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谈概念形成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心理过程的学科,探索人们感知、记忆、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等心理活动的规律和机制。
它关注人类大脑如何处理信息、如何构建认知模型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模型来指导行为。
本文将介绍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教育、心理治疗和人机交互等领域的应用。
一、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原理1. 信息处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将人脑视为信息处理的系统。
该模型认为人脑接收、编码、存储和检索信息的过程类似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包括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等环节。
这一模型揭示了人类思维加工过程的基本原理。
2.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理论研究儿童和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变化过程。
根据该理论,人类的认知能力在生理上和环境的刺激下逐渐发展,经历着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象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等不同阶段。
这一理论揭示了不同年龄段个体认知能力的差异及其发展轨迹。
3. 领域知识与概念形成认知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的知识和概念是通过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基于既有的领域知识和经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新信息。
此外,概念形成也是认知心理学关注的重点,它研究人类如何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归类,以及概念在思维过程中的作用。
4. 问题解决与决策问题解决和决策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人们在面临问题时需要调动各种认知资源,进行信息搜索、组织和筛选,然后采取相应的行动来解决问题。
认知心理学探索了人类在面对不同类型问题时的认知策略和思维过程。
二、认知心理学的应用1. 教育应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教育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通过提供具体的例子和模型,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图谱和思维导图能够促进他们的概念形成和综合思维能力。
2. 心理治疗与康复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心理治疗和康复中有广泛的应用。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来缓解心理疾病。
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
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在心理学视角下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自我认知是指人对自身思维、情感、行为以及周围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自我认知与自我理解密切相关,通过对自身的观察和反思,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的概念、重要性以及相关研究成果。
一、自我认知的概念与理论自我认知一词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德文波特(Donald A. Norman)于1969年提出。
自我认知包括对自己思维过程的了解,如注意力、记忆、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此外,自我认知还包括对自己情感体验的认知。
自我认知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自我知觉(self-awareness)和元认知(metacognition)。
自我知觉是指个体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内心世界以及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自我知觉是自我认知的基础,没有它,我们无法真正了解自己。
通过自我知觉,我们可以辨别自己的情感状态、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并基于这些认知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元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知。
换句话说,元认知是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观察和评估。
元认知能力包括对自己的注意力、学习策略、记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的了解。
元认知的提高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工作效率。
二、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的重要性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在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自我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有助于提高个体对自身情感的认知。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情感是个体内心状态的重要表现形式。
通过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个体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包括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情绪变化。
这有助于个体更好地调节情绪,提高情感管理能力。
其次,自我认知和自我理解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
