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弧菌
霍乱弧菌
9.2,可在无盐环境中生长
抗原构造与分群:
H抗原:无特异性 O抗原:分群
一、生物学特性
古典生物型
O-1群
EL Tor 生物型
非O-1群 引起散发性胃肠炎。
O-139型,1992年起引起 霍乱流行。
与人类感染有关的主要弧菌
弧菌
人类疾病
霍乱弧菌O1和O139 血 清群
霍乱
• 剧烈的喷射状呕吐 • 休克、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 • 腹泻物呈米泔水样 • 不治疗,死亡率达60%
致病性与免疫性
• 所致疾病: 霍乱
易感者:人类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 传播途径:消化道
可疑水、食物(菌 103—105,108—1010)
2-3天突然出现剧烈腹泻与呕吐
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肾衰、死亡
甘油盐水缓冲保存液直接镜检革兰染色阴性弧菌悬滴法观察细菌呈鱼群穿梭样运动有助于诊断分离培养接种碱性蛋白胨水增菌目前常用的选择培养基为tcbs硫代硫酸钠柠檬酸胆盐蔗糖培养基霍乱弧菌因分解蔗糖呈黄色菌落挑选可疑菌落进行生化反应血清学反应玻片凝集反应35形成菌膜在ph8890碱性蛋白胨水中生长表面形成菌膜霍乱弧菌在tcbs琼脂平板上的菌落特征1824h在选择培养基琼脂平板tcbs上生长形成较大黄色菌37霍乱弧菌血清学反应凝集反应肌肉注射保护率5036个月口服保护率82100b亚单位灭活菌细胞3年以上基因工程菌苗39致病性与免疫性治
病例分析
一名在印度某水电站工作的44岁工程师,突 发大量水样泻,由于每小时约0.5L液体的丢失, 患者很快出现紫绀及重度脱水症状,肠鸣音减 弱,低血压,血容量减少,其排出物呈等渗, 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发现逗点状微生物。
Q1、患者最有可能患有何种疾病? Q2、如何确诊?
霍乱的名词解释
霍乱的名词解释霍乱(Cholera)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和饮水传播。
这种疾病常常在一些卫生条件恶劣的地区蔓延,尤其是缺乏饮用水和卫生设施的贫穷地区。
霍乱的病原体是一种名为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的细菌。
这种细菌存在于污染的水源中,包括被排泄物污染的水井、河流和湖泊中。
一旦人们通过口腔摄入被污染的水源或食物,霍乱弧菌就会进入人体,而在胃酸的作用下,细菌将释放出毒素。
霍乱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传播,即将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摄入口中。
因此,卫生条件薄弱的地区,尤其是没有接入清洁饮用水和卫生设施的贫困地区,更容易发生霍乱疫情。
这也是为什么霍乱通常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大公共卫生威胁的原因之一。
患有霍乱的人通常会出现剧烈的腹泻、呕吐和腹部痉挛等症状。
这些症状导致患者失去大量体液,引发脱水,严重时可能导致虚脱和死亡。
因此,及时补充体液和电解质对于治疗霍乱病例至关重要。
预防霍乱的关键是改善卫生条件和饮用水质量。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卫生设施,如厕所和洗手设施,以及提供清洁的饮用水供应。
此外,宣传卫生教育也非常重要,教导人们正确的饮食和卫生习惯,避免摄入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和水。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其他组织积极致力于减少霍乱的传播和控制。
他们在霍乱疫苗研发、提供紧急医疗援助和推动卫生改善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改善落后地区的卫生设施和饮水条件,也是解决霍乱问题的重要措施。
尽管霍乱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但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全球努力的结果,霍乱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显著下降。
这是卫生措施、卫生教育和疫苗接种等多方面努力的结果。
综上所述,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传染病,通过粪-口传播在人群中蔓延。
预防霍乱的关键是改善卫生条件和饮用水质量,加强卫生教育以及提供疫苗接种服务。
全球各方应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减少霍乱的传播,为全人类的健康福祉而努力。
霍乱
(四)生化反应
➢ O1群霍乱弧菌和非O1群霍乱弧菌均能发 酵蔗糖和甘露糖,不发酵阿拉伯糖。非O1 群霍乱弧菌对蔗糖和甘露糖发酵情况不同。 此外埃尔托生物型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乙酰 甲基甲醇。O139群霍乱弧菌能发酵葡萄 糖、麦芽糖、蔗糖和甘露糖,产酸不产气, 不发酵肌醇和阿拉伯糖。氧化酶试验和明 胶试验阳性,对绵羊红细胞溶血试验结果 不定,对多粘菌素和复方新诺明不敏感, 鸡血球凝集试验阳性。
吐的症状,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 痉挛者。虽然粪便未培养出霍乱弧菌,但并无其 他原因可查者。如有条件可作双份血清凝集试验, 滴度4倍以上者可诊断。 32.疫源检索中发现粪便培养阳性前5天内有腹泻 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霍乱。
诊断
(二)疑似诊断 1.具有典型霍乱症状的首发病例,病原学检
