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手术后的听觉语言康复训练

合集下载

浅谈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浅谈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浅谈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人工耳蜗发挥其最佳效果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人工耳蜗装置;二是手术过程;三是术后的康复教育。

目前,人工耳蜗装置已日趋完善,植入手术已成为常规手术,而术后康复教育的理论与模式已被公认为是其中有待深入探索与研究的关键环节。

因此,自人工耳蜗问世以来,其术后康复教育的机理及方法就成为言语病理学、听力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特殊教育学等多学科共同探索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

聋儿的听觉言语训练,应符合小儿语言发展规律,按聋儿“听力年龄”分阶段从浅到深逐步进行。

1 术后聋儿耳蜗康复的内容人工耳蜗不是真耳,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性,还不能尽善尽美达到与生物耳功能一模一样。

电听觉与声听觉有差异,所以植入后患儿需对人工耳蜗提供的声音有一个熟悉、学习过程,需要结合训练逐渐适应,这其中家庭支持、期望值及科学训练对人工耳蜗植入后的成功与否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前聋的儿童在开机听到声音后,他(她)的听力年龄只有0岁,需要从察觉声音开始,逐渐学会区别,确认声音,理解言语,发展说话,从而建立自己的听觉言语系统,此过程与正常儿童的听觉发展过程类似,帮助人工耳蜗植入的儿童学习聆听,发展语言,这是康复训练的重要内容。

对耳聋患儿而言,治疗不仅仅是听觉径路的补偿问题,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有声的环境进行获得语言的各项训练。

2 术后家庭听觉言语训练阶段(1)听觉感知训练阶段是指让小儿感觉声音是否存在,即声音的“有”与“无”。

对声音感知的训练要求比助听器要精细得多。

因为人工耳蜗可以察觉到非常细小、广泛的声音。

训练初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要学会聆听、目光接触、共同关注、轮换表达的技巧等。

(2)词汇的积累阶段是在听觉训练基础上,把看到触到的东西与声音信号结合在脑子里形成信号,使他们逐渐理解言语含义,辅佐以视觉和其他感觉使他们知道更多社会事物。

(3)语言训练阶段是在词汇积累的基础上,训练聋儿由简到繁,由少到多,由单字到短句,逐渐做到能听懂别人的语言,使别人能听懂自己的语言。

成人耳蜗康复语言训练

成人耳蜗康复语言训练

成人耳蜗康复语言训练成人耳蜗康复语言训练是指针对成人耳蜗植入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旨在帮助患者逐步适应新的听觉环境,恢复听力和语言能力。

该训练主要包括听力训练和语言训练两个方面。

一、听力训练1. 逐步调整声音强度:在开始进行听力训练前,需要先进行声音强度调整。

由于耳蜗植入手术后,患者对声音的感知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逐步增加声音强度,以帮助患者适应新的听觉环境。

2. 声音定位训练:耳蜗植入手术后,由于只有一个耳朵能够接收声音,因此很难准确地判断声源的位置。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定位声源,可以进行一些声音定位训练。

例如,在一个房间里放置多个扬声器,并播放不同方向的声音。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区分不同方向的声源,并提高定位能力。

3. 语音辨别训练:语音辨别训练是指通过听取不同的语音,帮助患者逐步提高对语音的辨别能力。

该训练可以通过播放不同的单词、句子和故事等方式进行。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逐渐增加语音难度,以帮助患者逐步提高对语音的理解和辨别能力。

二、语言训练1. 发音训练:由于耳蜗植入手术后,患者需要重新学习如何听和说话,因此发音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发音训练可以通过模仿老师的发音、口型等方式进行。

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正确的发音方法和技巧,并逐步提高难度。

2. 语言理解训练:语言理解是指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耳蜗康复训练中,需要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语言理解训练,以帮助患者逐步提高对不同类型语言信息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的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方面进行训练。

3. 交流技巧培养:耳蜗康复训练还需要培养患者的交流技巧。

在耳蜗植入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和沟通困难,因此需要进行一些交流技巧的培养。

例如,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等方面进行训练。

总之,成人耳蜗康复语言训练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过程。

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庭成员共同协作,帮助患者逐步适应新的听觉环境,并提高听力和语言能力。

人工耳蜗康复课程训练方法

人工耳蜗康复课程训练方法

人工耳蜗康复课程训练方法
人工耳蜗是一种通过电刺激来刺激听神经的技术,可以帮助全聋或严重听力受损的人恢复听力。

但是,只有安装人工耳蜗是不够的,需要配合康复课程来帮助耳蜗用户逐步适应听觉环境。

下面介绍几种人工耳蜗康复课程训练方法。

1. 语音训练
语音训练是一种最基本的康复课程,旨在帮助耳蜗用户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和语调。

这种训练方法通过逐渐增加声音难度来逐步提高听力水平。

可以从简单的单词听写开始,然后逐渐转换到复杂的语句和对话。

在训练过程中,耳蜗用户需要集中精力去听,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口型上。

2. 音乐训练
音乐训练可以帮助耳蜗用户学会欣赏音乐,并且提高听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听音乐、唱歌和演奏乐器等方式进行训练。

