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杂粮产业发展研究
关于小杂粮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小杂粮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小杂粮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小杂粮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小杂粮是指生育期较短,种植面积较小,种植地域分散,种植方式特殊,有特种用途的禾谷类和豆类作物的总称。
我市小杂粮禾谷类主要有谷子、高梁、大麦、荞麦;豆类主要有绿豆、红小豆、黑豆,及油料作物芝麻等。
近年来,随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均口粮消费数量的下降,粮食生产与消费结构正在发生较大变革,小杂粮由于风味独特和营养保健功能,受到人们的青睐。
与大宗粮食品种相比,小杂粮价格高、销路看好,又重新被人们所关注。
一、我市小杂粮种植历史与生产现状小杂粮属于传统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
因其抗旱耐瘠、管理粗放、产量较稳定、耐储藏,历史上被称作抗灾救灾作物,山丘地区农民历来有种植习惯。
据记载,建国前全市种植高粱、谷子等小杂粮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0%以上。
建国后,全市小杂粮种植面积最大年份是1955年,种植435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9%。
主要种植高粱、谷子、稷子、大麦、豌豆、绿豆、赤豆、豇豆、穇子等。
七十年代水利条件改善后,由于扩种高产作物,小杂粮种植面积大为缩减,至1983年只有50万亩。
1984年以后,小杂粮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但多为零星种植和间作套种,1984年种植小杂粮58万亩,占整个粮食播种面积的5.28%,其中高粱占2.09%、谷子占2%,其他小杂粮占1.19%。
90年代以后,受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我市小杂粮又逐渐减少,至2008年小杂粮种植面积缩减到不足4万亩,为历史上种植面积最少的一年,其中稷子、穇子等几近绝迹。
近几年,小杂粮种植开始抬头,特别是优质绿色有机小杂粮受到人们的青睐,面积逐渐扩大。
至2014年,全市小杂粮种植面积已达11.3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总产近3万吨,占粮食总产的0.63%;平均单产260公斤,远低于全市粮食综合亩产420公斤的水平。
(一)全市小杂粮种植分布及品种情况谷子:历史上全市各县区都有种植,特别是西北部等县大面积种植。
吉林省西部杂粮生产和发展研究
杂 粮 是小 宗 粮 豆 作 物 的 俗 称 , 生 育 期 短 、 植 面 积 是 种 小、 种植 地 域性 强 、 植 方 法特 殊 、 种 有特 种 用途 的 多种 粮 豆
作物 的总 称 。 要 包括 高粱 、 主 谷子 、 子 、 粒 苋 、 糜 籽 薏苡 、 青
效和 农民增 收做 出重 要贡献『 ] l。 - 2
展到 3 0万 h m 左右 ( 2 。 着新 品 种 选育 和综 合 配套技 表 )随
术 研究 力度加 大 , 分发 掘其 产量潜 力 , 充 同时进 一步加 大 国
际 、 内 2个 市场 的开发 力度 , 国 杂粮 种植面积 将逐 年增加 。
在 发 展畜牧 业和 工业 生产 中 . 杂粮 的需求 量也 日益 增大 。 对 吉林 省 西部 具有 生 产 杂粮 得 天独厚 的 自然气 候 条件 , 极 积 发 展 生产 杂 粮 , 仅可 以扬长 避 短 、 挥 优 势 , 且可 以满 不 发 而 足 市场 粮食 品种 多样化 的 需求 , 为农业 生产 的发 展 , 农业 增
12 杂 粮 作 物 的 生产 概 况 .
