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出处

合集下载

四字成语及典故出处

四字成语及典故出处

四字成语及典故出处人才济济:济济:众多的样子。

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出处《书·大禹漠》:“济济有众,咸听朕命。

”原原本本: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

指详尽描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凿。

出处: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

”朝朝暮暮:这个词常用在抒发男女情爱的诗词中,比如说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就是何疑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意思就是说道:只要两个人的爱情长久、忠贞,不一定必须整天相爱在一起。

不紧不慢:不急也不慢。

指不慌不忙的样子。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与标准。

不可估量:无法计算。

不容计数:没办法清点,无法排序。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不求甚解:求懂得个大概,不谋深刻理解。

甚,很,非常。

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说。

不容置疑:不容许存有什么猜测,指真实可信。

不甚在意:不太在意,不怎么在乎。

不胜其烦:承受没法某种麻烦。

大胜,必欲。

不速之客: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

速,邀请。

不惜代价:为达至某种目的不惜一切物质或精力。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能明白,形容道理(情况)明摆着。

喻,了解,明白。

不翼而飞:没翅膀却昼行,比喻东西忽然不见踪影了。

不由分说:不容分辩。

不由,不听从,不容许。

分说,辩白。

不约而同:没事先商量而彼此看法或行动一致。

不折不扣:一点也不打折扣,完完全全;十足。

买椟还珠一鸣惊人狐假虎威上下其手杞人忧天亡羊补牢三人成虎一暴十寒塞翁失马一日千里一鼓作气重于泰山揭竿而起背水一战弄巧成拙风吹草动乐不思蜀东山再起安居乐业程门立雪逼上梁山徒有虚名骄兵必败雪中送炭闻鸡起舞卧薪尝胆城下之盟其貌不扬指鹿为马开卷有益·博而不精·百发百中·捕风捉影·必恭必敬·百感交集·兵贵神速·杯弓蛇影·不寒而栗·不合时宜·不自量力·不拘一格·不可多得·不堪回首·不可救药·别开生面·不可同日而语·不伦不类·伯乐相马·班门弄斧·白面书生·八面威风·不名一钱·拔苗助长·不屈不挠·不求甚解·髀肉复生·病入膏肓·不入虎穴,严禁虎子·母母举鼎·博士买驴·冰山难靠·背水一战·半途而废·不贪为宝·白头如新·百闻不如一见·不为五斗米折腰·抱薪救火·标新立异·不学无术·不入虎穴,严禁虎子·不远千里·不因人热·别有天地·不遗余力·百折不挠·百丈竿头·不自量力·不知所云·宾至如归·拔帜易帜·残杯冷炙·寸草春晖·草船借箭·乘风破浪·才高八斗·城狐社鼠·沧海桑田·草菅人命·草木皆兵·程门立雪·长驱直入·车水马龙·乘兴而来·沉鱼落雁·乘人之危·车载斗量·大笔如椽·打草惊蛇·雕虫小技·大材小用·多多益善·大腹便便·大公无私·当局者迷·大逆不道·大器晚成·当务之急·开诚布公·不得要领·抛砖引玉·二桃杀三士·尔虞我诈·罚不当罪·奋不顾身·分崩离析·风吹草动·覆巢并无岂可·分道扬镳·奉公守法·负荆请罪·发奸擿伏·返老还童·发蒙振落·风声鹤唳·覆水难收·赴汤蹈火·分庭抗礼·防微杜渐·负隅顽抗·负重致远·管鲍之交·各得其所·感恩图报·过河拆桥·刮目相看·瓜田李下·高枕无忧·各自为政·华而不实·好好先生·狐假虎威·汗流浃背·后来居上·合浦珠还·后起之秀·后生可畏·火树银花·坚壁清野·间不容发·井底之蛙·鸡口牛后·江郎才尽·见猎心喜·鸡鸣狗盗·九牛一毛·胶漆志趣相投·举一反三·开诚布公·空洞无物·沆瀣—气·克己奉公·开卷有益·侃侃而谈·口蜜腹剑·开门揖盗·空前绝后·克勤克俭·旷日持久·困兽犹斗·开天辟地·口若悬河·空中楼阁·刻舟求剑·脍炙人口·狼狈不堪·力不从心·两败俱伤·乐不思蜀·老当益壮·劳而无功·论功行赏·老马识途·老牛舐犊·老妪能解·老生常谈·梁上君子·蓝田生玉·滥竽充数·狼子野心·芒刺在背·买椟还珠·马革裹尸·门可罗雀·名落孙山·孟母三迁·马首是瞻·毛遂自荐·门庭若市·木人石心·牛鼎烹鸡·怒发冲冠·鸟尽弓藏·南柯一梦·弄巧成拙·穷兵黩武·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难兄难弟·南辕北辙·天