3. 聆听环境训练
聆听环境训练可以帮助耳蜗用户更好地适应周围的声音环境。

通过模拟不同的环境声音,如人声、交通噪音等,用户可以逐渐适应各种声音,并学会从中分辨重要信息。

4. 双耳听力协调训练
对于部分耳蜗用户,他们可能有一个耳朵是正常的,另一个耳朵是人工耳蜗的。

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双耳听力协调训练,帮助用户更好地协调两个耳朵的听力。

可以通过听不同的声音和语调并尝试从
中分辨出每个声源的位置来进行训练。

综上所述,人工耳蜗康复课程训练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用户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通过坚持训练,耳蜗用户可以逐步恢复听力并适应各种声音环境。

人工电子耳蜗术后如何康复训练

人工电子耳蜗术后如何康复训练

人工电子耳蜗术后如何康复训练聋儿在接受耳蜗植入以后,需要一个听觉培建的过程。

要达到听觉培建的目的,就需要给他大量的听觉刺激。

1.每天坚持一对一的个别化听觉训练时间无论在专门的康复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要坚持一对一的个别化训练。

特别是在刚刚开始训练时,这样有利于减少噪音和培养其听觉注意力。

2.设定合理的训练目标没有目标经常会造成孩子的发展不够全面系统。

目标制定过低或过高都会阻碍聋儿的进步。

有的家长在孩子刚刚开机时就要求他马上学会辨听,为此对孩子进行体罚,造成孩子惧怕聆听,不愿做听觉训练。

这就是目标设定不合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合理的目标设定,如,刚刚开始让孩子学着去倾听周围的声音,并不马上要求学会辨听,而是慢慢地从最简单的开始,一听到就鼓励或者奖励他,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慢慢就会看到效果,切不可操之过急。

3.听力训练要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多采用活泼有趣的形式和丰富直观的玩教具,这样能够使孩子乐于参与训练活动,能保持注意力。

5.听力训练要与语言训练、智力训练等相结合,不分先后。

每个孩子都有语言、智力、情感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期,而且都是在3岁左右。

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将听力、语言、智力等方面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分先后。

6.要给聋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声音,教授的语言内容要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我们给聋儿提供的声音应该具有丰富的变化,首先要教给他们经常能看到和经常使用的语言内容。

7.在训练初期,要从聋儿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入手。

很多家长询问听觉训练初期应该采用哪些词语。

其实这没有统一的规定,我们要考虑每个聋儿的个体差异,从他们熟悉的词语入手。

如果孩子没有熟悉的语言内容,就从他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入手。

8.在训练初期要提供安静的训练环境。

当聋儿听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可以进行噪音环境的听取训练。

在耳蜗初期的听觉训练中,要提供安静的训练环境,以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稳定的声音信号。

当聋儿听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要开始进行在噪音环境中的听取训练,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在噪音环境中抓取信号声的能力。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语言训练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语言训练

第一章小儿人工耳蜗植入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可通过助听器、人工耳蜗获得听觉。

人工耳蜗技术的发明给助听器补偿效果欠佳的重度、极重度耳聋患者带来了福音,使这部分人群,特别是聋儿通过植入人工耳蜗重新获得听觉,经过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而回归主流社会。

第一节人工耳蜗历史人类很早就发现体外电刺激听觉系统可以使人获得声音。

1790年意大利生理学家发现电流可使离体的蛙腿肌肉产生收缩效应,说明电刺激可以引起机体的反应,这是产生人工耳蜗最早的生理学基础。

1930年美国科学家把电极插入猫的听神经,同时给予声音刺激,可记录下听神经的反应。

1957年,法国人Djourno和Eyries用电极刺激人听神经,病人可以分辨某些音调和单词。

1964年美国人Simmons用电极刺激听神经和下丘脑,病人能分辨某些音调;两年后,其首次使用多导电极,把6个电极插入病人的蜗轴内,用不同的电极在不同的部位进行刺激时,病人可以感受到不同的音调变化。

六十年代末,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开始研制多导系统,1981Cochlear年公司成立,由公司与墨尔本大学合作开发的22导、24导电极人工耳蜗目前在世界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并首先通过美国FDA认证。

目前世界上有多个人工耳蜗产品,如美国生产的品牌的人工耳蜗,奥地利的COMBI40型多导人工耳蜗,澳大利亚的Uuclear22导、24导人工耳蜗,法国公司MTM生产的Digisonic多导人工耳蜗等。

我国人工耳蜗植入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9年,北京协和医院首次为聋人植入单导插座式人工耳蜗装置,此后,上海、广州、西安等城市相继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开始之初主要为单导人工耳蜗,由于效果不够显著已渐渐停用,一些研究单位也在不断研制多导人工耳蜗,据报上海已有产品并用于临床,但还未成规模生产。

