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

合集下载

《永乐大典》简介

《永乐大典》简介

● 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并交代了编撰宗旨:“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 篇帙浩穰,不易检阅。朕欲悉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索之便,如探囊取物 尔。尝观《韵府》(《韵府群玉》)《回溪》(《回溪史韵》)二书,事虽有统而采摘不广,记 载太略。尔等其如朕意: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 技艺之言,修辑一书,毋厌浩繁。” [32]过程召集147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 初名《文献大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
● 《永乐大典》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 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 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 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 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洪武筹备
●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解缙向朱元璋进言,提出应新编一部高质量类书。朱元璋 赏识解缙的建议,但不久后解缙离开朝廷,此事不了了之。
●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旧事重提,召集人马搜集“经史百家之言”,想要编出一 部《纪要》。同年六月,朱元璋驾崩,此事没人再提。
永乐修订
《永乐大典》简介
《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 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 ( 目 录 6 0 卷 , 共 计 2 2 9 3 7 卷 ) , 11 0 9 5 册 , 约 3 . 7 亿 字 , 汇 集 了 古 今 图 书 七 八 千 种 。

永乐大典介绍

永乐大典介绍

永乐大典介绍世界华人出版社《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

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

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

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

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

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解缙(1369-1415年),字大绅,江西吉水人。

明著名作家。

《永乐大典》,明代官修的大型综合性类书。

始纂于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五年完成。

计两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三亿七千万字。

主编为解缙、姚广孝等。

成祖朱棣赐书名为《永乐大典》,并亲撰序言以纪其事。

《永乐大典》正文为两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装订为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

该书编成后,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

永乐迁都后,又移至北京,深藏在故宫内的文楼(即文昭阁)里。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誊写副本一部,从此《永乐大典》才具有正副两部,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皇史两处。

全书举凡天文、地理、人伦、国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闻异见以及日、月、星、雨、风、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随字收载。

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资料,大凡经史子集与道释、医卜杂家之书均予收辑,并加以汇聚群分,甚为详备。

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永乐大典》遭浩劫,部分被烧毁,部分被抢走,余者寥寥无几。

到1959年为止,收集到《永乐大典》原本两百一十五册,加上复制副本等,共得七百三十卷,1960年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1986年中华书局将已征集到的现存的《永乐大典》近八百卷,缩印精装出版。

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的

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的

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的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的《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是由姚广孝以及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典籍概述《永乐大典》编纂于永乐年间,由翰林院大学士解缙担任总纂修,历时六年(1403-1408年)编修完成,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

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

共计2293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

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

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修书过程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议“编辑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修成。

明成祖即位后,为整理知识,令解缙等人修书。

编撰宗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过程召集147人,首次成书于永乐二年(1404年),初名《文献集成》;明成祖过目后认为“所纂尚多未备”,不甚满意。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作者:晓军来源:《百科知识》2018年第02期《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

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相比,《永乐大典》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

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前后编纂过两次《永乐大典》前后编纂过两次,第一次编纂开始于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由解缙、胡广、胡俨、杨士奇等人负责,召集了147人,于次年完成了编纂工作,名《文献大成》。

当时的明成祖朱棣阅读后非常不满,命令重新编纂。

永乐三年(1405),明成祖再命解缙、姚广孝、郑赐等人重纂,这次因为采选的书籍众多(集齐了全国所有的书目),参与的朝臣文土、宿学老儒达到2.16万人。

永乐五年(1407)定稿进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满意,亲自为序,并命名为《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完成后,明廷又在各地征召了大批缮书人进行描栏、清抄、绘图和圈点工作,由于人员数量过多,已经无法统计了。

参与编修《永乐大典》的人员居住在离皇家藏书处文渊阁不远的崇里坊等地,由光禄寺供应伙食,还发给膏火费,官员参与编修的可以免朝,待遇十分优厚。

当时有人就以“天下文艺之英,济济乎咸集于京师”来形容《永乐大典》编纂的盛况。

《永乐大典》与现代百科全书的区别当代专家学者要编纂一部百科全书,往往要先确定条目,再根据大量的资料逐条撰写。

像《大英百科全书》和《中国大百科全书》都是这样。

现代百科全书是按知识门类确定成若干卷、若干条目,然后邀请权威学者撰述自己的观点或推荐研究成果,介绍正确的知识、学术观点和著作。

明朝灭亡后,为什么《永乐大典》没有流传下来

明朝灭亡后,为什么《永乐大典》没有流传下来

明朝灭亡后,《永乐大典》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抄录工程庞大且耗资巨大:《永乐大典》的编纂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

