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实录:《如梦令》

合集下载

如梦令教学实录

如梦令教学实录

如梦令教学实录
一、背景介绍
如梦令是一首唐代诗歌,作者是李清照。

这首诗歌具有浓重的意境和情感,可以说是李清照最善于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代表之一。

如梦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篇目,本文将介绍如何教授这首诗歌。

二、教学过程
1. 引入
•点播诗歌朗诵录像或现场朗诵,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介绍唐代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及创作背景。

•分享作者及诗歌背景知识,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2. 诗歌鉴赏
1)体裁介绍
•讲解如梦令的体裁是五言诗,简单介绍五言诗的历史背景。

2)字词解析
•分析如梦令中涉及的重要词汇,如“钗”、“斜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描述的情景和意境。

3)章法分析
•分析诗歌的章法,如“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让学生意识到这些章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3. 课堂探讨
1)情感体验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方面理解诗歌。

2)情景再现
•让学生演绎诗歌所描绘的情景,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的世界。

3)诗歌合唱
•让全班合唱这首诗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

4. 诗歌创作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感受来创作一首五言诗,让学生了解诗歌创作的过程和技巧。

三、教学收获
通过对如梦令的教学,学生不仅从感性和美学方面理解了这首诗歌,而且通过诗歌创作让学生在诗歌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艺情操。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词两首(如梦令等)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词两首(如梦令等)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词两首(如梦令等)教案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两首古诗 如梦令》和 渔歌子》,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两首古诗 如梦令》和 渔歌子》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1. 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比喻。

2. 运用古诗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
1. 教材: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两首古诗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 提问:你们对古诗有什么了解?你们喜欢古诗吗?为什么?
二、学习古诗(15分钟)
1. 教师出示两首古诗 如梦令》和 渔歌子》的标题和作者,让学生猜测古诗的内容和主题。

2. 教师朗读古诗,学生跟读。

3. 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 学生分组讨论古诗的意义和感受,并向全班汇报。

三、分析古诗(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比喻等。

2. 学生分组合作,找出两首古诗中的意象和比喻,并解释其含义。

3. 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

四、创作古诗(15分钟)
1.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或情境,让学生自由创作古诗。

2. 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创作一首古诗。

3. 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创作的古诗。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教案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如梦令》教案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教学课题: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之一《如梦令》3.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材分析: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词作之一。

这个时期的李清照由于出身书香门第,家庭富裕,父母百般呵护,因此她的生活无忧无虑,十分幸福,能充分享受生活的快乐。

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回忆了一次郊游时归途中误入藕花丛里,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的欢乐情景。

表现了李清照早期生活的快乐。

教学这首词,读懂、理解词的大意和背诵整首词难度并不大,难在如何读出词的情感之美并理解词的意境。

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体味、感悟。

教案内容:一、学习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能够理解、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 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并描述出来。

3. 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能够理解、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并能够描述出来。

课堂教学之前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与“如梦令”、“李清照”相关的教学资料,参考《如梦令》教案(/view/9f602446336c1eb91a375d1d.html),选择相关知识内容。

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课件资料《如梦令》(/view/1c2ba1c608a1284ac85043f8.html),通过课件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三、学具准备:多媒体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播放视频音乐《如梦令》(/v_show/id_XMzAzNTkzMzE2.html),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如梦令》(二)、投影展示,介绍背景材料:1、什么是词?(教师简介)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如梦令》教学实录和教案设计

《如梦令》教学实录和教案设计

《如梦令》教学实录和教案设计Teaching record and teaching plan design of rumengling《如梦令》教学实录和教案设计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导入。

今天我们开始学词。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

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例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如梦令”;有时作者也根据内容另给一个题目,叫“词题”,例如下一首《西江月》,本来就有一个词题,叫《夜行黄沙道中》,选人课本时未被采用。

说到词,一般只提词牌,这是一千多年来的习惯。

这首词的作者是鼎鼎大名的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她擅长于白描,语言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

这首《如梦令》是她的早期作品。

二、读读讲讲问问。

教师领读一遍后,问: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哪一个季节?(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春末夏初)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从“常记”一语可以看出已经隔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有趣,值得回味。

)教师:这首词全是用口语写的,很好懂,除了第三句,句句押韵,第五句连用两个“争渡”,叫叠句,我们平时唱歌也往往会遇到的。

全词只有33个字,用1分钟就可以背下来。

现在先练习背诵,要慢慢地读。

学生试背后,教师略说读的节奏,再领读一次,务求节奏鲜明。

问:这首词记的是女词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独自去的吗?(从“争渡”一语可以看出,还有她的许多同伴。

