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的儿童之父———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合集下载

裴斯泰洛齐资料.

裴斯泰洛齐资料.
• 【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卢梭的自然教育论】
• 第二:人的发展必须通过教育
• A.他在《隐士的黄昏》中说,教育的一般目的是, 使人的 内在力量提升为纯洁的人类智慧。在他看来, 教育乃是 人类本质的改造, 没有教育教育没有文化。
• B.裴斯泰洛齐进而认为, 教学活动的目的不仅是获得静的 知识,而且是养成动的认识。这就是说, 教学的本质, 不仅 是自外而内的知识的传递过程, 而且是受教育者内在精 神的进展。
——为教育革新事业奉献的一生
全名约翰·亨利赫·裴斯泰(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 )
“国民教育之父” ※致力于教育的革新实验和教育理 论探索 ※其教育思想在许多国家得到传播, 对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1发80展0年历发程表的《方法》一文中,首次明确地提
出教学心理化。
1801年,其《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中又 重申这一思想,指出通过揭示人的基本心理规 律也就可能发现一种心理学化的教育形式和教 育方法。
19世纪初,他首次明确强调指出,教育作为一 种科学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
裴斯泰洛奇的教育目的
• 第一:教育的首要功能能促进人的发展, 尤其人的能力的发展
• A.他说,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 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 。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 B. 他说,不管儿童的地位如何,教育问题的实质都是一样的,教育 问题不在于传授专门的知识或专门的技能,而在于发展人类的基本 能力。
作经验,写成了回忆式著作──《天鹅之歌》。
主要著作
• 《隐者夕话》(1780年) • 《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年) • 《论教学方法》(1800年) • 《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子们》(1801年) • 《天鹅之歌》(1826年)等

慈爱的儿童之父———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慈爱的儿童之父———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斯坦兹孤儿院的大多数孩子没有上过学,普遍没有受过教育。 面对这样一群孩子,裴斯泰洛齐丝毫没有退却,并“断定我的热情 将如春天的太阳使冰冻的大地苏醒那样迅速地改变我的孩子们的状 况。”
爱 的教育
“爱的教育”萌发的思想渊源
童年时期在善良而虔诚的 母亲和富有奉献精神的女 仆的照顾下,养成了裴斯 泰洛齐善良的性格。
1798年
1800年
应瑞士政府的邀请, 创办了斯坦兹孤儿院
1804年
迁往伊佛东后, 成为名震全欧的学校
• 裴斯泰洛齐认为“人自然地受自身内在力量的驱使,使用和 发挥自己的能力。眼睛要看、耳朵要听、脚要走路,手要握, 而心要信任和爱,脑要思索……”

如果人的本性的基本力量
能够顺乎自然的发展,各种力量
才能得到平衡,人才能全面和谐
的发展,否则是反自然的。
教育目的
• 促进人的天赋能力的和谐发展。
裴氏的爱
“身患严重皮疹,以致几乎不能走动。还有许多孩子刚来 时头上还有化脓的伤口,许多孩子衣衫槛褛,长满了虱子。许 多孩子骨瘦如柴,像个骼骸,面色焦黄,皮笑肉不笑(心怀歹意), 眼睛里充满恐惧,额头上布满猜疑和忧虑的皱纹。有几个则胆 大妄为、无所顾忌,他们惯于乞讨、伪装和弄虚作假。另外还 有几个柔弱和娇生惯养的孩子,他们以前曾生活在良好的环境 中。这些孩子提出的要求很高,他们总凑在一起,看不起贫困 的乞丐的孩子和农民的孩子。”


受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和 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激进思 想的影响。


受到祖父虔诚的宗教博爱影响。
受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单子论的影响。
01 02
爱的含义
指教育者对教育的热爱、对教育对象发展可能性的坚定信念,对教育对象表现 出真诚的、全身心的、无保留的关心与热爱。 对孩子的爱和关心要持之以恒,但要有度。 关心和责任是爱的组成要素,但是没有对所爱者的尊重和认识,爱就会堕

教招考试常考人物之裴斯泰洛齐

教招考试常考人物之裴斯泰洛齐

教招考试常考人物之裴斯泰洛齐_一、考情分析裴斯泰洛齐在教招考试中是常考人物之一,常以单选、多选、判断这样的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在考试中对于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考频较高,因此大家在备考知识时需要将碎片知识进行整合。

二、人物背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一位“慈爱的儿童之父”,他一生为教育事业、教育改革奉献,在教育理论上有许多独创的论述,为世界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著有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1.地位慈爱的儿童之父2.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3.教育目的观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天赋全面、充分和协调的发展。

