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非洲教案
初中音乐《走进非洲—非洲音乐之旅》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走进非洲—非洲音乐之旅》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185554d4a7302768e9939b6.png)
授课年级:八年级授课课型:唱歌综合课教学设计一、概述《环球之旅-走进非洲》,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音乐八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中的非洲音乐。
本课所需课时为1 课时,40 分钟。
选取的内容是欣赏《鼓的语言》和唱歌《依呀呀噢咧噢》。
本课重在通过结合非洲图片画面、视频等视听资料,让学生了解非洲的文化,传统习俗等相关知识,热爱世界民族文化遗产,树立多元化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非洲歌曲与鼓乐,掌握相关节奏特点。
②准确并充满热情的演唱歌曲《依呀呀噢咧噢》。
③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辨析非洲音乐的典型风格特征。
2、过程与方法:在体验、探究中,学唱歌曲《依呀呀噢咧噢》,试奏非洲鼓,感受非洲音乐文化风格与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体验歌曲欢快的旋律、热烈地情绪,了解非洲相关音乐文化,逐步提升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教学并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结构理论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探究问题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
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进入音乐情境,展开情景想象;参与问题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进行深刻反思。
启发式方法:通过启发学生思考,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训练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
2、问题解决式策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完成问题,从而获得知识。
自主探究与集体讨论策略: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音乐情境,展开想象,尝试提出问题并参与问题探究,通过自主探究与集体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从而获取知识。
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方法:本节课信息技术成为教学辅助工具。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1、教学环境:多媒体录播室2、资源准备: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音乐》八年级上册;“学·导·练”学习流程;专门为本课制作的PowerPoint 课件及下载的相关视频。
初中地理非洲湘教版教案
![初中地理非洲湘教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e96336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4.png)
初中地理非洲湘教版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以及气候类型。
2. 通过气候分布图和气候资料的分析,描述非洲以热带为主的气候,归纳其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
3. 培养学生运用气候分布图,描述气候特征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提升读图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非洲炎热的气候【教学难点】非洲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运用图片导入法,在PPT上展示非洲服饰的图片并让学生说说非洲的服饰有怎样的特点? (宽松肥大、无袖、无领或矮领,式样简单)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呢?适应炎热气候,穿着凉爽舒适。
进而提问学生非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入本课。
二、新课讲授1. 气温【教师活动】阅读课本内容:学看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分布图三要素(等温线读数、疏密、走向),出示非洲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问题】根据刚才所学的看图方法讨论非洲的气温特点?【学生回答】等温线度数普遍较高,分布比较稀疏,温度比较高。
【教师总结】非洲四分之三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
2. 降水【教师活动】阅读课本内容,学看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降水量分布图的读图要点。
出示非洲年降水量分布图。
【问题】根据刚才所学习的方法,分析非洲的降水特点?【学生回答】降水分布不平衡,赤道附近降水多,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少。
【教师总结】非洲的降水分布受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回归线附近地区降水少。
3. 气候类型【教师活动】阅读课本内容,出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
【问题】根据气候分布图,说出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教师总结】非洲的气候类型以热带为主,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非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以及气候类型。
非洲教案 初中地理
![非洲教案 初中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d3691fd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4.png)
非洲教案初中地理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语言、宗教等基本概况;(2)掌握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3)了解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农业、工业、矿产资源、交通等;(4)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绘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数据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2)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学会分析非洲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3)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非洲大陆的热爱和尊重,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2)培养学生关注全球发展,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二、教学内容1. 非洲概况:地理位置、面积、人口、语言、宗教等;2. 非洲自然地理特征:气候、地形、植被等;3. 非洲社会经济发展:农业、工业、矿产资源、交通等;4. 非洲的河流:尼罗河、刚果河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非洲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 教学难点:非洲的气候特征、地形特征、植被分布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非洲地图,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
