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形态变迁

合集下载

成都历史文化简介

成都历史文化简介

成都历史文化简介成都,位于中国四川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成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为您介绍成都的历史沿革、文化特色以及著名的历史文化景点。

一、历史沿革成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当时成都是蜀国的都城。

而蜀国后来被秦统一,成为秦朝的一部分。

随着历史的演变,成都成为了多个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特别是在明清时期,成都成为了西南地区的军事要塞和商业中心。

二、文化特色1. 风景名胜成都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而闻名遐迩。

成都拥有川西平原和四川盆地两大地理特点,山水相间,景色优美。

著名的自然景点包括峨眉山、青城山、都江堰等。

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以其险峻的山势和悠久的历史而吸引着无数游客。

而青城山则以其秀丽的山水和古老的道教文化而著称。

此外,成都还有许多人文景观。

著名的锦里古街是成都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和传统文化。

宽窄巷子是成都的另一个特色街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豪华的餐饮、娱乐场所而吸引着游客。

2. 巴蜀文化成都是中国巴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巴蜀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巴蜀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反映在语言、饮食、戏剧和艺术等方面。

成都的方言属于巴蜀方言,具有自己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

成都方言在中国的喜剧演员中广泛应用,成为了国内流行的喜剧表演风格。

成都菜以其独特的口味和风味而闻名于世。

川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辣味和麻味而著称。

成都拥有众多的特色小吃,如麻辣烫、火锅和香辣干煸等,吸引了大量的美食爱好者。

四川地区的戏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成都的川剧以其激情四溢、豪放洒脱的表演风格而备受推崇。

此外,成都还有自己的传统艺术形式,如蜀石雕、蜀绣等,展示了巴蜀地区悠久而独特的艺术传统。

3. 梨园文化成都是中国梨园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梨园戏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一种,以其细腻的表演和动人的唱腔而著名。

从绳纹演变看成都平原先秦文化变迁

从绳纹演变看成都平原先秦文化变迁

杨占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摘要:绳纹是成都平原先秦文化最主要的纹饰,文中将绳纹的发展分为六个年代组,结合各年代组内绳纹陶罐及伴出陶器的变化,将成都平原先秦文化分为六个发展时段。

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又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本土文化的发展是主流,同时不断吸收外来的文化因素。

最后提出成都平原先秦文化可划分为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新一村文化四支考古学文化。

关键词:成都平原;绳纹演变;绳纹陶罐;文化变迁成都平原的先秦文化一般认为从早到晚依次经历了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和上汪家拐遗存[1]四个文化发展阶段。

当然也有不同的观点,有学者将三星堆遗址统归入三星堆文化,[2]即将三星堆遗址包含的宝墩文化遗存、三星堆文化遗存、十二桥文化遗存皆归入三星堆文化。

也有学者提出将宝墩文化四期遗存作为一支独立的考古学文化,即鱼凫村文化。

[3]不同的学术观点,必然会促进人们的深入思考,推动研究的不断进步。

然而成都平原先秦文化研究有着先天的局限性(完整陶器少),出土的陶器绝大多数只保留口沿或底部,使得很多陶器无法清晰、准确地归类,型、式的划分更是举步维艰,致使传统的类型学研究陷入了困境,给考古学文化的界定与区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等多方面的研究带来了较大困难。

这些在关联比较紧密的文化之间体现得尤为明显,如宝墩文化四期[4]与鱼凫村文化[5]关系、三星堆文化与十二桥文化关系、以及一批兼有三星堆文化因素和十二桥文化因素遗存的文化归属问题等。

绳纹是成都平原先秦文化中最常见、数量最多的纹饰,在纹饰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装饰绳纹的陶罐在各文化阶段的陶器群中均属主体器类。

绳纹及绳纹陶罐的演变能够反映出成都平原先秦文化发展的大致脉络。

一绳纹的演变绳纹的施纹方法大体分为拍印和滚压两种,这两种施纹方法在成都平原先秦文化的绳纹中都有使用,发现有拍印绳纹的工具绳纹陶拍。

[6]如果想准确的区分出拍印绳纹和滚压绳纹,乃至这两种施纹方法在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变化,需要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对绳纹做详细的比对、统计。

30年改革开放,家乡成都的变化

30年改革开放,家乡成都的变化

30年改革开放,家乡成都的变化今天开始写论文了,坐下来想想,思绪可谓汹涌澎湃,耳畔隐约又传来“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每每听到这首歌曲的时候,我总会回想起年少时代的我。

年少懵懂的我,只看到家乡成都日新月异,却不知道变化何起。

如今到了而立之年,才真正地意识到,原来自己生活在了这么一个奇迹的年代,这么一个春天般的年代。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和暖的阳光下生活,我们是幸福一代!第一次走出家门到广东深圳打工的我现在成为一家大型外资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生活稳定幸福。

弹指一挥间,计算在外已经15年之多。

在这15年中家乡经过改革开放浪潮的洗礼,变化真的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每次回家我都切身感受到这变化已经展现在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让我来不及看明白却已经感受其中了。

思绪在脑海中不停回荡,关于过去和现在家乡成都变化的点滴已经慢慢浮现在面前。

一家乡基础设施道路的变化回首刚离开家的时候,村里通向镇里道路是碎石填充,经过拖拉机、汽车长期的使用变得坑洼不平、泥泞不堪。

自己的记忆也停留在小时候下雨天上学跌倒在泥泞的路上,衣服、书包都是弄脏了。

2004年村里集资返修成宽阔、平坦的水泥路。

2009年经过成都市财政拨款对现在得水泥路又再一次进行加宽、改造并专人进行长期养护,极大的解决了大家的出行问题。

现在的小朋友也真是幸福,再也不用担心雨天弄得像泥猴似的去上学了。

而以前去成都市区每次都要换几次车才能到达,现在去成都每天都有360路专线车就直接到达市区。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成都市逐步建设了三环路、第1绕城高速公路、到各区县的直达高速公路、正在修建的第2绕城高速公路等等极大的方便了大家的出行生活,也把我们这些成都市郊区的居民渐渐的推进了城市生活。