他认为,由于上帝的创造,人生来具有“心、脑、手”三种基本的能力,即感情、认识世界和各种活动的能力。

在教育目的上,裴斯泰洛齐属于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4.教育心理学化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的教育家。

教育心理学化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将教育目的和教育理论建立在儿童本性发展的自然基础上,另一方面在选择与编排教学内容上,要符合儿童学习心理规律。

裴斯泰洛齐还提出了直观性教学原则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在实践中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教育家,并通过实践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

他认为把教育同劳动熔为一炉,从劳动中去了解生活的意义,从劳动中去学习生活的方法,才能提高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儿童劳动是发展体力、智力和道德能力的手段。

6.要素教育论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追求的一个最主要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他认为初等学校的各科教学应该从最基本的要素开始,然后逐渐过渡在日益复杂的要素,促进儿童的各种天赋能力全面和谐的发展。

各种教育的最简单要素,是作为儿童天赋能力的表现形式存在于儿童身上的。

它们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依据。

三、题目练习【单项选择题】下列属于裴斯泰洛齐对教育学的贡献的是( )。

2022黑龙江教师招聘:慈爱之父裴斯泰洛齐

2022黑龙江教师招聘:慈爱之父裴斯泰洛齐

2022黑龙江教师招聘:慈爱之父裴斯泰洛齐_裴斯泰洛齐在教育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上承卢梭下启赫尔巴特,在教育长河留下自己的坚实脚印。

他的生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期的教育实践,这时期的实践主要围绕贫儿之家的建设。

出自一片热衷之心的裴斯泰洛齐带领福禄贝尔等助手一起投入到彪炳史册的慈善教育活动中。

从大街上收养教育流浪孤儿,为此自己也付出非常沉重的代价,就是个人财产的破产和妻子娘家的破产。

为办慈善学校而办到倾家荡产的罕见案例。

因此他被称为慈爱的儿童之父,在他去世时的墓志铭上也被铭刻道:躺在这里的,是一位一心利人、毫不利己的人。

虽然在办贫儿之家时最终因破产而未能持续下去,但在整个过程中还是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首次把教育和生产相结合付诸实践,为了缓解财政压力,他和孩子们一边进行教育一边通过手工纺纱等方式维持收入,成为最早的产学结合的典范。

另外他的实践活动也启发了助手福禄贝尔,也间接为后来的这位世界幼儿教育之父指点了新的发展方向。

第二个阶段是潜心著述阶段。

从第一阶段的实践遭遇挫折后,他开始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前半生经历,完成了《林哈德与葛笃德》等传世教育名著。

他的作品很快打开了教育界的清新活水,其中的崭新思想让人们耳目一振。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首次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把当时方兴未艾的心理学思想引入教育领域,用心理学原理解释教育现象。

他还特别提出要素教学作为心理学框架,认为人们的教育过程应该从身心最基本的要素开始循序渐进培养出复杂能力。

其中关于德育的基本要素的论述尤其引人关注,他认为德育的基本要素从婴儿对母亲的爱开始,接着发展出对父亲和其他人的爱,再就是发展出对上帝的爱。

所以他的教育思想也被称为爱的教育。

第三个阶段:他再次举办一些教育机构,这个阶段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他在伊佛东创办的师范性质的学校,向德国输送了大批的教师和校长。

因此他也被称为师范教育奠基人。

综观其经历,可谓是将一生奉献给教育的伟大典范,值得我们后辈以之为楷模,并认真学习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精神。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裴斯泰洛齐是值得崇拜的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大家喜欢。

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注明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独创的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

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究,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

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这项计划最后终于失败了,只是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由于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就转而从事写作。

1798的,瑞士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海尔维第(瑞士)共和国。

在斯坦兹城,由于贵族和天主教教士的煽动,爆发了农民动,政府从法国借兵进行镇压,受到顽强抵抗。

法军大肆烧杀,祸及无辜,斯坦兹城遭到了空前的浩劫,留下了111个老人和169个孤儿,还有237个儿童无家可归。

新政府决定在斯坦兹成立孤儿院,裴斯泰洛齐谢绝了友人所荐的高官厚禄,于12月5日毅然接受了政府的委托,负责孤儿院工作。

当时他很兴奋,说道:“我为实现我一生的梦想,不惜牺牲一切,我的热情达到了那样的程度,几乎可以说:只要让我开始工作,即使在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上,没有火、没有水的地方,都是可以的。