简要介绍非洲的基本概况,引发学生对非洲大陆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引导学生关注非洲的气候、地形、植被等知识点。
3. 课堂讲解:(1)非洲的气候特征:以热带气候为主,分布着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和地中海式气候。
讲解非洲气候分布的原因,强调非洲大陆的热带特征。
(2)非洲的地形特征: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讲解非洲主要高原的分布,如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非高原等。
(3)非洲的植被特征:与气候和地形密切相关,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
讲解非洲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如热带雨林、热带草原、荒漠植被等。
环球之旅走进非洲八年级音乐教案
![环球之旅走进非洲八年级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c6a25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da.png)
环球之旅走进非洲八年级音乐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环球之旅走进非洲人教版八年级音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环球之旅走进非洲八年级音乐教案 1设计:本单元以非洲最具特色的音乐为教学内容,包括歌曲、键盘乐器“冬哥”以及各种鼓的音乐,安排2课时,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旋律音高的典型特征、多声性旋律及节奏灯应在短短的几节课始终有所涉猎和接触,除此以外,教师应选取更多的非洲音乐作为补充,并适当地结合画面、录像等视听资料,让学生了解非洲的地理、文化、传统习俗等相关知识,热爱世界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树立多元化的价值观念。
教学准备:1、放音机、放像机。
2、“冬哥”与歌唱音乐录音带,其他有关的非洲风格的歌曲印象。
“鼓乐”或“鼓语”录音带。
3、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录像带。
4、键盘乐器“冬哥”图片。
重点难点: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一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法。
教学内容:学唱《当太阳降落》,欣赏丰多姆佛罗姆舞蹈。
教学目标:1、学唱《当太阳降落》。
2、了解运用非洲多声部歌唱的声部结合方法,了解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和舞蹈音乐的`特点。
3、学习一两个丰多姆佛罗姆舞蹈动作。
4、思考非洲舞蹈动作与非洲音乐节奏的关系。
教学过程:1、唱歌《当太阳降落》。
(1)教师指出人声演唱是非洲音乐重要组成部分。
(2)教师范唱或聆听录音带《当太阳降落》,并带领学生学唱歌曲。
(3)清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自己熟知的黑人歌曲。
教师课带领大家共同思考,列举《深深的河》《云车,你飞下云端》《没有人知道我的痛苦》等歌曲。
并告知学生,这些在美国流行的黑人歌曲正式伴随着非洲黑人北掳掠的历程来到了美洲大陆。
(4)清学生欣赏、演唱、演奏这几首歌曲或钢琴改编曲,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2、了解黑人多声歌唱的特点。
(1)再聆听“冬哥”与歌唱音乐,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形式以多声歌常为特点。
初中地理非洲教案
![初中地理非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5b446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16.png)
初中地理非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掌握非洲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其分布。
3. 了解非洲的地形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4. 认识非洲的主要国家、民族和文化特点。
教学重点:1. 非洲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非洲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3. 非洲的地形特点和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1. 非洲的气候分布和成因。
2. 非洲的地形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分布。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非洲地图、气候分布图、地形图等相关图片。
3. PPT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非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非洲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提问:你们对非洲有哪些了解?非洲给你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非洲的地理位置、面积和人口。
2. 讲解非洲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气候分布图来理解非洲的气候特点。
3. 分析非洲的地形特点,如高原、山脉、河流等,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来理解非洲的地形特点。
三、非洲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10分钟)1. 介绍非洲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农业资源等。
2. 分析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如经济增长、贸易合作等。
3. 引导学生思考非洲的经济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非洲的主要国家、民族和文化(10分钟)1. 介绍非洲的主要国家,如尼日利亚、埃及、南非等。
2. 分析非洲的民族特点,如多样性、融合性等。
3. 探讨非洲的文化特点,如音乐、舞蹈、艺术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等。
2. 提问:你们认为非洲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为什么?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回答非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学生能够理解非洲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其分布。
3. 学生能够描述非洲的地形特点、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初中地理_非洲_试讲教案
