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教学课件PPT(附教案、说课稿)

合集下载

语文统编版初一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PPT课件

语文统编版初一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PPT课件

春朝:春天。 碧霄:蓝天。
初中语文
任务一:借助注释,初读诗歌
自 古 逢 秋 悲 寂 寥,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悲叹秋天的冷清萧条。
我 言 秋 日 胜 春 朝。
我却说秋天的风光远远胜过春天。
晴 空 一 鹤 排 云 上,
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推开云层直冲云霄,
便 引 诗 情 到 碧 霄。
便引发我的诗情飞到了碧蓝的天空之上。
半年就失败了,唐顺宗禅位,王叔文被赐死,刘
禹锡、柳宗元等八人均被贬为边远八州的司马,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初中语文
任务三:知人论世,深读诗歌
刘禹锡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刺 朗 史,南下的路上又改授为朗州司马(今湖 州 南常德),据当时的史书记载,朗州“地 司 居东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 马 言者”。
初中语文
任务三:知人论世,深读诗歌
学生习作一:

刘禹锡带着行李和家眷,迎着深秋的凉风,离开长
州 安,奔赴遥远荒凉的朗州,想到自己突然跌落到人生的
司 低谷,不免黯然神伤。他仰头望向天空,碧空中,一行

白鹤正在空中鸣叫。突然,一只白鹤推开重重云层,直 冲入云霄。他想到这白鹤能推开云雾,克服困难,豪情
油然而生,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于是,仰天大笑,吟
一般直冲云霄,那洁白的身姿穿过层层云朵,直飞向碧
空的深处。一瞬间,他的心门敞开了:何不像这仙鹤一
样?任它千难万阻,任它重重云霄,我自吟啸九天!
任务三:知人论世,深读诗歌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任务四:多篇探究,研读诗歌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处远眺,( 然而在这战
无 人 送 酒 来。
乱的行军途
赏析:劈头一个“强”字,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 中),没有 清景况。 “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次 谁能给我送 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暗寓题目中“行军”的特定环 酒来。
课外古诗词诵读/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精彩课堂用语(听说读问写)(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3.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 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 。这句诗是 _正__是__江__南__好__风_,景_,__落__花__时__节__又_。逢君
课堂检测
1.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 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_正__是_江__南_好__风__景,___落__花_时__节__又_逢__君_____。
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 两个意象来传达眷念之情,这样寓情 于景,使情景交融 。另外,诗歌意境 清朗秀美,风致自然天成,语言浅近, 音韵流畅,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爱恋。
写作特色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全诗意境明朗, 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 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 奇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 “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 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爱恋, 对友人的思念。
思君不见下渝州。
顺流而下
细读 赏析写法、表达效果
山月为仰视所 见的静景
月影随水为俯 视所见的动景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点出了远游的 时令是在秋天。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品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入” 和“流”两个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入”和“流”两个动词写出了
古人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很多,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 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菊花、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 动。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 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新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新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PPT课件

