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字句”习得的研究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偏误研究【文献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偏误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ec59c56fc4ffe473368abf2.png)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偏误研究有关对外汉语“把”字句的研究,可以分为本体研究和教学研究。
对于本体中的“把”字句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24年,至今历时八十余年之久,可以说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历时最为悠久的课题之一。
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重视。
所以从上世纪末开始,对于“把”字句的对外教学习得研究在学术界掀起了狂潮。
正是由于被研究者们一次又一次得从不同的角度提及,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可以把对于“把”字句的研究看作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从开始到发展再到繁荣的一面镜子。
(一)“把”字句本体研究状况1、新中国成立前“把”字句的研究状况(1)“提宾”说1924年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中从句法结构分析入手,首创“提宾”说。
认为“把”的作用在于把原先位于动词之后的宾语,提到动词之前。
例如:“他把狗洗得很干净。
”“邮递员把信交给我。
”黎锦熙先生的“提宾”说,对后来始于七十年代后,盛行于九十年代的“把”字句与其相关句式间互相转换等的动态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力和吕叔湘也认为“把”字句的宾语是动词的宾语前置。
(2)“处置”说王力先生从“把”字句表示的语法意义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处置”说,开了“把”字句语义研究的先河。
他认为“‘把’字本来是‘握’的意义。
到了现代,更渐渐由实变虚,由动词变为助动词。
后来‘把’字的本来意义渐渐消失,只剩一种语法上的意义。
”[1]例如“把衣服穿上”。
王力先生还给这类句子定了个规律:“处置式既然必须是表示一种处置的,如果行为不带处置性质,就不能用处置式。
”(3)吕叔湘“三说”吕叔湘先生在1924年《中国文法要略》中,从动词的意义限制、“把”字宾语的性质、谓语动词前后的成分要求三个方面,相当全面而细致地分析讨论了近代汉语“把”字的用法,提出“行为动词说”、“宾语有定说”、“谓语复杂说”,【2】成为“把”字句综合研究的第一人。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f145ee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b.png)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引言把字句是汉语中独特的一种句式,它与其他语言的句式相比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鲜明的特点。
本文将对汉语“把字句”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其使用情况、语法特点及其在汉语中的作用。
1. 汉语“把字句”概述汉语“把字句”是指以“把”字引导的特殊句式,用来表示动作的处理或改变。
它与其他句式相比,具有变句性、前置式、重心突出及语序变换等特点。
在汉语中,“把字句”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句式,常常用来表达完成某项任务或实现某个目标的动作。
2. 汉语“把字句”的使用情况在汉语中,“把字句”广泛应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常见于各类日常交际、商品广告、官方文件等中。
研究表明,汉语的把字句使用频率与说话者的年龄、地域、社会地位等有关,不同的群体在使用上也有所不同。
3. 汉语“把字句”的语法特点汉语“把字句”的语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把”字句的主要成分是“把”字和谓语动词。
“把”字句的宾语往往由越来越长的动作组成,而且宾语的长度可以有很大差异。
“把”字句通常用来表达动作的过程或结果,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效果性。
“把”字句前置性强,不仅可以把谓语动词前移到主语之前,还可以使全句前移。
4. 汉语“把字句”的句法功能汉语“把字句”在句法功能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它在处理动作和视线焦点的选择上具有灵活性,可以使得句子的重点突出,也能够使得句子的表达方式更加形式化。
“把”字句还可以与其他句式相混合使用,从而增加句子的表达效果和语言的丰富性。
5. 汉语“把字句”在语境中的作用汉语“把字句”在语境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它可以在句子中起到突出主语的作用,重视动作的目的,强调动作的结果等。
“把”字句还可以使得句子更加生动、具体和形象化,从而更好地传达信息。
6. 汉语“把字句”所涉及的研究领域与汉语“把字句”相关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语言学、语法研究、语言教学等方面。
研究者主要关注“把”字句的句法作用、语义功能、语用特点及其在汉语交际中的作用。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2769203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52.png)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一、语法学研究语法学是对把字句进行研究的最常见领域之一。
一些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把字句在汉语组句结构中起到的作用和功能把字句在汉语中是一个独立的句法结构,它是一种“施事+谓语+宾语”的句子组合形式。
一些研究发现,把字句的主要功能是强调宾语,使宾语成为句子的重点,强调谓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增加句子语气和语调的多样性。
同时,把字句也可以起到转换话题和表达情感等作用。
2. 把字句的离合用法及其语法特点把字句在汉语中有离合用法的现象,即把字与宾语之间可以加上小品词“了”,“着”,“过”等。
研究发现,离合用法可以改变句子的语气和语调,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态度。
例如,加上“了”可以表示已经完成的动作,强调宾语的状态;加上“着”可以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强调宾语的过程;加上“过”可以表示过去的经历和经验,强调宾语的历史和阅历。
3. 把字句的词序和语义关系把字句的词序相对固定,一般是“把+宾语+谓语”,这种词序紧密联系着把字句的语义关系。
研究发现,把字句的宾语和谓语的语义关系经常是主动关系,宾语是被动受体,谓语是主动行为者,这种语义关系符合汉语的语言特点,能够有效表达说话者的意图和思想。
1. 把字句的焦点和强调作用2. 把字句的适应范围和限制把字句的适应范围和限制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研究发现,把字句主要适用于一些含有实义动词的句子,而不适用于情态动词、系动词和助动词等句子。
此外,把字句也有一定的语境和范围限制,在不同语境下,把字句的用法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教学研究主要研究把字句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一些研究主要有以下方面。
2. 把字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把字句在写作教学中也有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汉语写作的要点和方式。