”(《教育改革家》英文版第358页)裴斯泰洛齐到斯坦兹以后,把修道院改成孤儿院,收容了80个(此数由政府规定)孤儿,这些孤儿“大部分患有严重的疥癣,无法行走,头上长满溃烂的脓疮,身上穿着生满虱子的破烂衣服。

裴斯泰洛齐的生平及启示

裴斯泰洛齐的生平及启示

裴斯泰洛齐的生平及启示教育基础理论中,介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创立阶段时,提到了一个人——裴斯泰洛齐,他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一位“慈爱的儿童之父”。

他在教育学上提出的主要观点有:主张教育遵循自然,使儿童自然发展、“教育心理学化”(最早提出者)、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还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著有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

在教育理论的内容中,裴斯泰洛齐出现的频率蛮高,如在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这一部分内容中也提到了形式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他。

相对而言,他在教资的笔试之中的考频并不高,但他的生平经历,对从事教育相关工作的人而言具有相当大的启发和学习意义,尤其是他的其中一个头衔: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就值得我们好奇—他做了什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践?在了解了这一点后,也可作为教资、教招和公考面试结构化答题的素材积累。

所以接下来重点谈谈他的实践工作。

裴斯泰洛齐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究,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

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他的课程论效法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的计划,强调集体的而非个人的背诵,课程以学生喜欢的活动为主,如绘画、写作、唱歌、体操、模型制作、采集标本、绘制地图和郊游等等。

他主张教学要为学生的个别差异留有余地,学生分组要根据能力,而不要根据年龄,还倡导将正规的教师培训作为实现科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1799年7月,裴斯泰洛齐不顾身体虚弱,坚持在布格多夫小学任教。

在这期间,他认真研究,勇于探索,进行直观教学实验。

最初,他事先绘出实物的图片,然后以此为媒介教学生观察与记述。

有一天,当裴斯泰洛齐拿着“窗”的图片讲课时,一个学生询问他道:“从真正的窗子上不是能更好地学到窗的属性吗?”这一问使他恍然大悟,他自言自语地说;“正是如此,你说得很对……。

【名人故事】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

【名人故事】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

【名人故事】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裴斯泰洛齐(Pestalozzi)是一位瑞士著名的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被誉为“现代教育的鼻祖”。

他提出的“感性教育法”、“自然教育法”等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教育实践中,对后来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裴斯泰洛齐生于1746年,在贫困的家庭中度过了他的童年。

他从小就对知识和教育充满了热情,但由于家庭贫困,他只得到了十分有限的教育。

然而,他的热情和好学精神从未间断。

在他23岁的时候,他终于有了机会接受正式的教育,并且开始追寻自己的梦想。

裴斯泰洛齐最初做了一名牧师,但要求他发誓效忠政府的行为却让他违背了自己的良心,他决定辞去了牧师的职位,开始从事教育工作。

他的教育理念非常先进,他提倡以幼儿的感性经验为基础展开教育,为幼儿提供更为自由的空间,充分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最初的阶段要重视感性经验,而不是提供细节和抽象的知识。

裴斯泰洛齐一直在探索,试图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育方法。

他深信,教育应该是人本主义的,不应当强制灌输知识,而应该注重让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他把教师视为学生的引导者,应该通过启发和激励,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和探索。

这种教育方法被称为“启发式教育法”,或者“展开教育法”。

裴斯泰洛齐一生中有很多著名的教育实践。

他最有名的一次实践是他在瑞士马赛城创建了一个孤儿院。

他通过自己的教育方法,让贫困的孤儿们在幸福、和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从中汲取力量。

他用一种温和而耐心的方法,一步一步地引导这些孤儿们重新找到自己的生活和奋斗的意义。

裴斯泰洛齐强调,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灌输知识的教育。

他一生致力于探索人性和教育的内在联系,他在教育原则和方法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成为现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事业,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名人故事】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

【名人故事】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

【名人故事】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裴斯泰洛齐(Pestalozzi)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一位著名的瑞士教育家。

他的故事充满了激情、毅力和奉献精神,以及对儿童教育的热爱和才能的展示。

裴斯泰洛齐生于1746年,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他在早年失去了父母,这给他的童年带来了许多困难与挑战。

他并没有被困境击倒,相反,他充满了热情和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裴斯泰洛齐非常喜欢学习,但他的家庭无力支付他的学费。

幸运的是,一位善良的贵族叔叔得知了他的困境,并资助了他的教育。

在这位叔叔的支持下,裴斯泰洛齐获得了良好的教育,他学习了诗歌、文学和哲学。

裴斯泰洛齐意识到,这些学科并不能帮助他解决贫困问题,他深刻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决定投身于人类教育事业,并将其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