![初中地理_非洲_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106c7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64.png)
教案:初中地理《非洲》教学目标:1.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 能够运用地图分析非洲的地理位置,掌握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和地形区。
3. 增强对地理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地理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 非洲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 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和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1. 非洲地理位置的分析方法。
2. 非洲气候特征的理解和描述。
教学准备:1. 非洲地图、气候分布图、地形图等教学图片。
2. 学生每人一份非洲空白轮廓图(课堂绘图及填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导入:展示非洲服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非洲服饰的特点。
2. 提问:非洲的气候特点是什么?从而引入本课。
二、新课讲授1. 地理位置1.1 经纬度位置:非洲位于东经30度至60度,南纬30度至37度之间。
1.2 海陆位置:非洲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与亚洲相邻。
2. 气候特点2.1 气温:非洲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气候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
2.2 降水:非洲降水分布不均,赤道地区降水丰富,南北回归线附近降水较少。
3. 地形特征3.1 高原为主: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
3.2 主要地形区:撒哈拉沙漠、东非裂谷带、南非高原、刚果盆地等。
4. 经济发展状况4.1 农业:非洲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稻米、棉花等。
4.2 矿产:非洲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金、钻石、铜、铁矿等。
4.3 服务业:旅游业、航空业等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非洲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三、课堂练习1. 请学生在非洲空白轮廓图上标注出主要的国家、城市、地形区等。
2. 根据气候分布图,让学生描述非洲的气候特点。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特征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 强调非洲作为“高原大陆”的特点及其丰富的矿产资源。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绘制非洲地理位置示意图,标注出主要的国家、城市、地形区等。
幼儿园多元文化教案:探索非洲部落
![幼儿园多元文化教案:探索非洲部落](https://img.taocdn.com/s3/m/1977563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a.png)
幼儿园多元文化教案:探索非洲部落非洲部落文化是世界上最为多元化和丰富的文化之一,而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如何通过多元文化教案来探索非洲部落文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分析非洲部落文化的特点、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意义以及如何设计多元文化教案来探索非洲部落文化。
1. 非洲部落文化的特点非洲作为一个文化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大陆,拥有着众多不同的部落和民族。
每个部落都有着独特的语言、宗教、艺术形式、风俗习惯等。
马赛人的传统舞蹈、巴西亚人的面具艺术、马西人的铜雕等都是非洲部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这些文化特点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和体验。
2. 幼儿园教育中探索非洲部落文化的意义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正处在价值观和文化认同形成的关键期。
通过探索非洲部落文化,可以帮助孩子们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培养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也有助于拓展孩子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引入非洲部落文化教育,可以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
3. 设计多元文化教案探索非洲部落文化在设计多元文化教案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入非洲部落文化的元素。
在音乐课上,可以播放非洲部落的传统音乐,让孩子们感受非洲鼓乐的活力;在美术课上,可以教授非洲部落的传统绘画技巧,让孩子们体验到非洲艺术的独特魅力。
还可以组织手工制作、语言游戏等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来了解和尊重非洲部落文化。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我而言,探索非洲部落文化是一次极具意义和价值的教育体验。
每一个部落都代表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财富,而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我们有责任将这些宝贵的文化传承给下一代。
通过多元文化教案的设计,我们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到非洲部落文化的美丽和神奇,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文化包容性和想象力。
在总结回顾本文的内容时,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多元文化教案来探索非洲部落文化,不仅有助于孩子们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构建一个多元、包容的教育环境。
走进非洲传统文化----民间故事汇报课优秀教案
![走进非洲传统文化----民间故事汇报课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d3319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0.png)
走进非洲传统文化----民间故事汇报课优秀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民间故事的汇报课,让学生们深入了解非洲传统文化。
