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介服务与客户合同纠纷案例
金融纠纷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某银行被告:甲公司案由:贷款合同纠纷原告某银行与被告甲公司于2018年3月签订了《贷款合同》,约定甲公司向银行贷款人民币500万元,贷款期限为一年,利率为年利率6%。
合同同时约定,甲公司应按期归还贷款本金及利息,如未按时归还,则应支付逾期利息,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合同签订后,银行依约向甲公司发放了贷款。
然而,至2019年3月贷款到期时,甲公司仅归还了部分本金,尚有400万元本金及相应利息未归还。
银行多次催收无果,遂将甲公司诉至法院,要求甲公司归还剩余贷款本金及逾期利息,并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二、争议焦点1. 甲公司是否应归还剩余贷款本金及逾期利息?2. 甲公司是否应承担违约责任?三、法院审理法院经审理查明:1. 原告某银行与被告甲公司签订的《贷款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均应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2. 被告甲公司未按期归还贷款本金及利息,已构成违约。
3. 被告甲公司未归还贷款的原因是经营困难,但根据《贷款通则》的相关规定,贷款人不得因借款人经营困难而免除其还款义务。
综上,法院认为:1. 被告甲公司应归还剩余贷款本金及逾期利息。
2. 被告甲公司应承担违约责任,支付逾期利息。
四、判决结果法院判决如下:1. 被告甲公司应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归还剩余贷款本金400万元及相应逾期利息。
2. 被告甲公司应承担逾期利息的违约责任。
五、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是贷款合同纠纷。
以下是本案的几个关键点:1. 贷款合同的效力:本案中,原告某银行与被告甲公司签订的《贷款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属于合法有效的合同。
2. 违约责任:被告甲公司未按期归还贷款本金及利息,已构成违约。
根据《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3. 逾期利息:被告甲公司未按期归还贷款,应支付逾期利息。
根据《贷款通则》的相关规定,贷款人未按期归还贷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逾期利息。
工商银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例

工商银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例今天咱就来讲讲工商银行金融借款合同纠纷那些事儿。
一、案例背景。
有个叫小李的年轻人,他呀,看着周围人都开始创业或者买房啥的,心里痒痒的。
他就想着从工商银行借点钱来开个小咖啡店。
于是呢,他就和工商银行签了一份借款合同。
合同里写得清清楚楚的,借款金额是多少,利息怎么算,还款的期限是啥时候,还有就是如果逾期还款会有啥后果之类的。
二、出现问题。
刚开始的时候,小李的咖啡店生意还不错,每个月按照合同规定还款都没啥问题。
但是啊,天有不测风云,突然有一天,他的咖啡店所在的那条街要进行大规模的道路改造工程。
这一下可好了,顾客进不来,小李的生意一落千丈。
慢慢地,他就开始还不上工商银行的借款了。
三、纠纷产生。
工商银行这边呢,按照合同规定,肯定不能眼睁睁看着小李不还钱呀。
他们就开始给小李发催款通知,先是很客气地提醒他,“小李啊,你这个月的还款该交啦,不然会影响你的信用哦。
”可是小李也是有苦说不出啊,他只能回复说自己实在是没钱。
这时候工商银行就严肃起来了,按照借款合同里的条款,如果连续几个月不还款,银行有权采取一些措施。
于是,工商银行就把小李告上了法院,这就产生了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四、法院审理。
到了法院呢,小李就开始大倒苦水,把道路改造导致生意失败的情况说了一遍又一遍。
他觉得自己不是故意不还钱的,希望银行能够再给他一点时间,等道路改造完了,他肯定会把钱还上的。
工商银行这边也有自己的道理啊,他们拿出借款合同,说这是双方自愿签订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小李不能因为外在因素就不履行还款义务。
法院在审理这个案子的时候呢,就得权衡双方的利益。
一方面,小李确实遇到了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还款困难;另一方面,工商银行也有权利维护自己的权益,毕竟还有很多储户的钱在银行呢,如果都像小李这样因为一些原因就不还钱,银行的运营也会出现大问题。
五、最终结果。
最后呢,法院给出了一个折中的判决。
法院认为小李应该承担还款的责任,但是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允许他和工商银行重新协商还款计划。
中介涉及的法律法规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介服务行业在我国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介服务涉及多个领域,如房地产、金融、人力资源等,其业务活动的规范与合法化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中介服务领域几个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相关法律法规,以期为中介服务行业提供参考。
二、案例一:房地产中介服务纠纷(一)案情简介某房地产中介公司(以下简称“中介公司”)与购房人(以下简称“购房者”)签订了一份《房地产买卖合同》,约定购房者购买中介公司代理的一套房产。
合同签订后,购房者支付了定金。
然而,中介公司在购房者入住前,擅自将房产出售给他人,导致购房者无法入住。
购房者要求中介公司退还定金并承担违约责任。
(二)法律分析1. 中介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 中介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取得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并在资质证书规定的范围内从事房地产中介服务活动。
”3. 中介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三)判决结果法院判决中介公司退还购房者定金,并承担违约责任。
三、案例二:金融中介服务纠纷(一)案情简介某金融中介公司(以下简称“中介公司”)与借款人(以下简称“借款人”)签订了一份《贷款合同》,约定借款人向中介公司贷款购买某理财产品。
合同签订后,借款人支付了首期款项。
然而,中介公司未按照约定将借款人的款项转入理财产品,而是将款项用于其他用途。
借款人要求中介公司返还本金及利息。
(二)法律分析1. 中介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 中介公司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合理确定贷款利率,不得擅自提高或者降低贷款利率。
长春地区金融民商事十大典型案例