以前到旅游区青城山需要换3次车,自打今年开通了青城山到成都的高铁动车,去青城山只要花15元就可以坐上安全、高速、便捷的动车直达了。

成都的变化

成都的变化

成都的变化1. 引言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近年来经历了高速发展和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概述成都在不同方面的变化,并探讨这些变化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2. 城市建设2.1 城市规划成都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规划措施,以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

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各类公共设施、交通网络、绿化空间等方面的规划。

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使得成都能够有效应对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带来的挑战。

2.2 市容整治成都市政府加大了对市容市貌的整治力度。

在市区各个角落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改善和美化工程,提升了城市形象。

此外,成都还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建设的结合,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2.3 城市建筑近年来,成都涌现出了许多令人瞩目的高楼大厦和现代建筑。

新兴的高科技园区,如天府软件园和高新西区,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企业入驻,为成都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

3. 经济发展3.1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成都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同时,传统产业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竞争力,如制造业、建筑业等。

3.2 对外开放成都积极引进外资,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

成都的外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外贸进出口量也逐年增长。

通过对外开放,成都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4. 交通发展4.1 建设高速公路成都加大了对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力度。

新建和改建了多条高速公路,连接了成都与周边城市和景区。

高速公路的建设加速了人员和货物的流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4.2 建设轨道交通系统成都在轨道交通系统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目前已经建成了多条地铁线路,方便了市民的通勤和出行。

轨道交通的发展使得城市交通更加便捷和高效,减少了车辆拥堵和空气污染。

5. 生活品质提升5.1 教育资源成都不仅在基础教育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吸引了许多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入驻。

社会生产方式变革中城市居住形态变迁的理论分析

社会生产方式变革中城市居住形态变迁的理论分析


销售 空间 自然融 为一体 , 分工不 明确 , 大部分 生产 活动都 以家 庭为单 位 , 外部联 系的要求较低 , 外交流并无 很大必要 , 对 对 加 之受 到政治—— 主要是王权 的 主导 , 市中心往往被 政治活 动 城 占据 , 导致 了城市空 间结构具有 明显的封 闭性且演变 缓慢 。尽 管如此 , 城市 居住 形态依然在缓慢 的发展 。 首先 , 生产力 的逐步 发展使得 城镇居住 的建筑质 量不断提 高 , 其是做 为生产工具 尤 的铁器 、 做为 主要建材 的砖 、 瓦等烧 制技 术及其 产 品都逐 渐成 熟 并得 以广泛 应用 , 工建 筑技术 逐渐 成熟 , 进 了住宅 建筑 手 促 的飞跃 ; 同时 , 城市 规模 的扩 大 、 市经济 的发展也使得 住宅开 城 始增 加 了许 多早期所不 可能具有 的功能 , 如娱乐 功能 和标 志身
份 的社会 功能等 。 在战 国时期 , 上层社会住宅 中出现 了取 暖 、 排 水、 冷藏 和洗浴等功能 ; 随后 , 住宅 中已经开始有 了类 似客厅 的 空间, 具备 对外交流 的功能 , 到了j 方十六 国时期 , E 由于少数 民 族移 居 中原 所带来 的影 响 , 汉族 由席地而 坐 、 使用 低矮家 具改 变 为高坐具 , 筑物 内部高 度增加 , 宅真 正具有 了社会 交往 建 住 的功 能。 传 统 社 会 中 的城 市居 住 形态 考 察 尽管 中国古代城市相 比同期西方城 市而言规模较 大 , 没 却 在远古 的原始共 产 主义 生产与生活 方式下 , 人类 的集 中居 缺 住与最大 程度 的进 行原始分 工与协作生 产密切相 关 , 同居住 有 出现诸 如西方城市 那样 的公共 空间 , 乏社会活动 的场所和 共 是生存 与生 产 的共 同必要 , 其基本 特征是 : 求温 饱 , 风寒 、 蔽 防 机会 ,城市居 民依 贫富贵贱 以及行 业的分化 居住 在不 同地 区 , 虽然住宅形式 因地 兽 虫 , 女老幼 同住 一室 。 男 当人类社会 的居住 形态从原始 的“ 混 如 同乡村 居 民一样被 封闭在 内向型私宅 中, 但其空 间始终反 映了浓郁的农耕 文化 特色 : 第一 , 每个 居形式” 逐步发展 到分居形式之后 , 私人住 宅也 同时出现 。 早期 区而异 , 所 堂 ) 对外 的私人 住宅 只是相 对原来 的群 居 、 杂居 而 言 , 建筑 形式 十分 家庭都有 独立的活动 中心 ( 谓“ 屋” 对 内供生 活起居 , 其 第 生 家庭 的公共性 与 简 单 , 我 国古代 南方 出现 的干 阑式建 筑 、 如 北方 出现 的木骨 泥 接待亲友宾 客 ; 二 , 活起居室与 卧室分开 , 但是 由于大 家庭 聚居 , 密性 多数 时候并 不 私 墙 等。但是 , 它毕 竟是社会 生产力 与生产方式 发展到一定水 平 私密性 有所 区分 , 第 生产 、 生活 结合 紧密 , 前店 后坊是 一种较 为 后 的要求 , 体现 了人们 对住宅 的一 种新 的功 能追求 , 即住宅 的 能得 到保 证 ; 三 , 常见 的形 态 , 尤其 在商品经济 相对发达 的城镇 。各地 民居虽 然 私 密性 。 但 堂屋 ” 为中心 的住宅 原型还 是明显 的 , 例如 北 从 生产方式 的角度 看 , 业化之前 的传统社会 的经济活 动 形式不 同 , 以“ 工 以第一产 业为 主 , 社会生 产力 水平低 下 , 会分 工和 商品生 产 京的 四合 院 ,这也是数 千年来 中国传统 城 乡居住形 态的原型 。 社 不发 达 , 业 以外 的生产组织 方式主要 为小规模作 坊式 的手 工 向 内封 闭的居 住形 态 同封 建社会 与世 隔绝 的治国政策 和严 格 农 而 劳动, 就业 者主要是 各类 低层 次服务 业人 员 , 而且 大 多从事 与 控制 的统 治制度有关 , 自给 自足的生产方式 则是基础性 的决 农业 相关 的职业 , 生产者 间联系偏少 , 活动范 围较小 。即使是 大 定因素 。 在 中世纪 之前 , 中外城市都具 有非常相似 的社 会阶层 以及 城市 , 其经 济功能也 十分微弱 , 城市规 模普遍较小 , 产 、 住 、 生 居

