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反思总结(3篇)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反思总结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它如同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同事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应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应如何应对贸易促使学生开展新的学法呢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取课程模块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
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资料、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带给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带给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取空间。
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取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潜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取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取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忙学生构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潜力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资料特点,思考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忙学生构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资料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心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透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忙学生理解。
高中教师化学教学反思总结【优秀10篇】
高中教师化学教学反思总结【优秀10篇】篇一: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篇一一、课前预习。
每天抽几分钟时间预习明天上课的内容,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对难以理解的地方做个标记,上课时认真听讲这部分的内容,大大提高了听课的效率。
二、充分利用课堂。
强调积极与主动,脑筋要时刻保持高强度运转,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边理解吸收边进行记忆,这对知识的初步掌握十分重要。
同时做些必要的笔记,老师的板书不必照抄,相反老师所说的有时却十分重要,例如一些解题技巧或总结性的内容,稍纵即逝,不记下反而是种损失。
课后多向老师请教,我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都会向老师提问,老师也会耐心地帮我一一解答,或者和我像朋友一样一起探讨,有时老甚至师隔了一两天也会找上我告诉我解答,在这种主动学习和学校老师的帮助下,我的化学才有了显著的提高。
听课时要注意老师所讲的重点内容,一定努力理解记忆,这很可能就是题目要考的内容。
有时上课的内容随随便便一听,以为自己听懂了,可是实际上还是不会用,一定要在课下做题、复习的时候反刍消化,有时你不会的题目很可能就是老师早就讲过而你没有消化的。
把基础掌握好十分重要。
记笔记也很重要,笔记一般涵盖了重要的知识点,日后忘记时翻翻笔记就能唤回记忆。
我的化学老师总是跟我们说:睡觉前把课上的知识再默念一遍,虽然不一定实行,但是老师是想要叫我们把课上的内容都记住,因为课上讲的一定是最最重要的知识点、做题的基础,所以一定要理解、记住、会用。
三、课后多做习题。
要想化学好必须多做题。
化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尽管考试题型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考来考去无非是课本上那些规律。
因此要多做题,各种类型的题都要接触,摸透其中的命题意图和规律,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考起试来自然得心应手。
同时化学考试靠的是平时积累的过程,多做练习可以培养做题的手感,可以积累更多解题技巧。
但是必须强调一点,要充分利用题目,不能为单纯做题而做题。
很多同学讲求数量却不讲求质量。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摘要: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就在高中化学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反思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教学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研究者、反思者,这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丰富,而且要善于对教学进行反思。
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化学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什么帮助?化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下面笔者试作初步探讨。
一、高中化学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是一种以追求化学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
如,在学习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过氧化钠可以和水反应,也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都生成氧气。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得到一些计算规律,固体质量变化与氧气质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计算变得简单。
二、新课程下化学教学反思对于教师化学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化学的教学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深入地研究化学教学“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行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教学反思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方式。
高中化学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
近几年,一些中学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
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
但是如何开展化学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进行教学反思。
(二)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教学反思
【 摘要】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好长时间, 由于意识不够, 心里准备不足, 使得老师们的教学倍感艰辛、 困惑。他们担心学生知