个体通过自我认知可以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改进自己的劣势。
此外,自我认知还能帮助个体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并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生活方式。
心理学概念形成实验报告
概念形成实验室研究摘要:本实验旨在比较简单与复杂空间位置关系概念形成过程的某些特点,学习研究概念形成的过程。
使用叶克斯选择器,通过向一名被试展示设计好的,按简单与复杂空间位置概念的操作的规律来研究被试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空间位置复杂程度的增加,被试想要形成概念就需要更多的尝试次数,以及每遍按错的次数也会更多,提出的疑问尝试也更多。
验证了概念的形成遵循尝试错误——假设——检验的循环过程。
关键词:概念空间位置假设检验1、前言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就是思维的基础。
概念就是代表了一类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事件、行动或关系,而且可以用一个特定的名称或符号来表示。
概念的属性包括定义属性与可变属性,概念学习就就是通过对概念定义属性的辨认、识别与类化来辨别正反例的。
当一个人能够正确地把一个概念所有的正例识别为正例,所有的反例识别为反例时,就可以说就是学会了这个概念(郭建鹏,2010)。
对于概念形成与结构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为最终了解人类思维过程奠定基础,而且在实践上也为教育中如何帮助受教育者准确迅速地掌握概念提供指导。
因此,长期以来,心理学特别就是认知心理学从各个不同角度对概念形成与结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学说。
(杨治良,1986)。
目前认知关于概念形成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两种:一就是通过假设验证来形成概念;二就是由典型例证学习概念。
认知心理学家罗斯认为,记忆中的种种概念,就是以这些概念的具体例子来表示的,而不就是以某些抽象的规则或一系列相关特征来表示的。
这就就是说,概念就是一组对以往遇到过的、存在记忆中的该概念的一些范例构成的。
而假设检验理论就是把学生瞧做就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学生就是通过提出与检验各种假设来解决种种问题的,包括概念问题。
换句话说,学生始终不断地对解决办法提出各种假设,并对之加以检验唐彦(1992)认为鉴于自然条件下形成概念的无关因素不易控制与掌握,所以1920年hull首创了“人工概念”,用以研究概念的形成过程。
心理学名词解释与填空题
2.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答: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5.简述发散思维的特征答: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36.请说明三种直观形式各自的特点,并简单谈谈如何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
三种直观形式分别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模象直观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直观的范围,提高学习的效果;言语直观能应用生动的形象的事例而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想象。
提高直观效果的方法如下: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应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即(强度率、差异率,活动率、组合率)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创造性: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和特性。
4、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5、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1、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3、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心理学与人类认知能力的研究
心理学与人类认知能力的研究1. 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而人类认知能力是指人的智力和思维能力。
心理学与人类认知能力的研究紧密相关,旨在探索人类思维的本质、过程以及其对行为的影响。
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心理学与人类认知能力的研究。
2. 认知心理学概述认知心理学研究人脑的认知过程和心理功能,包括感知、学习、记忆、思维、判断和决策等。
其核心问题是如何理解和解释人类思维的机制和运作方式。
3.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为了揭示人类的认知能力,认知心理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观察研究、问卷调查和脑成像技术等。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者能够了解人类在各种认知任务中的表现和反应。
4. 心理学与记忆的研究记忆是人类认知能力中重要的一环,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展开,如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和遗忘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研究,心理学家能够揭示记忆的存储、提取和遗忘机制,以及记忆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5. 心理学与学习的研究学习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从不同学习理论的角度展开研究,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
通过实验证明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心理学为改进教育和培训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6. 心理学与思维的研究思维是人类认知能力的核心,心理学通过实验和观察研究揭示了人类思维的规律和模式。
心理学家从逻辑思维、概念形成、判断和推理等不同角度出发,探索人类思维的机制和弊端,从而推动了认知科学的发展。
