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 王建宇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反思榆林一中孙立云在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全面发展的个性和开放的头脑。
力度空前、理念新颖的数学课程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观念和方式,更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精神风貌。
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通过本次学习让我对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并从中得到启迪,得到成长。
一、教学观念上反思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育教学中反思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读书心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改进读书心得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
作为一名教师,我参与了新课程改革,并亲身体验了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我对新课程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与改进,以下是我的读书心得。
首先,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大多数时间是扮演知识的传递者,学生被动接受。
而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关注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尽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角色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化,不再是简单地讲授知识,而是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融入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渗透各种实践体验。
其次,新课程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中,学习不再是简单的记忆与掌握知识点,而是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为了落实这一理念,我开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他们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尝试各种语言表达方式,从而拓宽他们的思维空间,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再次,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是个体行动,缺乏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而在新课程中,合作和交流成为课堂重要的一环。
为了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共同探究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共同思考,从而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同时,我还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最后,新课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与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新课程中,情感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通过让学生参与情感交流与表达的活动,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感,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将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融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文化和人文价值的思考,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思考.doc 论文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反思河北省昌黎汇文二中李建文066600走进了新课程,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我们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从教近二十年来,一直认为自己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也满足于学生各级各类考试取得的好成绩,更为赢得了学生的好评而沾沾自喜。
但是新课程改革以来,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突然感到自己好像已经跟不上形势,已经out了。
下面的一则故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
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他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容易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
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常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述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
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有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反思教学,我犯了和渔王一样的错误,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凡事都为学生包办,帮学生梳理知识点,分析考试的重点、热点、学生的易错点,精心的为学生选编试题,练习题,以为帮助学生避免走弯路。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工作反思和总结
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工作反思和总结一、教材的变化现行新课程高中化学教材分为三个版本:人教版、苏教版、鲁教版。
本校用的是人教版,迄今我们已经讲授完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一、选修四、选修五五本教材从知识结构来看,新教材从实验入手,由实践到概念,由实验现象到物质性质,一改前面教材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结构特征选修则是有重点、有方向性的专修一个或多个知识面。
新教材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体现融合的教材特色从实践出发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发展。
新教材中设有“你知道吗”、“化学史话”、“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问题解决”、“整理归纳”、“拓展视野”、等,较以前大纲版的教材,把实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再是先教学后学生实验,先入为主,让学生从课堂实验中学习知识,应用于生活。
现在的必修教材和以前教材相比除了编排上顺序不同外,对于学生的要求和老师的要求都提高了。
特别是在讲授必修一时,由于老师们还没有很明确的方向,担心教材内容过少,所以在有限的课时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结果到了选修教材材能理解新课程标准所谓的“螺旋式上升”的编排策略。
对于选修教材,以前我们也讲授化学反应原理,现在只是多了一点内容,比如:增加了焓变的定义,多了熵的概念,在平衡中增加了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在有机化学基础中,了解了科学家如何研究有机物,简单介绍了几种设备,要求学生会读核磁共振氢谱以及红外光谱。
除此之外,要求学生知道手性分子,能判断顺反异构及对映异构,在卤代烃中拓展了格式试剂,在烃中增加了杂化轨道理论的应用,蛋白质中增加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还有简单介绍了核酸。
二、课程改革后教师的教学这次的课程改革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更适合现在学生低龄化的现象。
而化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了课程的目标体系,并通过内容标准逐一落实。
优秀范文:新课改教学反思2篇
优秀范文:新课改教学反思 (3)优秀范文:新课改教学反思 (3)精选2篇(一)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而教学方法的改革则是教育的关键。
作为新课改下的一名教师,我深深地认识到了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对新课改教学的一些反思和思考。
首先,我认为在新课改教学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忆,并没有太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机会。
然而,在新课改教学中,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思考和探索。