【 关键 词 】 新课 标 高 中化 学 教 学反 思 教 学 思想 【 中图分类号】 G 6 3 3 . 8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4 ) 0 1 — 0 1 7 9 — 0 1
新课 标 非 常 强调 教 师教 学 和课 后 的 反 思 .对 自 己的教 学行 宽松 、 民主的 课 堂氛 围, 对 于学 生的 个性 要特 别 爱护 和 尊重 , 鼓 励 为进 行反 思 , 对教 学的得 失与 成 败进 行 总结 , 对 整 个 教 学过 程 进 他 们 积 极 大胆 的发 言和 积极 思维 。老 师讲授 实验 时 . 不要 一味 的 行 回顾 、 分析 和 审 视 . 才 能 达到 形 成 自 我 反 思 的 意识 和 自我 监 控 按 照 一般 实验课 的程 序 。 从 明确 实验 的 步骤 到 注 意事 项 . 让 学 生 的能 力 。 为 了以期 实现教 师的 自我 价值 。 必 须不 断 丰富 自我 素 养 . 机 械 的按 照课 本 上 的 实验规 程进 行 实验 . 对 实验 规程 让 学 生 自己 提 升 自我 发展 能 力 , 逐 步 完善 教 学 艺术 。 然 而如 何反 思 . 对 于哪 些 去 阅读 。 让他 们 自己来发 现 问题 , 并提 出 问题 的 解决 方案 。 实验 中 内容进 行 反 思 . 下文将 给 出一 些 建议 遇 到 问题后 . 老 师先 不 要 一 下子 就 说 出问题 所 在 . 应 该让 学生 们 转 变 传统 的教 学 思想 自己去 寻 求解 决方 案 。 当大部 分 同学 都无 法 解决 时 , 老 师再 来 组 为 了适 应社 会 的 发展 和 时代 的 要 求 .新 课 程 必 须 实施 转 变 织英 他 学生 参与 讨论 、 提 出意见 。 实施 解决 方 案 , 达 到 实验 的全 面 传 统 的教 育 和 教 学 思 想的 措施 .树 立 先进 正 确 的教 育和 教 学思 完成 。 老 师应该 把课 堂还 给 学生 。 如 果 老 师掌握 课 堂的 主动 权 。 那 想。传 统 的化 学课 堂教 学只 注 重知识 的接 受和技 能的训 练 . 如 今 么 学生 就 变成被 动 的接 收 者 在 此 . 学生 的思路 难免 会 跟 不上 老 有 许 多 学校把 消化 、理 解教 师讲 授 的 内容作 为 学 生的 主要 任 务 . 师 的 思路 . 一旦 跟 不上 就 很 难再 跟 上 . 这 样 会 大打 折 扣课 堂的 效 把 学生 当作 灌 输 的 对 象、 外部 刺 激 的接 受器 . 学生 没 有 亲 自动 手 率 然 而把 主 动权 还 给 学生 , 由 学生 自己来把 握课 堂 的思路 就 , 他 或 观 看演 示 实验 的机 会 . 更有 甚 者是 连一 些化 学实验 现 象都 只 是 们 对 自己的 思路 会 清楚 的 多 , 也 容 易理 解 的 多。 课 堂教 学过 程 中 , 教 师 的 口述 从 而使 得 学生 对 于学 习 变得 麻 木 . 逐 渐 养 成一 种 不 教 师 只 作 为导 演 . 把 课 堂 留给 学生 , 这 样 不仅 可 以激发 学 生的 积 爱 问、 不想问. 也 不知 道要 问什 么的 习惯 。 新课 标 课 堂教 学强调 对 极 性 . 而 且 可 以提 高课 堂效 率 情感观、 态度 观 和 价 值观 三 个 方 面 的有 机 整 合 。 更 大 的 注 重对 于 三、 转变 繁琐 的教 学过 程 知识、 技 能、 过程、 方 法的 追求 。 在 知 识教 学的 同时 , 还要 关 注过 程 教 师 对教 学、 课 堂和 教 科 书要 有 一 个 重新 的认 识 . 对 课 堂教 方 法和 情 感体 验 课 程 改革 成败 的 关键是 教 师教 学观 念 的 更新 学模 式 不断 的探 索和创 新 . 重建 自 己在 新型 师 生互 动关 系中的 角 因此 对 于新 课 标 下 的 高 中化 学教 学 .老 师们 的 教 学观 念 必须 更 色 老 师要 引 导 学生 . 让他 们 不断 地提 出问题 . 使 学 习过 程 变成 不 新, 决不 能 守 旧。 断发 现 问题 、 提 出问题 、 解 决 问题 的探 索过 程 : 对 不 同的 学 习 内 教 学方 法 的 改革 . 主要 是 转 变传 统 的 教 学 思 想 , 转 变教 学观 容 。 老 师应 该 指导 学生 选 择 不 同的 学 习 方式 : 在 学生设 计 学 习活 和 学 生观 。 教 学观 的转 变 , 主要是 在教 师的 指导 下 . 让 学生 自主 学 动 时给 予 适 时适 当的 帮助 : 对 于广 泛 的 学 习资 源 。 老 师应 该 指 导 习, 合作探 究。 把读 、 做( 做 实验 ) 、 练、 议、 讲( 老师精讲) 、 诱相 结 学生 收 集和 利 用 并且 寻求 更加 有利 于促进 学 生全 面发 展 的 评 价 合. 达 到 的灵 活 变通 的教 学模 式 。把 过去 以教 师讲 授 为 主 的教 学 方式 评 价要 满 足利 于促 进 全体 学 生 的共 同发展 和 利 于学 生的 个 模 式废 除 。 转 变为 新 型的 启发 引导 、 检查、 督促、 辅导、 精讲 和 诱 思 性 发展 。 通 过 活动表 现 评 价 、 学 习档案 评价 、 实验评 价和 纸 笔测 验 上来. 在 教 师 的启 发 下让 学 生进行 能 动 学 习, 积极 发表 意 见 、 自主 等 多种评 价 方式 进行 综 合评 价 . 更好 的 落 实三 维教 学 的 目标 “ 他 探 究 实验 、 互动 交 流 和 听老 师 的精 讲 。 参 与 学 习活 动 时 用到 多种 山之 石 , 可 以攻 玉” 。 教 师 应该 通过 与 同事 、 同行 交 流 , 多多 的 交流 感官、 多种 方 式 。 使 学 习能 够达 到 以 学生 为主体 的 作 用。 老 师应 该 关于教 学设 计的依 据 、 基 本教 学过程 、 富有创 意 的素材 或 问题 等 , 把 过 去一 味 地讲 授 知 识 和技 能的做 法 改成 研 究 如何 指 导 学生 自 找 出理念 上 的差 距 . 解析 手段 、 方法上 的差异 , 从 而提 升 自己的教 主学习. 并做 到 寓 能 力培 养 于 知识 学 习 中 , 主 要 培 养 学 生的 学 习 学水 平 。 能力、 学科 素 养和 情 感 态度 价 值观 等 。 学生观 的 转 变 . 作 为 老师 要 参考 文 献 : 给 予 学生 曼 大的 信任 ,相 信他 们 通过 阅读 教 材和 提供 的素 材 , 自 『 1 1 傅 东明, 高 中化 学探 究 式教 学存 在 的 问题 浅析 , 学术 理 论 己能理 解 、 能 学会 。 而不是 放 心 不下 对 学生 的能 力 , 不要 一味 的 对 与 探 索 , 2 0 0 9。 ( 1 ) 稍微 难 一 点 的 内容就 要采 取 讲授 法 . 这样 会让 学生依 赖教 师讲授 『 2 ] 钟启泉、 崔允’ 都、 张华 . 《 为 了中 华 民族 的复 兴 为 了每 位 学 的心理 更 加 严重 同时 , 为 了提 高 学生 的 自主 学 习能力 . 教 师应 经 生的 发展 — — 基 础教 育课 程 改 革 纲要 ( 试行) 解读 》 . 上海 : 华 东师 常性地 对 学 生进 行 自主 学 习能 力训 练与检 测 . 并 辅 以科 学 的方 法 范大 学 出版 社 . 2 0 0 1 f 8 ) 指导 。 一 步 一 步的提 高 学生 的 自主 学 习 能力 。 让 学 生树 立 起 自主 『 3 1 陈 芳. 高 中化 学新课 程 实验 教 学探 讨f J 】 . 教 学与 管理 , 2 0 0 7 学 习的信 心 . 让 学生 能够 更好 的 学 习。 ( 2 ) 二、 转 变 陈 旧的教 学 方法 『 4 1 姚 新平. 实验 是 高 中化 学 教 学 的 最 佳 情 境 m. 中国 名族 教 新课 标 下 的 高 中化 学教 学 的综 合化 特 征 是 需要 教 师与 更 多 育, 2 0 0 7 . ( 4 ) 的人 , 处 于更 大 的空 间 , 采 取 更加 平等 的 方式从 事 工作 , 老 师与 学 『 5 ] 高 惠平. 高 中化 学教 师如 何进 行教 学反 思阴. 课 程教 材 教 学 生之 间应 更加 紧密地 配合 老师 应在 教 学 活动 中努 力创 设 活跃 、 研 究 教育研 究版 ) , 2 0 0 8( 6 )
反思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赵 志军 ( 北省 栾城 县 第二 中学 河
教 学是 一门遗憾 的艺术 , 而科学 、 有效 的反思 可以帮助 我们 减少遗憾 , 以写促思 , 以思促教 。现已开始 实施新课程改革 , 对 于 新课 标 下 的课 堂教 学 , 种 报 刊 杂 志 说 了很 多 , 人 看 了 为 之 各 让 鼓 掌 , 就 如 何 在 课 堂 上 实 施 , 合 每 节 课 如 何 做 , 没 有 现 成 但 结 却 的答案 , 何况 学习的主体各 不相同 , 他们 的学习情况各不 一样 , 这给教学带来难处 。 在新形式下 如何 “ , 教” 学生如何“ ” 如何 学 , 更好 、 更快地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 的改革 , 我认为教师做好教学 反思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能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笔者就这
一
每 学思 教 反
0 13 ) 5 4 3