真料漫·千变万化·七步之才·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曲高和寡·曲尽其妙·千金市骨·千钧一发·千里鹅毛·黔驴技穷·千虑一得·巧取豪夺·七擒七纵·杞人忧天·曲突徙薪·千万买邻·犬牙交错·千人所指·千载难逢·气壮山河·日不暇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给家足·如火如荼·人杰地灵·日暮途穷·入木三分·人琴俱亡·人弃我取·忍辱负重·任人为贤·人人自危·如释重负·入吾彀中·人心如面·如鱼得水·人言可畏·孺子可教·手不释卷·士别三日·死不旋踵·师出无名·三寸之舌·水滴石穿·死而不朽·伤风败俗·三顾茅庐·双管齐下·死灰复燃·十行俱下·四海之内皆兄弟·尸居余气·司空见惯·水落石出·三令五申·四面楚歌·三迁之教·三人成虎·杀身成仁·水深火热·识时务者为俊杰·三生有幸·尸位素餐·塞翁失马·上下其手·上行下效·随其月读书·守株待兔·三折其肱·土崩瓦解·同仇敌忾·同仇敌忾·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同甘共苦·同工异曲·天经地义·天下无双·天涯海角·天衣无缝·一夔已足·穷兵黩武·庄周梦蝶·曾参杀人·以强凌弱·回去壁归属于赵·韦编三绝·无出其右·为虎作伥·至交·无可奈何·望梅止渴·五日京兆·危如累卵·万死不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五色无主·亡羊补牢·未雨绸缪·妄自尊大·下笔成章·下车泣罪·先发制人·兴高采烈·心旷神怡·朽木不雕·休戚相关·先声夺人·小巫见大巫·小时了了·小心翼翼·一败涂地·有备无患·一不做、二不休·一傅众咻·一傅众咻·以强凌弱·饮醇自醉·一代楷模·一发千钧·约法三章·以古非今·叶公好龙·以管窥天·言过其实·一国三公·以T147滇·愚公移山·一鼓作气·一挥而就·与虎谋皮·异军突起·有脚阳春·以卵击石·以邻为壑·夜郎自大·一毛不拔·一鸣惊人·一木难支·以貌取人·羽毛未丰·有名无实·一诺千金·一暴十寒·一窍不通·一钱不值·予取予求·一丘之貉·一日千里·一日三秋·一丝对仗·一身是胆·以身试法。

100个典故成语及意思出处

100个典故成语及意思出处

100个典故成语及意思出处
1. 惊弓之鸟:指害怕得要死,见弓就惊,出自《战国策·齐策三》
2. 弯弓射大雕:比喻解决难题,出自《西游记》
3. 一言九鼎:指一句话重要性,出自《淮南子·天文训》
4. 画蛇添足:比喻多此一举,出自《庄子·外物》
5. 舍己为人:比喻忘记自己的利益,为他人着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6. 鹤立鸡群:比喻非常出众,出自《论语·子罕》
7. 百里挑一:比喻极为精挑细选,出自《汉书·司马相如传》
8. 知错能改:指认识错误而修正,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9. 一诺千金:比喻一句话言之有信,出自《水浒传》
10. 饮鸩止渴:比喻欲解危急境地反为自讨苦吃,出自《西游记》。

100个有典故出处的成语 [成语典故]

100个有典故出处的成语 [成语典故]

100个有典故出处的成语[成语典故]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既代表了一个故事典故,又是一种现成的话,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义而被广泛引用。

(一)愚公移山【典故】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

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

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

你们说好吗!”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

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

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

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

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

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

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所属朝代】春秋战国时代【出处】《列子汤问第五》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