目前在我国市场使用的多导人工耳蜗主要为澳大利亚、奥地利及美国产品。

从1995年第一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至今,已有数千余病人接受人工耳蜗植入。

人工耳蜗康复课程训练方法

人工耳蜗康复课程训练方法

人工耳蜗康复课程训练方法
人工耳蜗是一种能够帮助听力受损者恢复听力的医疗设备。

但是,仅仅安装人工耳蜗是不够的,需要进行耳蜗康复训练,以加强听觉系统的适应能力和提高听力水平。

以下是人工耳蜗康复课程训练方法。

第一阶段:单个音素的训练
在人工耳蜗的康复训练中,最初的阶段是单个音素的训练。

这是为了让听力受损者逐渐适应人工耳蜗,学会如何解码声音,并逐渐提高辨别音素的能力。

这个阶段的训练通常包括声音识别、声音辨别、声音定位和声音的区分和识别等练习。

第二阶段:单词训练
通过单个音素的训练,听力受损者可以逐渐适应人工耳蜗,开始进行单词训练。

这个阶段的训练通常包括对常见单词的辨别和理解等练习。

这有助于听力受损者学会如何将单个音素组合成单词,并理解单词的含义。

第三阶段:句子训练
在单词训练之后,听力受损者可以逐渐进行句子训练。

这个阶段的训练通常包括听取句子并理解其含义、回答问题和描述内容等练习。

这有助于听力受损者学会如何将单词和语言结构组合成有意义的句子。

第四阶段:对话和听力理解训练
在进行了单词和句子训练之后,听力受损者可以逐渐进行对话和听力理解训练。

这个阶段的训练通常包括听取对话并理解其含义、回
应对话内容、回答问题和描述内容等练习。

这有助于听力受损者学会如何理解和参与真实的对话。

在以上阶段的训练中,听力受损者还可以通过参与不同类型的游戏、听力练习和情境模拟等方式来加强训练效果。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听力受损者需要与训练师密切配合,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以逐渐提高听力水平和适应人工耳蜗。

耳蜗移植手术后如何康复训练

耳蜗移植手术后如何康复训练

耳蜗移植手术后如何康复训练对于许多听力障碍患者来说,耳蜗移植手术是重获听力的希望。

然而,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的康复训练同样至关重要。

康复训练不仅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适应新的听力环境,提高听力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促进其融入社会生活。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耳蜗移植手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听觉训练1、声音感知术后初期,患者需要重新学习感知声音。

从简单的环境声音开始,如敲门声、电话铃声、水流声等。

每天花一定时间专注于这些声音,逐渐熟悉它们的特点和差异。

2、声音辨别在能感知声音的基础上,进行声音的辨别训练。

比如,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不同动物的叫声、男女声音的差异等。

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音频资料,让患者进行判断和识别。

3、声音定位通过一些游戏或练习,帮助患者确定声音的来源方向。

例如,在房间的不同位置发出声音,让患者指出声音来自何处。

这有助于提高患者在现实生活中对声音的反应能力。

4、听力理解逐渐增加听力理解的难度。

从简单的单词、短语,到句子、短文。

可以通过听故事、新闻、对话等方式,锻炼患者理解听到的内容。

二、语言训练1、发音练习由于长时间的听力障碍,患者的发音可能存在问题。

术后需要进行系统的发音练习,从元音、辅音开始,逐步过渡到单词、句子的发音。

可以通过模仿、跟读等方式进行。

2、词汇积累增加词汇量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

可以通过阅读、观看图片、与他人交流等途径,学习新的词汇,并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3、语句表达从简单的语句开始,练习如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鼓励患者多说多练,不断纠正错误,提高语句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4、语言交流积极参与日常的语言交流活动,如与家人、朋友聊天,参加社交活动等。

在实际交流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技巧。

三、康复训练的时间和频率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保持耐心和坚持。

在术后的前几个月,建议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康复训练,随着听力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可以逐渐减少训练时间,但仍要保持一定的频率。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训练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训练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训练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帮助患者适应和使用人工耳蜗,并改善他们的听觉能力。

以下是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康复训练建议:
1. 早期训练:手术后几周内,你的听觉神经将需要时间来适应人工耳蜗。

在此期间,你可以开始进行简单的听觉训练,如辨别不同音调的声音或听力游戏。

2. 逐渐增加复杂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可以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度。

例如,听较复杂的语音或音乐,并尝试从中区分不同的声音。

3. 听力训练程序:一些听力中心会提供专门的训练程序,旨在帮助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加强听觉能力。

这些程序可能包括听力游戏、语音训练和听觉训练等。

4. 言语矫正:如果你在手术前有听力问题,可能还需要进行言语矫正训练,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发音语言。

5. 应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将听力训练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积极参与对话、观看电影或听音乐。

6. 定期复诊:定期复诊是重要的一部分,以确保人工耳蜗的正常工作,并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重要的是要记住,人工耳蜗的康复是个渐进的过程,每个人的
康复时间和效果都会有所不同。

耐心和坚持将对你的康复有很大帮助。

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问题,及时咨询你的医生或康复专家。

12个月的幼儿耳蜗手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12个月的幼儿耳蜗手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12个月的幼儿耳蜗手术后康复训练方法当家里有个 12 个月大的幼儿经历了耳蜗手术后,康复训练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事儿啦!这就好比是小树苗刚种下去,得精心呵护它成长呀!首先呢,就是听觉训练啦。

要多和宝宝说话,用各种不同的声音、语调,就像唱歌一样,让宝宝感受声音的美妙。

可以拿着小铃铛或者能发出声音的小玩具,在宝宝的不同方位轻轻摇晃,让宝宝去寻找声音的来源,这就像和宝宝玩捉迷藏一样有趣呢!还可以在宝宝耳边轻轻拍手,看宝宝会不会有反应。