在明朝时期,虽然国家强盛,但如此庞大的工程仍然给朝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因此,在明朝灭亡后,由于财政困难,很难再维持这样的大型文化项目。

2.战争和政治动荡:明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了清朝的统治时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战争和政治动荡,许多文化遗产和书籍都遭到了破坏和损失。

《永乐大典》作为一部庞大的类书,很可能在战乱中遭到破坏或遗失。

3.文化和学术风气的转变:清朝建立后,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对文化和学术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和改造。

与明朝相比,清朝对于大型文化项目的支持力度有所减弱,这也导致了《永乐大典》等文化遗产的传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4.书籍的保存和传承问题:《永乐大典》作为一部庞大的类书,其保存和传承需要特殊的条件和措施。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各种原因(如火灾、盗窃、战争等),许多书籍都遭到了破坏和损失。

《永乐大典》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综上所述,明朝灭亡后,《永乐大典》没有流传下来主要是由于抄录工程庞大且耗资巨大、战争和政治动荡、文化和学术风气的转变以及书籍的保存和传承问题等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尽管如此,《永乐大典》仍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其历史意义和价值不可忽视。

永乐大典简介

永乐大典简介

永乐大典简介永乐大典,又称为《永乐大典总目》或《永乐大典正义总目》,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编纂的一部巨型文献著作,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百科全书之一。

它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即永乐帝)在位期间,于明宪宗时期(1403-1424年)开始编纂,共耗时十六年完成。

永乐大典以其详实的内容和丰富的知识为世人所称道,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

编纂背景永乐大典的编纂起源于明成祖朱棣的治国理念。

当时中国文化蓬勃发展,朱棣渴望将这些丰富的知识体系加以系统化整理。

他认为一个王朝的興衰兴败取决于是否注重教育,因此决定编撰一部巨大的百科全书,以收集整理当时的各类文献,推广知识教育,促进文化的繁荣。

编纂过程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从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持续了整整十六年直至永乐十六年(1424年)完成。

在这期间,朱棣亲自监督了整个编纂过程。

他下令调集了大量的学者、历史学家、文献专家和编纂人员,同时规定了严格的编纂标准和程序。

据传,为了编纂永乐大典,朱棣下令封授了许多书籍,收集了遍布全国的文献,每一个地方的文献都被征集和审核。

经过多次筛选,最终选定了近11,000种各类书籍和文献作为编纂的基础材料。

这些材料包含了历史、地理、文学、科学、医药、农业、工艺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在编纂过程中,朱棣亲自审查并参与讨论。

他非常注重准确性和严谨性,并且鼓励参与编纂的人员进行自由的讨论和辩论,以确保内容的正确性和全面性。

著作特点永乐大典以其广泛的知识和详实的内容而广受赞誉。

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百科全书之一。

在世界范围内,其规模之大在当时是堪称空前的。

根据历史记载,永乐大典的卷数达到了革命性的5,020卷,收录了23,000多种类目,每一种类目又由若干篇章组成。

永乐大典的详实性也与时代背景有关。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当时科技、文化和经济都达到了高度的发展。

这种繁荣为永乐大典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使它成为了当时文化界的集大成之作。

此外,永乐大典的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几乎所有领域的知识,包括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农业、医学、法律等等。

永乐大典对明代文化的影响

永乐大典对明代文化的影响

永乐大典对明代文化的影响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永乐大典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成果。

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所编纂的一部大型全书,共收录二万多种文献,约四万五千卷,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全面、最权威的一部百科全书。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学术、文化、社会三个角度来探讨永乐大典对明代文化的影响。

一、学术方面永乐大典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收录了当时中国各个领域的学问和知识。

在学术领域中,永乐大典不仅收录了许多旧书,还编写了一些新书。

它对中国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素材,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传统学术的发展。