通过教学把字句的造句和表达方式,学生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写作主旨和重点,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d9c7f7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8.png)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1. 引言1.1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汉语中的“把字句”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它是一种特殊的句式结构,主要用于表示一种由谓语动词施加于宾语之上的动作或变化关系。
在古代汉语中,“把字句”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但其形式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的“把字句”有着一定差异。
随着语言的演变,“把字句”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也逐渐丰富起来,表达更加准确和丰富的含义。
与此对“把字句”进行深入的语法研究也是当前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对“把字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结构的演变和变化规律。
“把字句”的教学与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语语法的精髓。
在本文中,将对“把字句”的定义、特点、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应用、与语法研究的关系以及教学与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旨在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的语法现象。
2. 正文2.1 “把字句”的定义与特点把字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动作的发出者和承受者:把字句中的动作通常由“把”字引导,并且“把”字后的宾语承受动作,而动作的发出者则位于句子的其他部分。
这种句式结构有助于突出动作的承受者。
2. 句子的语序灵活:把字句的语序相对自由,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这种特点使得句子更加灵活多样,表达方式更加丰富。
3. 被动意义强烈:把字句常常具有被动的意味,强调动作的承受者。
相比于直接表达动作发出者的句式,把字句更加突出动作的承受者。
4. 句子的重心后移:把字句中,宾语通常成为句子的重心,句子的中心意思也更多地体现在宾语上。
这种句式使得句子更加直截了当,语言更为生动。
把字句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句法结构,通过突出动作的承受者,丰富了汉语句式的多样性,使得表达更加灵活生动。
对于研究和理解汉语语法和句法结构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2.2 “把字句”在古代汉语中的应用在古代汉语中,把字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结构,通常用来表示动作的主体是被动的或受事者。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9e5764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2.png)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把字句(ba sentence)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句式结构,它在语法上要求将动作的承受者或者影响的对象放在动词前面的位置。
这种句式结构在汉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并且研究其语法、语义和语用特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本文将对“把字句”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探讨当前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于“把字句”的语法特点和结构,有很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周建华(2002)通过分析“把字句”在句法树结构中的位置和语序,认为“把字句”是一种动词前置结构,其与普通动词句的语法关系存在一定的差异。
张则薇(2004)研究了“把字句”的递归与非递归性质,指出递归性的“把字句”可以出现在动词的宾语位置上,而非递归性的“把字句”则不能。
这些研究对于把字句的语法特点和结构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在“把字句”的语义特点方面,也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
杨治术(2006)通过对“把字句”中动作承受者语义角色的分析,认为“把字句”使动作承受者成为整个句子的主题,强调了动作对其产生的影响。
施义康(2010)从动作的控制与转移角度出发,指出“把字句”可以表达动作承受者对动作具有控制和转移的能力。
这些研究探讨了“把字句”在句子语义层面的作用和意义。
在“把字句”的语用特点方面,也有不少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赵倩倩(2012)通过对“把字句”中宾语选择的分析,发现“把字句”中的宾语选择受到语用因素的制约,即需要根据说话者的意图和句子的话题来进行选择。
李丽军(2015)研究了“把字句”的主观性和客观性问题,认为“把字句”中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可以通过宾语的选择和句子的语义内容来判断。
这些研究揭示了“把字句”在语用层面上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目前对于“把字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
语法方面的研究对“把字句”的结构和语法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语义方面的研究对“把字句”的意义和功能进行了分析,语用方面的研究则探讨了“把字句”在交际中的使用和作用。
2000年以来的“把”字句研究综述
![2000年以来的“把”字句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79827ffcfc789eb162dc86b.png)
2000年以来的“把”字句研究综述本文对2000~2015年间的“把”字句研究进行了梳理,从句法、语义、语用、第二语言教学、方言研究和汉外对比研究等方面对过去15年的“把”字句研究进行了回顾,并总结了过去15年“把”字句研究的特点。
标签:“把”字句句法语义语用一、引言汉语“把”字句的研究始于1924年黎锦熙提出的“提宾说”。
经过九十余年的发展,从研究内容上看,“把”字句的研究已经从最初的结构研究,扩展到了结构、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的交叉研究;从涉及领域上看,除本体研究之外,在第二语言教学和汉外对比研究等新领域,“把”字句的研究也发展较快。
郑杰(2002)已在《现代汉语“把”字句研究综述》中详细总结了1924~2000年这七十余年“把”字句研究的成果。
本文以2000年为起点,对2000~2015这十五年间“把”字句在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研究做一个梳理和总结。
二、“把”字句研究2000~2015年间,“把”字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句法、语义、语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方言、汉外对比等几个方面。
(一)句法研究句法研究一直是“把”字句研究的核心领域,这一阶段的句法研究主要是对过去“把”字句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
从研究的具体内容看,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对“把”字句中某一具体成分的研究;“把”字句与其他句式的对比研究;非典型“把”字句研究。
特别是“把”字句的非典型句式研究,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对“把”字句中某一具体语法成分进行的研究分为两大类。
第一,对“把”字句中宾语的研究。
刘培玉(2001)指出“把”的宾语不是动词的宾语前置,也不是“把”后小句的主语,它就在“把”后,是介词“把”的宾语;“把”的宾语是受动词支配和影响的成分。