)为什么要争渡?(“误入藕花深处”)为什么会“误入”呢?(因为“沉醉”)还有别的原因没有?(这是一次泛舟出游,目的地是溪边的亭子,可见周围是水乡,水路纵横。

)什么时候发现“误入”的.?(沉醉中发现周围净是藕花想到来时没有经过这个地方,这才大叫起来:错了!错了!)既误人,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不行,已是“日暮”时分。

苏教版六年级下《如梦令》

苏教版六年级下《如梦令》

苏教版六年级下《如梦令》第一篇:苏教版六年级下《如梦令》《如梦令》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词。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三、前置学习活动:资料卡片多媒体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简介常识1.认识李清照吗?(提醒《夏日绝句》,齐背)2.补充:古代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

她却被称为“一代词宗”,词史地位好比诗中李白。

我们今天要学的《如梦令》(板书齐读),就是她和你们差不多大的时候写的。

3.你们学过哪些词?(《长相思》、《清平乐·村居》、《忆江南》)4.你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么?5.《清平乐》是词牌名。

你们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如梦令忆江南水调歌头西江月虞美人)品读诗词读“通”本词1.请大家放开声音读读这首词。

2.请学生读读词。

3.读出词的节奏。

比如说吧,第一句我们可以这样读“常记/溪亭/日暮”。

来,在位置上练读一下。

谁来读?4.节奏感把握得挺好。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读“懂”内容1.同学们,我们不仅要读通词,更要读懂词。

接下来,请你轻轻地读,细细地想,看看能否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了?(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和边上的同学商量商量。

)2.谁来说一说第一句?第二句呢?……3.连起来说说这首词的意思,你能吗?4.鼓励、评价(三)读出意境1.你们真能干,自己就能读懂词了,但这还不够,咱们还要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这个字就是我们常说的“词眼”,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来,读读这首词,看看,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随机板书学生的答案)2.围绕“醉”来感悟文章是怎样围绕这个“醉”字展开的?是什么让他们深深地陶醉了?(板书:醉)3.古人有“诗中有画”的说法,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4.画面“溪亭日暮”(1)我们先来读读第一二两句,想想你看到了哪些景物?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让句子生动起来吗?(如;溪水,亭子,落日,远山,飞鸟,村庄……)(2)同学们,你们想的真美!那是一幅“溪亭日暮”的美景!板书:“溪亭日暮”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

苏教版第四届课堂教学大赛《如梦令》教学实录(有配套课件)

苏教版第四届课堂教学大赛《如梦令》教学实录(有配套课件)

苏教版第四届课堂教学大赛《如梦令》教学实录(有配套课件)六下9《如梦令》山西省寿阳县城内小学高文艳师生问好师:孩子们,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你来读课题生:如梦令师:题目和词人一起读生:如梦令,宋李清照师:令是最短小的词,如梦令是这首词的词牌名,齐读课题。

生:如梦令,宋李清照师:这首词李清照向我们介绍了她16岁时候的一次郊游经历,那是一次怎样的经历呢?现在就请大家轻轻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努力做到字正腔圆。

生:读师:读完了吗?读完了的老师用端正的坐姿提醒老师,真好。

生:读师:不错,这就是字字落实的读。

刚才你读第三行的时候,为什么都读四声呢?生:因为它的意思师:老师明白想说什么,是根据意思来选择的,是吗生:是师:在这儿该怎么理解呢?生:兴是表示兴致,尽表示满足了师:兴尽呢生:表示兴致满足了师:原来这个词可以倒过来理解为尽兴,也就是生:兴致得到了满足师:我们把第三行再来读一次生:兴尽晚回舟师:这一课的第三行出现了唯一的生字,藕,藕花是什么生:莲藕开出来的花师: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生:上面的草字头要把下面的字包住师:还有呢生:后面的是三画不是两画师:你还关注到了这个。

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些生字认真写到黑板上,先写草字头,下面左窄右宽,撇收短,捺变点,最后三笔是竖提点,最后三笔是什么呀?一起说一遍生:竖提点师:拿起笔,把藕在后面的田字格里描一个写一个生:写师:写好的孩子还能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师:生字没有问题了,还有谁能接着来读课文生:读师:你读得不仅正确,而且流利,但是感情不够。

范读你接着生: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师:他读出了自己的节奏。

一起读生:齐读师:其实,读词就是这样,只有读出了节奏,只有读出了节奏,才能把它的运维读出来。

师:一首词就是一个故事,(板书:一个故事)通过刚才读课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李清照给我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我觉得她讲了一个自己在湖上游玩的故事师:哪儿呢生:在溪亭边上,太阳落山了,不认识回家的路,兴致满足了,他们划船回家了……师:把词的大意读懂了,了不起的孩子。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如梦令_苏教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如梦令_苏教版

如梦令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你都了解哪些著名的诗人或词人吗?生1:李白生2:苏轼生3:白居易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刚才你们说的都是男性诗人或此人,有没有女性的诗人或词人?生1:李清照生2:蔡文姬师:中国女性作家确实寥寥可数。

