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礼制坛庙
中国古建筑与园林第四章古代坛庙建筑
2. 社稷、先农、先蚕祭坛
社稷当中的“社”指的是“后土之神” ,“稷”指的是“五谷之神”。
先农祭祀和先蚕祭祀反映了古代男耕女 织的自然经济形态。
3.五岳、五镇、四海、四渎祭祀坛庙
五岳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五镇是五岳之外的五座名山。东镇沂山 、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北镇医巫闾 山、中镇霍山。
四海指的是东海、南海、北海、西海。
四渎是古人对四条独流入海的河流的总 称,分别为河(黄河)、江(长江)、 淮(淮水)、济(济水)。
(二)宗庙与家庙 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先的处所
。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又称为太庙。
大夫以下祭祀祖先的处所皆称家庙,或 称家祠、祠堂。依宗族组织又可分为宗 祠(总祠)和家祠。
现在的孔庙坐北朝南,南北长600米,东 西宽145米,占地约9万平方米,前后共 有9进院落,以南北轴线为中轴线,布局 严整,左右对称,气势雄伟。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是孔庙中最重要 的建筑,被称为“东方三大殿”之一。
六、其他坛庙建筑
(一)太原晋祠 早在北魏时期就已建成,距今至少有
1500年。 晋祠本是为纪念周武王的次子叔虞而建
妈祖庙为祭祀海神林默而建,宋代以来 开始出现在我国的江海河滨。
祭祀妈祖的庙宇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 福建湄洲妈祖庙和台湾北港妈祖庙。
第二节 现存著名古代坛庙建筑
我国主要的坛庙建筑有位于北京的天坛 、太庙、社稷坛、地坛、日坛、月坛、 先农坛,位于泰山南麓的岱庙,位于嵩 山的中岳庙,位于华山的西岳庙,位于 衡山的南岳大庙,位于曲阜的孔庙,位 于太原的晋祠,位于成都的武侯祠等等 。
三、坛庙建筑的类型
(一)自然神祗坛庙 这一类坛庙的祭祀对象为天、地、日、
坛庙
坛庙10建工五班范林忠一.坛庙的内涵坛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建筑文化中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坛庙在形式上是建筑,而在内涵上是文化,是以一定的建筑形式为载体的文化,它是“一种介于宗教建筑与非宗教建筑之间,具有一定国家宣教职能的建筑。
坛庙建筑中供养对象是天上神仙或已升天的人间伟人;有一套敬神的仪轨及节日;崇拜的目的是求福保安,这些特征与宗教要求是相类似的。
但它又不完全是宗教建筑,因为在坛庙中没有类似僧、道、阿訇等宗教职业者;也没有宣传神佛信仰义理的经书、道臧等。
”[1]坛庙是中国古代传统“礼”学范畴内的一类建筑,更进一步说是与儒家道统相关的一类祭祀性建筑,更多的具有国家宣教的职能。
中国古代社会除以“礼”来制约各类建筑的形制之外,同时还有一系列由“礼”的要求而产生的建筑类型,庙、坛、祠等均属于这类礼制建筑。
二.坛庙的种类坛庙从建筑本身的性质上可以分为皇家坛庙和普通坛庙两类。
皇家坛庙是帝王家对天、地、祖先等对象举行祭祀典礼的地方。
普通坛庙多数为民间祠庙,它们遍布城内外。
与皇家坛庙比起来,民间祠庙在数量上成倍超出,而在建筑规模与等级上则大大不及,表现出更多的随意与朴素。
坛庙从建筑的形制上可以分成坛与庙两个大类,坛就是祭坛,庙就是祠庙;而坛和庙又可以细分成更多的种类。
本文以建筑形制的特点来讨论坛庙的分类。
1.祭坛坛,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坛,祭场也,从土,亶声,徒干切。
”原来是指在平坦的地面上用土堆筑的高台。
在我国古代,坛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祭祀,所以就有了“祭坛”的名称。
但在盟誓、朝会、封拜大的时候,古人也经常筑坛行事以此表示郑重,例如当年刘邦就曾筑坛聚会,拜韩信为大将。
后来,坛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专用的祭祀性建筑;规模由简而繁,体型随祭祀对象的特征而有变化,或是圆形,或是方形。
现存的祭坛都很有代表性,以其祭祀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
老北京常说的“九坛八庙”到底是哪些坛、哪些庙?
