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神农氏出生神话试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帝神农氏出生神话试解
宝鸡杨斌
宝鸡是炎帝故乡,炎帝神农氏事迹流传颇广,古籍也多有记叙。但从口传到文籍,又溶入了许多神话,以至不少记载,成为千古未解之谜。如东汉《潜夫论》和西晋《帝王世纪》等内载炎帝之母女登见神龙首于常羊,有感而生炎帝等等即是,表象者或以为是无稽之谈。但原始神话传说并非全部荒诞不经,其中大多与自然崇拜有关,神话中隐藏着许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此为线索,似可诠释一些神话传说的奇异处。
先民以自然神的崇拜为社会信仰的主干,自然界的许多存在和变化难以解释,神而化之,于是就敬天敬地,崇山崇水,不少神话即由此衍出。其中高山峻岭原为先民的远古栖身之处,物产丰富,且千姿百态,赋予一奇妙的传说,籍以加深崇拜的神秘性是不足为怪的。《山海经》中见山施祭的古俗及不少山岭成为“神”、“帝”的栖身地,成为巫祝们上下往返、交通天地的阶梯的记载,是这种崇拜的有力佐证。从三皇五帝到秦皇汉武,历朝封禅于泰山及岁祀名山大川,大约是这种崇拜的极端。直到现在,农村一些地方仍有祭山神的习惯。
先民对山的崇拜,其原因、对象、方法、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种典型,是崇拜“象形山”。本来山势奇恢、姿态各异、气象万千、或壁立千仞,或层峦叠嶂,能够使人对天地造化产生许多神秘感,如果山势与别类的某物神似,则引起的崇拜效果当更为强烈。这种象形崇拜的一般哲学化,即是《易经·大传》中所说的“象天法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同书中还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
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这些话虽然是解释易卦的由来,实则也是远古社会自然崇拜的写照。
象形山的崇拜,在古籍记载和民间口诵的神话传说系统中可以说比比皆是,如巫山神女峰的楚襄王阳台之梦,华山西峰的沉香劈山救母石,武汉的龟山、蛇山等等。《山海经》中载夸父追日,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这邓林即为山名。象形山的崇拜与其他诸物崇拜一样,应该有两种产生方式,一是因山附事,即先有某种大事流传,其过程中因某山与事中的某物神似,即两相附会,而成一段实指的佳话;另一种是因山衍事,先有某种是因山衍事,先有某种象形山,神之奇之,好事者便敷衍出一段有声有色的神话来。前者有事件的内核,后者有社会的影子。
女登见神龙首而感生炎帝传说中的“神龙首”是什么,是这段传说中最不可解的部分。对此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见到龙卷风;有的认为是见到其他爬行动物,如大蜥蜴、鳄鱼等;有的认为是后世姜氏族人为了使圣人的出生异乎常人,便编造出了女登见所谓“神龙”的神话,使炎帝后裔的血统与神龙联系起来,因而“神龙”乃无稽之谈。持后一种观点的人居多,因为众多部落远古始祖的孕育都有这样的神话,如“大迹出雷泽,华胥践之,生宓戏”、“大电绕北斗枢,照郊野,感附宝而生黄帝”、“庆都于赤龙合昏,生赤帝伊祁,尧也”、“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诗纬》)、夏祖禹、商祖契、周祖后稷等的孕生,都有这样的神话,直至汉高祖刘邦,也是他祖母被赤龙戏而生其父,其母又吞“赤珠玉英”而生刘邦(《高祖本纪·正义》)。总之“圣人”们都没有父亲的血统。由于这些传说大多是“纬书”中记载的,而“纬书”主要是汉儒编造出来籍以讲天命的,所以后世学者多不齿