例如,其中收录的《九域志》、《宣和奉使金国图经》、《五经通义》、《广议》等书,在后人的研究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永乐大典的编纂过程中还制定了很多规范和标准,对中国传统学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文化方面永乐大典不同于其他传统的学术著作,永乐大典的内容非常广泛,不仅涵盖历史、地理、政治、天文、人文、法律等领域,也包括戏曲、音乐、书画、工艺、医学、农业、饮食、饰品、娱乐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永乐大典成为了一部典型的文化百科全书。

它的广泛性和全面性,使得其对于明代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永乐大典的编纂和出版,极大地推进了中国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其次,永乐大典记录了当时的历史和政治,展示了明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为后人了解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最后,永乐大典对于后人的文化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彰显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智慧,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

三、社会方面永乐大典的编纂和出版,是明朝时期继开疆拓土、改革政治制度之后的重要事件,也体现了当时政治和社会经济的状况和程度。

永乐大典的编纂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反映了当时国家实力的强大和经济繁荣。

同时,编纂永乐大典的过程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知识水平和传统文化的底蕴。

明朝古书籍《永乐大典》书籍简介章节欣赏

明朝古书籍《永乐大典》书籍简介章节欣赏

明朝古书籍《永乐大典》书籍简介章节欣赏示例文章篇一:哇塞!今天我要跟你们讲讲一本超级厉害的明朝古书,叫《永乐大典》!你们能想象吗?这就像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藏着数不清的宝贝!《永乐大典》那可是相当壮观!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知识海洋,啥都有!有天文地理,有诗词歌赋,还有各种奇奇怪怪的小知识。

我跟你们说,它可不是一般的书。

它的规模大得吓人!就好像是一座超级大的图书馆,里面的书一本接着一本,没完没了。

比如说,它里面记载的历史故事,那可真是精彩绝伦!就好像我们在看一场超级精彩的电影,情节跌宕起伏。

还有那些诗词,读起来简直让人陶醉!感觉就像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到处都是花香和诗意。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永乐大典》,小明就问:“这书真有那么厉害?”我立刻反驳他:“你可别不信!这书里的知识能让你大开眼界!”小红也凑过来说:“那它到底有多少内容啊?”我兴奋地回答:“多到你数都数不清!”再比如说里面的医学知识,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健康的大门。

还有那些农业方面的记载,不就像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告诉他们怎么种出更好的庄稼?你们想想,这么厉害的一本书,得花多少人的心血才能完成啊?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永乐大典》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

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让更多的人了解它的魅力!总之,《永乐大典》就是一本超级棒的古书,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珍惜!示例文章篇二:哇塞!你们知道吗?有一本超级厉害的明朝古书叫《永乐大典》!这《永乐大典》啊,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想象一下,你走进一个超级大的房子,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宝贝,每一件都闪闪发光,让你移不开眼睛。

《永乐大典》就是这样的存在!它可不是一般的书哦!里面的内容那叫一个丰富,天文地理、历史文学、医药算术,啥都有!简直就是一本无所不包的“万能宝典”。

比如说历史这一块儿吧,它能把古代那些皇帝的故事、朝代的变迁,讲得清清楚楚。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

传承与使用方式
传承方式
永乐大典的传承方式主要是抄写和刊印,其中抄写是主要方 式,而刊印则是在清朝乾隆年间进行的。
使用方式
永乐大典的使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阅读、研究、引用等, 其中阅读是主要方式之一,而研究则是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
保护与数字化工程
保护措施
由于永乐大典的珍贵价值,历代政府和社会各界都采取了各种保护措施,包 括修建藏书楼、制定严格的借阅制度、进行数字化复制等。
数字化程
近年来,中国国家图书馆和故宫博物院等机构开始进行永乐大典的数字化工 程,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原书进行高清晰扫描和数字化处理,方便广大读者进 行检索和阅读。同时,对于原书的保护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05
永乐大典的意义与局限性
对中国文化和学术的价值
文化传承
永乐大典是一部大型的、系统的文化典籍,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的各个方面,对于 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永乐大典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已经超越 了国界,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 之一,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
要点三
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
永乐大典的出版和传播,丰富了世界 文化的多样性,为全球范围内的文化 交流和互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永乐大典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时代局限性
永乐大典虽然是中国古代学术的瑰宝,但受时代局限, 其中某些观点和思想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
传承困难
由于历史原因,永乐大典的部分内容已经失传或残缺不 全,这给后人的学习和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原意失真
在编纂和传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永乐大典的部分 内容存在误传和失真,这给读者了解原意带来了一定的 困扰。
06
永乐大典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与贡献