张姜知(2013)从主观化理论出发,分析了无定成分作“把”字宾语的条件,指出意念上是无定的宾语只能进入无意致使“把”字句;意念上是有定的成分需要用无定形式(一量名)来包装才能进入“把”字句。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d28542c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a.png)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汉语“把”字句是指通过“把”字引导的一种特殊句式,它将动作的施事者和受事者的位置互换,使得受事者成为句子的主语,而施事者成为宾语。
这种句式在汉语中十分常见,具有独特的语法特点和语义功能。
本文旨在对汉语“把”字句进行文献综述,探讨其历史渊源、语法特点、语义功能以及相关研究现状,以期对该句式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
一、汉语“把”字句的历史渊源“把”字句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如《庄子》、《老子》等古籍中就存在“把”字句的使用。
真正系统地研究“把”字句的文献出现在明清时期,如《西厢记》中就有不少“把”字句的运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汉语“把”字句在现代汉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句式,而且它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了多种语境和文体。
“把”字句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句子结构:汉语“把”字句的句子结构较为特殊,一般为“把”+施事者+动词+受事者+其他成分,如“把苹果吃了”、“把作业写完了”。
2. 谓语位置:在“把”字句中,动词一般放在句子的最后位置,起着重要的语法作用,使得句子的语序发生了变化。
3. 语气与情态:由于“把”字句对动作的进行与结果有一定的强调与确认,故在语气上比常规句式更加肯定和果断。
通过对语法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把”字句在结构和语气上都有着独特的特点,因此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注意其语法规则和使用条件。
1. 重点放在受事者:通过“把”字句,可以将句子的重点放在受事者上,强调受事者的行为动作或状态。
2. 动作结果强调:“把”字句还可以强调动作的结果,即强调受事者的动作已经进行或已经完成。
3. 排除他动性:通过“把”字句,可以排除动作的他动性,使得动作的完成与否由主语自己来决定。
“把”字句在语义功能上具有上述特点,这些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与句子的表达目的密切相关,因此在运用中需要灵活掌握其语义功能。
在当代语言学界,对汉语“把”字句的研究逐渐成为了一个热点,学者们对其语法特点、语义功能以及实际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现代汉语“把”字句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把”字句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302bacd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9.png)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在现代汉语中,非典型“把”字句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法现象,具有重要的地位 和意义。本次演示旨在探讨非典型“把”字句的定义、特点、句法功能、语义 特点及其应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语法结构。
一、非典型“把”字句的定义和 特点
非典型“把”字句是指句子中没有典型的“把”字结构,但具有把字句的语态 和语义特征。这类句子通常不用“把”字表达动词的受事格,而是通过其他语 法手段来表达。非典型“把”字句与典型“把”字句的区别在于其不用“把” 字引导受事成分,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把”字句看作是动宾结构。
五、总结
本次演示对现代汉语非典型“把”字句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从定义、特点、句 法功能、语义特点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非典型“把”字句作为现 代汉语中的一种重要语法现象,其广泛的应用和丰富的表达力表明了其在实际 运用中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对非典型“把”字句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化我们对 现代汉语语法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具体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把字句主观性的体现方式。在《红高粱家族》中, 作者使用把字句来描述余家伦的反抗行为,展示了他对侵略者的强烈愤恨和反 抗精神。这些把字句也传递了作者对主人公的敬佩和同情之情,使读者更加深 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总之,通过对把字句的研究,我们可以加深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提高写作的表 达效果。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把字句可以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 更具艺术感染力。因此,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把字句的使用和 研究,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和丰富做出贡献。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把字句的用 法和意义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现代汉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首先,虽然研究者们对“把”字句的语义特点和语用功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但是对于其底层语法机制和认知理据的研究仍需深入。例如,“把”字句中动 词的复杂性和受事的复杂性对句子语义和语用功能的影响等问题,尚需进一步 探讨。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9c001e0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54.png)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把字句是汉语语法中的一项重要的结构,也是汉语独有的语言现象之一。
近年来,随着语言学和语言能力研究的深入,对把字句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不仅从语法、语言学和认知角度探讨其特点和意义,还从实用角度研究其教学应用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以上几个角度梳理和综述一些代表性的把字句研究文献。
一、从汉语语法和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把字句1.杜素贞,2006.《关于汉语“把”字结构的研究》。
该论文主要介绍了把字句的定义、特点和语法规则,并探讨了其在句子中的位置、语义和话题焦点的关系。
同时,该论文还分析了与把字句相关的结构和语法现象,如被字句、让字句、让步状语等,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2.张李淑惠,2011.《汉语把字句的句法地位与语义功能》。
该论文通过对把字句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功能的研究,提出了把字句是谓语动词的句法补语,并且具有强调宾语意义和转移动作焦点的语义功能。
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把字句语法和语义的理解,也为把字句的教学和翻译提供了指导。
3.闫庆岳,2016.《汉语“把”字及其相关句法现象的认知语言学研究》。
该论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讨了把字句的认知机制和语言习得。
研究发现,把字句的认知机制涉及到宾语、动作的抽象概念和语篇中的信息结构,在语言习得中也受到了语境、语言输入和认知负荷的影响。