裴斯泰洛齐的早期教育经历也深深影响了他对教育的理解和实践。

他在观察自然和生活中的经验中找到了教育的真理,并相信这种方法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他看到了教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他提出了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培养个体全面发展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提倡个性化的教育方法,通过对儿童的兴趣和需求的了解,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的学习。

他主张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学生们应该参与自己学习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发现来获取知识。

为了实践他的教育理念,裴斯泰洛齐成立了一所名叫“尤哈娜学校”的学校。

在这所学校里,他开始实施他的教育改革方案,其中包括教师培训、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

他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和创造力,并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

虽然裴斯泰洛齐在学校管理和财务方面经历了许多困难,但他从未放弃。

他坚信,为了改善儿童教育,他必须克服这些困难。

他不断努力筹集资金,并亲自参与学校的运营。

裴斯泰洛齐对儿童教育的贡献无与伦比。

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整个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的“整体教育”理念被视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教育学人物——裴斯泰洛齐

教育学人物——裴斯泰洛齐

教育学人物——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是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家和教育改革家。

他热爱儿童,对劳动民众非常同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人民的教育事业。

他的代表作有《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是如何教育自己子女的》《天鹅之歌》等。

一、生平教育活动1774年裴斯泰洛齐在新庄开办“贫儿之家”,他力图把它办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机构,他希望通过文化知识教育和农业、手工业技术教育,把儿童培养成为有知识、有能力以及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人。

他不仅亲自教授基础知识,而且教授和实践生产技艺。

在教育史上首次进行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尝试。

最后由于经济困难,孤儿院于1780年被迫停办。

1798年,裴斯泰洛齐被资产阶级新政府派去担任斯坦兹孤儿院的管理和领导工作。

他把多年孕育的教育理想在孤儿院进行实验,他的学校教育家庭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心理化等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原则,都在斯坦兹孤儿院的教育实验中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由于战争的原因,1799年,斯坦兹孤儿院被迫关闭。

1800年,裴斯泰洛齐应朋友的请求到布格多夫城创办一所小学,在此他把全部精力放到初等教育改革的探索上,确立了“教育心理化”的思想。

这所小学被视作欧洲近代初等学校的开端。

1801年,建立了著名的布格多夫学院,在这里他的“教育心理化”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实施并逐步完善。

1805年,迁到伊佛东城,建立了伊佛东城学院,1825年停办。

二、论教育的目的裴斯泰洛齐深受法国启蒙派特别是卢梭的影响,希望改善贫苦人民的生活处境。

他认为,穷苦人民的生活之所以贫困,是愚昧无知的结果。

因此,他主张教育应成为全民的财富,应让每个人受到教育,裴斯泰洛齐对大多数人根本无权受教育的现象极为不满,对于那种不公平、不合理的等级教育表示愤慨。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应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

他认为,人的本性包括智力、精神和身体三个方面,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他的教育目的就是通过教育使人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劳动能力与身体健康的人。

裴斯泰洛齐综述

裴斯泰洛齐综述

裴斯泰洛齐综述中文名:约翰·亨里希·裴斯泰洛齐英文名: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性别:男出生年月:1746年1月12日去世年月:1827年2月17日职业:教育瑞士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成就: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后世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他对人类教育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代表作品:著作有《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等。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介绍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究,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

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这项计划最后终于失败了,只是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由于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就转而从事写作。

《一位隐士的夜晚时刻》1780年出版的《一位隐士的夜晚时刻》概括了他的"教育必须顺乎自然"的理论。

他坚信人性具有无穷的应变能力;人的道德修养和知识造诣由他自己负责,而教育则应发展人的天才,使他能够独立思考问题。

在《格特鲁德是如何教育她的学生们的》一书中,详细讨论的虽然是智育的主要原理,但他却认为德育最为重要。

法国大革命后,年过半百的裴斯泰洛齐才有了实践自己教育理想的机会,开始致力于儿童教育。

他收养了许多战后孤儿;为了增强学生们的道德品质,他竭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家庭气氛的环境。

他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愉快的时期。

他还主办过两个学校作为教学实验基地,以证实他在德育、智育和体育三方面的教学法。

其中一个学校闻名世界,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前往参观。

其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自给、自立、自助和助人能力。

当时这一教学法为教育界广泛接受,并促进了教师培训工作。

他的很多教学原理贯注在现代初等教育中。

论效法卢梭裴斯泰洛齐的课程论效法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的计划,强调集体的而非个人的背诵,课程以学生喜欢的活动为主,如绘画、写作、唱歌、体操、模型制作、采集标本、绘制地图和郊游等等。