通过阅读和分享非洲的民间故事,学生们将有机会了解非洲的历史、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非洲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2. 探索非洲民间故事的内涵和价值;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将涵盖以下内容:1. 介绍非洲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2. 分享选定的非洲民间故事,并与学生共同解读和分析;3. 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准备和展示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和想法;4.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非洲传统文化(1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音乐等多种形式介绍非洲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对非洲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分享民间故事(20分钟)教师选择一到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非洲民间故事,向学生展示或朗读故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情节、角色和主题,帮助学生理解非洲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第三步:小组讨论(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选择一个角色或情节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探索故事的内涵和意义。
第四步:汇报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展示他们对民间故事的理解和想法。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思考。
第五步: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和体验,并提供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五、教学评价本次教案的评价主要侧重于以下方面:1. 学生对非洲文化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分析和解读能力;3. 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4. 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欣赏能力。
六、教学资源1. 非洲传统文化介绍的媒体资料(图片、视频等);2. 选定的非洲民间故事的阅读材料;3.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所需的活动材料。
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环球之旅——走进非洲
![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环球之旅——走进非洲](https://img.taocdn.com/s3/m/7c9ba12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1.png)
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环球之旅——走进非洲一、教学目标1.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历史和文化。
2.学习非洲音乐的基本节奏和乐器,比如鼓、竹笛等。
3.通过学习非洲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听出非洲音乐的基本特征。
2.能够演奏非洲乐器和节奏。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非洲音乐的文化背景和历史。
2.能够在乐器演奏上达到一定的技巧水平。
四、教学准备1.了解非洲音乐的历史和文化。
2.准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了解西欧古典音乐和摇滚音乐的特点和历史。
步骤二:介绍非洲音乐的背景和特点1.给学生讲解非洲音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给学生听一些非洲音乐,让他们听出音乐的特征,包括节奏、旋律和和声等方面。
步骤三:了解非洲乐器和节奏1.给学生介绍非洲一些常见的乐器,例如鼓、竹笛等。
2.给学生听一些非洲鼓乐,让他们了解非洲的鼓乐和节奏。
步骤四:练习非洲乐器和节奏1.让学生分组,每个组练习一种非洲乐器或节奏。
2.让学生进行轮流表演,互相促进和学习。
步骤五:总结和检查总结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可以进行测试,例如让学生听一段非洲音乐,让他们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分析和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环球之旅”的主题,带领学生走进非洲音乐,了解非洲音乐的历史、文化和特点。
通过学习非洲乐器和节奏,锻炼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和参与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参与中体验和理解非洲音乐的魅力。
初中走进非洲音乐教案
![初中走进非洲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2566f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b.png)
初中走进非洲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非洲音乐的基本特点,感受非洲音乐的独特魅力。
2. 通过欣赏和学唱非洲音乐,培养学生对非洲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3.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语言,增进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非洲音乐的基本特点:节奏、音色、演唱形式等。
2. 非洲音乐的代表作品欣赏。
3. 学唱一首非洲歌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非洲音乐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对非洲音乐的兴趣。
2.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非洲音乐的复杂节奏和多声部演唱形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一段非洲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非洲音乐的独特魅力。
2. 教学讲解:(1)介绍非洲音乐的基本特点,如节奏、音色、演唱形式等。
(2)讲解非洲音乐的代表作品,如布隆迪的《鼓舞》、塞内加尔的《苏丹之歌》等。
(3)讲解非洲音乐的演唱形式,如一领众和、多声部合唱等。
3. 学唱非洲歌曲:(1)教师教唱一首非洲歌曲,如《非洲欢迎你》。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注意掌握非洲音乐的节奏和音色。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非洲歌曲进行演唱。
(2)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非洲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非洲音乐,了解非洲文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非洲音乐的基本特点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非洲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资源1. 非洲音乐的音响资料。
2. 非洲音乐的相关书籍和资料。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1.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非洲音乐知识,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2. 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非洲音乐。