同学们比较了解的,有汉朝的蔡文姬,唐朝的……这么多的女词人当中首推李清照,了解李清照吗?生: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

师:就请你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吧!生:(读屏幕的资料)师:这里有个词,“独树一帜”,知道什么意思吗?师:就是说李清照的词,她的地位很高,一枝独秀。

李清照就是以一个女性的独特创作,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今天,我们就走进宋词的婉约画中,学习她的代表作《如梦令》。

出示《如梦令》,配乐。

师:这首词的词牌名是——生:如梦令师:它没有题目,为了区分,我们通常以第一句为题,记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生: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师:读一读这首词,读正确,读流利!生:(学生自读)师:谁来试一试,没关系。

生:读师:读得很正确。

老师想问问你,这首词第三行,兴是个多音字,为什么读“兴”第四声生:生哑语师:谁来帮助她,好,你来生:这里的兴应该表示词人的兴志,她的兴志是和别人喝酒已经没有兴志了,回家去的时候误入了藕花深处。

师:对啊,联系词的内容来理解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其实我们从兴尽这个词中不难发现,词人原先在这玩的很开心、高兴,兴尽就是尽兴,生:齐读师:再请一位同学读生:读师:声音很响亮,同学们,词都是有节奏的,稍微注意一下节奏和停顿,那么读得更有味道。

师范读自己试试看生:自读师:你来试试生:生读师:读得时候语速再慢一点,气息再连贯一点,就更好了生:生读师:真有感觉,我们一起学着她的样子,一起读生:生齐读师:六(2)的同学真聪明,老师一提就把节奏读准了。

这首词到底说的是什么呢?同座一起交流说一说生:同座交流师:谁来说一说这首词说的是什么呢?生:在日暮的时候,词人划着小舟在湖里面喝酒,(生笑)师:在湖里喝酒?生:在湖上喝酒。

《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2篇)

《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2篇)

《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2篇)《如梦令》课堂篇1一、声情诵读,导入新课。

(录音机播放古筝曲)教师声情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同学们伴着这悠悠的古筝乐曲,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

(板书:如梦令)(多媒体屏幕出示李清照全词)二、初读全词,通读全词。

师:《如梦令》是一首词,词有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就是这样的,同学们有兴趣来读读这首词吗?请大家放开声音来读读这首词。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这个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开声音自己读吧!(学生放开声音自由读。

)师:声音停下来了,谁能一个人,放开声音读读这首词?谁第一个把手举起来我就叫谁。

就请你吧,勇敢的女孩子。

生:(读词)师:谢谢你,你是第一个勇敢地站起来读书的孩子。

刚才她在读的过程当中基本上是通顺的,流利的是不是?你们有意见吗?没有意见,我有意见,这里面有一个字是个多音字,“兴尽”,这个字又读xìng又读xīng,什么时候读xìng,什么时候读xīng你们知道吗?什么时候读xīng?生:兴奋。

师:还有“大兴安岭”。

但是这个“兴”“高兴”、“兴致”的“兴”却读第四声,所以在这个地方你说应该读第一声还是第四声?第四声,咱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这一句)师:不错,咱们再读读这首词,这回第一个举手的是谁?是一个勇敢的男孩子,就请你读读吧!生:(读词)师:你的声音清脆响亮,口齿清晰。

不仅读得正确流利,也注意了一定的节奏,读出词味道来了,你真棒!师:让我们把握好节奏感一起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那么你们能简单概括一下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一说?生:这首词主要写了李清照和朋友们去郊游的事。

生:这首词主要写了李清照和朋友去游山玩水的事。

生:这首词主要写的是李清照难忘的一次郊游。

《如梦令》教学实录

《如梦令》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

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

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教学,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学生在研读过程中读懂词,听懂歌曲,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教学方法:课程标准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本课主要采用阅读指导法、谈话引导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读中感悟思想感情的方法。

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中的感悟能力和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多媒体的辅助作用,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这首词。

3.理解这首词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了解有关词的知识,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背诵2.理解词意。

难点:了解、领悟词的内容和意境,能把自己想象的景象写出来。

关键点:读词,读中感悟,理解这首词。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一曲古典乐曲《渔舟唱晚》。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去倾听。

师:看你们的神态就知道它太好听了。

知道吗?古典乐曲是我们中华所独有的,它堪称国粹。

当然,堪称国粹的还有很多例如戏曲、中医药、古典文学等。

在文学宝库中有两颗最璀璨的明珠是唐诗和宋词。

唐诗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早就接触过,那么宋词你们知道多少呢?你们学过哪些词?(指名背)1、谁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么?生:诗每句字数一样,而词不是。