成都平原乡村聚落形态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以郫都区宝光寺区域为例

成都平原乡村聚落形态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以郫都区宝光寺区域为例

划——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J].城市规划,2011(2):20-21.[2]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西安市深化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Z].2018.⑶郭药,李进,王正.南京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特征及优化策略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1,26(3):83-88.⑷程卓,肖勇.我国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硏究[J].规划师,2015,31(S1):254-259.⑸茹伊丽,李莉,李贵才空间正义观下的杭州公租房居住空间优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6,23(4):107-117.[6]汪冬宁,汤小橹,金晓斌,等.基于土地成本和居住品质的保障住房选址硏究一一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城市规划,2010,34(3):57-61. [7]LEVINE J.Rethinking Accessibility andJobs-Ho u sing Balance[J].Journal of the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1998,64(2):133-149.[8]CMAP GOTO2040:Jobs&HousingBalance Regional Snapshot[R/OL].http://.⑼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S].2018. [10]吴玲玲,黄正东,江海燕,等.公共交通网络下的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就业可达性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8):117-124.[11]ONG P,BLUMENBERG E.Job Access,Commute and Travel B urden among Welfare Recipients[J].Urban Studies,1998,35(1):77-93.[12]朱菁,董欣,贺建雄,等.中国西部平原型大城市居民通勤特征研究一一以西安市为例[J].人文地理,2015,30(3):118-124+49.[13]严海,杨荣荣,熊文,等.步行和自行车接驳轨道交通时空阈值研究[J].城市交通,2013,11(2):83-90.成都平原乡村聚落形态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以郸都区宝光寺区域为例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Mechanisms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Chengdu Plain:A Case Study of Baoguang Temple Area,Pidu District陈阳I Chen Yang舒波I Shu Bo张睿智|Zhang Ruizhi龙宇翔I Long Yuxiang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间国际合作项目“基于能源绩效的历史城市低碳转换机理与规划方法研究”(编号:51561135004)陕西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重点实验室类)“西安建成区保障性住房空间分布规律与利用绩效评价”(编号:17JS069)作者信息:李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夏余丽,陕西省城乡规^设计研究卿研中心师崔小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雷振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图分类号TU9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739X(2021)06-0084-06收稿日期2019-12-22摘要厘清乡村聚落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对于乡村聚落空间格局优化具有科学参考意义。

成都往事一座城市的两千年变迁史

成都往事一座城市的两千年变迁史

成都往事一座城市的两千年变迁史成都自秦建成【成都】以前的时候,古蜀帝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1.黄帝的后代;2.来自中原;3.周武王的后裔;4.蜀王是自古以来土生土长于此的——土王(好像是日本人研究出来的,记不清楚了)。

不管是什么来历,古蜀国的都城一直居无定所,四处流浪(搬来搬去的,并不是没有)。

只是到最后古蜀【开明】的时候,他做了一个梦,觉得应该搬家了。

于是就搬到了成都——今天上南大街一带,也有考证是北门凤凰山附近。

【开明】搬家到成都了以后,觉得这地方还行,就是岷江老是发大水搞的自己一到夏天就很狼狈——于是,他就把岷江的支流——沱江给挖宽了。

结果还比较满意,成都不太容易被淹了,只是从此以后,金堂人民……你们要怪也就怪古代的这位蛮王吧!估计当时这项工程太过巨大,劳民伤财。

那个时代不像现在,这么大的工程所有的包工头和地产商肯定都高兴的要死(以上是我研究出来的,纯说胡说八道)。

反正修完这工程没多久,秦惠王27年,张仪和司马错就把【开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给灭了。

然后,张仪就修了下图这座城市——成都。

图里面实线的城墙就是张义修建的,当时同时修的还有另外两座城,就是今天的郫县和邛崃。

因为【开明】地产公司虽然倒闭了,但几个项目经理能力还是可以,躲到这两个方位准备反击大秦地产驻成都的办事处……张仪经理先修的右边的“大城”,修的还是很辛苦,成都是平地,修成需要就地取土,就在北面的位置挖了几个大坑,就是图中的四个“池塘”。

其中的龙堤池,据考证就在今天青龙街北面一点,后来是汉代著名辞赋家杨雄住在这个位置,天天洗砚台就成了——“墨池”。

(其他几个池塘名字的来历实在是考证不出来了,应该都有故事)。

那时候李冰还没修都江堰(几十年以后去了),成都附近还有很多沼泽地,水当当也很多,犀牛大象鳄鱼老虎这些到处跑,张仪不少员工都遭吃了。

所以城墙刚修好,遇见大雨岷江就发洪水把成都给淹了,新修的城墙垮了好几次。

搞的董事长秦惠王很生气,公司里甚至有小人散布谣言,诬告甲方代表张仪和当地包工头串通一气吃回扣。

现代成都发展历程

现代成都发展历程

现代成都发展历程成都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变迁。

古代成都时期,成都曾是蜀国的都城,先后经历过三国、西晋、唐代等不同朝代。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来临,成都逐渐展现出了崭新的风貌。

