墨书辞目,用双行小字朱笔记载作者和书名,墨笔记载书中的篇名和内容。

《永乐大典》的三亿七千万字,都是书手们用明代官用的楷书——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每一页朱色的边栏界行也是用手绘制,而不是印刷出来。

这三亿多字在编纂时应该至少抄过一遍,两千多人连编带抄用了5年时间,定稿后清抄,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完成,平均每天要抄50万字之多。

清抄的书手中有许多是各地有名的书法家。

由于现存的《永乐大典》是嘉靖年间重录的,永乐年间原本的书法不得而知。

嘉靖年间负责重录工作的徐阶曾赞叹说:“旧本缮写得太好了,现在很难再找到这样的书手了。

”从嘉靖重录本看,《永乐大典》的书法较为瘦长,类似欧阳询的书体,看起来流畅挺拨。

现在从《永乐大典》的残本上,可以看到其中的插图全部采用白描手法,描绘山川、名物、人物、城郭等形态逼真,十分精致,是古代书籍插图中的精品。

翻到《永乐大典》的最后一页,能够看到空白页上的几行细密小字,这是历代官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格式,记载抄写者、圈点者和校验者的职名,总校官、分校官、缮写者和圈点者的姓名及职责非常明确。

这种做法,早在唐人写经上也能见到。

永乐年间清抄《永乐大典》时有严格的责任制度,早进晚出,不允许雇人代写。

传到今天的《永乐大典》,一点涂改、挖补、添加的痕迹都没有,说明当时责任制度的严格。

*白描:“白描”指一种画法。

仅用线条勾描物象,而不着以颜色,多用于人物和花卉的绘画上。

“白描”亦指一种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

不加雕饰,不用典故,使用简练的笔墨描述。

馆阁体:旧时翰林应诏撰写文章,讲究堂皇典重,称为“馆阁体”。

馆阁体亦指一种书体。

由于馆阁书写文字要求端楷方正,故此后来称这种字体为“馆阁体”。

明、清时代,士子应试时皆要求以此种字体书写。

韵书:韵书指将同韵的文字分类编辑的字书,目的在检查字的音韵。

如古代的《广韵》、现代的《中华新韵》等。

辞条:词典编辑所收集的辞目,称作“辞条”。

此外,辞条亦可以用来形容辞藻有条理。

如《世说新语》中有云:“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心骇听。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