老北京常说的“九坛八庙”到底是哪些坛、哪些庙?“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坛庙建筑是中国古代礼制建筑和都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传统的礼治体系中占据着核心位置。
坛即祭坛,原义是指在铲除杂草的平坦地面上,用土筑堆用于祭祀神灵的高台;庙即宗庙,是供奉神佛、名人或祖宗神位的地方。
作为一个有着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名城,直到今天北京还保留有较多的坛庙建筑,因此在北京民间一直流传着“九坛八庙”的说法。
作为皇家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北京的九坛八庙最初形成于明成祖定都北京后,后来的明代嘉靖皇帝通过“更定祀典”,对京城的坛庙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展,初步奠定了九坛八庙的格局,在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又作了一定的完善。
九坛八庙作为最高规格的皇家礼制建筑,集中展现了明清两代京城的祭祀文化和建筑文化,是中国坛庙建筑的典范之作。
虽说九坛八庙是皇家礼制建筑,但是“九坛八庙”这种说法却没有官方正式的出处,而是通过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交谈中流传下来的。
其实“九坛八庙”的说法并不准确,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家坛庙远不止这些,仅在明代修建的祭坛就有17座之多。
之所以说“九坛八庙”,是因为这些坛庙规格高、名气大。
“天地君亲师”是儒家最基本的伦理纲常,也是古代中国人传统的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等价值观念的核心所在。
从祭祀的对象和内容上,可以把九坛八庙分为两类。
首先是最原始的自然崇拜,也就是对天地的敬畏,明清时期帝后主要在京城九坛进行此类祭祀活动,京城九坛包括太岁坛、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农坛、先蚕坛、祈谷坛。
其次是在京华八庙对祖先、宗教神灵、名流等进行祭祀供奉,京华八庙包括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皇堂子、文庙、历代帝王庙。
京城九坛明朝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之后,先后建造了社稷坛和大祀殿(祈谷坛),在明代嘉靖之前一直奉行的是“天地合祀”制度,当时有大臣向嘉靖皇帝建言,说古人在圜丘祭天,在方丘祭地,圜丘应选址在南郊,又圆又高,象征天,方丘应选在北郊,又方又低,象征地,嘉靖皇帝认为有道理,于是大改旧制,于嘉靖九年陆续修建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先蚕坛等坛台,拉开了明清两朝建造坛庙建筑的序幕。
中国礼制坛庙
分明的艺术形象,不但显示出礼仪制度的严肃性,也符
合统一和谐的美学法则。⑤运用象征手法。为了启示人
们对祭祀对象的理性认识,增加它们的神圣性,坛庙建
筑中常用形和数来象征某种政治的和伦理的涵义。如明
堂上圆象征天,下方象征地,设五色象征五方、五行、五
中国古代礼仪性的祭祀建筑。主体建筑是坛(露天
的砖石台)和庙(殿宇),此外,还有安放神主(牌位)
的享殿,斋戒的寝殿(斋宫)或更衣的具服殿,雨雪日
拜祭的拜殿,储放祭器、祭品的神橱、神库,屠宰牺牲
物的牺牲所或宰牲亭,以及门殿、配殿、井亭等附属建
筑。祭祀礼仪是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王朝的重要政治制
又称丘,是祭祀各类神灵的台座。祭祀的种类有天、地、
日、月、星辰、土地、农神、谷神、蚕神、山川、水旱、
灾戾等。京师有全套祭坛,除天地日月外,府、州、县
也有相应的一套。④祠庙,是列入朝廷礼制的祭祀庙宇。
其中一类是祭祀朝廷表彰的历史人物,如北京历代帝王
庙、山东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孟轲庙、山西解州关帝庙、四川成都武侯
完备,明堂辟雍的祭祀功能减弱,成为王权代表的象征性
建筑,宋以后即不再建造。②宗庙,是祭祀祖先的庙宇。
皇帝的宗庙称太庙,王公贵族官吏都有各自的祖庙,庶
人只能在家中设祭。宗庙的等级限制很严,如《礼记·
王制》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历代对各种人的宗庙建筑规格都有详细的规定。③坛,
建筑布置在中心部分,外面有多层围墙,并满植松柏树。
人们在到达主体以前,必须通过若干门、墙、甬道,周
围又是茂密的树木,这就加深了环境的层次,加强了严肃
坛庙、陵墓建筑
•
坛庙建筑
坛庙建筑概述
1. 坛庙属于“礼制建筑” • “礼”起源于原始宗教的祭祀礼仪; • “礼”是中国哲学中“伦理理性”的体现; • “礼”对建筑的制约体现在形成一整套庞大的礼制建筑系列;
• “礼”分五类:吉、嘉、宾、军、凶。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礼记》
---调动“无”的要素,创造肃穆的“天”的气氛; • 以圜丘和祈年殿构成主轴线---间距大,控制区域大; • 采用虚扩的手法; • 不以形象取胜,而以境界取胜---以少总多。
§9-3
一、陵墓建筑的多重意义和特点
1. 侍奉意义
陵墓建筑
“ 事死如事生,礼也。” —— 《左传》 2. 3. 4. 5. 6. 祭祀意义 荫庇意义 显赫意义 追求永恒 工程建造时间漫长,劳民伤财
祈年殿内柱: a. b. c.
核心 4 根井口柱 中间 12 根金柱 外面 12 根檐柱
四季
月
节气 时辰
星宿• Biblioteka 何图形的象征:以圆象天• 方位的象征 正:坐北朝南,南北轴线 偏:坐西朝东,东西轴线 • 色彩象征: 以蓝象天
4.