裴斯泰洛奇

裴斯泰洛奇

裴斯泰洛齐在教育史上的显著功绩,在于创立了一 个新的教育理论体系,特别是初等教育的理沦,并 在实践中予以贯彻。他关于教育的最基本要素理论, 奠定了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的基础。此外,他在家 庭教育方面,世有许多很好的见解。裴斯泰洛齐的 教育思想对英、法、德、美等国的影响很大。清末 以来逐渐传入中国,对旧中国的初等教育也有相当 的影响。可以说, 我们今天仍可从中 获取有益的借鉴, 值得认真学习、深 入研究。裴斯泰洛 齐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是人类文化的宝贵历史遗产。
德育
在人的各种能力的和谐发展中,道德力量是领先 的。因此,道德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关键。在 道德教育实践上,裴斯泰洛齐把爱作为道德教育 的基础,重视家庭式的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教育 最简单的要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在学校,教 师对儿童也要建立这种亲子般的爱,并把学校融 化于社会大家庭中。 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要发 展儿童对人们积极的爱 。道德教育的方式:着重 发展情感和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道德行为训练。 缺 陷:在论述道德教育时仍然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教育思想
• 主张从教育实践中探讨和研究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并和教育 工作的具体改革结合起来,提倡依能力施教。裴斯泰洛齐教育思 想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强调情感教育。 • 在《林哈德和葛笃德》中提出的重要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尖锐批评具有等级性的国民教育制度。在书中通过葛笃德对其 子女及其他贫苦农民的孩子的教育及其成就,展示了新教育的道 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成为所有人的财富,学校成为 改造社会的有力杠杆。 2.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它要求教育者对于儿童所产生的影响必须跟儿童的本性一致。教 师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应当象当时学校那样压抑新一代的自然 发展,而应当把这种发展引向正确的道路,把足以阻碍它或使它 偏离正确方向的障碍和影响加以消除。 3.创立要素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过程必须从一些最简单的因素开 始,逐渐转到复杂的因素。 • 在本书中还提到了体育、德育和智育的要素。

裴斯泰洛齐文档

裴斯泰洛齐文档

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 1746-1827)是 19 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一百多年来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教育改革家。

他一生克服重重困难,为通过教育提高人民的素质,改善瑞士平民特别是乡村贫民的生活状况,进而推动社会的改良,数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教育的革新实验和教育理论探索。

他热爱教育的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独特的论述,不仅在世界教育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

一、为教育革新事业奉献一生1746年1月12日斐斯泰洛齐出生于瑞士苏黎世一个医生家庭,5岁时丧父, 他在家庭中受到母亲和一位忠实的女仆的爱抚教育,这对他产生深远影响。

(后来提岀的家庭教育和爱的教育)。

中学毕业后,17岁的他进入苏黎世大学学习文科两年,为研究神学做准备。

19岁,裴斯泰洛齐进入格林学院改学法律。

大学时代,他深受卢梭及德国古典哲学家莱布尼茨、康德等人的影响。

裴斯泰洛齐生活在资本主义发展而封建关系依然存在的年代,人民受到双重压迫,很多农村儿童为生活所迫而丧失受教育的机会。

他对农民的悲惨状况深表同情。

1768年,裴斯泰洛齐在亲友的帮助下,于苏黎世的比尔村购买了约二十公顷的土地,建立示范农场,取名伊霍夫新庄。

他力图以此来影响和帮助附近的村民获得新的农业技术,改进耕作方法,从而提高产量,改善生活。

五年后示范农场遂宣告破产。

然而这一失败却激发了裴斯泰洛齐直接投身于教育实践,谋求通过教育革新来实现其社会理想的愿望。

1774年,他将新庄逐渐变成一所“贫儿之家”,先后收容6到18岁的穷孩子50余人。

学校按照家庭方式组成,一边劳动(纺纱织布),一边学习。

裴斯泰洛齐亲自交给孩子们读写算的知识,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

同时让他们学习农耕、纺织等生产技艺,参加生产劳动,从而在教育史上首次进行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初步实践。