另一方面,教师要变身为引导者,提供学习的资源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新课改要求教师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可能只需要掌握自己所任教科目的知识和教学方法。
然而,在新课改中,我们要求教师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如信息技术的运用、创新教育的方法等。
因此,我深刻认识到自己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最后,新课改要求我们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可能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考试成绩。
然而,在新课改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他们通过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结起来,新课改教学给了我们更大的发展空间,但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并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学生的发展和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
优秀范文:新课改教学反思 (3)精选2篇(二)新课改教学反思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新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教学是教育事业的核心环节,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改革。
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成为了教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新的课程背景下,我对我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调整。
首先,我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转变出来,采用了更加灵活和开放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展示自己的观点。
我会通过小组讨论、互动演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动力。
其次,新课程倡导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
我会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写作活动,让他们亲自感受和体验写作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此外,新课程也强调了跨学科的整合。
在我的课堂中,我会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能够形成全面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比如,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学中,我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除了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我也在评价方式上进行了调整。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新课程要求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
因此,我在评价学生时会多角度、多元化地考察他们的表现,包括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实践操作等方面。
我会通过作品展示、项目研究等方式,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反馈。
总的来说,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使我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力培养。
我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实践活动和跨学科整合,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同时,我也在评价方式上进行了改革,注重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我相信,只有不断反思和改进,我们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下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教学反思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人们的目光进一步聚焦教育的主阵地,课堂,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是相当可喜的。
但是,认真审视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1、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式”,还要不要“接受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注入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探究式”是万能的吗?没有“探究”就不是教学吗?我们知道,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水平、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我们认为:第一,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让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
第二,“探究式”适合智力好、主动性强的学生,而学生的智力发展、知识水平不平衡是客观现实,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会严重脱离一些学生的实际,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第三,学生个性不同,“探究式”也好,“接受式”也罢,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学习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另外,“探究式”学习有优势,也有弱点;“接受式”学习有弱点,但也有优势。
机械的“探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有意义的“接受”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运用之妙。
如果不顾实际,对于明明是简单而不需探究的,或者学生没有能力探究的那些知识,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时髦”,就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事实上,“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取中、平衡、按本国传统来整合”,“搞理论要走一点极端,搞实践应用必须‘执其两端而用之’,真理往往在两个极端的中间。
”顾泠沅先生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对“探究式”与“接受式”关系的最好诠释。
2、教学注重“过程”,还要不要“结果”知识真的不重要了吗?真变成第二位了吗?不!从知识与方法、能力的关系来看,知识是基础。
没有知识,何谈方法与能力。
如果只让学生追求形式上的“过程”,而不论“结果”,甚至不论“是非”,到头来学生获得的是什么?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能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有明确的评价标准,这是我们的长处,是我国教育的特色。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反思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教育改革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新课程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部分,不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更新,也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从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影响以及教师的角色转变等方面进行反思。
一、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以致用。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师主导式教学已经不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语文教学需要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新课程改革也提出了不少挑战。
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学知识,还要关注生活、实践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取合适的文本和教材,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师的角色转变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该更多地充当学生的学习助手,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另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应该融入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的优化针对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要求,教师需要合理选择和使用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可以通过游戏、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