8
诗句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用了 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用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 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
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
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那缕缕的哀怨、愁绪、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一、看背景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 主要内容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古诗 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 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 息。
三、看体裁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
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
炼性、形象性。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
再来叙说今天巴山夜 雨的情景呢?
2021
19
诗句赏析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 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妻子、欲 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山:泛指诗人居住的巴蜀山地。此 句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 现诗人的愁思之绵绵深重。
2021
20
何当共剪西窗烛,
2021
14
诗人简介 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 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 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 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作 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 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 腐朽糜烂。与杜牧合称为 “小李杜”。有《李义山诗 集》传世。
2021
15
2021
16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思念、牵挂。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
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课件【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课件【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
我们学习了很多诗人的诗歌,如李白、杜甫,而我们学习过的诗歌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我们学过的《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今天,我们就再次进入诗歌殿堂,进一步领略一下诗歌的魅力,学习李白、杜甫、岑参、李益的诗。
情境导入
峨眉山月歌
这首诗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以前。
词语注释
诗歌大意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次句“影”指月影,“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诗歌赏析
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简介
课件PPT
李龟年:唐玄宗时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封岐王。寻常:经常。崔九:指殿中监崔涤,唐玄宗的宠臣。“九”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君:指李龟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 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构思奇特、 情感强烈、想象丰富,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风格飘逸豪放。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
2.“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这两词折射出诗人与李龟年当年身处盛世、同在权贵之家的人生际 遇,也流露出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追忆。
3.《江南逢李龟年》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表达了对唐王朝盛衰变迁的感慨,并对自身与李龟年如今 的处境发出悲叹。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解读赏析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勉强。
重阳节有登高、 赏菊、饮酒的
风俗。
重阳佳节,陶渊明独自在宅边菊花丛中 沉思,不料江州刺史王弘携酒前来。二 人痛饮畅谈,直到陶渊明醉意浓浓,才 依依不舍地返回家中。
诗意:九九重阳,我攀登高处,望断天涯路,却无人送酒 来。
李白的诗歌想象奇特,他借明月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这首 诗描写“月”,展现边塞的苦寒,更衬托出征人思乡的愁绪。
3.试赏析“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两句中“尽”和 “望”两字的表达效果。
“尽”字体现思乡之情普遍存在,“望”字描绘思乡情态, 共同展现征人欲归而不得的愁苦,揭示诗歌主旨,表达强烈思乡 之情。
典型考题
1.理解性默写。 (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诗人借对菊的怜惜,以 “__遥__怜__故__园__菊___,__应__傍__战__场__开__”寄托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 和对和平的渴望。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重阳节登高却无人送酒,表现诗人 在战乱中的凄苦境况的两句诗是:____强__欲__登__高__去,____无__人__送__酒_。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说课教学电子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说课教学电子课件

江 南 逢 李 龟 年杜

作者名片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 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 后人尊称为“诗圣”,与 “诗仙”李白并称为 “李杜”。其诗多是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 篇,被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代表作 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 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
诗词解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烽火台名。在
西受降回城附乐近烽。 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一作“城上”, 一作“城下”
笛子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全 望乡。
指出征 或戍边 的军人。
诗词翻译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 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 眺望故乡。
主旨归纳
拓展思维:
1、续编寓言故事。
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 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 他说了什么?
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吹着 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 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2、自编寓言故事: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 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嘴和眼睛的对话;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故乡
岑参
强勉强 欲 登重阳节高有登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无 人 送 酒 来。
可怜
遥 怜 故 园 菊,
应 傍 战 场 开。
靠近
诗词翻译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 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 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在远方想 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大概靠 近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优秀课件第1课时(共29张ppt)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优秀课件第1课时(共29张ppt)

自我研学
背景简介
月亮是李白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他写过不少咏月的 作品,《峨眉山月歌》是最早的一首。这首诗写于他出蜀 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当时,李白怀着建功立业的政 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 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升腾 起丝丝缕缕的留恋之情。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首句 点题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这首诗从“峨眉山月”写起, 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首句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 还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整体感知
诗词释义
指清溪驿,在四川犍 为峨眉山附近。
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 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 南津关,由瞿塘峡、巫 峡、西陵峡组成 。
朗读指导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qiāng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yú 州。
太白诗风
整体感知
诗词释义
峨眉山月歌 半圆的秋月,即上弦
月或下弦月。
江名,即今青衣
李白
江,在峨眉山东。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译文 秋高气爽,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 江那清澈的水面,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在中国古代,落花意象的寓意很多,比如形容人衰 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等。在本诗中,“落花时节”比 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表现了诗人深沉的家 国情怀。
合作探究
2.《江南逢李龟年》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 零的感慨之情。
板书设计

部编七上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完美版)公开课PPT课件

部编七上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完美版)公开课PPT课件

课堂小结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中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 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的心境和 豪迈的胸襟。
夜雨寄北
李商隐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
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他的诗 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 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所作“ 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 诗也常有所寄寓。一些爱情诗和无题 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 诵。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 庭筠合称为“温李”。有《李义山诗 集》传世。
精读细研
何时将要。
回头说,追述。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后两句写诗人的希望,预想将来会面的时候,能把今 夜的情景向妻子诉说,写出了诗人怀念妻子的内心活动。
【译文】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 诉你今夜的秋雨和我痛苦的情等词语,这样写有何作用?
整体感知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诗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秋词(其一)
刘禹锡
liáo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zhāo
晴空一鹤/排云/上, xiāo
便引/诗情/到/碧霄。
精读细研
秋词(其一)
悲叹冷清萧条。
刘禹锡
春天。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赏析:首句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 对秋天的感觉——寂寞、萧索、悲 凉,“自古”和“逢”,极言人们悲 秋这一传统的时代之久远,以及人 们不可改变的思维模式。
刘禹锡(772—842),字梦
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 学家。刘禹锡诗文俱佳,与白居易 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 柳”。有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 卷,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新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教学课件