反思 新课标 下的高 中化 学教 学
过泡沫上升 的快慢 和高度来判 断反 应速率 的快慢和产生c ) (的 2 量 的 多 少 。变 验证 性 实 验 为 探 究性 实验 , 设 探 究 情 景 , 发 学 创 激 生探 究情 趣 。
三 、 学 过 程 的 反 思 教
元、 一节课 的教学任务 , 落实一节课的教学 内容。 课 中反思则是一种难度较大 的瞬间反思 ,它主要表现在教 学过程 中及 时 、 主动地 调整教学方 案 、 学策略 , 而使课堂教 教 从 学达 到高效和高质 。课 堂教学 的核心在 于发展学生 的主体性 ,
课 前 想 好 了你 要 问学 生 的问 题 ,而 学 生 的 反 应 是 无 动 于 衷 。这 说 明你的设计不符合学生 的现有知识水平 , 就得 改 , 你 就得变 ,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一化学教学反思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一化学教学反思戴南阳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能力为主要特征的高中新课实验正式在我们省拉开了序幕。
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上好化学课,笔者把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反思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
1授课内容的选择高中化学课程由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包括两个必修模块、六个选修模块。
选修模块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
在新的知识体系里,必修模块具有化学基础知识普及型,内容覆盖面广,知识延伸不深入的特点,很多知识的拓展留给选修模块来完成。
如:苏教版必修本第一册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其延伸内容出现在选修教材《实验化学》。
面对化学知识模块的重新划分,刚接触新课程的我们,往往不能正视新的知识体系,总想增加一些教材拓展内容,造成了授课课时紧张,授课节奏加快。
致使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接受和消化新的知识,从而不能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
为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的准备阶段,教师应认真学习动态的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新课程的理论与目标。
深入研究教材,分析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与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思考可以把教材分解为哪些部分和阶段,重点、难点是什么,各部分与阶段怎样联系与过渡,各部分的教学要求是什么,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反应和学习困难,哪些内容可以设计搭建出适合学生思维与能力发展的平台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灵活选择授课内容,从容地运用教材进行教学。
2对学生的调查与分析对学生的调查与分析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基础、知识技能基础和学习动机,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习惯和一般特点,如感知特点、思维和认知风格、表象和记忆特点等。
还要了解学生的态度特点、情感特点以及情感发展水平、情感需求、性格心理特点等非认知特点。
经过初中新课程洗礼的高一年新生,思维活跃,探究意识强,自我表现欲望高。
然而,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知识要求层次较低,很多学生基础不够扎实,对有些学科知识只是似曾相识,但表达不清或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化学俗语、化学方程式模糊不清,一知半解。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反思
摩 尔 ” ,教 材 内容 虽 然 简 化 了 “ 阿伏 加 德 罗 常 数 ” 的概 学方 法和思想进行 了反思 呢?那么什么是 教学反思 呢?即是 念 ,没 有 出现物 质 的量与 微粒 数 、物质 的量 与物质 质量 的 指教师 在先进 的教 育理论指导 下,借助于行 动研究 ,不 断地 计 算 例题 与 练 习 ,但 在 “ 学 与 问” 中出现 了相 关 的 问题 ( 对 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 思考 ,对 自己教学 中存 在的 问题不 断 计 算) ,并 且 我 认为 学 生 也很 有 必要 掌 握 这部 分 知 识 ,也 回顾 ,运用 教学标准要 求不断检验 自己,追求 的是教学全 过 就 是 说教 学 中有 必 要 下 功 夫让 学 生 掌 握 它 。教 材 中有 关 程的合理性 。我认为应从 以下三个方面 进行教学反 思。 “ 气 体摩 尔体 积 ”的 内容是 在 “ 科学 视野 ” 中出现 的 ,学 反思教学观念 生需 要 掌握 吗 ? 教学 方 法 的改革 ,首先 是 教学 思想 和观 念 的改革 。传 2 . 教 学 中反 思 :注 重学 生 反馈 ,控 制教 学进 程 ,优 化 统 的化学 课 堂教 学只注 重知 识 的记忆 和 基本 技能 的训 练 , 师生 行 为 。( 1 ) 营 造 学 习 氛 围 。在 课 堂上 教 师 要善 于 创 设 很多 教师 注重 学 生的知 识 消化 、对讲 授 内容 的理解 ,把 学 问题 ,营造 情境 ,关注 学生 的发展 动 向 ,重 视 学生 的及 时 生当 做灌 输 的对 象 。这 样 ,学生 就是 外部 刺激 的接 受器 , 反馈 , 引导学 生用 旧知 识探 求新 知识 ,而 不是 教师 一味 地 甚 至连 一 些化 学实验 现 象都 只是 教师 的 口述 ,因 为怕耽 误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6篇
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6篇高中化学教师教学反思1一、分析化学实验对高中教育的重要性化学是高中的一项重要的学科,然而,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基本手段,它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教育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高中化学老师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当对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影响引起重视。
通过化学实验的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化学的知识点的巩固,避免了学生在知识环节的断开,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化学进行自主的探究,鼓励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老师利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化学实验引起重视,并且能够有效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改革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育的作用(一)利用化学实验手段获取化学知识在化学这门课程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有很多,例如,氢氧化铜的颜色,气味以及化学成分中的其他反应,这些都是要学生记忆的,如果学生在没有亲身的进行实验,只是按照传统死记硬背的方式背诵出来,那么,随着知识量的不断增多,就会给学生的知识点造成混淆的状态,使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含糊不清,没有真正的掌握。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中的新型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化学的奥妙,从而使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点有着进一步的加深,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还提高了学生在化学方面动手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点结合实验,去验证自己的所学所想。
