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 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公开课创新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XXX不取道旁李)优质公开课创新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
XXX不取道旁李)优质公开课创新教案教学设想: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阅读的个性化体验和情感熏陶。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思考和体验,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要让学生具备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和语感的积累。
在40分钟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多读,积累词汇,减轻学生负担。
教材分析:这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短篇,原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对小学生而言理解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学目标:1.研究生字、生词,理解词汇意思。
2.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和背诵文章。
3.理解故事情节。
4.研究XXX善于观察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1.研究生字、生词,理解词汇意思。
2.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和背诵文章。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研究XXX善于观察和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一起去郊游吧!看,路边有好多野果子——李子!(展示图片)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李子吗?看到这么大的XXX,我都流口水了。
我们去摘XXX吃吧!(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二、教师示范,指导朗读老师:请看这篇古文,它讲述了一个小孩子的故事。
我先给大家朗读一遍,你们跟着我读。
老师朗读)三、学生朗读老师:现在,轮到你们朗读。
请大家跟着我,注意语音语调和感情表达。
学生朗读)四、理解故事情节老师:同学们,你们理解了这个故事的情节吗?请你们谈谈你们的理解。
学生讨论和表达)五、研究XXX的精神老师:XXX善于观察和独立思考,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请你们分享一下。
学生分享和表达)六、总结反思老师:今天的课程,我们研究了古文,研究了XXX的精神,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想法。
你们感觉怎么样?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反思和表达)以上是对《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的改写和修正。
通过创设情境、示范朗读、学生朗读、理解故事情节和研究XXX的精神等环节,让学生在主动思考和体验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5《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活动1:读相关诗句
这个故事流传了很久,许多文人因为这个故事深受启发。读一读这些诗人的诗句。《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智 慧的故事,影响着中华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今天就有了成语叫道旁苦李。
活动2:引入单元导语
为什么王戎长大后成了“竹林七贤”之一?
虽然时光像流水一去不复返,但他的名字像淘尽泥沙的金子一般,永远闪亮地留在了史书上,正如本单元的导 语所说一一“时光如川浪淘沙,青史留名多俊杰J
25《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 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小古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本单元的人文 主题是“历史传说故事”,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因此,本单元要求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 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简要复述的能力。而学习本篇课文,重点是了解故事情节,能复述故事么?
听了王戎的回答,你有什么话想对王戎说?
活动3:带着对王戎的钦佩之情,读一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聚焦,顺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王戎内心,想象体会王戎“不动”的原因和断定“苦李” 的分析依据,在想象说话中引导学生跟着王戎透过观察的现象,经过一步步思考分析看到现象的本质,从而进一步 感受王戎的神童形象。
活动3:借助支架,背诵课文
这个故事一定给了你不少启发,你能借助老师的提示,试着背一背吗?老师还给这个智慧的故事找了几幅插图 ,全班一起背。
六、静心书写,提高速度 我们一起写写课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注意正确、工整地抄写,还要提高书写的速度! 七、作业,巩固提升 1.展开想象,把故事说生动。 2.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世说新语》一书,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领着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课外阅读 世界,拓展视野,拓宽思维,增量阅读,丰富积累。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5 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5 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部编四年级上语文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而拾取市中李的故事,教导孩子做人要有坚定的信念,不随波逐流。
本课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将故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启示。
二、教学目标1.通过讲述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帮助学生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寓意,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坚守信念。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细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和句子。
3.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自由表达意见。
难点理解寓言故事的深层含义,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须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四、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PPT,包括故事的介绍、重点词汇、生词解释等。
2.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故事书等。
3.学习材料:每位学生准备一本《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以启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思考。
2. 教学内容呈现1.通过PPT或故事书呈现《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情节。