天坛体现的 “尚无” 思想和“以少总多”的设计手法
• 不使用过多的建筑和超级的体量,而采用超大规模的占地和绿化
二. 明清北京天坛
1. 历史沿革 选址:“国之大者在祀, 祀之大者在郊。”
明初:天地合祭;
嘉靖九年:天地分祭;
2. 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 • 位置--南郊; • 坛墙--两重;主入口在西; • 中轴线偏东;
• 圜丘组群---圜丘、皇穹宇;
• 祈年殿组群---祈年殿、祈谷坛、皇乾殿; • 斋宫 • 神乐署、牺牲所 • 丹陛桥
礼制建筑_精品文档
一、坛、庙、宗祠类建筑
1.坛 “坛”《说文解字》解释为“祭场”,原
来是指在平坦的地面上用土堆筑的高台。 在我国古代,坛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祭祀, 所以,就有了“祭坛”的名称。
唐代的圜丘(天坛)遗址(陕西西安)
明清天坛遗址全景(北京)
明清天坛的祈年殿
明清日坛遗址(北京)
2.庙
江苏周庄沈厅松茂堂
五、阙、华表、牌坊
阙,一方面起着“标表”的作用,用来标 示建筑组群的隆重性质和等级名分,另一 方面起着强化威仪的作用,有效地渲染建 筑组群入口和神道的壮观气势,唐宋以后 演化成宫廷广场的礼制性门楼。
四川雅安高颐阙
华表,两汉时称桓表,也称为神道柱、石 望柱、表、标、碣,起源于原始社会部落 的图腾柱子,以后演变为立于宫殿、亭隅、 桥头、墓前起标志作用的东西,是一种建 筑化的仪仗,有效地起到表崇遵规、显示 隆重和强化威仪的作用。
北京天安门前华表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 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多见于南 方。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 这种牌坊也称牌楼,多见于北方,是一种 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 榜功德。
安徽黄山西递牌楼
庙,是古代供祀祖宗的地方。古代对庙的 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庙宇结构有三个主要部分:即台基、主体 与屋顶。
山东曲阜文庙
文庙大成殿
3.宗祠
宗祠,又称宗庙、祖祠、祖厝、祠堂。它 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 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 议事宴饮的地方。
安徽黄山鲍家祠堂--敦本堂
秦始皇帝陵遗址(陕西临潼)
明长陵全景图(北京昌平)
四Hale Waihona Puke 朝、堂朝,是宫城中帝王进行政务活动和礼仪庆 典的行政区,在于显示帝王的唯我独尊、 显示皇权的统一天下、显示封建统治的江 山永固,所以也泛指朝廷。
中国古代宫殿和坛庙建筑
宫殿和坛庙
皇帝处理政务和 日常生活的建筑群
一、宫殿
• (一)宫殿建筑的文化背景 • 1、尊王以重威
• • •
位于一国的核心
规模宏大 装饰金碧辉煌 使用象征的手法
2、明伦以示礼
2014-12-16
宫殿建筑有专用技术和装饰
• (二)宫殿建筑的布局特征 • 1、象天设都—中轴对称
• 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 和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 念,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 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 • 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 丽,轴线两侧的建筑低小 简单。这种明显反差,体 现了皇权至上; • 中轴线纵长深远,更显 示了帝王宫殿的尊严华贵。
2014-12-16
2014-12-16
明十三陵—宝城宝顶
• 1、墓阙:是 墓前神道两 侧的建筑物, 它渊源于早 期社会建筑 群入口处的 两侧的一种 木构建筑物。
三、陵寝陈设
2014-12-16
2、墓表:在墓前 立华表作为神道 的重要标志
2014-12-16
•
3、牌坊:又称牌楼,是中国古代纪念性建 筑。它不仅自身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 值,而且还把它所在的建筑组群装点衬托的更 加雄伟壮观。
以山为陵
即利用山峰作为陵墓坟头,这样既能体现帝 王的浩大气魄,又可防止盗挖和水土流失,在唐 代最为盛行。唐乾陵、昭陵,就是这种封土形式。
2014-12-16
唐昭陵—以山为陵
2014-12-16
唐乾陵
2014-12-16
陵墓形制
宝城宝顶