7. 心理学与决策的研究决策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体现,心理学通过实验和观察研究,揭示了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决策风险。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决策者个体有指导意义,也为组织和社会决策提供了决策科学的支持。
8. 心理学与人类认知能力的应用心理学与人类认知能力的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教育、医学、管理和工程等。
心理学的研究为提高人类认知能力、促进人类智力发展提供了科学基础和实践指导。
从心理学基础的认知过程
从心理学基础的认知过程从心理学基础的认知过程出发,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人类思维的运作方式以及认知过程的关键要素。
人类的认知过程是指人们通过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对外界信息进行处理和理解的过程。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感知、注意、记忆和思维。
一、感知感知是人类认知过程的首要环节,它是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
感知过程中,我们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对物体、声音、气味、味道和触感等外界信息进行感知。
感知不仅仅是单纯地接收信息,还包括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和加工的过程。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猫的时候,我们会通过视觉感知猫的形状、颜色和动作,从而认识到它是一只猫。
二、注意注意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是指人们有意识地选择性地关注某些信息并忽略其他信息的过程。
由于外界信息的过剩和大脑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我们需要通过注意来筛选和选择我们关注的信息。
注意的过程包括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维持注意。
选择性注意指的是我们在面对多种刺激时,有意识地选择关注其中的某一种刺激,而忽略其他刺激。
分配注意指的是我们将注意力分配给多个刺激或任务。
维持注意指的是我们将注意力长时间地集中在某个刺激或任务上。
注意的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和锻炼得到提高。
三、记忆记忆是人类认知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人们对过去经历和学习的信息进行存储、保持和回忆的过程。
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感觉记忆指的是对刚刚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短暂的保持和加工,通常只能维持几秒钟。
短期记忆指的是对信息进行短时间内的存储和加工,通常能够维持几分钟到几小时。
长期记忆指的是对信息进行长时间内的存储和保持,能够维持几天到几十年。
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检索。
编码是将信息转化为脑内的神经活动模式的过程,存储是将编码过的信息保存在大脑中的过程,检索是将存储的信息从大脑中提取出来的过程。
记忆的质量和效果可以通过记忆训练和记忆技巧的学习来提高。
认知心理学概念ppt
❖ 实验结果还表明,在概念形成的过程,假设 的提出与考验还体现出一定的策略。
❖ 总体假设:把主试呈现的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 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该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
❖ 部分假设:根据主试呈现的一个肯定实例所包 含的部分属性来形成关于未知概念的假设。
❖ 概念形成过程中的假设考验有4种: ①同时性扫描:对所有的假设进行扫描验 证 ②继时性扫描:一次只扫描验证一个假设, 假设考验失败后再更换假设。
❖ 基本思想:让被试在主试不给予反馈的条件 下,对一系列的刺激作出反应,如果被试能 对这些刺激作出系统的反应,那么就可能确 定这种反应的基础即假设。
❖ Levine的空白试验的刺激及对应8种假设的反 应模式。
❖ 空白实验法的实验过程为:给被试成对地呈现两个 刺激,如字母X和T,这两个字母在大小、颜色(黑 白)、位置(左边)三个维量上都有区别。共有4 个维量8个属性值。在一对刺激中,两者都在4个维 量上有区别,但每 次实验只安排一个属性为有关 属性。也就是说,在一对刺激中,一个刺激为肯定 实例,另一个则为否定实例,只有一个属性可以将 两者区分开来,并把这一点告诉被试.
❖ 儿童在实验中常采用以下三种策略: ①位置固执:他们总是选择左边或右边的刺 激而不管刺激的内容。 ②位置交替:这次选择这边的刺激下次选择 另一边的刺激。 ③刺激偏好: 如偏好选择大的刺激而不顾主 试的反馈信息。 总体聚焦呈随着年龄而增长的趋势
3) 内隐学习说
❖ (implicit learning theory)的基本 观点 一些抽象概念的复杂结构是在无意识 的内隐学习中获得的。 在概念形成中,被试依赖于一些属性 在无意识中累加的频次,来区分概念 中的相关属性和无关属性。
❖ 假设库大小
空白实验法实验发现,一个被否定的假设 在以后实验中得到再次应用的概率很低,这 意味着随着实验的进行,被试的假设库也将 变小。其他可应用的假设的数目也越来越少。 最后将会只剩下一个假设,即为概念所包含 的属性。
心理学认知的定义-定义说明解析
心理学认知的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认知是人类思维和知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认知过程获得信息、理解现象、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心理学认知则是研究个体认知的心理过程和心理能力的学科,它关注个体如何获取、处理、储存和运用信息的心理机制。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它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构建等方法,试图揭示和解释个体在感知、注意、记忆、语言、学习、思维等认知活动中的运作过程,并探讨个体如何应对信息过载、认知失调等问题。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人类认知的方方面面,如对信息的加工与储存、决策制定、思维规律、概念形成等。
在实际应用上,认知心理学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认知过程,还可以应用于教育、医学、交通、设计等领域,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指导和改进。
本文将从认知的定义、认知心理学的概念、认知过程与能力、研究方法等多个层面,对心理学认知进行探讨和分析。
通过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重要理论、实验设计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旨在进一步认识和认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并对未来认知心理学研究提出展望。