(二)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育的主要手段化学实验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一个探究的过程,它使学生在具有原理的基础进行验证,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
学生在掌握和了解化学基本的原则下,了解了物质的本质以后,可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进行下一步的探索,观察它们的反应情况,同时,学生也可以对已经知道的结果,再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例如,学生在进行氢氧化铜的实验中,要对氢氧化铜的颜色,气味以及化学成分中的其他反应,学生在完成每环节后,要对产生的现象和所发生的变化进行记录、分析和总结,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更有助于学生加深他们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方式,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造成的影响,老师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了在化学方面的学习热情,也使学生在学习的方式方法上面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变。
新课程改革下化学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学反思【摘要】新课程下的化学课改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把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教学中去,从而实施高效课堂,我认为要从教学反思开始,即怎么转变教学思想,科学把握教学深广度,灵活运用教学策略,精心策划教学设计,对作业布置、学習效果的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这样的反思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学習新课程和付诸于实践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思想进行了反思呢?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呢?即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
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
一、反思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和观念的改革。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很多教师注重学生的知识消化、对讲授内容的理解,把学生当做灌输的对象。
这样,学生就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因为怕耽误学生的时间,所以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不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
长此以往,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会积极地思考,所以学生基本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
化学教学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習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習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
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反思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很多老师都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守 旧。 ( ) 学 方 法 的 反 趣 、 展 潜 能 , 倡 教 学 方 式 的 多 样 化 , 力 培 养 学 针 发 提 努 生 的合作精 神和创 新意识 。教师需要 明晰 自己对新课 程理念 的认识, 并且尝试描述 自身的教学行为 。教师 自身 的教 育理 念与行为往往是教 师反思 的一个盲 点, 在对 自己的教学进行 反思 的时候, 教师往往更 多地
面进行教学反思 : ( ) 学 观 念 的 反 思 一 教 教学方法 的改革 , 先是教学思想 的改革 。传 统的化学课 堂教学 首 只关注知识 的接受和技 能的训练 , 在仍有许多 学校强调学 生的任务 现 就是要 消化 、 理解教 师讲 授的 内容 , 学生 当作灌 输的对象 、 把 外部刺激 的接受器 , 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 现象 都只是教师的 口述 , 而不给他们 亲 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 的机会 。这 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 养成
一
学, 找 自己教学 中存在 的问题, 理论 的支持 与指导下形 成 自己独 寻 并在 特 的见解与 观点, 以此来 解决教学 中存在的 困惑 , 形成解决 问题的有效 办法 。其次 , 化学教学 反思具有 发展性, 即能使 教师得到发展 。反思是 种 手段, 目的是促使 化学教 师寻找问题 、 考问题 、 决问题, 其 思 解 并在 其 中得 到提升与 发展 。教 学反思 的真谛应 该是教 师敢于怀 疑 自己, 敢 于善 于挑 自己的刺, 于正视 自己在教学 中存在 的 问题, 反思突破 敢 通过 自我 、 破 自我 封 闭, 突 不断地 超越 自我, 不断 地 向高 层次 、 高境界 迈进 。 三是 化学 教学反 思具有批 判性, 即能用批 判的眼光 去反思 自己的教 学 活动 。 当某 一教学 活动告一段 落后, 在一定 的理念指导 下, 能用不满 的 心态, 对教 学进行冷静 的思考 、 分析, 去发现和研究教学过程 中存在 的问 题, 者对有 效 的经验进行 理性 的总结与提 升 。当教 学反思 具有很强 或 的批判 性时, 我们的反思 才深刻 。四是具有互 动性, 与学 两方面相 即教 辅相成 , 仅仅有 教的反思 或学 的反 思是远远不够 的, 教与学 的反思是相 互联 系 、 为补充 的。化学教 师的反思应建立 在学生学 习化学 的基 础 互 上, 据学 生的接受 程度来 调整 自己 的教 学计划等 。学生在 反思 的过 根 程 中, 与教师和 同学 的合作 、 动, 通过 互 能加深对化学知识 的理解 。教 师 需要 反思 的不仅仅 是完 成化学教 学任务, 而是如何更 好地完 成化学 教 学任 务 。反 思不是 白费力气, 而是明确指 向于化学教学 问题的解决, 能 够想 出一 个问题 的多种解 决之 道, 并尝试 不同解 决方 式 的结 果 。五是 具有 自主性, 即用 自主 、 自觉的态度去反思 。教学反思对 教师 而言, 是一 种 高度 自觉 和 自主的 自我研修 行为, 是一 种积极 的精神 活动, 是一种 高 层 次 的工作 方式 。教 学反 思是教 师 职业 的内需, 不仅 是外来 任务 。 而 教 学反思所具 有的 内在 品质, 定着化学教师 的教 学反思必须 自 决 觉地 、 自主地 进行 才有收获, 靠外力作用 、 被动 的反思是达不到反思 目的的。 高 中化 学课程标 准强调 以下几个方 面: 提高学 生的化学科 学素养, 为学生终身 发展 、 应对 现代 社会和未来发 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 自然 领略 界的奇 妙与和谐, 持好奇心 与求知欲, 保 勇于探究 与 日常生活有关 的化 学问题 ; 注化学与其他 学科 的联系, 关 促进学 生 自主学 习, 生积 极参 让学 与, 乐于探究 , 于实践 , 勇 勤于思考, 提高学生 的 自主学 习能力 和综合实践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重要 组成 部分 。实验做 为一 种探究 活动 , 是有效实施 中学化学教 学 目标的重要 而必要 的前提条件 , 对学生 的科学素养 的培养有着 重要 的不可替 代的地位 和作 用。新课 程标 准中强调 , 注重学生 的
