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改推行下的几点思考

——李虹君

【摘要】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以创新为动力的社会。因此,教师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这样,新课改应运而生。本文就是课改模式下提出的几点思考:新课改推行的必然性;新课改怎么改;课改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关键词】课改必然性课改方式课改误区

从事教育工作才几年,就赶上了教改的浪潮。说实在的,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甚至还有点“依葫芦画瓢”的意思,因此,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但是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把教育搞好,让学生在一种开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自主的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当然,目前的教改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它的发展道路必然是曲折的,要想完全教改,一定会面临来自社会、家长、学生甚至是自身的压力。比如,我的学生就曾多次向我提出这种教学方式他们适应不了,他们习惯的语文教学就是老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他们唯一要做的是把答案抄好再背下来,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在当下的初中阶段学习中时行不通的。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以前接触的教学模式就是“灌输法”,,就是“填鸭式”教学,我们已经太习惯老师教,学生学的模式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没有说不的权利更没有选择的权利,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是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是昏昏欲睡。面对这种现象,新教改显然是大势所趋,仿佛是在沙漠中长途跋涉所遇到的绿洲。通过接近一年的新教改实践,我有一下几点思考。

一、新课改推行的必然性

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以创新为动力的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旨之一。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是主宰,上课时老师满堂灌,学生埋头记,课后拼命背。可结果呢?老师口干舌燥嗓子哑,还搞得满头大汗,学生满肚子苦水不甚其烦,收效甚微。要解决这一矛盾,要想在新时代中搞好教学工作,我们教师必须做一个大胆的决定: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教师不再讲台上唱独角戏,应该做幕后的导演,让学生在我们的引导下粉墨登场,用我们的能力和智慧扮演好每一个角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质疑问难中学。这些应该是语文教师的首要职责,我们应该营造开放、

合作、探究、自我展现的教学氛围。记得上朱自清的《背影》时,我更多的采用了传统教学模式:让他们听录音、解决疑难字词、分析经典的段落、把握作者的情感,自以为讲得天衣无缝,面面俱到,可谓功德圆满。课后问学生学到了什么,他们居然回答不出多少东西来。我上鲁迅的《故乡》这篇文章时,我改变了教学方式,先告诉学生学这篇文章应该掌握哪些问题,然后让他们预习,自己讲解,居然收到了不出的教学效果,许多同学争着展示。看来我们平常太低估学生了。现在想来,进行教改,就好比放风筝,我们线放得越短,风筝飞得越低,线放得越长飞得越高。当然,那根线我们得紧紧地攥在手里。这根线就是我们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二、新课改怎么改

现在教改是更多的去展示自己,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可能存在语速过快,声音过低等状况;听课的同学可能存在看热闹的心态,他们关注的主要是讲课同学的言行举止而不是所讲的知识点,有的还瞎起哄。对于这些现象,我们首先要求学生文明举止,尊重别人的发言,具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新课改中来,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清其师”而“信其道”。从而以愉快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经历:你情绪高涨时,学生马上也会情绪好起来,思考问题也会更加深入,课堂气氛也会更加活跃融洽。

我们应该多鼓励学生,表扬学生,即使学生一点点进步,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使他们感到我能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只有自信的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更好的展示自己。

课前预习很重要。我们现在上课都会用到《导学案》,这就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对课文进行预习,预习是实行教改的必然之路。培养每组的小组长也很重要,这些小组长的声音必须洪亮,他们可能是这一组进行自我展示时的发言人,也是这一组进行讨论和任务分配的组织者。

另外,讨论和总结在教改中也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讨论是一种师生互动的启发式教学方式,问题的提出不一定是教师,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新问题,不一定只回答《导学案》上的问题。对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完整的问题进行纠正和完善。总结过程可以由学生归纳,也可以由师生讨论归纳。

三、课改中存在的认识误区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不管你准备好了没有,反正都要上。“有条件要上,没条件也要上,

一支粉笔也要搞课改”。老师们不得不适应时代的呼唤而疲于奔命。新课改不是提出要解放老师,要以学生为本吗?似乎一切都颠倒过来了。所以,上课时,《导学案》一发,同学们,你们就按照导学案上的东西循序讲课吧!教师站在一边无所事事。学生讲错的地方不予以纠正,讲不完整的地方也不加以完善。其实,在新课改中,教师要掌握“放”和“收”的度,放要放得开,收要收得拢,放就是为了更好的收,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及时纠正学生讲错的地方,教师还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让整节课非常流畅。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由原来的“满堂灌”直接变成“满堂问”。有些老师就直接把新课改理解成多问学生问题,其实,有些问题是“徒劳”的。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改的形式能提高学习效率,能让学生获得一些现代社会所必需的语言实践、交际、运用能力,那么它就是好的教学方法,就值的我们大家提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