2.深入解析故事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
3.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起来更轻松。
3. 活动设计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王戎不取道旁李》的主题和思想。
2.朗读练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提高他们的朗读表达能力。
3.想象练习: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下他们自己的寓言故事。
4. 互动互动问答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展开思考,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故事。
六、教学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帮助他们对课内内容进行回顾与总结。
七、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方式了解更多关于寓言故事的资料,拓展他们对这一文学形式的认识。
2.鼓励学生将寓言故事中启示的道理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坚定信念、不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的能力。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诸、竞、唯”4个字,理解文言词汇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
了解故事情节,3、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流利朗读这篇文言文,能够理解文中大意。
教学难点: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品质。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谈话导入:(展示多媒体)同学们你们看,这有颗硕果累累的李树,你们想不想摘几个吃啊?但有一个小朋友并没有去吃,你们说这是为什么呢?(板书:王戎不取道旁李)(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上注音及工具书,认读本课生字词。
2、播放范读音频,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学会文言文的朗读方式,停顿特点。
3、品读课文,对照注释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简单了解文中思路。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简要说说王戎做了什么事。
(板书:王戎)明确: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板书:道旁李树、唯戎不动、此必苦李)2、王戎为什么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明确: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3、小组讨论,从中可以体现出王戎怎样的品质?明确:他善于观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善于思考和分析,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思考路边的李子无人摘的原因,进行分析、推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4、这件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同学们应该怎么做?明确: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学习王戎的品质,他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 第二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25 王戎不取道旁李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 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认识“戎、诸"等4 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智库是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1.能结合智库是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能解释“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学情分析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适当进行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课文主要讲了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出门玩儿,看见道旁的李树_____________,别的小朋友都只有王戎_________________。
别人问他原因,他说:____________ 。
摘下来尝一尝,_____________。
明确:王戎果实累累争着跑过去摘李子不动李树长在路旁还有这么多果子,这一定是苦味的李子(2)王戎为什么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呢?为什么其他孩子不摘到“此李必苦"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学习任务五:领悟道理,学习人物优秀品质1.问题引路:朗读课文,想一想王戎判断李子苦的根据是什么?你觉得王戎是个什么样的孩子?(1)先独立思考,然后跟同桌交流。
(2)课堂交流。
交流要点:看到道旁的李树硕果累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为什么呢?王戎回答:“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为什么这样说?是的,李子树长在路边无人看管。
如果结的是甜李,李子一定早被摘光了。
但树上的李子多得压弯了树枝,也没有人采摘,所以能够推测出:这一定是苦李。
最后一句“取之,信然”也证实了王戎的想法是正确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创新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创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理解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内容。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寓意。
3.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联想,丰富想象,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寓意,朗读表达。
•难点:能够通过课文展开联想,丰富想象,表达观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互动、图片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引入《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
2. 学习课文1.预习导入:让学生观察课文标题,做简短预测。
2.整体阅读:带领学生快速阅读全文,了解大意。
3.分段教学:逐段解释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
4.课文朗读: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字的节奏和情感。
3. 深化理解1.主题寓意: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看法。
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深化对课文情节的理解。
4. 创新拓展1.联想想象:启发学生根据课文进行联想,发挥创造力,写下自己对故事的延续或想象。
2.小组讨论:学生小组讨论现代生活中类似情景的案例,展开思考。
5. 总结反思1.回顾学习: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化记忆。
2.个人反思:让学生个别写下对本节课学习的感想和收获。
3.展示交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讨论。