从 近几 年 吉林 省 杂粮 生 产 情况 来 看 , 均 种 植 面积 虽 年 然 没有 2 0世纪 5 0年代 多 。 但总 的发 展趋 势 是呈 上升 势头 ,
杂 粮分 布广泛 , 品种 齐全 , 种植 结构 合理 , 积稳定 , 面 已经发
表明 。 供给 国人 2 0k 在 0 g粮 食 中 , 类组 合 占 2 , 粮 占 豆 % 粗
糜 子 松原 地 区 的 宁 江 、 郭 、 安 、 岭 ; 前 乾 长 白城 地 区 的 镇 赉 、 安 、 大
通 榆
绿豆 松原地 区的前郭、 长岭 、 乾安 、 宁江 ; 自城地 区的洮南 、 洮北 、
吉林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吉林乡村振兴调研报告吉林乡村振兴调研报告近年来,中国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为了进一步了解乡村振兴在吉林省的实施情况,我对该地的一些乡村进行了调研。
以下是我的调研报告。
1. 农业产业发展吉林省作为我国的粮食生产大省,农业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所调研的乡村在农业方面都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一方面,大面积的耕地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如小麦、玉米等。
另一方面,农民也积极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了若干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了产业附加值。
同时,农民还通过电商平台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收入。
2. 乡村旅游发展吉林省地处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乡村旅游发展的潜力巨大。
在我的调研中,我看到了一些乡村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提升农民收入。
这些乡村通过建设乡村民宿、开展农家乐等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农耕文化。
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产品的销售,还增加了乡村居民的就业机会。
3. 乡村教育改革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在我的调研中,我了解到吉林省乡村教育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
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学校设施更加完善,教育资源更加公平。
此外,一些乡村开展了特色教育,通过开设农艺课程、传承农耕技艺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具备农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农民。
4. 乡村环境整治乡村环境整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之一。
吉林省各地乡村普遍存在着环境污染和乱建乱搭等问题。
在我的调研中,一些乡村通过整治行动,提高了乡村的整体环境质量。
政府加大了环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改善生活环境,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而言,吉林省在乡村振兴方面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
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教育改革和乡村环境整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等。
因此,吉林省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力度,才能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地之一,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
在粮食作物种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制定对策来解决。
种植结构单一是吉林省粮食作物种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目前,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以玉米为主导,大豆和小麦的种植面积较小。
这种单一的种植结构存在着风险,如果发生相关疫病或天灾等因素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将严重影响吉林省的粮食供应。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推动粮食种植结构的多样化,增加小麦和大豆的种植面积,提高吉林省粮食作物的多样性,降低风险。
粮食作物种植技术水平不高也是一个问题。
目前,吉林省粮食作物的种植技术仍然比较传统,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
种植者的知识水平有限,缺乏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导致粮食作物产量的潜力无法充分释放。
应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提高种植者的技能水平,推动粮食作物种植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粮食作物种子供应不可靠也是一个问题。
粮食作物的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
吉林省粮食作物的种子供应链条比较薄弱,种子质量和供应能力都存在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粮食作物品种中,优质种子的供应不稳定,限制了粮食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的提高。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粮食作物种子的研发和供应,提高种子的质量和可靠性。
粮食作物种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需要关注。
传统的粮食作物种植方式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比较大,存在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需要推动粮食作物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倡生态种植方式,加强土壤保护和环境保护措施,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的资源利用效益,保护农业可持续发展。
吉林省粮食作物种业发展中存在种植结构单一、技术水平不高、种子供应不可靠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推动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多样化,加强种植者的技术培训和推广,完善种子供应链条以及推动粮食作物种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实现吉林省粮食作物种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经济形势下吉林省玉米加工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新经济形势下吉林省玉米加工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摘要:玉米加工业是关联农业,工业,流通业三大领域的大产业,也是正在快速成长的新兴朝阳产业。
吉林省是玉米生产加工大省,发展玉米加工业是吉林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选择。
科技创新是玉米加工业发展的灵魂和竞争原动力。
因此,吉林省在推进玉米加工业发展过程中,应加快科技力量整合,确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同时要培植龙头企业,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加快园区建设,从投融资,外部环境等方面制定有利的产业政策。
关键词:吉林;玉米加工;产业现状;科技创新0.引言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它是人类主要使用的农产品,动物饲料的主要来源,也同时是人类重要的工业原料来源。