新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教学课件

材料四:
清朝同治四年(1865),谭嗣同出生于北京宣武城,其父谭继 洵时任湖北巡抚。光绪元年(1875),谭嗣同10岁时,拜浏阳 著名学者欧阳中鹄为师。在欧阳中鹄的影响下,他对王夫之的 思想产生了兴趣,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他读书务求广博, 好讲经世济民的学问,文章写得很好。《潼关》这首诗是诗人 十多岁途经潼关时所作,当时诗人随父赴甘肃上任,途径陕西 潼关,被北方特有的壮阔背景所震撼,有感而发,写下了此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 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材料三(解读陆游): 诗人有着复杂的思想情感和忧国忧民的爱
国情怀,诗歌中展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 了诗人满腔的悲慨和无奈:既有对抗金大业未 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 念。陆游的诗歌是一代志士仁人的心声,是南 宋时代的民族正气。
《秋词》(其一): 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人悲秋和自己的颂秋 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乐观的心境。 ②“排”字写出了飞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 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却绝 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③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 而上的一鹤。作者借飞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 运面前决不低头,要积极奋发向上。
《潼关》:久远的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 上,秋风阵阵吹散嗒嗒的马蹄声。那从群山中冲决而 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拘束似的 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 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峰更比一峰高。
明四种情
这四首诗歌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感?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而谭嗣同的《狱中题壁》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凌云 志,诗人坚信自己仍顶天立地、绝不服输,不改少年时的 志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教学课件

主题归纳
这首五言绝句通过写诗人在九 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望远,表现诗人对 国事的担忧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 切。这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 抒情佳作。
李益
作家作品
李益(748-829),字君 虞, 唐代诗人。大历四年进 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 因仕途失意, 后弃官在燕赵 一带漫游。以边塞诗名世,擅 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人教部编版 语文 七年级 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李白
作家作品
李白(701—762),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 甫齐名,世称“大李杜”。其作品 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 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
《将进酒》《蜀道难》等。
诵读提示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古诗赏析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初次 出四川时写的一首迷恋故乡山水的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 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 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 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全诗用了五个地名, 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致,意境清 朗秀美。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字词梳理
半轮:半边,半个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发:出发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清溪:指青溪驿,在今 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渝州:今重庆一带
诗意理解
高峻的峨眉山巅悬挂着半轮秋月,月影静静地倒映在缓 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之中。夜色中我从青溪驿出发,奔向三峡, 很想念峨眉山上的月亮,到渝州却看不到你了。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ppt教学课件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优质ppt教学课件

材料二:《江南逢李龟年》大概作于 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 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此地的著名乐师李 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 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便写下 了这首诗。
材料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 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 (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 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 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此诗可能是当 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夜上受降城闻笛》:夜晚登城远眺,蜿 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 烽火台下是一片无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 如同积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洁, 如同深秋的寒霜。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凄 凉幽怨的芦笛声。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征人 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 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
这四首诗的诗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为什么?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诗从“峨眉山月”写起, 点明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高气爽,月色特 别明亮。又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 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 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江南逢李龟年》: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眼下 正是江南暮春时节,风光大好,没有想到在此 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识。昔日不再,梦 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眼前的无奈。这两句抒 发了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概括 了玄宗时期社会的沧桑巨变。“正”和“又” 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在字里行间蕴藏着无 限感慨。
背诵诗歌延传承
1. 独立背诵。 2. 同桌相互检查背诵。(检查标准:不能错、
漏一字) 3. 展开背诵比赛。(评比标准:音准、节奏、
韵味) 4. 默写这四首诗歌。(默写后当堂评判,同桌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ppt教学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ppt教学课件

