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的作者:永乐大典是由谁主编的

合集下载

《永乐大典》简介

《永乐大典》简介

● 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并交代了编撰宗旨:“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 篇帙浩穰,不易检阅。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索之便,如探囊取物 尔。尝观《韵府》(《韵府群玉》)《回溪》(《回溪史韵》)二书,事虽有统而采摘不广,记 载太略。尔等其如朕意: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 技艺之言,修辑一书,毋厌浩繁。” [32]过程召集147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 初名《文献大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
● 《永乐大典》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 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 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 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 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洪武筹备
●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解缙向朱元璋进言,提出应新编一部高质量类书。朱元璋 赏识解缙的建议,但不久后解缙离开朝廷,此事不了了之。
●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旧事重提,召集人马搜集“经史百家之言”,想要编出一 部《纪要》。同年六月,朱元璋驾崩,此事没人再提。
永乐修订
《永乐大典》简介
《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 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 ( 目 录 6 0 卷 , 共 计 2 2 9 3 7 卷 ) , 11 0 9 5 册 , 约 3 . 7 亿 字 , 汇 集 了 古 今 图 书 七 八 千 种 。

解缙和《永乐大典》

解缙和《永乐大典》

解缙和《永乐大典》
张国朝
【期刊名称】《辞书研究》
【年(卷),期】1983(000)001
【摘要】<正>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大类书,也是世界上较早出现的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

这部大书的主编人就是解缙。

解缙(1369—1415年)字大坤,号春雨先生,江西吉水人。

他十八岁中解元,十九岁中进士,授宫中书庶吉士,——那时正是明太祖朱元璋当皇帝的洪武年代。

【总页数】6页(P166-171)
【作者】张国朝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永乐大典》的编修与解缙的坎坷人生 [J], 陈仪
2.解缙与《永乐大典》 [J], 龚花萍
3.解缙与《永乐大典》 [J], 尤小平
4.解缙与《永乐大典》 [J], 黄荣祥;
5.论解缙的文化传播媒介创构思想与《永乐大典》的编辑传播特色 [J], 阎现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永乐大典介绍

永乐大典介绍

永乐大典介绍世界华人出版社《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

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

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

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

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

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解缙(1369-1415年),字大绅,江西吉水人。

明著名作家。

《永乐大典》,明代官修的大型综合性类书。

始纂于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五年完成。

计两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三亿七千万字。

主编为解缙、姚广孝等。

成祖朱棣赐书名为《永乐大典》,并亲撰序言以纪其事。

《永乐大典》正文为两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装订为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

该书编成后,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

永乐迁都后,又移至北京,深藏在故宫内的文楼(即文昭阁)里。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誊写副本一部,从此《永乐大典》才具有正副两部,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皇史两处。

全书举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闻异见以及日、月、星、雨、风、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随字收载。

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资料,大凡经史子集与道释、医卜杂家之书均予收辑,并加以汇聚群分,甚为详备。

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永乐大典》遭浩劫,部分被烧毁,部分被抢走,余者寥寥无几。

到1959年为止,收集到《永乐大典》原本两百一十五册,加上复制副本等,共得七百三十卷,1960年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1986年中华书局将已征集到的现存的《永乐大典》近八百卷,缩印精装出版。

文献学名词解释

文献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甲骨文甲骨文,是指一种契刻在龟壳或动物骨骼上的文字,也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虚(墟)文字。

1899年甲骨文最早发现于河南安阳城郊的小屯村一带(即古代的殷墟),以后在山西、陕西等地也曾发现过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是商代后期的一些占卜和记事文字(以后人们又发现了先周和西周时代的甲骨文),其内容几乎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每一方面,包括政治、军事、社会、生产、日常生活、天文历法、医学等等。

每一片甲骨文从一字到数十字不等。

甲骨文主要是一种王室档案,它虽然具有图书的某些性质,但并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图书。

金文金文主要是指古代契刻或铸造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也称钟鼎文、铜器铭文。

青铜器在古代是一种极受时人珍视的器具,它主要用来作礼器(即祭祀时所用的器物)、乐器(其实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礼器)、兵器和一般生活用具。

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当事的贵族一般都要铸造青铜器,并在其上铸造或契刻下事件的过程,以昭告子孙,并使子孙后代永远宝藏。