总之,心理学认知是研究个体认知的心理过程和心理能力的学科,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揭示和解释个体在认知活动中的运作过程,并应用于实际领域,对个体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重要指导作用。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不可忽视,对未来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充满期待。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指的是文章整体的组织方式,包括章节划分和内容安排。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组织:1. 引言:在这部分中,我们将对心理学认知的定义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2. 正文:本部分将探讨认知心理学的概念、认知过程与认知能力以及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 主体:在这一部分,将进一步介绍认知心理学的应用领域、重要理论、实验设计以及发展趋势。
4. 结论:最后,将总结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概念,探讨其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并对未来认知心理学研究进行展望。
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的概念形成及其理论发展探索认知心理学有两种研究取向,从广义上来讲是以皮亚杰和奥苏伯尔等人为代表的学者进行的理论角度的研究。
而狭义角度是指以1967年奈瑟尔的信息加工论为代表的认知心理研究。
对认知结构研究较多的是广义的认知心理学取向。
从赫尔巴特开始,认知结构研究从概念形成到理论发展经历了较为漫长的研究历程。
一、赫尔巴特的统觉团理论赫尔巴特(Herbart)是德国教育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他受到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影响,率先提出了统觉和统觉团的概念。
他认为,学习的过程表现为观念联想的过程,在这个观念联想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统觉团。
虽然在赫尔巴特的理论中没有明确地提出认知结构的概念,但其统觉团的概念表达了认知结构的意义,统觉团的实质就是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统觉团)的形成依靠观念联想,通过对观念联想的训练可以建立认知结构。
那么如何建立认知结构呢?赫尔巴特提出了四阶段教学过程模式:明了,联想,系统, 方法。
通过这四个过程,学生就能够形成认知结构。
赫尔巴特有关统觉团的理论为后续研究者对认知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但遗憾的是,他并没有界定认知结构的概念,也没有形成有关认知结构的理论。
二、皮亚杰的图式理论皮亚杰(Piaget)是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是认知结构理论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智力)是一种认知结构,儿童的思维、认识、智力的发展过程就是这种认知结构不断重新组织的过程。
他指出,认知结构包括四个要素: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这四个要素达到平衡,儿童的智力及认知结构就会得到发展。
皮亚杰通过对图式!的研究说明认知结构的发展,他认为图式是构成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
对图式的研究是了解认知结构和认知发展的首要途径。
皮亚杰认为图式发生变化引起认知结构的变化,认知结构的变化引起认知和心理的发展与变化,这种量的积累和质的突变,形成若干个心理发展阶段,即: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与评价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与评价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个体对自身的认知与评价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的心理形态。
它在心理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于人们的自我感受、决策过程以及社会互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进行探讨,包括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概念、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对个体的重要意义。
一、自我认知的概念和形成过程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的知觉、理解和判断,是个体对自己与外界的关系进行主观感知和了解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对比等方面。
自我认知的形成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它受到社会环境、生活经历以及社会比较等因素的影响。
首先,自我认知在婴儿期就开始形成。
在这个阶段,婴儿通过感觉和运动的发展,逐渐认知到自己与外界的区别。
通过自己的动作和反应,婴儿开始意识到“我是谁”。
其次,随着成长,儿童的自我认知进一步发展。
他们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和比较,开始形成自己的自我形象。
他们会通过比较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和外貌等方面的差异,来评价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再次,青少年阶段的自我认知更加复杂。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社会地位,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控制来塑造自己的形象。
他们会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来获得对自己的反馈,进一步修正和丰富自己的自我认知。
最后,成年阶段的个体对自我的认知更加稳定和全面。
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形成了自我身份,并对自己的能力和特点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他们会通过自我反省和经验总结来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自我认知。