20世纪初,成都开始步入现代化建设的道路。

在这一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开始逐渐完善,街道拓宽、铺设铁路和电车,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

与此同时,工业也开始在成都兴起,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都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20世纪中期以后,改革开放的政策给成都带来了新的机遇。

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市场化改革,成为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成都开始成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进入21世纪后,成都继续加大对城市建设的投入。

城市的建筑风格开始多样化,高楼大厦、现代化商业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都开始展示出强大的经济实力。

同时,城市的交通也得到了大幅改善,地铁的建设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如今的成都已经成为国内外瞩目的现代化城市。

世界知名企业纷纷入驻成都,各类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

同时,成都还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使得城市内外的人们能够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在未来,成都将继续努力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技创新、环保产业发展等措施,成都将实现更高水平的城市发展。

与此同时,城市也将继续保持对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支持,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总之,现代成都的发展历程充满着挑战与机遇。

在历经漫长的变迁后,成都已经成为一座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城市,为国内外人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成都十年发展与变化

成都十年发展与变化
20XX
成都十年发展与变化
演讲者:xxx
目 录
-
01 引言 02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03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04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05 环境保护成为重要议题 06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发展 07 总结
成都十年发展与变化
成都,这座拥有着丰富历史和文 化的城市,在过去的十年里经历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下是对成都十年发展与变化的 概述
Part 11
结论
结论
过去的十年里,成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 了显著的成就和进步
通过经济实力的增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环境保护的重视、 科技创新的引领、城市规划与建设不断推 进、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民生福祉 的不断提升等措施的实施成都逐渐成为了 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未来的 发展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发展理念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01
过去的十年里,成都的城市化水平 不断提高
03
现代化的建筑、宽敞的道路、绿树 成荫的公园等成为了城市的新景观
02
通过实施城市改造、新农村建设等 工程,成都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
04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也带来了城市品 质的提升,成都逐渐成为了一个宜 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
Part 4
Part 1
引言
引言
A
成都,这座拥 有着丰富历史 和文化的城市, 在过去的十年 里经历了翻天
覆地的变化
B
随着经济的快 速发展和城市 化的不断推进, 成都在各个方 面都取得了显
著的成就
C
以下是对成 都十年发展 与变化的概

Part 2
经济实力不断增 强

先秦至五代成都古城形态变迁研究的开题报告

先秦至五代成都古城形态变迁研究的开题报告

先秦至五代成都古城形态变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先秦至五代时期,成都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都古城作为这一时期成都历史文化的载体,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成都古城形态也在不断变化。

通过对古城形态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先秦至五代时期成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对当今城市规划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对先秦至五代时期成都古城的形态变迁进行研究,探索古城形态演变的内在原因,分析其所反映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并探究其对当今城市规划与发展的启示。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具体目的如下:1. 系统地梳理先秦至五代时期成都古城的历史变迁,揭示其演变的过程和规律;2. 分析古城形态变迁背后的历史、文化、社会原因,探究其内在联系和影响;3. 探究古城形态演变对当今城市规划与发展的借鉴意义,为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包括:成都古城的位置、范围、形态、布局、特色、功能等方面的历史变迁与演变。

主要以先秦至五代时期为研究对象,从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经济等角度,分析其古城形态的演变规律和内在联系。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历史文献研究法、考古发掘研究法、比较研究和案例研究等。

通过对古代文献、典籍、地图等采集、整理和分析,结合考古发掘、古建筑遗址等实地调查和研究,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成都古城形态进行比较和研究,最终得出成都古城形态变迁的规律和内在联系,对当今城市规划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四、研究步骤与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文献搜集,包括成都地区历史文献、旅游文献、考古发掘资料(计划时间:3个月)。

2.第二阶段:实地调查和考察,以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景观区、古代建筑遗址和历史街区为调查点,考察成都古城的历史演变,查阅古籍、图书、地图资料(计划时间:6个月)。

3.第三阶段:分析成都古城各时期的形态、布局、特色等,探讨其历史、文化、社会背景构成因素(计划时间:6个月)。

成都天府之国的历史积淀

成都天府之国的历史积淀

成都天府之国的历史积淀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

自古以来,这片土地就承载着繁荣、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在成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古迹和文物,这些见证了天府之国的历史积淀。

一、古代成都的起源根据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成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那个时候,成都地区已有人类聚居,并发展出较为原始的农业和手工艺。

而据史书《史记》记载,成都的历史起源要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期。

二、三国时期的成都在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时期,而成都在这个时期也崭露头角。

220年,蜀汉建立,刘备被封为汉中王并在成都建立都城。

这座城市因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了蜀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著名的文学家杜甫也在此留下了大量的诗篇,描绘了那个时期成都的繁华和景色。

三、明清时期的繁荣明清时期,成都迎来了更为繁荣的发展。

明朝时,成都成为了西南地区的行政中心,政治与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

清朝时期,成都的繁荣达到了巅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文化和教育中心。

成都的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和生活习俗都展现出了典型的川西风情。

四、成都的文化遗产成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锦里、宽窄巷子、武侯祠、杜甫草堂等都是成都著名的文化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些古迹和文物不仅是成都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此外,成都的饮食文化也享誉全国,川菜的独特口味吸引了无数人的味蕾。

五、成都的现代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成都逐渐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基地。

高楼大厦林立、交通便利、大型购物中心和现代化的建筑充斥着整个城市。

成都的发展在不断推进,但历史的积淀依旧可以在城市的方方面面感受到。

六、结语成都作为天府之国,凭借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理优势,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热爱。

这座城市的发展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更是融合了古老和现代的魅力。

成都的历史与地名变迁

成都的历史与地名变迁

成都的历史与地名变迁穿越漫漫蜀道人们到达成都。

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城内外的名胜古迹与它们的名字在历史的尘埃中仍然熠熠生辉。

