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什么_为何保守_保守主义的四次浪潮与三个命题_刘训练

合集下载

埃德蒙·伯克保守主义政治思想中的理性、人权与传统

埃德蒙·伯克保守主义政治思想中的理性、人权与传统

埃德蒙·伯克保守主义政治思想中的理性、人权与传统埃德蒙·伯克是18世纪英国保守主义的开创者,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伯克猛烈抨击法国大革命中的暴力流血和激进主义,尊崇传统与秩序,力主改良,反对革命,其保守主义思想体系的形成对英国及其现代西方保守主义思想的发展变迁影响深远。

标签:埃德蒙·伯克;法国大革命;保守主义;理性;传统埃德蒙·柏克(Edmund Burke,1729年—1797年),英国政治思想家和保守主义的奠基人,是英国18世纪晚期最重要的政治学阐释者。

伯克的政治学理论均来源于其从政经历,他深信人类社会的现实是复杂多变的,远远超出个人一生经验所能认识的范围,因此,他认为在进行社会变革时应当极为审慎。

对于那些仅仅从一个抽象的政治原则出发,而未经实践检验的政治理论,伯克持有极大的怀疑和谨慎。

他一再重申经历悠久岁月而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和经验的价值。

1790年发表《法国大革命反思录》,该书充分地阐述了他作为英美保守主义奠基人的基本政治主张。

一、法国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反思录》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大革命正是本着卷帙浩繁的评论治国的抽象著作的统一精神进行的:即本着对普遍理论,对完整的立法体系和精确对称的法律的同一爱好;对现存事物的同样蔑视;对理论的同样信任;对于政治机构中独特、精巧、新颖的东西的同一兴致;遵照逻辑法则,依据统一方案,一举彻底改革结构,而不在枝节上修修补补的同一愿望而进行的”。

根据这种思维逻辑,法国大革命的目标就是推翻一切,重建一切。

曼海姆认为,保守主义思想形成的直接动因来自法国大革命,因为法国大革命促使人们对现有的传统主义的立场和心性结构进行深入的反思。

如果没有法国大革命,人们根本就不会意识到现有的社会秩序到底是好还是坏,或者说,人们对于自身的社会处境和历史处境便不会有着清醒意识。

法国大革命促使人们检讨和反思现存社会秩序。

什么是保守主义_

什么是保守主义_

度。

德国的思想库极大地依赖于政府,这更加突出了它们所具有的趋向。

当今,在具有强烈价值倾向性或追随特殊利益的名声方面不存在问题的研究所少之又少。

就官方角度而言,大多数德国的研究所对于树立明确的意识形态形象没有兴趣。

严肃的研究和科学方法论被多数研究所认为是它们工作的必要的条件,但自相矛盾的是,即使是附属于某些政治党派的研究所也宣称如此,实际上很难说这些研究所在政治上是中立的。

要证实和准确地测量思想库对政治议程所起的作用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即政治家所持的立场可以明确地归因于专家个人或特定研究所的影响。

通常能够进行客观衡量的惟一事物是研究所和专家个人的公众形象。

德国思想库的最重要的目标群体是国内和国际的其他研究所和大学,其次是德国联邦议会(G erman Bundestag)的成员、政治群体和各种委员会,然后是政府各部的官僚,此外依次还有一些政治党派、新闻界的特定部门,以及管理委员会、公司经理、行业工会和非政府组织。

德国的研究所明显地表现出对新闻界的偏重,他们最心仪的目标群体包括德国日报、周报的政治与经济版主编。

与此相对照,思想库在过去一直与电视保持着较为疏远的关系,但是近年来大型研究所的经济政策专家与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关系有所改善。

当然,涉及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的专业研究所在这方面是个例外。

除新闻媒体之外,互联网提供了新的机会,使公民可以直接了解专家的见解和信息,无需再借用传统媒体。

德国的思想库具有在未来的政治和公共舞台上发挥更重要作用的潜力。

专家的预测和分析在公共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各种各样类似思想库的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将变得激烈,大型商业银行的研究部门、专门从事技术和社会问题研究的研究小组也力争在思想交流的场所中占有一席之地。

不管是德国的大型咨询机构,还是国外的思想库都准备在德国接受委托。

提供建议和需求建议的机构之间的合作是令人乐观的,但思想库必须表现出更多的创新,靠自身的力量开展工作,从事更多的应用研究,而不是极度地依赖于委托的工作。

第三章 保守主义

第三章 保守主义

第一节保守主义的源流一、保守主义的发展保守主义发端于18世纪的末期。

当时,它是作为反对法国大革命的一种政治态度和政治运动而出现的。

这个时期的英国政治思想家埃德蒙·柏克(Edmond Burke 1729-1797)系统地阐述了保守主义的基本思想,被当代思想界公认为保守主义的鼻祖。

柏克认为,法国大革命最令人不能容忍的是蔑视教会和宗教,应该保护教会和人民信教的自由。

他强调社会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认为社会改革不能破坏传统。

柏克反对变革的依据是人的理性并不可靠,理性的力量不足以自律,必须用传统、道德、习俗等约束人们的行为。

19世纪资产阶级政治思潮的主流是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只表现为对平等、自由和民主观念的批评,以及对贵族政体、等级制度和旧的伦理道德的怀念。

20世纪前半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众文化兴起,建立在封建贵族政体和基督教基础之上的旧的思想传统和伦理观念正在崩溃。

这时期的保守主义者是出身高贵的知识分子,他们力图恢复旧的伦理秩序,反对粗俗的平等观,主张社会高于个人。

二战后初期的西方世界是自由派或左派的天下。

在二战期间,各国的保守派由于支持或参加过法西斯主义运动而声名狼藉,共产党以及其他左派势力则由于领导或参加过抵抗运动和反法西斯主义运动而声名大振。

再加上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推行的罗斯福新政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西欧的自由派和左派纷纷效仿,所以,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的大部分国家是社会民主党或自由主义政党等中左派势力占据上风,它们倡导的福利国家政策到处盛行;而保守派势力则基本处于低潮,保守主义政党即使上台执政,也不得不适应福利国家运动的潮流。

