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课《少数民族之乡——云南》评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课《少数民族之乡——云南》评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辛苦了!首先,感谢章老师给我这次上台的机会!我呢,谈不上是评课,我谨代表自己谈几点肤浅的看法,若有不当之处,敬请见谅!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关于“史地题材教学”,史地内容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依据课程标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重点。从陈茜茜老师的教学设计上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都是为全面有效了解云南这一“史地教学”服务的。

选择有效、有趣的方法来实施史地内容的教学,对教材中呈现出的史地内容的教学,让品德与社会中的史地内容彰显生命的色彩。陈老师的课堂就是通过以下方面来落实情感教育:

1、活动形式多样,激发学生情感

在第一个教学环节中,陈老师一开始就出示“云南十八怪”中的“八怪”,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读后,猜猜那个地方的什么特点,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在“走进云南,感受美丽”这个环节中,陈老师通过让学生欣赏“配乐云南风景图”,每个学生都非常专注地、投入地欣赏着云南特有的美景,其实是兴趣在使然,让学生感受了云南的风光美。在“了解云南建筑”的环节中,陈老师更是安排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智力冲浪游戏”在学生激昂的情绪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最后一个活动,“欣赏杨丽萍的舞蹈”,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欣赏着舞蹈,无不陶醉在优美的舞蹈之中。从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我们就已看到学生的情感通过活动得到了激发。

2、活动做实做透,深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活动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快乐发展呢?关键在于把每个课堂教学活动做足,做透。如陈老师在“了解云南风俗习惯”的活动中,通过让很多名学生说说有哪些节日?还播放了傣族的“泼水节”和彝族的“火把节”的视频,让学生在视觉感受中了解到少数民族为什么要过这样的节日?并让学生知道要想过这两个节日,分别在什么时候去,才是最佳时间。这还不够,陈老师还抓住时机,进行节约用水和安全教育。陈老师如此把活动做实做透,深化了课堂教学。

3、有效运用资源,演绎课堂精彩

我们从陈老师制作的课件中可以看出:陈老师是一位做课件的高手。我们也知道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资料的整合运用在品德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陈老师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大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陈老师从学生感兴趣的资料入手,如音

乐的使用,一堂课下来,极富民族风情的音乐一直伴随在我们耳畔,如在欣赏云南风景时的配乐《月光下的凤尾竹》;两段节日的视频中的音乐;还有最后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民族舞蹈,这些资源的有效运用,都增添了课堂的精彩。

这样的品德课,才是师生共同上演的生动的“人生”戏,更是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安排,从而让品德课堂中的“史地教学”彰显出生命色彩。

商榷之处:

最后,我来提一点我们品德老师的一个共性:我们在磨课的过程中,总会找到很多的资料,如视频、图片等。我觉得陈老师的课件中的“火把节”视频是否应该进行剪辑,让学生观看有代表性的“火把节”那几个画面就看以了。因为我当时在观看时,感觉看了好一会儿,也不知道那是什么节日的视频。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作为品德老师的语言应更加规范,如课堂中陈老师说“老师对其中四个有特色的建筑不怎么了解,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解决?”换为“老师对其中四个有特色的建筑不怎么了解,谁给老师介绍介绍?”这样是否更好?还有一处:“老师带来了两个‘节日’。”“节日”我们怎么带呢?我们可以说得完整些:“老师带来了两个节日的视频。”这样,学生一听就更清楚了。

纵观品德课程,让我们明白品德课堂不同于其他课程。它应该是“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去撞动另一个灵魂”,只有当我们为学生打开一扇窗,引领他们去享受生命成长的绚丽和灿烂时,儿童的德性才会在生活中萌芽,在课堂上飞扬,我们的品德教学才会流光溢彩!

谢谢各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