其说,近代一些人虽斥其伪,但同时也认为其中透露出了一些远古社会的“信息”,是母系氏族社会或其孑遗的反映,并且隐现了一些部落崇拜或图腾的事实,如说“契母有娀浴于玄丘之水,睇玄鸟衔孵过而坠之,契母得而吞之,遂生契”(《诗纬》)便是商族以玄鸟为图腾的反映。
说炎帝母见到“神龙首”是龙卷风或其他爬行动物,都稍嫌空穴来风,过于揣测。说是后世编造,也忽视了传说本身应含有的合理内核。那么“神龙”到底是什么?愚以为就是“象形山”!真正的龙是没有的,尤其如《说文解字》中说的:“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更是观念上的一种神物。但华夏大地,龙的崇拜来源却很古,考古证实远在六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就有龙的崇拜存在,如在河南濮阳仰韶文化层就有蚌壳摆出的龙。世间诚怪,越是没有的东西,崇拜起来就越神秘。在龙的崇拜中,除神秘外,还加了几分诚惶诚恐的心理,更使龙显得威严森刹,变幻莫测。炎帝时代,龙的崇拜已经很盛行了,从《山海经》中的共工、相柳、贰负、烛龙,都是龙蛇之象,《竹书记年》中属于伏羲氏系统的就有长龙氏、青龙氏、屠龙氏、降龙氏、上龙氏、水龙氏、赤龙氏、青龙氏、白龙氏等情况就可以知其大概。“神龙”就是在这种背景和社会氛围下产生的。可以想象,女登怀着对龙的崇拜既神秘又敬畏的心情,游弋于渭河之南,姜水之滨,其时陈仓周围山源河滨到处郁郁葱葱,放眼远眺,朦胧中忽见一巨大龙形物蜿延欲腾,加之其时恰巧有孕在身,心理感触和生理变化突使她惕然一动,便以为龙气着身,又与后来的炎帝出生联系起来,并经其族人为了本族的声望而大张其事,便有了一段类似神化的东西产生。女登所见到的应该就是“象形山”。
纵观宝鸡周围山势,愚以为这个象形山就在北原,即是与姜水、蒙峪隔渭河相望的“陵原”。至今于初夏林木满坡遍地披绿之时,站在渭河之滨或清姜高地看陵原,其势极象一巨龙附卧,首东尾西,宛延数里,气势磅薄。龙头直饮金陵河,龙尾抵达长寿山,尤以龙首成象,栩栩如生,其额角隆直,鼻翼浑圆,神目怒睁,一副“潜龙在田”待时而飞之像,大有毕真毕肖之概。唯此龙首顶额无角,但唯有如此,则合古龙之初象,上古崇拜之原始龙,殆非后世集各种动物形象之大成的牛鼻、马嘴、鹿角、鸡腿、狗爪、鱼鳞、蛇身、鬣尾形的威龙,古之龙,尚无角无爪,国内曾出土四五千年前红山文化时代的玉环龙,即无角爪,当是龙之刍形。
“神龙”出宝鸡是有根据的,从大的方面看,甲骨文中多有殷商王朝“伐龙方,获羌”的记载,“羌”即“姜”,这“龙方”即应与后世称为神龙族的姜炎人有关,其地望是包括宝鸡在内的西北广大地区。从细微处说,今称为宝鸡“龙泉巷”的地方,正在“神龙首”的龙口之下,《宝鸡县志》记载,“龙泉”之得名,就是因为龙嘴出涎,泉水涌动而名之,龙泉巷之上又有北首岭,突出了一个“首”字,皆当非巧合,而且若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龙”,也难以解释如此传扬的龙称的聚集。陵原古来叫什么,文献失载,但《山海经·海外西经》敘西方有一地名曰“龙鱼陵”,在“诸夭之野”北,似指此地,这个“夭”与姜炎族也是很有此关系的,后文将论及。这个“龙鱼陵”后世因为达官葬其上,而又逐渐简称为“陵原”,渊源孰是有待进一步考证。陵原东有蟠龙山,大概也与这个“神龙”有关。炎帝的出生既然相缘于“神龙”,世人遂名其族为“神龙族”,其地为“龙方”,随着农业生产的逐步发展,又转名“神农”,后终领霸于天下,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