然后就是语言训练呀。

虽然宝宝还小,但可别小瞧他们的学习能力哟!要不断地和宝宝说话,给他讲故事,就像春雨滋润大地一样,慢慢地让语言在宝宝心里扎根。

指着身边的东西,告诉宝宝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别怕宝宝听不懂,时间长了,宝宝自然就懂啦!还有呢,发音训练也很重要。

可以让宝宝看着你的嘴型,慢慢发出一些简单的音节,比如“啊”“呀”“哦”,就像教小鸟唱歌一样,耐心又温柔。

宝宝可能一开始发不出来,但别着急,多尝试几次,总有一天宝宝会给你惊喜的。

别忘了社交训练呀!带着宝宝多和其他小朋友接触,让他们一起玩耍。

这就好像把小鱼放进大海,让他们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学会和别人相处。

宝宝们之间的互动有时候可神奇啦,说不定能激发宝宝更多的潜能呢!康复训练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见效的事儿,就像盖房子一样,得一砖一瓦慢慢来。

这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困难,但咱可不能退缩呀!要相信宝宝,就像相信种子总会发芽长大一样。

想象一下,宝宝在我们的努力下,一点点学会聆听、说话、交流,那是多么让人开心和自豪的事情呀!这就像看着一朵小花慢慢绽放,美丽又动人。

所以呀,家长们一定要有耐心,有爱心,有恒心。

要把康复训练当成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不要因为宝宝一时学不会就灰心丧气,要给宝宝足够的时间和鼓励。

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速度也不一样,咱们就陪着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相信在我们的精心呵护和训练下,宝宝们一定能像小鹰一样展翅高飞,去拥抱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加油吧!。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训练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训练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训练人工耳蜗植入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耳聋的手术方法,通过将电极植入患者的内耳,帮助其恢复听力功能。

然而,手术仅仅是治疗的第一步,术后的康复训练同样重要。

本文将针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康复训练进行详细介绍。

1. 术后康复训练的目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康复训练旨在帮助患者适应新的听觉方式,提高听力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

通过合理的康复训练,患者可以更好地利用人工耳蜗,并逐渐适应听觉刺激。

2. 术后康复训练的时间安排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康复训练一般分为早期康复训练和长期康复训练两个阶段。

早期康复训练通常在手术后的第一周开始,以帮助患者适应新的听觉刺激。

长期康复训练则是在早期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通过更多的听觉训练和语言理解训练,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听力能力。

3. 早期康复训练内容早期康复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人工耳蜗进行适应性训练和听觉刺激的调节。

适应性训练包括对患者的听觉感知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听觉训练方案。

听觉刺激的调节则是通过调整人工耳蜗的参数,使患者逐渐适应不同的听觉刺激强度和频率。

4. 长期康复训练内容长期康复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听觉训练和语言理解训练。

听觉训练是通过不同的听觉刺激,如语音、音乐等,提高患者对声音的感知和辨别能力。

语言理解训练则是通过听取和理解不同的语言材料,提高患者的语言理解能力。

5. 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康复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康复训练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因为每个患者的听力损失和康复需求都有所不同。

其次,康复训练需要耐心和坚持,因为听力康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努力。

最后,康复训练应与专业的听力康复师合作进行,以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6. 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康复训练效果可以通过听力测试和语言理解测试进行评估。

听力测试可以检测患者对不同声音的感知和辨别能力,语言理解测试则可以评估患者对语言信息的理解能力。

先天性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护理分析

先天性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护理分析

先天性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护理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是治疗先天性耳聋的有效手段。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以保证术后的效果和生活质量。

下面针对先天性耳聋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护理进行分析。

一、康复训练1. 语言训练:手术后需要进行语言训练,以便患者能够逐渐适应人工耳蜗的听觉。

语言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发音、听取、理解等方面。

2. 聆听训练:聆听是患者康复训练的重点,通过不断地进行聆听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听力能力和听觉理解能力。

聆听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听取声音的区分、识别、理解等方面。

3. 语言环境营造:在日常生活中,为患者创造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与其他儿童正常童年生活相同的机会。

可以通过鼓励孩子与其他孩子交流、参加常规活动来促进患者的康复。

二、心理疏导1. 帮助患者适应人工耳蜗:由于患者先天性耳聋,术后可能因为长期没有接触外界声音而造成适应困难。

此时,我们需要帮助患者适应人工耳蜗,了解听力的新状态,并且教会他们如何进行听力恢复训练。

2. 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术后很多患者由于手术的创伤和对新状况的不确定,会产生各种情绪问题,如紧张、焦虑等。

我们需要通过与家长合作、提供专业咨询和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减轻焦虑,让他们更加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

三、父母教育1. 接受术后康复和再教育的需要:父母需要认识到手术后孩子的康复需要长期进行,需要接受再教育的需要,帮助孩子尽快适应人工耳蜗。

2. 了解儿童人工耳蜗的情况:父母需要了解儿童人工耳蜗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以便他们更好地帮助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