明朝永乐大典的历史价值与文化重要性

明朝永乐大典的历史价值与文化重要性

明朝永乐大典的历史价值与文化重要性明朝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杰作,是由宣德年间的明朝皇帝朱棣所主持编纂,历经十余年的时间完成。

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发扬,以及对于人类知识的贡献已经被人们广泛地认可。

在今天,对于永乐大典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重要性的探究和发掘,仍展现出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永乐大典的历史价值明朝永乐大典作为一部古代巨著,其历史地位和价值已经不言而喻。

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历史中的经典之一,同时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杰出成就之一。

其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映了明朝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状况。

从永乐大典所涉及的内容来看,其中采用的语言、字体、古籍文献以及与现代相比所具有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体系等,都为我们研究明朝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保护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

永乐大典所收录的内容之丰富、广泛及其具有代表性,可谓是华夏文明的宝库之一。

同时,大典所保存的许多珍贵的古籍和文献,也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料,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文化宝藏。

3、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

永乐大典所涉及的学科范畴之广、内容之涉及之广、收录文献之丰富以及所采用的方法和思想等,为现代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方法。

同时,大典中所载的知识与学术成果,也被今天的学术研究者广泛应用和参考。

二、永乐大典的文化重要性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永乐大典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是不可替代的。

其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独特的历史传承价值。

永乐大典具有贯穿明朝时期一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大气魄和史诗般的洪荒气势,是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杰出范本。

这此外,大典所涉及的人文、自然、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也为今天的人们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魅力。

2、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综合性和独特性。

不论是从永乐大典所涉及的内容来看,还是从大典所笼统的概括中国古代知识体系的方法和体系结构来看,其所体现的都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内涵和深邃内部逻辑结构。

历史趣谈《永乐大典》简介 朱棣命人所编纂的百科全书

历史趣谈《永乐大典》简介 朱棣命人所编纂的百科全书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永乐大典》简介朱棣命人所编纂的百科全书
导语:《永乐大典》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
《永乐大典》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且散落于世界。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
永乐大典》编纂于永乐年间,由翰林院大学士解缙担任总纂修,历时六年(1403-1408年)编修完成,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

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

共计22937卷、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

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大英百科全书》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文化遗产的珍品。

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生活常识分享。

永乐大典是什么书哪个朝代的

永乐大典是什么书哪个朝代的

永乐大典是什么书哪个朝代的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以字韵作为一级目录,它按照《洪武正韵》按韵分类,每韵字下又按图书内容,分为天文、地理、人事、名物、诗文等二级目录。

该书最大的价值在于保存了很多文献,元代以前很多重要文本均后多失轶,多赖是典得以流传。

比如我们今天所见的五代时编纂的《旧唐书》就是后来自《永乐大典》中辑出的。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典文献的重要宝库,它收集了明代以前七八千种典籍。

保存了大量已经亡佚的重要文献,很多消失的典籍赖《大典》得以保存,这是《大典》最重要的文献学意义。

在明代嘉靖年间,因为重抄《大典》对它的文献辑佚工作就已经开始了。

《永乐大典》的影响
《永乐大典》的最大贡献在于保存了我国明初以前各种学科的大量文献资料。

在这方bai面,清代一些学者对《永乐大典》所作辑佚工作是有一定成绩的。

乾隆年间开《四库全书》馆时,安徽学政朱筠奏请“校《永乐大典》,择其中人不常见之书辑之”,得到清高宗的批准,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设立了《四库全书》馆“校勘《永乐大典》散篇办事处”,先后参加者共三十九人,其中有著名学者戴震、邵晋涵、周永年等。

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共辑出书籍:经部六十六种,史部四十一种,子部一百零三种,集部一百七十五种,总计三百八十五种,四千九百四十六卷。

其中重要的文献如西晋杜预的《春秋释例》、唐林宝的《元和姓纂》、北宋薛居正的《旧五代史》、南宋李心传的《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代医学名著《苏沈良方》、《博济方》、《伤寒微旨》等都是亡佚已久的秘籍,全赖《永乐大典》才得保存下来。