该研究对理解汉语语言习得和高效语言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詹玉梅,2010.《汉语“把”字结构教学初探》。
该论文以中文“把”字结构教学为例,阐述了教师应如何开展把字句教学,包括语境、造句、探究“把”字的语法作用和语义功能等。
该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把字句。
2.张秀霞,2012.《汉语“把”字句的课堂教学研究》。
该论文探讨了把字句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有效性。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基于实践教学、语言输入和启发式策略的把字句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4f1846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0.png)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引言把字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型,它在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汉语中,“把”字句的用法与其他句型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把”字句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其在汉语语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把字句的定义和特点在汉语中,“把”字句是一种特殊的谓语结构,由“把”字引导的宾语成分放在谓语动词之前,而原宾语则成为谓语的宾补。
这种句型常常用于表示动作的发生和主体的作用。
把字句的特点是主语与谓语之间有一个“把”字,它的出现使句子结构更加复杂,同时也改变了动作的发生者和承受者的关系。
二、把字句的语法功能把字句在汉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语法功能,它可以用来表示动作的进行、完成或者方向的转移。
在谓语上出现“把”字的句子往往强调的是动作的过程和承受者,起到了强调作用;而在宾补上出现“把”字的句子则强调了宾语的承受者,起到了转折作用。
由此可见,把字句在语法上有着独特的功能,能够丰富句子的表达方式和语气。
三、把字句的语用功能除了语法上的功能外,把字句在语用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用来表达说话者对动作的关注和态度,以及对于主体和宾语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评价。
“她把书读完了”和“她读完了书”就表达了两种不同的语气和含义,前者强调了动作的完成和主体的作用,而后者则更加客观。
把字句在语用上的灵活运用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四、把字句的研究现状对于把字句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的成果,从语法到语用,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专门的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语法上,有人提出了不同的分类和解释,指出了把字句的特殊性和用法规律;在语用上,也有人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了把字句与其他句型的关系以及其功能和作用。
五、把字句的发展趋势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把字句的研究也将会有着更多的发展和突破。
在语法上,可以进一步探讨把字句与其他句型的关系,明确其在句法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语用上,则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其在不同语境下的表达方式和意义,进一步丰富其语言功能。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a4540a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1.png)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把字句是汉语语法中的一种重要结构,广泛出现于各种文体中。
本文对把字句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及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一、把字句研究的主要成果1.把字句的语法特征把字句的主要语法特征包括:“把”字前有动词,动词为双宾语结构;主语一般为数量词、代词或名词;把字后的宾语往往是人或事物,宾语后的动词为动作或状态动词。
把字句的语义特征包括:将宾语置于某种状态或情境之中,突出宾语对句子全貌的重要性;强调对宾语进行处理的动作;表达不同程度的语气、情感或目的等。
3.把字句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规律把字句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规律主要包括:在口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在书面语中也有一定使用;在一些特定语境下,如描述事情发展过程、谈论经验、表达惊讶或感叹等情形中,把字句的使用尤为常见。
1.缺乏语料库的建立和发展目前,把字句研究仍缺乏大规模、准确的语料库,因此在分析把字句的使用规律、语法特征和语义特征等方面仍较为有限。
2.对把字句的研究仍停留在表面层面现有研究仍未对把字句在汉语语言系统中的位置、与其他句型之间的关系、意义变化和语用功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有待进一步发掘和研究。
三、未来研究展望1.分析把字句的语用功能及意义变化通过分析把字句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情况及变化,探讨把字句的语用功能和意义变化,进一步了解把字句在汉语语言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
2.将把字句与其他句型进行比较研究3.建设把字句语料库,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建设把字句语料库,对把字句的使用规律、语法特征和语义特征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汉语语法和汉语教学提供更加准确、详实的资料支持。
4.将把字句应用到汉语教学中在汉语教学中,通过将把字句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推动汉语教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把字句是汉语语法中一种重要的句型结构,其研究在语言学和教学实践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应在建设语料库的基础上,对把字句在汉语语言系统中的位置、作用和意义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推动汉语教学和语言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66f2de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a5.png)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旨在对汉语中的“把字句”进行综述和探讨。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
在正文中,将详细探讨汉语“把字句”的定义、特点、在句法和语义上的研究、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以及研究的热点问题。
最后在将总结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进行结论总结。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加深对汉语“把字句”的理解,拓展相关研究领域,为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