生: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称长短句。

生:词有的分上下阕。

:每一种词牌名,都有固定的句式和韵律。

2、《清平乐》是词牌名。

6下9《词两首》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6下9《词两首》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如梦令》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11册《如梦令》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了解词的特点师:同学们和家人、朋友一起出去游玩过吗?去过什么地方?生:我和妈妈一起去新疆玩过。

生:去过上海。

生:我去过南通。

师:游玩的感觉怎样?生:非常开心!生:太爽了!【通过交流游玩经历和感受,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为本文的学习打下基础。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记叙一次游玩经历的词。

(指板书)(生齐读课题)师:说到词,同学们以前学过吗?生:我们学过《清平乐村居》生:《清平乐六盘山》生:苏轼的《水调歌头》师:以《清平乐村居》为例,清平乐叫什么?生:词牌名。

师:村居呢?生:题目。

师:在古代,词是用来吟唱的,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

词牌相当于流行歌曲的曲调,它规定了词的字数、格式、韵律,词的内容就相当于流行歌曲的歌词。

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一定有词牌,所以我们今天学习的“如梦令”叫什么?生:词牌名。

师:李清照曾经以如梦令为词牌名,写过两首词。

(出示《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大家看,这两首词的字数、格式就是一样的。

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

(出示《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将两首《如梦令》放在一起出示,便于学生了解词的特点,即相同的词牌,词的字数格式是一样的,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

】二、初读课文,自读自悟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为大家读读这首词?(一生读)师:这名同学每个字都读得很准。

谁再来读一读?(又一生读)师:这名同学也读得很好,字正腔圆,而且注意到了节奏,真不错。

下面我们再来一起听听录音是怎么读的?(点击视频朗读,学生听得非常投入)师:谁来学着录音的样子,再为我们读一读?(指名读,评价,齐读)师:(出示:常记溪亭日暮沉醉兴尽)同学们,这些词语的意思你理解吗?不理解的话,可以查查资料,也可以讨论讨论。

师:理解了吗?知道哪个词语的意思就说哪个。

生:日暮是指傍晚。

生:常记就是常常想起的意思。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教学实录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教学实录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教学实录从一个无忧无虑的贵族小姐到孤苦无依的凄惨老妇,一代词人李清照饮尽了这酒中的酸甜苦辣。

在凄苦漂泊的晚年生活中,她确定会经常想起她曾经有过的幸福时间,让我们再一次跟她一起幸福地回忆吧。

一起来看看苏教版六班级下册如梦令教学实录吧,盼望能关心到你。

苏教版六班级下册如梦令教学实录一、话题引入,初读感知。

师:今日盛老师和大家一起观赏宋朝闻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词。

你们读过词吗?生:读过。

师:读过哪首词?生:《长相思》!师:那你们能不能说说词和诗有什么不一样?生:诗的话每一句的字数是一样的,词的字数不一样。

师:对!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被称为长短句。

师:你们学的《长相思》是不是句子有长有短?生:是!生:词分上阙和下阙,诗是没有分的。

师:对!有的分上阙和下阙了,有的也没有分的。

生:《长相思》是词牌名,它不是题目。

师:所以词有词牌名。

你们还知道哪些词的词牌名?生:“忆江南”。

生:“西江月”。

师:对,这些都叫做词牌名,不是词的题目。

而且每一种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

今日咱们要学习的这首词的词牌名就叫做生:如梦令。

师:想迫不及待地读读这首词了吧?自己放声朗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通顺、读正确。