永乐大典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永乐大典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永乐大典的学术和社会价值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一部文化经典巨著,是明代皇帝朱棣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编纂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收录了当时已有的中国文化、科学技术、史地、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共计22137卷,4500多万字,为后来的文化、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永乐大典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品,而且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具有深远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一、学术价值1、文化意义永乐大典是封建统治社会中的文化经典,它收集了全国各地的知识,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发展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永乐大典是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产物,不仅证明了我国在古代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哲学思想等领域的卓越成就,而且在今天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学术研究永乐大典的编纂历时五年,涉及面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对后来的学术研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和研究永乐大典,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学术成就和思想观念,从而对历史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永乐大典在古代书法和印刷技术方面也有很高的价值,它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更具有探究价值。

3、辅助工具对于研究古代文献来说,永乐大典是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

这是因为它不仅保存了当时的各种文献,而且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在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方面,永乐大典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因此,这部宝贵的古代文献对中国历史文化研究是极其重要的。

二、社会价值1、传统文化的继承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珍品,永乐大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永乐大典的编纂和收集中,融合了许多当时的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的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

永乐大典以其广泛的知识面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华文化的宝库,它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地位是无可比拟的。

通过对永乐大典的继承和传承,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浸润,为中华文化发扬光大注入了新的动力。

2、教育价值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是对今世所捧的先贤文化的良好延续。

永乐大典编纂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永乐大典编纂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永乐大典编纂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之最”,是明代宣德年间(公元1403年至1424年)编纂的,共有二万多卷,收录了当时中国历史、哲学、文学、医学、科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并系统地总结了东亚文化的精华。

永乐大典编纂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堪称举世无双,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析其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历史意义:首先,永乐大典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

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文化盛世的时期汇集了大量优秀的文化和学术成果,而且在各大朝代古籍等文化成果的累积中产生了大量的经典和巨著。

而永乐大典是这一时期中最为突出和重要的巨著之一。

它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学术和文化方面的所有经典知识。

因此,永乐大典的编纂是中国古代文化辉煌的象征。

其次,永乐大典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度。

永乐大典所涉及的科技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自然科学和医药、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内容之丰富、知识之渊博以及领域之广泛,都反映了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高度,特别是科学技术在当时的权威性和地位。

因此,永乐大典的编纂是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鲜明标志。

最后,永乐大典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对全球文化的贡献。

永乐大典从中国本土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汇集了当时世界上全部有效文化成果,不仅有中国古代的经典和巨著,而且还包括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交往中的文化成果。

因此,永乐大典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一度深刻地影响了东亚,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传播和交流。

文化价值:永乐大典编纂的文化价值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当时最为权威且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它为后来的学术研究和文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它的出现,不仅扩大了人们的知识面,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次,永乐大典是世界文化的重要代表。

它所收录的内容非常全面、系统,表现了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为世界上文化交流和文化多元性的推进做出了杰出贡献。

《永乐大典》简介

《永乐大典》简介

[键入文字]《永乐大典》简介《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时编纂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汇编。

据《明实录》的记载,《永乐大典》于公元1407 年编成。

全书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共装订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

这部综合性的大类书,其篇幅之大,搜罗之广,缮写与装璜之精美,在当时世界文化之林里,是无与伦比的。

明成祖朱棣编修《大典》的目的,是通过它来笼络当时士大夫,使之为他所用,从而巩固和加强他的统治。

因此,他对编辑这部大类书异常重视。

公元1403 年七月,朱棣就对翰林院侍读学士解缙等说:天下古今的事物,分散记载在各书,很不容易查看。

希望立即组织儒士,编成一部像探囊取物那样考索方便、一查就得的大类书。

搜集范围要广一些,“凡书契以来经史百家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都在其内。

朱棣还特别叮嘱主编者,要“毋厌浩繁”!次年十一月,解缙等很快就将他们编成的书送呈朱棣,朱棣定书名为《文献大成》,还赏钞给解缙等一百四十七人。

很显然,这个短时间编成的急就章,实在过于简略,并不符合朱棣原来的要求。

因此,朱棣指示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重修,加派了他的亲信:太子少师姚广孝、刑部侍郎刘季篪和解缙三人做全书的监修,增加了正、副总裁的人选,还命令礼部简派中外官吏及四方宿学老儒有文学者来担任纂修,选派国子监及在外郡县学擅长书法的生员缮写;开馆子文渊阁,命光禄寺供给早晚膳食。