【关键词】汉语,把字句,句法,语义,现代汉语,热点问题,研究现状,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汉语“把字句”是汉语语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随着现代汉语语法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把字句”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把字句”的研究不断深入,涉及到句法、语义、应用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把字句”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句法的特点和规律,为汉语教学和翻译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研究背景中有一些经典的文献,比如《论汉语“把”字的运用及其特性》、《试谈汉语“把”字的语法特性》等,这些文献对“把字句”的定义、特点、句法和语义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把字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讨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以及存在的热点问题。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梳理,可以更好地了解“把字句”研究的历史沿革和现状发展,为后续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中的这些文献和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入了解汉语“把字句”的定义和特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汉语中“把字句”的特点和使用规律,分析其在句法和语义上的功能和作用。
通过对“把字句”在现代汉语中的实际运用进行研究,揭示其在语言交流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对“把字句”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进一步完善对这一语言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汉语语法研究和语言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对汉语语言体系的深入了解和探索,推动汉语语言学的发展和进步。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d780a0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58.png)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汉语“把字句”是汉语语法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了汉语“把字句”的定义、特点、语法结构、句法功能以及在句子中的位置等方面。
其中包括对“把”字的语用功能和与其他句式的区别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目前研究现状的总结,强调了对汉语“把字句”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了还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
汉语“把字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汉语语法结构的理解,还对语言教学和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定义、特点、语法结构、句法功能、句子位置、研究现状、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把字句是汉语中一个特殊的句式结构,其特点是在句子中出现“把”字,通常用来表示主语对宾语进行动作或改变状态的行为。
把字句在汉语语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于理解汉语句式结构和句法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把字句在汉语中被广泛使用,但其语法特点和句法功能却鲜有系统性的研究。
通过对把字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句式结构的特点和规律,为汉语语法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以为汉语教材的编写和语言翻译工作提供更为科学的方法和技巧。
研究把字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对把字句的进一步探讨将会为汉语语法研究和教学提供更为深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汉语“把字句”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汉语语法结构和句法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把字句”的研究,可以揭示汉语中独特的语言现象和规律,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汉语语法体系。
对“把字句”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解释古代文献中的句法结构,促进对古代汉语语法演变的认识。
对“把字句”的研究还有助于实现对汉语教学和翻译的提升,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语语法规则,提高汉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汉语“把字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汉语语言学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8cd51f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1.png)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把字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其结构为“把 + 主语 + 谓语 + 宾语”,用来表示动作的施事者将某物置于某种状态或者进行某种动作。
近年来,关于把字句的研究越来越受到语言学者的重视,本文将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探讨把字句的语法特点和语言功能。
一、把字句的语法特点1. 结构把字句的结构通常为“把 + 主语 + 谓语 + 宾语”,其中“把”为助词,用来引导宾语和宾补的关系,主语是施事者,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谓语动词主要表示动作或状态。
2. 语序在把字句中,宾语和宾补的位置是固定的,即宾语在宾补之前,宾语通常是具体的事物,而宾补则表示动作或状态。
3. 动词把字句中的谓语动词通常是及物动词或者能够与宾语构成及物关系的动词,表示动作的行为。
4. 语义把字句主要用来表示施事者对宾语的处理或使其发生某种状态,它强调的是动作发生的结果或者宾语的变化。
二、把字句的语言功能1. 强调动作的完整性和结果通过把字句的结构,可以突出动作的完整性和结果,强调的是动作的完成或者宾语的状态变化,使得句子更加生动和具体。
2. 将宾语置于重要位置在把字句中,宾语通常置于句首或者句中重要位置,因此可以突出宾语的重要性和句子的重点。
3. 表示动作的过程和方式把字句可以表达动作发生的过程和方式,通过宾补来说明动作的进行和结果,使得句子更加具体和详细。
三、把字句的研究现状在汉语语法学界,把字句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在相关的文献中,主要涉及到把字句的语法特点、句法结构和语义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1. 语法特点针对把字句的语法特点,许多学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结构、语序、动词选择等方面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把握把字句的句法规则和语法特征。
2. 句法结构有学者对把字句的句法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探讨了其与普通动宾句的区别和联系,从句法角度揭示了把字句的独特语法结构。