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生读词。

师:平常你们是不是喜爱大合唱?(笑)我可喜爱听一个人读。

谁情愿一个人来读一读?生(女)读。

师:挺不错的,特殊是她把里边的多音字读准了。

兴:在这读第四声。

表示兴致、爱好。

什么时候读第一声?生:大兴安岭、兴奋。

师:谁还情愿再来读一读,找个男孩子来读一读。

生(男)读词:师:我觉得应当给他点掌声,他已经留意了停顿,能读出些词的味道来了。

好,看起来把这首词读通顺、读正确没问题吧?生:没有问题!师:咱们连起来读一读。

生:好!生齐读词。

二、“胖”读全词,古文今译。

师:光读通读顺还不够,咱们还要把它读懂了,看看能不能自己在下面解释的关心下,读懂词的也许意思。

《如梦令》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如梦令》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 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 , 它规定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 平仄和韵脚。
• 《如梦令》就是词牌。词牌之下, 一般另有题目,但这首《如梦令》 只有词牌没有题目。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
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 叫长短句。词起初叫做曲、曲子、曲子词。 简称“词”。
词牌名,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
注释 沉醉:大醉。 兴尽:兴致尽了。 藕花:荷花。 争渡:这里指奋 力划船渡过。 滩:河滩。
• 常记: 时常记起。 • 溪亭: 小溪边的凉亭。 • 日暮:
太阳将要下山. • 沉醉: 大醉。 • 归路: 回来的路。 • 兴尽:
兴致得到满足。
•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 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 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快速地划,快速地划,惊动 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 中文名:李清照 • 号:易安居士
• 代表作品:《声声慢》 《一剪梅》《如梦令》
《夏日绝句》
• 艺术流派:婉约派
李清照(1084—1155?),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 安居士。宋词有“婉约”、“豪放”两大派,她是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 丈夫赵明诚都是当时的学者。她早年过着平静、优越 的生活,诗词多表现欢娱。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她 饱受流亡之苦,诗词多表现哀伤。她的作品被后人编 辑成《李清照集》和《漱玉词》。
1、两词均为小令,结构和音律 上 都是单词,33字,7句,5仄韵,一叠 韵。
2、表现手法上都侧重勾勒线条,写 意传神,往往通过一两个字,一两句 话,达到概括表现主题的目的。
3、从表现内容上看,也都是反映作 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都从醉酒、花 美等自然界的变化中刻画主人公热爱 生活、珍惜生活和青春的朴素感情。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如梦令苏教版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如梦令苏教版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如梦令苏教版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如梦令》为例,该诗是唐代女诗人李清照的作品,以描写细腻、情感丰富而著称。本节课旨在通过深入学习这首词,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情感体验、品味词句、创意表达”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首先,通过分析词的结构、韵律,使学生掌握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其次,抓住关键词语,如“绿肥红瘦”、“夜雨寄北”等,让学生品味词句的美感。最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自己的“如梦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如梦令》的诗意、诗境和诗韵,理解作者的情感。通过深入分析词句,让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的基本特点,如结构、韵律等。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品味关键词语的美感,感受诗词的音乐性和绘画性。
3.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诗词背诵、朗诵、书写等方面,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1.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如梦令》,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鉴赏。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表达对本次课堂学习的收获和感悟,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
3.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拓展自己的梦令》的教学案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方面都有诸多亮点,以下是突出的五个方面:
5.教学评价的全面性:本节课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包括自评、互评、教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教师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对诗词的热爱和对作者情感的共鸣。
3.创设互动环节,让学生扮演诗人,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感悟,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9如梦令苏教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9如梦令苏教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9如梦令苏教版一、对联引入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如梦令》。

上课之前,有的同学光顾和老师聊天了,有没有注意到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两副对联,请同学读一读。

一生读: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许多学生举手想读)师:先不念了,谁能猜着,老师为什么要写这副对联?生:因为这副对联是李清照写的,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李清照的词。

师:错,不是李清照写的,再猜。

生:右边描写的是李清照去玩儿的地方的情景,左边是描写李清照的才华的。

师:是李清照的文采,猜的八九不离十了,不是李清照写的,但是和李清照有关系。

昨天我请同学们查资料,看来同学们都没有查着类似的资料。

大明湖、趵突泉是两处名胜,在山东省的济南市。

大明湖旁、趵突泉边有李清照的故居,她的故居在垂柳深处。

李清照一生写了许多词,后人就将她的词编撰在一部书里,这部书就叫《漱玉词》。

《漱玉词》是李清照的集子,大家都学过《西江月》,辛弃疾的集子叫《稼轩长短句》。

《金石录》也是一本书,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写的一本书,它是研究金石的一位专家学者,什么是金石呢?大家猜一猜。

生:奇形怪状的石头。

生:还有金子。

师:金,不是指金子,是金属类的一些东西,如铜质的一些东西。

比如说鼎,鼎上或石碑上刻有文字,有些人专门研究这些文字,这些人就叫金石学家,是非常有学问的人。

李清照的文采有唐李后主的遗风,后主是谁?有句词叫“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就是李后主的一句词。

二、检查预习结果1、初步了解师:下面,我来检查预习结果。

预习的程度:会读是一种,会背是一种,读懂了又是一种,你们觉得你们属于哪一种?生:会背。

2、请三生板演师:好。

请三个同学到黑板上默写。

我听说有一个叫高士奇的同学写字特别好,请你来写前两句;另一个女孩写三、四句,最后两句由那个男孩来写。

把字写得大大的,让大家都能看清楚。

(三生板演,老师的检查仍在继续。

)3、和其他学生交流预习情况师:我继续检查其他同学的预习情况:题目是《如梦令》,词牌名,谁来告诉老师,词有什么特点?以前学过词吗?生:学过《清平乐(yuè)》师:是清平lè还是清平yuè?生:是yuè,因为词是在宫里去唱的,乐是乐曲的意思,所以就应该读yuè。

【教育资料】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词二首(渔歌子 如梦令)

【教育资料】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词二首(渔歌子 如梦令)

【教育资料】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词二首(渔歌子如梦令)1.自主识记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工具书或注释理解两首词的意思。