参加这次编辑工作的前后多达三千余人。

到永乐五年十一月,全书编成,朱棣定书名为《永乐大典》。

《大典》共辑有当时古今图书七八千种,其中包括经史子集,以及释藏、道经、医药、戏剧、平话、工技、农艺等着作。

收集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

正如朱棣的序文里所说“纂集四库全书及购天下遗籍,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旁搜博采,汇集群书,着为奥典”,这的确是一个雄伟、浩繁的文化工程。

1。

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的

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的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的》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化典籍,它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包含了当时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文化。

那么,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编纂而成的,由明成祖朱棣所主持,历时近十年才完成。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重视文化事业,他热衷于修书立志事业,对于大典的编纂愿望非常强烈。

因此,他命令全国各地的官员搜罗图书,征集各类文献资料,以便编纂一部百科全书,用以充实他的玉堂金阙,以砥砺文化。

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可以说是殚精竭虑,历时甚久。

编纂者进行广泛搜集勘疑之后,最终确立了近六万册的文献数量,并确定了大典的编纂框架。

编纂者根据文献资料的内容和分类,将其分为二百零七个部门,三千零三十余类,并分别编写了相应的条目和词目,每一个词目都是由多种文献参考而成。

可见,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是非常庞大的,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

永乐大典的编纂不仅注重广泛搜集文献,也注重其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他们不仅在搜集文献的过程中,校对勘误,以确保所使用的文献无误,还亲自礼请当时的学识名儒参与编辑。

这一步的严格把关,使得永乐大典在当时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珍宝。

完成永乐大典的编纂后,明成祖朱棣对其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润色,确保其文风优美、体例明确。

他命令一百名进士学者审读校勘,并做出修改和润色。

这一过程使得永乐大典更加完善,并保证了其质量的高水准。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基础的问题,但却是我们了解永乐大典的重要起点。

明朝永乐年间的编纂才是永乐大典最初的成形阶段,也是最为严谨和完善的时期。

因此,我们可以回答: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的产物。

永乐大典不仅在明朝时期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而且至今仍然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它不仅集大成,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也体现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成就。

永乐大典是什么书

永乐大典是什么书

永乐大典是什么书《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永乐大典是什么书,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永乐大典》简介明成祖因靖难之役得天下,但统治集团内部并不稳定,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的焦点,收拾士子之心,将天下文人集中在自己的政权之下,他十分重视文教工作,聚众编纂了大量的书籍,如《古今列女传》、《明太祖实录》、《历代名臣奏议》、《五经四书大全》等等,其中规模最为宏大的就是《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

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

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

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

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

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2、《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人们常常将《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相提并论,殊不知,两者虽然都是中国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重要文献,但其文献性质却截然不同。

《四库全书》是丛书,而《永乐大典》是类书。

不同于将众多单本流传的书籍汇编为一套的丛书,类书是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学科的资料,并依内容或字、韵分门别类编排供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

《永乐大典》即是先按字韵再分类的编排方法,即所谓“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

类书的性质有学者将其誉为“百科全书”,但两者又有差别:《永乐大典》是把自古到明初所有的图书资料全面加以搜集,将相关内容一句、一段或整篇、整部书地摘引抄录下来,甚至同一事物有不同说法时也会通通抄录而不管观点对错,其目的是汇编资料,供人参考;西方的百科全书首先是按知识门类确定成若干卷、若干条目,然后延聘具有权威性的专家学者撰述自己的观点或推荐某些研究成果,目的是介绍正确有用的知识、以及学术观点和著作。

明朝永乐大典与古代百科全书的发展

明朝永乐大典与古代百科全书的发展

明朝永乐大典与古代百科全书的发展中国的古代文化自古以来就以其多样性和综合性而闻名于世。

其中,百科全书作为一种汇聚了各种知识的图书形式,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开发这种综合型的百科全书方面,明朝的永乐大典被认为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部。