这些铸造或镌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甲骨文盛行的商代。

在商周时代,金文也是一种记载和保存当时历史的主要形式,它的字数不等,少则一字或一个符号,多则数百字。

同甲骨文一样,金文也具有图书的某些性质,但并不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图书。

石鼓文石鼓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它镌刻10个鼓状的石头上,唐代被人们发现于陕西凤翔的原野之上,内容是歌咏秦国国君游猎情况的四言诗。

石鼓文的时代现在还不能完全肯定,大约是春秋或战国时代的遗物。

简牍简,即竹简,是指写了文字的竹片;牍,即木牍,是指写了文字的木片。

就古代文献所记而言,简专指竹简,牍则专指木牍,但在实际上,简也可以是木片制成,牍也并非都是木制的。

一般而言,简主要用于书写内容较多的文字,而牍则主要是用来书写契约和信函。

若干简编缀在一起的称为策(册)。

简策的产生及其使用的时间很长,至少从殷商时代起就有了简策,至魏晋时人们仍在继续使用简策,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是其使用的全盛期。

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的

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的

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的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的《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是由姚广孝以及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典籍概述《永乐大典》编纂于永乐年间,由翰林院大学士解缙担任总纂修,历时六年(1403-1408年)编修完成,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

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

共计2293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

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

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修书过程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

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

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过程召集147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年),初名《文献集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

明朝二十四臣之谢晋

明朝二十四臣之谢晋

明朝二十四臣之谢晋解缙(公元1369年-公元1415年),明朝第一才子、内阁首辅、《永乐大典》总纂修、对联大师。

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汉族江右民系,江西吉水人。

洪武21年进士。

历官御史、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与编《永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

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

解缙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

解缙一生最大的贡献是主编《永乐大典》。

永乐元年(1403年),解缙奉旨主编《永乐大典》。

他召集朝臣学士,各方专家两千余人,调集数百万册书籍,进行编纂。

解缙白天参政,晚上破书万卷查阅资料,反复修改、补正、勘校,经过六个寒暑的精心编纂,于永乐七年(1409年),完成历史上第一部最早最大的、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初稿。

后几经修补,《永乐大典》的内容更加详实完备。

《永乐大典》的编纂成功,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伟大创举,它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所占据的地位也是举世公认的,而作为主编的解缙可谓功不可没,所以后人把《永乐大典》和解缙相提并论。

时人赞曰:太平十策纾民意,永乐大典慧斯文。

[1]与杨慎、徐渭并称“明代三大才子”(也有人称他“大明第一才子”)、对联大师、《永乐大典》总纂修。

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369年12月6日)解缙(xiè jìn )出生在吉水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1345)进士,授安福州判宫,迁太史院校书郎,除承务部、东莞县尹,在元末战乱中死于乱兵;父亲解开,二魁胄监,五知贡举,以父死节赠官参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从事著述、办学,培养人才;母亲高妙莹,不但贤良淑慧,而且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

解缙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传说他自幼颖敏绝伦,有“神童”之称。

其母画地为字,于腿盖中教之,一见不忘;5岁时,父教之书,应口成诵;7岁能述文,赋诗有老成语;10岁,日数诵千言,终身不忘;12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

永乐大典是什么书

永乐大典是什么书

永乐⼤典是什么书永乐⼤典是什么书 《永乐⼤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孝等主持编纂的⼀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成的类书。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永乐⼤典是什么书,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永乐⼤典》简介 明成祖因靖难之役得天下,但统治集团内部并不稳定,为了转移国内⽭盾的焦点,收拾⼠⼦之⼼,将天下⽂⼈集中在⾃⼰的政权之下,他⼗分重视⽂教⼯作,聚众编纂了⼤量的书籍,如《古今列⼥传》、《明太祖实录》、《历代名⾂奏议》、《五经四书⼤全》等等,其中规模最为宏⼤的'就是《永乐⼤典》。

《永乐⼤典》初名《⽂献⼤成》。

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孝、王景、邹辑等⼈纂修⼤型类书,永乐⼆年(1404年)⼗⼀⽉编成《⽂献⼤成》。

《永乐⼤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部⼤型类书,收录⼊《永乐⼤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的百科全书。

《永乐⼤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七⼋千种之多,上⾄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统会古今之异同”。