四、教学资源•《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原文•课文解析PPT•角色扮演道具五、教学评估与反馈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表现,包括参与讨论、朗读表达等。
2.作业评价:以学生创意散文、讨论参与等形式,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课后思考。
六、教学体会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启发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学的热爱与探索。
以上是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的优质创新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引领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经典文学作品。
25《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创新教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是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的内容。
这篇小古文仅49字,通过写王戎七岁时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有一棵果实累累的李树,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摘并判断出李子是苦的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想,多思考,不能盲目跟从的道理。
本课是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学习本课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戎”“竞”“诸”“尝”“唯”5个生字,会写“戎”这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能背诵课文。
3.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在对比中体会王戎的形象。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 看图说故事。
师:同学们,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品德和才能出众的少年,他们的故事被载入史册,至今被人们称颂。
你能根据图片,说说他们是谁?是什么故事?(1)(课件出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的配图)学生说故事。
(2)这节课我们还要再认识一位我国古代的少年儿童,他的名字叫王戎。
出示:王戎。
出示“戎”的古文字,讲“戎”的字理。
并积累词语:戎马一生、投笔从戎。
(3)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叫《王戎不取道旁李》。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课题。
强调“戎”的笔顺。
2.读题解题。
(1)指导读好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2)解题。
“取”的意思是“摘取”。
“道旁”的意思是道路两旁。
(指名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3)过渡: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王戎为什么不摘取道路旁树上的李子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请结合拼音,把文言文的字音读准。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引导想象说话:当王戎看路边李树上挂满了李子,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树在道边,则,而树上多子,许是o 如若李甘,则o故此必
(想象情景对话,体会王戎遇事冷静、善于观察、不跟风的特点。)
出示:“儿竞走取之,王戎不动。”比较,说一说发现。点拨:唯戎不动,只有王戎一个人没动,只有王戎才是 最聪明的。感悟对比衬托。
小结学法:在文言文中,遇到“之”用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时,一般是指代了某一样事物或某种情况,这时,我 们要善于回读前面的句子,理解后,就能找到指代的人、事或物了。
巩固练习: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炎帝之少女。(《精卫填海》)常衔西山之木石。( 《精卫填海》)
齐读全文,读出停顿和韵味。
任务四:小组合作,探究形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 教学设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汉字。 阅读与鉴赏: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感 受王戎善于观察、冷静推断的神童形象。 表达与交流:能解释“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感受王戎善于观 察、冷静推断的神童形象。 教学过程: 任务一:明确任务,自主预学 回顾诵读学过的文言文《司马光》、《精卫填海》。 搜集并阅读中国古代少儿时期表现才能的文章。 查阅王戎的相关资料。
借助课文注音朗读课文,要能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读《王戎不取道旁李》,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 任务二:分类学词,朗读展示 分类读词: 表示王戎:王戎唯戎不动(读准戎、竞后鼻音) 表示诸小儿:诸儿竞走取之(诸翘舌音,第一声) 自主识字:“戎、尝、诸、竞、唯”(区分形近字“竞”和“竟”、“唯”和“维”) 解题读题:指名读题,说说为什么这么停顿。结合理解题目意思,提取题目中的主要人物和事情的信息。 指导难读句的正确停顿: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引导结合插图,初步理解。 多形式朗读课文。 任务三:运用学法,理解大意 回顾文言文学习方法:反复朗读、抓住关键字、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查阅资料、 联系生活经验等。 运用学法,自主阅读,补充批注。 交流探究。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创新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创新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创新教案第【1】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作者不是直接写王戎的聪明,而是先写别的小孩“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出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
教学本课,要注意运用多种朗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如:结合插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学习本课,并适时介绍“补充”新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将故事的情节复述完整。
在理解本课的基础上,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群文的兴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文言文,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4.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难点: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的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分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引经据典,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天才无数。
四岁让梨的孔融,五岁称象的曹冲,七岁破瓮救友的司马光……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
