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doc

合集下载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2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2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2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够用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分辨比例中的比例因子和常比例部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比例的概念及比例的表示方法。

2.比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比例因子和常比例部分的区别。

2.解决实际问题时将比例的概念运用到实际中。

三、教学准备1.教材:六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教材。

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PPT、教学挂图等。

3.学具:计算器、比例尺等。

4.教学环境:教室环境整洁,黑板干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授(15分钟)1.理论知识:介绍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性质等。

2.操作性知识:示范如何计算比例,并解释比例因子和常比例部分的概念。

3. 练习(2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练习应用比例解决问题,并强调比例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4.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梳理知识点,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课后复习课上内容,准备下节课的学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引入,激发了学生对比例概念的兴趣,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但在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比例的应用还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训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比例的概念和运用,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王月霞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北京

部编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王月霞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北京

名师PPT课件
讨论:
A 水的体积和高度有关系吗? B 水的体积是怎样随着高度变化的? C 水的体积和高度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名师PPT课件
高扩大, 体积随着 扩大。
高是2,体积是50;
高是4,体积是100;
高缩小, 体积随着
高是6,体积是150; 缩小。
高是8,体积是200;
体积随着高的变化而变化。像这样的 两个量我们把它叫做相关联的量。
“比赛PPT课件,适合公开课赛课!”
名师PPT课件
正比例的意义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第四小学 王月霞
名师PPT课件
常见的数量关系
路程÷速度=( )
总价÷数量=( )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名师PPT课件 给杯子倒水
名师PPT课件
杯子都是相同 的
高度/cm 2 4 6 8 10 12 体积/cm 3 50 100 150 200 250 300 底面积/c㎡ 25 25 25 25 25 25
• 不用计算,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 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名师PPT课件
名师PPT课件
名师PPT课件
名师PPT课件
作业
练习七第2、4题。
谢谢观赏!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 叫做正比例关系。
名师PPT课件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 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 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y x =k (一定)
名师PPT课件
名师PPT课件
• 从这个图像可以直观看到高度与体积 的变化情况,高度增加,体积也随着 增大。
名师PPT课件
体积和高的比值:
520=25 1400=25 1650=25 …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和比例》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和比例》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

《比和比例》具体内容及教学建议编写意图(1)教材首先以小精灵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比和比例的基础知识,比较它们的联系与区别。

通过例1,借助表格梳理,引导学生重温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和基本性质,体现让学生自主归纳的思想。

(2)例2,仍然借助表格的方式,梳理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把学生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学会整体地、一般性地把握知识,使知识融会贯通,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3)例3,让学生回顾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之间的联系,揭示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内在一致性。

(4)例4,让学生复习正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的概念,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两种量成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培养学生的函数思想。

教学建议(l)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复习。

本节内容几乎涵盖了比和比例的全部知识点,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自主归纳与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例如,让学生梳理比、比例、正(反)比例的前后承接关系,了解概念的逐步发展。

通过课上交流,把自己整理过程中不够完备的地方进行补充、完善。

(2)引导学生发现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除了让学生理清前面所述的比、比例、正(反)比例的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外,还要像例2、例3那样,把相关的概念、性质放在一起进行整理,使学生看到不同形式背后的一致性。

如例2,除了让学生交流展示自己整理的结果,还可追问: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吗?即ab=a÷b=a:b(b≠0),并由此引出例3的问题,将表面上看似不同的三个知识整合为本质相同的“一个知识”。

(3)加强函数思想的教学。

例4,通过实例理解、描述正、反比例的概念时,要注意强调“前提”,即在什么前提下,哪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在什么前提下,哪两个量成反比例关系?。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7-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7-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7-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及比例的表示方法。

2.掌握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比例的意义。

具体包括: 1.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 比例的意义与应用。

3. 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解决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比例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难点: 1. 实际问题中的比例关系解决方法。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比例的概念、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点。

2.教学素材:准备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并准备好解决方法。

3.小组学习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出比例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概念讲解教师介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以及具体的表示方法。

3. 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解答,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4. 拓展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并引导他们思考更复杂的情况下如何应用比例。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比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

2.回家后,找出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

3.预习下节课内容,并准备提问或讨论。

七、教学反馈教师通过批改作业和课堂表现等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

以上为本节课教学计划,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本节课中对比例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的应用(二)》学霸作业及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尺的应用(二)》学霸作业及答案