其特征是可加工空间大,产业链条较长。
据相关统计显示,世界上已经开发出来的玉米加工产品多达几十类,数千个品种。
每一品种都可形成产业链,每一条产业链都牵引着一个大产业。
玉米经过深加工后,其产品的附加值比卖玉米原粮增加效益3—100倍以上。
[1]吉林省具有十分优越的光、热、水、土条件。
除东部高寒山区和西部部分少雨干旱地区之外,大部分地区都适合于玉米生长,具有不可多得的地域优势。
吉林省玉米生产的优势,为玉米加工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吉林省玉米加工业现状吉林省位于我国东北的中部,全省幅员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2%。
现有耕地面积522.48万公顷,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8%。
农耕土壤条件优越,土质肥沃、结构好,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生长。
吉林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5.1℃左右,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在400—950毫米之间。
[1](一)产业规模大,种类齐全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到2010年底,全省共有农副产品加企业2586家,占制造业单位总数的30.6%,从业人员89413人,占制造业从业人员总数的26.4%;其中规模在500—2000万元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253个、从业人员15674人;200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83家,从业人员29636人。
2024年杂粮加工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杂粮加工市场发展现状引言杂粮是指除主要谷类如稻谷、小麦、玉米之外的其他谷物,如糯米、高粱、大豆等。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杂粮加工市场逐渐兴起。
本文将就杂粮加工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
杂粮加工市场的概述传统而言,杂粮在我国农村地区被广泛使用,但在城市地区却被边缘化。
然而,随着人们对营养和健康的关注,杂粮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杂粮加工市场因此得到了蓬勃发展。
杂粮加工市场的优势1. 营养丰富相比主要谷类,杂粮含有更多的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有益于人体健康。
这一点使得杂粮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越来越受欢迎。
2. 价值回归杂粮是我们祖先的传统食物,它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和追求,杂粮的价值逐渐被重视起来。
3. 市场潜力杂粮加工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
不仅可以制作传统杂粮食品,还可以创新出更多美味的杂粮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杂粮加工市场的挑战1. 产品认知度不高由于长期以来主打谷物市场,杂粮的认知度相对较低。
人们对杂粮的了解有限,这给杂粮加工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加工技术需要提升有些杂粮加工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对于一些杂粮加工企业来说,技术的不足可能会限制产品的创新和市场竞争力。
3. 价格竞争激烈杂粮加工市场竞争激烈。
为了获取市场份额,许多企业不得不以低价销售产品,这对市场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杂粮加工市场的发展趋势1. 增加产品知名度通过广告宣传、知识普及等手段,提高大众对杂粮产品的认知度,从而激发更多人对杂粮加工市场的兴趣。
2. 创新杂粮产品不断推出新品种、新口味的杂粮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以增加市场份额。
3. 提升加工技术水平加大对杂粮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4. 品牌建设通过打造杂粮产品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结论杂粮加工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通过加强产品宣传、创新产品、提升加工技术水平和建立品牌形象等措施,可以促进杂粮加工市场的良性发展。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
随着人口增长和农村劳动力的外流,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吉林省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
1. 作物品种单一:吉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包括玉米、大豆、小麦等,但在品种上存在较为单一的情况。
很多农民在种植作物时候更愿意选择传统的品种,对新品种的接受度不高。
这导致了农作物品种过于单一,容易受病虫害的影响,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种子质量差:种子是农作物生产的基础,而目前吉林省的种子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种子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地方甚至存在假冒伪劣种子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缺乏科技支持:当前,吉林省农业生产中还存在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缺乏先进的科技支持。
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不高,对新技术的接受度较低,这导致了种植效率不高,产量和品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4. 土壤污染和环境问题:随着农业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以及农田环境的恶化,吉林省农田土壤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还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造成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困局。
5. 品牌建设滞后:目前吉林省的农产品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农产品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降低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无法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1. 多样化品种推广:加大对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帮助农民了解并接受新品种,培育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
加大对新品种研发的投入,提高新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2. 加强种子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的种子产业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种子的生产和销售,保障种子的质量和安全。
加大对种子研发的支持力度,积极引进和培育高质量的农作物种子品种。
3. 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引导农民学习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提高他们的种植技能和科学管理水平。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发展潜力。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开发不足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向更高水平发展。