二、保守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特点出于对抗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的需要,保守主义的基本立场包括:一是有机论(organism)。

认为人类社会象生物一样,是一种有机体。

社会的局部与整体之间,各局部之间相互依赖,局部离开整体无法单独生存。

因此社会整体的利益应高于个人和集团的利益,社会整体中的等级秩序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既成的自然秩序,反对改变。

政治学原理综合测试

政治学原理综合测试

精心整理政治学原理综合练习(四)一、填空题1、第三条道路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混合的政治主张和意识形态,或者更准确地说,它是一个政治口号。

3、代议制民主理论是现代民主的主流理论,也是现代通行的民主宪政制度的理论基础。

4、宪法和个人权利被看成是民主宪政体制下约束政府权力的根本机制。

5、宪政制度将选举制度、代议制度和权力制约结合起来,体现了当代人们心目中的政治正义观念。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1、根据阿尔蒙德观点,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 A B C )A 政治态度B 政治信仰C 政治感情D 政治价值2、政治理想是社会成员在政治活动中重要的精神依托,直接影响着人们的(A D)。

A政治动机 B 政治情感 C 政治态度D政治行为3、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D)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文45)的C 倡导保护环境D 提倡用温和的改良的办法对待环境危机8、从社会成员个体的角度讲,政治社会化是一个人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有关政治体系的(A B C D)的过程。

A 知识B 规范C价值 D 规则9、在成年阶段,政治社会化主要通过( A B C D)来实现。

A 日常社会生活B大众传媒 C 政治实践D政治活动10、特定的政治符号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政治(B D),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播作用。

A 凝聚意义B 代表意义C 表现意义D 象征意义1、马克思主义分析(A C ),为我们确定政治发展的含义提供了指南。

A 国家类型历史演变的方法论B 阶级分析的方法C 社会发展D 辩证唯物论2、在当代,政治发展主要指政治的(A )过程。

345)就是7。

8、宪政的核心是(D )。

A 形成公民社会B 依法治国C 保障自由D民主政治9、只有民主权利得以真正确立,公民的自由才可能得到保障,而两者的统一是在( A )的框架下才能实现的。

刘军宁

刘军宁

刘军宁谈中国语境下的保守主义不期然间,我们突然发现自己正处于一个思潮泛滥的时代,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国家主义,乃至新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新左派思潮……各路大神齐来登场,好一番活色生香。

然而,保守主义却成为了这场盛宴的缺席者。

这一缺席就缺了上百年。

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军宁先生看来,激进主义在近代中国一路狂飙突进,在二十世纪达到了顶峰。

而当激进主义是褒义词的时候,保守主义自然在中国就成了贬义词,从而也成为了时代的缺席者。

“人性是不变的,我们现在爱自由完全可以推断出我们的祖先也是爱自由的”,将保守主义定义为“保守自由传统”的刘军宁认为,自由不是一个源于西方的概念,中国传统里是有自由因素的,但儒家不足以也没有能力垄断中国的自由传统。

张明扬丁雄飞您是一个保守主义的积极倡导者。

那么在中国的特定的语境下,该怎样做一个保守主义者?刘军宁:在我看来,保守主义就是“保守自由传统”的主义。

在中国做一个保守主义者有两条是关键的:一条是创发自由,一条是保守自由。

我认为我是一个保守的自由主义者,也就是说,我既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也是一个保守主义者。

有很多例子证明中国人是有爱自由的传统的,中国人的传统里是有自由因素的。

自由是发自于普遍人性的要求。

哪里有人,哪里就会有对自由的要求。

要求自由与东方西方、中国外国没有什么关系。

西方是一个很晚的概念,人类要求自由很早就有了,绝不是从有东西方区分才开始的。

中国人对暴政是一直有明确态度的。

这种态度可以从中国人形容暴政的成语中窥得一斑。

你听听:耀武扬威、一意孤行、独断专横、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唯我独尊、刚愎自用、独断专行、颐指气使、外强中干、色厉内荏。

这样的成语真是太多了,而且一针见血。

这表明中国人在历史上虽然没有得到民主,但是绝不喜欢暴政。

我们从这些古老的成语中可以听出对以暴治国的专制暴政极其反感、批判、拒绝的态度。

这是中国的自由传统的重要部分。

保守主义的一个来源就是主张人性是不变的,人性从我们的祖先到现在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保守主义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保守主义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保守主义
塞缪尔· 亨廷顿;王敏
【期刊名称】《政治思想史》
【年(卷),期】2010(001)001
【摘要】保守主义政治思想在今天的美国还有一席之地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保守主义的一般本质:它独有的特征、它的实质以及它产生的条件."意识形态"在这里是指被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所认可的、有关政治和社会价值分配的一套观念系统.②尽管当前对保守主义思想的影响和作用的认识千差万别,但是在这种争论的背后包含着作为意识形态的保守主义性质的三个宽泛且相互冲突的概念.
【总页数】24页(P155-178)
【作者】塞缪尔· 亨廷顿;王敏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普京威权统治与保守主义意识形态 [J], 吴恩远
2.波特金保守主义:克里姆林宫的意识形态工具 [J], 维托尔德·罗季金维茨;雅德维加·罗戈扎;张欢欢(译)
3.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保守主义 [J], 塞缪尔·亨延顿;王敏(译);刘训练(校)
4.新保守主义意识形态下日本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及态度转变 [J], 陈友骏
5.从《阿甘正传》小说到电影的改编看美国保守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回归 [J], 左美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保守什么?为何保守?保守主义的四次浪潮与三个命题