4.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工具书或注释自主学词,理解两首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两首词的资料;教师准备朗读和创设情境用的曲子,制作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1.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忆江南》吗?指名背,师生齐背,这是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描写江南美景的词。

板书课题。

师介绍:这是一首词,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

2.解题。

简介作者及背景。

张志和,唐代诗人,因仕途不顺而隐居,自称烟波钓徒浪迹先生。

这首词借表现渔夫生活表达了自己隐居生活的志趣。

张志和能诗善画。

相传公元774年,大书法家颜真卿赴湖州任刺史。

一天,他大宴宾客,张志和也在座。

酒酣耳热之际,颜真卿吟唱了张志和的《渔歌子》。

后来,张志和又即兴连吟五章,当众表演他的书画才艺。

只见他一边击鼓,一边挥笔作画,随兴挥洒,笔下如有神助。

片刻间,山水云石就出现在大家面前,五首词的意境尽在画中。

从此以后《渔歌子》风靡全国,不仅许多人在吟唱,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

当时日本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渔歌子》吧!请边朗读边欣赏。

二、读中渲染,理解词意1.用课件出示课文及朗读音频,营造气氛。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

借助注释和词典,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1)自由读,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首词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同桌交流。

(2)小组内交流能理解的词句的意思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教育资料】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如梦令 集体教案设计6学习精品

【教育资料】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如梦令 集体教案设计6学习精品

集体备课教案(四号加粗)⑶让学生写一写:读完每组第二句,你感受到什么?为什么会生动有趣?⑷交流读句子的感受,师生共同得出:因为把这些事物写得和我们人一样有喜怒哀乐,所以更生动、有趣。

3、教学第三部分:⑴教师引导生回想生活中自己喜欢的事物,把这些事物写下来。

要求:写“活”,写得和我们一样富有情感。

⑵学生读自己的文字,看是否有趣。

⑶师生评议,师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1、诵读词语:⑴自由认读。

⑵同座讨论词语的意思。

⑶想象:读着这些词语,你脑海里浮现出怎样一副画面?这副画面中发生着什么故事?⑷表达:你能用其中四、五个词语描述这个画面吗?或者简单讲讲在这里,发生着什么故事?如果你能用上所有词语更好!2、积累:⑴练习背诵。

⑵集体练读、练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1、指导:⑴读这段话,指出出处——《烟台的海》。

⑵引导读帖。

重点观察整体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2、练习:⑴生描红。

师巡视、指导。

⑵师小结。

四、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1、审题。

⑴启发谈话:如果有客人到你的家乡参观访问,请你做个小导游,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家乡?⑵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用介绍的口吻,语言要亲切,表达要清楚)2、指导。

⑴思考:家乡有哪些特点?自己准备选择哪方面介绍?写好导游词有什么要求?⑵学生讨论后写出导游词。

⑶分组分方面练习介绍。

⑷各组推荐出“优秀小导游”上台介绍。

请几个同学演游客。

3、评议小结。

教后反思:(空五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实录:《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话题引入,通读全词。

师:咱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肯定是学了很多很多的古诗,对不对?谁是咱们这个班里面古诗念得最有味道的一个?推荐一个?师:(对着大家指出的学生)这样吧,你带着大家来念几首古诗,好不好?生:(学生领念)《春晓》、《望庐山瀑布》。

师:同学们脑海中的古诗词还有很多吧,今天时间关系咱们不往下念了,这节课盛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写的词。

知道词吗?生:词语。

师:哦,他说词是词语。

盛老师告诉你错了。

古诗词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看!(媒体出示《如梦令》词的内容)这就是咱们今天要学的词,词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一样?生:古诗每句字数一样,词每行的字都是不一样的。

师: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做长短句。

师:还有什么不一样吗?师:词有词牌名,每一个词牌名的词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如梦令》这种词牌名的词就是这样的,同学们有兴趣来读读这首词吗?请大家放开声音来读读这首词。

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这个要求不高吧,那你就放开声音自个儿读。

生:放开声音读师:声音停下来了,谁能一个人,放开声音读读这首词?谁第一个把手举起来我就叫谁。

就请你,勇敢的女孩子。

生:(读词)师:谢谢你,你是第一个勇敢地站起来读书的孩子,刚才她在读的过程当中基本上是通顺的,流利的是不是?你们有意见吗?没有意见,我有意见,这里面有一个字是个多音字,兴尽,这个字又读xng又读xīng,什么时候读xng,什么时候读xīng你们知道吗?什么时候读xīng?生:兴奋。

师:还有大兴安岭。

但是这个兴高兴、兴致的兴却读第四声,所以在这个地方你说应该读第一声还是第四声?第四声,咱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读这一句)师:不错,咱们再读读这首词,这回第一个举手的是谁?又是一个勇敢的女孩子,我真喜欢你,读读。