一、问题分析1.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吉林省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传统的人工劳作和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方式为主,缺乏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
这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力波动大,难以满足农产品的大规模生产需求。
2. 产业结构不合理吉林省农业产业以粮食种植为主,缺乏多元化、特色化的农产品品种。
这导致产业结构单一,市场风险大,农业产业化程度低,难以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3. 市场开发不足吉林省农产品市场开发较为滞后,缺乏有效的市场渠道和渠道建设,导致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益低下,发展动力不足。
二、对策研究1. 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化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是解决农业生产方式落后问题的关键。
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推动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还可以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支持,鼓励科技创新,培育农业科技人才,提升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水平。
2.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的关键。
可以通过推动多元化、特色化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经营,促进农产品品牌化和增值,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还可以加强对市场变化和消费趋势的研究,提前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市场风险。
3. 加强市场开发建设加强市场开发建设是解决市场开发不足问题的关键。
可以通过建设健全的农产品市场渠道和网络,推动农产品销售的线上线下融合,提高销售效率和覆盖面。
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农业扶持政策的落实,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和流通环节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增加农民收益,激发农业产业发展的动力。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现状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吉林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0%左右,具有较强的粮食生产实力。
在种植业方面,吉林省也拥有着雄厚的种植业基础,拥有多个国家级种子繁育基地和重点实验室,种植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发展迅速,为粮食作物的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吉林省粮食作物生产面临着一些问题。
粮食作物重复种植导致土壤疲劳,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业生产环节中存在浪费现象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种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科技创新不足、人才短缺、品种更新速度缓慢等问题,制约了种业的发展和进步。
对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寻找有效的对策,对吉林省粮食生产和种业发展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存在的问题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
在粮食作物生产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土壤退化严重是吉林省粮食生产面临的障碍之一。
由于长期的不合理耕作和过度施肥,导致土壤中养分严重流失,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自然灾害频发也是吉林省粮食生产的困扰。
干旱、水灾、虫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种植者带来了不小的损失,影响了粮食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也是吉林省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之一。
缺乏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作物产量低下,品质不佳,限制了粮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吉林省粮食作物生产存在土壤退化、自然灾害和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2.2 吉林省种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种业发展一直是其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吉林省种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种业科技水平相对滞后。
是挑战更是机遇——吉林省农作物种业发展的现状及展望
可 以说 , 我省种业 正在打开一个新机遇期 , 勇敢地 面 只要
对挑 战 , 克服眼 前的 困难 , 市场的需 求 , 种业是大 有 顺应 重振
可为的 。
湖南省公路 客运站媒体 分布( 营 ) 现运
■ 祝 曩 量 ( 台 ) 电 于 一 ■ /一 体 机 人 口 攫 曩 ( 万 人 )
车 车 汽
西 站 南 站 车 站
8 B ’4
5 3 7
株
株
洲
洲
长 造
中 心
汽
客
车
运
站
站
4
6
2
3
株
洲
披
毙
蓁
县
醴 陵
陵
汽 车
中
心 站
站 心 站
车 站 站
4
2 6
8
380
2 1 2
2
陵 汽 车 汽 车 中
糖
市
蕃
运
站
名
称
( 白
)
郴
郴 兴 壹
州 汽
州 宁 兴
车
天 龙 汽 车 汽 车
总 站
站 站 站
2‘
’2 15 14
1O ’2
1 2
4 B 5
3 6
郴
州
45 5
{ 城 客 运 总 站 女 永 兴 汽 车 站
桂
临
阳 汽
武 汽
站 运 站
东 县 山 县
岳 汽
邪
阳
汽
车
南 站
8
4 Biblioteka 雄阳 隆邵 武
白城市小杂粮精深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白城市小杂粮精深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摘要总结了白城市发展小杂粮经济的意义及小杂粮生产现状,分析了白城市小杂粮精深加工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其发展前景,以期为该市小杂粮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杂粮;精深加工产业;意义;问题;前景;吉林白城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部,具有广袤无垠的草原和农田,对于小杂粮产业的发展具有的良好生态条件,也是小杂粮的主要商品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小杂粮精深加工产业,对于促进白城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的小杂粮大体分4类:一是杂粮类,如高粱、谷子、荞麦、糜子等;二是杂豆类,如绿豆、红小豆、扁豆等;三是薯类,如红薯、马铃薯等;四是油料类,如向日葵、芝麻、蓖麻、花生等。
白城市种植的小杂粮主要有高粱、谷子、糜子、绿豆、红小豆、荞麦、向日葵、蓖麻、花生等。
多年来,种植面积一直较大的小杂粮主要有高粱、谷子、绿豆、红小豆、向日葵、蓖麻等,近几年花生面积也逐年扩大。