这是明、清时期所采用的一种封土形式。在 地宫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在砖城内填土,使之高 出城墙成一圆顶。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儿墙,宛如 一座小城,即“宝城”;高出的圆顶,称为“宝 顶”。宝城上建有明楼,楼内立石碑,刻着皇帝 的庙号、谥号。南京明孝陵、北京明十三陵和河 北清东陵、西陵为其典型代表。
中国古代建筑史——坛庙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圜丘的 形象极 力创造 出一种 与天接 近的感 觉,烘 托出祭 天的主 题。
坛பைடு நூலகம்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在圜丘以北是一组小型的圆形建筑——皇穹 宇。单檐攒尖,内供“昊天上帝”的牌位。 皇穹宇以及神厨,宰牲亭,神库等构成了圜 丘的配套建筑。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圜丘外院墙和棂星门
由外院墙棂星门内望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嘉靖9年 (1530年)初 建时,坛的尺 寸偏小,坛面、 栏板都用兰色 琉璃。乾隆14 年(1749年) 扩建,坛身加 大,坛面、栏 板全部改用石 材,坛身取得 洁白、高雅、 端庄的效果。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圜丘的设计极具象征性,它以圆象天,以方 象地,以“阳数”象征“天数”,以九象征 “极阳数”。坛体层数用3,坛面直径为9丈, 15丈,21丈,全部符合阳数。坛面的环形铺 面石,除圆心用1块圆石外,每层都铺9环, 每环用石从1*9,2*9,一直到最外环的27*9, 都是9的倍数,三层栏板的数目为36,72, 108,也全是9的倍数。
实例:北京太庙
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祖 先的宗庙,位于故宫 前方御道东侧,与西 侧的社稷坛形成“左 祖右社”的对称格局。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始建于明永乐18年 (1420年),嘉靖24年 (1544年)重建,后经 清代增修。有内外三重 围墙。主体建筑由在第 三层围墙内的正殿,寝 殿和祧庙组成。
太庙正门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外坛墙东西相距1703米,南北相距1657米, 实测周长为6553米,占地约273公顷,相当 于故宫的3.7倍。
坛庙建筑的种类以及实例
天坛的正门在西侧,在位于两道坛墙之间的 主路南侧,是神乐署和牺牲所,负责演习礼 乐以及饲养祭祀用牲畜。
中国传统礼制建筑-天坛
其实是答辩的标题地方
SZM
北京天坛是中国礼制建筑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群,建筑由内外两重城墙环 绕,主要建筑有圜丘坛 、皇穹宇、祈年殿
圜丘 [yuán qiū]
圜丘是皇帝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场所,又称祭天坛,位于天坛南半部,坐北 朝南,四周绕以红色宫墙,上饰绿色琉璃瓦,俗称“子墙”,始建于嘉靖 九年(1530), 子墙四周各有一大门。北门叫成贞门,也称北天门;东门叫泰元门,也称 东天门;西门叫广利门,也称西天门。南面正门叫昭亨门,也称南天门。 每座门上题有满汉合璧门额。各门名称的第二个字顺序排列为元、亨、利、 贞。“元”,代表始生万物,天地生物无偏私;“亨”为万物生长繁茂亨 通;“利”,为天地阴阳相合,从而使万物生长各得其宜;“贞”,为天 地阴阳保持相合而不偏,以使万物能够正固而持久。
殿内地板的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带有天然的龙凤花纹, 与殿顶的蟠龙藻井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相互呼应。 宝顶下的雷公柱则象征皇帝的“一统天下”。祈年殿的藻井 是由两层斗栱及一层天花组成,中间为金色龙凤浮雕,结构 精巧,富丽华贵,使整座殿堂显得十分富丽堂皇。
皇穹宇
皇穹宇位于圜丘坛以 北,是供奉圜丘坛祭 祀神位的场所,存放 祭祀神牌的处所。始 建于明嘉靖九年 (1530年),初名泰 神殿,嘉靖十七年 (1538年)改称皇穹 宇。 初为重檐圆形建筑, 是圜丘坛的正殿,清 乾隆十七年(1752年) 改建为今单檐样式。 皇穹宇围垣具有传声 功效,俗称回音壁。
皇穹宇围垣具有传声功 效,俗称回音壁。历史 上皇穹宇围垣的传声功 效颇使人迷惑。 1953年,汤定元教授对 皇穹宇建筑的声学效果 进行了测试,认为皇穹 宇围垣周密,表面光洁, 使声波不被墙体吸纳, 进而发生了反射,于是 产生了回音,形成了独 特的声学现象。这是历 史上第一次对天坛诸建 筑的回声现象进行的科 学解释。
礼制建筑 坛庙