查尚未肯定前。 2.霍乱流行期间与霍乱患者有明显接触史,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霍乱肠毒素还能促使粘膜杯状细胞分泌粘 液增多,使腹泻水样便中含有大量粘液。 此外腹泻导致的失水,使胆汁分泌减少, 因而腹泻出的大便可成“米泔水”样。 除肠毒素外,内毒素和霍乱弧菌产生溶血 素、酶类及其他代谢产物,也有一定的致 病作用。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二)病理生理 1.水和电解质紊乱 2.代谢性酸中毒 (三)病理解剖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一)发病机制 霍乱弧菌经口进入人体胃部,当胃酸缺乏或被稀释或 入侵菌量较多时,便经胃抵达肠道后通过鞭毛运动,以及弧菌产生的 蛋白酶作用,穿过肠粘膜上的粘液层,在毒素协同菌毛和胡乱弧菌血 凝素的作用下,粘附于小肠上段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上,并不侵入肠 粘膜下层,在小肠的硷性环境中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的肠毒素,细 菌崩解还可释出内毒素。霍乱肠毒素为分子量84kd的蛋白质,由亚单 位A和B组成,肠毒素借助于亚单位B与细胞膜表面的单涎酸神经节苷 脂结合,使活性亚单位A进入细胞膜,A单位中具二磷酸腺苷(ADP) ―核糖基转移酶活性,刺激ADP―核糖,使其转移到具有控制腺苷环 化酶(AC)活性的三磷酸鸟呤核苷(GTP)结合蛋白中,使GTP酶 活性受到抑制,GTP不能水解成GDP,使AC活性相对增强,促使细 胞内三磷酸腺苷转变为环磷酸腺苷(cAMP)。cAMP浓度的急剧升 高,抑制肠粘膜细胞对钠的正常吸收,并刺激隐窝细胞分泌氯化物和 水,导致肠腔水份与电解质大量聚集,因而出现剧烈的水样腹泻和呕 吐。
致病性弧菌
古典生物型(Classical biotype) 埃尔托生物型(EL-Torbio-type)。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革兰染色阴性;弧性或逗点状;在病人“米泔水” 样便中呈“鱼群”样排列;
有一根单鞭毛,运动非常活泼,呈鱼群穿梭样或流 星状,
有菌毛和性菌毛,0139群有荚膜。
致病性弧菌
弧菌属(Vibrio)
弧菌属,为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成弧形的 革兰阴性菌
主要特点
有单鞭毛,运动活泼 培养要求为碱性环境 自然界广泛分布,以水中最多 只要有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
一、霍乱弧菌
霍乱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呕吐、腹泻、失水,死亡率 甚高。属于国际检疫的烈性传染病。
诊断
标本采集:患者粪便、肛拭或剩余食物 分离培养:SS琼脂平板或嗜盐菌选择平板 嗜盐性试验与生化反应 诊断血清进行鉴定
防治
治疗可用抗菌药物 严重病例需输液和补充电解质
抵抗力
El Tor生物型和其它非01群霍乱弧菌 在外环境中的生存力较古典型为强
不耐酸,在正常胃酸中仅能存活4分钟 水中存活长,河水、井水、海水中1-3周 怕热,100℃1-2分钟死亡
致病物质
ToxR蛋白调控的ctxA、ctxB、tcp、zot、ace等基 因
不受ToxR蛋白调控的毒力因子基因hlyA和hap
生化反应:
过氧化氢酶、氧化酶阳性 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不产气 还原亚硝酸盐,吲哚反应阳性 霍乱红反应阳性,不同生物型生化反应不同 (当培养在含硝酸盐及色氨酸的培养基中,产生靛基质与亚硝
酸盐,在浓硫酸存在时,生成红色,称为霍乱红反应)
抗原的构造与分群
有不耐热H抗原和耐热的O抗原。
霍乱弧菌实验室检测
分离培养(两管两板法):
接种后的碱性蛋白胨水37℃培养过夜,取菌膜下表层培养物接种选择性培养 基(庆大/四号/TCBS平板).同时吸0.1~0.2 ml表层培养物转种于 10ml碱性胨水管中作二次增菌,37℃培养6~8h再划线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
平板分离及可疑菌落挑取
平板分离
选择性分离平板应采用9cm分离平板(不建议采用7cm平板),一个平 板分离一个样品(严禁一个平板分离2份或以上样品!! )。 样品平板分离时应进行分区划线分离,平板分离的单个菌落数量应该达到 50个以落挑取
经典的鉴定步骤要求每个平板应挑取5个以上可疑菌落,转种于克氏双糖斜 面或者普通琼脂斜面待分纯培养后,再进行O1、O139群血清玻片凝集试验, 鉴于对霍乱疫情应急处理的考虑,现大多数监测实验室一般采用将血清玻片 凝集试验前置的做法,作为快速筛查的手段,直接对平板上生长的单个可疑菌 落进行玻片凝集试验,出现明显凝集时可做初步报告,对平板上出现可疑凝集 的菌株必须马上转种于克氏双糖斜面或者普通琼脂斜面,待纯培养物生长良 好后再次进行玻片凝集试验加以确证。 庆大霉素平板和4号琼脂:多呈半透明状,菌落中央常呈灰色或灰黑色,并 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加深(由于这类培养基均含有亚碲酸盐成份)。 TCBS(硫代硫酸盐枸櫞酸盐胆盐琼脂):菌落生长呈黄色发亮、表面光滑、 润湿、稍凸起、边缘整齐。 (TCBS平板生长的菌落不能直挑取进行玻片凝 集试验,需按经典方法进行纯培养后再进行玻片凝集试验)
分离培养要点(两管三板法):
挑取粪便,直接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第一管)中,同时划线分离选择 性平板(庆大/四号/TCBS平板,第一板)。 第一管碱性蛋白胨水在37 ℃增菌6-8小时,沾取菌膜下表层液体, 划线分离选择性平板(庆大/四号/TCBS平板,第二板),同时吸取 0.1~0.2 ml表层培养物,接种碱性蛋白胨水(第二管)。 第二管碱性蛋白胨水增菌18小时后划线分离选择性平板(庆大/四号 /TCBS平板,第三板)。
霍乱弧菌检测
该方法适用于早期诊断和快速筛 查,尤其在爆发期间对于大量样
本的检测具有优势。
其他检测方法
01
其他检测方法包括免疫层析试纸 条、免疫荧光抗体染色、电子显 微镜观察等。
02
这些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具有 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敏感性和特 异性相对较低,且操作较为繁琐 。
03
霍乱弧菌检测的临床意义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回顾性调查和 流行病学研究,因为抗体产生需 要一定时间,且在感染后数月仍
可能保持阳性。
血清学检测不能用于早期诊断, 但对于评估疫苗接种效果和群体
免疫水平具有一定的价值。
分子生物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核酸探针或 PCR技术检测霍乱弧菌的遗传物
质。
分子生物学检测具有高敏感性和 特异性,能够快速地检测出极低
02
霍乱弧菌检测方法
粪便培养检测
粪便培养是检测霍乱弧菌的传统方法 ,通过将粪便样本接种在选择性培养 基上,观察是否有霍乱弧菌生长。
粪便培养通常用于确诊霍乱病例,以 及在爆发期间对疑似病例进行筛查。