生:(读词)师:声音清脆响亮,口齿清晰。

读通并不难,但是,同学们,读词的时候如果你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了,比如说吧,第一句咱们可以这样读常记/溪亭/日暮。

来,在位置上练读一下。

生:(读全词)师:节奏感把握得挺好。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胖读全词,古文今译。

师:同学们,读词,读通,读顺还不算,还要读懂它。

接下来,请大家在下边注释的帮助下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了,请你轻轻地读,再用自己的话轻轻地说,看看能不能把话说顺了,说通了,说明白了。

好不好?开始吧!师:你自己能够读明白哪一句词的意思了?你站起来说给大伙听听。

生:常记溪亭日暮。

李清照记得在溪边黄昏的时候看日落。

师:在那里看日落时的情景。

是吗?不错的,她这么说,咱们能听懂她的意思吗?能听懂就可以了,来,往下说。

你还能读懂哪一句?生:沉醉不知归路。

她看到日落,沉醉到不知回去的路了。

师:沉醉,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深深地陶醉了。

师:不知道回家的路了,是吗?或者说是忘记(回家了)。

师:再往下说生:误入藕花深处。

这句话我理解的是他开船的时候开到有荷花的地方。

师:对,划船的时候。

那个时候船没有机器的,划的。

划到哪儿去了?生:(齐说:荷花深处去了。

)师:是的,荷花深处去了。

师:接着说。

生:我理解的是兴(xīng)尽晚回舟生:兴(xng) 尽晚回舟,他高兴尽了,晚上只好坐舟回去了。

结果到了荷花的深处。

师:他这么说咱们明白吗?他说高兴尽了,晚上只好坐船回去,什么叫高兴尽了,你能不能说明白点?生:就是她看日落已经看得差不多了,她的兴奋已经没有了。

师:兴奋没有了,你们有不同的意见吗?他说她不要看了,所以回去了。

生:我觉得是幸好有晚回来的船只。

师:还有不同的说法吗?你怎么理解?生:我觉得是应该朝霞没了,她看完了才回去的。

生:我是想她是到了傍晚才回去的。

师:她看着看着,陶醉在里边了,但是,天都黑下来了,这个时候又不得不回去,其实这个兴尽是兴未尽,但是因为晚了,所以不得不回去。

师:还有最后两句没人说,谁来说?生:我解释的是惊起一滩鸥鹭。

意思就是她在开船的时候不小心进入了荷花的地盘。

然后荷花里边有许多的鸥鹭,被她船一开进来就全部飞走了,就是惊起一滩鸥鹭。

师:荷花深处,不是荷花的地盘。

然后划船怎么会惊起一滩鸥鹭?争渡,争渡,谁读明白了?师:怎么出去啊,怎么出去啊?在抢着划船,这个时候把一滩欧鹭给惊起来了。

师:同学们很能干,不知不觉地把这首词给读胖了。

(板书:读胖)同学们,如果说把咱们刚才说的话写下来,你说长不长?生:长师:可是这一首词才用了多少字就把这一次作者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你数一数。

生:33个字。

师:是啊,33个字就把作者那次郊游的经历写清楚了。

交代清楚了郊游的时间是(日落)就是我们说的黄昏、傍晚;地点是在(溪水边的亭子里)对,溪水边的亭子里。

你看古诗词就是这样的凝练、含蓄。

咱们读一读整首词,体会、体会。

生:(读全词)三、美读全词,想象画面。

师:光读懂还不够,还要把这一首词读活了。

读得很美很美,古诗词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咱们自己再来读读这首词,看看,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生:(小声读词)一)画面1:溪亭日暮师:咱们先来读读第一句和第二句,一起读。

生:(读一、二句)师:溪亭日暮,让你想起怎样的画面来了?生:我想起小溪边有座亭子,那位诗人就站在亭子里面看太阳的日落。

师:太阳的日落。

这话怎么说,说清楚了。

生:也就是看黄昏时的景色。

师:对,什么景色?生:美丽的景色。

师:太阳落下来的景色,日落美景。

他刚才的画面当中有人、有亭子,那个亭子是几个角的?噢,是个六角亭,肯定是小巧别致的。

你想得这么美,肯定能读好它。

你来读一读。

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你脑海中的画面当中还有什么?生:我看到一个亭子,然后李清照把手放在背后,仰望着天,天空披上了一层红红的晚霞,一条小径通向远方。

师:哦,你还看到了一条小径。

落日余辉,晚霞笼罩天空的情景,你们看到过吗?怎么美?谁来描绘给大伙听听啊。

生:天边都是红颜色的,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挂在天上(学生觉得词穷。

)师:这个时候才感觉到语言的苍白,是不是?来,你就读一读吧!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盛老师,帮助你一下,你们看啊(媒体播放黄昏情景,配乐)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山的后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处的山,近处的水,还有小亭子,都笼罩在晚霞的余辉当中。