比例尺的应用(二)第1关练速度1.填空题。

(1)填表。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4 cm 80m1600km 1:400000001.5cm 30:1(2)在一幅地图上,6cm长的线段表示24km的实际距离,这幅地图的数值比例尺是();用线段比例尺表示为()。

(3)甲、乙两地的距离是20km,在一幅比例尺是km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cm。

(4)如图,王叔叔上午8:00驾车从温州出发去某地游玩,如果以平均每小时60km的速度行驶,那么上午10:00可到达目的地。

目的地最有可能是()地。

(5)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是8mm,画在比例尺是10∶1的图纸上的长度是()cm。

2.选择题(1)希望小学新建了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长50米,宽30米。

选用()比例尺画出的平面图最小,选用()比例尺画出的平面图最大A.1∶2000B.1∶1000C.1∶500(2)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长100m,宽50m,在学生练习本上画出它的平面图,较适当的比例尺是()。

A.1∶10B.1∶100C.1∶10003,CBA是中国最高等级的篮球联赛。

标准篮球场长28m,宽15m,把它画在比例尺是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长?第2关练准确率4.解决问题(1)我国领土东西宽约5200km,南北长约5500km,在一张地图上量得东西宽是80cm,那么在这张地图上,南北长是多少厘米?(结果保留整数)(2)在比例尺是1∶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济南到青岛的距离是4cm。

那么在比例尺是1∶8000000地图上,济南到青岛的距离是多少厘米?(3)甲、乙两地相距100km,在一幅地图上测得甲、乙两地距离为5cm。

乙、丙两地在这幅地图上测得距离为8cm,则乙、丙两地实际相距多远?(4)东东家正东方向600m处是学校,学校正北方向400m处是邮局,学校正南方向200m处是公园,公园正西方向700m处是商场。

请你先确定比例尺,再画出上述地点的平面图。

5.王大爷种了一块直角三角形的菜地,将这块菜地用1∶200的比例尺画在图上,两条直角边共长5.4cm,它们的长度比是5∶4。

部编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郝永安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北京

部编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郝永安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北京

:
1 3
和6:4
(4)0.6:0.2和
3: 1 44
1: 1 23 6:4
= =
3 2 3
2
所以,21 : 31=6:4 可
以组成比例。
0.6:0.2=3
3 4
:
1 4
=3
所以,0.6:0.2= 3 :1 可以组成比例。 4 4
名师PPT课件
典题精讲
2. 用图中的4个数据可以组 成多少个比例?
3:1.5=4:2 2:1.5=4:3 1.5:3=2:4 4:3=2:1.5
易错题型
课件PPT
在一个比例式中,两个比的比值都
是5,两个外项是10,这个比例式写作
( 10:2=50:10 )。
要正确解答此题,先写出比例( ):( )=( ):( ) 再在外项写上10 ,( 10 ):( )=( ):( 10 ) 再根据比值,分别填上2和50,(10):(2)=(50):(10)
课件PPT
(1)6:10和9:15
6:10=0.6
9:15=0.6 所以,6:10=9:15可 以组成比例。
(2)20:5和1:4
20:5=4
1:4=0.25 所以,20:5和1:4不 能组成比例。
名师PPT课件
课件PPT
典题精讲
1.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
1 2
课件PPT
我们都在哪些地方见过中国国旗?
名师PPT课件
探索新知
课件PPT
国旗长5m,宽 10 m。 国旗长2.4m,宽1.6m。 国旗长60cm,宽40cm。 3
这三幅图都是什么地方的场景? 有什么共同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第1课时   比例的意义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写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

2.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写出两个比值相等的比。

2. 能根据比例的意义,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难点1. 理解比例的意义,特别是比例中的比值相等的概念。

2. 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展示比例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身高与体重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规律。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比例吗?比例有什么意义?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讲解比例的概念: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

例如,如果有两个长方形,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另一个长方形的长是20厘米,宽是10厘米,那么这两个长方形的长宽比是相等的,即10:5=20:10。

3.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用比例来描述?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实际问题,如身高与体重的关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