保守什么?为何保守?保守主义的四次浪潮与三个命题

或 思 潮 最 常 见 的 方 法 , 列 举 其 核 心 的 和 基 本 的 即 价 值 、 则 、 征 、 素 或 命 题 。就 保 守 主 义 而 言 , 原 特 要
主要有 两种 类 型 的概 括 : 种 是 概 括其 基 本 的原 一
则 , 如 , 克 斯 概 括 为 4条 ( 疑 主 义 、 元 主 比 凯 怀 多
会 秩序 、 对任何 根 本变 革 的思想体 系 。 反
对 于这 三种 定 义 , 廷 顿更 赞成 情境 论 , 他 亨 在 看 来 , 族 论 太 过 狭 隘 , 自主 论 太 过 宽 泛 ; 其 贵 而 与 他 意 识 形 态 不 同 , 守 主 义 缺 乏 实 质 性 的 理 想 和 保
义 、 统 主 义 和 悲 观 主 义 ) 昆 廷 顿 概 括 为 3条 ( 传 , 传 统 主 义 、 疑 主 义 与 有 机 论 ) 另 一 种 是 罗 列 其 怀 ; 主 要 的 议 题 , 如 , 西 尔 、 斯 比 特 关 于 保 守 主 比 塞 尼 义 思 想 的 阐述 , 些 议 题 不 外 乎 历 史 、 统 、 德 、 这 传 道
了概 括其 理论 要素 的难 度 。 在 15 9 7年 的 一 篇 著 名 文 章 中 , 廷 顿 区 分 了 亨
具 体 的 政 治 组 织 形 式 , 仅 仅 与 特 定 的 情 境 联 系 它
在 一起 , 唯一 的 、 正 的敌人是 激进 主义 。 它 真
事 实上 , 廷 顿 的情 境式 定 义也 代 表 了其 他 亨
保 守什 么 ?为何 保 守 ?
保 守 主 义 的 四 次 浪 潮 与 三 个 命 题
刘 训 练
内容提 要 以“ 情境论 ” 自主论” 与“ 相结合 的方式界定保守主义是理解保 守主义 的最佳 知识途径 ; 照这 按 种 思路 , 以确定近代 以来保 守主义 的四次浪潮 , 一次 的具体情境 中, 守主义都试 图捍卫受到重大挑 战 可 在每 保 的传统 制度 与实践 ; 守主义的各种论证 中, 在保 可以归纳 出三种反复 出现的命题 , 即赫希曼所谓 的“ 悖谬论” 、

保守主义思潮

保守主义思潮

保守主义思潮保守主义思潮保守主义是西方社会的右翼政治思潮,也是西方社会的主流政治思潮之一,历久而不衰,在当代仍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保守主义来源于法文conservateur,是波旁王朝复辟时保王派的创造。

保守主义的内涵究竟什么是保守主义?顾名思义:“保”就是保持现状与稳定,“守”就是守住传统和秩序。

进一步说,保守主义认为信仰高于理性,传统高于科学,等级高于平等,集体价值高于个人主义,神的法则或自然法高于世俗法;保守主义还认为现行的社会形态,尤其是对权力、财富和地位的分配,都是“存在即合理”因而是值得保存的。

因此保守主义反对变革,尤其是激烈的变革,当然最反对革命。

事实上,历史上保守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就是由革命或激进变革所引发的反动,例如伯克的理论核心便是针对法国革命及其思想渊源启蒙运动的批判;而保守主义的另一位主要思想家哈耶克的主张也离不开对罗斯福“新政”及其指导思想凯恩斯主义的抨击。

保守主义思潮的历史演变保守主义思潮虽然始终存在,但却并非一直占上风,只是掀起过几次浪潮。

(一)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近代保守主义形成近代意义上的政治保守主义出现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即18世纪末。

其特点是反对革命,反对革命中涌现的民主潮流,反对激进主义和理性主义,斗争的焦点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

保守主义的鼻祖为英国思想家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著有《法国大革命反思录》(1791)、《诉诸我党老前辈》(1791),都猛烈攻击法国大革命。

伯克不仅不反对自由主义,而且标榜自己追求自由。

他认为英国治理国家的经验是“保留了合乎自然的方法”。

经验教导人们,除了世袭王位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方法能够“使我们的自由得以经常地延续下去,并作为我们世袭的权利而保持神圣性。

”他说:“我也并不排斥变动,但即使当我改变的话,那也是为了有所保存。

”保守主义并不拒绝变革,更不反对变革,而是主张渐进的变革。

他否定启蒙学者的理论,认为其最大错误就是把人的理性抬到不恰当的高度,而忽视了人的非理性的一面。

浅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

浅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

浅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作者:刘瑶瑶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第06期内容摘要: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是近现代思想史研究中无法绕过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涉及到思想文化研究,也对近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以余英时先生的《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为基础,简要探讨激进与保守的内涵和历程,激进化背后的原因以及对激进主义的理解之同情。

关键词:激进保守历程历史理解探讨激进与保守,首先要厘清两者的内涵。

保守主义这个词,创始人是英国的Edmund Burke,他在《法国大革命的反思》一书中讲到了“保守主义”,后来西方讲保守主义的人,基本上都从这本书开始。

保守和激进之间一定有一个参照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相对于现状。

简单的说,保守就是要维持现状,不要变;激进就是对现状不满意,要打破现状。

要打破现状的人,我们常把他们称之为激进的一方,要维持现状的人,我们称之为保守的一方。

可是,激进和保守都可以有不同程度的态度:可以是极端的保守,什么都不变;也可以是极端的激进,一切都打倒。

不过前提是必须要有一个现状,有某一种秩序:社会的、文化的、政治的秩序存在。

对这个存在的秩序,有些人觉得不合理,要改变它;有些人觉得这个秩序基本上合理,要保持它。

譬如提及的Burke,他认为当时英国的宪法中的制度是基本上合理的。

他反对像法国大革命那样激烈的破坏,但也并不是说就完全不用改变,他认为需要改变的地方也很多。

所以说,保守主义不是说一个人什么都保守;而指一个人是激进主义,也不是说他必然激烈到要摧毁一切。

在保守和激进之间,有各种程度不同的立场。

但是,对于现状,中国和西方是不同的。

譬如在美国,保守主义是相对于现有的制度而言的,就是美国民主、自由的制度,美国的法制。

这个系统是西方两三百年以来的民主、自由主义传统秩序。

这个秩序从美国有宪法以来,已经维持了两百多年了。

所以如果要讲美国保守主义跟激进主义,中间是有一个Liberal存在的。

保守主义思想汇报

保守主义思想汇报

保守主义思想汇报在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流派交相辉映,其中保守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潮,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对保守主义思想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分析这一思潮的核心观点和影响。