成都坐落在成都平原上,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

地理优势使得蜀中少数民族向这里迁徙集中。

西周末,蜀王开明九世从郫县迁至成都,“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成都”一名即由此而来。

从此,2000余年的时间里,成都的名称和城址就没有发生过变化,她安静从容地守着蜀中日月,这在中国古代城市中十分罕见。

成都的张仪楼见证了这座古城的青春年华。

它是纪念秦王接受张仪的建议,命令蜀守张若按咸阳格局兴筑成都城而建。

张仪楼在成都西城门,杜甫有诗赞曰:“蜀人矜夸一千载,洪水不近张仪楼。

”秦汉时,成都西郊、南郊有郫江、流江,上有7座桥梁,按北斗七星图形建成,人称“星桥”。

星落蜀中,既有秦汉时城市建设“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又表现了蜀人的浪漫。

汉武帝时增建成都,建筑南小城,与之相对的蜀王城则称为“北小城”。

到了东汉,成都纺织业发展迅速,织锦尤为著名,政府在这里设官署管理,官署所在的南城日后被称为“锦官城”,简称“锦城”,美丽织锦赋予成都一个充满色彩的名字。

蜀锦织成后,要在城外的江水中漂洗,使其色彩鲜明,因此城南的流江又被称为“锦江”。

唐人刘禹锡诗说:“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撒下鸳鸯锦,欲向中流定晚霞。

”这一时期,成都把大量历史和人物传说都摆放在自己的街市之中,像与锦缎相关的锦官城、锦里,满载历史人物故事的抚琴台、驷马桥、武侯祠、桓侯巷,以及秦汉时期流传下来的古迹名称支机石街、君平街、琴台路、驷马桥等。

五代时期,后蜀主孟知祥“发民丁十二万修成都城”,增筑羊马城,城周达42里。

其子孟昶命人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树,一到秋天,花开如锦,绚丽动人,称之为“芙蓉城”,即今成都简称“蓉城”的由来。

在这座多姿多彩的都城里,色彩竞呈,惹得诗人诗笔不断,中国文学史上第一词集《花间集》就产生在灿烂的成都。

成都过去的变化英语作文

成都过去的变化英语作文

成都过去的变化英语作文【中英文实用版】The city of Chengdu, renowned for its rich history and vibrant culture, has undergone remarkable changes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Once a traditional hub of commerce and agriculture, it has transformed into a dynamic metropolis that is a melting pot of modernity and tradition.成都,这座城市因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生机勃勃的文化而闻名遐迩。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的传统商业和农业中心,如今已转变为融合现代与传统的活力大都市。

In the 1980s, Chengdu"s landscape was predominantly characterized by bicycles and traditional teahouses.The city"s pace of life was relaxed and the concept of rapid development was still a distant dream.在20世纪80年代,成都的风景主要以自行车和传统茶馆为特色。

当时,这座城市的生活节奏悠闲,快速发展的概念似乎还遥不可及。

As the 21st century unfolded, the city embraced change with open arms.Skyscrapers began to dot the skyline, and the number of cars on the streets multiplied exponentially.Chengdu"s economy boomed, attracting businesses and talent from around the world.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成都热情地拥抱了变革。

论述成都过去及未来的城市布局变迁------地理

论述成都过去及未来的城市布局变迁------地理

论述成都过去及未来的城市布局变迁成都,简称“蓉”,中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中国最佳商务城市、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西部地区世界500强企业最多城市、亚洲首个国际“美食之都”,亦是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交通、通信枢纽。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平均海拔5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沃野千里,云蒸霞蔚,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成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为蜀国地,秦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汉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之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别称“芙蓉城”。

成都的城市布局随着成都规模的扩大,不断地提出新的城市布局方案,从建国初期的两江环抱、三城相重的格局,到上世纪80年代“环形加放射”的单中心、圈层发展,城市的规模日益庞大;90年代的扇叶式布局、主要向东向南发展,西部在控制下发展,强化城乡一体,注重了可持续发展;进入21世纪,顺应发展区域合作的需要,提出一心多极多轴空间结构,并按照全域成都的理念,确定了都市区一体化、多中心格局的“同城多心”和“五楔六廊”的总体空间格局。

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成都实际的规划布局还远远跟不上预想设计的城市布局。

成都原有的“环形加放射”的单中心、圈层发展模式,使成都的城市形态演变成了“大饼”,目前成都市的城市布局是呈放射加环状的道路结构,中心城划分为3个区:一环路内为市中心区,面积为28平方公里;一环路与三环路之间为主城区,面积为128平方公里;主城区以外至外环路为环城区,面积为442平方公里。

这样的布局就造成了“返城居住”的现象,大大增加了交通的流量。

对此,成都采用了“限行”的政策,在早晚交通高峰期限制普通车辆进入三环路内以来,虽然表面上减轻了交通压力,实际上不少市民由于感到工作生活的不便,不再愿意到郊区购房居住,致使郊区的新建小区存在较明显的空置现象,就是因为离城区远上班不方便。

随着不断出现的城市问题,成都也采用了多中心的城市布局,以组团式的布局形态,通过发展城市新区来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促进城市功能布局的协调和平衡,形成就业空间与居住空间的均衡,实现由一个大饼到多核,分散城市功能中心的局面。

成都变化调研报告

成都变化调研报告

成都变化调研报告成都市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成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总结成都市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成都市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增强。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成都市逐渐成为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

吸引了很多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的进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截至2020年,成都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0万美元,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得益于成都市政府积极推动的开放政策和优质的发展环境。

其次,从文化方面来看,成都市的文化事业得到了大力发展。

成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底蕴。

市政府积极推动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建设了一批文化艺术中心和博物馆等文化设施,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同时,成都市还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以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文化企业。