2. 每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共同总结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的特点。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复述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2. 提问:如何辨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课后练习:完成教材第4单元第1课时的课后练习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1-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1-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定义及其意义。

2.能够根据实际情境应用比例进行计算。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比例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例。

2.学生每人准备一台计算器。

3.准备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什么是比例,比例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几个生活场景引出本节课内容。

2. 讲解比例的定义讲解比例的定义,介绍比例的表示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

3. 比例的意义1.提出问题:为什么比例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2.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出比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食谱中的配方、地图的比例尺等。

3.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感受比例的实际意义。

4. 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比例题目,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解答。

2.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逐个讨论解题步骤,并展示解题思路。

5. 拓展1.提出一个拓展问题:如果一张世界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那么地图上1厘米和实际地面上多远?2.让学生尝试通过计算来得出答案,并引导学生思考比例的强大作用。

四、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比例的定义和意义,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比例的运用。

比例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灵活地运用比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比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朇能夠帮到您。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及练习题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及练习题

六下数学全册导学案及练习题第一课时负数的认识授课日期主备人副备人【学习目标】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结合现实情境理解负数的具体含义,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有什么含义呢?二、自主探究1.感知负数。

(1)-3℃和3℃表示的意思一样吗?请在温度计中表示出来。

我的结论:①-3℃表示,3℃表示;②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反;(2)0℃表示什么意思?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正号可省略不写。

2.认识正负数(1)2000.00表示。

“500.00”与“-500.00”意义相同吗?我的想法:。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正负数吗?。

(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

(3)你能试着把数分一分类吗?3.做一做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并填入相应的圈中。

三、课堂达标1.月球表面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______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________℃。

2.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________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__________。

3.第二课时直线上的负数授课日期主备人副备人【学习目标】1.体会直线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逐步建构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在活动中探究直线上表示正负数的方法,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填一填。

(1)一辆公共汽车经过某站台时有12人上车,记作()人;7人下车,记作()人。

(2)阳光小学今年招收新生300人,记作+300人,那么-420人表示()。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18-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18-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18-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的概念及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2.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比例的概念及意义;2.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3.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课前预习基础知识。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讲解比例的概念,引入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展示几个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其中的比例关系。

第二步:学习比例的意义1.介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特点及比例的表示方法。

2.给出几个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找出其中的比例关系。

第三步:实际问题解决1.带领学生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打折、食谱调配等。

2.分组进行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答,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第四步:课堂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内容。

2.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答案,分析常见错误。

五、课堂总结1.针对比例的概念、意义及应用进行总结;2.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加强对比例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比例的知识;2.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并认真对待作业。

七、教学反思1.分析本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2.记录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为下节课的调整作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4.1.1 比例的意义》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概念及应用。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题(29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课时作业题(29页)

第1单元负数第1课时认识负数课时作业一、用正、负数表示下面各题中的数量。

1. 某水果店本月盈利5000元,上月亏损2000元2. 王阿姨收人300元,支出200元二、读出下列各数,并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3 -34 4.12 -1 136 0 -248第2课时在直线上表示数课时作业一、填一填。

1. 用()和()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

2. 直线上表示一7的点在0的()边,在一12的()边,在3的()边。

3. 在直线上,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A点,A点表示的数是();从表示0的点出发向左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B点,B点表示的数是()。

4. 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如果明明从家出发走了+30 m,又走了-20 m,这时明明离家的距离是()m。

二、写出A,B,C所表示的数,并将,-2,4表示在直线上。

第3课时练习课课时作业一、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 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200元表示收入200元。

()2. 如果+10分表示提前10分钟到校,那么-5分表示晚5分钟到校。

()3. 在8.2,-4,0,6,-27中,负数有3个。

()二、选择。

1. 低于正常水位0.16 m记为一0.16 m,高于正常水位0.02 m记为(A )maA. +0.02B. -0.02C. +0.18D. -0.142. 以明明家为起点,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