一、保守主义概述保守主义是一种政治哲学和思想体系,强调维护传统、保护社会秩序和文化价值观,反对过度变革和激进的改革。

保守主义思想源于18世纪英国的东奥克斯福德学派,自诩为“保守党”。

其基本观点是社会应该相对稳定,改革应当谨慎进行,以避免破坏社会的历史积淀和核心价值。

保守主义认为,传承和保护社会中的有价值的方面,对于维持社会安宁和整体利益至关重要。

二、保守主义核心观点1. 传统与稳定:保守主义认为,传统是社会秩序和文化价值的基石,是经过历史演变的智慧结晶,值得被珍视和传承。

因此,保守主义强调维护传统与稳定的重要性,反对激进的改革和颠覆性的变革,以保障社会的连续性和制度的正当性。

2. 社会有序与个人责任:保守主义主张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要求个人对社会负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保守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有序运行需要个人遵守道德义务、维护法律法规,并通过自愿的互助合作来实现社会福利。

3. 自由与权威的平衡:保守主义充分重视个人自由的意义,但也认识到自由存在滥用的可能性。

因此,保守主义强调权力的制衡与监督,为自由提供一种安全边界,以防止过分自由主义的副作用。

4. 社会等级与责任:保守主义接受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并认为社会等级是不可避免的。

保守主义者主张各个阶层应承担相应的责任,通过追求卓越和共同发展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

三、保守主义的意义与影响保守主义思想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保守主义强调传统和文化的保护,对防止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文化的风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次,保守主义突出了社会的稳定与有序,有助于维系社会平衡和安全。

此外,保守主义的理念还有助于个人塑造自律、责任感和道德观念,从而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保守主义发展的基本概况

保守主义发展的基本概况

保守主义从来不曾产生过、也不太可能会产生如霍布斯的《利维坦》或洛克的《政府论》一般的系统性著作。

也因此,保守主义一词的真正涵义在今天依然有待争论,许许多多的(也经常是互相矛盾的)政治意识型态或政党都与保守主义有所牵连。

一保守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保守主义在西方社会渊源深远,古希腊的柏拉图、中世纪的阿奎那、文艺复兴时期的马基雅维利、近代的霍布斯等大思想家均有程度不等的保守色彩。

但作为一种明确的政治态度,政治哲学与政治运动的保守主义,却迟至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时才形成。

18世纪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人民群众所表现出来的巨大作用,使资产阶级内部的一些保守分子产生了很大的担心与恐惧。

伯克(柏克)于1790年出版了《法国革命感想录》,对法国大革命进行了猛烈的批评,提出了一套系统的保守主义观点。

这被公认为保守主义诞生的标志。

但伯克从未使用过保守主义一词。

保守主义来源于法文Conservateur,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法国保王派创造的。

这个术语迅速为其它反对法国革命的政治集团所采纳,美国共与派从1830年开始自命为“保守分子”,英国托利党也于同年得到“保守党”的称号。

伯克的观点:宗教对国民生活有重要意义,宗教是市民社会的基础;谴责政治改革与社会改革中侵犯个人权利的行为;反对平等原则,认为人生而不平等,等级与地位的差别是实际存在的;维护私有制,认为私有制是保证社会繁荣的基础,是对社会幸福至关重要的神圣制度;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体,不是一个机械体;主张同过去保持连续性,尽可能使变革逐步进行,尽可能不打乱原来的正常秩序。

伯克的《法国革命感想录》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诞生的标志。

二保守主义在19世纪的发展自伯克之后,保守主义在19世纪发展为三个不同学派。

1法国的正统主义也称拉丁派,属于保守主义的极右翼。

创始人与主要代表是两位法国贵族德·梅斯特尔与德·波纳德。

他们实际上是封建贵族的代表。

这一派发挥伯克的神权思想并使之系统化,指责1789年大革命毁灭精神生活与社会秩序,造成无政府状态,并严厉批判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自利倾向。

论保守主义[整理]

论保守主义[整理]

李强论保守主义作者:李强一、什么是保守主义保守主义是近代以来重要的政治思潮或意识形态,其首要特征是反对“全面的”与“激进的”变革,致力于维护现存的制度。

”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最早出现于法国大革命时期。

它是对大革命前几个世纪社会与政治变革思想批评的产物。

法国大革命之前两个多世纪,社会政治思想弥漫着一种乐观主义倾向。

这种乐观倾向的基础是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以来关于人的哲学认知。

新兴的乐观主义彻底抛弃了传统基督教关于人性的悲观观点,它坚信,第一,世界的存在是有序的,人们凭借自己的理性可以认识世界秩序,并在此基础上改变这些秩序。

第二,人类痛苦的来源并不是人的原罪,而是罪恶的社会。

卢梭论证了社会是人类痛苦的渊源。

他提出,只要改造社会,罪恶与痛苦就会最终从人类消失。

这一观点直到今天仍然是所有激进主义的基础。

法国大革命第一次展示了人类可以彻底摧毁一个以前认为是自然而且不可动摇的社会。

法国大革命是西方思想界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激进主义从大革命受到鼓舞,它以为,既然人类的力量可以彻底摧毁一个旧的秩序,那么,人的力量同样可以建设一个全新的社会秩序。

另一方面,法国大革命也激起一些人对剧变的恐惧,为保守主义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为了反驳激进变革的理念,保守主义必须说明:第一,人类理解以及改变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第二,罪恶、痛苦不仅仅是人类生活中暂时的因素,不仅仅产生于不公正的社会组织,而是人类生存中永恒的、不可消除的现象。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在传统上,所有保守主义学说都有两个基本内涵:1)不完美主义。