例如,成都跳蚤市场、成都欢乐谷等文化活动和景点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和关注。

再次,从社会方面来看,成都市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升,交通系统更加便捷,居民的出行时间大大缩短。

同时,成都市注重社会公平和民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

社会治安也得到了有效的维护,城市的安全指数不断提高。

成都市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幸福感得到了显著增强。

最后,成都市的变化对城市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经济的发展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流入。

同时,文化的繁荣促进了城市形象的提升和城市软实力的增强。

社会的稳定和安全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可以说,成都市的变化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

综上所述,成都市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

这些变化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我的家乡成都改革开放40年变化课件

我的家乡成都改革开放40年变化课件

二、改革40年前后
1. 成都市貌的变化 2. 成都人民穿着的变化 3. 成都人民饮食的变化
4. 成都人民住房条件的变化
5.成都交通的变化
成都市貌变化
成都衣着变化
70年代末:
人们纷纷脱下中山装、便装、列宁装,穿起了化纤类西服,“的确 良”布料成为宠儿
80年代:
中国服饰的发展迎来春天,成都街头,大喇叭裤、蝙蝠衫 还有健美裤和连衣裙开始成为潮流
当年招手即停,随走随停的中巴车,如今的快速公交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无论你在哪里都能坐到中巴车,挥一挥手,它就停在你面前,那时候不会堵车,只 要上了车,很快就到目的地了。
改革前后成都交通工具的变化
当年的“绿皮”火车,如今的动车、高铁 在嘈杂拥挤的火车站,车厢里列车员来回穿梭叫卖。(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来,腿收 一下了啊)
当年的“土豪配置”桑塔纳轿车,如今的地铁
红旗牌轿车更是了不得了!
当年的凭介绍信坐飞机,如今的世界各地满天飞 坐飞机的大多是因公出差的人,那时的一张机票四五十块钱,而一个月才挣三四十块钱,坐飞机还是 一件很奢侈的事
感谢聆听
成都衣着变化
90年代:
超短裙出现,女性对服装诉求越来越趋向突现个性、标新立异,同 时唐装走向世界。94年夏日,成都的姑娘们身着长裙走在大街上。 当年,姑娘们这种装扮曾被认为具有大胆、奔放、俏皮的特色
21世纪:
个性才是王道。服装的作用不再是御寒,而是个性魅力的体现。唐 装走俏全球、旗袍热遍世界。
成都饮食变化
简阳国际机场
成都交通变化
到2020年,成都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将达到650公里。中心城区尤其是三环内轨道交通密度 跻身国内先进行列,天府新区轨道交通也初步成网,纵横交错的地铁线,从一号线到10号线, 一条又一条的地铁开通运营,设计精巧的地铁站,熊猫、金沙等成都元素在地铁上展示。并且 在铁路方面,西成高铁的开通,4个小时联通成都和西安,这是1978年的成都人不敢想象的。 成都到北京的直达动车,7小时联通成都和北京,愈发快捷的交通正是让成都愈发强大的有力 后盾。

成都的历史沿革

成都的历史沿革

一、成都的历史沿革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从有确切记载算起。

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

(成都名字的由来)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

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

宋元时期,成都鼎兴,经济文化更加发达。

丝绸业规模扩大,品种增多,蜀锦花样由唐时的10多种发展到宋元时期的40多种,能织出天马、流水飞鱼、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样,每年成都上交丝绸商品,占全国各地上交总数的70%以上。

成都造纸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规定,国家图书馆的书必须用成都造的麻纸来抄写。

唐宋之时,成都城东西南北都设有专门的蚕市、药市、花市灯会。

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

宋元以后,成都为四川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明在四川设立布政使司,设所在成都。

公元1654年,清顺治将四川布政使司改为四川省,四川省名在历史上正式出现。

辛亥革命后的1914年,北京政府通令废除成都府设治所,改称西川道,领成都、华阳等31县,1921年,成都、华阳两县合并为市,成立市政筹备处,处以下设总处、文牍、法治、会计、调查、庶务六科。

1922年,市政筹备处改名为市政公所。

1928年,设市政公所为市政府,国民政府置成都市为省辖市和四川省省会。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始为川西行署所在地。

1952年,撤销行署,恢复四川省建制,成都市一直为四川省省会。

198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都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享有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成为全国14个计划单列城市之一。

成都的变化作文(精选7篇)

成都的变化作文(精选7篇)

成都的变化作⽂(精选7篇)成都的变化作⽂(精选7篇) 在我们平凡的⽇常⾥,许多⼈都有过写作⽂的经历,对作⽂都不陌⽣吧,借助作⽂可以宣泄⼼中的情感,调节⾃⼰的⼼情。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篇优秀的作⽂呢?下⾯是⼩编收集整理的成都的变化作⽂(精选7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成都的变化作⽂1 道路交通变化 成都以前的街道陕窄,路⾯坑坑洼洼,交通也不⽅便。

现在成都的道路宽敞平坦,主要街道发展到了6车道;三环和绕城⾼速建成后,⼆环路成了市中⼼;今年五⽉底修造开通的⼆环路⾼架桥,使城市交通更快捷;已经开通的地铁⼀号线、⼆号线,可以让我们从城北到城南,半个⼩时不到就能到达;另外,正在修建和计划修建的地铁3号⾄20号线路,将成都的四⾯⼋⽅紧密地连接起来;双流雄伟⽽现代化的国际机场;美丽⼜壮观的彩虹⼤桥横跨岷江两岸;⼏百上千的城市隧道和⼈⾏天桥…… 以前成都的交通很不⽅便,公交线路只有三⼗多条。

现在成都的交通⾮常便捷,公交线路⼏百条。

⽽且除了地⾯的公交线路,还有地下的地铁,空中的轻轨⾼铁。

是这些现代化的道路和交通建设,才使我们成都的交通更⽅便,快捷。

房屋变化 以前成都河岸边都稀稀落落的散落着低矮的民房,⼆环路旁就是农村,建设很不发达。

⼗多年过去,成都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曾经低矮的民房不见了,取⽽代之的是宽阔的林荫道和耸⽴的⾼楼。