3. 结合多媒体教学,播放非洲音乐的音响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适当增加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非洲音乐。
初中地理走进非洲教案
![初中地理走进非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cb1b4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7b.png)
初中地理走进非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掌握非洲的气候特点,理解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的特点。
3. 了解非洲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认识非洲面临的环境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对地理现象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
教学难点:非洲气候特点的理解,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关系。
教学准备:非洲地图、气候分布图、经济发展数据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非洲地图,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
2. 提问:非洲是什么时候被欧洲殖民者发现的?目的是什么?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非洲的基本概况:面积、人口、国家数量等。
2. 非洲的气候特点: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等。
3. 非洲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农业资源等。
4. 非洲的经济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5. 非洲的环境问题: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等。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以尼罗河和刚果河为例,分析非洲河流的水文特征。
2. 以南非和尼日利亚为例,分析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非洲面临的环境问题如何影响经济发展?2. 分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
2. 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析案例、讨论问题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非洲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地理现象分析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地理非洲旅游教案
![初中地理非洲旅游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3d766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1.png)
初中地理非洲旅游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初中地理》下册教学目标:1.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 掌握非洲的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
3. 了解非洲的旅游资源,提高学生对非洲旅游的兴趣。
教学重点:1. 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 非洲的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
3. 非洲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1. 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非洲的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素材。
2.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展示非洲地图,引导学生观察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提问:谁能说出非洲的主要国家?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 讲解非洲的气候类型和自然景观。
2. 讲解非洲的旅游资源,如尼罗河、金字塔、乞力马扎罗山、野生动物园等。
四、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非洲旅游资源。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补充总结,强调非洲的旅游资源。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谁能说出非洲的主要国家?2. 提问:非洲有哪些著名的旅游资源?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非洲的旅游资源。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讲解1. 讲解非洲的旅游资源,如尼罗河、金字塔、乞力马扎罗山、野生动物园等。
2. 讲解非洲的旅游政策和文化习俗,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四、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非洲旅游资源。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设计一条非洲旅游线路,包括景点选择、交通方式、住宿等。
2. 各组汇报设计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教师补充总结,强调非洲的旅游资源。
早教环球之旅中国教案
![早教环球之旅中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6a5b90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3b.png)
早教环球之旅中国教案[课题]环球之旅—走进非洲[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了解非洲的音乐、舞蹈、服饰等方面的知识。
2、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当太阳降落》,并能准确地表现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
3、通过对非洲有关知识的了解,能够进行简单的模仿与创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与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欣赏非洲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能模仿和学习一两种独特的音乐表现法,并通过新歌曲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1、展示各个国家的风景,带领同学们进行观赏,让同学们说出各个国家的名字。
2、看到非洲的图片,提问同学对非洲的了解。
出示课题:环球之旅—走进非洲二、学唱新歌1、听录音(师)下面让我们聆听南非的一首民歌,听的时候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速度是怎样的?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2、教师范唱随老师轻唱歌曲,并思考歌曲可以分几段?情绪有什么变化?3、演唱歌曲(三至四遍):(1)完整连唱歌曲,要求用一半的音量。