由于生产和研究发展较快,白城市小杂粮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生产上应用的新品种不断增多,产品质量较好,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吉林省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加工也正迅速发展起来,但目前仍存在农产品加工档次低、精加工和深加工不足、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尤其是小杂粮加工企业多数只经过简单加工就把产品投入市场,进一步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所占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就更少,严重制约了特色产品的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现在发达国家居民食物消费中,工业化生产的食品一般占70%,有的达90%。
因此,发展小杂粮精深加工产业前景广阔[1-2]。
1 发展小杂粮经济的意义1.1 小杂粮营养保健价值丰富,利于发展特色食品产业科学研究证明,小杂粮经过精深加工开发后,具有丰富的营养保健价值,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是人体摄入的最佳组成。
长期食用小杂粮对糖尿病、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等都有很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部,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在吉林省的农业种植中,粮食作物占据着重要地位,种植面积较大,产量也比较丰富。
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变化,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对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种植结构不合理。
在吉林省的粮食作物种植中,以水稻、玉米、大豆为主,这种粮食作物的单一种植结构存在一定的风险,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病虫害,将会给农民的收成带来不小的冲击。
(二)种子质量参差不齐。
在吉林省,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吉林省的农业种子市场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农民购买到的种子质量较差,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不尽如人意。
(三)缺乏精准农业技术支持。
精准农业技术是指通过信息化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管理和决策支持。
但在吉林省,由于精准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不够,农民在粮食作物的种植中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指导,导致产量效益不佳。
(四)缺乏新品种引进和研发。
吉林省的粮食作物品种相对单一,缺乏新品种的引进和研发。
随着气候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原有的粮食作物品种可能面临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引进和研发更适合当地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
二、对策分析(一)调整种植结构。
吉林省的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应该多样化,适当增加其他粮食作物的种植比例,降低单一作物种植带来的风险。
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培育和推广力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农业种子监管。
吉林省应该建立健全农业种子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种子质量的检测和监管力度,规范种子市场秩序,提高农民购买种子的质量保障。
(三)推动精准农业技术。
吉林省应加大对精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培训力度,引导农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装备,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引言农业在吉林省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对吉林省农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
一、吉林省农业发展现状1.1 农田面积和产量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拥有广阔的农田面积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根据统计数据,吉林省的农田面积约为X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占到了XX%。
农田面积的增长为农产品产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2 农产品结构吉林省的农产品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蔬菜水果和畜禽产品等。
其中,粮食作物占据了重要地位,如稻谷、玉米和大豆等。
此外,吉林省还以高质量的绿色蔬菜和水果闻名于世。
1.3 农业技术吉林省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机具的普及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效支撑。
同时,吉林省还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种植和有机农业,积极推广节水灌溉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
二、吉林省农业发展趋势2.1 现代农业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吉林省农业将趋向现代化。
现代农业注重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将逐渐在吉林省农业中得到应用,推动农业发展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2.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吉林省将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等手段,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2.3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吉林省将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乡村电商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2.4 环保农业发展吉林省将加大环保农业的推广和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和低碳化。
积极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减少农业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农业基础。
作为我国东北三省之一,吉林省在粮食生产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
主要粮食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大豆等,其中水稻和玉米是吉林省主要的粮食作物。
吉林省的粮食作物产量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吉林省的种业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种业技术水平不高、品种少、质量不稳定等是目前种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种子生产和销售市场体制不完善,种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也是制约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促进吉林省种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到此结束。