粪便培养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敏感 性较低,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到结 果。
血清学检测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 的抗霍乱弧菌抗体来诊断霍乱。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先进的检 测技术、试剂和仪器资源,提高全球 霍乱弧菌检测能力。
培训与能力建设
通过国际培训和能力建设项目,提高 各国实验室检测人员的技能和水平, 促进检测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05
案例分析
某地区霍乱弧菌检测案例
01
02
03
背景
某地区出现霍乱疫情,需 要对当地水源、食品和人 群进行霍乱弧菌检测。
特异性
霍乱弧菌
3、食品标本:收到标本应立即检验。先在灭菌的容 器中将固体脏器剪碎后接种碱性胨水。增菌量一 般是检体的5~10倍。为防止食品在培养过程中变 酸影响细菌生长,可将首次增菌的碱性胨水 PH9.2,二次增菌用PH8.6。液体食品可按水样进 行增菌分离。
4、水生动物:选取活的活新鲜的标本。贝类可取壳 内软组织剪碎后增菌,鱼类剪取腮部和肠内容物 投入PH9.2的碱性胨水增菌后再作二次增菌分离。
5、物体表面标本:可用无菌棉拭蘸以碱性胨水涂擦 采样后接种到碱性胨水管中增菌分离。
(三)菌株鉴定
对检出的可疑菌落,以血清学性状为主,结合形 态学和生化性状作出判断。血清学性状以玻片凝 集试验为主,形态学可做革兰氏染色、观察形态、 检查动力;生化学上辅以氧化酶试验和粘丝试验 即可。
谢谢! 谢谢!
(二)检查方法
1、病人粪便标本:所有的大便标本都应经过增菌, 尤其时恢复期病人、带菌者或用过抗菌药物的病 人。急性期病人水样便标本在增菌的同时直涂选 择性培养基培养。 常用的强选择性琼脂:庆大霉素琼脂、四号琼脂 和TCBS琼脂。 弱选择性琼脂:碱性琼脂和碱性胆盐琼脂。
• 霍乱弧菌在庆大霉素琼脂上生长快,36℃ 8~10小 时可出现小菌落,16小时菌落直径达2mm 。菌落 略带灰色、半透明、扁平或稍凸起,光滑湿润。 培养时间延长或室温放置后,菌落略带黄色,中 心厚儿周围透明。 • 霍乱弧菌在四号琼脂上菌落大,带灰黑色,半透 明,光滑湿润,呈水滴样。
1、形态与染色:霍乱弧菌呈弧形或逗点状,长 1~3µm,宽0.3~0.6µm.自病人新分离的霍乱弧菌 形态比较典型,人工培养基上培养稍久即失去弧 形,变成杆状,若直接用病人米泔水样粪便做涂 片镜检,常可见弧菌互相衔接,平行排列如“鱼 群”样。霍乱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无 荚膜。菌体单端有一根鞭毛,可达菌体4~5倍, 运动极为活泼。在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有如夜 空中的流星。
《霍乱弧菌》课件
霍乱弧菌的防治措施
01
02
03
04
预防接种
接种霍乱疫苗,提高人群免疫 力。
饮食卫生
保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避 免食用生冷食物。
水源管理
加强水源管理,保证饮用水安 全。
环境卫生
保持环境卫生,减少霍乱弧菌 的传播。
霍乱弧菌的疫苗研究
传统疫苗
利用灭活或减毒的霍乱弧菌作为疫苗,已取得一定效果。
控制霍乱弧菌的传播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 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防止疫情跨国传播。
THANKS
感谢观看
《霍乱弧菌》PPT课件
• 霍乱弧菌简介 • 霍乱弧菌的生物学特性 • 霍乱弧菌的致病性 • 霍乱弧菌的检测与防治 • 霍乱弧菌的流行病学
01
霍乱弧菌简介
霍乱弧菌的发现与命名
发现
1817年,印度恒河三角洲地区首 次发现霍乱弧菌感染的人类病例 。
命名
由英国医生John Snow在1854年 正式命名为“霍乱”。
霍乱弧菌的抵抗力
霍乱弧菌对干燥、阳光和一般消毒剂 较为敏感,但在水体中可存活数周至 数月之久,甚至在污染的食物或水中 也能存活较长时间。
霍乱弧菌的抵抗力与其变异有关,变 异株可能具有更强的抵抗力,需要引 起关注。
霍乱弧菌对某些抗生素如四环素和氟 喹诺酮类具有抗性,但仍然对一些抗 生素如多黏菌素和磺胺类药物敏感。
霍乱弧菌的形态与结构
形态
霍乱弧菌呈逗点状或弯曲的杆状,大 小约1.5-3微米 x 0.3-0.4微米。
结构
单极鞭毛,无芽孢,无荚膜,革兰氏 染色阴性。
霍乱弧菌的分类地位
01
02
03
生物型
根据其抗原特性和生化反 应的不同,霍乱弧菌可分 为O1型和O139型。
霍乱弧菌
霍乱弧菌包括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Classical biotype)和埃尔托生物型(EL-Tor bio-type)。
这两种型别除个别生物学性状稍有不同外,形态和免疫学性基本相同新从病人分离出古典型霍乱弧菌和ELtor弧菌比较典型,为革兰氏阴性菌(一)形态与染色:霍乱弧菌菌体大小为0.5~0.8*1.5~3μm。
从病人新分离出的细菌形态典型,呈弧型或逗点状。
但经人工培养后易失去弧形而呈杆状,而不易与肠道杆菌区别。
革兰染色阴性。
特殊结构有菌毛,无芽胞,革兰染色阴性。
特殊结构有菌毛,无荚膜与芽胞,有些菌株有荚膜,菌体一端有单根鞭毛和菌毛,运动非常活泼。
若取病人米泔水样粪便或培养物作悬滴观察,细菌运动非常活泼,呈穿梭样或流星状、粪便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其相互排列如“鱼群”状。
(二)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广(18~37℃),故可在外环境中生存。
耐碱不耐酸,在pH8.8~9.0的碱性蛋白胨水或碱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因其它细菌在此pH中不易生长,故初次分离霍乱弧菌常用碱性蛋白胨水增菌。
霍乱弧菌可在无盐环境中生长,而其它致病性弧菌则不能。
霍乱弧菌为过氧化氢酶阳性,氧化酶阳性,能发酵很多常见的单糖、双糖和醇糖,如葡萄糖、蔗糖和甘露醇,产酸不产气;不分解阿拉伯胶糖;能还原硝酸盐,吲哚反应阳性。
在碱性平板上菌落直径为2mm,圆形,光滑,透明。
霍乱弧菌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靛基质反应阳性,当培养在含硝酸盐及色氨酸的培养基中,产生靛基质与亚硝酸盐,在浓硫酸存在时,生成红色,称为霍乱红反应,但其他非致病性弧菌亦有此反应,故不能凭此鉴定霍乱弧菌。