(2)处理歌曲,重点突出歌曲的特点。
对学生提出的个别难点,进行单独练习。
(3)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自己熟知的黑人歌曲。
教师带领大家共同思考,列举《深深的云》等歌曲。
并告知学生,这些在美国流行的黑人歌曲正是伴随着黑人被掳掠的历程来到了美洲大陆。
(4)总结非洲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5)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具有多声部的特点。
(6)教师应用五度关系,为学生演唱的歌曲《当太阳降落》第一段伴唱。
4、音乐小知识:D.S.有记号处反复。
5、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三、了解非洲(探究式教学法)教师引导:这首歌曲的主人翁那么想念他的家乡,下面我们就一起到他的家乡去看一看非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1、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将自已课下找的有关非洲的资料进行总结(一个小组一个知识点)。
2、每个小组出一个代表,给大家讲述他们所找的内容。
(分音乐、器乐、服饰、舞蹈四个方面)3、每个小组讲完后,老师给以适当点评与补充。
初中音乐《环球之旅》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环球之旅》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1ef0d573169a4517623a329.png)
环球之旅---走进非洲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
一赏析导入环节——俯瞰非洲
1 播放纪录片《魅力非洲》,提问:这段影片描述的是哪个地区的风景和文
化?其中的音乐在哪些方面给你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
2 观看非洲乡土音乐的三段视频,让学生总结非洲音乐的特点。
并引出歌
曲。
二活动体验环节——触摸非洲
1 闯三关:第一关念节奏,回忆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
第二关辨节奏,多媒体出示节奏,老师拍打,学生找出正确节奏
第三关读配词,给节奏配上词,让学生准确的读出
闯三关为歌曲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聆听歌曲,让学生体会歌曲的速度和音乐情绪。
3 再次聆听歌曲,听歌曲的结构。
4 学生用LA 音随录音小声的哼唱歌曲。
5 学生随琴边拍节奏边哼唱旋律,先让学生自己练习,然后全体学生随老
师一起表演唱一遍,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拍手,一组用LA 音演唱。
6 学生随琴加入歌词,慢速的演唱歌曲。
7 教师出示翻译后的歌词,让学生熟悉之后,加入歌词完整的演唱歌曲,
同时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8 学生分组练习演唱,并加入拍手肢体动作表演唱歌曲。
9 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非洲歌曲与鼓乐的特点,学生能够正确的表现歌曲,在
课下更好地搜集非洲音乐。
走进非洲音乐课堂教案及反思
![走进非洲音乐课堂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754af5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43.png)
走进非洲音乐课堂教案及反思主题:走进非洲音乐课堂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了解非洲音乐的历史、文化和特点。
2. 学习并演奏一首非洲音乐作品。
3. 增强学生对音乐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的认识。
4. 提高学生对合作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案时间:2课时(每课时45分钟)教学活动及步骤:1. 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非洲音乐的概念,并展示一段非洲音乐视频或音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他们对非洲音乐的了解和看法,鼓励他们分享知识和经验。
2. 探索非洲音乐(15分钟):- 分小组向学生分发有关非洲音乐的资料,让他们自主阅读并讨论。
- 指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例如非洲音乐的起源、常见乐器、节奏特点等。
3. 学习非洲音乐作品(15分钟):- 选择一首简单的非洲音乐作品,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歌词含义。
- 教授学生乐器的演奏技巧和特点,并指导他们演奏歌曲的节奏部分。
4. 合作学习与演奏(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负责演奏一种乐器。
-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和合作,并逐渐将各部分乐器的演奏整合起来。
- 指导学生注意合奏的节奏和协调性。
5. 反思与分享(10分钟):- 鼓励学生反思今天的学习经历,分享他们在演奏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成就感。
-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非洲音乐视频或音频资料。
2. 关于非洲音乐的阅读材料。
3. 选择的非洲音乐作品的歌曲背景和歌词。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和合奏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对非洲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的反思文字或口头表达。
教案延伸:1. 邀请非洲音乐专家或艺术家来学校讲解非洲音乐,并展示他们的演奏技巧。
2. 组织学校音乐会或表演,让学生展示他们在学习非洲音乐方面的成果。
教案反思:在这个教案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对非洲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小组合作和合奏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初中地理非洲概述教案
![初中地理非洲概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4e6ca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8.png)
初中地理非洲概述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掌握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植被等。
3. 理解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其面临的环境问题。
4. 提高学生对非洲地理特色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教学难点:非洲的地形、气候和环境问题。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PPT等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非洲的地理位置和面积。
2. 提问:你们对非洲有哪些了解?非洲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 请学生阅读课本,了解非洲的人口分布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非洲的地形特点,包括高原、盆地、山脉等。
2. 讲解非洲的气候特点,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等。
