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检测方法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入侵检测ppt课件

入侵检测ppt课件
入侵检测
传统防火墙的主要缺陷之一在于对内联网络的防范措施不力。这是因 为一般的防火墙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用户网络,所以它们都假定内联网络 是安全的外联网络是不安全的。但研究表明,50%以上的攻击行为是从内 部发起的。
入侵检测技术是人们对网络探测与攻击技术层出不穷的的反应,其目 的是通过对系统负载的深入分析,发现和处理更加隐蔽的网络探测与攻击 行为,为系统提供更强大、更可靠的安全策略和解决方案,弥补防火墙的 不足。
28
IDS 模式匹配举例
模式匹配举例:
较早版本的Sendmail漏洞利用 $ telnet 25 WIZ shell 或者 DEBUG # 直接获得rootshell! 模式匹配 检查每个packet是否包含:
“WIZ” | “DEBUG”
29
6.5
入侵检测的历史
32
6.6.1 按照检测数据的来源划分 (1)
1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HIDS)检查 判断的依据是系统内的各种数据以及 相关记录。具体来说,可以分成以下 几种:
系统审计记录 系统日志 应用程序日志 其它数据源 比如文件系统信息
33
1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
基于主机的IDS的优点
26
6.4 入侵检测的主要作用
识别并阻断系统活动中存在的已知攻击行为,防止入侵行为对受保护 系统造成损害。
识别并阻断系统用户的违法操作行为或者越权操作行为,防止用户对 受保护系统有意或者无意的破坏。
检查受保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各种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审计并弥补系统中存在的弱点和漏洞,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审计并纠 正错误的系统配置信息。
7
6.1.1
拒绝服务(3)
3 报文超载

《入侵检测技术 》课件

《入侵检测技术 》课件
总结词
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威胁。
详细描述
基于统计、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入侵检测方法, 能够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自动学习攻击手段 的变化,从而更有效地应对复杂的网络威胁。
总结词
对资源要求较高。
详细描述
由于这些方法需要处理大量的网络流量数据,因此对系统 资源的要求较高,需要高性能的硬件和软件支持。
《入侵检测技术》 PPT课件
• 入侵检测技术概述 • 入侵检测技术分类 • 入侵检测技术原理 • 入侵检测技术应用场景 • 入侵检测技术面临的挑战与解决
方案 • 未来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录
01
入侵检测技术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识别 和应对网络或系统上未经授权的访问 或异常行为的手段。
性能有一定影响。
混合型入侵检测技术
混合型入侵检测技术是指结合 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 测技术的一种技术。
它通过综合分析主机系统和网 络流量数据,提高对攻击行为 的检测和识别的准确性。
混合型入侵检测技术可以提供 更全面的安全防护,但需要同 时考虑主机和网络的部署和管 理。
其他分类方法
基于时间的入侵检测技术
主机入侵检测技术可以提供更精确的攻击识别和更深入的攻击分析,但需要安装在 被保护的主机上,且对主机的性能有一定影响。
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技术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是指基于网络 流量数据来检测和识别恶意行为
的一种技术。
它通过分析网络流量数据,检测 和识别异常的网络行为,如未经 授权的访问、恶意代码传播等。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可以提供实时 的攻击检测和预警,但需要部署 在网络的关键节点上,且对网络
通过检测和应对安全威胁,入侵检测 技术有助于提高网络和系统的安全性 ,保护组织的机密信息和资产。