愁与不得归之苦,与这巴山绵绵密密、淅淅沥沥、 涨满池塘的秋雨交织在一起,更显孤独凄凉。后两 句笔锋一转,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 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 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状未元成才路 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 过滤了的“昔日”状元成之才路 苦。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即 兴写来,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主旨归纳
这首诗中诗人一改传统写 秋诗歌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 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 观的心境和豪迈的胸襟。
重点赏析
本诗前两句是议论,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 的看法。诗的开头起笔不凡,独具匠心,诗人本 要赞美秋天,却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 道出了人们在秋天易感悲凉的心绪。然后再直接
状元成才路
拘束。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河流大野犹嫌状元成才束路 ,山入潼关不解平。
指秦岭山脉进入潼 关(以西)。
古今对译
久远的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猎猎西风 吹散了清脆的马啼声。黄河奔向平坦广阔的 原野仍嫌拘束;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 再也不知何谓平坦了。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对潼关一带壮丽河山的描 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历史的深沉思考, 表达了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 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愿望。
考题演练
1. 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通过对潼关的赞颂,表现出诗人对
自然和历史的深沉思考,表达了荡涤一切、 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情怀。
2. 试简要分析首句“簇”字的妙处。
以动写静,写出高云密布城关的情景, 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3.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拟人,赋予云以人的动作“簇拥”,赋 予河流以人的情感“犹嫌束”赋予山脉以人 的思想“不解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方 山水的壮阔,表现了诗人渴望冲破罗网、勇 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PPT课件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一)PPT课件

4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2021/6/4
5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巅悬挂着 半轮秋月,月影倒 映在缓缓流动的平 羌江水中。夜间乘 船从青溪驿出发, 向三峡驶去。很想 念你却很难相见, 恋恋不舍的到渝州 去。
前二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了铺垫。
后二句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
2021/6/4
17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作者对盛世的无限怀念, 对国运衰微的无限感慨和身世 飘零的深切感伤。
2021/6/4
18
1.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 又逢君”。
• 两句运用了以乐境写哀境的写法,写
2021/6/4
6
“峨眉山月半轮秋, 首句写青山吐月
影入平羌江水流。” 次句写月映清江
诗从“峨眉山月 ”写起,点出远游的时 令在秋天。次句“影”指月影。“入”“流” 两个动词意思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 流去。此句不仅明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 时暗写了秋夜行船之事。
为什么月只“半轮”?
很逼真的写出了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我
2.《峨眉山月歌》是怎样写尽对故乡故人 的眷恋的?
诗人借“ 山中月”和“江水流”
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这样寓情
于景,使情景交融 。写尽对故乡故人
的眷恋。 2021/6/4
9
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 峡”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 验和思友之情,这种体验和情感统一于广阔的时空。
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 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 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
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
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 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 奠定了情感基调;
不知何处吹芦管:
• 在这个寂静的夜里,不知什么地方传来一阵悠 远的笛声,回响着家乡的调子。征人闻此,更动乡 愁。然而直言乡愁,则流于抽象。诗人的高明之处, 在于巧运回旋跌宕之笔,写“吹芦管”而以“不知 何处”领起,自然引出结句:“一夜征人尽望乡。”
遥怜故园菊
第三句写诗人在佳节之际想到了长安家园。开头一 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 人深切的思乡之情。接着诗人将对亲朋好友思念的感情, 浓缩到了“故园菊”上。“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 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 息,百般怜惜。他想到故园今日黄花堆积的情景,只能遥 遥寄去一片深沉的乡情。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 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 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 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 写下这首诗。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理解诗歌
当年在岐王宅,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 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你的艺术。 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 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中“发”是
( 出发 )的意思,“下”是( 向下游走 )的意思。
途中见到月亮,勾起诗人思念( 友人 ( 故乡 )的感情。
)、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 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 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 的有力反衬。)
诗文特色:
1.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虽全诗并无直接抒情之语,但 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却尽寓其中。语 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2.前两句写过去之胜,后两句写现在之衰,四句诗,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 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流 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和伤感之情。联结 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
全诗主旨: 运用了对比手法,抒写了时
代的变迁,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 盛日的无限眷恋和伤感之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著名 的唐代边塞诗人,曾任嘉州刺史。岑 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 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 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 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 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印,保存。
导学案
双击打开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印,保存。
感谢 倾听
学如蜜蜂采蜜,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许多蜜。
教师:文小语
2020年9月14日星期一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起兵叛 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 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 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九月唐军收复长安, 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具体为何,让 我一起进入诗歌的解读环节来揭晓答案。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了解诗意
秋高气爽,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 影映入江水,又伴随着“我”顺流而下。 诗人乘船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 向 三峡驶去。诗人想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 能怀着依依惜别的情思,顺江前往渝州。
想意境,悟诗情
一个年轻人,初离故土,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 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 心情怎样,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想一想
诗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热爱大自然的浪漫情操。 2.对故地(四川)的恋恋不舍之情。 3.对故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 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左右),是李白即将 出蜀时所作。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 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 艺术形象。他把峨眉山月作为歌咏对象,通过咏月 来表示对蜀地的依恋和对故人的思念。
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没有人送酒来为 我助兴。我思念爱怜遥远的长安故园中的菊花, (它们)应当靠近战场旁边开放着。
强欲登高去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 诗文写作的时间。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 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登高去”,还见出逢场作戏的味道,而前面冠以“强欲” 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 绪。重阳节大家都喜欢登高,而诗人却说勉强想去登高, 透着些凄凉之意,不知这是为何。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初离四川时所 作。诗的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 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 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峨眉山月歌》是( 唐 )代诗人( 李白 )的作品。
诗人在( 峨眉山 )的( 平羌江 )乘船远行,
从( 清溪 )出发,驶向( 三峡 ),最后到
达( 渝州 )。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愁情的名作。全 诗将诗情、画意和音乐美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 的艺术境界。诗歌最后摄制征人望乡的特写镜头, 非常醒目地点明主旨,令人玩味不已。
同步教案
双击打开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印,保存。
说课稿
双击打开
提示:打开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打印,保存。
同步练习
双击打开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 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 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美 丽 的 峨 眉 山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语文 七年级
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师:文小语
2020年9月14日星期一
目 录
肆 课