二、自我评价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价值和能力的主观评价。
它是自我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自尊、自信和行为决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自我评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经验、社会比较、他人评价和文化背景等。
个人经验是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之一。
个体通过个人经历中的成功和失败,来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成功的经历会增强个体的自信和自尊,而失败的经历则可能影响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心。
社会人的自我认知与个性形成
社会人的自我认知与个性形成自我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通常用来形容我们个人对自身的了解和评价。
在社会交往中,自我认知与个性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社会人的自我认知与个性形成。
一、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是由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塑造的。
其中内部因素包括遗传、生理、认知能力、情感等,而外部因素则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
自我概念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自我辨认阶段、自我定义阶段和自我评价阶段。
在自我辨认阶段,婴儿开始认识自己和周围事物的不同。
在自我定义阶段,幼儿能够逐渐学会用言语表述自己。
在自我评价阶段,儿童开始主动对自己做评价,并根据结果调整自己的行为。
随着年龄增长和社会经验积累,自我概念逐渐稳定和完善。
二、自尊与自信心自尊是指个体对自我的积极评价和信赖感。
自信心是自尊的一种表现,指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信心和决心。
自尊和自信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表现具有显著影响。
自尊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父母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在适当的时机给予正确的评价和指导。
同时,个体也应该努力克服自我负面评价和负向思维,增强自我肯定。
而自信心的培养则需要个体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三、人格与个性人格是指个体在长期的个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包括认知、情感、动机、价值观等方面。
人格是相对稳定的,但也可以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中发生变化。
个性则是人格中的某些方面的体现,通常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表现和表现出来的特征。
个性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塑性,是可发展和改变的。
四、社会认同与偏见社会认同是指个体在社会中认同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并认可这个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社会认同可以提高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心,但过分的依赖社会认同也可能导致盲目从众和偏见现象。
偏见是认知上的一种错误,通常是指个体对某些群体的成员在性格、能力、品德等方面的负面评价或看法。
认知心理学(详解)
第三节 什么是认知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认知的定义: 现代认知心理学对认知的定义: 奈塞尔(Neisser,U.,1967)认为: (Neisser,U.,1967)认为 奈塞尔(Neisser,U.,1967)认为:“认知是指 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存储、 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存储、提取 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李德(Reed,S.K.,1982)认为: (Reed,S.K.,1982)认为 李德(Reed,S.K.,1982)认为:“认知通常被简 单地定义为对知识的获得, 单地定义为对知识的获得,它包括许多心理技 如模式识别、注意、记忆、视觉表象、 能,如模式识别、注意、记忆、视觉表象、言 问题解决、决策等” 语、问题解决、决策等”。
第六节 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西蒙 乔治· 乔治·米勒 奈瑟 纽厄尔
1.西蒙(Hebert 1.西蒙(Hebert Alexander 西蒙 Simon,1916-2001) Simon,191620世纪美国科学家 世纪美国科学家, 20世纪美国科学家,认知 心理学和人工智能开创者 之一, 之一,世界上第一位获诺 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 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
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 作为一种新的心理学思潮,现代认知心理学有 时与其他流行的心理学思潮是对立的: 时与其他流行的心理学思潮是对立的:与行为主 义的对立,反对它只研究可观察的外部行为, 义的对立,反对它只研究可观察的外部行为,强 调研究人的内部认知结构;与精神分析的对立, 调研究人的内部认知结构;与精神分析的对立, 反对它过分关注潜意识,强调意识的主导地位; 反对它过分关注潜意识,强调意识的主导地位; 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对立, 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对立,反对它只关注个人成 长和人际关系,强调应以认知过程为研究对象。 长和人际关系,强调应以认知过程为研究对象。
勾股定理涉及到的心理学知识
勾股定理涉及到的心理学知识勾股定理是一条数学定理,它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我们也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勾股定理,了解它涉及到的心理学知识。
一、认知心理学1.1 概念形成概念是人们对事物的抽象概括,而勾股定理就是一个几何概念。