保守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不完美是内在的、永久的,而不是暂时的。

在这一点上,保守主义既不同于激进主义,也不同于反动派。

激进主义与反动派都会批评现存社会的不完美。

反动派对已经失去的东西极为留恋,设想人类曾经有过有过完美的黄金时期。

而激进主义批评现实的不完美,设想人类最终可以实现一个完美的社会。

不完美主义可以建立在不同的哲学基础上:A)基于神学或道德哲学基础上的关于人性不完美的学说,如柏克与梅斯特尔;B)基于历史主义的不完美主义,认为社会是历史演化的产物,任何时代的人仅仅具有相对的理性能力;C)怀疑主义,怀疑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保守主义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保守主义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保守主义本堂课所讲的主题是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之保守主义,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保守主义的特征;二、保守主义的内涵;三、保守主义的类型;四、当代保守主义。

近代以来的主要意识形态或政治思潮为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女性主义、环境主义、宗教基本教义派。

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时期。

文艺复兴以来的乐观主义认为:第一,世界的存在是有序的;第二,人类痛苦的来源并不是人的原罪,而是罪恶的社会。

只要改造社会,痛苦就会最终从人类消失。

保守主义的内涵指出,人类理解以及改变世界能力有限;罪恶,痛苦不仅仅是人类生活中暂时的因素,不仅仅产生于不公正的社会组织,而是人类生存中永恒的,不可消除的现象。

保守主义两个基本涵义是:不完美主义和政治的有限性。

保守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不完美是内在的,永久的,而不是暂时的。

在这点上,保守主义不同于激进主义,也不同于反动派。

保守主义,不是改变现状,也不是怀恋过去,而是保持现状。

历史上的保守主义有:法国式,以梅斯特尔为代表的极端保守主义以及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温和保守主义;德国式,发端可以追溯到早期政治浪漫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是诺瓦利斯;英国式,代表人物是柏可,其理论展示了保守主义的一些一般特性,如尊重传统,强调社会是有机体,是自然的产物,而不是人为设计的产物。

保守主义的类型有,政治保守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社会保守主义。

政治保守主义,反对激烈变革,反对革命,维持现状。

文化保守主义,强调传统文化的价值,反对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理念,拒绝所有文化都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的预测,拒绝承认某种文化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

社会保守主义,在德国浪漫主义时期表现得最为典型。

保守主义者厌恶现代化带来的社会后果,如人与人关系的淡漠,城市化,环境污染等,他们憧憬田园诗般的生活,憧憬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没有一个自由主义者具备自由主义者的所有特征,其他主义者亦同。

保守主义专题知识讲座

保守主义专题知识讲座

第三阶段:70年代末至今——崛起
• 60年代末旳社会动荡和70年代初旳经济危机,为保守 主义旳崛起提供了契机。
• 该时期崛起旳保守主义对时政切中时弊旳批评,以及 提出旳与自由主义不同旳主张,得到了公众旳拥护, 因而不久成为一支占主导地位旳政治势力,从70年代 后期开始接连赢得选举。
• 保守主义思潮迅速蔓延,成为80年代居优旳意识形态。
• 也称拉丁派,属于保守主义旳极右翼。 • 主要代表是法国贵族德·麦斯特和德·波那尔。 • 指责1789年大革命消灭精神生活和社会秩序,
要求恢复革命前旳政治制度,即统一旳世界性 基督教会和绝对王权相结合旳封建专制。 • 正统主义旳专制主义立场违反历史潮流,同步 也与温和派保守党人不合拍,自1848年欧洲 革命后渐趋衰落。
(3)新保守主义
• 70 年代以来保守主义运动中旳主流派别。
• 80年代上台旳保守派大都打“新保守主义” 旗号。
• 这一派在政治上占主导地位,原因之一是它旳 调和折衷特点,较全方面地满足了这个时期应 付经济、政治、文化危机旳需要。
• 主要代表:D.贝尔、I、克里斯托尔、格菜泽、 亨廷顿、利普塞特.R尼斯比特、D莫依尾汉、 N波德霍雷茨、Z布热津斯基、福山。
(3)英国旳温和派
• 英国温和派影响最大、也最持久,是早期保守 主义旳主流。
• 这一派旳价值观有强烈旳贵族主义色彩,但不 像前两派那样绝对化,而比较灵活、实际。
• 主要旗帜为个人自由、法治和议会政体,主张 以妥协手段调解社会冲突。
2、20世纪以来,经历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二战前后 • 第二阶段:二战后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 • 第三阶段:70年代末至今——崛起
第二章 保守主义
第一节 保守主义旳源流 第二节 老式保守主义 第三节 新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

以赛亚 · 伯林
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做什么的自由 一个人要成为自己的主人,要自我
实现、自我领导的愿望,涉及的是自由控制的来源,只是一种
手段 消极自由:不做什么或免于做什么的自由 是一个人从事活
动所能自由享受的空间的开放程度,涉及到自由控制的范围,被
看做是一种自由
价值多元论 人类所追求的价值、尤其是终极性的价值和目标,不仅众 多、相互冲突而难以共存,并且由于缺乏一个共通的衡量尺度, 根本无法在其间比较高下,以便排定先后顺序。
传统保守主义
主张维护传统本身,反对把个人看成抽象孤立的原子,崇 尚传统伦理和权威统治,反对现代社会对传统的破坏。 与自由保守主义相比,传统保守主义反对国家权力的扩张 是为了中间社群的复兴,而自由保守主义则是为了保障个人权 利的优先性。
与新保守主义相比,传统保守主义者在社会福利中完全否
定国家干预,更强调社群的作用;新保守主义则并不完全反对 福利国家和国家干预,主张完善现有的福利政策,反对过分膨
保守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保守主义的类型
保守主义的基本特点
保 守 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奠基者:埃德蒙· 伯克 代表作《法国革命感言录》 19世纪:法国保守主义和德国浪漫派 20世纪:反对目标由自由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反对国家权 力 干涉个人自由 代表思想:精英主义(帕累托、莫斯卡、米 切尔斯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政府干预的弊端逐渐显现,保守 主义又开始兴起
胀的福利政策。二者在道德文化方面都持保守态度,因而都被
称为文化保守主义。
尼斯比特
坚持历史与传统,反对理性主义 社群与国家 社群的权威与自由
麦金太尔
什么是美德 爱国主义与美德 正义与美德