永乐大典在宋代和元代的古代百科全书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和改进,从而成为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古代百科全书,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古代百科全书的形成和发展在古代,由于社会生产和科技水平的发展,知识呈现出了多样化和复杂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古代百科全书在中国应运而生。

早在先秦时代,已有《毛诗》、《周易》等经典作品,其中包含了对于自然、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阐释和描述。

而《史记》则是较为完整的一部中国古代的综合性历史书籍,其中涉及到了历史、文化、政治、地理等各个领域的知识,成为了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开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曾经出现过的《大明一统志》、《五代史补》等也为后来的古代百科全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永乐大典的发展和特点永乐大典是明朝成化年间将古代文化的巨大优势进行扩充和改进形成的。

当时,当朝皇帝朱棣为了加强自己政权的权威性和稳固性,决定将所有已有的古代著作进行汇编、整理和扩充。

永乐大典中包含了当时世界上有关于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天文、数学、医学、地理、工艺等多方面知识和技术的资料,编纂之费时十数年,共计2.2万卷,3268种。

随着时间的推移,永乐大典成为了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代表作品,具有广泛的传播、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永乐大典的主要特点在于其物资积累和融合性。

在整理文献资料方面,永乐大典的编辑们不断收集、汇编和精选有用的文献资料,从而使得大典的内容质量更为丰富和广泛。

而在对于各项技术和学问方面的整理和介绍方面,大典的编辑们采用的是“标本兼备”的方法,即收集并介绍当时的主流学问和一些非主流学问,从而使得这部百科全书具有了更广泛的知识面和更好的科学性。

2013中考历史备考:《永乐大典》(知识点大全)

2013中考历史备考:《永乐大典》(知识点大全)

2013中考历史备考:《永乐⼤典》(知识点⼤全) 《永乐⼤典》编撰于明永乐年间,初名《⽂献⼤成》,是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献集,全书⽬录60卷,正⽂2287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这⼀古代⽂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千种。

《永乐⼤典》惨遭浩劫,⼤多亡于战⽕,今存不到800卷。

《永乐⼤典》是中国最著名的⼀部⼤型古代典籍,也是迄今为⽌世界最⼤的百科全书。

它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为后世留下许多丰富的故事和难解之谜。

《永乐⼤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献。

《永乐⼤典》共计22,937卷、⽬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全书约3亿7千万字。

前⾔ 《永乐⼤典》是⼀部类书,它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历时六年(1403- 1408年)编修完成。

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学艺术、哲学宗教和其他百科⽂献,与法国狄德罗编纂的百科全书和英国的《⼤英百科全书》相⽐,都要早300多年,堪称世界⽂化遗产的珍品,也是中国最著名的⼀部⼤型古代典籍。

《永乐⼤典》共计有22,877卷、⽬录60卷,分装成10,095册,全书字数约3亿7千万字。

《永乐⼤典》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即使是清代编纂的规模最⼤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也只有1万卷、1亿6千万字,不到《永乐⼤典》的⼀半。

《永乐⼤典》的规模更是西⽅同时代的典籍所望尘莫及的。

据粗略统计,《永乐⼤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千种之多,数量是前代《艺⽂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编纂的⼤型丛书《四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

何为类书? 类书,就是将⼀类或多类⽂献资料辑录出来,按照⼀定的⽅法,如类、韵、字等进⾏编排,以⽅便检索和查询的⼯具书,类似西⽅的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类书是魏⽂帝时编纂的《皇览》;以后历代都有纂辑。

历史上较为著名的类书有唐代的《北堂书钞》、《艺⽂类聚》,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
试题:
请问《永乐大典》一书是那个朝代的
A。

明朝
B。

清朝
c。

宋朝
答案:(A)。

相关阅读: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

明永乐元年,明成祖命解缙、姚广孝等人纂修大型类书,1404年11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

《永乐大典》汇集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典籍,除了著名的经史子集,还有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医卜等各类著作,包罗万象,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它比著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书年代早了300多年。

这在当时真能够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

《永乐大典》资料包括诗文、戏曲、僧、道、医药、工艺等方方面面,其中,《永乐大典》还收录了许多后世已经残缺或佚失的珍贵书籍。

它的篇幅之大,资料之丰富,缮写和装潢之精美,在当时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