在认知心理学中,研究者们探讨了人们是如何形成概念的。
他们发现,在形成概念时,人们会将事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将其与其他类别区分开来。
例如,在勾股定理中,我们将三角形分为直角三角形和非直角三角形两个类别,并将它们区分开来。
1.2 认知负荷理论认知负荷指的是人脑在处理信息时所面临的压力和负担。
认知负荷过大会导致信息处理能力下降。
勾股定理需要进行一系列计算和推导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因此它会对人脑的认知负荷造成一定影响。
二、教育心理学2.1 学习效果教育心理学研究了学习的过程和效果。
勾股定理是中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
研究表明,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需要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指导,以提高学习效果。
2.2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兴趣和好奇心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或者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来加深他们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三、社会心理学3.1 合作与竞争合作与竞争是社会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与竞争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例如,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比赛,并鼓励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和分享思路。
3.2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和信心。
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学生可能会遇到挑战和困难,这会影响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支持和鼓励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四、发展心理学4.1 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人类在认知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勾股定理需要进行一系列计算和推导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因此它对人脑的认知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
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数学概念教学分析
关性 质 和过程 等 ,它与 概念 定 义的 贫乏 性形 成 了鲜 明 单地说 ,就是相关联的所有概念在头脑 中形成的连通 对 照 ;“ 个体 性 ”概念 的心 理表征 从 属于各 个具 体 的个 网络 。依据 这样 的理论 分 析 , 【】 为数 学概 念 可 以 文 9认 人 , 很 大程度 上 是 因人 而异 ; 相关 性 ” 指 , 并 “ 是 心理 表 划分 为陈述 性 , 运算 性 两类 概念 , 同时运算 性 概念 又可 征 的各 个成 分并 非互不 相 关 ,而 是具 有一 定 的相互 联 以分 为程序 性 和构造 性两 类概 念 ,不 同类 型 的概 念具 系 的。
收 稿 日期 :0 6 3 0 20 —0 —2
作者简介 : 梁英 (92 , , 17 一)女 广东湛江人 , 湛江师范学 院数学系讲师 , 硕士 , 从事数学教育心理学研 究
维普资讯
第 4期
梁 英 : 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数学概念教学 分析
・1 3・ 0
广东技术 师范学 院学报 20 06年第 4期 Ju lo u n d n oyeh i oma i r o ma fG a g o gP ltc ncN r l v s Un e
基 于认 知 心 理 学 理 论 的 数 学概 念 教 学分 析
粱 英
( 湛江师范学院 数学 与计算科学学院 , 广东 湛江 544 ) 20 8 摘 要 :数学概念的获得除 了一般理论外 , 近年 来更深入 的认知理论 取得了进展 , 对于数学概念 的教学是很有 这
随着认 知 心理学 研究 的不 断 深入 ,帮助学 生 以 已 数学 概念 的获 得 , 实质上 是 理解一 类事 物共 同 的 , 有 的直观形 象 和经验 为 基础 通过 合理 的抽 象 ,正 确地 本质的属性。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讲 , 获得数学概念就 去 建立相 应 的数学 概念 的形 式定 义 被认 为 是重要 的教
概念形成
简介: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个体掌握一类事物本质属 性的过程,就是概念形成的过程。实验室中为了研究概念形成的过程, 常使用人工概念。 制造人工概念时先确定一个或几个属性作为分类标准,但并不告 诉被试,只是将材料交给被试,请其分类。在此过程中,反馈给被试 是对还是错。通过这种方法,被试可以发现主试的分类标准,从而学 会正确分类,即掌握了这个人工概念。通过人工概念的研究,可以了 解概念形成的过程。一般来讲,被试都是经过概括-假设-验证的循环 来达到概念形成的。 叶克斯复杂选择器可用来制造人工概念。本实验模拟叶克斯复杂 选择器来研究简单空间位置关系概念的形成。
方法与程序: 方法与程序:
本实验共有4个人工概念,难度顺次增加,被试可以任选其中1个。
实验时,屏幕上会出现十二个圆键,有空心和实心两种。其中只有一 个实心圆与声音相联系,此键出现的相对位置是有规律的,被试要去 发现其中的规律(概念),找到这个键。被试用鼠标点击相应的实心 圆,如果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表明选择错误;如果有声音呈现,同时 该圆变为红色,则表明选择正确。只有选择正确,才能继续下一试次。 当连续三次第一遍点击就找对了位置时,就认为被试已形成了该人工 概念,实验即结束。如果被试在60个试次内不能形成正确概念,实验 自动终止。
方法与程序: 方法与程序:
本实验模仿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了解短时记忆的信 息提取过程。 实验给被试呈现一列数字(记忆集),相继呈现,每个呈现1.2s,全 部数字(1个到6个)呈现完后,过2s,伴随一声长音,又出现一个数 字,并开始记时,要求被试判断它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并按键反应。 实验中记忆集大小共六种(1到6),其中1,2,3和6各做12次,4做8 次,5做10次,“是、否”反应和位置完全平衡,共做66次,随机呈 现,每次先提醒注意,再呈现记忆集,然后测试。 主试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强调反应方法:“是”按红键,“否” 按绿键。被试明白后开始正式实验。
如何理解抽象概念?