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

我读刘军宁先生《保守主义》2014年12月8日22:06我读刘军宁先生《保守主义》邓航,生在湖南,长于各地,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栖身金融业,谋生之余专注政治思想史研究。

刘军宁先生的《保守主义》终于获准再版了。

其实早在一九九八年,社会科学出版社和三联就分别出版了刘军宁先生的《保守主义》和《共和·民主·宪政:自由主义思想研究》两部政治学专著。

那一年军宁先生三十六岁,已被思想界誉为中国政治学理论的领军人物,惜乎十六年来王旗变幻,这两本书带给先生的绝非桃李春风,而是江湖夜雨,其中原因不说也罢。

我与刘军宁先生以及政治哲学结缘大约也就是在那年,某个周末我陪女友逛街,走累了到书店歇脚,无意间拿起一本《共和·民主·宪政:自由主义思想研究》,其中一篇讲私人财产的文章《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马上就吸引了我,也许是年轻人对自由有无限渴望的缘故,就买回家了。

现在想想那本《保守主义》当时也许就在旁边,这样的擦肩而过让我在有机会当面向军宁先生请教,并在他的建议下开始阅读“保守主义”相关书籍时,已是十多年后。

日后若论今生憾事,此为其一。

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我把谋生之余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政治哲学研究,从军宁先生引荐的哈耶克开始(也感谢邓正来和冯克利两位先生的译介),如同逆流而上一般追溯到伯林、白璧德、贡斯当、洪堡、密尔、托克维尔、伯克、休谟、孟德斯鸠、霍布斯、阿奎那,直到西塞罗和亚里士多德等,并因寻求人之自由、尊严、价值的超验源头,一路探访到了耶路撒冷和希伯来的智慧。

多少个夜晚,在我的书房里,这些昔贤从纸张书卷之中发出声音,或交流激辩,或醍醐灌顶,有那么几次,我几乎都感觉自己看见了人类思想的江河之源、雪山之巅。

这种源于思考阅读的极度愉悦当然是偶发和短暂的,更多的仍然是对先贤们磅礴思想的景仰和对自己贫乏智慧的自省。

与自由主义的渊源之清晰和理论之系统相比,保守主义一贯以松散而非体系、批判而非建构、求稳而非求变的风格示人。

政治学原理问答题:

政治学原理问答题:

政治学原理问答题:1.政治带给人们的思考是什么?答:(1)政治是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

(2)政治是人类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不可缺乏的要素,是人们组织安排集体生活的核心机制。

(3)政治,离我们太远,又太近。

(4)政治,太“高尚”,又太“黑暗”。

(5)政治,太“高深”,又太“直白”。

(6)政治,让我们“伟大”,也让我们“渺小”。

2.讲政治:讲什么和怎么讲?答:今天,我们开始“讲政治”,不是要讲那些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一以贯之的“政治常识”,也不是讲官场上跟风站队舞权弄术的技巧,而是要探讨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的方法。

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解析现实政治生活,探索构成一个良好的政治秩序的机制,以及实现社会“善治”的条件。

从理论上讲,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必须是一个合理划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界限的社会。

属于公共事务的,纳入公共事务管理的范畴,由公共权力(政府)部门采用法律的、行政的、政策的多重手段去解决。

属于私人事务的,由私人自己或私人之间去自己解决。

一个秩序良好的政治社会,必需正确处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关系: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诉诸国家权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实行社会自治?在什么情况下,又需要实现个人自由?从实践上讲,需要我们界定国家权威的基础和来源,国家权威的结构和实现形式;需要安排政府内部结构;需要界定政府与其他政治主体(政党、社团、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关系;需要确立社会自治的原则和社会行为的规范;需要确定个人自由权利的内容和保障自由权利的机制。

说到底,就是要解决自由、民主、平等、效率、权威的关系问题,并探索解决这些关系问题的可行制度和实现途径。

“讲政治”,就是要从理论认识和政治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一个“正义”的社会究竟如何构成;一个“正义”的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机制来保障。

3.政治学给我们提供了什么知识?答:讨论政治和政治研究,不得不提到亚里士多德。

因为他是学科分类的创始人,也是政治学的创始人。

他认为,所谓知识,就是关于“善”的学问。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学衡派是以欧美留学归国知识分子为主而形成的 一个学术群体,其核心人物有吴宓、梅光迪、胡 先骕、汤用彤等。他们以1922年创刊的《学衡》 杂志为学术阵地,打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的旗号,一方面继承晚清国粹派的某些论学宗旨, 一方面引入西方学者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以一 种特有的中西合璧式保守情怀,看待并从事现代 学术文化的构建。此派因主要精力在于比较专门 的学术研究领域,因此在社会整体文化的理论建 设方面未能留下更多的东西。 这两派在五四时期都是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对立面 出现的。

我们的文化建设应是: 不守旧; 不盲从。
四、五四时期东西文化问题论战 (1915-1927)

杜亚泉与陈独秀之争由陈独秀首先挑起。1918年9 月,针对《东方杂志》上发表的《中西文化之评 判》(平佚译自日本《东亚之光》杂志)、《功 利主义与学术》(钱智修)和《迷乱之现代人心》 (杜亚泉)三篇文章,陈独秀写了《质问〈东方 杂志〉记者——〈东方杂志〉与复辟问题》一文。 时隔三个月,杜以“伧父”笔名发表《答〈新青 年〉杂志记者之质问》以为答复。次年2月,陈又 以一篇长文《再质问〈东方杂志〉记者》对杜的 答文逐条予以驳斥,杜没有下文,主动偃旗息鼓。