3. 提供安全保护措施:儿童的安全非常重要,尤其是进行治疗期间。

父母需要确保孩子在人工耳蜗使用期间的安全,避免让孩子在使用人工耳蜗时受到外界噪音和惊吓。

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训练

人工耳蜗术后听觉训练

第一章第一节概述在介绍耳蜗术后训练方法之前,家长要先了解几个重要问题。

一.聋儿全面xx的重要性聋儿康复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如果您的答案只是“听觉训练和语言训练”,那是很不完整的。

聋狐康复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听觉xxxxxx认知能力的培养——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社会性、情绪情感、个性、艺术性等方面的培养认知能力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

一个聋人即使有良好的听觉语言水平,但是如果其智力和社会性交往水平低于正常人,仍然难以溶入正常人群体。

我们对聋儿进行康复训练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他们学会有声语言,而是帮助聋儿真正回归主流社会。

这就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全面发展,缺一不可。

而语言本身只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工具。

有些家长认为聋儿康复应该先做听觉训练,听觉训练完成之后再进行语言训练,最后才是认知训练。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语言和智力发展的敏感期都是3岁之前,也就是说:在3岁之前,语言和智力的发展很快,而3岁之后发展速度会逐渐减慢。

年龄越大,语言和智力训练的难度也就越大。

如果我们听力训练之后再进行语言训练,语言训练之后再进行智力训练,就很可能会错过儿童发展的敏感期。

所以,听觉、言语、认知等方面的训练要同步进行,不分先后。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有意识地把听觉、语言、认知、品德等各方面的内容自然地融合起来。

二.人工耳蜗听到的声音人工耳蜗是通过电刺激帮助病人听到声音的。

所以,它提供的声音和正常人耳听到的声音会有些差异。

差异的大小是因人而异的。

通过语后聋人植入者反馈,有的人觉得听别人说话像在电话里说话的声音;而有的人觉得像在水里说话的声音;有的则说像卡通片里说话的声音。

但他们听到的都是言语声,不是有些人想的“滴滴”的电报声。

三.人工耳蜗术后训练的特点很多家长问“人工耳蜗训练和助听器训练有什么不同?”其实我们不应以助听设备的不同来区分训练方法。

而应该根据孩子的听力补偿状况来确定适合他的听觉训练发展目标和交往方式(看话、听结合或完全靠听)。

儿童植入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

儿童植入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

儿童植入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咱家里要是有小朋友做了人工耳蜗手术,那术后的康复训练可太重要啦!这就好比小树苗种下去了,得精心呵护它才能茁壮成长呀!那康复训练都要做些啥呢?首先得让孩子多听各种声音。

你可以在家里弄出各种不同的声响,比如走路的声音、开关门的声音、倒水的声音。

嘿,就像一个奇妙的声音大杂烩!孩子听得多了,对声音的敏感度就会慢慢提高。

这就好像孩子在声音的海洋里畅游,慢慢熟悉每一朵浪花。

然后呢,多和孩子说话。

别觉得孩子还小听不懂,你就可劲儿和他唠呗!说什么都行,今天吃了啥呀,外面天气怎么样呀。

这就跟给小花朵浇水施肥一样,一点点滋润着孩子的语言能力。

再就是可以和孩子玩一些声音游戏。

比如你藏一个会发声的小玩具,让孩子通过声音来找。

哇,这多有趣呀,孩子肯定玩得不亦乐乎,不知不觉中就锻炼了听力呢。

这就好像带着孩子在声音的森林里探险,寻找那些奇妙的声音宝藏。

还有哦,带孩子出去走走,听听外面世界的声音。

汽车的喇叭声、鸟儿的叫声、人们的交谈声,让孩子感受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

这就如同让孩子走出温室,去拥抱广阔的天地。

别忘了给孩子读书哦!读书的时候可以放慢语速,让孩子更好地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

这就像给孩子的心灵送上一份温暖的礼物。

康复训练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这是一场持久战呀!就像跑马拉松,得一步一步坚持下去。

咱可不能着急,要慢慢来,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耐心。

想想看,孩子就像一颗小种子,在我们的精心培育下,一点点发芽、开花、结果,那该是多么让人开心的事儿呀!咱做家长的,就得有信心,相信孩子一定能在康复训练中取得进步。

别因为孩子一时没反应就灰心丧气,要知道,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值得我们欢呼雀跃。

就像孩子学走路,一开始跌跌撞撞的,但总有一天能稳稳地走在路上。

所以呀,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努力,让孩子的世界充满美妙的声音,让他们能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快乐地成长!这难道不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吗?。

耳蜗手术后的语言康复训练

耳蜗手术后的语言康复训练

耳蜗手术后的语言康复训练对于许多听力障碍患者来说,耳蜗手术是重获听力的重要契机。

然而,手术成功仅仅是第一步,术后的语言康复训练同样至关重要。

这是一个需要耐心、毅力和专业指导的过程,它能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耳蜗的作用,重新融入有声世界,实现有效的语言交流。

在开始语言康复训练之前,首先要对患者的听力和语言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这包括听力阈值的测定、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评估、认知水平的考量等。

通过这些评估,康复训练师能够了解患者的起点,为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对于刚刚接受耳蜗手术的患者,他们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声音。