如何理解抽象概念?该如何再理解抽象概念: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抽象概念是人类认知发展的中级阶段,它们是无法直接感知的,需要按照解释、推理和逻辑来构建体系。
有效的理解抽象概念是学习和深入思考的关键,对学生的学科学习、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十分有利。
一、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抽象概念:抽象概念并非天生具备,其理解必须经过一系列认知过程的交互作用来实现。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理解抽象概念牵涉到以下几个关键要素:概念形成:这是理解抽象概念的基础。
学生必须通过分析、比较和总结具体详细的例子,逐步提纯出共同特征,才能形成对抽象概念的初步认识。
概念联系:将抽象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使其能够理解概念的意义和作用。
可以通过举例说明、解释、例子等方法,将抽象概念与学生熟悉的具体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
概念应用:将抽象概念运用于不同的情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解决问题、实验、合作讨论、撰写文章等将抽象概念应用于实际。
概念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理解,及时调整和完善对抽象概念的认识。
通过反思,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持续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实践层面的策略: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教师可以按照以上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从具体到抽象: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出发,引导他们进行仔细、比较、分类,逐步抽象出概念的本质特征。
形象的修辞和多种感官:动用图画、模型、视频、音频等多感官材料,引导学生解释抽象概念,并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表征。
鼓励学生提问和互动:为学生提供提问、讨论和辩论的机会,促进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思考。
设计情景化教学:将抽象概念融入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应用场景中理解和运用概念。
鼓励类比和联想:引导学生将抽象概念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发挥类比和联想的帮助解释作用。
积极应用元认知策略:勉励学生去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三、结语:理解抽象概念是学习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关键。
心理学与自我概念自我认知与自尊的形成
心理学与自我概念自我认知与自尊的形成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我的认知和理解。
它是个体对自己的看法、评价以及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身份的认同。
自我概念的形成受到心理学中的自我认知与自尊的影响。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知觉和理解。
它通过对自己的感受、思考、价值观等内在体验的觉察,来建立对自我的认知。
自我认知包括对自己能力、性格、特点和外貌等方面的认知。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价值感。
它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力、价值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认同程度的主观评价。
自尊的形成主要受到人际互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自我概念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庭对自我认知和自尊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肯定和支持,能够促进孩子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尊。
此外,学校社交环境和同伴关系也对自我概念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同龄人中受到认同和接纳,能够帮助个体建立自信和积极的自我评价。
随着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自我概念也会逐渐发生变化。
个体会随着不同的经历和角色的转变,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发生调整。
这种调整受到社会比较和群体认同的影响。
个体在不同的社会角色和群体中,会形成不同的自我认知和自尊。
自我概念的形成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至关重要。
一个积极、健康的自我概念可以增强个体的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
相反,一个消极、不健康的自我概念会导致自卑、无助和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出现。
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了通过积极的自我认知训练和自尊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
在教育和辅导中,我们可以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提供支持和认同感,来促进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尊的发展。
总之,心理学与自我概念自我认知与自尊的形成密切相关。
自我概念的形成受个体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中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尊的调整和发展。
积极、健康的自我概念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至关重要。
大脑会自动归纳总结吗
大脑会自动归纳总结吗人类大脑是一个极其复杂而神奇的器官,其功能之一是通过对外界信息的处理和思考,进行归纳总结。
这种能力使人能够从经验中学习,提高自身的认知和智力水平。