3. 语义功能在把字句的语言功能方面,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探讨了其强调动作结果、突出宾语、表达动作过程等方面的语义功能。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22b005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6.png)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
把字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句子结构。
在这种句子结构中,动作的执行者直接跟在
动作之后,而动作的承受者则放在句子的主语位置上。
这种句子结构的特点是使得动作的
执行者非常突出,强调动作的经过和过程。
关于把字句的研究,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以
下是一些关于把字句的研究文献综述。
研究者们对把字句的句法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他们提出了一些有关把字句句法结
构的观点。
一些学者认为把字句是一种四部分结构,由“把”字、动词、宾语和补语构成。
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把字句实际上由六部分结构组成,包括“把”字、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和状语。
这些观点对于理解把字句的句法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研究者们对把字句的语义功能进行了研究。
他们发现把字句的语义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把字句强调动作的经过和过程,突出了动作的执行者。
把字句还可以表示动
作的开始、终止、完成等状态。
这些语义功能的研究为我们理解把字句的实际应用提供了
重要的线索。
研究者们还对把字句的历史演变和变体进行了探讨。
他们发现把字句在汉语历史上具
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并且在不同的地区和时代会出现一些变体。
这些变体既反映了汉语的
地域差异和演变过程,也为我们理解把字句的本质特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746cb5b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1.png)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把字句是汉语语法中一种特殊的句式,它具有把字和谓语之间角色的转换特点,即将句子的宾语放在句首成为主语,将谓语放在主语之后成为谓语补语的句式。
本文将对把字句的定义、历史发展、语法特点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一、把字句的定义把字句是汉语中一种表示动作的句子结构,具有转换宾语和谓语角色的特点。
把字句一般由“把”字引出,而把字后面的成分作为主语,句子的谓语位于宾语前面,成为谓语补语。
如:“我把书借给了他”、“妈妈把鱼做熟了”。
二、把字句的历史发展把字句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汉语古代。
在唐代的《韩愈集》中就有把字句的使用,如:“吾把河清葬虎皮,欲以冀嗣”(《昭明文选》)。
并且在宋代,朱熹的《诗经集注》中也发现了把字句的使用。
把字句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常用的语法句式。
三、把字句的语法特点1. 谓语在宾语前面成为谓语补语。
2. 把字与主语之间不存在动宾关系。
3. 宾语可以是名词、代词、动词不定式短语、动名词短语、形容词或副词等。
5. 把字句要求谓语必须是状态性动词或可以带有状态性意义的动词。
四、把字句的研究现状把字句的语法特殊性和传统语法学中对它的掌握不够准确,一直是汉语语法学界研究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把字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研究把字句的语法特点方面,许多学者通过语料库分析,提出了把字句的特殊语法规则。
如华北师范大学的张鲲、北京师范大学的陈旭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程颖等学者,从把字句的语法特点和功能离不开语境这一视角,探讨了把字句语义的特殊性和句法结构与语义层面的统一性,为把字句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研究把字句的学习和教学方面,北京大学的张慧珠等学者提出了“基于认知语法的把字句教学策略”,通过认知语法的角度对把字句的教学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把字句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之,目前针对汉语把字句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但是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不容忽视,对汉语语法和汉语教学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65586a2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c7.png)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汉语“把字句”的研究现状。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分别探讨了汉语“把字句”的定义、特点、研究方法,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以及其在句法学中的地位。
结论部分总结了目前研究成果,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启示。
通过综合分析,本文旨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汉语“把字句”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关键词】汉语“把字句”研究、句法学、国内外研究、定义、特点、研究方法、地位、总结、展望、研究启示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汉语“把字句”是汉语中的一个重要句式结构,具有独特的语法特点。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汉语“把字句”的研究也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在现代汉语句法研究中,对于“把字句”的特点和功能进行深入探讨,对于理解汉语句法结构以及语言交际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背景的深入探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把字句”在汉语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句法学和语言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完善和国内外学者们的深入探讨,对于“把字句”这一句式结构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了解研究背景对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汉语“把字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汉语“把字句”在句法学中的作用和特点,揭示其语法结构和语义功能,进一步推动中国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通过研究“把字句”,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句法规则,揭示句子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对汉语“把字句”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比较语言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促进语言学理论的传播和交流。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汉语“把字句”相关研究成果,总结研究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启示和指导。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汉语语法学的深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汉语“把字句”是汉语句法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对于研究把字句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中国语言特有的语法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句法结构的规律和特点。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c89910c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3.png)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把字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有的句法结构,其特点是将动作的影响对象放在了主语的前面,通过这一结构,可以更加清晰地表达出动作的影响对象。