坛庙建筑——实例分析
③ 以建筑形象表现“天”
·以圆象天 古人天圆地方,圜丘\祈年殿\皇穹宇\半圆围墙等 ·很矮的围墙来扩大形象(圜丘) 如圜丘的尺度并不大,但用更矮的围墙衬托它。 ·高台基和重檐屋顶: 祈年殿自身的尺度并不大,但三重檐和三层 汉白玉的台基使之变的高大。 ·色彩: 蓝色的琉璃瓦 ④ 创造崇天的境界:以圜丘和祈年殿为两个中心, 是最理想的观天场所,二者由丹陛桥连接在一起。 且丹陛桥被抬高,长361m,宽29.4m,分为三条道, 中心神道右为王道,左为御道。形成天高地阔的境 界,以表现天的广阔。
坛庙建筑——实例分析手法 和艺术特色
1.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 2.天坛的规划意匠和设计手法(象征手法) 3.天坛体现的“尚无”思想和“以少胜多”手 法
明清北京天坛总平面
坛庙建筑——实例分析
1.天坛的布局和建筑组成
·位置为城郊外(后因城市加大,变成城市之中) ·坛墙 内外两圈墙4000亩,外圈:1650.3x 1725 m 内圈:1228x1065.2 m (北京故宫960x760 m² ) ·圜丘组群 圜丘、皇穹宇 (圜丘为冬至祭天所用) ·祈年殿组群 祈年门、祈年殿、皇乾殿 (祈年殿为春天祈祷丰收所用) ·离宫组群 (设有护城河) ·丹陛桥 (丹陛桥为最早) ·神乐署,牺牲所
2.坛庙建筑的发展是追求系列性统一性的过程
①最初的崇拜是无序的,多元的,建立一元化的 崇拜体系 ②首先树立“天”的唯一性 ③将各类自然人文神祗坛庙向首都集中,烘托帝 王君临天下的权威 ④追求祭礼的合理规模,早期大小坛庙不可胜数, 成为一种负担 ·北魏时国家祭祀的坛庙1075所 ·一年所用牲品选75500头 ·汉武帝废掉70% 之多
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建筑学专业
中国建筑史
中国古建筑那些事儿——坛庙建筑
中国古建筑那些事儿——坛庙建筑庙坛是中国古代的祭祀建筑。
中国古代的祭祀并不是宗教,是起源于原始时代人们对于天地,自然和祖先的敬畏。
中国是农业国,当时天地自然决定了是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圣贤祖宗等前辈先人创造了文化,生养教育子孙,所以人们对于天地神灵、自然万物、祖先前人充满敬畏和感激之情,自古就形成了在特定的时节祭祀天地祖宗的传统。
北京天坛鸟瞰天坛是中国古代祭天的场所,是最高等级的祭祀礼仪,只有皇帝才能祭。
天坛的占地面积是故宫的三倍,可见其地位和重要性。
祭祀分为两类,一类是祭祀天、地、日、月、社稷以及风云雷电山川河流等自然神灵,这类祭祀表达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中祭天是最高等级的仪式,只有皇帝才能祭天,因为皇帝是“天子”,上天之子。
成都武侯祠另一类是祭祀人物,国家级的,最高级别是祭孔子,全国各地都有孔庙、文庙。
数量最多,最普及的是老百姓祭祖宗,即家庙、祠堂。
还有各地祭祀的著名人物、历史功臣等,例如祭屈原的屈子祠、祭诸葛亮的武侯祠等等,这类祭祀表达的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
天坛圜丘坛天坛建筑群中最重要的是这个没有建筑的圜丘坛,皇帝祭天大典就在这个坛台上进行,由三层汉白玉砌筑,工艺极其精美。
祭祀自然神灵的建筑叫“坛”例如天坛、地坛、社稷坛等等;祭祀人物的建筑叫。
“庙“”或者“祠“”。
例如孔庙、关帝庙、家庙、祠堂等。
天坛是坛类建筑的典型代表。
天坛建筑的象征手法主要表现在“形”的象征、“色“”的象征、“数“”的象征三个方面。
在建筑形象上,天坛做成圆形以象天,地坛做成方形以象地。
天坛另一个是“色”的象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中,黄色是最高等级,其次是红色,再次是绿色。
而天坛是个特例,这里最重要的颜色是蓝色,因为这是天的颜色。
天坛中最重要的建筑都是蓝色屋顶,在这里蓝色的地位高过了皇帝专用的黄色。
天坛建筑蓝色屋顶天坛建筑中还有一种象征手法“数”的象征,在中国的建筑文化中“数”是有特殊含义的,其中有信仰层面,也有哲学层面的,即所谓“术数”。
坛庙
中华世纪坛
中华世纪坛位于中 国军事博物馆 与中央电视台之间
世界上最大的汉白玉题字碑
下沉式广场,中心的圣火台
陵墓建筑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基于人
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无论任何阶层 对陵墓皆精心构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陵墓建筑得 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大的古代帝、后墓 群;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陵墓建筑逐步与绘画、书法、雕 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映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