EL Tor型霍乱弧菌与古典型霍乱弧菌生化反应有所不同。
前者Vp阳性而后者为阴性。
前者能产生强烈的溶血素,溶解羊红细胞,在血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周围出现明显的透明溶血环,古典型霍乱弧菌则不溶解羊红细胞。
个别EL Tor型霍乱弧菌株亦不溶血。
霍乱弧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霍乱弧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霍乱弧菌是引起霍乱疾病的病原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菌,具有高度感染性和强病原性。
在全球范围内,霍乱仍然是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导致数十万人死亡。
研究和发展快速、灵敏、特异的霍乱弧菌检测技术对于防控霍乱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主要的霍乱弧菌检测技术包括传统的培养方法、生物化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传统的培养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通常需要48小时以上才能得到结果。
而且,这种方法对于培养条件要求较高,操作繁琐,且在低病原菌负荷样本中检测的灵敏性较低。
生物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检测霍乱弧菌所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来判断其存在与否,但这种方法的特异性有限,容易受到其他细菌的干扰。
免疫学方法主要是利用抗体与霍乱弧菌特异性抗原结合的原理进行检测,例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胶体金法(ICG)。
这些方法具有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的优点,但需要专业的仪器和设备支持,不适用于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和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
分子生物学方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特异性强的检测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霍乱弧菌的检测。
主要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时荧光PCR、核酸序列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到霍乱弧菌的存在,并且不需要复杂的操作步骤和仪器设备,适用于各种样本类型。
目前霍乱弧菌检测技术还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之处。
一些检测方法对样本前处理要求较高,例如样本的含菌量、预处理方法、抽提方法等,这可能导致检测结果的误差。
一些方法在临床应用和大规模采样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于霍乱弧菌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的遗传变异较大,因此需要对不同基因、不同区域的群体进行检测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霍乱弧菌的分布和流行状况。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努力改进和开发新的检测方法。
一些学者提出了基于纳米颗粒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将特定的抗体或核酸与纳米颗粒结合,可实现对霍乱弧菌的高灵敏度检测。
一些研究还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高通量数据分析方法,探索霍乱弧菌的致病机制和特定基因的功能,为新的检测方法的开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霍乱弧菌医学课件
02
霍乱弧菌的检测与诊断
粪便培养法检测霍乱弧菌
粪便培养法是检测霍乱弧菌感染的经典方法,通过将患者的粪便样本接 种到培养基上,在37℃恒温环境下培养24-48小时,观察培养基上是否 有菌落形成。
培养基常用的是碱性蛋白胨水或硫化氢肉汤,这些培养基能够提供霍乱 弧菌生长所需的适宜环境。
如果培养基上出现可疑菌落,可以通过生化试验和血清学检测进一步确 认是否为霍乱弧菌。
霍乱弧菌医学课件
2023-11-09
contents
目录
• 霍乱弧菌概述 • 霍乱弧菌的检测与诊断 • 霍乱弧菌的治疗与预防 • 霍乱弧菌的流行与控制 • 霍乱弧菌研究的新技术与新发现
01
霍乱弧菌概述
霍乱弧菌的生物特性
革兰阴性菌
霍乱弧菌是一种革兰阴性菌,具有薄而湿润 的细胞壁和独特的细胞结构。
控制策略
控制霍乱弧菌的流行需要采取综合性的策略,包括改善水质、加强 卫生设施、提高公众的健康教育水平以及及时诊断与治疗等措施。
疫苗研发
近年来,针对霍乱弧菌的疫苗研发取得了重要进展,为预防和控制霍 乱弧菌的流行提供了新的手段。
国际合作与信息共享在控制霍乱弧菌流行中的作用
国际合作
国际社会加强了合作与信息共 享,共同应对霍乱弧菌的流行 ,包括分享疫情情报、交流防 热敏感,55℃下1小时可被杀死 。
需氧性
霍乱弧菌是一种需氧微生物,但在无氧环境 下也能生存。
酸敏感性
霍乱弧菌对酸敏感,pH值低于5.0时生长受 抑制。
霍乱弧菌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水源性传播
霍乱弧菌通过污染的水源 或食物传播,特别是在卫 生条件差的环境中。
食物传播
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可 以引起爆发,特别是在食 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
霍乱弧菌
HP感染百分比 感染百分比
2/3世界人口
形态——“S”型弯曲 “ 型弯曲 形态
What are the symptoms of ulcers