在汉语日常会话和书面语中,把字句的使用非常普遍,因此成为了研究语法学和教学语言学领域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近年来有关把字句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把字句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把字句的基本结构为“把 + 主语 + 谓语 + 宾语”,其中谓语表示动作,而宾语则表示动作的影响对象。
通过这一句型,可以将动作的影响对象置于主语的前面,使得整个句子更直观地表示出动作对宾语的影响,增强了句子的语气和表现力。
“我昨天把作业都做完了。
”这个句子中,“我”是主语,“昨天”是时间状语,“都做完了”是谓语,“作业”是宾语。
通过把字句的结构,可以清晰地表达出“我”做完了“作业”。
把字句在汉语中有着多种功能,最主要的是强调动作的影响对象。
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动作与宾语的动态关系,使得宾语更加突出,也可以用来表达谦虚、客气或委婉的语气。
在一些特定的语境中,把字句还可以用来表示被动关系或进行题目代词的转换。
二、对把字句的语法特点进行研究近年来的把字句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语法特点的探讨。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对把字句中“把”字的语法功能的分析。
在这方面,研究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探讨。
研究者对“把”字的句法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们通过语料的分析和实例的归纳,发现“把”字通过将宾语移到主语的前面,使主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得到了进一步的突出。
“把”字还可以使得宾语的语义更为突出,增强了动作对宾语的影响力。
这一研究成果为对把字句的功能作了基础的理论分析,并奠定了后续研究的基础。
研究者还对把字句与被动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他们通过语料的比较和句法分析,发现把字句与被动句在句法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两者都是通过将动作的承受者置于主语的前面来表示动作的影响对象。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98c7e4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20.png)
汉语“把字句”研究文献综述
把字句是汉语特有的一种句子结构,它在语言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把字句的结
构是主谓宾的固定格式,具体表现为“把+宾语+谓语+宾语”的形式。
句子“她把书读完了。
”中,“她”是主语,“把书”是宾语,“读完了”是谓语。
把字句在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都有独特的特点,因此吸引了很多学者的研究兴趣。
以下是对把字句研究的文献综述。
在句法层面上,许多学者研究了把字句的句法结构和语序问题。
石桂春(2002)通过
对汉语把字句的语序进行分析,认为把字句中的宾语可以携带主题信息,从而使得把字句
比其他句式更加灵活。
邓卫东(2008)则研究了把字句的句法树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分
析框架来解释把字句的语法结构。
在语义层面上,许多学者关注把字句的语义角色分配和语义解释问题。
王立军(2010)通过对把字句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把字句中的宾语与动词的关系,认为把字句中
的宾语通常具有通过动作改变状态的语义特征。
李晓丹(2015)则研究了把字句中的谓宾
互换问题,发现把字句中的谓语动词和宾语可以相互替换,从而改变句子的语义。
把字句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句子结构,具有独特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点。
通过对把
字句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汉语句法和语义的特点,丰富汉语语法理论体系。
目前对把字
句的研究还比较有限,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把字句的历史起源和语言变
化问题,以及把字句在其他语言中的表现和功能等。
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把字句,以
推动汉语句法和语义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学院课程论文(2011-2012学年第1学期)课程:第二语言习得学生姓名:李梦学号: **********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年级:2011级任课教师:***完成时间:2011 年 12 月 30 日成绩(百分制):“把字句”习得的研究综述摘要:“把字句”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有关把字句的习得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
不仅有对母语为英语国家的学生习得把字句的研究,而且范围已经延伸到母语以日语,韩语,泰语,越南语等国家学生习得把字句的研究。
此外各个学者也深入分析了这些国家的学生习得把字句产生的偏误及其原因。
关键词:把字句;习得;偏误一.把字句的意义梳理研究把字句的习得,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把字句。
前人对“把”字句意义的分析由于理论角度不同,可以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林忠在其文章中对把字句的意义做了详尽的梳理:1 处置说:处置说认为“把”字句的动词必须具有“处置”义,比较:(1)a.小王把花瓶打碎了。
b.小王打碎了花瓶。
(2)a.小王把车钥匙丢了。
b.小王丢了车钥匙。
例(1)表明,“把”字句a具有处置义,但是普通的SVO句b也具有处置义;可是例(2)中,“把”字句动词“丢”没有处置义,b中也没有处置义。
可见,“把”字句动词未必具有处置义,“把”字句也未必具有处置义。
2 致使说:致使说观察到了“把”字句后动词通常带有结果补语这一事实,可是动词的复杂形式除这种外,还有V+ 地点、V+ 与事、V+ 结果宾语、V+ 趋向补语、V+ 动态助词、状语+V 等其他形式。
比较:(3)a.把孩子吓哭了。
b.吓哭了孩子(4)a.把这篇文章再改改。
b.再改改这篇文章。
例(3)中的a、b具有致使义,可是,例(4)中的a不具有致使义,b也不具有致使义。
这说明,致使义也有概括不了的语言事实。
3“话题———说明”说。
这种观点观察到了“把”字句中动词宾语通常为定指,可是林忠发现,大量的“把”字句宾语却是不定的,如:(5)忽然,一阵大风,把个玻璃窗吹落了。
(6)我有办法把一个丑女人变成独一无二的一美人,不费吹灰之力。
(王朔《痴人》)。
此外沈家煊(2009)还发现,现代汉语专名本身是有定的,可结果在“把”字句中偏偏要加上“(一)个”变为不定的,这又是为什么呢?“话题———说明”说也不能解释。
转引如下:(7)怎么忽然把个晴雯姐姐也没了。
(曹雪芹《红楼梦》)(8)把个楮大娘忙了个手脚不闲。
(9)当下先把歌邓九公乐了个拍手掌。
4 移位说。
张旺熹(1991)认为,汉语“把”字句的原型句义为“移动”,其它的意义都是隐喻的结果,但他承认有些特殊的“把”字句不能纳入移位说。
转引两例如下:(10)作者把蛟龙、猛虎作了人格化的艺术夸张。
(11)我向达斯先生提出把账结一下。