入侵检测与入侵防御PPTQA-第二章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与入侵防御PPTQA-第二章 入侵检测技术
按检测方式分类
(1)实时检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并分析网络流量、主机审计记录及各种日志信息来发现攻击,进行快速响应。这种实时性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一定的系统规模中,具有的相对实时性。(2)非实时检测系统通常是对一段时间内的被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来发现入侵攻击,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可以发现实时方式难以发现的入侵攻击。
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模式
2.4
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结构
(1)事件产生器:负责原始数据采集,并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转换成事件,向系统的其他部分提供此事件。(2)事件分析器:接收事件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判断是否为入侵行为或异常现象,之后将判断的结果转变为告警信息。(3)事件数据库:存放中间和最终数据的地方。(4)响应单元:根据告警信息做出反应。
入侵检测的分类
2.2
按数据源分类
根据检测所用数据的来源可以将入侵检测系统分为如下三类:(1)基于主机(Host-Based)的入侵检测系统其检测的目标系统主要是主机系统和本地用户。(2)基于网络(Network-Based)的入侵检测系统不依赖于被保护的主机操作系统,实时监视并分析通过网络的所有通信业务。(3)基于混合数据源的入侵检测系统综合了基于网络和基于主机两种特点的混合型入侵检测系统。
其它设备
网络设备大多具有完善的关于设备的性能、使用统计资料的日志信息,如交换机、路由器、网络管理系统等,帮助判断已探测出的问题是与安全相关的还是与系统其它方面原因相关。安全产品大多能够产出自己的与安全相关的活动日志,如防火墙、安全扫描系统、访问控制系统等,日志包含信息。
入侵检测系统的信息分析
2.8
(1)信息收集阶段从入侵检测系统的信息源中收集信息,包括系统、网络、数据以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等。(2)信息分析阶段分析从信息源中收集到的有关系统、网络、数据及用户活动的状态和行为等信息,找到表示入侵行为的异常信息。入侵检测的分析方法包括模式匹配、统计分析、完整性分析等。(3)告警与响应阶段入侵检测系根据检测到的攻击企图或事件的类型或性质,选择通知管理员,或者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阻止入侵行为的继续。

《入侵检测技术讲解》课件

《入侵检测技术讲解》课件

基于签名
使用事先定义的攻击特征来识 别入侵活动。
常见的入侵检测技术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 主机入侵检测系统(HIDS) 行为入侵检测系统(BIDS) 异常入侵检测系统(AIDS) 混合入侵检测系统(HIDS/NIDS)
应用场景
1
企业安全
保护企业网络和敏感数据,预防潜在的
政府机构
2
入侵行为。
维护国家安全,预警和阻止恶意入侵。
3
云计算
检测和防范云环境中的入侵行为。
挑战和未来发展
复杂性增加
随着网络的复杂性和攻击手段的 进化,入侵检测变得更加困难。
机器学习与AI
新威胁的出现
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有 望提高入侵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新的威胁和攻击手段的不断出现, 需要不断更新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分析网 络流量,识别出潜在的入 侵行为和攻击特征。
2 行为分析
该方法通过对用户行为进 行建模和分析,检测可能 存在的异常行为。
3 特征匹配
入侵检测系络入侵检测
监控网络中的入侵行为和攻击。
主机入侵检测
监视和检测主机上的入侵行为。
总结和展望
入侵检测技术在保护网络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我们可以期待更高效、智能的入侵检测系统的出现。
《入侵检测技术讲解》 PPT课件
欢迎来到《入侵检测技术讲解》,本课程将深入讲解入侵检测技术的定义、 原理、分类、应用场景以及挑战和未来发展。让我们开始探索这个引人入胜 的领域吧!
定义和背景
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它的作用是监视和检测网络中的异常活动和安全漏洞。
基本原理
1 流量分析

入侵检测技术ppt课件共132页PPT

入侵检测技术ppt课件共132页PPT
反复无常,鼓着翅膀飞逝
入侵检测技术
惠东
入侵检测的定义
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发现各种攻 击企图、攻击行为或者攻击结果,以保证 系统资源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便是入 侵检测系统
IDS :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 他提出了一种对计算机系统风险和威胁的分类方
法,并将威胁分为外部渗透、内部渗透和不法行 为三种
▪ 还提出了利用审计跟踪数据监视入侵活动的思想。
这份报告被公认为是入侵检测的开山之作
入侵检测的起源(4)
从1984年到1986年,乔治敦大学的Dorothy Denning 和SRI/CSL的Peter Neumann研究出了一个实时入侵检 测系统模型,取名为IDES(入侵检测专家系统)
显然,对用户活动来讲,不正常的或不期望的 行为就是重复登录失败、登录到不期望的位置 以及非授权的企图访问重要文件等等
系统目录和文件的异常变化
网络环境中的文件系统包含很多软件和数据文 件,包含重要信息的文件和私有数据文件经常 是黑客修改或破坏的目标。目录和文件中的不 期望的改变(包括修改、创建和删除),特别 是那些正常情况下限制访问的,很可能就是一 种入侵产生的指示和信号
局限性 无法处理网络内部的攻击 误报警,缓慢攻击,新的攻 击模式 并不能真正扫描漏洞
可视为防火墙上的一个漏洞 功能单一
入侵检测起源
1980年 Anderson提出:入侵检测概念,分类方法 1987年 Denning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入侵检测模型
独立性 :系统、环境、脆弱性、入侵种类 系统框架:异常检测器,专家系统 90年初:CMDS™、NetProwler™、NetRanger™ ISS RealSecure™