3. 讲解非洲的植被特点,包括热带雨林、草原、沙漠等。
4. 讲解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农业、矿产资源、旅游业等。
5. 讲解非洲面临的环境问题,包括沙漠化、水资源短缺等。
四、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关注非洲的环境问题,讨论非洲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地图阅读和分析1. 引导学生阅读非洲地图,指出非洲的主要地形区、河流、湖泊等。
2. 学生分析非洲的河流流向和水文特征,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2. 学生复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绘制一幅非洲地图,标注出非洲的主要地形区、河流、湖泊等。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非洲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地图阅读等方式,使学生对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对于非洲的环境问题,应引导学生关注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多元文化教案:非洲部落 幼儿园文化教案
![幼儿园多元文化教案:非洲部落 幼儿园文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33269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c3.png)
幼儿园多元文化教案:非洲部落一、概述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教育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多元文化教育,幼儿可以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了解世界各地的风俗习惯、节日庆典、服饰美食等,从而培养跨文化意识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本文将介绍一个针对非洲部落文化的幼儿园多元文化教案,希望能够为幼儿园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非洲部落文化的基本特点,如住房、服饰、食物、信仰等。
2. 培养幼儿对非洲部落文化的兴趣,促进他们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和尊重。
3. 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让他们通过手工制作等方式深入了解非洲部落文化。
三、教学内容1. 西部非洲部落文化介绍a. 住房:茅草屋、木屋等b. 服饰:土布、串珠等c. 食物:玉米、大米、谷物等d. 信仰:巫术、神灵信仰等2. 非洲部落手工制作a. 制作非洲部落的面具b. 制作非洲部落的串珠手链c. 制作非洲部落的草编工艺品四、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播放介绍非洲部落文化的视瓶,让幼儿对非洲部落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2. 核心活动:教师进行非洲部落文化介绍,让幼儿了解非洲部落的住房、服饰、食物、信仰等内容。
并带领幼儿进行非洲部落手工制作,如制作面具、串珠手链、草编工艺品等。
3. 结束活动:幼儿展示他们制作的非洲部落手工艺品,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对非洲部落文化的感受。
五、教学评估教师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非洲部落文化的认知程度、手工制作的动手能力和对文化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六、延伸活动1. 走进非洲部落:组织亲子活动,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走进非洲部落,了解非洲部落的生活和文化。
2. 艺术表演:邀请非洲部落舞蹈、音乐表演团体到幼儿园进行表演,让幼儿们近距离感受非洲部落的艺术魅力。
七、总结多元文化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一环,通过多元文化教学,幼儿可以全面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
非洲部落文化教案旨在通过介绍非洲部落文化和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幼儿了解非洲部落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培养幼儿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心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初中地理手写教案非洲
![初中地理手写教案非洲](https://img.taocdn.com/s3/m/3c0c0c63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7f.png)
初中地理手写教案非洲教学目标:1.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掌握非洲的自然资源、气候类型、经济发展状况。
3. 了解非洲的主要河流、湖泊、山脉等地理特征。
4. 认识非洲的文化、宗教、语言等人文特点。
教学重点:非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类型、经济发展状况、地理特征、人文特点。
教学难点:非洲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状况、人文特点的具体理解。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非洲地图,让学生对非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提问:非洲是地球上哪个洲?它的地理位置如何?二、非洲的基本概况(10分钟)1. 介绍非洲的面积、人口等基本数据。
2. 讲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海陆位置等。
三、非洲的自然资源(10分钟)1. 介绍非洲的矿产资源、农业资源、水资源等。
2. 分析非洲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四、非洲的气候类型(10分钟)1. 讲解非洲的气候特点,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沙漠气候等。
2. 分析非洲气候对农业、人口、经济的影响。
五、非洲的经济发展状况(10分钟)1. 介绍非洲的经济发展历程,包括殖民时期、独立后时期等。
2. 分析非洲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国际贸易等。
六、非洲的地理特征(10分钟)1. 讲解非洲的主要河流、湖泊、山脉等地理特征。
2. 分析非洲地理特征对农业、交通、人口分布的影响。
七、非洲的人文特点(10分钟)1. 介绍非洲的文化、宗教、语言等人文特点。
2. 分析非洲人文特点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
八、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非洲的地理、经济、人文特点。
2. 提问:非洲面临着哪些发展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学延伸:1. 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非洲的历史、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情况。
2. 组织一次非洲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非洲。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非洲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类型、经济发展状况、地理特征、人文特点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非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非洲