宋元以前的佚⽂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

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技、农艺、医⼘、⽂学等,⽆所不包。

所辑录书籍,⼀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这就更加提⾼了保存资料的⽂献价值。

全书体例“⽤韵以统字,⽤字以系事”,检索⾮常⽅便。

2、《永乐⼤典》与《四库全书》 ⼈们常常将《永乐⼤典》与《四库全书》相提并论,殊不知,两者虽然都是中国历史上⽆与伦⽐的重要⽂献,但其⽂献性质却截然不同。

《四库全书》是丛书,⽽《永乐⼤典》是类书。

不同于将众多单本流传的书籍汇编为⼀套的丛书,类书是辑录各门类或某⼀门类学科的资料,并依内容或字、韵分门别类编排供寻检、征引的⼀种⼯具书。

《永乐⼤典》即是先按字韵再分类的编排⽅法,即所谓“⽤韵以统字,⽤字以系事”。

类书的性质有学者将其誉为“百科全书”,但两者⼜有差别:《永乐⼤典》是把⾃古到明初所有的图书资料全⾯加以搜集,将相关内容⼀句、⼀段或整篇、整部书地摘引抄录下来,甚⾄同⼀事物有不同说法时也会通通抄录⽽不管观点对错,其⽬的是汇编资料,供⼈参考;西⽅的百科全书⾸先是按知识门类确定成若⼲卷、若⼲条⽬,然后延聘具有权威性的专家学者撰述⾃⼰的观点或推荐某些研究成果,⽬的是介绍正确有⽤的知识、以及学术观点和著作。

旷世宏编——《永乐大典》

旷世宏编——《永乐大典》

旷世宏编——《永乐大典》作者:安北江来源:《奇妙博物馆》2020年第06期11095册22937卷约3.7亿字全部由人工抄写、绘制这些关键词说的是哪部经典巨著?对,就是由明代永乐皇帝朱棣(dì)下令编修的《永乐大典》。

这部规模宏大、制作精良的巨著内容太庞杂啦,涉及政治、经济、天文、地理、道德、医学……收录了上自先秦时期,下至明代永乐年间的图书达七八千种,凡是当时能够搜集到的书籍,基本全部被收入其中。

而这些古籍,有不少已经在历史长河中消失,要不是《永乐大典》将其记录下来,我们很根本无法知晓历史上竟然还有这么多的书籍。

而且,《永乐大典》全部抄录书籍原文,没有做任何删减或者添加,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极佳渠道。

《永乐大典》被称作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它不仅规模大,还比英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早出现300多年呢!《永乐大典》是一部类书,就是摘录各种书上有关的材料并依照内容分门别类地编排起来以备检索的工具书。

它“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意思就是采用官方韵书《洪武正韵》中的韵部为提纲,根据每个韵部下的单字分类汇集与这个字有关的各种材料。

这就好比我们查字典,先找这个字的拼音,然后在找到的拼音下再找到想看的关键字,就能看跟这个字有关的内容了。

今天我们提到《永乐大典》,一般会说“某字册”,例如“门字册”“湖字册”“城字册”等,就是此书用字系事的体现。

“门”字册中的内容都跟门有关,“湖”字册摘抄了各书中涉及湖的内容……当你想找某方面的资料时,就从《永乐大典》中找相关书册,十分便捷呢!这部气势恢宏的巨著,尺寸十分大,单册的高度有50.3厘米、宽度有30厘米,不仅文图是由人工书写与绘制的,连每一页的装饰纹样都是手绘而成。

它的纸张采用以桑树皮和楮(chǔ)樹皮为原料的皮纸,雪白厚实,字体基本上全部为标准的楷体,这种楷体在当时被称作“台阁体”。

它采用的装帧形制是明代盛行的包背装,外层的书皮使用了黄绢,颇具皇家风范。

永乐大典的编纂者

永乐大典的编纂者

永乐大典的编纂者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永乐大典,这部空前绝后的超级书籍,被誉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公元1403年的盛夏,这是朱棣坐上皇位的第二年。

一天,朱棣给翰林院的侍读学士解缙等人下达了一道圣旨。

朱棣的这道圣旨内容用大白话来说是这样的,现在的书籍种类繁杂,内容冗长,要想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很是艰难。