黑客攻击与入侵检测讲义(PPT 42张)

黑客攻击与入侵检测讲义(PPT 42张)
第三,数据包过滤。利用网络设备的配置来进行数据 包过滤,比如配置路由器,使其能够拒绝来自网络外 部但具有网络内部IP地址的数据包的连接请求。
8

-协议欺骗类的攻击与防范


2.源路由器欺骗攻击与防范一般情况下,信息报从起点到终点走过的路径是 由位于此两点间的路由器决定的,数据包本身只 是知道从哪里出发,到达目的地是哪里,不知道 也不关心沿途经过的具体路径。源路由可以使信 息包的发送者将此信息包经过的路径写在数据包 里,是数据包沿着一个对方不可预料的途径到达 目的主机。仍以上面源IP地址欺骗例子说明如下:





想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技术,如进入别人电脑修改一下 文件和系统,算是打个招呼,也会让对方对自己更加崇拜; 看不惯他人的某些做法,又不方便当面指责,于是攻击他 的电脑教训一下; 好玩,恶作剧,这是许多人或者学生入侵或破坏的主要原 因,除了有练功的效果外还有探险的感觉; 窃取数据,偷取他人的QQ、网游密码等,然后从事商业 活动; 对某个单位或者组织表示抗议。
4

黑客攻击防范措施



黑客攻击的原因


由于少数高水平的黑客可以随意入侵他人电脑,呗在 被攻击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窃取电脑中的信息后悄悄 退出,于是,很多人对此产生较强的好奇心和学习黑 客技术的欲望,并在了解了黑客攻击技术后不计后果 地进行尝试,给网络造成极大的安全威胁。 黑客常见攻击的理由如下:
7


-1.源IP地址欺骗攻击与防范
为防止源端IP地址欺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 以防范,尽可能地保护系统免受这类攻击。

第一,放弃基于地址的信任策略。抵御这种攻击的一 种简易方法就是抛弃以地址为基础的验证。不允许 remote类别的远程调用命令的使用,这将迫使所有用 户使用其它远程通信手段。

《入侵检测》课件

《入侵检测》课件

实时性
系统对入侵事件的响应速度, 快速响应能够减少损失。
可扩展性
系统能够随着网络规模和安全 需求的变化进行扩展的能力。
04 入侵检测面临的挑战与解 决方案
高性能计算环境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挑战
随着高性能计算环境的普及,入侵检测系统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急剧增加,对数据处理速 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解决方案
采用分布式计算技术,将数据分散到多个节点进行处理,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同时,利 用GPU加速技术,提高算法的并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速度。
网络型
部署在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和数据 包内容。
主机型
安装在目标主机上,监测主机的系统日志、进程等信 息。
混合型
结合网络型和主机型的特点,同时监测网络和主机环 境。
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指标
检测率
能够检测到的入侵事件的比例 ,是衡量入侵检测系统性能的
重要指标。
误报率
将正常行为误判为入侵事件的 比例,低误报率可以提高系统 的可信度。
要点二
面临的挑战
利用量子计算的并行性和量子纠缠等特性,可以加速加密 和解密等计算密集型任务,提高入侵检测的性能和安全性 。
目前量子计算仍处于发展初期,技术尚未成熟,且量子计 算在入侵检测中的应用仍面临许多挑战和限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入侵检测技术
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技术
总结词
基于异常的入侵检测技术通过监测系统中的异常行为或流量模式来识别入侵行 为。
详细描述
该技术通过建立正常行为模式,并将实际行为与该模式进行比较,以检测异常 行为。如果发现异常行为,则触发警报。
基于误用的入侵检测技术