The most common ulcer symptom is gnawing or burning pain in the abdomen between the breastbone and the navel. Commonly, the pain occurs when the stomach is empty — between meals and in the early morning hours — but it also can occur at other times of the day. It may last from minutes to hours and may be relieved by eating or taking antacids.
第三节弧菌VIBRIO
种类 霍乱弧菌vibrio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学习要点
* 1. 掌握 掌握致病物质,致病机理。 * 2.霍乱粪便的特征
3.熟悉 熟悉形态、染色、动力、培养(耐 熟悉 碱性),防治原则。
霍乱cholera 一、霍乱弧菌 ——霍乱 霍乱 所致霍乱为烈性传染病, 所致霍乱为烈性传染病,被列为国境检疫的传 染病 两生物型: (一)两生物型: 古典生物型classical biotype 古典生物型 ELTOR生物型:目前主要病原菌 生物型: 生物型 (二)生物学性状 1、形态 新分离菌 、 弧状,一条鞭毛, 弧状,一条鞭毛, 逗点状,运动极活泼, 逗点状,运动极活泼, 鱼群” 似“鱼群”穿梭
霍乱弧菌
3.抗原构造与分型 霍乱弧菌有耐热的O抗原和不耐热的H抗原。根据O抗原不同,可分为155个血清群,
其中OI群、O139群可引起霍乱,O139群与O1群之间在抗原性方面无交叉。其它血清群 分布于水源中,可引起人类胃肠炎等疾病。
O1群霍乱弧菌根据其菌体抗原所含3种抗原因子A、B、C的不同,又可分为3个血清
霍乱病人
3.免疫性 机体感染霍乱弧菌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主要是体液免疫,包括肠毒素抗体、抗 菌抗体、肠道黏膜表面的SlgA,再感染少见,但抗O1群霍乱弧菌的免疫力对 O139群霍乱弧菌无交叉保护作用。
(三)微生物学检查
霍乱是烈性传染病,对首例 患者应尽快确诊,并及时上 报疫情。 取病人粪便或呕吐物,涂片 染色镜检见革兰阴性弧菌, 用悬滴法观察细菌呈穿梭样 运动,加入霍乱抗血清后运 动消失,即为制动实验阳性, 可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检 测可做细菌的分离培养和鉴 定。荧光抗体法、协同凝集 试验、PCR等可用于霍乱的 快速诊断。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致病物质 (1)霍乱肠毒素
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 致泄毒素,不耐热,由一个A 亚单位和5个相同的B亚单位 构成。A亚单位为CT的毒性 活性部分。B亚单位可与小肠 粘膜上皮GMI神经节苷脂受体 结合,介导A亚单位进入细胞, 使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增加, 导致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 肠黏膜上皮细胞主动分泌钠 离子、钾离子、碳酸氢根离 子和水,导致肠液大量分泌, 出现严重的腹泻与呕吐。
微米*(1.5~3)微米,呈弧形或逗 点状,革兰染色阴性。有菌毛,无 芽孢,有些菌株(如O139)有荚膜。 菌体一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取 患者米泔水样粪便做悬滴观察,可 见细菌呈穿梭或流星样运动,涂片 染色镜检呈“鱼群”状排列。
2.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霍乱弧菌医学课件
2023霍乱弧菌医学课件•霍乱弧菌简介•霍乱弧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霍乱弧菌的流行病学及控制•霍乱弧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建议目•总结录01霍乱弧菌简介培养特性霍乱弧菌对生长条件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8.8~9.0。
形态与染色霍乱弧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呈弧形或逗点状,菌体大小为(1~2)μm×(0.5~1)μm,无芽胞,无鞭毛,有菌毛样结构。
抵抗力霍乱弧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对常用消毒剂敏感。
生物学特性水源性感染食物性感染接触性感染食用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物可引起感染。
与患者或带菌者直接接触可引起感染。
03感染途径02 01霍乱弧菌存在于水中,经口进入人体引起感染。
临床表现腹泻轻,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脱水症状,病程短,恢复快。
轻型中型重型暴发型腹泻较重,有发热、恶心呕吐、脱水症状,但无严重并发症。
腹泻严重,有严重脱水症状,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腹泻症状严重,出现严重脱水、休克、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并发症。
02霍乱弧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观察患者是否有腹泻、呕吐、发热等霍乱症状。
临床表现通过采集患者粪便、呕吐物等样本进行培养和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霍乱弧菌。
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是否接触过霍乱弧菌感染者或食用过污染食物等,有助于诊断。
流行病学调查补充患者因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补液治疗使用抗生素杀死霍乱弧菌,缩短病程和降低死亡率。
抗菌治疗针对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进行对症治疗。
支持治疗预防措施勤洗手、不食用生食、不喝生水等。
注意个人卫生对食品进行彻底的加热和消毒,避免食用变质或未经充分煮熟的食品。
加强食品卫生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身免疫力。