在这个阶段,训练的重点是声音感知的训练。

康复训练师会通过各种声音刺激,让患者逐渐熟悉不同的声音频率、强度和音色。

例如,使用简单的乐器,如木鱼、铃铛等,发出清晰的声音,让患者辨别。

或者播放自然界的声音,如鸟鸣声、流水声等,帮助患者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当患者对声音有了基本的感知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语言理解的训练。

这一阶段通常从简单的词汇开始,比如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如“苹果”“椅子”“杯子”等。

训练师会结合实物、图片或手势,让患者将听到的词汇与对应的事物联系起来。

同时,也会通过重复、强调和解释,帮助患者理解词汇的含义和用法。

在语言理解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语言表达的训练。

一开始,患者可能只能发出简单的音节或单词,这时候要鼓励他们多开口,不要害怕错误。

训练师会通过示范正确的发音,让患者模仿,并及时给予纠正和反馈。

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方式,如儿歌、绕口令等,帮助患者练习发音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随着患者语言能力的逐步提高,训练的难度和复杂度也会相应增加。

比如,从简单的句子过渡到复杂的句子,从描述单一的事物到讲述一个完整的事件。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患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如提问、回答、对话等,以提高他们在实际交流中的应对能力。

在语言康复训练中,家庭的支持和参与也是不可或缺的。

家长或照顾者需要积极配合训练师的工作,在日常生活中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训练方法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言语训练方法

通过言语训练,植入者可以学 会控制气息、语调、语速等言 语要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言语训练还能帮助植入者更好 地理解和运用语言,增强语言 交流能力。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听觉言语训练有助于人工耳蜗植入者 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进行正常交 流。
听觉言语训练还能帮助植入者更好地 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增强社会责任 感和公民意识。
保障。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适合听觉言语训练的玩具和 游戏,如发声玩具、音乐盒、故事机等,引导孩子进 行听觉刺激和言语互动。
家庭环境是孩子康复的重要场所,需要保持安静、整 洁、有序,避免嘈杂和干扰。
家庭中还可以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或儿歌,为孩子提 供良好的听觉环境。
家长心理支持与辅导
家长在孩子康复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需要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声音辨别训练
提供多种声音刺激,让患者学会 区分不同声音的特点,如音高、
音色、音量等。
利用语音识别软件或游戏,帮助 患者进行声音辨别训练,提高声
音分辨能力。
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多听、多 说、多读、多写,加强对声音的
感知和理解。
声音理解训练
通过言语训练师或家属的讲解和示范,让患者了解不同声音所代表的含 义,如言语声、环境声等。
05 家庭康复指导与支持
家长参与重要性
家长是孩子康复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他们的态度、情绪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孩
子的康复效果。
家长需要积极参与孩子的听觉言语训练, 家长还需要与医生和康复师保持密切沟
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听觉习惯,提高言 通,了解孩子的康复进展和训练方案调
语理解和表达能力。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语言康复训练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语言康复训练

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语言康复训练一、聋儿语言的特点1、词语概念理解不清,使用不当。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当你指着“灯”或“门”问“这是什么?”很多聋儿会回答“开灯”或“关门”,还有的把“骑自行车”说成“坐自行车”。

2、句子不完整,以单词堆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聋儿在表述一句话时经常漏掉介词、助词、连词等成分,使得一句话听起来很别扭。

如:把“我和妈妈吃饭”说成“我妈妈吃饭”;把“苹果在桌子上面”说成“苹果桌子上”。

3、经常出现语法错误,语序颠倒这种现象在聋儿当中也是非常普遍的。

他们会把“小白兔怕老虎”说成“小白兔老虎怕”;把“我家有”说成“我有家”。

4、对语言的掌握死板、不灵活。

一个聋儿能回答“小狗拉着谁?”但很可能不明白“谁拉着小狗?”他们在复述故事时总是一字不差的背诵,不会用自己的语言。

我碰到不少孩子会说“苹果”、当教他“水果”这个词时,他们仍然习惯地说“苹果”,或者“水苹果”。

要纠正很多遍,才能学会。

我碰到一个16岁的聋孩子,我对她说“坐电梯”,她纠正我说“不是坐,是站”。

5、词汇贫乏很多聋儿进入小学后,开始成绩很好,但很快就在造句和作文上暴露出问题。

除了以上我说过的句子不完整、语序颠倒等问题外,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词汇太贫乏”。

我看过聋儿和正常儿童作文的比较,同样讲春游的主题,正常儿童的作文里出现了“愉快、兴奋、欢乐、高兴”等丰富的词汇来表达他们的感受,很少重复。

而聋儿的作文里却反复出现了6个“高兴”,她不会使用别的词。

6、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差不少聋儿学习了语言却不会使用,对话理解水平很低。

这是聋儿语言的另一个特点。

有些聋儿能背儿歌,讲故事,也能复述较长的句子,但是在生活中却不能与人沟通交流,这样学习语言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例如,他会说“对不起”、“没关系”,但是当别人对他说“对不起”时,他不会说“没关系”,而是机械地模仿“对不起”。