如果明明从家走了+3m,又走了-3m,这时明明在直线上的()处。

A. 点AB. 点BC. 点CD. 点D3. 在同一条直线上,-12在-18的()边。

A. 左B. 右C. 北D.无法确定三、在直线上表示下列各数。

第2单元百分数(二)第1课时折扣课时作业解决问题。

1. 一件T恤衫原价80元,如果打八折出售是多少元?2. 有一款手机,原价1000元,按九折出售的价格是多少元?3. 一辆自行车原价1500元,如果七五折买下,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4. 小佳到超市购物,她看中了一个玩具,如果她用会员卡买,可以享受会员八折优惠,这样可以节约9.6元这个玩具的原价是多少?第2课时成数课时作业一、填空。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2-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2-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1.1 比例的意义》2-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比例的概念,能够用比例来描述实际问题。

–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比例相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锻炼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会学生用图形或其他形式表示比例。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比例的定义,能够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了解比例的性质,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具体到实际问题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PPT–准备好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笔、纸、板书等教学工具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复习比例相关的知识–准备纸笔进行课堂练习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比例。

第二步:讲解比例的定义(1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比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

通过简单的例题帮助学生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第三步:实战练习(20分钟)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几个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四步: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比例的理解。

五、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如何将比例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比例的理解还比较表面,需要更多的练习来加深对比例概念的理解。

下一节课可以增加更多实际问题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例相关知识。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3.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3.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3.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定义和意义。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学会用比例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比例的定义和意义。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学生对比例的了解程度,并布置一些巩固练习。

2. 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1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板书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比例的定义和意义,并通过实际例子演示比例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例的概念。

3. 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20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进行总结。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讲解。

4. 练习应用比例的知识(25分钟)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具体的例子和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并通过课堂讲解和解答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例的应用。

5. 总结复习(10分钟)
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最后进行总结和复习,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一个系统性的理解。

四、教学手段
1.板书
2.音频、视频
3.课件
4.小组讨论、课堂讨论
5.实例演示和练习
五、教学评估
1.课堂练习
2.作业
3.测验
4.表现评价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让教学更加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教师需要注意让学生学以致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版 (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版  (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够辨识比例;(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意义(1)比例的定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比例的表示方法:a:b=c:d(a、b、c、d为不为0的数);(3)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2. 比例的辨识(1)辨识比例的方法:根据比例的定义,判断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2)辨识比例的注意事项:注意区分比例与比的关系,避免混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比的意义和性质,为学习比例的意义打下基础;(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关系?2. 探究比例的意义(1)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意义;(2)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3)举例说明,加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3. 探究比例的性质(1)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性质;(2)师生共同总结,明确比例的性质;(3)举例说明,加深对比例性质的理解。

4. 比例的辨识(1)学生自主尝试辨识比例;(2)师生共同总结,明确辨识比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练习辨识比例,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强调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1. 课后练习:完成教材相关练习题;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比例的应用。

五、板书设计1. 板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2. 示例题目及解答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在教学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适时给予指导和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本质。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

2.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1.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比例的计算方法。

3.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比例进行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生活案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意义和应用场合。

2.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比例的计算方法是比较两个量的相对大小关系。

3. 比例的计算方法3.1 基本比例比例的基本形式为a:b,表示两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

3.2 比例的扩大和缩小当两个量的比例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乘以相同的系数来扩大或缩小比例。

4. 实际问题中的比例运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比例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练习与检测练习一1.甲乙两人的身高比例是3:4,已知乙的身高是160厘米,求甲的身高。

2.一个矩形的长和宽的比是5:3,如果长是15厘米,求矩形的宽。

练习二某班同学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是2:3,如果男生有30人,求女生的人数。

检测题1.一本书的原价是40元,现在打八折出售,打完折后的价格是多少?2.小明和小华的身高比是4:3,如果小明的身高是120厘米,求小华的身高。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题目。

2.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例进行解决问题。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设计,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但在实际解决问题时还存在一定困难。

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掌握好比例的相关知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比例的概念,能识别和写出比例。

2.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际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精神。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比例的概念,能识别和写出比例。

2.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1. 理解比例的概念。

2. 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实际操作法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比例的意义(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比例的意义,理解比例的概念。

3. 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10分钟)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实践应用(10分钟)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比例知识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比例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比例知识的运用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资源:1. 课本2. 教学课件3. 实际操作材料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比例尺的认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科导学案学习内容:比例尺(课本53页例1)学习目标:认识比例尺的含义,能把线段比例尺化为数值比例尺,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决简单的求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善于总结,加以运用。

学习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两种求比例尺的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意义及互化。