提高免疫力可接种霍乱疫苗,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感染。
疫苗接种03霍乱弧菌的流行病学及控制霍乱弧菌分布广泛,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等地区。
霍乱弧菌医学课件
控制霍乱弧菌的传播需要采取综合性的策略,包括及时隔离和治疗患者、追踪接触者、对疫情进行监 测和预警、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等措施。同时,国际合作和协调也对于控制霍乱的跨国传播至关重要。
04
霍乱弧菌实验室检测方法
培养基制备与接种技术
培养基制备
制备培养基需使用适宜的营养物质, 如蛋白胨、琼脂等,以提供适宜的生 长环境。
分布与传播
01
02
03
分布
霍乱弧菌分布广泛,在五 大洲均有流行,主要流行 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 物经口摄入传播,在卫生 条件差的环境中易受感染 。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但以青壮 年发病率最高,儿童和老 年患者较少见。
02
霍乱弧菌致病机制
致病物质
毒素
霍乱弧菌产生强烈的毒素,即霍 乱毒素,它是导致疾病的主要致
根据霍乱弧菌的耐药性、病情严重程度 、患者年龄和生理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
VS
药物治疗注意事项
确保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的准确性,避免 耐药性的产生,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并及时 处理。
支持治疗和并发症处理策略
要点一
支持治疗
要点二
并发症处理策略
针对腹泻、呕吐等症状,采取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支 持治疗措施。
菌,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
抗体检测
抗体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内的抗 体来判断是否曾经感染过霍乱弧 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
比较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抗原检测 适用于早期诊断,而抗体检测适 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和免疫接种后
的监测。
05
霍乱弧菌治疗与预防措施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依据和注意事项
霍乱弧菌
小组成员:陈海通 林俊然 罗泳健 何坤尧 冯远勤 叶爱群(Vibrio cholerae)是革兰氏 阴性菌,菌体短小呈逗点状,有 单鞭毛、菌毛,部分有荚膜。共 分为139个血清群,其中O1群和 O139群可引起霍乱[1] 。 • 霍乱弧菌是人类霍乱的病原体,霍 乱是一种古老且流行广泛的烈性 传染病之一。曾在世界上引起多 次大流行,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呕 吐,腹泻,失水,死亡率甚高。 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
致病
• 人类在自然情况下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主要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饮食物经口传染。 在一定条件下,霍乱弧菌进入小肠后,依靠鞭毛的运动,穿过粘膜表面的粘液层,可 能藉菌毛作用粘附于肠壁上皮细胞上,在肠粘膜表面迅速繁殖,经过短暂的潜伏期后 便急骤发病。该菌不侵入肠上皮细胞和肠腺,也不侵入血流,仅在局部繁殖和产生霍 乱肠毒素,此毒素作用于粘膜上皮细胞与肠腺使肠液过度分泌,从而患者出现上吐下 泻,泻出物呈“米泔水样”并含大量弧菌,此为本病典型的特征。 霍乱肠毒素本质是蛋白质,不耐热,56℃经30分钟,即可破坏其活性。对蛋白酶敏感 而对胰蛋白酶抵抗。该毒素属外毒素,具有很强的抗原性。现已能将该毒素高度精制 成晶状,仍保持极强的生物学活性。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 霍乱肠毒素致病机理如下:毒素由A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又分为A1和A2两个肽 链,两者依靠二硫链连接。A亚单位为毒性单位,其中A1肽链具有酶活性,A2肽链与B 亚单位结合参与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中的转位作用。B亚单位为结合单位,能特异地识 别肠上皮细胞上的受体。1个毒素分子由一个A亚单位和4℃6个B亚单位组成多聚体。霍 乱肠毒素作用于肠细胞膜表面上的受体(由神经节苷脂GM1组成),其B亚单位与受体 结合,使毒素分子变构,A精致单位进入细胞,A1肽链活化,进而激活腺苷环化酶 (AC),使三磷酸腺苷(ATP)转化为环磷酸腺苷(cAMP),细胞内 cAMP浓度增高, 导致肠粘膜细胞分泌功能大为亢进,使大量体液和电解质进入肠腔而发生剧烈吐泻, 由于大量脱水和失盐,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血循环衰竭,甚至休克或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wide cholera pandemic
Time (Y)
1st
1817-1823
2nd
1829-1852
3rd
1852-1859
4th
1863-1879
疑似诊断
符合以下其中一项:
①有典型症状,但病原学检查未明确 ②流行期间有明显接触史,且出现泻吐症状,不能
• 包括O2、O3、、、O138等200以上个血清型, 一般无致病性
• 其中的O139血清型具有特殊性
O139群霍乱
• 1992年10月19日开始,沿孟加拉湾的沿岸城市包括印度 的马德拉斯和加尔各答以及孟加拉国南部发生典型霍乱 样腹泻病流行,发生10万余例,分离的124株霍乱弧菌 在O1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中不凝集,在非O1群(O2O138)诊断血清也不能分群,这种细菌属于尚未记载的 新型,后被命名为O139血清群。
5th
1881-1896
6th
1899-1923
7th
1961-present
8th?