1.2 问题意识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
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吉林省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种植结构不合理,种植面积偏大、单一作物种植过多,容易导致病虫害的爆发和土地资源的过度耗竭。
种植过程中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效率低下的现象,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不高,导致粮食产量无法有效提升。
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粮食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存在种植动力不足的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吉林省粮食生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水平。
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上述问题,引领吉林省粮食作物种业发展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同合作,创新种植模式和生产技术,推动吉林省粮食作物种业的发展,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
2. 正文2.1 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主要粮食作物包括玉米、水稻、大豆和小麦。
玉米是吉林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居前列。
水稻是吉林省的传统作物,具有丰产和优质的特点,被广泛种植于湿地地区。
大豆是吉林省重要的油料作物,种植面积较大,产量丰富。
吉林省粮食生产结构演变及其现状分析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
194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1318.4万吨,2016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1623.9万吨,增长50305.5万吨,年均递增2.56%。
与2004年以来粮食产量“十二连增”相伴的是,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的一些问题:粮食生产出现“三量齐增”、“三高并存”的局面,粮食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资源配置紊乱等。
吉林省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结构发生了诸多变化。
20世纪40年代吉林省玉米、大豆、杂粮约各占粮食总产量的1/3。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玉米生产持续增长。
2015年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在粮食总播种面积中所占份额达到71%,吉林省粮食生产结构基本呈现“玉米型”单一格局。
当前吉林省粮食生产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粮独大”,粮食生产结构不合理。
一是吉林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过高。
二是吉林省玉米产量在粮食作物中所占比例过高。
面对这些问题,探究吉林省粮食生产结构未来的优化方向成为吉林省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本研究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符合国家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
可以为吉林省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提高政策目标瞄准性提供决策借鉴,能够为下一步吉林省粮食生产结构调整提供经验借鉴。
本文利用1949-2017年吉林省相关统计资料,梳理了吉林省粮食生产结构近70年的演变进程,厘清吉林省粮食生产结构的历史演变及其发生变化的原因,探寻粮食生产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基于对吉林省粮食生产结构现状的分析,根据既有的粮食生产结构,对粮食生产结构合理性进行分析,从而可以窥见吉林省粮食生产结构面临的困境,探讨未来吉林省粮食生产结构的优化方向。
(1)吉林省粮食生产结构优化的总体思路应该坚持在玉米生产优势的客观前提下进行。
吉林省粮食生产结构是历史演变的过程,目前“玉米独大”结构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对玉米有最好的适应性。
关于吉林省大力发展玉米经济产业的思考
国际市场对玉米的需求量也很大,特别是玉米主要出口国美国、巴西等国家。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复苏 和发展,各国对玉米的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因此,吉林省的玉米经济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 间。
吉林省玉米经济产业的竞争优势与发展趋势
竞争优势
吉林省作为中国的玉米主产区,有着得天 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玉米资源。同时 ,吉林省还拥有着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和 现代化的玉米加工设备,这使得吉林省的 玉米经济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此外, 吉林省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玉 米经济产业的发展。
障。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全产业链模式
产业链协同发展
加强玉米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的优 化和升级。
产业融合
推动玉米经济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如食品加工、生物医 药、新能源等领域,拓展产业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政策支持与引导
政府应加大对玉米经济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财 政补贴等方式,引导企业和农民积极参与产业发展。
加强科研投入,研发先进的种植技术 和深加工技术,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
量,降低生产成本。
加强品牌建设
通过建立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加 强营销宣传等手段,提升吉林省玉
米经济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推广绿色有机农业
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减 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提高玉米 的品质和安全性。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国 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拓展国际市场 。
05
结论与建议
结论回顾
01
吉林省作为玉米大省,具有得 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玉 米种植面积广、产量大、品质 优。
02
玉米经济产业是吉林省重要的 农业支柱产业,对促进农民增 收、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 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吉林省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农业生产基地,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耕地面积。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吉林省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必要对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对于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开发不畅等方面。