第8章入侵检测技术PPT讲义

第8章入侵检测技术PPT讲义

入侵 行为
时间信息
添加新 的规则
如果正常的用户行为与入侵特征匹配,则系统会发生误报 如果没有特征能与某种新的攻击行为匹配,则系统会发生漏报
异常检测技术
1. 前提:入侵是异常活动的子集
2. 用户轮廓(Profile): 通常定义为各种行为参数及其阀值的集合,用于描述 正常行为范围;检查实际用户行为和系统的运行情况是否偏离预设的门限?
较,得出是否有入侵行为
异常检测(Anomaly Detection) ——基于行为的检测
总结正常操作应该具有的特征,得出正常操作的模型 对后续的操作进行监视,一旦发现偏离正常操作模式,即进
行报警
误用检测技术
1. 前提:所有的入侵行为都有可被检测到的特征
2. 攻击特征库: 当监测的用户或系统行为与库中的记录相匹 配时,系统就认为这种行为是入侵
中止连接
Internet
商务伙伴
外外部部攻攻击击
类程序附在电子邮件上传输
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
摄像机=IDS探测引擎
监控室=控制中心
后门 Card Key
保安=防火墙
形象地说,IDS就是一台智能的X光摄像机,它能够捕获并记录网络上的所有数据, 分析并提炼出可疑的、异常的内容,尤其是它能够洞察一些巧妙的伪装,抓住内 容的实质。此外,它还能够对入侵行为自动地进行响应:报警、阻断连接、关闭 道路(与防火墙联动)
通过提交上千次相同命令,来实施对POP3服务器的拒绝 服务攻击.
入侵检测系统发现该行为发生次数超过预定义阈值,认 为是异常事件。
实例二:暴力破解FTP账号密码
黑客得知FTP Server存在用户名admin 使用字典程序对admin用户暴力猜密码 入侵检测系统会发现在很短的时间内会出现大量如下数

第6章-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系统PPT课件

第6章-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系统PPT课件
• 入侵检测系统是继防火墙之后,保护网络安全的第 二道防线,它可以在网络受到攻击时,发出警报或 者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以保证网络的安全。
2021
3
6.1入侵检测系统
• 我们可以通过入侵检测系统(IDS)和监控时间日志两种 方法就可以及时得到有关的网络安全事件。
2021
4
入侵检测系统
• 入侵检测系统(IDS)是一种用来确定不需要的网 络活动,并向有关人员发警报以便及时采取措 施的检测系统。
第6章 入侵检测和入侵防御系统
2021
1
目录
1 入侵检测系统 2 主动响应与IPS 3 入侵防御讨论
2021
2
6.1入侵检测系统
• 传统上,企业网络一般采用趋复杂多样, 单纯的防火墙策略已经无法满足对网络安全的进一 步需要,网络的防卫必须采用一种纵深的、多样化 的手段。
全,任何响应系统必须与该网关通过本地接口连接, 要么通过远程接口连接,以便能够影响路由决策(可 以使用SnortSam软件实现),或者流量直接经过主 动响应系统本身(可以使用Fwsnort或snort_inline 软件实现)。
➢ SnortSam、Fwsnort和snort_inline软件如何 保护网络不受攻击,在本节内有详细的介绍。
➢ 虽然Snort的功能非常强大,但其代码非常简洁,可 移植性非常好。迄今为止数百万的下载量使得Snort 成为使用最为广泛的入侵保护和检测系统,并且成 为了事实上的行业标准。
2021
9
Linux系统上Snort配置
& Snort最主要的功能是对入侵进行检测,其工作方式 是对抓取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后,与特定的规则模式进 行匹配,如果能匹配,则认为发生了入侵事件。