动手能力 、 探究能力 , 以前的实验教学过程 中以老师为主要对象 , 对学生进行实验的演示 , 学生更多 的是观摩而非参与 , 往往是“ 观 众” 的角色 。而在 于新课 程改革之 后 , 实 验教学 的重心变到学生 身上 , 以学生动手 、 动脑 为主。在 实验的安排上面 , 以验证性实验
自己先去探讨 预习过程 中的问题 , 然后 组 内学生之 间互相解答 , 最后 由教师进行 系统 的讲解 , 通过这一 方法 , 学生 自己既掌 握了 知识 , 也有利于对知识 的理解加深 。教 师的教学理念 的改变 , 不 仅是 教学 方法 的改 变 , 同时也是教学方式 、 教学思想 的转变 , 这样 的改变 , 使得高 中的化学课程变得通 俗易懂 , 易于让学生掌 握并 能激 发并 维持 学生对课 程的兴趣 。
DOI :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6 7 2 — 8 1 8 1 . 2 0 1 4 . 0 5 . 0 3 3
教学 反思是指教 师对教育教 学实践 的再认识 、 再 思考 , 并 以 此来 总结经验教训 , 进一 步提高教育教 学水平 , 教学反思有纵 向 反思 、 横 向反思 、 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 , 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 法、 比较 法 、 总结 法 、 对话 法 、 录相法 、 档 案袋法等 , 结合新课 程标 准, 对于高 中化学教学来说 , 笔者认为反思应该包括 以下几点 。 1 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 中要求 , 改变 以往 的教 学方式 , 将 传统 的知识灌 输 转变 为知识技 能 ( 理论 能力 ) 的培 养 , 学生之 间要进 行 自主学 习、 合作 学习 、 探究学 习、 反思学 习 , 是学生在 接受知识 的过 程中 进一 步得 到情感 、 态度和价值观 的培养 , 从 而达 到培养 “ 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三 、 学过 程 的反 思 教
1 化 学 实验 的反 思 、
化 学 是 一 门 以 实验 为基 础 的科 学 , 实验 教 学 未必 要 按 部 就 班 , 如 在 做 浓 度 对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的 影 响 时 , 者 见 有 教 师 例 笔 作 如 下 改进 ,在 两 支 试 管 中 分 别加 入 相 同体 积 的 浓 I I 稀 - 和 I C
的 能 力 ; 助 于 充 分 激 发 教 师 的 教 学 积 极 性和 创 造性 , 强 对 有 增
制难度 ,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 ,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 当
好 , 括 学 习 目标 、 包 已有 知 识 、 问题 探 究 、 外 习题 等 小 模 块 。 课 当然 最 配 套 的是 教 师 自 己精 心 设 计 的 习题 或 试 卷 ,题 量 不 要 太 多 , 目要精 选 , 题 紧扣 教 材 , 合 学 生 实际 , 切 兼顾 学 生 差 距 。
以及 常 用的 教 学 反 思 的 方 法 。
【 关键 词】教学反思 化 学教 学 观念
对 于 化 学 教 师而 言 ,进 行 教 学 反 思 有 助 于 教 师建 立 科 学 的 、 现代 的 教学 理 念 ,并 将 自己 新 的理 念 自觉 转 化 为教 学 行
动: 有助 于提高教 师 自我教育 意识 , 强 自我指导 、 增 自我批评
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 ,要求教师选择 多种教研 方法进行反
思 。 教学 反 思 的 基 本 方法 , 者 试 做 些 初 步探 讨 : 笔 1 教学 后 记 反 思 法 、
教 师应 依 据 教 师职 责和 新课 改 的 要求 ,坚 持 对 自己 的 教 育 教 学进 行 回顾 与 思 考 、 反省 与 检 点 , 并通 过 文 字 形 式 把 它 记 录 下来 。对 每 堂课 的整 个过 程 回忆 再 现 , 所 得 , 扬 长 处 , 思 发 发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l 激 发学 生对化 学 课程 的学 习兴趣
兴趣是学 习的基 础, 教师在 正式教 学之前, 首先要 使学生对 学习产 生一定的兴趣 , 这样才能使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探究 。特别是在高中 时期 , 青少年对一切事物都保持一定的好奇心 , 因此,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 趣是教师的首要工作, 激 发学生 自身的学习兴趣 , 调动学 习积极性 。 化学 中的化学反应 以及不 同的分子物质之间 的相互作用性 , 能够充分调动学 生对 于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 所 以, 教 师 可 以在 课 程 开 始 前 , 表演化学“ 魔法 ” , 例如 白纸显字等 , 使 学生先对化学反应等 原理产 生充分 的好奇 心, 在此 之后 , 教师再慢慢展开教学探究, 从而 能够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 习状态 。
新课程改革下高 中化学教学反思
杨树 吉
( 重庆市合川中学 重庆市 合川 区 4 0 1 5 2 0 ) 摘 要: 新课 标把发展学生 的素质放在 首要位置 , 带来 的是教育教学 的新气息 , 同时将教育 者的责任上升 到了新的境 界。化学是 门集理论 、 实验于一体的知识学科 。 随着 高 中新课改 的实行 , 化学教学更注重于培养 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 因此, 在新课改 的高 中化 学教学 中, 教师 不仅 要注重方法 的创新与培养 , 培养学 生的学 习兴趣 与质疑 能力, 将绿色理 念渗透到学 习过程 中, 还 要增强 学生 的动 手和 团体协 作能力 , 从而将理论 与实验更好的融合在一起 。高中化学教学改进 与创 新需要在生活 中慢慢 实行 , 作为创新主体 的教 师在 其 中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 , 教师要随时根据实 际情况对 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 和改进 , 依据 新课标 的教学理念 , 从 生活中获得 灵 感, 注 重实验, 从而传授给 学生更多的知识 。本文针对新 课程改革形势下 高中化 学教学反思进行 了阐述 , 以供广大 同行参考 。
新课程理念下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反思
四、 学法
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 ,对 自己教 学中存在 的问题 进行 回
顾, 根据教学标准要求不 断检 验 自己 , 追求 的是教 学全过程 的
在教学 过程 中 , 教 师要审视 和反思学 法指导 , 让 学生 “ 会 学” 。 俗话说 : “ 授之以鱼 , 不如授 之以渔 。” 教会学生 如何学 习,
进行分析 、 探讨 。再次是“ 借鉴他 人意见法 ” 。它山之石 , 可以攻
玉。 教师之 间应该多交流 , 找 出彼此理念上 、 解析手段 和方法上 的差异 , 从而提升 自己的教学水平 。
.
程 中的教学重点要从 注重知识 的传授转变为 注重学生能力 的 培养以及注重学生情感 、 态度 、 价值观 的形成。 因而在教学过程 中, 教 师要 教会学 生 自主学 习 、 合 作学 习 、 探 究学 习等学 习方 式, 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 、 方法和情感体验。 而教师教学 理念 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 的关键 , 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践的
【 4 】 罗兴海. 教 学的反恩与探 究【 M】 . 西 宁: 青 海民族 出版社 , 2 0 0 8
・
8 6・
社 , 2 0 0 5 .
现方式上跨 出了很大一步 , 不再是 以陈述 知识 为主 , 而是增加 了功能强大的多样化栏 目, 让学生获得 了对知 识的体验 , 培养
了学生 的探究能力。
三、 教 学 方 法
[ 2 】 聂星垣 , 刘毅 , 万练 勋. 贵 州省课程 改革教 育论文精选 【 M] . 贵
也对化 学教师的教 学提 出了更高的要 求。 本文从 高 中化 学的教 学理 念、 教材 、 教学方法和 学法四方面进行 了反思。