小结 ,课课源自堂 练堂习
, 拓


延 伸


叁 细


悟 ,


味 语


, 写


探 究


贰 扫


碍 ,


体 感


, 把


内 容


壹 了


者 ,


解 背


, 字


积 累


峨眉山月歌
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非 常喜欢月亮,我们以前学过他 的《静夜思》《古朗月行》, 他还写了许多和月亮有关的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另外 一首诗《峨眉山月歌》。
无人送酒来
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虽然 巧用典故,却无矫揉造作之感,使人不觉是用典。所以也引 起读者的联想和猜测:不知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 么。其实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 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 兴,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 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 的特定环境。
全诗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 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 字君虞,河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市)人, 后迁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 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 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 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 尤其工于七绝。
想一想,说一说
问:有人说“月”是此诗的关键,你是否 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答:同意。本文的诗眼是“思”。 “月” 贯串 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导物。明月可亲而不可近, 可望而不可及,如同思友之情。山月与人万里相随, 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更加深沉。
本诗的章法
• 写景(一、二句)——描写峨眉山的美丽景色。 • 抒情(三、四句)——抒写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文译读
•回乐烽前的沙地惨白得像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像秋霜一样。 •不知何处吹起那茫茫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 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 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 (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 一部的投降。 •这首诗就是由此而来。
一夜征人尽望乡
• “尽”字笼括所有征人,一个“望”字, 真可谓用到极致了。 “望”字照应“不知何 处”。征人原已思乡,今闻悠扬哀怨的笛声从 家乡那边飘来,便无不回头“望乡”。虽然什 么也看不到,但心中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 这首诗写得有色有声有情。山峰、沙地、高城、月 色,构成了征人思乡的典型环境;如泣如诉的笛声 更触发起征人无限的乡思。全诗将视觉、听觉与感 觉美熔于一炉,构成了幽邃的艺术境界。这是一首 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 士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