我决定将各种书籍的内容重新编辑一下,无论是什么内容都要编辑。

各位一定要认真揣摩我的意思,不要担心书籍繁多,也不要担心经费。

大气魄啊!朱棣是一代雄主,他要编著的这部书一定是史无前例。

皇帝把任务都安排了,解缙等人立即行动起来。

经过三年的努力,到了永乐五年,这部浩如烟海的巨著终于被编成。

我们能查阅到的资料显示,因此,永乐大典被公认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或言类书。

明《永乐大典》之谜(6)易律夫撰

明《永乐大典》之谜(6)易律夫撰

明《永乐大典》之谜(6)易律夫撰明《永乐大典》之谜(6)易律夫撰中国的文化文明亦是逐渐推进的,并在生产力发展的前提下,每有突破的阶段。

如早期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夏蝌蚪文,商甲骨文,西周政治,孔儒文化,诸子百家,汉魏尊儒,隋唐融合,宋元扩疆,明清定国。

现今已侪列世界,成为负责任大国之一。

这是一个艰苦曲折的久悠过程,是一个民族连绵不断、继往开来的历史凝结。

明初敕成的大型类书《永乐大典》,即是这历史长河中星光闪烁的典型一例。

明朝初年,明成祖燕王朱棣借“靖难之役”,登上永乐宝座。

为炫耀文治,“序百王之传,总历代之典”,“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昭谕敕撰大型类书。

此书成于公元1408年冬(12月14日),耗时五年,初名《文献大成》,由明成祖朱棣特敕赐名《永乐大典》,并为之《序言》,书名也至今沿用。

《永乐大典》总计22937卷,11095册,仅目录达60卷,约3.7亿字。

此书由名儒姚广孝、解缙主领监修,儒臣文士参加编校、录写、圈点等工作,先后参与者约3000余人。

此书辑入古今典经逸籍、宋元书著高达8000余种,时宋版总万零,元版总三千,可见收录之广。

它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道戏剧评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上至先秦,下逮明初,统会古今,包罗万象,集古今之大成。

使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

具体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

而举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闻异见以及日、月、星、雨、风、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随字收载。

并加以汇聚群分,甚为详备。

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

《永乐大典》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

其中,《永乐大典》还收录了许多后世已经残缺或佚失的珍贵书籍,如《薛仁贵征辽事略》、宋本《水经注》等,其所征引的材料,都是完整地抄录原文,因而许多宝贵的文献能保存其原貌,人们称《永乐大典》为“辑佚明初以前珍本秘籍的宝库”。

永乐大典是什么书哪个朝代的

永乐大典是什么书哪个朝代的

永乐大典是什么书哪个朝代的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以字韵作为一级目录,它按照《洪武正韵》按韵分类,每韵字下又按图书内容,分为天文、地理、人事、名物、诗文等二级目录。

该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保存了很多文献,元代以前很多重要文本均后多失轶,多赖是典得以流传。

比如我们今天所见的五代时编纂的《旧唐书》就是后来自《永乐大典》中辑出的。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典文献的重要宝库,它收集了明代以前七八千种典籍。

保存了大量已经亡佚的重要文献,很多消失的典籍赖《大典》得以保存,这是《大典》最重要的文献学意义。

在明代嘉靖年间,因为重抄《大典》对它的文献辑佚工作就已经开始了。

《永乐大典》的影响
《永乐大典》的最大贡献在于保存了我国明初以前各种学科的大量文献资料。

在这方bai面,清代一些学者对《永乐大典》所作辑佚工作是有一定成绩的。

乾隆年间开《四库全书》馆时,安徽学政朱筠奏请“校《永乐大典》,择其中人不常见之书辑之”,得到清高宗的批准,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设立了《四库全书》馆“校勘《永乐大典》散篇办事处”,先后参加者共三十九人,其中有著名学者戴震、邵晋涵、周永年等。

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共辑出书籍:经部六十六种,史部四十一种,子部一百零三种,集部一百七十五种,总计三百八十五种,四千九百四十六卷。

其中重要的文献如西晋杜预的《春秋释例》、唐林宝的《元和姓纂》、北宋薛居正的《旧五代史》、南宋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代医学名著《苏沈良方》、《博济方》、《伤寒微旨》等都是亡佚已久的秘籍,全赖《永乐大典》才得保存下来。

永乐大典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永乐大典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永乐大典的学术和社会价值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一部文化经典巨著,是明代皇帝朱棣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编纂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收录了当时已有的中国文化、科学技术、史地、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共计22137卷,4500多万字,为后来的文化、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永乐大典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品,而且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具有深远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一、学术价值1、文化意义永乐大典是封建统治社会中的文化经典,它收集了全国各地的知识,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发展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永乐大典是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产物,不仅证明了我国在古代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哲学思想等领域的卓越成就,而且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学术研究永乐大典的编纂历时五年,涉及面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对后来的学术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和研究永乐大典,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学术成就和思想观念,从而对历史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永乐大典在古代书法和印刷技术方面也有很高的价值,它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更具有探究价值。