长春地区金融民商事十大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23.08.18•【分类】其他正文长春地区金融民商事十大典型案例长春金融法庭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复设立,自2022年8月18日实质化运行以来,秉承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理念,充分发挥金融审判职能,依法稳妥审理金融民商事案件,为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值此设立一周年之际,长春金融法庭精选辖区内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案例集中发布,旨在统一辖区裁判标准、发挥司法裁判的引领示范功能。
案例1:乾安某银行与长春某学院、吉林某装饰公司等六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基本案情】乾安某银行向长春某学院、吉林某装饰公司陆续发放贷款29.8亿元,贷款中存在借新还旧。
长春某学院、吉林某装饰公司、吉林某农业公司对债务承担连带还款责任,吉林某装饰公司、吉林某农业公司、吉林某投资公司为本案债权分别提供不动产抵押、股权权利质押并办理登记。
银行诉请被告偿还尚欠的6亿元本金、利息和复利并承担担保责任。
【裁判结果】经本院工作,各方当事人达成调解:长春某学院、吉林某装饰公司2027年9月前分五期偿还6亿元及利息、复利。
乾安某银行对抵押的不动产、质押的股权享有优先受偿权利。
【典型意义】办案法官了解到长春某学院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持续盈利能力较强。
吉林某装饰公司是省内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各担保人也提供了不动产抵押和股权质押,法官没有就案办案,一判了之,而是多次做各方工作,最终促成和解。
本案调解结案,体现了人民法院能动司法的工作理念,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彰显了司法温度。
案例2:吉林某银行与北京某房地产公司、吉林某农业公司、北京某投资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基本案情】吉林某银行委托案外人理财,金额2.5亿元。
北京某房地产公司与某证券公司签订了《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协议书》,约定标的为2574万股,并办理了质押登记手续。
融资服务合同纠纷案例(5200字)

融资服务合同纠纷案例(5200字)案情概述: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与一家融资服务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融资服务合同,甲公司通过乙公司提供的融资服务获得了资金支持。
然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甲公司认为乙公司存在违约行为,并因此而引发了一起纠纷案件。
一、合同背景及内容根据融资服务合同,甲公司通过乙公司的融资服务,可以获得一定额度的资金支持。
合同中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包括融资金额、融资期限、融资利率、还款方式等。
二、甲公司主张甲公司认为乙公司存在以下违约行为:1.乙公司未按时提供融资资金。
合同明确规定了融资资金的提供时间,然而乙公司未能按时履行,导致甲公司在经营活动中面临资金压力和损失。
2.乙公司未按约定的利率收取融资利息。
合同约定了融资利率,但乙公司却以不合理的理由,未能按约定收取利息,导致甲公司无法得到合理的利益。
3.乙公司要求甲公司提供的担保过于苛刻。
乙公司在合同签订后,却频繁要求甲公司提供额外的担保措施,增加了甲公司的经营成本和风险。
基于上述理由,甲公司要求乙公司向其支付违约金和损失赔偿,并解除融资服务合同。
三、乙公司辩称乙公司对甲公司的主张进行了辩称:1.乙公司认为自己并未违约。
乙公司解释称,由于市场环境、资金供给等原因,导致无法按时提供融资资金,这并非是其主观意愿所致。
2.乙公司辩称未收取融资利息的原因是甲公司未按时提供还款。
乙公司称,由于甲公司未能按时还款,导致其无法按约定收取利息。
3.乙公司要求甲公司提供额外担保是为了降低自身风险。
乙公司表示,由于甲公司的经营状况不稳定,必须要求其提供额外的担保,以降低乙公司的风险。
四、甲公司的反驳甲公司针对乙公司的辩称提出反驳:1.乙公司未按时提供融资资金,并非是外界因素造成,而是乙公司自身的原因。
甲公司通过调查和证据证明,乙公司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资金供给并未遭受重大影响,而是因为乙公司的误操作和管理不善导致延迟提供资金。
2.甲公司认可融资利息的支付义务,并未拒不支付。
金融维权案例