明清皇陵
明清两代皇陵是中国帝王的陵墓中保存最为完整的。 明朝皇帝的陵墓主要在北京的昌平,即十三陵,为明代 定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群,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城北天寿 山下一个三面环山、向南开口的小盆地内。小盆地内的山坡 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这些帝王的陵墓,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 里。陵区内共埋葬着13位帝王、23位皇后和众多的妃子、 皇子、公主及丛葬的宫女等。 明十三陵规模宏伟壮丽,景色苍秀,气势雄阔,是国内 现存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其中规模最宏伟的是长 陵(明成祖朱棣)和定陵(明神宗朱翊钧)。经挖掘发现, 定陵地宫的石拱结构坚实,四周排水设备良好,积水极少, 石拱无一塌陷,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人建造地下建筑的高超 技术。
天坛祈年殿
天坛是世界级的艺术珍品之一,其艺术主题
为赞颂至高无上的"天",全部艺术手法都是为 了渲染天的肃穆崇高,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 就。 天坛在北京南城正门内东侧,是明清两代皇 帝祭天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9)。祭天的坛平面圆形,称圜丘,改 建于清乾隆十七年(1752)。祈祷丰收的祈 年殿重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
天坛利用环境艺术手法以突出"天"的主题,如建筑密度很小,
中国古代坛庙建筑(精品)
天坛
• 平面接近四方形,但 北面的两角采用圆形, 南面则为直角,是附 会中国古代“天圆地 方”之说而设计的, 其中圜丘和祈年殿是 全部建筑的主体。各 主要建筑用蓝色琉璃 瓦顶象征着“青天”,
祈年殿
祈年殿
• 祈年殿是一座三重檐尖 顶圆形大殿。是天坛的 主体建筑,皇帝祈祷五 谷丰登的所在。大殿建 于高6米的三层汉白玉 石台上,纯系砖木结构, 直径32米,高 38 米,白墙、红殿、蓝檐、 金顶。
万代瞻仰石牌灵的庙
• 代表: • 岱庙
中国古代坛庙建筑
• • • • 坛庙建筑的种类: 1、祭祀天地 2、祭祀祖先 3、祭祀圣贤
一、坛
• 坛是中国古代祭祀天、地、社稷等活 动的台型建筑。 • 著名的祭祀坛有天坛、地坛、日坛、 月坛、社稷坛
祭祀天地
• 祭祀天地山川是朝廷的重要政治活动。 《礼记》中规定:“天子祭天地、祭四方、 祭山川,祭五祀”,按照礼制关于郊祭的 原则,祭天于南,祭地于北,祭日于东, 祭月于西。
棂星门
奎文阁
杏坛
武庙(解州关帝庙)
• 祭祀关羽的活动开始较晚。隋开皇九年(589 年),其故乡人在山西运城解州镇盖庙祭祀,成 为武庙之祖。从北宋末年以后,随着关羽的地位 不断升高,直至清顺治九年(1652年),被封为 “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以后又下诏天下郡县立 庙奉祀,关帝庙才遍布全国各地。解州关帝庙也 不断重修、扩建,现占地近100亩,平面布局分 南北两大部分。南以结义园为中心,由牌坊、君 子亭、三义阁等组成,北部为正庙,仿宫殿式布 局,整个建筑布局严谨、轴线分明。
• 五祀:风水学中指祭门神、户神、井神、灶神、 中溜(土地神和宅神)。
天坛
• 天坛位于北京外城南 部永定门的东侧,系 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明朝迁 都北京时所建,是明 清两代皇帝祭天与祈 祷丰年的地方。现在 的规模是明嘉靖九年 (1530年)建成的。 天坛整个组群由内外 两重墙环绕,总面积 280公倾。
坛庙
享堂内两侧悬 挂罗应鹤制定 的“八大宗仪” 牌匾来传教子 孙,但文革时 其中七块被销 毁,一块幸免 遇难的被当地 人拿回去糊上 报纸当床板用 了。现在唯一 幸存的那块, 在模糊的字上 还带着文革的 报纸,见证着 一段特殊的历 史。
穿过享堂,左, 中,右三条甬道 各七级台阶进入 核心地带“后 寝”。后寝不同 与一般的祠堂, 有两层。据说后 寝原本一层,但 被中进大堂遮蔽, 有失对祖宗的尊 敬,所以后人加 盖一层阁。但这 个阁又有压在祖 先头上的意思
/share/detail/13813047
太庙平 面图
坛庙—祭祀祖先
• 官员家庙。明代定制:3品以上可建5~9架, 奉5代祖先;3品一下可建3~5架,奉4代祖 先。庙之东侧设祭器库,供储存祭器,衣物, 遗书之用。各地所留明清祠堂数量颇大