3、辅助工具对于研究古代文献来说,永乐大典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

这是因为它不仅保存了当时的各种文献,而且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在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方面,永乐大典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因此,这部宝贵的古代文献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是极其重要的。

二、社会价值1、传统文化的继承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珍品,永乐大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永乐大典的编纂和收集中,融合了许多当时的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的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

永乐大典以其广泛的知识面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华文化的宝库,它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地位是无可比拟的。

通过对永乐大典的继承和传承,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浸润,为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注入了新的动力。

2、教育价值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是对今世所捧的先贤文化的良好延续。

《永乐大典》沧桑600年

《永乐大典》沧桑600年

《永乐大典》沧桑600年作者:蒋肖斌来源:《读书文摘》2018年第09期《永乐大典》是明代永乐皇帝命内阁首辅、有明三大才子之一解缙等人编纂的大型类书,成书11095册,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典籍七八千种,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2018年2月8日至3月2日,国家图书馆精选《永乐大典》部分珍品向读者开放展示,还邀请读者一起抄写《永乐大典》中的经典篇章。

其中一个展柜展出的单独一册《永乐大典》,是这部皇皇巨著的散落残本最近也是最后一次现身——今年59岁的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程有庆,每次回忆起11年前在上海偶遇那一册《永乐大典》,都觉得是一个幸运的意外。

2007年5月,国家图书馆成立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随后派遣专家组到各地调研古籍的相关情况。

11月,程有庆和杨成凯一组,前往江浙沪,同一时间,故宫博物院的施安昌也在这三地调研金石碑帖。

“那天下午,施安昌跟我们说,有一个上海的老邻居有《永乐大典》,想请我们看看。

当时觉得遇到的可能性很低,但还是答应了。

”程有庆记得,那天晚上8点,这位已经移民加拿大的袁女士,在招待所一楼等他们,进到房间,拿出两册《永乐大典》。

“第一册,是影印本,大家心里有一点凉;第二册,从古籍真伪的鉴定来看是真的,书还保存着明代的包背旧装,可几位先生都不敢相信。

”程有庆读过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张忱石《永乐大典史话》,书中收录有《永乐大典》目录和已知现存的册目,“只要查那个表,就能知道这一册的内容对不对得上。

我当即打电话给我父亲,请他帮我查,确认了这一册不在现存册目中”。

物和内容都确定了,程有庆和杨成凯才敢跟国家图书馆汇报此事。

后来,袁女士又带着此书专程到北京,国家图书馆和国家文物局组织傅熹年、张忱石等专家先后进行了四次鉴定,确认无误。

最终,这一册《永乐大典》回归故土,入藏国家图书馆。

《永乐大典》历经600年风雨沧桑,从成书之初的万册巨帙到今仅剩400余册,她的聚散离合也是中华古籍的悲欢缩影。

《永乐大典》简介

《永乐大典》简介

[键入文字]《永乐大典》简介《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时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汇编。

据《明实录》的记载,《永乐大典》于公元1407 年编成。

全书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共装订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

这部综合性的大类书,其篇幅之大,搜罗之广,缮写与装璜之精美,在当时世界文化之林里,是无与伦比的。

明成祖朱棣编修《大典》的目的,是通过它来笼络当时士大夫,使之为他所用,从而巩固和加强他的统治。

因此,他对编辑这部大类书异常重视。

公元1403 年七月,朱棣就对翰林院侍读学士解缙等说:天下古今的事物,分散记载在各书,很不容易查看。

希望立即组织儒士,编成一部像探囊取物那样考索方便、一查就得的大类书。

搜集范围要广一些,“凡书契以来经史百家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都在其内。

朱棣还特别叮嘱主编者,要“毋厌浩繁”!次年十一月,解缙等很快就将他们编成的书送呈朱棣,朱棣定书名为《文献大成》,还赏钞给解缙等一百四十七人。

很显然,这个短时间编成的急就章,实在过于简略,并不符合朱棣原来的要求。

因此,朱棣指示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重修,加派了他的亲信:太子少师姚广孝、刑部侍郎刘季篪和解缙三人做全书的监修,增加了正、副总裁的人选,还命令礼部简派中外官吏及四方宿学老儒有文学者来担任纂修,选派国子监及在外郡县学擅长书法的生员缮写;开馆子文渊阁,命光禄寺供给早晚膳食。