二、聋儿语言训练的原则刚才我们分析研究了聋儿语言的几个典型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聋儿语训中要注意一些原则,尽量克服聋儿语言中的缺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耳蜗手术后的听觉语言康复训练 [转贴 2006-03-19 09:48:06]字号:大中小近几年人工耳蜗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给重度聋、极重度聋甚至全聋患者带来了福音,许多经过康复训练的小儿取得很好的效果,以进入普小和普幼学习。

成功的手术是使这些聋儿回到有声世界的基础,术后长期科学的康复训练是使他们回归和参与社会的必备条件。

聋儿的听觉言语训练应符合小儿语言发展规律,按聋儿“听力年龄”分阶段从浅到深逐步进行。

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听觉训练阶段,词汇积累阶段,言语训练阶段。

听觉训练阶段主要是利用聋儿的残余听力去倾听各种声音,唤醒其“沉睡状态”,并经常给予刺激,反复训练,反复强化,使聋儿逐渐适应日常各种声音,步入有声社会。

术后听力训练过程大致遵循声音观察、分辨、确认和理解几个阶段。

声音观察是指让小儿感觉声音是否存在,即声音的“有”与“无”。

在开机后的最初一个星期,家长开始注意小儿对声音的反应。

分辨是指分辨两组声音是否相同,“一样”与“不一样”。

在有选择或无选择的情况下,确认是什么声音,如封闭项试和开放项测试。

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确认数目(一、二、三)、形状、颜色、大小、长短、多少、高低、万位等,以后逐渐过度在无选择的情况下进行开放式训练。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总结多年语训的经验在听觉训练阶段基本遵循以下几个过程:察觉声音的存在,即有声无声;分辨声音;确认,能说出听到的生字、句子;理解,既能明白所确认生字或句子的意思,理解是听觉学习的核心,它是其他的基础,不管如何分解、组合,对听觉进行研究,没有理解是无意义的。

理解能力的训练包括聆听和思考能力的训练,可有交往形式的对答,增加听力记忆等。

词汇的积累阶段是在听觉训练基础上辅佐以视觉和其他感觉使他们知道更多社会事物,把看到触到的东西与声音信号结合在脑子里形成信号,使他们逐渐理解言语含义。

语言训练阶段是在词汇积累的基础上,训练聋儿多说,由单字到短句,由简到繁,由少到多,逐渐做到能听懂别人的语言,使别人能听懂自己的语言。

人工耳蜗在未来的十年孕育着数方面的突破。

首先,目前最紧迫的问题是解释和预测人工耳蜗存在的大量个体差异,尤其是如何能在术前预测术后的效果,以减轻植入者的心理压力和对植入效果有个理性的期待。

除了对耳聋病因、年龄和时间等因素的分析外,使用术前的蜗外电极刺激测量到的电生理和心理物理参数也能帮助预测术后的植入效果。

其次,未来的十年里,语音处理器的设计将会因人而异,着重于如何提高效果不好病人的语音识别率,以及对效果好的病人如何增进在噪声中的语音识别率和如何提高声音的质量,包括欣赏音乐在内。

未来的人工耳蜗调配,首先是要解决每个病人所能承受的最大通道数目,然后针对个体特征在决定语音处理器和刺激蜗内电极的数目。

未来的十年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将导致人工耳蜗的微型化,使全植入式的电子耳蜗成为可能。

全植入式的电子耳蜗可能使用病人本身的鼓膜作为麦克风,利用人体的生物电或体内埋藏电池作为运转体内语音处理器的动力。

听觉系统可分为外周和中枢处理两部分,人工耳蜗绕过外周系统,直接刺激连接中枢的听神经。

未来人工耳蜗可作为一项极有效的研究工具帮助理解正常听觉功能。

很多家长看到人工耳蜗可以提供这么好的听觉补偿条件,以为孩子自然地就能听会说,不再用进行什么训练了。

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很多孩子为此耽搁了宝贵的时间。

由于语前聋儿对声音,特别是语音没有什么感受,其听神经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因此在接受人工耳蜗术后,都要通过训练才能学会听取和分辨声音。

对于年龄较大,且完全依赖看话交流的孩子,这一过程会更长一些,难度也会更大一些。

让聋儿家属正确认识、了解人工耳蜗及相应的训练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就语言的发展来说,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训练方法没有什么差异。

二者的区别在于人工耳蜗术后更侧重于全面细致的听力训练,这是由于人工耳蜗提供的听觉信息与助听器提供的听觉信息不同决定的。

应投入大量精力,帮助聋儿养成聆听习惯,培养辨听声音和语音细微差异的能力。

人工耳蜗使用者至少要发展两项听觉能力,才能最好地利用电刺激引发的听觉。

一个是对韵律的知觉,包括振幅、音长等方面的信息;另一个是对音调分辨的知觉能力,包括第一、第二共振峰的信息。

这两方面的能力要综合发展,其过程大体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察觉:以游戏形式进行听声条件反射训练。