1992-
Note: 1883 - Robert Koch cultured V. cholerae
V. cholerae
O1/classical biotype O1/classical biotype O1/classical biotype O1/classical biotype O1/classical biotype O1/classical biotype O1/El Tor biotype O139 serogroup
• 1993年5月我国新疆发生200余例,广东同年发生 • 1994年浙江省杭州市发生 • 近几年来发病逐年增多,地区不断扩大
O139的生物学特征
▪ 生化特征与O1群基本相同。 ▪ 含有与O1群霍乱弧菌相同毒力基因 ▪ 除O抗原不同外,其它性状均与El-Tor生物型相似。 ▪ 毒力蛋白及其调控因子与El-Tor霍乱弧菌高度同源。 ▪ O139菌可以产生荚膜 ▪ 与O1群霍乱无交叉免疫力 ▪ 环境适应能力强 ▪ 耐药性强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1)与定居有关的致病物质 脂多糖 毒素共协调菌毛 可溶性血凝素、鞭毛及外膜蛋白
霍乱弧菌进入小肠后,依靠活泼的鞭毛运动穿过粘膜表面 粘液层而接近肠壁上皮细胞;通过菌毛粘附于肠壁上皮细 胞刷状缘的微绒毛上,并在其上繁殖。
(2)小带连接毒素Zot (Zonula occludents toxin,Zot) 和辅助肠毒素Ace(Accessory cholera enterotoxin, ACE)
3. 生化反应特性
鸟氨酸及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4. 粘丝试验
用于测定霍乱弧菌形成粘丝的特性。将0.5%去氧胆酸钠水溶液与霍乱弧 菌混匀制成浓厚菌液,1min内悬液由混变清,并变得粘稠,以接种环挑取 时可以拉出丝来。霍乱弧菌古典生物型和El Tor生物型均呈阳性。
5. 抵抗力
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 – 河水、井水中,埃尔托生物型存活1~3周 – 当粘附于藻类或甲壳类动物时,存活期延长 – 当外环境合适,甚至可存活1年以上
古典生物型和El-Tor生物型的区别
特征 羊红细胞溶血 鸡红细胞凝集 V-P试验 CAMP试验 多粘菌素B敏感试验 Ⅳ组噬菌体裂解 Ⅴ组噬菌体裂解
古典生物型 + + -
El-Tor生物型 β + + + +
霍乱弧菌El-Tor生物型鸡红细胞凝集试验
多粘菌素B敏感试验
非O1群霍乱弧菌
• 不与O1群的多价血清发生凝集反应
口唇 前囟、眼窝 肌肉痉挛 脉搏 血压
尿量 血浆比重
霍乱的临床分型
轻型 10次以下 5%以下 清 稍干
稍干 稍陷 无 正常 正常
稍减少 1.025~1.030
中型 10~20次 5%~10% 不安或呆滞 干燥,弹性差
干燥,发绀 明显下凹 有 稍细,快 12~9.3 kPa
少尿 1.030~1.040
临床表现
• 潜伏期:1-3d(数小时-7d)
• 突然起病
• 临床表现与感染菌型相关 ——古典生物型与O139型症状较重 ——埃尔托生物型所致者常为隐性感染者
典型霍乱的分期 (一)泻吐期 (二)脱水虚脱期 (三)恢复期(反应期)
(一)泻吐期 • 持续数小时或1~2日 • 先泻后吐 • 一般无发热
5、低血钾
– 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 – 鼓肠,肠鸣减弱 – 心律失常、心动过速
(三)恢复及反应期
——少数病人有反应性低热(持续1-3天, 体温38-39℃)
循环改善致残余毒素吸收
O139型霍乱的临床特征
• 症状较重 • 腹痛比较常见 • 可并发菌血症等肠道外感染
表现 大便次数 脱水(体重%) 神志 皮肤
发病机制 发病与否取决于:
– 机体胃酸分泌程度 – 霍乱弧菌的数量和致病力
发病机制
霍乱弧菌突破胃酸屏障,进入小肠
穿过肠粘膜的粘液层
在小肠的碱性环境下大量繁殖,并 产生霍乱肠毒素
刺激隐窝细胞分泌水、氯化物及碳酸 氢盐。 促使杯状细胞分泌粘液增多
临床表现
上吐下泻,无痛性腹泻,不伴里急后重,米泔水样腹 泻物 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丧失 ,低容量性休克及心力不齐 和肾衰竭(死亡率高达60%) 腓肠肌痉挛
(一)泻吐期
腹泻的特点:
– 量多次频 – 无粪臭
• 黄色清水样便 • 米泔水样便 • 血水样便
– 少有腹痛(无痛性 、无里急后重)
(一)泻吐期
呕吐的特点:
– 不伴恶心,次数不多 – 喷射性呕吐 – 呕吐物初为胃内容物,