水面上波光粼粼的,使我们想起这样的诗句来一道残阳扑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这样的情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

让我们把这种美通过朗读传递出来。

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沉醉不知归路。

她是这样读的,你也来读一读吧。

生: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深情朗读。

)大伙一起来读读吧。

生:(齐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盛老师仿佛看到那样的情景了,再来一次。

生:(齐读: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师:在那样的地方,那样的时候,词人和她的朋友们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大声地、七嘴八舌地说出来吧!生:一边喝酒一边作诗。

生:一边吃菜一边看。

师:哦,是在郊宴。

生:他们可能会下下棋。

师:对,诗人就是有这样的雅趣。

你想她还会在干什么?生:我想他们还会在看景色。

师:看景、吟诗、作对,然后是聊天、下棋,眼睛里看的是美景,嘴里品的是美酒和佳肴,鼻子里还可能会闻到阵阵的是的荷花的香味、酒香味,那可真是全身心的享受啊!叫酒不醉人,(生接人自醉啊!)咱们再读这两句,让我们也深深地陶醉一次。

生:(读两句)。

二)画面2:藕花深处师:除了这个溪亭日暮让你想起了这么美丽的画面之外,还有哪个词也让你想起了美丽的画面了?再读一读,品一品。

生:藕花深处。

我的理解是有好多好多的荷花,一大片。

师:满池都是。

怎么美,你能说得美一点吗?生:下面是绿绿的荷叶,上面一朵朵荷花含苞待放。

师:你想起怎样的句子来了?咱们学过荷花吧,把优美的句子吟诵一句到两句给大伙听听。

生:这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部展开了。

有的在微风中轻轻舞动着。

师:你们仿佛看到了那满池荷花的美景了是吧。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生: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师:这就是写黄昏时候荷花的情景的。

这个时候啊,已经是黄昏了,一切都变得朦朦胧胧,藕花深处,那是一个清香四溢、色彩缤纷、幽静而神秘的世界。

我想这个时候他们肯定是更加陶醉了。

来,请读读第三句、第四句。

生: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三)画面3:一滩鸥鹭师:你还从哪些词语中联想起画面来了?自己读下去。

生:一滩鸥鹭。

师: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他们可能在说,让我先走,让我先走。

生:怎么办呀,划不出去了。

生:我听到了欧鹭翅膀拍打的声音。

生:还听到了非常急的哗哗的划船的声音。

师:你从哪个词语中听到这样的声音的?生:争渡师:因为她们在抢着划船。

真会读书。

生:还听到溪水声。

师:溪水被船桨击起的声音。

生:我还听到鸥鹭在叫。

师:鸥鹭叫声响不响?生:响。

师:你怎么知道有这么响啊?生:因为上面说惊起一滩鸥鹭,是惊起的,又不是凭空飞起来的。

师:是啊,它是一下子受惊了之后,突然扑拉拉飞上了天空。

生:而且她是惊起一滩鸥鹭,一群鸥鹭全部被惊起,一起叫所以很响。

师:你想啊,她们叫哇,笑哇,声音那么响,那么喧哗,这个时候把栖息着的鸥鹭一下子惊飞起来。

扑拉拉一声,一群鸥鹭冲破夜幕,飞上蓝天,那情景该多么壮观啊!这样的情景她平时能看到吗?那可真是大自然的奇观啊!谁来读一读这两句?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这样划船能把欧鹭惊起来吗?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划得再有劲一些,你再来试试。

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你想此时此刻,词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指名说)生:多么开心。

师:是啊,那是一种意外的开心,意外的收获。

生:惊喜。

师:这个惊字,既是指鸥鹭给惊飞起来了,又向我们传递了词人惊喜的心情。

写得多好啊。

再来读一读。

生:读最后两句。

四)一幅流动的画师:刚才我们边读边想象,读出了那么多美的画面,有溪亭日暮,还有藕花深处,还有一滩鸥鹭。

其实整首词就是一幅流动的画。

你们看,因为是观赏溪亭日暮陶醉了,所以才会误入藕花深处,因为是误入藕花深处,所以才会惊起一滩鸥鹭。

来,一起读整首词。

一边读一边想像这幅活动的画。

生:(读全诗)。

师:听你们读得有滋有味的,盛老师也情不自禁地想来读一读,可以吗?(师深情朗读)师:来咱们再来读一读,盛老师跟你们一起读。

(师生齐读)四、瘦读全词、品味语言。

师:同学们真能干。

读着读着就把这首词读胖了,读美了。

但这还不够,咱们还要把这首词读(板书:瘦)师:你能不能读着读着把这首词读成一个字?看看,这首词是围绕这里边的哪一个字来写的?小声地读一读,品一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