课改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位 。其 三 是 教师 没 有扮 演 好 合 作者 、参 与者 的角色 。课 出来 ,水汽 上 升 使火 焰 温 度 降低 ,上 升 的水汽 又 有 隔绝 堂 中大 多 有 分小 组 讨 论 的环 节 ,教 师 布 置好 讨 论 的 内容 空气 的作用 ,最 终使 火焰 熄灭 。
之 后 自己在 一旁 “ 袖手 旁 观 ”,没 有 真 正参 与 到 学生 的 讨 论活 动 中 去 。这 些都 表 明教师 在 新 课 改 中 自己的角 色 验证 解释 :如 把火 柴烘干 后 点燃 ,都 能烧 尽 。
得 出结 论 :物 质 燃烧 的条 件 是 :温 度要 达 到 可燃 物
还 没 有 演 变 到 位 。要 适 应 新 的 形 势 , 要 跟 上 时代 的 步 的着火 点且 要有 充足 的氧气 。
伐 ,教 师 必须 转 换 自身 的角色 , 以积 极 的心 态 去迎 接 新 5 造就 良好 心态 ,培养学生 的非智 力因素 课改 。 在 教 学 中, 要重 视非 智力 因素 的教育 , 要培 养 学生 具
根据 教 学 内容 与 学 生水 平 以及 学 生 之 间 的差 异来 创 造性 晰 、表 达准 确 、思路 严 谨 , 位 和有 效数 字 符 合 规 定 ; 单 测
地设 计 教 学进 程 , 并根 据 教 学进 程 中 的具 体 情况 来 激励 试 时要施 考 正 规 ; 讲评 时, 全 面剖 析 学 生心 理 因素 、不 要
己对 知 识 的 理解 灌 输 给学 生 ,学 生听 得 累 , 同时 也 失去 对 理论 感 悟 的思 考 时机 。其 二 是教 师 引 导者 的身份 不 到
作 出解 释 : 竖 直 向 上 燃 烧 的 火 柴 ,火 焰 对 其 下 部 ( 近 燃烧 处 )有预 热 作 用 ,这 样会 把 其 中 的水 分蒸 发 接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反思
230 ) 2 7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其 次 , 重 点 、 点 要 把 握 准 确 。 教 学 重 点 、 点 正 确 与 对 难 难 决 定 着 教 学 过 程 的意 义 。 若 不 正 确 , 学 过 程 就 失 去 了 意 教 义 ; 不 明 确 , 学 过 程 就 失 去 了方 向 。在 化 学 教 学 活 动 开 始 若 教 之前 , 首先 要 明 确 教 学 活 动 的方 向 和 结 果 . 所 要 达 到 的质 量 即 标 准 。 此 教 学 目标 重 点 难 点 是 教 学 活 动 的 依 据 。 教 学活 动 因 是 中所 采 取 的教 学 方 式 方 法 的 依 据 ,也 是 教学 活 动 的 中心 和 方 向 。 存教 学 目标 中 一 节 课 的教 学 重 点 、难 点 如 果 已经 非 常 明 确 , 具 体 落 实 到 课 堂 教 学 中 , 往 出现 对 重 点 的 知 识 没 有 重 但 往 点 地 讲 , 是 误 将 仅 仅 是 “ 点 ” 知 识 当成 了“ 点 ” 。 种 或 难 的 重 讲 这 失衡 直接 导致 教学 效 率 和学 生 的 学 习 效 率 的 下 降 。
新 课 程 背 景 下 高 中 化 学 课 堂 教 反 思 学
毕长 明
( 阳县 致 远 中学 , 苏 泗 阳 泗 江 新 课 程 改 革 的具 体 目标 之 ~ 就 是 改 变 学 生 的学 习 方 式 , 强 调 让学 生 学 会 学 习 , 教 会 学 生 学 会 学 习 ” 已成 为 我 国基 础 “ 教 育 改 革 具 有 时 代 特 征 的教 育 理念 之 一 。在 教 学 中培 养 学 生 的 反 思 意 识 和 反 思 能 力 , 教 会学 生 学 会 学 习 的 有效 形 式 作 是 为 教 学 过 程 中起 主 导 作 用 的 教 师 在 教 会 学 生 学 习 反 思 的 同 时 , 须 对 自己 的教 学 环 节 进 行 反 思 。 必 对 教 学 目标 的反 思 首先 , 识 、 力 、 意 二类 教 学 目标 的全 面落 实 。 知 能 情 三 对学 生 能 力 的训 练 意 识 要 加 强 , 了 增 加 课 堂 容 量 , 师 往 往 注重 自 为 教 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地讲 , 留给 学 生 思 考 的 时 间 太 少 , 学 生 的 思 维 能 力 没 有 得 到 有 效 的 引导 训 练 ,导 致 学 生 分 析 问题 和解 决 问 题 能 力 下 降 : 有 一 个 就 是 要 善 于创 设 化 学 情 境 , 还 做 好 各 种 演示 实 验 和 学 生 分组 实 验 , 挥 想 象 的空 间 。 果 仅 仅 发 如 局 限 与 对 化 学 概 念 和 原 理 的生 硬 讲 解 ,一 方 面 让 学 生 感 觉 到 化 学 离 生 活 很 远 , 一 方 面 导 致 学 生 对 化 学 学 习 能 力 的 下 降 另 课 堂 上要 给学 生刨 设 暴 露 思 维 过 程 的情 境 , 他 们 大 胆 地 想 、 使 充分地问 、 多方 位 地 交 流 。 师要 在 教学 活 动 中从 一个 知识 的 教 传 播 者 自觉转 变 为 与 学 生 一 起 发 现 问题 、 讨 问题 、 决 问题 探 解 的组 织 者 、 导 者 、 作 者 。 所 以教 师 要 科 学 地 、 引 合 系统 地 、 理 合 地 组 织 化 学 教 学 , 确 认 识 学 生 的 知 识 基 础 和 能 力 层 次 . 用 正 采 良好 的教 学 方 法 , 视 学 生 的观 察 、 验 、 维 等 实 践 活 动 , 重 实 思 实 现 知 识 与技 能 、 程 和 方 法 、 感 态 度 与价 值 观 的 三 维 一 体 的 过 情 课 堂 教学 。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优秀10篇)
高一化学教学反思(优秀10篇)高一化学教学反思篇一新课程的特点宏观上人教版《化学》(必修)的专题内容安排不再是单纯从化学学科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是从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微观上教材还借助各种栏目完成了教材内容的呈现,如"科学探究","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资料卡片","科学史话"等。
具体实施一、改变教学策略,实现从"读,听化学"向"做化学","探究化学"的转变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似乎要高于学生,因为学生的可塑性和适应性比教师要强,针对这一点,我校高一化学备课组可谓绞尽脑汁、例如在《化学能与电能》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先后提出了"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让电子从A处定向移动到B处","什么样的物质能失去电子,什么样的物质能得到电子"几个循序渐进的问题,从学生的分组讨论,交流,总结中得出结论: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分放在两处,用导线连接,分别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是实现电子定向移动的前提、之后,再通过实验来验证、课堂教学中学生看似没有太多形式的参与,但却是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地进行深层的思考,有思维的积极参与、这种教学方法一改先做实验再得出结论的教学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还加深了学生对"原电池的能量转换方式","原电池对反应类型的要求"的印象、二、构思形象比喻,运用合理生动的比喻使深奥的化学知识更加易懂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有一些知识是抽象的,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这些抽象枯燥的知识呢,我们高一备课组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大胆设想,积极讨论,总要想出一些生动恰当的比喻来降低教学的难度、例如我们在《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一节的教学中,对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我们用组织同学登山,从一侧的山脚爬过山顶到达另一侧山脚来比喻完成一次化学反应,怎样能让单位时间内顺利到达目的地的人增多就象如何让单位时间内反应掉的物质变多、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不难得出结论:"多派一些人来爬山"(增大浓度),"爬山的人补充一点力气"(升高温度),"将山铲低