教学内容:
让学生欣赏非洲舞蹈和音乐片段,使学生了解非洲舞蹈和音乐的特点,从中体验非洲歌舞的节奏。
感知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非洲音乐的概况,知道非洲音乐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非洲舞蹈和音乐,让学生体验和感受非洲“鼓”和“舞”的艺术魅力。
了解非洲歌舞特点。
让学生参与模仿非洲鼓乐的节奏,从中体会非洲音乐复杂多变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审视非洲的音乐文化,了解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影响力,使学生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介绍非洲其他民族乐器。
教学重难点:体会非洲舞蹈和音乐的特点、体验音乐节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自制道具“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新课教学
(一)导入师:在今天这节课新课开始之前,首先请大家来欣赏一个动画片段(播放《狮子王》电影片段)(通过极具非洲音乐特点的电影音乐和动画视频导入,引起同学的学习兴趣)师:这段画面来自哪部电影?有没有同学知道?(生答,师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欣赏到的电影片段来自于动画片《狮子王》。
《狮子王》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非洲大草原上的故事,而刚才那段电影配乐,也是极具非洲音乐特点的。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了解非洲音乐。
(PPT出示标题)
(二)认识非洲(PPT)【设计意图:明确本堂课非洲音乐的概念。
】
师:我们平时所讲的非洲呢,一般是指整个非洲大陆,在非洲北部,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生答)撒哈拉大沙漠。
撒哈拉以北的非洲,我们称之为“北非”,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又称为“黑非洲”。
由于北非与西亚相邻,无论从历史、民族、语言、宗教、还是从文化上讲,北非与西亚的联系都要比与黑非洲更为密切,因此,我们今天所讲的非洲音乐,其实是指撒哈拉以南地区的黑人音乐。
(三)舞之语
(1)介绍非洲舞蹈舞蹈的功能【设计意图:非洲的舞蹈最初起源于最原始的劳动生活,非洲人的舞蹈与生活劳动是分不开的,了解非洲舞蹈的特点,首先应该明确舞蹈的功能】师:在非洲,有着数十个国家,数百种语言和难以计数的族群和部落。
由于众多的部落和各种外来的影响,非洲的音乐文化既千差万别,丰富多样,又具有黑非洲民族音乐的共同特性,相互联系而具有共同的传统。
比如舞蹈。
舞蹈是非洲人民最古老、最普遍、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非洲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非洲舞主要发源于原始部落的非洲劳动人民,是大家在劳动和休息时跳的舞蹈,是模仿劳动耕作的动作编排出来的。
非洲人生活在广袤的非洲草原,干旱、酷热,让非洲人民的劳动非常的艰苦,而舞蹈和音乐就是非洲人民为了缓解劳动的艰苦而用来调节身心的。
在非洲,不论是欢度佳节,或是婚礼,甚至是葬礼,他们都要通宵达旦地跳舞。
(2)通过欣赏舞蹈视频,总结非洲舞蹈特点【设计意图:通过熟悉的演员的电影片段介绍舞蹈特点,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使同学们去认真欣赏。
再加上有效设问,使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归纳总结非洲舞蹈的特点。
】
接下来,我邀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舞蹈,并且一边看一边思考:画面中舞者的表情、服饰、舞蹈动作以及舞蹈伴奏都有哪些特点。
(播放视频)
师:欣赏过刚才的舞蹈片段,现在请同学们回答几个问题。
(PPT)
(1)刚才那段舞蹈中,舞者的表情怎么样?表现了什么场景?属于哪种功能性的舞蹈?(生答,师提醒)(严肃、祭祀、礼仪性)
(2)服饰有什么特点?(衣着很少、上身赤裸、下身穿草裙、头上还有动物羽毛作为装饰。
)着装一般是粗布裙子,也有兽皮裙和草裙,身上配羽毛和骨头、贝壳等雕饰(3)身上的服饰起了什么作用?(便于隐藏、驱赶野兽)
(4)舞蹈动作有什么特点?(动作夸张、气势壮观、动作整齐划一)
(5)舞蹈伴奏有什么特点?(用鼓打击出强烈的节奏作为舞蹈伴奏)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欣赏这段舞蹈,加深印象。
(播放视频)(PPT)
师:再次欣赏完这段非洲舞蹈,同学们能不能总结非洲舞蹈的一些特点?(PPT)
首先是舞蹈动作的特点。
(师引导,生答,师归纳:动作幅度大,头、四肢,或是扭动、或是拍打身体,甚至可以说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在抖动。
)他们的动作粗犷有力,感情炽烈,善于以夸张的形体动作抒发自己的感情。
整个舞蹈其实壮观、动作整齐。
再舞蹈伴奏上有什么特点?(师引导,生答,师归纳:在这段舞蹈中,有没有什么乐器?平时我们看到的舞蹈,是用什么作为伴奏?鼓打击出来的有没有高低起伏的旋律?鼓敲击出来的是什么?节奏。
起了什么作用?伴奏的作用)强烈的节奏感是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突出特征之一。
其他元素:在这段舞蹈中,除了有整齐的动作,强烈的节奏,你们还听到了什么?(师引导,生答,师归纳)(呐喊声)在非洲舞蹈中,常常加入呼应声和呐喊声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增加气氛。
(四)鼓之语
(1)介绍鼓的社会功能【设计意图:介绍鼓在非洲的作用,有助于拓宽同学们的知识
面】
师:在刚才的舞蹈片段中,都用到同一种伴奏乐器:鼓。
在非洲,鼓是一种普遍流行的乐器,被称为非洲传统音乐之魂。
可以说,在非洲,鼓中有舞,舞中有鼓,他们是密不可分的。
非洲鼓无论是制鼓的材料,形状和演奏技巧,都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在这里,我只给大家展示了其中很少的一部。
在非洲,鼓的用途也是多种多样的。
(PPT)除了可用于音乐之外,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的象征,或者用来传递这种信息,也就是所谓的“会说话的鼓”。
当需要传递某个信息时,鼓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的不同部分,发出各种不同的音响,加上急缓有别的节奏,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鼓点,作为一种信号语言,来传递各种信息。
(自制道具示范)就像拍电报的密码一样。
因为地理原因,在非洲非洲草原,人声达不到传递讯息的效果,而鼓声的穿透力很强,在清晨、傍晚比较安静的时候,鼓声可以传到15公里以外。
所以,他们都是用鼓来传递信息的。
当然,鼓声还可以通知大家集会啊,抵御外敌等等的信息。
(可以请同学尝试)
(2)欣赏布隆迪圣鼓演奏的《鼓舞》【设计意图:整体感受非洲鼓乐,由同学自己找出节奏型,并实践】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段鼓乐《鼓舞》,是布隆迪的圣鼓演奏的。
一边听一边请大家思考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你觉得表现的是什么场景,是在什么情况下演奏的?第二个问题是,你听到了哪些节奏型?现在我们就来欣赏。
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欣赏。
(播放音乐)
师:在刚才那段音乐中,同学么听到了哪些声音?鼓声、人的叫喊声,还有歌唱的声音那么这段音乐是在表现一个什么场景呢?(师引导,生答。
布隆迪的圣鼓演奏的,圣鼓,“圣”,什么意思,在咱们中国,圣是什么意思?圣上,皇上,皇室。
)这段音乐其实是布隆迪皇室加冕时的一段音乐(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