裴斯泰洛齐企图通过这样的的教育将儿童培养成为能独立生活的人,乂能通过出售儿童的劳动产品来解决“贫儿之家”的部分经费。

斐斯泰洛奇

斐斯泰洛奇
• 1825年伊佛东学校停办后,他悲哀地回到故乡,总结了一生的教育工 作经验,写成了回忆式著作──《天鹅之歌》。
主要著作
• 《隐者夕话》(1780年) • 《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1787年) • 《论教学方法》(1800年) • 《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子们》(1801年) • 《天鹅之歌》(1826年)等
主要贡献
★ 救助很多困难儿童并教育他们;
☆ 裴斯泰洛齐关于教学心理化的思想和实践探索,开启了19世纪欧洲教 育心理化运动,揭示了教学过程科学化的发展方向。
★ 教育心理学基础上创立的初等教育的各科教学法,为初等教育的发展 与普及作出了很大贡献。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
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利用典型 的实际生活,对儿童进行品质教育。
斐斯泰洛奇
——为教育革新事业奉献的一生
全名约翰·亨利赫·裴斯泰(Johan He※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教育改 革家 ※被称为“慈爱的儿童之父”、 “国民教育之父” ※致力于教育的革新实验和教育理 论探索 ※其教育思想在许多国家得到传播, 对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 1768年,于苏黎世比尔村建立诺伊霍(Neuhof)新庄,帮助农民提高 生产技术,因经营不善,五年后破产。
• 1792年法国授予其法兰西“共和国公民”荣誉称号 • 1827年病逝,终年81岁。碑文称他:“涅伊果夫贫民的救济者,《林
哈德和葛笃德》里的国民导师,施坦兹的孤儿之父,布格笃夫及伊佛 东新式学校的创设者,善良的公民,为他人幸福而牺牲自己的一切。
主要生平
• 出生于瑞士苏黎世一个医生的家庭,5岁失怙,由母亲抚养长大,性 柔懦富于感情、柔中有刚。
• 幼时目睹农村破产的境况和农民的悲惨遭遇,从小就对农民的疾苦深 为同情。“消除苦难的根源”成为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个人经历及思想小结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个人经历及思想小结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个人经历及思想小结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教育实践家、思想家,被称为慈爱的儿童之父。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强调爱的教育,重视情感,提出教育者应该拥有一颗慈爱之。

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国外产生深远影响。

直到今天,其教育思想与著作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在瑞士,基督教是大多数人思想和行为的基础。

裴斯泰洛齐受外祖父的影响也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者,具有博爱的基督精神,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为人处事所秉信的理念。

而当时的欧洲又处于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城市工人深受封建主义的压迫,而农民更是受到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博爱精神加之对贫苦农民的同情之心使其立志要解救贫苦农民,消除苦难根源。

对于瑞士的社会矛盾他渴望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来摆脱农民贫困境地,因而他全部的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都围绕这个作为出发点,重视劳动教育、情感教育和爱的教育,主张人人都要接受教育。

裴斯泰洛齐的实践多次遭受挫折,但他始终坚信,通过教育激发人们的向善之心,一定可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悬殊的现状。

裴斯泰洛齐的贫民思想集中于著作《林哈德和葛笃德》之中,这部小说是裴斯泰洛齐从事农村教育改革、教育实践和理论成果的体现。

小说通过对女主人公葛笃德言行的描述,来体现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想和倾向。

在小说中他还尖锐地批评具有等级性的国民教育制度,对于这种只为少数特权子弟服务,而广大劳动人民没有接受教育机会而感到愤慨,强调教育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财富,成为改造社会的有力杠杆,因该著作裴斯泰洛齐还获得了“法兰西共和国公民”的称号。

1798,瑞士在法国的的影响下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共和国,法军在瑞士大肆烧杀,祸及无辜,留下许多无家可归的孤儿。

裴斯泰洛齐不怕艰辛,接受了新政府的委托,主持斯坦兹孤儿院,收留这些孩子。

裴斯泰洛齐对于这些孤儿给予了极大的爱心,耐心和责任感,在生活上给予爱护,在学习上给予指导。

教育家.佩斯泰洛奇

教育家.佩斯泰洛奇

裴斯泰洛奇约翰·亨里希·裴斯泰洛齐(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出生于1746年1月12日,于1827年2月17日去世。

是瑞士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

裴斯泰洛齐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实验,第一次把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这一伟大理论,使教育与心理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后世的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他对人类教育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著作有《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等。

一、人物生平介绍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独创的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

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究,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

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这项计划最后终于失败了,只是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由于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就转而从事写作。

1. 《一位隐士的夜晚时刻》1780年出版的《一位隐士的夜晚时刻》概括了他的"教育必须顺乎自然"的理论。

他坚信人性具有无穷的应变能力;人的道德修养和知识造诣由他自己负责,而教育则应发展人的天才,使他能够独立思考问题。

在《格特鲁德是如何教育她的学生们的》一书中,详细讨论的虽然是智育的主要原理,但他却认为德育最为重要。

法国大革命后,年过半百的裴斯泰洛齐才有了实践自己教育理想的机会,开始致力于儿童教育。

他收养了许多战后孤儿;为了增强学生们的道德品质,他竭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充满家庭气氛的环境。