今天我们将再认识一位天才少年——王戎。
在他的身上又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2.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戎”:出示甲骨文“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武器、军队的意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设计(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设计(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25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故事,讲述了王戎小时候聪明过人,善于观察、思考的故事。
课文通过讲述王戎看到道旁的李树叶子黄了,就能判断出李子已经熟了,于是他找来梯子,自己爬上树去摘李子,而不是像其他孩子一样等待大人来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并勇于自己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文言文,并且对于故事情节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对于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结构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中的道德观念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进行理解和领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结构。
3.能够领悟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4.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实词、虚词和句式结构的学习。
2.难点:课文中的道德观念的理解和领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理解实词、虚词和句式结构。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领悟课文中的道德观念。
3.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2.教学多媒体设备3.教学PPT4.学习资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结构,通过例句和练习进行巩固。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和评价。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中的道德观念的理解和领悟。
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25 王戎不取道旁李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1.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能解释“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学情分析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
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适当进行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语文要素1.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历史传说故事"。
阅读经典“历史传说故事”,体会人物形象,感悟人物品格,明白人生道理。
本单元围绕“历史传说故事"这一主题,编排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西门豹治邺》《故事二则》三篇课文。
既有文言文,也有根据古代经典改编的现代文,讲述了古代一些很经典的故事:有名士王戎幼年“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有战国地方官西门豹惩治恶人、造福百姓的故事;有名医扁鹊和蔡桓侯之间的故事;有纪昌在飞卫指导下苦练眼力,终成射箭能手的故事。
2.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故事情节”指故事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由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组成。
“简要复述"就是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话题是“我的心儿怦怦跳"。
以常见的生活和学习场景为契机,让学生从“喜怒哀乐”等方面回顾自己的经历,在这些经历中选取一件感受强烈,令自己馨儿怦怦跳的事写下来,并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3.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天才无数。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其中生字词的意思。
2.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课文中所展示的道理。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通过课文理解和道理思考,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
情感目标1.通过课文内容,启发学生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坚韧意志和毅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懂得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复述。
2.学习和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从课文中领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思考自身成长中的困难和挑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与学生分享一个类似课文中的故事或者事例,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二、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表达。
2.同学们一起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生字的意思并学习用法。
3.分组或互动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并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
三、课文理解与拓展1.通过提出问题或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道理。
2.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答题练习。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互相纠正。
五、课堂小结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主动总结所学内容,并进行反思。
四、板书设计•课文标题:《王戎不取道旁李》•生字词:(列出部分生字词及其意思)•重点句子:(选择几个课文中重要的句子或段落)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呼应学生的需求和思考方式,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以上是针对新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25《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课教学设计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本文是一篇文言文。