第7讲 网络入侵检测PPT幻灯片

第7讲 网络入侵检测PPT幻灯片
1、入侵 (Intrusion)
入侵是指未经授权蓄意尝试访问信息、窜改 信息,使系统不可靠或不能使用的行为。它 企图破坏计算机资源的:
完整性(Integrity) 机密性(Confidentiality) 可用性(Availability) 可控性(Controliability)
2、漏洞
四、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1、根据原始数据的来源 2、根据检测技术进行分类 3、根据体系结构分类 4、根据响应方式分类
1、根据原始数据的来源-主机IDS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
定义:安装在单个主机或服务器系统上,对针对 主机或服务器系统的入侵行为进行检测和响应, 对主机系统进行全面保护的系统。
主机入侵检测系统主要是对该主机的网络连接行 为以及系统审计日志进行智能分析和判断。
1、主机IDS示意图(1)
1、主机IDS示意图(2)
入侵检测系统的核心功能 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入侵检测系统对进出网络或主机的数据
流进行监控,看是否存在对系统的入侵行为,另一个是评估系统关 键资源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看系统是否已经遭受了入侵。
记录、报警和响应
入侵检测系统在检测到攻击后,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阻止攻击或 响应攻击。入侵检测系统作为一种主动防御策略,必然应该具备此 功能。
要保证用来检测网络系统的软件的完整性, 特别是入侵检测系统软件本身应具有相当强
的坚固性,防止被篡改而收集到错误的信息
1、CIDF模型-事件分析器
事件分析器接收事件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判断是否 为入侵行为或异常现象,最后将判断的结果转变为告 警信息。 分析是核心 效率高低直接决定整个IDS性能 分析方法: 模式匹配 统计分析 完整性分析(往往用于事后分析)
入侵要利用漏洞,漏洞是指系统硬 件、操作系统、软件、网络协议等在设 计上、实现上出现的可以被攻击者利用 的错误、缺陷和疏漏。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威胁防范与入侵检测技术培训ppt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威胁防范与入侵检测技术培训ppt