我国的徽州和浮梁两地留有一批明代祠堂, 平面布置都用封闭的院落2进,入门卫宽敞 的廊院,大堂3间或5间,敞开无门窗。堂 北设后寖,供祖先神主,后寖有多至9间的, 但内部仍分隔为3间一组,似是当事制度所 限。安徽呈坎东舒祠即属此类。
北京故宫紫禁城前出端门往东,经太庙街门进入太庙区。此 区于太庙垣墙外满布古柏。用常绿树丛造成肃穆气氛,是古 代建筑绿化的成功经验。进入太庙戟门,则庭院空敞,与垣 外适成对比。
太庙占地约十六万五千平方米。太庙本身由高达9米的厚墙 垣包绕,封闭性很强。南墙正中辟券门三道,用琉璃镶贴, 下为白石须弥座;凸出墙面,线脚丰富,色彩鲜明,与平直 单一的长墙强烈对比,十分突出。这一入口处理是相当成功 的。
祠的正门为木制,旁边有两边门,中门无大事不开,平时走 边门,门上几张破旧的门神图让人心仪,但历史不足十年, 完全是装点门面的赝品。呈坎东舒祠
•
从右边门入,里面偌大一个院子进入视野,中间一条长十多 米,宽四,五米的甬道,甬道通向拜台。甬道边原有多株大 树,现只剩一株四百多年的桂花树,它区别一般桂花树是枝 干出土就分出四根主干,向上延伸
中外建筑史4 中国宫殿陵墓坛庙宗教民居建筑
南
中
西
北
五色青赤黄白 Nhomakorabea黑
四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生长过程 生
长
化
收
藏
故宫的五行分析
• 前朝——居南——火——治政——无树 (太和殿广场)
• 后廷(中路)——居北——水——居住— —有树(御花园)
• 后廷(东路)——居东——木——春天, 生长
• 后廷(西路)——居西——金——秋收— —太后居住
• 南三所——南——火——长——皇太子居 住
· 孔子《易》、《书》、《诗》、《礼》、 《乐》、《春秋》------以礼制国,礼制思 想制度化,仪式化,通过制度的繁简,宽严, 仪式的变化和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儒学引 入自然保护神崇拜的鬼神思想为统治者服务。
·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董仲舒 · “君权神授”、“天子受命于天”
把原始氏族祖先的崇拜扩大到国家统治 者及先师贤人崇拜的广度
• “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 威。” (汉高祖重臣萧何)
• 《礼记》:“ 礼,有以多为贵,有以 大为贵,有以高为贵,有以文为贵。” ( “文”即“纹饰”)
3.体现当时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和等级秩序。
• 满足统治者的物质享受,也满足了占 有欲望的心理需求。
• “在中国,它集中体现了古代宗法观 念、礼制秩序及文化传统的大成,没 有任何一种建筑可以比它更能说明当 时社会主导思想、历史和传统。” (杨鸿勋)
2)、元大都宫殿
① 延用了“工字殿”“州桥”“千步 廊”形式。
② 宫城州桥前设棂星门,是对前代宫 殿建筑的发展。
③ 宫殿建筑内容带有民族特色。
(5)、 明、清北京宫殿
明北京宫殿,由蒯祥设计,集中前朝所有 各种宫殿建筑形制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史4.2坛庙
城北增设地坛 清乾隆:加大圜丘,大祀殿—祈年殿(三重檐一律青色)
祈年殿全景
祈年殿 前门
祈年门
祈年殿内部
祈年殿 梁架
祈年殿 天花藻井
皇穹宇
皇穹宇原是放置皇天上帝牌位的地方,结构与祈年殿 基本相同,是单檐蓝瓦,殿顶也有鎏金宝顶,殿下也 有台基和汉白玉的栏杆。在皇穹宇的外面,有一道圆 形磨砖对缝的围墙,门向南开,这就是回音壁。
社稷坛 南门
社稷坛 祭殿
孔庙
由南而北,分为八进。前三进为引导部分:布置牌 坊和棂星门,棂星门至大中门,为孔庙前奏;大中门起 始为孔庙本身,自此起有长方平面的院墙,四角置角楼, 近似宫禁制度。再进,为宏伟的奎文阁,奎文阁后即为 孔庙主体建筑:大成门和大成殿一组。
奎文阁至大成门间,隔一横街;其间有碑亭十三座, 重檐高阁,碑体硕大,为历代帝王所立。
坛庙
一、坛庙建筑的产生与作用 1、产生:源于祭祀 2、作用:助人伦、敦教化、规范社会秩序、
维护统治权威的作用——礼制建筑 二、类型
1、祭祀自然神: 皇帝亲祭:祭天(天坛)地(地坛) (大祀) 祭日(日坛)月(月坛) 祭农(先农坛)桑(先蚕坛) 祭国土政权(社稷坛)
地方祭祀:五岳:泰山、衡山、华山、恒山、嵩山
(中祀)
五镇:祈山、吴山、霍山、会稽山、
巫闾山
四海:东海、南海、西海、北海
四渎:江、河、淮、济
2、祭祀祖先:太庙-帝王祖庙
祠堂、家庙-臣下祖庙
3、祭祀圣贤:文庙(孔庙)、武庙(关帝庙)等
三、实例分析: 天坛
组成:圜丘、皇穹宇、祈年殿
祈年殿
明初:天地合祭—大祀殿(矩形平面) 迁都北京后:天地合祭—大祀殿(圆形平面,三重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方形的“大房子”基址,从遗址准确的南北方位、整
齐的柱网排列和巨大的空间推测,应当是部落集会和祭
祀的场所,即庙的开始。商周非常重视祭祀,祭礼是周