以前我们全是⼆楼的⼩房⼦,现在我们住的是直冲云宵的⾼楼⼤厦。

环境变化 以前成都府南河和沙河周边只能⽤“脏乱差”三个字来容易,⽔质也是很不好;春熙路早晚都摆着地摊。

现在府南河和沙河周边经过修建,绿树成荫,鸟语花⾹,河⽔清澈,它们成为了⼈们休闲娱乐的地⽅。

春熙路摇⾝⼀变,成了时尚的代名词,它不仅仅只是⼀条街,⽽是⼀个购物休闲圈,春熙路、红星路、总府路、华兴街,他们构成了⼀个娱乐、休闲、购物的百⽼汇。

⽣活变化 以前成都⼈基本都是三餐吃素,⼀周改善⽣活。

现在,只要到了午餐或晚餐时间,那⼤⼤⼩⼩的酒店、餐馆、⽕锅店到处都座⽆虚席,甚⾄排着长队。

成都历史人文

成都历史人文

成都历史人文成都,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底蕴。

自古以来,成都就是文化繁荣、历史底蕴深厚的地方。

本文将为您介绍成都的历史人文,包括成都的历史沿革、名胜古迹、文化艺术等方面。

一、成都的历史沿革成都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316年,成都成为了古蜀国的首都。

随后,历经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的更迭,成为了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成都的历史沿革可以说是与中国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

二、成都的名胜古迹1、宽窄巷子:宽窄巷子是成都古城保存最完整的一段民居区,是成都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有着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是游客感受成都古风古韵的绝佳去处。

2、武侯祠:武侯祠是用来祭奠古代名将刘备的场所。

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瑰宝。

同时,武侯祠也是成都文化的象征,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3、锦里古街:位于成都市区心脏地带的锦里古街,是一条保存完好的明清古街,保留了原有的古色古香的风貌,是游客领略成都古代文化的绝佳去处。

4、杜甫草堂:杜甫草堂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流寓时的居所,也是云游四方杜甫晚年的归宿。

草堂间保存了大量杜甫的诗作和手迹,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寻访和瞻仰。

5、文殊院:位于青羊区的文殊院是成都市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

寺内供奉的文殊菩萨被视为智慧和艺术的神圣象征,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拜。

三、成都的文化艺术成都自古以来就是文化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和集聚地。

成都的戏曲、绘画、剪纸等艺术形式源远流长,丰富多样。

1、川剧:川剧是四川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戏曲剧种之一。

以其丰富的表演形式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而闻名于世。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川剧演出吸引游客和观众的参观。

2、蜀绣:蜀绣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以其精细、细腻的手工艺而闻名。

成都的蜀绣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成都文化的瑰宝之一。

3、成都的美食文化:成都以其独特的美食文化而闻名,四川菜堪称中国八大菜系之一。

描写成都近几年发展的句子

描写成都近几年发展的句子

描写成都近几年发展的句子
1、现在的成都是一个现代化的美丽大城市。

街道是由水泥地铺成的——宽敞平坦。

街道两旁是形态各异、明亮的路灯。

高楼大厦错落有致的耸立在街道的两旁。

大厦的红霓灯在夜空中闪烁着五颜六色的光辉。

大街上的轿车、货车、公共汽车、自行车等各种车辆川流不息。

每当夜幕降临时,成都就变成了灯的海洋、车的海洋——美丽辉煌。

2、几年过去,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贯穿城市中心的府南河成了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河水一年比一年清澈;那些曾经低矮的民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林荫道和耸立的高楼。

3、成都的房子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变了。

过去低矮的楼房变成了高大的电梯公寓,像是巨人挺立在城市,为这个城市增添了一份安定。

4、成都在变,成都的美食在变。

以前我们吃臭豆腐,现在有麦当劳、德克士、乡村鸡。

成都在变,成都的交通在变。

我们建起了立交桥,建起了地铁,建起了地下隧道。

成都在变,成都的人在变。

以前我们开奥拓,现在我们是全国私家车第三城。

5、成都是天府之国,它在这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越来越大,沙河在治理下变得越来越清澈,交通道路变得通畅了,到处都是鸟语花香。

生活,变得多美好。

总之,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大城与满城图
• •
按照正南北的方向描绘,没有按照实际的方向; 蜀时,成都平原无固定河床,易受水灾,雨水实 难宣泄,故沼泽极多。筑城取土,新出数泽。晚 唐时期,郫江改道,残余河身,变为池塘,随后 逐渐湮灭,消失或成若干小池塘。故清代成都地 图,东北及西北池塘尚多;西北池塘,后来逐渐 淤填,今已无存。

国家区域中心城市,西南科技、商贸、金融中心,是四川省的政治、经济和文教中心
放射状的水网

两千多年来,成都城池的位置基本不变、扩而不迁,这种稳定性,在我国古城 中非常罕见。这说明支持成都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是非常优越的; 古时四川盆地内发达的水陆交通网是成都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 成都平原自古就是我国西南地区环境最优越的所在; 任乃强:若以四川盆地与黄土高原比,则无亢旱之虞;与冲积之江浙平原比, 则无备湿之苦;与三熟之广东平原比,则无水潦之患;与肥沃之松辽平原相比 ,则无霜雪之灾; 这是对成都平原优越自然环境的准确描述。
成都城市空间形态变迁
关于成都
• • 成都是一座有2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周太王从梁止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集,三年成都”,故名成都。(成都下属大邑县 也是因此得名) 李冰治水 蜀锦名誉天下,“锦官城”“锦城” 城墙上遍钟芙蓉,“芙蓉城”“蓉城”
• • •
文殊院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空 间轴线
满城范围
青羊宫主要空 间轴线
宽窄巷范围
宣统三年成都街道二十七区图
• •
• • •
公元1718年,城西修一道较为低薄的砖墙,一般称为“满城”; 每旗官街一条,披甲兵小胡同三条,八旗官街共八条,兵丁胡同共三十二条。(满城东西向胡同的 形态应是为了方便划分土地的规划,与唐里坊内园宅地分配情况类似,或是唐里坊内部曲经过规划 的一个证明) 较准确的一张地图,反映的内容也很丰富; 满城形态与北京城形态的关系; 满城规划与成都原有形态的冲突,文化的冲突反映在城市建设上,是自上而下规划的证据;
文殊院主要 空间轴线
青羊宫主要 空间轴线 宽窄巷范围
民国27年(1948年)成都市区测绘图
文殊院主要空 间轴线
青羊宫主要空 间轴线
宽窄巷范围
当代成都市中心区地图
当代成都市区地图