文章短小,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因为四年级学生很少接触到文言文,因此,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把文言文读通顺、读正确、读明白,然后抓住“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一关键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辨析中感知“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道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初识“文言文”1.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个文言句子,指名朗读,并说一说:这两个句子和我们今天的语言有什么不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明:这种以古汉语为基础的语言,被我们称为“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
3.引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
教师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4.识记“戎”字,怎样记住这个生字?教师相机点明:“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5.学生做扩词训练:“戎”可以组什么词语?6.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初识文言文,并借助题目随文识字,丰富学生的识字经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也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2.大声读一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努力将每一个字音读准。
3.小组展开合作,集中识记生字“戎”“诸”“竞”。
(1)组长利用生字卡片,逐一检测组员的认字情况。
(2)小组商议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每组指派一名学生汇报学习成果:这三个生字,你是怎样识记的?预设:(1)诸,可以用换部首的方式识记,“赌”将“贝”换成“讠”。
也可以用字谜的方式识记,“记者的语言”。
(2)竞,可以用比一比的方式识记:竟—竞。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设计(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设计(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中王戎的坚持信念和努力学习的品质。
–了解王戎的人物形象及其与李种的关系。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汇和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坚定信念、不畏困难的精神。
–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爱同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王戎的故事,体会故事中传递的正能量。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教学难点:–提升学生对课文的深度理解,引导学生探讨课文背后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或展示相关图片引出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对王戎和李种的好奇心。
2. 学习课文(15分钟)1.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
2.解释生字词汇,让学生理解每个词的意思。
3.分段解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 讨论与交流(20分钟)1.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做法展开讨论。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对王戎的评价,激发学生表达意见的积极性。
4. 拓展延伸(10分钟)1.给学生阅读相关延伸阅读材料,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2.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引导他们思考身边的类似故事或情境。
5.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王戎的精神和道德意义。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引发思考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下节课可以针对性地布置相关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
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四上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巩固第一课时所学的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冷静分析的品质。
3. 能够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和冷静分析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王戎的思考过程。
难点:将王戎的思考方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插图等。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组词。
2. 集体朗读课文,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一)复习导入老师:(拿起生字卡片)同学们,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到的生字。
请你来认读这个生字,并试着给它组一个词。
学生A:(接过卡片,认真地看着)这个字是“戎”,组词可以是“王戎”,就是课文中的主人公。
老师:非常好,你记得真清楚。
大家一起来读一遍这个字和它的组词。
(全班学生齐声朗读)老师: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朗读这篇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全班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B:王戎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他能通过观察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老师:很好,你总结得很到位。
那么,课文中有哪些细节体现了王戎的聪明呢?学生C:课文中提到,其他孩子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
这说明他能独立思考,不盲目跟风。
老师:对,你观察得很仔细。
王戎的聪明还体现在哪里呢?学生D:当其他孩子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时,王戎回答说,如果李子真的好吃,早就被路人摘光了。
这说明他能从现象看到本质,推理非常精确。
老师:没错,王戎的聪明就在于他能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事物的本质,并且用清晰的逻辑和精确的推理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是我们应该向他学习的地方。
那么,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E:我认识到,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像王戎一样,善于观察、独立思考,不盲目跟从别人。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第一部分:基本信息学科小学语文册级四年级上册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教科书版本及章节统编四年级第八单元第二部分: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学习主题人文主题:历史传说故事语文要素: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故事。
第三部分: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1.内容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5课。