其次,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味。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故事、鼓励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学的情感内涵,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还应关注评价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导向的评价模式已经不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反思与创新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反思与创新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教育改革成为了许多国家的重要议题。
在这个背景下,新课改应运而生,试图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学反思和创新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探索的重要方向。
首先,新课改要求教学反思成为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教师需要不断回顾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思考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教学的反思,教师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例如,我曾经教授一门语言课程,在反思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进展缓慢。
于是我采取了更加互动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样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教学反思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还可以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创新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通过创新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教学创新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等。
例如,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项目式学习或者设计任务型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此外,教学创新还可以通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互动教学,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虚拟实验等等。
这些创新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还有,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育注重灌输知识,而新课改认为知识只是学生发展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反思与创新研究对于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自新课改政策出台以来,语文课堂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评判者角色;而在新课改下,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掘自身的潜能和独特性。
本文将对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点的灌输,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老师往往将教材内容进行剖析和讲解,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逐渐减弱,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在新课改下,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辨能力。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作潜能。
其次,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
在过去,教师通常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进行教学,忽略了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然而,在新课改下,我们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充足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语文素养。
再次,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重视知识的记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从长远来看,语文学习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
为此,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如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项目实践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最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缺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感到困惑。
然而,在新课改下,我们应该注重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比如,可以引入一些与社会热点相关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理解和分析社会问题,培养对社会的关注和责任感。
总之,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从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转变为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模式。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反思教师课改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反思教师课改反思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反思教师课改反思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反思教师课改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反思教师课改反思1一、教学资源不足问题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一本教材、教参,一只粉笔,除了这些根本没有其他的辅助教学设备。
学生除了课本就是几张简陋的课桌,有些学校这些桌椅还是城镇用了几年更换赠送过来的,说起教学设施,农村的小孩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育是怎么一回事?什么远程教室,图书馆更是离他们很远。
尽管近些年来国家投入的大量教育资金,遗憾的是却不能面面俱到,真正落实下来。
二、师资水平问题据调查和了解,发现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都没有具备:第一,很多小学语文老师都不太会讲普通话,我们大家都知道,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标准语言,更是学校的基本教学语言,是我们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现在是我们很多老师怕讲不好,他们就索性用方言,而且认为反正学生也听得懂,很难想象一篇文笔优美的文章在老师一口家乡话的教学下是什么样的情景?更不知道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何而来?又怎么身临其境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语文兴趣的培养又从何开始?第二,语文教师不会学习目前流行的“知识折旧律”是: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
因此,适应变化是知识时代对人类提出的挑战。
美国知识管理学家德鲁克(Drucker)说,知识社会要求其所有成员学会如何学习,因为知识的本质是经常发生变化的。
在知识社会中,“有教养的人”是学会了学习的人。
在知识时代,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需。
据我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之外,就是在忙自己的家务事情。
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的内容与方法
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的内容与方法近年来,中国教育界实施了一系列全面而深远的新课改政策,其中包括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针对这一课改的主题,本文将对新课改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反思和探讨。
