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上是一个以儒家思想为主,释和道为辅并杂有其它封建思想的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的核心是儒家的纲常伦理,把世界万物的生成和变化与封建伦理道德紧紧地连在一起,主张知行合一、天人合一、真善合一。因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统一性、整体性、和谐性及强调人文精神等基本特征。
作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我们有大量的诗、词、歌、赋、格言、俗语,不仅给人带来无尽的艺术享受,而且其中还包含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在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利用名言俗语引入物理课堂教学,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气氛活跃,定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1.名言俗语与新课的引入在讲授运动的相对性时,通过引入歌曲《闪闪红星照我去战斗》中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参考物”的理解。在讲授摩擦生热时,引入成语“钻燧取火”,结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深化知识的理解。在讲授声音的反射时,引入文言句段“余音绕梁,乃三日不绝”,渗透美学欣赏教育;讲声音的音色时,由《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描写“闻其声不见其人”引入,生动形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了伏笔,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名言俗语与概念的引入在学习运动的一些概念时,利用毛主席诗词《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明我们脚下的地球永不停地在运动,
2 由此引入运动是绝对的概念;又如宋代诗人陈与义在一首名为《襄邑道中》的诗中写道:“飞花两岸照晚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从后两句诗中,可引入静止是相对的概念。这些诗词生动、有趣,这样引入物理概念,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自然很快就掌握了这些概念。
3.名言俗语与概念的理解例如,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影子的形成时,可用宋代诗人苏轼的《花影》,有助于学生的理解:“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讲光的色散时,可用毛主席的《菩萨蛮·大柏地》中诗句:“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再如“如坐针毡”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利用名言俗语等解释物理现象,可以使学生有所用,既能受到传统文化教育,又能得到身心陶冶,还可以促进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4.名言俗语与物理规律的教学在杠杆原理的教学中引用“四两拨千金”;在讲解压强的规律中引用“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讲解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时引用“一个巴掌拍不响”;讲授气压增大(降低)沸点升高(降低)时引用“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在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对比时引入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墙内开花墙外香”由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可见,恰当结合名言俗语进行教学能极大地强化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