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释读】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二)闻鸡起舞【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成语出处及典故200个

成语出处及典故200个

成语出处及典故200个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们凝练、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社会和人性的理解。

每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出处和典故,这些故事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200个常见成语的出处和典故,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汉语文化的了解。

1. 一马当先: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攻打垓下时,他的战马被敌人射中,但他仍然骑着受伤的战马冲锋陷阵,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

2.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齐国有个画家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蛇,但他觉得还不够完美,于是在蛇的身上画了几条腿,结果反而破坏了原本的美感。

3. 杯弓蛇影: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刘邦曾经被人告发有人要刺杀他,他在喝酒时看到杯子和弓的倒影,以为是刺客,因此一直提心吊胆。

4. 画龙点睛:出自《庄子·外物》。

画家在画龙时,只画了龙的身体,没有画眼睛。

后来,他请人点上了龙的眼睛,使得整幅画作更加生动有趣。

5.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齐策一》。

齐国有个人的羊逃了出去,他没有及时追回,而是修补了羊圈。

后来,他的羊再次逃出去,但因为修补了羊圈,羊没有再次逃走。

6. 守株待兔:出自《列子·汤问》。

有个农夫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的株上,他觉得很幸运,于是每天都守在株旁边等待兔子撞死。

7. 三顾茅庐:出自《三国演义》。

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但诸葛亮都不见他。

最后,刘备亲自去茅庐找到了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

8. 闭门造车:出自《战国策·齐策一》。

齐国有个人闭门造车,没有向外界学习和借鉴,结果造出来的车子无法行驶。

9.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

杞国有个人一直担心天会塌下来,他忧心忡忡,但实际上天并没有塌下来。

10. 画饼充饥:出自《庄子·外物》。

有个人饿得不行,他画了一块饼,想通过想象来充饥,但实际上并没有解决他的饥饿问题。

五十个成语典故的出处

五十个成语典故的出处

五十个成语典故的出处1. 井底之蛙,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见识狭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2. 杯弓蛇影,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因多疑而产生的错觉。

3. 守株待兔,出自《列子·汤问》。

比喻坐等机会而不自己努力。

4.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5.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汤问》。

比喻无事自扰,过度担忧。

6. 望洋兴叹,出自《红楼梦》。

比喻对现实感到无能为力、无法改变。

7. 纸上谈兵,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比喻只在纸上空谈,没有实际行动。

8. 守口如瓶,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形容保守秘密,不泄露口风。

9.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0. 马首是瞻,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比喻追随权势,唯命是从。

11. 画龙点睛,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在作品或言论的关键地方做出点睛之笔,使之更加完美。

12. 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比喻事情的发展往往难以预料,好事变坏事,坏事变好事。

13. 一箭双雕,出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比喻一举两得,一次行动达到两个目的。

14. 虎头蛇尾,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开始时势头很大,后来却变得无力或效果不佳。

15.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比喻在已经很完美的事物上再做多余的补充。

16. 拔苗助长,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比喻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17. 狐假虎威,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18. 虎落平阳被犬欺,出自《红楼梦》。