实际上,梁所强调的文化模式是“中国儒 家的人生态度”加上“西方的民主与科 学”。他一方面批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的中西文化调和论调,一方面自己所主张 的仍是中西文化调和,反映了其文化理论 的矛盾性,仍然未能摆脱“中体西用”思 想的窠臼。

梁启超早年对于西方文明是热烈欢迎的, 对中国文化有较多批评。但在欧游之后, 他的文化取向发生了明显变化,成了一名 保守主义者。突出反映在《欧游心影录》 中。一战后,梁启超和丁文江、张君劢、 蒋百里等人,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先 后游览了英、法、比利时、荷兰、瑞士、 意大利和德国。此行对他影响很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守什么?为何保守?保守主义的四次浪潮与三个命题X刘训练内容提要以/情境论0与/自主论0相结合的方式界定保守主义是理解保守主义的最佳知识途径;按照这种思路,可以确定近代以来保守主义的四次浪潮,在每一次的具体情境中,保守主义都试图捍卫受到重大挑战的传统制度与实践;在保守主义的各种论证中,可以归纳出三种反复出现的命题,即赫希曼所谓的/悖谬论0、/无效论0和/危险论0;将保守主义/反动的修辞0与各种/进步的修辞0加以对照有助于揭示激进派的盲点,更好地推动政治发展与社会历史进步。

关键词保守主义亨廷顿情境论赫希曼反动的修辞界定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保守主义被公认为现代社会的三大政治思潮。

虽然存在诸多分歧和争议,但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这两种思潮的定义、特征大体是明晰的,其词根/自由0、/社会0也基本界定了它们各自的价值取向以及可能的建制。

保守主义却不然,不但其词根/保守0没有提供任何实质性的价值承诺,而且其/反哲学0的特征更增加了概括其理论要素的难度。

¹在1957年的一篇著名文章中,亨廷顿区分了三种定义、理解保守主义的方式:贵族式定义、自主式(autonomous)定义和情境式(situational)定义。

º所谓/贵族式定义0将保守主义定义为特定的历史运动的意识形态,即封建土地贵族对法国大革命、自由主义的反动;所谓/自主式定义0认为保守主义是一个自主的、普遍有效的观念体系,由正义、秩序、平衡、中庸这样一些价值来定义;所谓/情境式定义0认为保守主义重复出现于这样一种历史情境,即确立已久的体制受到根本性的挑战,那些支持该体制的人就会运用保守主义来捍卫它。

因此,保守主义是可以用来辩护任何既定社会秩序、反对任何根本变革的思想体系。

对于这三种定义,亨廷顿更赞成情境论,在他看来,贵族论太过狭隘,而自主论太过宽泛;与其他意识形态不同,保守主义缺乏实质性的理想和具体的政治组织形式,它仅仅与特定的情境联系在一起,它唯一的、真正的敌人是激进主义。

事实上,亨廷顿的情境式定义也代表了其他许多保守主义研究者类似的看法。

比如,尽管亨廷顿把曼海姆视为/贵族论0的典型代表,但事实上,他却可能是/情境论0定义的先驱。

他的如下这段话就揭示了保守主义的情境论特征:/在一个进步的世界里,保守主义因素并不是在本真的创造性的意义上,而是在-反动.的意义上成为事件的载体,因为它首先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反题,一个对新生事物的反题,并且只有在这种形式下它才能是创造性的0。

»X本文得到/天津师范大学中青年教师学术创新推进计划0的资助,特此致谢。

同样,哈耶克在辩解自己为什么不是保守主义者的著名文章中指出:保守主义/或许能通过对当前潮流的抗拒而成功地延缓那些并不可欲的发展变化,但是由于它并不能指出另一种方向,所以它也就无力阻止它们继续发展。

正是基于这一原因,保守主义的命运就必定是在一条并非它自己所选择的道路上被拖着前行0;又说,/在任何时候,欲恰当地描述保守主义的立场,都要视现行发展趋势的方向而定0。

¼晚近一本保守主义文选的编者马勒也强调:/保守主义思想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回应对现存制度的种种挑战,大部分由通过具体的历史分析来反驳那些挑战的尝试组成0。

½总之,学者们普遍认为,保守主义是一种以其拒斥之目标来界定远比其自身之任何明确政纲来界定要来得清楚的政治信条;保守主义作为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大/进步性0事件的/反动式0思想回应,它对历史情境的依赖要远远大于其他思想传统和思潮,对它的研究更需要置于具体的社会-政治与民族-文化语境之中。

保守主义的情境性特征还表现在这样一个方面,即其教义的重复性和单调性(详见下文)。

它可以被压缩为几条基本思想或原则的目录,但这些清单反映的不过是其静态特征或者老套话题,而不像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的诸原则那样有普遍性和渗透力。

/一部自由主义或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史揭示出了这种意识形态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环境下的嬗变。

一部保守主义思想家的思想史,涉及的必然是同样思想一遍又一遍的重述0。

¾此外,保守主义的情境性也决定了它与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的关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出现某些一致或部分重叠。

所以哈耶克说,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并不是一种左中右的关系,而是一种三角形关系。

¿不过,既然保守主义可以归纳为条目式的/教义问答集0,那么就说明保守主义的自主式定义并非一点没有合理性。

事实上,自由主义、社会主义都有其明显的情境性,而保守主义也有其超越民族文化和历史时期的连贯性与延续性。

亨廷顿的如下说法显然有些夸大其词了:/保守主义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地点的表现都与它在其他任何时代和地点的表现没有多少关联0。

À所谓/自主式定义0其实是定义一种思想传统或思潮最常见的方法,即列举其核心的和基本的价值、原则、特征、要素或命题。

就保守主义而言,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概括:一种是概括其基本的原则,比如,凯克斯概括为4条(怀疑主义、多元主义、传统主义和悲观主义),昆廷顿概括为3条(传统主义、怀疑主义与有机论);Á另一种是罗列其主要的议题,比如,塞西尔、尼斯比特关于保守主义思想的阐述,这些议题不外乎历史、传统、道德、财产、家庭、宗教、权威、国家。