一点"(使用催化剂),由此引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几个外界因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这样该知识就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中了、在将要学习的《化学选修4》中的"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的教学中,我们已经设想好一个比喻:劫富济贫、三、领会栏目功能,合理的运用教材各种栏目教材中栏目的设置,蕴含着教与学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了解,借鉴教材倡导的教学基本方法,有助于教师驾驭教学过程、在《富集在海水之中的元素——氯》的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阅读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并探讨该史话给我们的启示、学生从中得到启示远远多于我们预计的,如"氯气的制取方法","氯气的部分物理性质","科学研究应有献身精神","做任何事都不能半途而废","不能盲目迷信权威"等、通过课本中的"资料卡片","科学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充分利用"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的习惯,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例如在《化学必修1》课本P44的"科学探究"是探究Al和O2能否反应、学生通过两个对比实验得出结论,无论铝箔是否打磨,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都会蜷缩变红,熔化但不滴落、由此,让学生深入探究其中的原因,为什么不滴落有致密物质包裹;什么致密物质铝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产生致密的氧化膜;新物质为什么不滴落新物质熔点高、我们又提出"怎样才能让铝在O2中燃烧"的问题,让学生课外讨论思考,学生对此兴趣盎然、四、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知识的深广度,避免随意扩展延伸知识新课标最大的特点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我们高一备课组的所有教师都参加了新课程培训,回来后我们又集体认真研究讨论了《新课程标准》,这不仅帮助我们对整个高中化学必修,选修内容进行合理整合,而且也避免了在课堂上随意延伸、例如在《化学必修2》中的《化学能与热能》的教学中,我们侧重的是定性分析和描述,并未将选修中的"热化学程式"和"盖斯定律"随意引入拓展、在《离子反应》的教学中我们也没有将"弱电解质"的相关知识引入,更不敢将"电解质的分类"扩大、在《化学必修1》中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后学生的兴趣很高,求知欲也正强,我们大胆将《化学必修2》中的《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中的"金属冶炼方法"和"铝热反应"等知识融入到该章、五、研究学生个性,针对特点和基础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对教科书进行能动的实践创造的主体、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智能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在整个学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时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表现,对胆大但粗心的同学我们侧重培养他们对实验方案的设计,而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我们则加强对胆小或动手能力不强的同学的鼓励和指导、在分组讨论时,我们的目光较多地停留在不善于交际的同学身上、对一些生活习惯不太好的同学,我们在《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则让他们分别扮演工人,环保官员等角色进行现场辩论、我们现在发现这些针对性的措施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复合型人才 . 这决定了我们的评价也不能只关
注学生 的学习结果 . 更为重要 的是要关注学习
来具有一定 的难度。在教 学时 . 教师可利用多 媒体 的动态效果来制作课 件. 用动画来进行模
拟。如用不 同颜色 、 不同大小 的小球分别代表 “ 原子核 ” 和“ 核外电子” . 来模 拟“ 核外 电子” 的 运动, 通过闪烁 、 叠加来展 现“ 电子云 ” 的特征。 这 样化“ 无形 ” 为“ 有 形” . 化微观为宏观 . 更 便 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围、 单一 的教学 手段 、 陈旧的教 学观 念 , 实 现 了为学生构建活跃 的教学 氛围 、开放 的教学 环境 、 丰富 的教学 内容 . 可以激起学生浓 厚的 学 习兴 趣与强烈的参与动机 .调动学生参 与
我们要彻底摒弃传统教学 中 “ 一张嘴、 一
本 书、 一支笔” 的单一的教学方法 . 灵活运用多
种教学方法来增强教学 的形象性与趣味性 . 激
起学生浓厚 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f 一) 小组合作学习
新知. 这样更能唤起学生 的生活体验 . 调 用学
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 备来学 习新知 . 这样更 利于学生的理解 ( 二) 指 导学生用所学 知识解决生产 生活
学 习的主体性 、 主动性 与能动性 . 真正实 现了 学 生的 主体 参与 、 主动参 与 、 积 极探究 , 是 真 正 的有效教学 。 这对广大教师 的教学 观念 、 教
运用 放 大 镜来 寻 找 学 生 的 “ 闪光 点 ” . 哪怕 只是 微小 的 进步 . 也 要及 时 给予 肯定 . 让学 生看 到 自己的进 步 .来强 化 学 生 的学 习 动
是权威 . 起着传输作用” . 教师的任务就是将教 材上 现成 的结论型知识单向传 递给学生 . 学生
2024年高中化学教学反思(三篇)
2024年高中化学教学反思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们是否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行为进行了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
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潜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用心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决定、思考和分析潜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试图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反思:一、教学观念的反思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训练,此刻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资料,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理解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
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明白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
《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构成用心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
