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字句”习得的研究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学院课程论文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

课程:第二语言习得

学生姓名:李梦学号: **********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年级:2011级

任课教师:***

完成时间:2011 年 12 月 30 日

成绩(百分制):

“把字句”习得的研究综述

摘要:“把字句”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有关把字句的习得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不仅有对母语为英语国家的学生习得把字句的研究,而且范围已经延伸到母语以日语,韩语,泰语,越南语等国家学生习得把字句的研究。此外各个学者也深入分析了这些国家的学生习得把字句产生的偏误及其原因。

关键词:把字句;习得;偏误

一.把字句的意义梳理

研究把字句的习得,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把字句。前人对“把”字句意义的分析由于理论角度不同,可以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林忠在其文章中对把字句的意义做了详尽的梳理:

1 处置说:处置说认为“把”字句的动词必须具有“处置”义,比较:

(1)a.小王把花瓶打碎了。b.小王打碎了花瓶。

(2)a.小王把车钥匙丢了。b.小王丢了车钥匙。

例(1)表明,“把”字句a具有处置义,但是普通的SVO句b也具有处置义;可是例(2)中,“把”字句动词“丢”没有处置义,b中也没有处置义。可见,“把”字句动词未必具有处置义,“把”字句也未必具有处置义。

2 致使说:致使说观察到了“把”字句后动词通常带有结果补语这一事实,可是动词的复杂形式除这种外,还有V+ 地点、V+ 与事、V+ 结果宾语、V+ 趋向补语、V+ 动态助词、状语+V 等其他形式。比较:

(3)a.把孩子吓哭了。b.吓哭了孩子

(4)a.把这篇文章再改改。b.再改改这篇文章。

例(3)中的a、b具有致使义,可是,例(4)中的a不具有致使义,b也不具有致使义。这说明,致使义也有概括不了的语言事实。

3“话题———说明”说。这种观点观察到了“把”字句中动词宾语通常为定指,可是林忠发现,大量的“把”字句宾语却是不定的,如:(5)忽然,一阵大风,把个玻璃窗吹落了。

(6)我有办法把一个丑女人变成独一无二的一美人,不费吹灰之力。(王朔《痴人》)。

此外沈家煊(2009)还发现,现代汉语专名本身是有定的,可结果在“把”字句中偏偏要加上“(一)个”变为不定的,这又是为什么呢?“话题———说明”说也不能解释。转引如下:

(7)怎么忽然把个晴雯姐姐也没了。(曹雪芹《红楼梦》)

(8)把个楮大娘忙了个手脚不闲。

(9)当下先把歌邓九公乐了个拍手掌。

4 移位说。张旺熹(1991)认为,汉语“把”字句的原型句义为“移动”,其它的意义都是隐喻的结果,但他承认有些特殊的“把”字句不能纳入移位说。转引两例如下:

(10)作者把蛟龙、猛虎作了人格化的艺术夸张。

(11)我向达斯先生提出把账结一下。

上例中并没有物体位移的标记,原因是物体失去了位移的终点。

5 主观处置说。在所有的“把”字句的解释中,沈家煊先生的主观处置最具说服力(王蕾2008)。这种说法沿用了“处置”说,从移情(emphathy)的角度,概括了“把”字句的句法语义特点。但我们认为,把字句的大部分语料事实显示都是“客观处置”,即最早的处置说说明的“把”字句,因此有以偏概全之嫌。

林忠拟在沈先生的主观处置基础上,提出“把”字句就是汉语主观性表达主观化的一种手段。表现如下:

1 主观情感:包括感情、情绪、意向、态度等,“把”字句通常表示说话人移情于“把”宾语。如:(12)a.小张打了李四,还不赔医药费。b.小张把李四打了,还不赔医药费。例(12)中的a 不太合语感的原因在于,通常打人是不对的,因此说话人同情受害者,同情弱者,李四成了移情的对象,才用“把”字句,恰当地表达了主观性。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没有处置义的动词,也可出现在“把”字句中的原因,如:(13)怎么把钥匙丢了呢?

2 主观态度。态度跟情感紧密相连,这就是为什么“把”字句通常和表达主观判断的语言形式同现的原因。下例转引自沈家煊(2009):(14)看把你大小伙伤心的!(15)把个小处长乐得屁颠屁颠的。16)把一肚子的话可桶儿的都倒了出来。通常来说,“大”跟“小”相对,可是例14 却说是“大小伙”,很明显这是说话人主观认定小伙长“大”了,而这种主观态度的包装手段便是“把”字句。

3 主观视角。“视角”就是说话人对客观情状的观察角度,或是对客观情状加以叙说的出发点。这种“视角”主观性经常以隐晦的方式在语句中体现出来,最典型的例子是动词的“体”。如:(17)a.他把作业做了。b.他把作业做过。“做了”表示说话人以说话时为观察点,对动作内部的观察,跟说话人自己有关。而“做过”表达的是经历体,跟说话时间点没关系,因此主观性弱,不能采用主观性化程度很高的“把”字句。

而张倩的论文中意在从“把”字句的连动本源出发,探讨“把”字句的句式要求、语法意义,分析“把”字句的偏误,穿插性地简单谈谈“把”字句的相关教学设计问题。例如:她说“把”是“拿”的意思,拿了某个东西要干什么? 当然可以有不同的目的。如“拿《现代汉语词典》过来”,可以“查几个词语”,可以“扔掉”,可以“撕碎”,可以“送人”,可以“藏起来”,还可以“垫桌子”等等。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如下这些句子:“把《现代汉语词典》拿过来,我查几个词语”、“把《现代汉语词典》扔掉”、“把《现代汉语词典》撕碎”、“把《现代汉语词典》送给朋友”、“把《现代汉语词典》藏起来”、“把《现代汉语词典》拿过来,垫桌子”等等。

二. 母语为非英语国家留学生对把字句的习得情况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独有的一种特殊句式,一直是中外汉语教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同样也是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最感头疼的一个问题。到现在为止,就汉语本体研究而言,有关“把”字句的论文著作已经数不胜数。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界,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把”字句的研究和教学。但是,已有的这些研究多是以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或者是不分学生国别的调查研究。而不同语言背景、不同国别的学生习得“把”字句的情况是不同的,为了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把”字句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界根据习得的难易顺序一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