那么,大脑是如何实现自动的归纳总结呢?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一、认知心理学的视角在认知心理学中,归纳总结是指通过对已知信息的整理和归类,从中发现共性和规律,并将其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大脑在进行归纳总结时,会先收集和处理一定数量的信息,找出其中的规律和联系,并据此形成相应的认知框架。
这种认知框架可以帮助人们快速理解新的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推理。
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大脑主要依靠两种认知策略:归纳推理和概念形成。
归纳推理是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方式,从个别的观察和实例中抽象出普遍性规律。
例如,当我们看到多只猫都有尖尖的耳朵和弯曲的尾巴时,就可以归纳出“猫通常都有尖尖的耳朵和弯曲的尾巴”这一规律。
概念形成则是指将不同的个例归纳到一个共同的概念中。
例如,当我们在不同的场景中看到不同种类的花时,大脑会抽象出一个共同的概念“花”,并通过对这个概念进行归纳总结,使我们能够识别和理解更多种类的花。
二、神经科学的视角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归纳总结与大脑中的神经网络密切相关。
人脑中有一个被称为默认模式网络(DMN)的神经网络,它在休息状态下会自动激活。
DMN与人的自我意识、回忆、想象等高级认知能力密切相关,也与归纳总结有着密切的联系。
研究表明,DMN在进行归纳总结时会与其他神经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整合。
当人脑接收到新的信息时,DMN会检索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与来自感官的输入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这种信息的整合和对比,我们能够发现已知信息和新信息之间的共性和规律,从而进行归纳总结。
此外,神经科学的研究还发现,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突触可塑性也对归纳总结起到重要作用。
当我们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时,大脑中的突触会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形成新的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 选择型策略
•
同时性扫描
•
继时性扫描
•
保守性聚焦
•
博弈性聚焦
A
9
概念形成模型二 空白试验法
• 提出:1966-1975年 莱维恩(Levine) • 作用:直接度量被试的假设和假设考验的
行为。
实验: 成对给出两个刺激,一个为肯定实
例,一个为否定实例,告诉被试只 有一个属性可以将两者区别开来。
例证比其他例证更能代表该概念, 而最具代表性的例证就是其原型。 (“原型说”)
• 结论:人们对典型例证的反应比对非典型例
证的反应快。
A
12
二、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概念形成
• 认知主义概念形成理论:
•
假设验证理论(人工概念)
•
典型例证理论(自然概念)
• 行为主义概念形成理论:
•
联想理论(人工概念)
A
13
•联想理论
• 代表人物: 赫尔(C.L.Hull) 新行为主义
• 观点:
概念形成是把某种反应(即概念反应) 与一组具有一种或多种要素的刺激联结在一 起。如果某个刺激具有已知概念共同的要素, 则会唤起概念反应。
A
14
Hull的人工概念材料
配对法法
总结:
A
15
• 1、行为主义将概念形成看成在回馈基础上的渐进过程,SR联结结果就是概念形成。而认知心理学的假设验证理论将 概念学习看作是全或无的突变过程。
A
6
• 实验过程:
·给出素材(维量&属性)
·实验前规定某个维量的某一属性或几个 维量的属性是某个人工概念的特有属性。 (如:红色)
·实验时告知受试者本实验已有特定概念, 此概念由某一或某些属性组成,要求受试者 通过实验发现概念。
A
7
A
8
• 概念形成策略• A 接受型策略源自•整体性策略•
部分性策略
• 2、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假设验证都注重回馈,但是两 者态度不同。行为主义认为回馈的作用是强化,回馈是消 极的;而认知心理学认为回馈是验证假设,是积极的。
A
16
• 优缺点: • 行为主义的概念形成理论可以解释少儿时期的概念形成,
但是无法解释成人后日趋与认知心理的概念学习过程,也 无法解释受试者的积极验证型反馈。 • 认知心理学的假设验证虽然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但无法将 自然概念引入实验,人为痕迹太过明显。空白试验法则需 要出色的记忆力才能顺利完成。 • 认知心理学的经典例证法可以解释人脑已经形成的概念或 已有的范例,但没有指出概念形成应该抽象出最本质的关 键属性,也无法解释人脑如何抽象出概念的关键属性。
概念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并以实践为转移。
A
19
•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
通常情况下我们只能认知外延,不能认
知内涵。内涵越多,下位概念越容易形成;反
之亦然。
• (四)概念形成中的策略问题
•
通常有聚焦和扫描两种,但前者效果更
好。
A
20
谢谢
• 策略:总体聚焦策略
A
10
认知心理学概念形成 之 典型例证理论(自然概念)
• 人工概念和自然概念的区别
• 前者具有明确界限的;后者具有不明确边界。 • 前者由标准特征来定义的;后者是由家族相似性的
特征来定义的。
• 原型在自然概念中占有中心地位,而人工概念没有。
A
11
• 代表人物:罗希(Rosch) • 观点:每个自然概念都有一些比较典型的
A
17
三、语言认知理论中的概念形成 (略)
(一)语言认知理论研究中的概念现象 问题。(略)
(二)经验主义背景下认知语义学中的 概念化问题(略)
A
18
四、概念形成中 的几个重要问题
(一)概念的特点 概念是反映一类事物所必有而另一类事物
所必无的属性。概念一定要以词或其他形式的标 记为信号。 (二)概念的维度
A
1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
谈 概念形成
·主要内容
A
2
一、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概念形成 二、对比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概念形成 三、语言认知理论中的概念形成 四、概念形成中 的几个重要问题
A
3
一、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概念形成
• (一)概念
•
概念是人脑对同一类事物的属性
或特征的抽象的、概况的反应,它具有
抽象性、间接性和概括性。
•
概念形成也叫概念学习,是个体
掌握概念的过程。
A
4
• (二)概念形成模型(人工概念)
1、假设考验说 2、空白试验法
A
5
概念形成模型一 假设考验说
• 提出:1956年 布鲁诺、古德诺和奥斯丁 • 观点:
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需要利用现在获 得的和已经储存的信息来主动提出一些可能 的假设。
失败—更换;成功—继续 概念的形成就是对多个假设进行考验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