他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愉快的时期。

他还主办过两个学校作为教学实验基地,以证实他在德育、智育和体育三方面的教学法。

【名人故事】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

【名人故事】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

【名人故事】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裴斯泰洛齐(Pestalozzi)是一位著名的瑞士教育家,他被誉为现代教育的创造者之一。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个性发展。

他的故事充满着教育的智慧和人道主义精神。

裴斯泰洛齐于1746年出生在瑞士一个贫困的家庭。

在他年幼时,他的父母因病去世,他被送往亲戚家寄养。

尽管他来自一个贫穷的家庭,但他对知识的渴望却一直存在着。

他虽然失去了亲人的爱与关心,但他从未放弃学习的机会,并不断在各种书本中寻找知识的宝藏。

尽管裴斯泰洛齐在学校成绩不佳,但他对教育的热爱与才华却得到了他的老师的注意。

他的老师相信他有潜力成为一名杰出的教育家,并在教育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支持和指导。

这使得裴斯泰洛齐更加坚定了他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教育的决心。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教育应该从孩子的感知能力和实际经验出发,以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造能力为目标”。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而是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智慧、感性和德性。

他提倡“真实教育”,即通过实际体验和感知来培养学生的认识、思考和表达能力。

裴斯泰洛齐的实践教育方法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和推崇。

他在瑞士建立了一所实验学校,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测试和验证他的教育理论。

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理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倡全面教育。

他相信教育应该围绕着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展开,注重个性化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不仅在瑞士,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成为了现代教育的基石,他的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实践中。

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的教育工作者,使他们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热情和动力。

裴斯泰洛齐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背景并不决定他的命运,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努力,任何人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教育是改变世界的一种力量,每个人都应该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慈爱的儿童之父——裴斯泰洛齐

慈爱的儿童之父——裴斯泰洛齐

慈爱的儿童之父——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于1746年生于瑞士苏黎世,5岁父亲便去世了。

由于其父一生清廉寡欲,未留下半点遗产,导致他们母子的生活陷入困境。

幸亏母亲忘我工作,女仆勤俭持家,才使得五口之家得以生存。

良好的家庭环境、母亲的勤劳、女仆的奉献,使裴斯泰洛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良好的陶冶。

她们高尚的人格、坚强的意志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裴斯泰洛齐从小就具有慈爱、信任、克己、无私等良好的品质。

(1)慈爱的儿童之父1798年,瑞士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政府从法国借兵进行镇压,大肆烧杀,斯坦兹城遭到了空前的浩劫,留下了111个老人和169个孤儿,还有237个儿童无家可归。

裴斯泰洛齐谢绝了友人所荐的高官厚禄,毅然接受了政府的委托,负责孤儿院工作。

他以孤儿院为家,视孤儿为骨肉,竭心尽力地培养孤儿们的道德习惯,并提高他们读、写、算的能力。

(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裴斯泰洛齐认为,儿童劳动是发展体力、智力和道德能力的手段。

他经常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教育与劳动实践相关地实验。

他认为实验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多方面的劳动训练,来提高儿童的智力。

因此,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理念的雏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第一位实践家。

(3)《林哈德与葛笃德》1781年-1787年间,裴斯泰洛齐陆续更新、出版了他的教育小说《林哈德与葛笃德》。

这本小说是他前半生所从事的社会改革、教育实验和教育理论研究的总结。

小说表现了主人公葛笃德通过对丈夫、家庭的改造,影响了当地的乡村教育,在社会上影响巨大。

小说表达了裴斯泰洛齐试图通过教育,改善人民生活和提高贫苦人民子女教育水平的强烈愿望,全书洋溢着作者热爱人民、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道主义热情。

因而,书一问世,就驰名整个欧洲大陆。

(4)教育心理学化早年间由于受卢梭思想的影响,因此1800年裴斯泰洛齐在《方法》一文中写道:我试图将人类的教学过程心理化。

在他看来,只有使教学过程与儿童心理的自然发展相一致,才能使儿童的天性和能力得到和谐地发展。

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

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

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Jonhan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出生在瑞士苏黎世的一个医生家庭,是瑞士民主主义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