课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
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
”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苦的。
“道旁苦李"这个成语就出于此文,也叫“道边李苦”。
课文虽然简短,但描写十分生动。
如,“竞走取之"写出了众孩童争先恐后摘李子的场面;“唯戎不动”写出了王戎的冷静,与众孩童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此必苦李" 中的“必”,表现出王戎的自信。
2.教学目标(含重、难点)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戎"“诸”等易错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冷静分析的品质。
3.教学过程设计一、链接旧知,引入古文1.同学们,我们都很喜欢读故事,是不是?这些故事你还记得吗?(出示图片)(1)第一张图片:骆宾王七岁,能作诗。
这首诗家喻户晓,我们大都会背。
(2)这个故事我们二年级时学过,谁知道?(PPT出示:曹冲七岁,能称象。
)(3)这个故事是?(PPT出示:司马光七岁,能砸缸救友。
)2.这三个故事,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是七岁,都很聪明)是的,他们都是古代聪颖机智的孩童,关于他们的美谈流传至今。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优质教案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 课时1.生疏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诸、竞、唯”4 个字,理解“唯”“信然”“竞走”词的意思。
教学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划分文言文节奏。
4.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王戎擅长观看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教学体会文中王戎的擅长思考,通过阅读课文,学习王戎擅长观看、擅长分析的重点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第一课时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 2.把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目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会朗读文言文节奏,并能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背诵。
教具预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说一句话你们来讲讲什么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导入〔课件出示 2〕设计意图“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布满兴趣来学习。
这里由之前的知识文言文〔〕分钟师:这两句话和现代人说的话有何区分?像这样的语引入,说说这两句文言言叫文言。
我们以前也背过文言文,还记得吗?由文言组文是什么意思,明确今成的文章叫文言文。
天要学的也是文言文,师:今日,教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故事,让我们一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起来看一看。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看到的这个?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再引入简洁小故事,引入〔你看的很认真,能把这么长的故事情节都讲清楚了,真本课,导入自然,流畅。
不错!〕师:谁能用一两句话简洁地说一说吗?〔你真是个会思考,会表达的小朋友,用一句话就把故事内容说清楚了,真棒!〕今日,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请大家和教师一起写课题。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二、初读小古文1.读后释题《王戎不取道旁李》课题中“取”的意思是什么?“道”的意思是什么?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
〔课件出示 3〕2.沟通自学字词的状况。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文言相融情理共生——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图画识字、字源识字、查阅工具书等方法,认识“戎、诸"等4个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内容;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3.通过对比和想象,感受人物品质,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体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读顺,借助注释初步感受文意。
教师:课件制作【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言中嚼文(一)揭题释题出示《曹冲称象》、《司马光》课文插图。
师:这两幅图片中主人公的故事大家还熟悉吗?(预设: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
)师:他们的智慧故事都发生在六、七岁的时候,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代智慧儿童,王戎。
(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说说题目意思。
)师:道,道路。
组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字的意思。
课文中的“道”可不是一般的道路,秦代以前,两辆马车可以顺利通行的称为“道"。
课题短短七个字就已经交代清楚了故事的人物、地点、事情。
(二)了解王戎师:王戎,何许人也?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相机点拨:对照注释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之一。
(三)学习“戎"字师:“戎”这个字最早出现在商代的甲骨文,防御用的铠甲和进攻用的兵器戈组合在一起就是“戎"字,是武器的总称,后来引申为与军事相关。
学生观察并交流书写要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人物形象引入话题,有亲近感,唤醒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前经验。
未见王戎,已知其与曹冲、司马光一样智慧、年龄相仿,点明王戎的智慧故事,学生有方向感。
对照注释了解王戎,理解题目意思,根据意思准确停顿,通过课题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精炼之美。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一等奖创新教案
25王戎不取道旁李一等奖创新教案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教学分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课文通过写王戎七岁那年,曾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时,看见路边的一棵李树上结满了李子,他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得出准确结论:树上的一定是苦李子的故事。
让学生明白:要善于根据环境来进行分析观察,认真思考,最后得出准确答案的道理。
教学设计: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借助注释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并复述故事内容。
理解文中三个“之”的不同意思4、梳理文中故事情节,体会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了解并复述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梳理故事情节,从而体会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出示背景图,初步感知课文。
出示背景图,引导学生说说图片内容,由学生的回答,引出此次课题。