企业网络安全合规性要求
ISO 2700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帮助企业建 立和维护有效的信息安全措施。
PCI DSS
支付卡行业数据安全标准,适用于所 有涉及支付卡交易的企业,确保卡支 付数据的安全。
个人隐私保护法规
GDPR
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为欧盟居民提供更严格的数据保护和隐私权。
CCPA
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为加州居民提供更严格的数据保护和隐私权。
案例分析
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 影响和应对措施,总结经验和教训。
3
案例总结
对案例分析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建 议,提高组织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05
与合规性
国际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国际互联网治理组织
例如,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 (ICANN)、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ETF)等,负责制定和推动网络安全相关的国 际标准、协议和规范。
数据加密技术
对称加密算法
混合加密
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常 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AES、DES等。
结合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 的特点,以提高加密的安全性和效率 。
非对称加密算法
使用不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常 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有RSA、DSA等 。
身份认证技术
用户名密码认证
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 ,但密码容易被猜测或破解。
动态口令认证
使用动态生成的口令进行身份验证 ,提高了安全性。
多因素认证
结合多种认证方式,如用户名密码 、动态口令、生物特征等,以提高 身份认证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侵检测框架包括通用入侵检测框架CIDF和入侵 检测交换格式IDDEF。 2.入侵检测交换格式IDEF
入侵检测工作组IDWG定义和设计了入侵检测的数 据模型,用于描述在不同组件之间所交换的各种警报 信息、控制命令和配置信息等通信数据。
.
6.3 入侵检测系统的部署
6.3.1 定义IDS的目标 不同的组网应用可能使用不同的规则配置,所以
.
6.2.1 其于主机系统结构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HIDS)通常从主机的审计记
录和日志文件中获得所需要的主要数据,并辅助以主机上 的其他信息。
.
6.2.2 基于网络系统的结构
基于网络的入侵 检测系统(NIDS), 如图所示,它在共享 式网络上对通信数据 进行侦听并采集数据 ,分析可疑现象。与 主机系统相比,这类 系统对入侵者而言是 透明的。
用户在配置人侵检测系统前应先明确自己的目标,建 议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
1.明确网络拓扑需求 2.安全策略需求 3.1DS的管理需求
.
6.3.1 定义IDS的目标
1.明确网络拓扑需求。 分析网络拓扑结构,需要监控什么样的网络,是交换
式的网络还是共享式网络;是否需要同时监控多个网络, 多个子网是交换机连接还是通过路由器/网关连接;选择网 络入口点,需要监控网络中的哪些数据流,IP流还是 TCP/UDP流,还是应用层的各种数据包;分析关键网络组件 、网络大小和复杂度。
.
6.3.1 定义IDS的目标 2.安全策略需求。
是否限制Telnet,SSH,HTTP,HTTPS等服务管理访问 ;Telnet登录是否需要登录密码;安全的Shell(SSH)的 认证机制是否需要加强;是否允许从非管理口(如以太网 口,而不是Console端口)进行设备管理。
.
6.3.1 定义IDS的目标 3.IDS的管理需求。
.
6.1.2 误用入侵检测技术
通过误用入侵检测技术可以看出,其缺点是漏报率会增加 ,因为当新的入侵行为出现或入侵特征发生细微变化,误 用检测技术将无法检测出入侵行为。
.
6.2 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原理
入侵检测系统(IDS)可以用来保护不同的对象,有 的IDS仅用来保护某台主机的安全;有的IDS用来检测内 部用户对内部网络的攻击行为;有的IDS用来检测外部网 络用户对内部网络的攻击;还有的采用分布式入侵检测 系统结构,即在多个点部署IDS,进而在不同的层次、不 同的区域使用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 主讲教师:曹秀莲 计算机网络教研室
.
主要内容:
• 入侵检测的定义 • 入侵检测的分类 • 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原理
.
6.1 入侵检测方法
入侵:包括发起攻击的人取得超出范围的系统控制权、收集 漏洞信息,造成拒绝访问或对计算机危害的行为。
入侵检测:是对入侵行为的发觉。它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或系 统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 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
.
6.2.3 基于分布式系统的结构 在大范围网络中部署有效的IDS推动了分布式入侵检
测系统的诞生和不断发展。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一般具有 如图所示的体系结构。 分布式系统的几种类型: 集中式协同检测 层次化协同检测 完全分布式协同检测
.
6.2.4 入侵检测系统需求特性
入侵检测的部署与实现是和用户的需求密切相关的入 侵检测系统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入侵检测框架包括通用入侵检测框架CIDF和入侵 检测交换格式IDDEF。 1.通用入侵检测框架CIDF
CIDF的主要工作在于集成各种IDS使之协同工作 ,实现各IDS之间的组件重用,所以CIDF也是构建分 布式IDS的基础。
.
6.2.5 入侵检测框架简介
CIDF的体系结构
.
6.2.5 入侵检测框架简介
.
6.2.4 入侵检测系统需求特性
入侵检测的部署与实现是和用户的需求密切相关的入 侵检测系统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6.可适应性。 检测系统应能实时追踪系统环境的改变, 7.准确性。 检测系统不能随意发送误警报和漏报。 8.安全性。 检测系统应不易于被欺骗,能保护自身系统的 安全。
.
6.2.5 入侵检测框架简介
1.可靠性。 检测系统必须可以在无人监控的情况下持续运 行。 2.容错性。 入侵检测系统必须是可容错的,即使系统崩溃 ,检测系统本身必须能保留下来,而且不必在 重启系统时重建知识库。
.
6.2.4 入侵检测系统需求特性 入侵检测的部署与实现是和用户的需求密切相关的入
侵检测系统应该具有以下特点:
3.可用性。 入侵检测系统所占用的系统资源要最小,这样 不会严重降低系统性能。 4.可检验性。 入侵检测系统必须能观察到非正常行为。 5.对观察的系统来说必须是易于开发的。
.
6.1.1 异常入侵检测技术
异常检测只能识别出那些与正常过程有较大偏差的行 为,而无法知道具体的人侵情况。由于对各种网络环境的 适应性不强,且缺乏精确的判定准则,难以配置,异常检 测经常会出现错报和漏报情况。
.
6.1.2 误用入侵检测技术
误用检测(Misuse Detection)的前提是首先提取已知入侵 行为的特征,建立入侵特征库,然后将当前用户或系统行 为与入侵特征库中的记录进行匹配,如果相匹配就认为当 前用户或系统行为是入侵,否则人侵检测系统认为是正常 行为。
入侵检测系统:指的是任何有能力检测系统或网络状态改变 的系统或系统的集合,它能发送警报或采取预先设置好的行 动来帮助保护网络。
.
6.1.1 异常入侵检测技术
异常检测(Anomaly Detection)技术是运行在系统层或 应用层的监控程序通过将当前主体的活动情况和用户轮廓 进行比较来监控用户的行为。 错报(False Positive):系统错误地将异常活动定义为入 侵。 漏报(False Negative):系统未能检测出真正的入侵行为 。
有哪些接口需要配置管理服务;是否启用Telnet 进行设备管理;是否启用SSH进行设备管理;是否启用 HTTP进行设备管理;是否启用HTTPS进行设备管理;是 否需要和其他设备(例如防火墙)进行联动
.
6.3.2 选择监视容
1.选择监视的网络区域 在小型网络结构中,如果内部网络是可以信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