一、数学教学内容反思在新课改的框架下,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以往注重基础运算与记忆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和学生的需求。
现在,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因此,在设计数学教学内容时,应该注重以下几点:1. 强化数学的应用性:数学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而是与实际生活和其他学科密切相关的工具。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强化数学的应用性,通过举实际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问题解决思维: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启发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3. 推动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数学是一门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的学科。
在新课改下,数学教学不应该与其他学科割裂开来,而是应该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将数学与科学、文化、艺术等学科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力。
二、数学教学方法反思在新课改下,数学教学方法也得到了重新审视和创新。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以下是几种可行的数学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合作、分享知识和经验的学习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解题,通过相互交流来增进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记忆。
2. 探究学习法:探究学习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的学习方法。
数学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发现数学规律,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科教学反思
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科教学反思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时代的发展,新课改理念已经在我国的学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在新课改理念下进行学科教学反思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在新课改理念下,学科教学反思首先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对知识点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力发展。
因此,在进行学科教学反思时,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学科教学反思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改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要有意识地寻找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资源,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科教学反思还要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领者。
因此,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推动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此外,学科教学反思还需要重视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学评价要更加全面和多样化,包括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
因此,在进行学科教学反思时,我们要思考如何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科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它能够促使我们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培养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科教学反思,我们可以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只有不断反思和改进,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朱秀杰已经习惯了我讲,学生听,到学生讲,我来听,开始还是很不适应的,也很反对,数学这么讲孩子们能会吗?带着这种矛盾的心里,我走进了新课改,在实施新课改的这个过程中,我和我的学生都付出了很多,有准备过程的艰辛和困惑,也有实行过程的挫折和失败,但是我们仍然坚持着,摸索着前行,相信我校的教改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在我们走入新课改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在新课改的各环节中,我感觉自己处理最不好的环节就是预习交流,比如我在初二数学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第一节教学时,在留预习作业时,我就很为难,本节课就学习一个定理,边边边,我让不让学生预习这个定理,预习到什么程度,如果让学生预习,怎么预习,问题是什么?我课上怎么处理这个定理?经过再三权衡,我留的预习作业是:怎样用工具画出已知三边的三角形?为什么这么做呢?我考虑到,本节课重点要学生合作探究的是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我想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认识到知识获取的过程,收获成功的喜悦。
我认为我的考虑很合理,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不会有问题,可是在上课时还是出现了问题,预习问题太宽泛,在检查预习时,学生说出了很多种想法,比如在长方形纸上直接用直角的两边,再量一个斜边;还有直接折出两个角,再量出三边等等-----,虽然这是好事,体现了孩子们认真预习和善于思考的过程,但多数不是我想要的,有的是下几节课要用的,而且检查预习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其他环节的教学。
课后我反复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追其根源,还是教学模式转变的不彻底,上课总想着我要讲什么,学生都说完了,上课干什么?觉着学生活动多了,浪费时间,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其实这节课完全可以把预习的这个问题作为合作探究1,放手让学生去活动,无论他采用什么方式,不要限制哪一种方法,只要他有充分的理由,这样就把预习和新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课的同时也使学生顺利的进入了新课,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在教育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们应该把传统教学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法上仍是“满堂灌”,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在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下的功夫太少;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也远远不够。
一、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指出了一个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但是,目前的情况并不是这样,许多老师上课仍旧是“满堂灌”,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讲得很仔细,但没有给予学生多大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学会的知识很肤浅。
有些老师更是只要求学生会答题,却没有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就给分数,致使一部分学生养成了懒惰的坏毛病,久而久之,造成了思维懒惰。
二、对新课程理念的实践还不够充分,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比如说,大多数教师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追求什么民主、平等、互动的方式。
而对教学内容的钻研却有所忽视,往往是教师备课时滔滔不绝,提前备出几十甚至上百种教学方法,可当真正的授课时,却又回到了“满堂灌”。
三、过分依赖现代教育技术,过于注重形式,忽略了知识的内在联系。
其实,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还是具有很强的优势的。
新课程的倡导,赋予了老师更多的权利和责任,也给了我们极大的挑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更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投身课程改革,适应时代需要。