参加这次编辑工作的前后多达三千余人。

到永乐五年十一月,全书编成,朱棣定书名为《永乐大典》。

《大典》共辑有当时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其中包括经史子集,以及释藏、道经、医药、戏剧、平话、工技、农艺等着作。

收集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

正如朱棣的序文里所说“纂集四库全书及购天下遗籍,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旁搜博采,汇集群书,着为奥典”,这的确是一个雄伟、浩繁的文化工程。

1。

《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样的书-.doc

《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样的书-.doc

《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

明永乐元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

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

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

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

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全书按《洪武正韵》的韵目编排,以韵统字,以字系事。

举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闻异见以及日、月、星、雨、风、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随字收载。

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8000余种古书资料。

凡入辑之书,不许任意删节涂改,必须按原书一字不差地整部、整编、整段分类编入。

这种编辑方法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

解缙,字大绅,江西吉水人。

明著名作家。

1360年:明成祖下令修书1404年:首次成书,当时叫《文献大成》1405年:重修1410年:正式成书嘉靖年间:收藏在南京文渊阁的《永乐大典》原稿毁於火灾1562年:明世宗令人抄写一本副本,耗时六年。

明末清初:正本下落不明,疑毁於此时的战火雍正年间:副本收藏在翰林院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发现《永乐大典》有千余册不知所踪1875年:仅存五千余册1894年:仅存八百余册1900年:翰林院遭纵火,《永乐大典》所余无几现在:尚存约400册。

永乐大典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影响

永乐大典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影响

永乐大典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永乐大典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巨著。

这部书籍在当时的中国可谓是空前绝后的,它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国内,而是对世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永乐大典的概述永乐大典是明朝宣宗朱瞻基为纪念自己的父亲而编纂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

它始编于1403年,耗资甚巨,历时十年于1412年完成。

永乐大典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百科全书之一,收录了包括历史、文化、科技、社会等方方面面的知识。

它的内容丰富、权威性极高,成为了传世的经典之作。

二、永乐大典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永乐大典不仅仅是一部殿堂级的百科全书,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重要代表。

它的问世使得当时的中国在世界文化中间走了一步。

它为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份工具书,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传承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永乐大典的问世对中国孝道文化、文学、哲学等方面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孝道文化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这种文化在永乐大典中有着非常深刻的反映。

几乎所有与孝道文化有关的内容都能在永乐大典中找到,这就为中国孝道文化的发展、繁荣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在文学方面,永乐大典则为中国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素材。

永乐大典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是深远的,并且在文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哲学方面,永乐大典则集成了自秦汉以来的多种流派,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永乐大典中有着丰富的儒家、道家、佛家等诸多流派的文字,它们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三、永乐大典对世界文化交流的影响永乐大典的问世在世界文化中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对全球文化交流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永乐大典在当时的亚洲、欧洲等地区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

它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非常重要的桥梁。

在中国历史上,永乐大典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不仅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永乐大典的世界贡献在于它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文化的丰富性与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永乐大典》的作者:永乐大典是由谁主编的
解缙(xièjìn,1369-1415),著名学者,明朝著名才子之一,永乐大典总纂修。

字大绅,缙绅,号春雨、喜易,谥文毅,汉族,江西吉水人,解纶之弟。

洪武十二年进士。

历官御史、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参预机务,与编《永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

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

解缙以才高好直
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

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369 年12 月6 日)他出生在吉水鉴湖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1345)进士,授安福州判宫,迁太史院校书郎,除承务部、东莞县尹,在元末战乱中死于乱兵;父亲解开,二魁胃监,五知贡举,以父死节赠官参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从事著述、办学,培养人才;母亲高妙莹,不但贤良淑慧,而且通书史、善小楷、晓音律。

解缙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
教育。

传说他自幼颖敏绝伦,有“神童”之称。

其母画地为字,于腿盖中教之,一见不忘。

5 岁时,父教之书,应口成诵;7 岁能述文,赋诗有老成语;10 岁,日数诵千言,终身不忘;12 岁,尽读《四书》、《五经》,贯穿其义理。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