上例中并没有物体位移的标记,原因是物体失去了位移的终点。
5 主观处置说。
在所有的“把”字句的解释中,沈家煊先生的主观处置最具说服力(王蕾2008)。
这种说法沿用了“处置”说,从移情(emphathy)的角度,概括了“把”字句的句法语义特点。
但我们认为,把字句的大部分语料事实显示都是“客观处置”,即最早的处置说说明的“把”字句,因此有以偏概全之嫌。
林忠拟在沈先生的主观处置基础上,提出“把”字句就是汉语主观性表达主观化的一种手段。
表现如下:1 主观情感:包括感情、情绪、意向、态度等,“把”字句通常表示说话人移情于“把”宾语。
如:(12)a.小张打了李四,还不赔医药费。
b.小张把李四打了,还不赔医药费。
例(12)中的a 不太合语感的原因在于,通常打人是不对的,因此说话人同情受害者,同情弱者,李四成了移情的对象,才用“把”字句,恰当地表达了主观性。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没有处置义的动词,也可出现在“把”字句中的原因,如:(13)怎么把钥匙丢了呢?2 主观态度。
态度跟情感紧密相连,这就是为什么“把”字句通常和表达主观判断的语言形式同现的原因。
下例转引自沈家煊(2009):(14)看把你大小伙伤心的!(15)把个小处长乐得屁颠屁颠的。
16)把一肚子的话可桶儿的都倒了出来。
通常来说,“大”跟“小”相对,可是例14 却说是“大小伙”,很明显这是说话人主观认定小伙长“大”了,而这种主观态度的包装手段便是“把”字句。
3 主观视角。
“视角”就是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是对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出发点。
这种“视角”主观性经常以隐晦的方式在语句中体现出来,最典型的例子是动词的“体”。
如:(17)a.他把作业做了。
b.他把作业做过。
“做了”表示说话人以说话时为观察点,对动作内部的观察,跟说话人自己有关。
而“做过”表达的是经历体,跟说话时间点没关系,因此主观性弱,不能采用主观性化程度很高的“把”字句。
而张倩的论文中意在从“把”字句的连动本源出发,探讨“把”字句的句式要求、语法意义,分析“把”字句的偏误,穿插性地简单谈谈“把”字句的相关教学设计问题。
例如:她说“把”是“拿”的意思,拿了某个东西要干什么? 当然可以有不同的目的。
如“拿《现代汉语词典》过来”,可以“查几个词语”,可以“扔掉”,可以“撕碎”,可以“送人”,可以“藏起来”,还可以“垫桌子”等等。
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如下这些句子:“把《现代汉语词典》拿过来,我查几个词语”、“把《现代汉语词典》扔掉”、“把《现代汉语词典》撕碎”、“把《现代汉语词典》送给朋友”、“把《现代汉语词典》藏起来”、“把《现代汉语词典》拿过来,垫桌子”等等。
二. 母语为非英语国家留学生对把字句的习得情况“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独有的一种特殊句式,一直是中外汉语教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同样也是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最感头疼的一个问题。
到现在为止,就汉语本体研究而言,有关“把”字句的论文著作已经数不胜数。
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界,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把”字句的研究和教学。
但是,已有的这些研究多是以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或者是不分学生国别的调查研究。
而不同语言背景、不同国别的学生习得“把”字句的情况是不同的,为了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界根据习得的难易顺序一般把“把”字句分为初级阶段“把”字句和高级阶段“把”字句。
外国留学生在习得不同阶段的“把”字句时有不同的表现,而单一国别的学生在习得同一阶段的“把”字句时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
程乐乐的论文考察了日本留学生习得把字句的情况。
作者程乐乐对在武汉大学学习汉语的日本创价大学中文系大二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考察日本留学生关于初级阶段“把”字句的习得情况,得出这样的结论:日本留学生在做把字句选择题的正确率高于完成句子和判断改错题。
这是因为它们分别测试两种不同的语言能力,前者测试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后者测试学习者的表达能力。
我们经常会发现留学生虽然能理解听到的或者读到的东西,但是却不能说出来。
这是因为理解能力的提高往往先于表达能力的提高,他们得出的测试结果也正反映了这样的事实。
此外王春辉做了一篇对韩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习得状况分析。
作为东亚文化圈中的韩国,在学习汉语中具有文化传统和地域优势。
但是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把”字句是一个难点,在对韩汉语教学中“把”字句是一个较难处理的教学问题。
而另一方面,“把”字句又是汉语中的一种常用句型,不管是书面语还是口语,“把”字句的使用频率都很高。
所以,“把”字句的教学是难点,也是重点。
吕桂云研究了越南学生把字句的习得情况。
她对中高级阶段越南学生17类把字句的习得顺序进行考察。
这篇论文中提到,把字句分为十大类十七小类:一、主+把+宾+动+介宾补语他把杯子放在桌子上。
二、主+把+宾+动+趋向补语我把他送上车三、主+把+宾+动+结果补语我把窗户打开了四、主+把+宾+动+结果补语+宾我们要把黑板上的句子翻译成中文。
五、主+把+宾+动+情态补语妈妈把厨房打扫的干干净净六、主把宾动动量补语老师又把它讲了一遍。
七、主+把+宾+动+宾我把那件事告诉他了。
八、八主+把+宾+状语+动他经常把东西乱扔。
九、主+把+宾+动+了他爸爸把房子卖了。
十、主+把+宾+动(一/了)+动他把桌子擦了擦。
在对学生进行测试后得出这样的习得顺序:三对这几个国家把字句习得的偏误分析程乐乐在对日本留学生习得状况研究之后,发现他们习得把字句的偏误原因共有一下几种:1. 成分遗漏。
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一个或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
具体表现在遗漏“把”字句中的谓语动词以及动词后的成分.例如:1) 请大家一起把这个问题讨论吧。
2) 要考试了,老师把试卷从提包里拿。
以上各例中的谓语都是光杆动词,“把”字句是要表示处置或影响的,因此句子中不仅要有表示处置或影响的动作的词语,而且要有说明处置或影响(或打算如何处置或影响) 结果的成分。
这些成分通常是动态助词“了”、“着”、动词的重叠式、补语等形式。
“留学生不了解这类语义内容对句法结构形式的要求,所以就会出现大量这类偏误。
”3) 他一天就把那本小说完了。
该句中的谓语“完”并不是前边主语发出的动作行为,而是主语的某个动作行为的结果,因此它只能作动词后边的结果补语。
这属于遗漏“把”字句中动词补语前的谓语中心动词。
2.“把”字句的回避或回避倾向。
指句子从语法形式或语义表达上,已经具备了“把”字句的需求,需要用“把”字句来表达却没有用而出现的偏误。
例如:4) 你请朋友帮你寄信,你会告诉他:“寄信到留学生宿舍2 号楼。
”5) 老师写题目在黑板上。
6) 不好意思,我已经借它给小王了。
以上句子要表示的是“某个确定的事物因某一动作而发生位置的转移或关系的转移。
”这种情况下,必须用“把”字句表达。
之所以出现这类偏误,与造成“成分遗漏”偏误一样,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理解和掌握“把”字句的语法意义,如果要表示“某个确定的事物因某一动作而发生位置的转移或关系的转移”这种语法意义时,一定要使用“把”字句。
3.语序偏误。
指由于句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成分放错了位置而造成的偏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状语的错序,例如:7)闹钟每天早上把我都会叫醒。
8)小红把生病的事没告诉妈妈。
受“把”字句的语义制约,在“把”字句中,“可以、能、会、应该、要”等能愿动词以及“不、没(有)、别、不必”等否定副词要用在“把”字之前。
但是在一般动词谓语句里面,能愿动词和否定副词应放在谓语动词前边,因此学生比较容易混淆。
另外,“把”字介宾结构和动词之间不能插入修饰整个句子的成分,而如果是表地点的介宾结构作状语,则该放在“把”字介宾结构和动词之间。
4.补语的误用。
指句子中的补语有误,或是表达不准确,或是形式不对的偏误。
例如:9) 要考试了,老师把试卷从提包里拿起来了。
例9)是趋向补语有误,所用的“把”字句属于句式7 ,整个句子结构并没有错,而是用错了趋向补语,因此,严格地说,这算不上是“把”字句的偏误,而是趋向补语的偏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