礼的主要部分。《考工记》记载,夏有世室,商有重屋,
周有明堂,都是礼制祭祀建筑。秦时称“□”,它可能
物的牺牲所或宰牲亭,以及门殿、配殿、井亭等附属建
筑。祭祀礼仪是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王朝的重要政治制
度,祭祀的对象有等级,礼仪也有差别,分为大祀、中
祀、小祀3等。每一等级祀礼的祭品、仪仗、 舞乐和建
筑形式,都有严格细致的规定。
种类 原始社会已有祭祀活动,《史记》记载,黄
帝轩辕氏多次封土为坛,祭祀鬼神山川,称为“封禅”,
设半圆形水池,名泮池,象征它们只是辟雍的一半,地方
不能脱离朝廷独立存在。天坛以圆形、蓝色象征天(见
天坛),社稷坛以五色土象征天下一统(见北京社稷坛)。
天为阳,天坛建筑中都含有阳(奇)数堂是十字轴对称的坛庙混合形式,周围
环绕圆形水渠,称为辟雍。东汉以后各类礼制建筑基本
完备,明堂辟雍的祭祀功能减弱,成为王权代表的象征性
建筑,宋以后即不再建造。②宗庙,是祭祀祖先的庙宇。
皇帝的宗庙称太庙,王公贵族官吏都有各自的祖庙,庶
人只能在家中设祭。宗庙的等级限制很严,如《礼记·
来,通过感性的审美感受启示出对当代政治典章和伦理
观念的理性皈依。为此,坛庙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是:①
加深环境层次。坛庙占地很大,但建筑相对较少。主体
建筑布置在中心部分,外面有多层围墙,并满植松柏树。
人们在到达主体以前,必须通过若干门、墙、甬道,周
围又是茂密的树木,这就加深了环境的层次,加强了严肃
建筑中都含有阴(偶)数。某些建筑的梁柱、间架、基
座等构件的数目、尺寸,也常和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取
得对应。这类手法增大了审美活动中的认识因素,也有
助于加强建筑总体的和谐性和有机性。
其中一类是祭祀朝廷表彰的历史人物,如北京历代帝王
庙、山东邹县孟轲庙、山西解州关帝庙、四川成都武侯
祠、山西太原邑姜祠(晋祠)等。由于儒学是封建礼制
的理论基础,孔子在封建社会有特殊地位,所以孔庙在
祠庙中规格最高。孔庙又称文庙,京师以外,各府、州、
县也
都建造地方性文庙。另一类是祭祀著名的山川,秦
汉已专门祭祀泰山,以后固定五岳、五镇、四渎、四海
为朝廷设祭。泰山在五岳中居于首位,所以东岳庙(岱
庙)的规格也最高。⑤杂祀庙,是在城市和乡村中祭祀
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神灵的小祠庙,一部分列入朝
廷小祀等级,大部分只是民间祭祀,如城隍、土地、火
神、马王、龙王、旗纛、后土、天妃、高□等。这类祠
庙的形式比较自由,有些是风景名胜所在,有些是集市
场所。
艺术特征 除了民间杂祀以外,坛庙建筑的艺术形
式都是以满足精神功能为主,要求充分体现出祭祀对象
的崇高伟大,祭祀礼仪的严肃神圣。坛庙建筑的美学特
征是:将丰富的艺术形式与严肃的礼制内容密切结合起
神圣的气氛。②组织空间序列。建筑依纵轴线布置,在
轴线上安排若干空间,主体建筑前面至少有两三个空间
作前导,到主体时空间突然放大,最后又以小空间结束,
使得多层次的环境更富有序列性、节奏感。③突出主体
形象。主体如是殿宇,它的体量、形式、色彩等级别很
高,明显地与众不同;如是祭坛,则重点处理周围环境
们对祭祀对象的理性认识,增加它们的神圣性,坛庙建
筑中常用形和数来象征某种政治的和伦理的涵义。如明
堂上圆象征天,下方象征地,设五色象征五方、五行、五
材等。明堂外环水呈圆形,象征帝王的礼器璧,又象征
皇道运行周回不绝。孔庙也是官学,是教化礼仪的中心,
京师孔庙即太学,设辟雍象征教化圆满无缺,地方孔庙前
王制》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历代对各种人的宗庙建筑规格都有详细的规定。③坛,
又称丘,是祭祀各类神灵的台座。祭祀的种类有天、地、
日、月、星辰、土地、农神、谷神、蚕神、山川、水旱、
灾戾等。京师有全套祭坛,除天地日月外,府、州、县
也有相应的一套。④祠庙,是列入朝廷礼制的祭祀庙宇。
中国古代礼仪性的祭祀建筑。主体建筑是坛(露天
的砖石台)和庙(殿宇),此外,还有安放神主(牌位)
的享殿,斋戒的寝殿(斋宫)或更衣的具服殿,雨雪日
拜祭的拜殿,储放祭器、祭品的神橱、神库,屠宰牺牲
的陪衬,使它的形象引人注目。④显示等级规格,坛庙
是体现王朝礼制典章的重要场所,不但每一类每一等坛
庙要按照制度建造,而且一组之内每个建筑的体量、形
式、装饰、色彩、用料也必须符合等级规矩。这种主次
分明的艺术形象,不但显示出礼仪制度的严肃性,也符
合统一和谐的美学法则。⑤运用象征手法。为了启示人
是坛,也可能是庙,还可能是坛(高台)上建殿的坛庙
混合建筑。汉代坛庙分开,也开始确立祭祀的礼仪等级。
以后各代坛庙数量日益增多,制度日益完善,从礼制内
容上祭祀性建筑可分为5大类:①明堂辟雍,是商周时期
最高等级的礼制建筑,也是象征王权的纪念建筑,天子
在明堂中朝见诸侯,颁布政令,宣讲礼法,也祭祀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