比喻势单力薄的人遭到欺负。

19.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20. 蜀犬吠日,出自《庄子·外物》。

5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

5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

个成语典故地出处,个名人故事,别说以后孩子不知道当我们平时生活中用到一鼓作气、负荆请罪、老当益壮等成语时,可有想过他们地出处呢?这里面可包含着古人地大智慧.、一鼓作气(曹刿ì)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地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释义:改正一个字地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地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地人.、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卧薪尝胆(勾践)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接竿而起(陈胜)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三顾茅庐(刘备)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地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孺子可教(张良)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四面楚歌(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地境地.、老当益壮(马援)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投笔从戎(班超)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暴殄天物(商王)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暗渡陈仓(韩信)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嗟来之食(黔敖)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释义:指带有侮辱性地施舍.、怒发冲冠(蔺相如)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手不释卷(吕蒙)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韦编三绝(孔子)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释义:编连竹简地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墨守成规(墨子)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地也.”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病入膏肓(蔡桓公)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地地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安)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释义: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地人也都跟着得势.、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口蜜腹剑(李林甫)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地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地人.、风声鹤唳(苻坚)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释义: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泰山北斗(韩愈)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释义: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地人.、破釜沉舟(项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东窗事发(秦桧)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释义:比喻阴谋已败露.、程门立雪(程颐、杨时)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释义: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司空见惯(刘禹锡)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刘禹锡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梦笔生花(李白)出自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力透纸背(颜真卿)出自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释义: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胸有成竹(或成竹在胸)(文与可)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释义:画竹前竹地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赤膊上阵(许褚)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马革裹尸(马援)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黄袍加身(赵匡胤)出自《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释义: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洛阳纸贵(左思)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释义: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背水一战(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释义: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闻鸡起舞(祖逖)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地人及时奋起.、初出茅庐(诸葛亮)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释义: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完璧归赵(蔺相如)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释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释义: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乐不思蜀(刘禅)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释义: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指鹿为马(赵高)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释义: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画龙点睛(张僧繇)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释义: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地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入木三分(王羲之)出自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释义: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讳疾忌医(蔡桓公)出自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释义: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地地缺点和错误.、鞠躬尽瘁(诸葛亮)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5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5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5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1.一鼓作气(曹刿guì)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成语典故及出处

成语典故及出处

成语典故及出处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

那么你对成语的典故与出处了解的多少呢?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成语典故及出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成语典故及出处篇一:万死不辞的故事东汉末年,朝政大权落在董卓手中。

董卓骄横跋扈,出入宫廷用皇帝的仪仗,并让弟弟、侄儿统率禁军,把董氏宗族的人不论老小一律封为列侯。

他还征二十五万民夫为自己修筑宫室,又从民间选来八百美女,纳入宫内。

司徒王允见董卓如此嚣张,很为汉玉室担心,但又无法除掉董卓,心中十分烦恼。

一天夜里,他到后花园散心,忽然听见有人在牡丹亭畔长吁短叹。

走近一看,原来是家中的歌妓貂蝉。

王允问道:“深更半夜,你为什么来这里唉声叹气?”貂蝉回答说:“承蒙大人恩惠抚养,为我训习歌舞,并以礼相待。

我虽然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万一。

近来见大人双眉紧锁,知道必定是为国事操心,所以心中忧伤,但不敢询问。

今晚又见大人行坐不安,因此也长吁短叹起来,想不到被大人发现。

如果大人有用我的地方,我一定效力,虽万死也决不推辞。

”王允听了貂蝉的话,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马上朝貂蝉跪下,纳头便拜。

貂蝉慌忙扶起。

王允流着眼泪说:“眼下朝廷危如累卵,贼臣董卓将要篡位,朝中文武元计可施。

董卓有一个义子吕布,骁勇异常,天下无有敌手。

方才听了你的话,我想出一条‘连环计’来,先把你许配给吕布,然后再暗中献给董卓。

你去离间他们父子两人,让他们因为想得到你而互相仇恨,最后挑拨吕布去杀死董卓。

如此方能除掉大害,为国效忠。

不知你意下如何?”貂蝉缓缓站起,态度坚决他说:“我已许下大人虽万死也决不推辞,如果不能遵计杀死董卓,以报国恩,愿意死在万刃之下!”玉允和貂蝉共同谋划,实现了“连环计”,结果除掉了奸臣董卓。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吾见兄长一面;虽万死不辞。

”成语典故及出处篇二:土崩瓦解的故事商纣王是商朝的末代君主,是一个暴虐无道的昏君。

他贪恋酒色、荒淫无度,整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理朝政。

有典故的成语

有典故的成语

有典故的常用成语典故就是有出处、依据的故事典例。

一般和人物分不开,即名人故事。

一,神话传说1.开天辟地kāi tiān pì dì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

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出处: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2.女娲补天nǚ wā bǔ tiān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3.夸父逐日kuā fù zhú rì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

夸父拚命追赶太阳。

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处:《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

渴欲得饮,赴饮河渭。

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4.后羿射日hòu yì shè rì后羿:上古人名。

后羿射太阳。

赞颂敢于同自然做斗争的英雄;也表达人类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5.精卫填海jīng wèi tián hǎi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

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

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处:《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6.三过家门而不入sān guò jiā mén ér bù rù指夏禹治水的故事,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7.八仙过海bā xiān guò hǎi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