下面,就我个人的体会谈谈对新课程的几点反思:一、我觉得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够彻底,没有真正抓住学生的“活思维”。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都会有意无意地注意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检测教学效果,进而调整教学策略。
然而,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教师总是教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一味追求教学的形式。
对高中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反思———关于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云南实施高中新课程三年了,由于忙于教学,疲于事务,一直无暇对高中新课程教学进行思考与反思。
曾有幸到山东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参观学习,也读了张海晨、李炳亭所著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近期又参加了楚雄州教育局组织赴德宏州的教育考察,深受启发,感受良多。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作为载体,新课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现实、有趣、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构建了广阔的学习、探究和交流平台,既展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因此,实施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方式与方法,必须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同时,打造高效课堂不仅是变更课堂形式,而且是使教育回归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点上。
高效课堂不仅要观念新、形式新,更要效率高。
课堂教学高效必须体现在:在常态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维,在单位时间内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高效地发展,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和超常进步。
就本校实施新课程而言,三年来,这样的目标并未完全达到。
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对高中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反思———关于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曾光微(云南省楚雄第一中学,云南楚雄675000)摘要:实施新课程要求教师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目标与方式;实施新课程要求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认为:实施高中新课程成功与否,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解决认识问题,要彻底更新教师教育的理念并付诸行动;二是解决方法问题,有适于新课程任务的要求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二者不可或缺。
为此,教师必须做到: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师生关系;激活教学氛围,更新学习方式;推行学案导学,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反思;新课程改革;高效课堂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128-03【教师观点】普通的实际生活。
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 王建宇
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王建宇摘要:教学反思是新课改下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它既是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一项工作要素,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步骤,更是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关注特别是积极引导与评价的必要环节。
笔者认为,我们的老师应对自身的教学行为积极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反思重要性注意点“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何其重要。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教师必须学会反思,这不仅是新课改的需要,更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
一、教学反思的实质教学反思对教师而言,绝不是一般的教学回顾,更不是给别人看的教学检讨,教学反思是思维过程,是追问过程:我的教学存在哪些问题,急需解决的关键是什么?怎么进行解决?因此它不在于写些什么,而在于想些什么,特别是想到何种程度。
落实到教案上则是为了对所想内容的强化与记忆,以及对将要进行的下一节课教学设计的提醒。
如果教师只为了应付教学管理而写,则积极作用为零。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教育是细水长流,积涓滴成小溪、成小河、成江、成海,把点滴闪光的思想、有效的做法汇集起来,就会领悟到许多教育的道理,就能产生智慧。
”而她也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止一次地向我们证明了教学反思的重要。
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1.新课改的需要。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的老师面临着诸多挑战,也不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
例如怎样对待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冲突?面对新教材,教学方法改进中如何找到恰当的载体?课堂中学生“动起来学”与课时计划的完成发生矛盾怎么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些困惑没有现成的答案,最终只有靠我们教师自我学习和反思来帮助自己,在不断地交流、比较、碰撞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策略,从而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2.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反思之我见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反思之我见新课程改革正在普遍地进行,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尝试新方法,不断颠覆传统的教学观念、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不断得到更新,开创了新的教学局面。
结合个人的几年的工作经历和体会,我感觉到许多教师由于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的理解有所偏差,所以导致教学上的失误,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的做法,这改变了新课程改革的性质和初衷,引起了一系列不好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
一、一些教师仍然受到旧教材的影响,随意扩充知识,加深教学的难度。
新教材的内容做出了许多大幅度地调整和删减。
一些教师因为害怕一些知识点涉及到高考,所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大量补充一些旧教材上的知识点。
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这些知识点在新教材中已明确不作要求,有些知识点在旧教材中是重点,但在新教材中它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改变,变成了选修内容。
盲目地、过多地补充知识点必然带来不好的后果。
它不仅造成课时不够,还使学生学习内容太难太杂,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握教材,知道哪些知识该讲,哪些不该讲,以及讲到何种程度,千万不能随心所欲地加减教学内容,加深教学的难度。
这对学生是不利的。
二、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目的是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被动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但是有的教师把此理解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尽量少讲。
有的学校还机械性规定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时间,例如,教师只允许讲二十分钟,剩下全部时间学生或自学或练习或活动。
但是每节课的内容和难易程度不同,特别是一些较难的理论,靠学生自己学习根本不能理解,而教师讲得又太少,有的知识只是点一下,由于时间关系学生根本讲不透,搞得学生一头雾水。
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让教师少讲,而是要教师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能过度追求课堂形式本身,忽略了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出现了为形式而形式的现象。