快乐启航1.填空1km=()cm2.5km=( )cm把千米数化成厘米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五)位。

100000cm=()km3600000cm=( )km把厘米数化成千米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五)位。

2.谈话:我们学校在搞花样校园,学校运动场正如火如荼的建设,现在请你当设计师,把运动场实际的长200米,实际的宽120米直接画在草稿纸上。

我们可以请个好朋友来帮忙——比例尺。

3.板书:比例尺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学习比例尺的什么知识?预设:学生会说:意义、求法、用处等。

教师板书:快乐探究同学们,让我们走进比例应用的世界,探索比例尺的奥秘,学习时我们要善总结,会运用,比一比,看谁最会学习!自学课本53页,完成以下导学题:1.在课本画出什么叫比例尺,再用公式表示:()。

2.比例尺1:2000000是()比例尺,它表示()。

0 2.5km 0 60km 0 200km 3. 在三幅不同的地图上显示的比例尺有它们都是()比例尺,选其中一个写出它表示什么,把它改为数值比例尺。

4.一幅零件图纸的比例尺2:1,表示()。

5. 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的比。

前项是1的比例尺就是()比例尺,后项是1的比例尺就是()比例尺。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课标与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48—49页《比》。

是“比”单元的起始课。

教材在安排此内容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

《数学课程准标》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

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

任何相关联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比分为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比值的意义和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今后学习比的其它知识和比例的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和写法,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同时领悟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技能目标:1、能正确的求出比值。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并能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思考和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主要学习方法及教学策略分析:本节课用创设情境法,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国旗提取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学习兴趣。

用国旗中的长和宽两个数量比较成为教学的起点,逐步引出比的意义。

比的各部分名称的教学,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运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互动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两个相似图形或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食谱的倍增),引出比例的概念。

操场上的国旗:2.4:1.6 = 32 教室里的国旗:60:40 = 32 所以,2.4:1.6=60:40,也可以写成 2.41.6 = 6040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2. 新课讲解:①定义比例,并举例说明比例的形式(如 a:b = c:d)。

②探讨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用字母表示就是:如果a:b=c:d,那么ad=bc3. 实践操作:①分组进行活动,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并进行讨论分享。

②安排练习题,要求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解决问题。

4. 巩固提高: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来加深对比例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如调整配方比例制作不同量的饮料等。

5. 课堂小结:回顾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总结比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习题,包括直接应用比例性质的问题和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的复合问题。

五、评价方式: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测试等形式,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课后对本次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成绩表现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部编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麦爱霞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北京

部编六年级数学《比例的意义》麦爱霞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北京

PPT课件
复习
什么叫做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PPT课件
复习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 可以组成比例。
6∶10 和 9∶15
(√ )
20∶5 和 4∶1
(√ )
5∶1 和 6∶2
(× )
一个低水平的教师, 只是向学生奉献真理, 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是让学生自 去发现真理”
1
x = 40
PPT课件
例题
解比例
9
x
= 4.5 0.8
解: 4.5x = 9 × 0.8
2
x = 9 × 0.8
4.5
1
x = 1.6
PPT课件
做一做
解下面的比例.
2 8
=
9
x
解: 2
x
=
8×9
4
x
=
8×9 2
1
x = 36
x
25
=
1.2 75
解:
75 x = 25×1.2
1 0.4
x
=
25×1.2 75
PPT课件
复习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 其他等式。
3∶8 = 15∶40 3 × 40 = 8 × 15
9 4.5
=
1.6 0.8
9 ×0.8=1.6×4.5
PPT课件
例题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 3∶8 = 15∶x
解:3 x = 8 × 15
5
x = 8 × 15
3
和后项分别是3.6和4.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比例
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铺垫
1.什么叫做比?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一说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2.你会分类么?试一试,能不能把下面几个比按照比值的不同分分类呢?
2:3 4.5:2.7 10:6
80:4 4:6 10:
2
1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比例的意义
1.看课本图完成下表。

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即:: = ;: = 小组讨论:根据求出的比值,和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 = :
小结: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
2.4∶1.6 = 60∶40像这样由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2. 在图上这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
3.判断:2:3和6:4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4.比较:
想一想,“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三、课堂达标
1.
2.
3.判断:
①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
②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
③8:2 和1:4能组成比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