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

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出处: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8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

8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

8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8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当我们平时生活中用到一鼓作气、负荆请罪、老当益壮等成语时,可有想过他们的出处呢?这里面可包含着古人的大智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8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成语典故的出处11、一鼓作气(曹刿guì)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成语的典故和出处

成语的典故和出处

刻舟求剑是《吕氏春秋·察今》中记述的一则寓言,说的是楚国有人坐船渡河时,不慎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把剑掉下的地方。

”当舟停驶时,他才沿着记号跳入河中找剑,遍寻不获。

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不懂变通、墨守成规之意。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战国时代的思想家韩非子,阐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时宜,来建立适当的政策与设施。

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认为古代圣人的政策就是好的,而不管适不适合当前社会。

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宋国有个农夫,有天在耕作时,看见一只兔子跑过来。

那只兔子可能太惊慌了,没注意前方,就撞上一棵树,把脖子撞断死了,农夫便不劳而获地得到那只兔子。

他想以后如果都可以这样得到兔子,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

于是扔掉手中的耕具,天天守在树旁等兔子送上门来。

结果从此以后再也没得到任何一只兔子,反而让自己成为全宋国的笑柄。

所以,用旧法来治理国家,就像这个守兔之人,根本会徒劳无功。

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守株待兔」,用来比喻拘泥守成,也用来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等着目标自己送上门来。

拔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释义】把禾苗拔起一点,来帮助他成长。

比喻违反自然规律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

拔:拔;苗:禾苗;助:帮助长:成长。

也做“揠苗助长”。

古时候宋国(今为商丘)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每天他到稻田时,发觉那些稻苗长得非常慢。

他等得不耐烦,便将稻苗拔高几分。

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扛锄头回家休息。

然后回去对家里的人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一大截!”他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成语出处及典故

成语出处及典故

成语出处及典故典故大家应该都了解吧,那典故都有哪些呢?详细是店铺带来的成语出处及典故的内容,欢迎欣赏成语出处及典故1近水楼台(近水楼台)【典故】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宋·俞文豹《清夜录》【释义】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

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成语故事】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关心与推荐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成语出处及典故2破釜沉舟【典故】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史记·项羽本纪》【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

成语出处及典故3名落孙山(名落孙山)【典故】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

赴举他郡,乡人讬以子偕往。

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 宋·范公偁《过庭录》【释义】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

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成语故事】宋朝苏州滑稽才子孙山与朋友去苏州参加乡试。

考完以后,孙山考中但是最后一名。

朋友没考中留在省城。

孙山回到乡里接受乡亲的祝贺。

朋友的父亲来打听儿子的情况,他作诗“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来回答朋友的父亲。

成语出处及典故4孟母三迁【出处】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汉·赵歧《孟子题词》【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形容家长教子有方。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高中语文的成语典故及出处精选_成语故事大全

高中语文的成语典故及出处精选_成语故事大全

高中语文的成语典故及出处精选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特殊的一类,在结构、语义、语法、语用等多个方面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的成语典故及出处精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高中语文的成语典故及出处精选篇一:悔过自新的故事西汉时期,医学家中以淳于意较为有名。