新课改下的一点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的一点教学反思前言新课改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举措,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及时对新课改的实施进行反思,探索适合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新课改的特点新课改下,教育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教授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
另外,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认知,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感受和需求,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教学环境。
我的教学反思1. 课程设置在新课改下,我们需要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合理设置课程内容,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一些有趣的故事和文学名著,通过阅读、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我还可以参考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需求,适当调整课程内容。
比如,对于学生阅读能力较差的班级,我可以设置更多的故事和练习,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
2. 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下,我们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我可以采用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参与和体验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功和成长的乐趣。
另外,我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PPT、影音教学等方式,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视觉效果。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提高其记忆和应用能力。
3. 评价方式在新课改下,我们也需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采用更加全面和科学的评价方式。
除了考试分数和作业完成情况外,我们还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比如,可以参考学生的口语表达、阅读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另外,评价方式也需要更加具体和详尽,避免过分注重统一的标准和量化指标。
我们可以通过个性化评价和多元化评价方式,更好地发现和激发学生的潜力和优势。
总结新课改下的教学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学生的需求和体验,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学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的教学反思王建宇
发表时间:2019-08-15T14:49:48.243Z 来源:《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4期作者:王建宇[导读] 教学反思对教师而言,绝不是一般的教学回顾,更不是给别人看的教学检讨。
天津市河东区天铁第二中学300171
摘要:教学反思是新课改下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它既是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一项工作要素,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步骤,更是教学管理过程中必须关注特别是积极引导与评价的必要环节。
笔者认为,我们的老师应对自身的教学行为积极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教学反思重要性注意点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何其重要。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教师必须学会反思,这不仅是新课改的需要,更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
一、教学反思的实质
教学反思对教师而言,绝不是一般的教学回顾,更不是给别人看的教学检讨,教学反思是思维过程,是追问过程:我的教学存在哪些问题,急需解决的关键是什么?怎么进行解决?因此它不在于写些什么,而在于想些什么,特别是想到何种程度。
落实到教案上则是为了对所想内容的强化与记忆,以及对将要进行的下一节课教学设计的提醒。
如果教师只为了应付教学管理而写,则积极作用为零。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教育是细水长流,积涓滴成小溪、成小河、成江、成海,把点滴闪光的思想、有效的做法汇集起来,就会领悟到许多教育的道理,就能产生智慧。
”而她也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止一次地向我们证明了教学反思的重要。
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1.新课改的需要。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的老师面临着诸多挑战,也不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
例如怎样对待新课程理念与传统教育观念的冲突?面对新教材,教学方法改进中如何找到恰当的载体?课堂中学生“动起来学”与课时计划的完成发生矛盾怎么办?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些困惑没有现成的答案,最终只有靠我们教师自我学习和反思来帮助自己,在不断地交流、比较、碰撞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与策略,从而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2.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具有30年的教学经验,也不过只是一年工作的30次重复;只有教师善于从经验中吸取教训,才会有所改进,才能真正地做到常教常新,不断丰富、发展自身。
而对于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来说,经验上的不足更需要我们的青年教师好好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
在经验累积的同时逐步成长,建议青年教师努力做到:节节反思、周周反思。
三、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1.重知识讲解,轻教后反思。
通过笔者观察,我们的老师在讲每次课前,都能用心地去准备,我们对教案、课件都认真修改过多次才拿上讲台,出现错误的可能性已经很小。
但新课程要求教师备课更多的是备学生,而我们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很多时候都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没有注意到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没有准备好如何将高深的理论知识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传授给学生。
2.重教案形式,轻实际内容。
有很多的老师只把反思看成是为了应付教学管理而写。
因此,所写的教学反思并没有突出反映每节课的心得体会,时间久了,这种流于形式的东西自然不能对改进自己的教学有什么帮助,而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这种流于形式的做法更是对其成长有着致命伤害。
3.教学反思不及时。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授的每节课的总结,因此要及时记载,趁热打铁。
否则,对教学工作中的“闪念”、“灵感”待时过境迁之后,再追忆、补记,其效果往往不佳。
而有的老师却在讲了多次课之后,才去撰写自己的教学反思,其实际的功用可想而知。
四、教学反思的注意点
1.反思备课过程的得与失。
现阶段的教学,说到备课,往往更侧重于“备学生”,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们的老师要做好课前的预设,针对所教班级的学情,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前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教学中能有的放矢,更好地完成我们的教学工作。
2.反思课堂的教学效果。
所谓的课堂效果,实际也就是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的统一情况。
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在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同时,关注到我们的学生,更多地把学生有效参与率、学习效率、思维积极状态、课堂练习情况、学困生表现等等作为自己反思的内容,那么我们的教学会更进一步。
3.反思的时效性。
所谓反思的时效性,就是教师能在授课后的第一时间积极、准确、完整地进行反思。
这将更好地记录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下一次教学明确了“注意事项”,更具有鲜明的指向性。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点以外,笔者认为:我们老师的教学反思还要做到持之以恒、常写不懈、常整理和常回忆。
不能一曝十寒、有始无终,也不能束之高阁、弃而不察。
而要锲而不舍、日积月累、温故知新,做到“古为今用”。
参考文献
[1]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王义智实用教学艺术.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