旧知回顾。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内容。
(《司马光》、《守株待兔》、《精卫填海》)引导学生回顾学习文言文的小技巧。
(正确断句,借助图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学习文言文。
)理解课文,了解故事感知课题,初读课文引导学生通过注释内容理解课题。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王戎不摘路边的李子)2、提出疑问,激发探究兴趣(王戎为什么不去摘路边的李子?)3、学生跟着录音初读课文。
(二)借助注释,解析文义1、划分朗读节奏,师生再读课文。
2、引导学生逐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
(1)王戎七岁,尝与诛小儿游。
①根据注释理解“尝”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诛”、“游”。
②鼓励学生尝试翻译句子,并及时纠错。
(王戎七岁时,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①引导学生认读句子。
②引导学生理解“折枝”,通过注释中“竞走”“唯”的解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意,理解文中的之指的是李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教材分析
这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短篇,原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
2.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文章。
3.理解故事内容。
4.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
2.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文章。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天气真不错,咱们一起去郊游吧!快看,路边有好多野果子——李子!(课件出示图片)
师:同学生们爱吃李子吗?看到这又大又圆的李子,我都馋得流口水了。
摘李子吃,(应该会有少数学生会犹豫一下。
师顺势做采访)
师:这位同学,同学们都去摘李子吃了,你为什么不去呢?随机采访几名这样的同学,估计会有这样几种答案:
1.不确定李子是野生还是有人种的,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摘别人的东西。
2.野果子不卫生,会吃坏肚子,因为他们注重身体健康。
3.(提前预习过课文的孩子可能有的会答出这一条)树上有这么多成熟的果子而没有人去摘,那一定就是苦的。
(设计意图:如果学生答出,大力表扬一番,和古人的智慧有不谋而合之处,如果学生没有答出,那就顺势引导出本文。
)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个七岁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吧!(板书课题)
二、教师示范,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课文,配乐。
师:请同学们仔细倾听。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十分有必要的环节,对于古文的朗诵,和现代文的韵律是不太一样,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古文朗读的熏陶,让学生多听正确的读法,注意模仿,才能达到效果。
)
2.老师领读,请同学们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朗读文章,标好断句和重读词语,注意句子的读断和韵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古文语感。
3.学生自由练读。
(设计意图:刚刚接触真正的古文,应该给予一个熟悉的过程,因此在老师范读听音,学生跟读正韵的基础上,此在老师范读听音,学生跟读正韵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练习模仿是十分有必要的。
)
4.指名读
随机点选学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朗读,重在以点带面,通过典型个例,再次纠正发音和语句读法。
)
三、通读全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1)出示原文。
这是一篇文言文,能读懂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试读课文)
(2)同学们要读准字音,拼音可是我们的好帮手,让我们试着读一读108页的课文吧!(自读课文)
(3)要读好文言文,在哪里停顿是非常重要的。
请看老师的提示,用铅笔在课本上划出斜线。
王戎识李
刘义庆《世说新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现在读起来就通顺多了,不信你试试。
(自读课文)
(4)这篇短文共有几句?(指名答)请用数学数字在课文中标出句子的序号。
(5)那我们请四位同学,每人读一句。
其他同学仔细听,他们读得准确、通顺吗?(指名读)
(6)这四位同学读得真不错,我们男生、女生比赛读吧,男生读一、三句,女生读二、四句。
(男女生分工读、交换读)
(7)男生、女生的朗读各有特色,真好听呀!我们四个小组各读一句,好吗?(分组读)
2.翻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了这么多遍,这个故事的意思大家一定很清楚了。
我们来试试吧!
(1)指名逐句翻译原文。
(2)同学们翻译得对吗?让我们打开课文,说说意思吧!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齐读译文)(相机板书:看李子——不摘李子——猜李子——李子苦)
果然和我们翻译得一样。
同学们太棒了,都成文言文翻译家了!
(3)理解了文意,我相信同学们的朗读肯定会有所进步,我们再把文章齐读一遍。
3.填一填:同学们读得这么流利。
你能根据原文的语句填空吗?让我们来
填一填:
王戎( )
王戎( ),尝与( )游。
看道边李树( )折枝,诸儿( ),唯戎( )。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 ),此必( )。
”取之,( )。
4.背一背:谁能把它背下来?
(1)自己试背短文。
(2)指名背短文。
(3)齐背短文。
5.说一说:
(1)同学们,积极动脑,我们来做一道选择题。
“识”字在古代有四种意思,①知道、懂得。
②认识。
③识别;辨认。
④知识、见识。
题目“王戎识李”中的“识”是哪种意思?(指名答③)
(2)那王戎是怎么辨别出李子是苦的?(指名答)
(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
原来你也是一个小王戎呀!
(3)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指名答)
(板书:独立思考爱动脑筋)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王戎小朋友吧!
(出示课件:王戎,你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
)(王戎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判断。
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
板书:观察、聪明、动脑)
看来,文章的题目真是文章的眼睛呀,一个“识”字看出了王戎的聪明、机智之处。
师小结:是呀,勤于思考、爱动脑筋确实是个非常好的习惯,正因如此,长大后的王戎才学过人,在当时被人们称为“竹林七贤”之一,而且做了尚书令、司徒相当于后来的宰相这样大的官。
让我的宰相这样大的官们带着对王戎的敬佩之情再来读一读这则古文吧!
四、参与体验,拓展延伸
1.《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它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
“孔融让梨”“王戎识李”
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
2.播放三个简短有意思的动画片:《庾公不卖马》《割席绝交》《陈太丘与友期》。
3.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和家长们在网上搜集更多的《世说新语》的故事或视频,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五、总结全课
师:今天你从王戎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板书内容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看李子——不摘李子——猜李子——李子苦
独立思考爱动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