他从小就热爱医术,喜欢摆弄银针、药品。

后来,淳于意拜着名医生公乘阳庆为师,学到了黄帝、扁鹊流传下来的医术,攻克了很多疑难杂症。

后来,因为医死了人,被官府判以肉刑,要押到京城长安去行刑。

淳于意没有生儿子,只有五个女儿在膝前行孝。

他临走时,对女儿们说:“如今父亲已经到了紧要关头,你们却谁也帮不上忙!”缇萦是淳于意的小女儿。

她听到父亲的话后,非常伤心,更为自己的束手无策而自责。

于是,她与父亲一起去了长安,并给汉文帝写了一封言辞凄切的信。

信上是这样写的:“我父亲担任政府官职时,老百姓都说他廉洁无私,值得崇敬。

现在他由于一时不慎而触犯国法,理应受到惩罚。

可是我却感到,人死了就不能再活过来,受了肉刑之后,手脚断裂了也无法再长出来,那时就是想悔过自新,也做不了什么事了。

我愿意到官府里去做奴婢,来赎父亲的罪,以便让他有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重新。

”汉文帝读完缇萦的信,被她的一片爱父之情所感动,于是传下一道圣旨,将淳于意的罪行赦免。

汉文帝法外施恩后,觉得肉刑太过于残酷,就索性将肉刑废除了。

【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

德至厚,当改过自新。

《新唐书·冯元常传》:“元常喻以恩信,约悔过自新,贼相率脱甲而缚。

”高中语文的成语典故及出处精选篇二:差强人意的故事吴汉是刘秀的一个部下,平常不太喜欢说话,个性也是直来直往。

刚开始,刘秀没有很注意他,后来听到一些将军常常称赞吴汉,才开始注意吴汉,还拜他做大将军。

从此以后,吴汉帮刘秀打了许多次胜仗,立下不少功劳。

吴汉不但勇敢,对刘秀也十分忠心。

每次出外做战,总是紧紧跟着刘秀,而且只要刘秀没睡,他也就恭敬的站在一旁,不肯先睡。

成语出处和典故及释义

成语出处和典故及释义

成语出处和典故及释义
以下是成语出处和典故及释义:
1. 小题大做:明·方汝浩《禅真逸史》第11回:“但事有凑巧,此时忽地有人报进院来,说道:‘周参将带兵围了儒学,拿一个是秀才打扮,在那里号他,要他做妖言惑众的犯人。

已经解到本县堂上去了。

’慌得那典史没了主意,道:‘这个不难,你随我出去。

我自有个道理。

’”
2. 后来居上:汉·班固《汉书·汲黯传》:“今提一郡之卒,而亲奉卫天子,将赏诛决焉,不以此时佐明主,忠臣诚未有以比于汲黯也。


3. 朝三暮四:先秦·庄子《庄子·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4. 杯弓蛇影: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怪神》:“予之祖父郴为汲令,以夏至日请见主簿杜宣,赐酒。

时北壁上有悬亦弩,照于杯中,其形如蛇。

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损饮食,大用赢露(衰败),攻治万端,不为愈。

后郴因事过到宣家窥视问其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

郴还听事,思惟良久,顾见悬弩,必是也。

则使左右将悬弩并蛇取来。

宣闻弩影杯中,而惊惮发病死。

郴乃以杯属使勿动,蛇即日自失。


总之,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

有些成语必须知道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

古代的成语典故与出处精选

古代的成语典故与出处精选
【出处】 《孙子兵法》:“凡战者,以正合,以奇(ji)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古代的成语典故与出处精选篇二:百川归海的故事
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袭父封为淮南王。他爱好读书鼓琴,才思敏捷,曾召祟兵客和懂得天文、医学、历算、占卜等数千人,集体编写了一部数十万字的书《鸿烈》,也称《淮南子》《淮南子》中有一篇《记论训》,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它的基本观点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里和水旁边,衣着非常简陋,生活十分艰苦。后来出了圣人,他们带领人们建造宫室;这样人们才从山洞里走出来,住进了可以躲避风雨寒暑的房子。圣人又教人们制造农具和兵器,用来耕作和捕杀猛兽,使人们的生活比过去有了保障。后来,圣人又制礼作乐,订出各种各样的规矩,使人们有了礼节和约束。由此可见,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们不是老是用一个方式生活。所以对古时候的制度,如果不再适合使用,就应该废除,而对于现在的,如果适合使用,就应该发扬。以上的一切都说明,像千百条来自不同源头的江河,但最后都会归流入大海一样,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求得更好地治理社会,过更美好的生活。
燕军攻了几年,一直都没有攻下莒城,于是只好转攻即墨城。即墨城为守城的大将军。聪明的田单想出了一个新的计谋,叫“火牛阵”。他先叫城内的商人,拿着金银珠宝偷偷送到燕军将领手中,并且要他们假装投降,并且说:“即墨城的守军兵力不够快要投降了,这些珠宝献给你们,请求大人您入城之后千万别杀我们!”燕军一听,以为即墨城里已经准备投降,一高兴就放松了警戒。
子产听了连连摇头说:“人心各不相同,就像人面各不相同一样,我怎么敢说你的面貌与我的面貌相同呢?我心里觉得你这样做很危险,所以据实相告。”子产这话的言外之意是,我心里的想法并不见得与你子皮的相同。