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导致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科技含量不高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市场开发不畅则限制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
需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各类农业产业的协调发展。
应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效率。
要拓展市场渠道,开发新的销售渠道和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通过采取这些对策措施,可以有效促进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为了深入了解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本文旨在探讨以下几点目的:1. 分析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包括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市场开发不畅等方面;2. 探讨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3. 提出可行的对策研究,包括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拓展市场渠道等方面;4.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促进吉林省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升,推动农业产业向现代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2. 正文2.1 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问题一: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以粮食、油料等传统农产品为主,缺乏多样化种植和养殖业态。
这种单一产业结构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气候影响,降低了农业产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问题二:科技含量不高吉林省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农业科技含量不高。
农业生产一直停留在传统模式下,缺乏创新和改进,导致产量和品质无法提高,影响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吉林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24版
吉林省玉米产量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24版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省份之一,其玉米产量一直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
本文将对2024年吉林省玉米产量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首先,回顾过去十年的数据,吉林省的玉米产量经历了波动的趋势。
从2024年到2024年,玉米产量呈现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曲线,整体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其中,2024年玉米产量达到峰值,为6000万吨,2024年则下降到5500万吨左右。
其次,我们还可以从各市的玉米产量情况来看。
根据数据,2024年吉林省各市的玉米产量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松原市、通化市和白山市。
松原市的玉米产量达到1600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29%,位居吉林省玉米产量榜首。
通化市和白山市的产量分别为1100万吨和900万吨,占比分别为20%和16%。
再者,我们还需要关注吉林省的玉米种植面积情况。
根据数据,2024年吉林省的玉米种植面积为2500万亩,相比于2024年的2300万亩有所增加。
可以看出,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对于2024年的玉米产量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吉林省玉米产量的产销差分析来了解玉米市场供需情况。
据统计,2024年吉林省的玉米净供需差为450万吨。
这意味着吉林省的玉米供应量大于需求量,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
因此,需要适当调整市场运营策略,保持市场供需平衡。
最后,我们还要关注吉林省玉米产量的增长动力。
从分析中可以发现,投入的力度和科技的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24年,吉林省对农业的投入继续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新品种和新农艺技术的推广应用也为玉米产量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这些因素的不断发展将持续推动吉林省玉米产量的增长。
总结起来,2024年吉林省玉米产量略有下降,但整体趋势仍呈上升态势。
吉林省各市的玉米产量差异较大,松原市位居榜首。
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和投入的加大是玉米产量增长的推动动力。
分析市场供需差,需要适时调整市场运营策略。
吉林省稻米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研究
:XIANDAIYINGXIAO 吉林省稻米产业“三产”融合发展研究桂玉薇董钲源李振霄((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00)摘要:近几年在中央“乡村振兴”与“三产融合”政策指引下,政府对农村产业融合的政策性扶持不断加大,农村各产业融合成为大势所趋,新型经营主体和更为紧密的联结机制不断涌现。
吉林省身为产稻大省,在对东北大米需求日益旺盛的市场背景下,其稻米产业有一定的优化空间,应抓住机遇促进其更好地融合发展,实现增产增值。
基于此,本文以吉林省稻米产业为研究对象,梳理介绍了“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对吉林省稻米产业的提质增效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当前吉林省稻米产业“三产”融合的发展基本情况与融合度不高等问题,由此提出了针对稻米产业“三产”融合的优化建议,以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助力吉林省实现乡村振兴,关键词:农村“三产”融合;稻米产业;吉林省基金项目:2020年吉林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省级项目:“三产”融合视角下关于吉林省稻米全产ik链模式的研究(编号:202010183318)中图分类号:F文献识别码:A D O I:10.19932/ki.22-1256/F.2021.02.176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人新常态,农业发展进人新的阶段,受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的惑响,农民工就业与 农民增收问题日益突出,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在当下具有更强 的战略紧迫性和现实紧迫性。
作为产稻大省的吉林省,了解 “三产”融合对吉林雀稻米产业的促进作用,对吉林省稻米产业 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都大有裨益。
一、吉林省稻米产业“三产”融合的必要性(一 >"三产”融合是促进吉林省稻米产业现代化和农民增 产增收的必由之路从产业发展和农民收人角度来看,“三产”融合是促进吉 林省稻米产业现代化和农民增产增收的必由之路,有助于提 高其发展质量与活力。