后为米泔水样
(二)脱水虚脱期
1、脱水 ——皮肤弹性差 ——眼窝凹陷 ——声音嘶哑 ——尿量减少
(3) 霍乱肠毒素(choleragen; cholera toxin,CT)
A亚单位(毒性亚单位)
B亚单位(结合亚单位)
霍乱肠毒素的结构模式图
霍乱肠毒素致病机理
1、CT=1个A亚基+5个B亚基; 2、蛋白酶裂解A亚基成A1和A2两个多肽; 3、B亚基结合细胞表面GM1神经节苷脂受体;
4、CT-GM1复合物被内吞 到细胞内; 5、A1具有ADP-核糖转移 酶活性,可活化腺苷酸环 化酶,使ATP以不正常的 高效率转化为cAMP,导致 肠腺上皮细胞分泌功能亢 进,大量水和电解质在肠 腔堆积,引起剧烈腹泻。
选择培养基TCBS (硫代硫酸盐-枸 橼酸盐-胆盐-蔗糖 琼脂平板): 霍乱弧菌形成较大 菌落,发酵蔗糖产 酸使菌落呈黄色
/ddimg/uploadimg/20050519/063450452.jpg
霍乱弧菌菌落特征(4号琼脂)
灰褐色中心的菌落
原理:蛋白胨、牛肉膏粉提供碳氮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氯化钠维持均衡的渗透压; 亚硫酸钠可刺激弧菌生长;十二烷基硫酸钠、猪胆汁粉、雷佛奴尔、庆大霉素和亚碲 酸钾及较高的pH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阴性杂菌;霍乱弧菌对酸性环境比 较敏感,因此该pH值可增强其生长;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
对热、干燥、酸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 干燥2小时或加热55℃10分钟,弧菌死亡 – 煮沸,立即死亡 – 在正常胃酸中,存活4分钟 – 常用消毒剂均敏感,如1%的漂白粉液内10分钟致死
6. 抗原结构
❖ 霍乱弧菌具有耐热的菌体抗原(O)和不耐热的鞭毛(H) 抗原。
❖ 根据菌体(O)抗原不同, 分为O1群霍乱弧菌和非O1群霍 乱弧菌。
* 液体中:运动非常活泼,呈穿梭样;
* 涂片中:排列整齐,呈鱼群状。
Hale Waihona Puke 霍乱弧菌革兰染色霍乱弧菌电镜图
2. 培养特性
需氧,营养要求不高。耐碱不耐 酸,在pH8.4~9.0的碱性蛋白胨 水或碱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 故常用碱性蛋白胨水作为选择性 增殖霍乱弧菌的培养基。
V. cholerae在碱性蛋白胨水培养基 中生长。液体呈均匀混浊,有菌膜 (6~8h),左侧为阴性对照。
第七次大流行概况
全球 中国
持续已五十多年; 波及5大洲14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 报病470万例以上; 死亡12万例以上。
持续已五十多年; 波及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报病34万例以上; 死亡5500例以上。
一一、、生生物物学性学状性状(熟悉)
1. 形态与染色
* 弧型或逗点状,G* 单鞭毛,有助于细菌穿过肠粘膜表面粘液层而 接近肠壁上皮细胞。
生化鉴定、血清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
鉴别试验
鉴别试验 Ⅰ组霍乱噬菌体裂解试验 Ⅴ组霍乱噬菌体裂解试验 多粘菌素B敏感试验 鸡血清凝集试验 Ⅴ-P试验 绵羊血球溶血试验 O139弧菌抑制试验 O139血清凝集试验
古典型 埃尔托型
+
-(+)
-
+
+
-(+)
-(+) (+)-
-
+(-)
-
+(-)
+
+
-
-
O139 - - - + +(-) + - +
噬菌体-生物分型
✓噬菌体型:32个噬菌体型(1-32),1-5为流行株。 ✓生物分型: 12个生物型(a-L)。前6个(a~f)为 流行株。 ✓噬菌体-生物分型: 噬菌体1~5型-生物型a~f为流行株, 其中噬菌体1~3型-生物型a~d为常见的流行株, 噬菌体6~32型-生物型g~L为常见的非流行株
• 我国生食、半生 食所致霍乱占饮 食感染的80%;泥 鳅、鳝鱼是保存 宿主
• 日常的生活接触
人群易感性
• 普遍易感
• 隐性感染者多,显性感染者少
• 病后获得免疫力,但持续时间短,可再次感染 (再感染率0.22%)
流行特征
• 热带地区:全年发病 • 我国:夏秋季流行,高峰期7~9月 • 地理特点:分布在沿江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