成语典故及出处

成语典故及出处

成语典故及出处1. “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可太有意思啦!它出自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传说张僧繇画龙不画眼睛,说点了就会飞走,人们都不信,结果他点了之后龙真的腾空而起!就好比写文章,最后那精彩的一笔就是画龙点睛呀!比如写一篇感人的故事,结尾处加上一句深刻的感悟,哇,那效果,绝了!2. “叶公好龙”,大家都听过吧!这来自汉朝刘向的《新序·杂事》。

叶公口口声声说喜欢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结果真龙一来,他却吓得要死。

这就像有些人说喜欢什么,真遇到了却又退缩。

就像有人总说喜欢冒险,可真要去爬山时却又不敢了,这不就是叶公好龙嘛!3. “亡羊补牢”,多熟悉呀!出自《战国策·楚策》。

丢了羊才去修补羊圈,虽然有点晚,但总比不做强呀!就像我们犯了错,及时改正还来得及呀。

比如说不小心打破了杯子,赶紧清理干净,下次小心点,这就是亡羊补牢呀!4. “狐假虎威”,嘿嘿,这个很经典哦!源自《战国策·楚策一》。

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唬其他动物,多狡猾呀!想想生活中有些人仗着别人的权势欺负人,不就是狐假虎威嘛!比如那个谁,总说自己认识什么厉害的人,然后到处炫耀,真让人看不惯!5. “掩耳盗铃”,是不是很形象!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捂着自己耳朵偷铃铛,以为别人就听不到了,多可笑呀!这就像有些人自欺欺人,明明事实摆在眼前,却装作看不见。

比如考试没考好,却骗自己说只是没发挥好,这不是掩耳盗铃吗?6. “刻舟求剑”,这可是个大笑话呢!来自《吕氏春秋·察今》。

船都走了,在船上刻个记号去找剑,怎么可能找得到呀!这就像有些人死脑筋,不懂得变通。

比如一直用老方法做事,不根据实际情况改变,那不就是刻舟求剑嘛!7. “滥竽充数”,哈哈,太有意思啦!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乐队里充数,这得多大的胆子呀!就像有些人没本事却装作有本事,在团队里混日子。

比如说工作中有些人啥也不干,却跟着领功劳,这不是滥竽充数是啥!8. “买椟还珠”,这多逗呀!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典故成语及出处

典故成语及出处

典故成语及出处
1. 指鹿为马(源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时期,丞
相赵高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假意问百官:“这是马还是鹿?”赵高编造事实,宣称马是鹿,试图迷惑百官和朝臣,得到支持,并且随后质疑这些人是否只贪图政治职位而已。

2. 杯弓蛇影(出自《汉书·王莽传》):王莽时期,有位百姓
因为误以为芦苇棒是蛇而丢掉酒杯,形容人疑神疑鬼,多疑心理。

3. 画饼充饥(出自《木兰诗·唐诗三百首》):形容虚假的安
慰或欺骗。

4. 指桑骂槐(出自《宋书·杨思言传》):形容藉爱贤之名,
实际对人进行暗自诽谤攻击。

5. 纸上谈兵(出自《战国策》):指只在纸面上谈论兵事,没有实际行动。

6. 杀鸡取卵(出自《金瓶梅》):比喻出于贪图眼前利益,而损害或破坏长远利益。

7. 一曝十寒(出自《红楼梦》):形容学习或工作不持久、坚持不下去。

8. 不自量力(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形容不估计
自己的力量或能力。

9. 无事生非(出自《周易·系辞上》):形容无事生事,制造
纷争。

10. 画龙点睛(出自《世说新语》):比喻在文艺作品中用简
单的方法使人物形象、情节等更加生动形象。

最新整理成语典故、出处、含义大全

最新整理成语典故、出处、含义大全

1.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2.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含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请求对方的宽恕3怒发冲冠:【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气愤到极点4.刎颈之交:【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

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5.门庭若市:【出处】《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6.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处】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

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7.水落石出:【出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含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8.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含义】天所宠爱的人9.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10.风骚:【出处】《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出处】《国风》《离骚》【含义】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鱼我所欲也》作者:孟子11.舍生取义。