他热爱儿童和劳动人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教育事业,对当时的教育改革和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学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其主要教育著述有:《隐士的黄昏》、《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子女》和《天鹅之歌》等。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想是培养和谐发展的社会成员,教育的主要原则是遵循自然。

他所说的“自然”是指儿童与生俱来的本性,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展个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人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应有的地位”。

裴斯泰洛齐把儿童的本性比喻为“岩石”,把他所期望培养的和谐发展的人比喻为“大厦”,教育工作乃是在岩石上砌造大厦,他认为儿童的本性是教育工作的依据,舍此不能达到教育目的。

他反对教会毫不顾及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性的常规,主张顺应儿童的自然本性进行教育,他也反对离开具体事实,对儿童对行空洞的名词概念的教育,主张把教育过程建立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上。

为此,裴斯泰洛齐主张研究教学的艺术,使教育工作“建筑在教学艺术的普遍规律上,遵循这些规律,可以采用一系列的从最简单到最复杂的练习,循序渐进地教育儿童”。

他相信通过这种适应自然的教育,就能实现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

裴斯泰洛齐论证了“要素教育”的理论。

所谓“要素教育”就是要简化教育和教学方法,他认为可以找出最基本的最简单的要素,以便更好地适应儿童的自然本性,使儿童的能力均衡和谐地发展起来。

他指出:“初等教育从它的本质讲,要求普遍地简化它的方法,这种简化,是我一生所有工作的出发点。

”裴斯泰洛齐把各种关节活动看作是进行体育的最简单的要素。

儿童关节活动的能力是一种自然禀赋,是体力发展的基础,也是体育锻炼的基础。

从简单的关节活动的练习逐步发展到复杂的、全身心的活动,使身体得到健美匀称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落成统治和占有。
“提升学童价值”,’指通过对儿童的爱,获得可贵的成果,如改掉陋习、学 会自尊自爱、乐于助人等道德品质,这正是教育爱所要达到的最高尚的目的。
教师爱学生,是为人师者需要具备的首要素质
All for other, nothing for himself!


受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和 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激进思 想的影响。


受到祖父虔诚的宗教博爱影响。
受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ຫໍສະໝຸດ 子论的影响。01 02爱的含义
指教育者对教育的热爱、对教育对象发展可能性的坚定信念,对教育对象表现 出真诚的、全身心的、无保留的关心与热爱。 对孩子的爱和关心要持之以恒,但要有度。 关心和责任是爱的组成要素,但是没有对所爱者的尊重和认识,爱就会堕
裴斯泰洛齐
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
“慈爱的儿童之父”
5岁失去父亲,由母亲抚养长大
“ 消 除 苦 难 的 根 源 ”
教育实践
在“新庄”办起了一所孤儿院
在布格多夫城创设了一所寄 宿制中学,进行教学方法的 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
1768年
1774年
在苏黎士附近的“新庄”, 建立了一个示范性农场
才能得到平衡,人才能全面和谐
的发展,否则是反自然的。
教育目的
• 促进人的天赋能力的和谐发展。
裴氏的爱
“身患严重皮疹,以致几乎不能走动。还有许多孩子刚来 时头上还有化脓的伤口,许多孩子衣衫槛褛,长满了虱子。许 多孩子骨瘦如柴,像个骼骸,面色焦黄,皮笑肉不笑(心怀歹意), 眼睛里充满恐惧,额头上布满猜疑和忧虑的皱纹。有几个则胆 大妄为、无所顾忌,他们惯于乞讨、伪装和弄虚作假。另外还 有几个柔弱和娇生惯养的孩子,他们以前曾生活在良好的环境 中。这些孩子提出的要求很高,他们总凑在一起,看不起贫困 的乞丐的孩子和农民的孩子。”
1798年
1800年
应瑞士政府的邀请, 创办了斯坦兹孤儿院
1804年
迁往伊佛东后, 成为名震全欧的学校
• 裴斯泰洛齐认为“人自然地受自身内在力量的驱使,使用和 发挥自己的能力。眼睛要看、耳朵要听、脚要走路,手要握, 而心要信任和爱,脑要思索……”

如果人的本性的基本力量
能够顺乎自然的发展,各种力量
斯坦兹孤儿院的大多数孩子没有上过学,普遍没有受过教育。 面对这样一群孩子,裴斯泰洛齐丝毫没有退却,并“断定我的热情 将如春天的太阳使冰冻的大地苏醒那样迅速地改变我的孩子们的状 况。”
爱 的教育
“爱的教育”萌发的思想渊源
童年时期在善良而虔诚的 母亲和富有奉献精神的女 仆的照顾下,养成了裴斯 泰洛齐善良的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