两江作为城市空间的要素一直延续下来成为城市空间不可或缺的部分;水系对成都城 市空间形态的重要性; 宽窄巷片区自满城规划及文殊院自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建以来,格局保留至今, 是成都目前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中的两个;
参考文献
• • • • • • • •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 著.成都城坊古迹考[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06.12. 曾九利.成都市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建筑学院.2006. 马方进.近代成都城市空间转型研究(1840-1949)[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2009. 高敏.成都城市空间形态扩展时空演化过程及其规律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09. 陈岚 曾坚 周波.成都城市空间形态的生态进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建筑学报.2009.12:14-17. 陈岚 杨祥.成都城市空间形态的演进规律分析[J].山西建筑.2009.08:5-8. 陈岚 杨祥.成都城市空间形态的演进规律分析[J].山西建筑.2009.08:5-8. 唐成超 何磊 杨昌平. 成都古城墙变迁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12:63-34.72.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 句
• • •

都江堰与成都
• 提到水系对城市形态的影响,江南地 区密集的水网上生长出许多有特色的 城市形态,如苏州,绍兴等;独特的 自然地理与气候条件,造就了独特的 城市形态与文化; 自李冰父子开凿都江堰后,岷江水系 灌溉成都平原,形成放射状的水网, 养育了平原上的人们,成就了“天府 之国”。
宋元罗城与子城图

宋时主要对城墙进行修筑,基本恢复至唐时的形态;
明代大城与蜀王城图
蜀王府复原图
• •
明初尽废汉唐旧城,筑大城;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于大城之中筑蜀王府,又环以萧墙,于是又成为内、中、外三重城垣。
• • •
1646张献忠屠城,只剩下一片荒无人烟和残 垣断壁;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年于明蜀王府内城 旧址建贡院,其四周建城墙; 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与大城之西,增 筑满城;于是成都大城内包有二小城。
汉代少城西南发展图
• • • • •
纺织业的发达,设置锦官;其办公处所日后被称为锦官城; 道路增多,运输工具增加,遂设“车官城”;四周之营垒小城,又为车官之比邻护卫; 南市:少城南部,本为商业区,其后发展至城外郫江之南,故城门曰市桥门,桥曰市桥。桥南为南 市,在少城西南; 锦官、车官,皆属大城少城之卫星;(大概是中国最早的卫星城了吧) 城市功能的拓展,使得不同功能属性的区域各自为政,形成独特“二小城抱大城”的主城-卫星城 形态;能看出城市功能的拓展与自然地理条件对城市形态产生的影响

影响成都城市空间形态最主要的三个要素:自然地理条件、城市功能的发
展、礼制制度的要求
1、主要片区采取北偏东30°的轴线进行规划,只是顺应地势而为;偏转的轴线与成都 市主导风向的暗合应是一种巧合;这种巧合或许正是成都自然地形地势与气候风水相依的 证明; 2、明代蜀王府体现了强烈的自上而下的意识;在清代满城的规划中,同样能看出; 3、发展至清代的重城格局,奠定了近代城市空间的雏形和现代城市空间的基础; 4、文殊院、青羊宫轴线同样北偏东30°而非正南北,古时的宗教信仰也结合具体的地 形地势和气候条件,而非单纯的制度规划;蜀王府正南北的中轴的定位,说明人对礼制制 度的信仰深度超越了对自然的信仰;人对自然的态度不如神对自然的态度。

府河南河源流示意图
历代变迁
古蜀成都城址图
• • •
“北少城”位置在今天“天府广场”以北的武担山一带; 蜀城没有采用正南北中轴线的要求,因地制宜、依势傍路地采用了一条约北偏东30°的轴线来定位 建城; 这条偏心的轴线在后来的秦大城、唐罗城中发展出方格路网结构,一直沿袭至明初,总共一千七百 多年不曾改变。
秦代创筑大城少城图
• •
成都城形方位不正,非方非圆,又因西有少城,故东西狭而南北长,大体为不规则之长方形。所谓 曲缩如龟(故又习称龟城),大约首尾由西南斜向东北,乃顺地势形态之自然趋势; 李冰于秦庄襄王时(公元前249-前247年)穿郫江、流江(即检江)于成都,双流城南。基本形成 了“二江并流”的城市形态。
唐季扩筑罗城图
• • •
经济文化繁荣,“扬一益二”; 公元879年,高骈(西川节度使)筑“罗城”;这是成都城第一次改用砖石建造城墙; 与此同时,将经过城南的郫江经人工改造绕过城北、城东后至合江亭与流江汇合;形成现今府河、 南河“二江抱城”的城市格局。
前后蜀宫城和羊马城图
• • •
公元907至公元965年,58年的五代时期是极盛时期; 公元927年,后蜀孟知祥在罗城之外,“发民丁十二万修成都城”,增筑羊马城,城周达四十二公 里; 城墙上遍种芙蓉树,秋天花开如锦,称芙蓉城,为今日“蓉城”的来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