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务必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反思[摘要]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化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我们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化学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更好地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以适应培养新时代所需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 化学教学反思教学观念创新教育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现状。
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应如何应对?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化学教师,我们必须作出深刻的思考。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新课程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许多条件促使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一是教师评价体系的变化。
旧课程中评价一节课是看教师教的怎么样,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新课程强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评价的侧重点更趋向于教师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有所为,要求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二是学习方式的变化。
学生由原来“忠实的听众”变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者。
三是课程资源由学校、书本扩大到社会、实践活动。
四是关注学生学习范围的变化,过去只看分数,重知识、轻能力、丢情感态度,现在要求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这些都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发生新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对基础知识的分析讲解一定要细腻、透彻,例题训练一定要到位、深入,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学习埋下祸根。
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有的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滔滔不绝地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
还有,就是要善于创设化学情境,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如果仅仅局限于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化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下降。
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地问、多方位地交流。
教师要科学、系统、合理地组织教学,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
若不准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
在实际教学中,如果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时却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
在教学中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教学反思,然后调整教学方式
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创新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教学工作上。
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方法与艺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水平及学生间的差异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进程,并根据教学中的具体情况来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1.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和尊重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心理研究表明,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有创造性的活动。
因此,教师必须发扬民主,在课堂上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获得心理安全,并给予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
想象能力和假设推理能力是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的层面研究物质的科学,因此要把宏观和微观思维相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假设推理能力。
教师可通过“构——性——制——用”、“构——位——性”等关系,让学生展开想象。
3.加强实验教学,重视研究性学习。
化学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实验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活动,具有创造性。
因此,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作用尤为突出。
首先,我们应该抓住实验现象的多变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其二,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其三,通过对课本实验的改进,培养学
生的创造思维。
其四,以变革课堂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运用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以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
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大教学信息量,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难点,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特别是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不仅能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还能大大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可见度,增强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四、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反思
学生不仅要有牢固的“双基”、较强的能力,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教学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作风、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等科学品质。
这样可以使学生终生收益。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作为化学教师,我们更需要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