2.分辨:包括音长、节奏、共振峰等的分辨。

如分辨元音。

元音的主要区别在第二共振峰。

舌位靠前的元音第二共振烽频率较高,如i;舌位靠后的元音第二共振蜂频率较低,如0。

3.确认:包括对超切分成分和切分成分的确认。

超切分成分包括音长、响度、声调、语气等;切分成分包括音节数量、音素等方面的差异。

在这一阶段,聋儿能复述出听到的音、词、句。

4.理解:能明白听到的声音的含义,并能进行交流。

下面介绍具体的训练步骤和方法。

一、感知声音的有无对声音感知的训练要求比助听器要精细得多。

因为人工耳蜗可以察觉到非常细小、广泛的声音。

训练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环境声响的感知:要改变戴助听器时只是听鼓声、敲门声等声响的方法,要引导他感受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声响,如:电话铃声、流水声、杯盘碰击声、音乐声等。

2.语音的感知:观察他能否感受人讲话的声音。

开始往往只能在表情、动作上做出反应。

要注意给他不同频率、响度、语调、节奏、音长的丰富的语音刺激,而不能是单调乏味的声音。

这有利于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能培养他分辨特征差异。

如:喵——;喵;喵—喵—喵———训练初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要学会聆听、目光接触、共同关注、轮换表达的技巧等。

二、感受声音的差异在能够察觉声音的存在之后,很多孩子还不能体会各种声音间的差异,经过相应的训练后,才能明白各个声音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让他听几种动物的叫声,每种叫声之后分别出示该动物的玩具。

反复演示后,他会逐渐把不同声音与不同的动物建立联系,知道它们代表不同的事物。

在这一时期,还可让他感受两个声音是相同,还是不同。

这时不需要他表明每个声音代表什么物体,只要能感受声音之间是否有差异就行了。

如果在训练中发现这一步骤进行非常困难,应考虑是否需要重新调机。

三、封闭式辨听训练初期先进行封闭式辨听,也就是给出选择范围,让他听取其中的内容。

选择范围应由少到多,开始只是从两、三个里面选择,以后逐渐增加。

辨听内容要遵循以下由易到难的顺序:1.音节数量不同的词,如:猫一小白兔。

2.音节数量相同的词,如:苹果一香蕉。

3.比较相近的词,包括韵母识别(如:白一拔)、声母识别(如:马一打)、声调识别(如:看书一看树)等。

4.句子辨听,句子由短到长,关键词由少到多。

5.辨听小的故事段落;能听取两个以上句子的言语内容。

四、开放式复述没有选择范围,训练者任意说一个内容让聋儿复述。

开始可以给他提示,提示分为直接提示和间接提示两种,给提示时可以让他看口型。

1.直接提示:提示词就是辨听内容中的一部分。

如:先告诉他“洗”,然后让他听“洗脸”。

2.间接提示:提示词不在辩听内容里出现,但有密切关系。

如:告诉他“会飞的”,再让他听“小乌”。

进一步可以不用语言提示,让他看一幅画,说一些相关的内容。

3.没有任何提示的复述:任意说一个内容,让他复述。

五、开放性对话交流这时已不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在听到和听懂并能表达的基础上进行交往。

这是最高的水平,也是每个人工耳蜗植入者的长远发展目标。

我们不能期望短期内达到这一水平,而要做好长期训练的准备。

这一步骤包括两个层次:1.相关内容的对话:所问话语之间前后相互关联,由前一句话可以推想后面的内容。

这在开放性对话中是比较容易的水平。

如:问“你今天去哪儿了?”回答“动物园。

”再问“动物园里有什么?”“你喜欢猴子吗?”2.无关内容的自由对话:每句话之间没有联系,不能猜测,只能靠听。

如:“妈妈去哪儿了?”“你爱吃什么水果?”“外面下雨了吗?”以上这些听力训练的步骤不是绝对分割独立的,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训练需要,灵活掌握,及时调整。

例如:也许他还不能在封闭式辨听中正确指出“刀”或“包”,但已能进行“你叫什么名字?”“你几岁了?”这种开放式简单对话;也许在开放式复述中他常把两个词混淆起来,那么就应回到前面的阶段,让他仔细辨听这两个音的异同。

所以这些步骤是可以交叉进行的。

在这里应该强调几点人工耳蜗术后听力训练的原则:1.设立正确的期望值,确立合理的阶段目标,会很好地促进聋儿康复水平的提高,目标制定不切实际,只会阻碍其发展。

由于接受人工耳蜗的孩子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耳聋发生年龄、手术年龄、听神经存活数量、电极插入情况、术前持续配戴助听器时间、术前接受康复训练的情况,以及个体认知水平、性格等因素),训练进度和效果不可能完全一致。

因此不要把他们做横向对比,而应根据不同情况设置针对性的发展目标。

2.坚持鼓励引导,要帮助聋儿接受这一新事物,喜欢它并树立信心,而不要对其施加压力。

3.训练初期要提供安静的环境,适当时候开始噪声环境的训练,信噪比可以从十10dB逐渐递减。

4.从熟悉的内容着手,在他听觉水平还比较低时,要用他最熟悉、最喜欢的内容进行训练。

5.提供丰富多采的声音,让他适应各种声音。

6.定期评估,有助于清楚了解聋儿的进步水平,将各阶段进行比较,找出薄弱环节。

参考文献1.中澳小儿人工耳蜗培训中心:《人工耳蜗教师手册》。

2.香港伊利沙伯医院:《人工耳蜗复康手册>。

3.吴海生、蔡来舟主编:(实用语言治疗学),人民军医出版杜,19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