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思维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的思维发展

中学生的思维发展青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7、18岁这一时期。

是在中学受教育的时期。

一般认为11、12岁到14、15岁是少年期,是在初中受教育的时期;14、15岁到17、18岁是青年初期,是在高中受教育的时期。

青少年期是儿童身心发展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到了青年初期,思维能力基本上接近于成人的水平。

抽象逻辑思维在青少年的思维中逐步处于优势地位,但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思维也有差异。

一般说来,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的,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更多的感性经验的支持。

而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更多是属于理论型的,他们已开始能以理论作为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初中生已有可能初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辩证思维规律,而高中生则基本上能掌握辩证思维规律。

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这表现在:①能通过假设演绎进行思维,即能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运用概念、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②思维中有预计性,即能在复杂活动或问题解决之前有计划、有策略;③思维形式化,即无意或有意地运用逻辑规律来解决问题;④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自我监控,即不但能考虑如何解决问题,

还能考虑自己的思维方法、过程;⑤思维的独创性在增长。

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辩证逻辑思维开始于少年期,但这时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经验型的。

因此,只能说其中有某些辩证思维因素,而青年初期学生的思维则是理论型的。

这种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必然导致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因为,在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中就包括着具体与抽象的统一、归纳(个别到一般)与演绎(一般到个别)的统一。

从而能从全面的、运动变化的、统一的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为辩证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中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已有预见性特征,即能在复杂活动或问题解决之前有计划、有策略。

(3)中学生的思维具有形式化的特征,即中学生能时常有意或无意地运用逻辑规律来解决问题。

(4)中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或自我监控能力,即表现为中学生不但能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还能对自己的思维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调控,确保思维的正确性和高效率。

(5)中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在逐步增长。

突出表现在他们能不断提出新的假设、理论,思维的敏捷性、灵

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

2、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发展(1)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理论思维的发展,有力地促进着辩证思维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中学生基本上能理解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理论与实践等的辨证关系,能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间题。

(2)中学生的思维结构趋于稳定,并基本完整与系统化。

中学生由于理论思维的发展,思维结构的内部关系更加协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演绎与归纳、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认知与非认知因素等形成了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从而使中学生思维的功能更完善,思维的效率更高。

思维的基本特征 1. 概括性思维的前提人们已经形成或掌握得概念。

掌握概念,就是对一类事物加以分析、综合、比较,从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加以归纳。

概括是思维活动的速度、灵活迁移程度、广度和深度、创造程序等智力品质的基础。

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认为:迁移就是概括。

概括性越高,知识的系统性越强,迁移越灵活,那么一个人的智力和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应越发展。

2. 间接性:间接性是思维凭借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的间接

的反应。

首先,思维凭借着知识经验,能对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及其属性或联系加以反映。

例如,清早起来发现院子里的地面湿了,房顶也湿了,就可以判定昨天晚上下雨了。

其次,思维凭借着知识经验,能对根本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及其属性进行反映。

也就是说,思维继承和发展着感知和记忆表象的认识功能,但已远远超出了他们的界限。

思维的间接性使人能够揭示不能感知的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第三,思维凭借着知识经验,能在对现实事物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蔓延式的无止境的扩展。

假设、想象和理解,都是通过这种思维的间接性作为基础的。

例如,制定计划、预计未来,就是这方面的表现形式。

思维的这种间接性,使思维能够反作用于实践,指导实践。

3. 逻辑性逻辑性这一特征反映出思维是一种抽象的理论认识,表明思维过程有一定的形式、方法,并按着一定的规律进行。

概念的形成条件和基础是社会实践。

大量丰富的感性经验产生于实践,推动人的认识活动深化,产生了概念。

在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构成判断和推理。

判断是对于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以语句形式表达出来,判断是思维形式,但与语句有区别:(1)判断是思维形式,而语句是言语的形式。

(2)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语句表达,如“一切事物都包含矛盾,这一判断可以用“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没有的、“哪有不包含矛盾的事物!等语句来表达。

(3)并不是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如“今天星期几?这一语句就不是对事物有所判定。

判断不单反映思维过程,而且也表现着人的情感和愿望。

如“我爱北京天安门,“我要买电视机等。

判断也能表现出人对事物的评价,这时人以某种标准作为判断的额依据。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两种主要推理形式。

在归纳推理时,从事实出发,加以概括,从而解释观察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得出一般结论。

从一般到个别,将理论、原则运用于具体,这是演绎推理。

概念、判断、推理,就是思维的形式。

4. 深刻性思维的深刻性指人脑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思维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于是在大脑里生成了一个认识过程的突变,产生了概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