Â因此,/情境论0与限定后的/自主论0的结合也许更能揭示保守主义的历史与本质。

这里/自主式定义0需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首先,不能仅仅通过罗列某些价值、原则来界定各种/主义0(它们未必专属于某种主义),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一定逻辑或理论脉络将它们组织起来;其次,/自主式定义0归纳出来的价值、原则在很大程度上都属于韦伯所谓的/理想类型0,或者维特根斯坦所谓的/家族相似0,而不是绝对的界定,它们并不为所有的保守主义思想家共享,也不是普遍地适用于每一种民族-文化背景。

亨廷顿对/自主式定义0的反对就是基于他将其与/普遍有效的价值0和/实质性的理想0绑定在了一起。

借助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进路,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结合情境论与自主论的定义方式所开启的研究图景:既要把/主义0作为/相对自足而且完全表现出来了的总体0,/通过考察其最终形式,找到它内在的一致性0;又要/强调它的历史成长并在其发展中跟踪这个动态总体0,将其/每一种不同类型和变体都放到它们自己在成长进程中所独有的历史和社会学位置上去,试图再现成长进程本身的层次和结构0。

l v如果我们接受这样一种情境式与自主式相结合的界定保守主义的方式,那么,要想把握保守主义的来龙去脉及其理论定位,我们必然要回溯保守主义的历史情境,追问保守主义者到底要保守什么?为何保守?保守什么?保守主义的四次浪潮保守主义的情境性决定了它的民族和文化特性,英国的保守主义显然不同于美国的保守主义和欧洲大陆的保守主义,法国的保守主义肯定不同于德国或意大利的保守主义。

但如果我们从保守什么?为何保守?保守主义的四次浪潮与三个命题/长时段0的视角考察的话,仍然可以发现在西方历史发展中有过一些全局性的重大变革,它们引发了广泛的、超越国界的保守主义浪潮。

亨廷顿认为,在西方政治史上可以辨识出保守主义的四次主要表现。

l w第一次是/16、17世纪对集权的民族国家挑战中世纪政治制度和宗教改革挑战既定政教关系的一种反应0。

在欧洲大陆,浩特曼、马里亚纳等人试图以保守主义的方式捍卫中世纪的多元秩序以反对日益增长的民族国家君主的力量。

在英格兰,在欧洲大陆被用于反对王室权威的思想却被用来捍卫都铎王室权威以反对政治上持不同政见者和清教激进分子。

理查德#胡克在1594年出版的5论教会政体的法律6被视为/对保守主义意识形态杰出而雄辩的阐述。

在伯克之前两百年,这部著作就已经描绘了伯克思想的每一个重要环节0。

保守主义的第二次重要表现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反应,/这导致了西方历史上保守主义思想洪流最大的一次爆发0。

大革命危及的不单是封建贵族制度而是所有现存的制度。

在英国,伯克以保守主义捍卫商业社会与温和的自由主义政制;在美国,联邦党人阐述保守主义以反对他们所认为的民主革命的威胁;在欧洲大陆,情况更为复杂,有些保守主义/不是来自封建贵族而是来自那些与更开明的、商业的和官僚因素相联系的思想家0。

法国的博纳尔德和迈斯特,普鲁士的马维茨和哈勒尔,奥地利的根茨、梅特涅和缪勒,他们捍卫的都不是相同的社会结构。

保守主义的第三次表现是19世纪中叶对下层民众要求分享统治权的反应,这次挑战的重要标志是人们迫切要求扩大普选范围。

在法国,基佐等人一方面阐述自由主义思想以反对贵族,另一方面阐述保守主义思想以反对大众;在德国,萨维尼等人的保守主义强调社会的有机成长;在英国,柯勒律治、梅因等保守主义者警告人们用大众统治取代阶级统治的危险;在美国,/新联邦主义者0面对杰克逊主义浪潮为精英阶级统治进行了保守主义的捍卫。

保守主义的第四次表现是由19世纪中叶工业主义、自由劳动和废除黑奴制度这些挑战所引起的,即以卡尔霍恩等人为代表的美国/南方保守主义0。

亨廷顿选取的第一次表现涉及保守主义思想的起源之争,有些学者可能更倾向于将休谟而不是胡克视为保守主义的开创者。

l x更重要的是,这一时期政治思想的状况过于复杂,涉及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教会权力与世俗权力之间的论战,在法国还纠结着王位争夺战,论战中产生的小册子大多服务于临时的政治目的。

l y像/反暴君派0的反抗理论固然有其反动(对以专制王权为中心而崛起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反动)的一面,但其激进主义特征也是明显的。

因此,大多数学者的共识仍然是,自觉的保守主义的第一次浪潮是对法国大革命及其后果的反动,伯克是保守主义无可置疑的智识鼻祖。

亨廷顿提到的美国/南方保守主义0则因为局限于/地方政治0,且如昙花一现(随着南北战争的结束而终结),显然很难称得上一次真正的浪潮。

相比之下,阿尔伯特#赫希曼在5反动的修辞6 l z中所选取的三个/进步时刻0以及对应的/反动浪潮0更有典型意义。

正如赫希曼一开始就指出的,他所勾勒的保守主义三次浪潮是以社会学家马歇尔关于公民身份三要素的历史演进分析为起点的。

l{马歇尔区分了公民身份的三个维度,并将其依次分配给每一个世纪(以英国为原型):18世纪的主要成就是公民身份的公民要素(基本个人自由或人权);在19世纪,公民身份的政治要素,即公民参与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利,取得重大进展;20世纪福利国家的兴起将公民身份概念扩展到社会和经济领域。

相应地,保守主义的第一次反动针对的是法律面前的平等和其他公民权利。

对这些权利最彻底的肯定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并且是大革命的成果之一;因此,对这些权利的反动就和对大革命及其成果的反对连接在一起。

第二次反动的潮流针对的是民众参与政治的进步,这一进步是在整个19世纪通过扩大选举权和增加议会中下院的权力而实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