如果没有二三产业对稻米产业的带 动,尤其是如果没有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业电商等服务型 业态的发展,单纯靠稻米产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和精细化,难 以有效推进农业现代化.容易回到低效益、低质量、高补贴的 老路上。
白城市杂粮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 0 1 3年 第 1 2期
农 村经济 学
白城 市 杂粮 产 业 现状 及 发展 对 策
于百 复
( 吉林 省 白城 市农 业 技 术 推 广 总 站 , 吉 林 白城 1 3 7 0 0 0)
摘要 杂粮 是 白城 市的优 势和 特 色作物 , 种植 面 积逐 年递 增 , 加 工 能力稳 步提 升 , 专 业 交 易市场 已成 规模 , 但 仍 存在 生 产管 理粗 放 、 科 技含 量低 、 加 工 业严 重 滞后 等 问题 , 提 出应 采取 建 立优 质杂 粮 生产 基地 、 加 快 杂粮 的科 研 步伐 、 大力发 展 杂粮食 品 加 工业 、 拓 宽销 售 渠道 、 加 大扶持 力度 等 方式发展 杂粮产 业 。 关键 词 杂 粮产 业 ; 现状; 对策 ; 吉林 白城 中图分 类号 F 3 2 6 . 1 l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0 7 — 5 7 3 9( 2 0 1 3) 1 2 - 0 3 0 3 — 0 2
费的 需求 , 积 极 开发 加 工产 品 . 使 白城 市部 分 杂粮 已 由单 一
的1 1 %, 比2 0 0 0年 增 长 了近 1倍 。 杂粮平均单产为 3 0 5 0 k g / h m , 比2 0 0 o年 增长 了 5 5 %。 总 产量 为 3 2 5万 t , 占粮 食总
优质粮 食 品种 。 一是 杂粮 是节 水 、 抗旱 、 避灾 、 救 灾 的首 选作
在 发 展过 程 中 , 一 乡一 品或 数 乡一 品 的 区域 化 种 植 格
物, 因 为杂粮 具有 生 育期 短 、 耐旱 、 耐 瘠薄 的特 性 , 恰好与白
城 干 旱 的气 候 特 点和 瘠 薄 的 土壤 条 件 相 适应 , 尤 其 是 在 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建技术
4 2015年25期
吉林省杂粮产业发展研究
马永芹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粮食工程分院,吉林四平 136001
摘要:近年来,杂粮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及其迅速增长的销量备受关注,杂粮产业发展迅速,本文通过阐述现阶段吉林省杂粮种植、生产、利用的现状进行归纳分析,发现现阶段杂粮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了杂粮产业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粮;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99(2015)25-0004-01
杂粮是指除了水稻、小麦、玉米与大豆等大宗粮食以外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的多种粮豆薯类总称。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种植大省,适宜的气候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国内杂粮主产区之一,杂粮种类丰富,品质优良。
吉林省主要杂粮种植有四大类:一类是禾谷类:如高粱、谷子、荞麦、糜子等;二类是杂豆类:如绿豆、红小豆、黑豆等;三类是薯类:主要指马铃薯;四类是油料类:如芝麻、紫苏、葵花等。
杂粮作物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及多种功能因子,近年来种植消费量逐年攀升[1]。
1 杂粮种植及应用现状
吉林省的杂粮主要产区集中在西北部的白城地区,2013年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2万多hm2,占总播种面积的28%左右,年产量100多万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量的提升,杂粮的种植也从过去的边缘性的补种品种提成为农民首选的种植作物[2]。
杂粮在我国一直作为辅食、配料等原料,大多为传统的初加工,精深加工较弱,无规模化生产加工企业,更是缺少代表性的、产业化的产品。
同样,研究领域对其研究方向也较少,大都集中于它的化学成分、营养价值、保健功能、选育品种、栽培技术、种植资源等方面。
近年来,全国各地区及相关企业开始投入大量精力财力因地制宜的发展杂粮加工业,广泛研发,生产了大量的杂粮产品,种类有杂粮蒸煮食品、焙烤食品、膨化食品、发酵食品、糕点及杂粮饮品等。
部分杂粮种类可以开发功能性产品、保健疗效食品等,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3]。
同时,种植绿色、有机等杂粮作物,也深受人们青睐。
2 杂粮产业现状
目前我国的杂粮产业已形成了以个体经营为主体、以农产品加工贸易为重点的专业市场框架。
吉林省的杂粮产业也从过去的单纯的作物种植销售向生产、加工、销售等纵深性发展,商品交易也从季节性的片段线性活动发展为综合性商品交易网,购销面辐射全国,增强了抵御市场波动的能力,商品远销到东亚及东南亚等国家。
但是,相对于当今快速发展的世界经济,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杂粮产业发展转型速度仍旧较慢,杂粮主产区和产品加工工业园区的地域性间隔阻碍了产业发展,而即便是工业园区的企业规模也偏小、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
所以,如今的困境是优势的粮食资源得不到及时转化,低附加值产品无法形成竞争力,进而无法带动小米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4]。
3 杂粮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产业化程度低,生产方式落后,以户为单位分散种植和管理,粮食收储方式不一,导致粮食品质难以控制,;
加工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技术能力较差,一线的技术工人严重不足,同时缺少高、新、精的加工设备以及有效的检测手段设施。
所以,投放市场的产品质量较差;
同一种作物多个品种,品质不均一,质量较差,品种创新、改良工作远远滞后于大宗粮食产业;
品牌宣传力度不大,营销网络不健全,难以与国际接轨。
4 杂粮产业发展方向
吉林省是我国杂粮种植销售大省,杂粮品种丰富质量优良,地理位置及气候适宜,这些是我省发展杂粮产业的先天优势。
近年来人们的消费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食用杂粮食品这是我省发展杂粮产业的后天机遇。
这些优势的存在为我省杂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研究的不断进行,市场调控得当,杂粮产业必将形成研发、种植、收储、加工、贸易流通、深加工、销售、并购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同时,建立这种一体化产业链必将促使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如今,杂粮产业链属于分段成长,纵向缺乏连接,不同行业分裂发展,如果不能整合发展,势必会出现恶性竞争,甚至拖累整个行业的发展,所以,加强产业链条的衔接,推动产业的生产、科研、推广、加工、出口的行企协作,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加强行业自律,相互扶持,共同发展,以产业化为目标,多方努力,必将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构建初加工利用、精深加工开发和副产物回收利用三点一线的链条,充分发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发展道路。
初加工包括利用杂粮加工焙烤食品、膨化食品、方便食品、软饮料和功能食品等;精深加工开发包括以杂粮为原料制备的蛋白、淀粉、纤维等;还包括杂粮在酿造发酵工业中的应用;副产物综合利用包括米糠、谷壳、秸秆的综合利用和初加工、深加工中产生的副产物的利用等。
参考文献
[1]黄佩佩.五谷杂粮营养粉食品的研究[D].成都:西华大学,2013.
[2]王琴.特色杂粮免煮面系列产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12.
[3]郭志利.小杂粮利用价值及产业竞争力分析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11)
[4]李玉勤.杂粮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作者简介:马永芹(1985年2月,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助教,研究方向:粮油食品深加工与资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