【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成语的典故及出处

成语的典故及出处

成语的典故及出处成语是汉语词汇重要的组成部分,成语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

成语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固定词组,具有固定的结构方式和特定的文化内涵,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成语的典故及出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成语的典故及出处篇一:柳暗花明的故事公元1167年4月的一天,春光明媚,风和日丽,气候爽人。

陆游独自一人拄着拐杖外出游览,沿着镜湖,踏上了去西山游览的道路。

走着走着,山路渐渐盘曲起来。

大约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越来越少。

当他登上一个斜坡时,只见前面山重水复,无路可走了。

陆游游兴正浓,不肯回去,便顺着山坡向前走了几十步,拐过山角,突然发现前面有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几十户人家的村庄掩映在绿柳红花之中,就像传说里的桃花源一样。

陆游高兴极了,进村去拜访村民,村民们也摆酒设宴盛情款待了这位来自山外的客人。

那地淳朴的民风使陆游十分感动,所以回到家后,便写了一首着名的七言律诗《游山西村》,其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出处】唐·武元衡《摩河池送李侍御之凤翔》成语的典故及出处篇二:居心叵测的故事战国时期,赵王派大臣出使外国谈判。

可是这位大臣早已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了。

可是他还假惺惺地对赵王说:“大王把这么重要的外交重任交给我,我一定誓死效忠,请大王放心,我走后,请大王多保重。

“赵王很受感动地说:“那就请你不要食言,实践你的承诺,我等你早日归来。

”这时这位大臣装模作样的流着眼泪,跪下说:“臣出使他国,并不考虑保全性命。

可是臣顾虑臣走后在赵国的声誉问题。

”赵王不解地问他怎么回事。

大臣说:“臣不求苟且偷生,却追求美好的名誉。

可是我离开赵国后,肯定会有很多嫉恨我的人散布恶言恶语对我进行诽谤,猜疑我是否会里通外国,如果大王您轻信他人之言,那么受害的是我,您说到那时我能回赵国吗?”赵王听后,非常诚恳地对大臣说:“你放心吧,我发誓,绝不会听信任何谣言。

”大臣走后便投奔魏国去了,并赠送给魏国很贵重的礼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难的成语典故出处分析
(1)七月流火(本指“天气转凉”;后人竟望文生义,愣说成“盛夏时节,天上下火”)
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

“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

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

由此可见,“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豳风》里这两句话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


(2)娑婆世界(佛教名词,常被生吞活剥地改装成“婆娑世界”)
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尼佛。

“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

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3)空穴来风(原指有根有据的事儿,结果被篡改成了捕风捉影的意思)
这个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

此语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呢。

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

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

所以,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影儿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则比较恰当。

(4)床笫之私(床笫,是个迷人双眼的“马甲”,很容易误作“床第”。


床,好解释;笫(读作“子”),指“垫在床上的竹席”。

“床笫”也就是床铺。

引申为夫妻之间的语言或房事。

但换上“床第”这套“马甲”,就什么“讲儿”也没有了。

(5)明日黄花(指“过时之物”。

或许有人觉得,“明日”哪里不过时?“昨日”才过时哩,便想当然地篡改成了“昨日黄花”)
这个成语的出处,源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黄花,也就是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6)美轮美奂(只形容建筑之美,如今,被滥用到所有事物上。

尤其是电台、电视台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半吊子主持人,往往是张嘴就来,出口成错——错了也不改,脸皮就是厚。


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晋文子赵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晋国大夫张老去祝贺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轮,是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

这个成语指高大的意思,专门形容房建筑屋高大华丽。

现在?连唱歌跳舞、喝酒吃饭都“美轮美奂”了,上哪儿说理去?
(7)振聋发聩(本意是声音很大,令人警醒;竟被误作听力下降,像个呆头呆脑的聋子)
这个成语的出处在清代大才子袁枚那里,他写过《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中有句话:“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 聩,耳聋。

“振聋发聩”,即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8)始作俑者(原指做坏事,引领歪风邪气的“第一人”,现在,居然摇身一变,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起码也是开先河的任务)
出处在《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这是理所当然的”贬义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