金融维权案例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套路和骗局浮出水面,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维权成为了投资者维护利益的一种有效手段。
以下是一些金融维权案例,供大家参考。
1. 北京某P2P网贷平台虚假宣传案2019年初,北京市崇文区一家P2P网贷平台的投资者反映,该平台虚假宣传,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
调查发现,该平台在宣传中宣称其借款人信用评级均为A级,实际上却存在大量的D、E级等风险极高的借款人。
维权团队代表投资者多次协商无果后,最终将该平台告上法庭,并最终获得了胜诉。
2. 上海某基金公司擅自更改合同案2018年,上海某基金公司在旗下某基金销售时,擅自更改了投资者合同,将原本的8%年化收益率降至6%。
此举引起了众多投资者的不满,律师代表投资者起诉该公司,最终取得了胜诉,并获得全额赔偿。
3. 沈阳某股票经纪公司内部买卖案2017年,沈阳某股票经纪公司的一名经纪人在其客户账户内进行了买卖操作,结果导致客户的账户亏损近百万。
客户起诉该公司,并聘请律师提起诉讼。
法院判决该公司赔偿客户损失,并处以相应的罚款和赔偿金。
4. 北京某期货公司恶意平仓案2016年,北京某期货公司在其客户账户内进行了恶意平仓操作,导致客户亏损严重。
律师代表客户提起诉讼,最终取得了胜诉,并获得全额赔偿。
5. 上海某保险公司虚假宣传案2015年,上海某保险公司在宣传其产品时夸大了收益,并隐瞒了产品存在的风险。
该公司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被罚款,并需要对受影响的客户进行赔偿。
以上金融维权案例向我们证明了:投资者可以通过维权来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投资时,要选择正规平台和产品,并注意风险,以免受到不必要的损失。
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十大典型案例

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十大典型案例金融纠纷是指在金融交易中,由于各种原因引发的争议和纠纷。
在金融领域,纠纷类型繁多,解决方式也多种多样。
下面列举了十个典型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案例。
一、股权纠纷:某公司股东之间发生股权纠纷,双方对公司的股权比例存在争议。
通过法律诉讼,通过证据和法律条款的解释,最终法院判决了每个股东的股权比例。
二、债权纠纷:甲公司借贷给乙公司一定金额,但乙公司未按时还款,引发债权纠纷。
通过调解和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乙公司同意按照约定的还款计划逐步偿还借款。
三、担保纠纷: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担保,但乙公司未按照约定偿还债务,导致担保纠纷。
通过法律程序,法院判决甲公司不需要承担担保责任,乙公司需承担相应的债务。
四、金融诈骗纠纷:某个投资公司承诺高额回报,吸引了大量投资者进行投资,但最终发现是一场金融诈骗。
该案件由警方介入调查,投资公司负责人被判刑,受害者获得相应的赔偿。
五、保险纠纷:某人购买了人寿保险,但在保险期满后保险公司拒绝赔付。
通过法律途径,法院判决保险公司需要按照合同约定赔付相应的保险金。
六、外汇交易纠纷:某人在外汇交易中发生亏损,怀疑交易平台存在操纵市场的行为。
通过仲裁程序,仲裁机构判决交易平台需要赔偿其亏损部分。
七、证券欺诈纠纷:某公司在上市前提供虚假信息,导致投资者蒙受损失。
证监会介入调查,最终该公司被罚款并赔偿受损的投资者。
八、信托纠纷:甲公司设立信托基金,乙公司作为受益人,但甲公司未按照约定使用信托资金。
乙公司通过法律途径,最终获得相应的赔偿。
九、资金挪用纠纷:某公司利用客户的资金进行非法活动,引发资金挪用纠纷。
警方介入调查,该公司负责人被判刑,并追回了一部分受害者的资金。
十、金融产品合同纠纷:某人购买了金融产品,但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未获得相应的回报。
通过法律程序,法院判决金融机构需要支付相应的利息和违约金。
以上是十个典型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案例,这些案例涉及了股权纠纷、债权纠纷、担保纠纷、金融诈骗纠纷、保险纠纷、外汇交易纠纷、证券欺诈纠纷、信托纠纷、资金挪用纠纷和金融产品合同纠纷等不同类型的纠纷。
金融借款纠纷典型案例

金融借款纠纷典型案例案例背景甲方是一家小型企业,经营多年,在市场上拥有一定的信誉和客户基础。
乙方是一家资本实力雄厚的金融机构,专门提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
2019年,甲方因扩展业务需要,向乙方申请了一笔100万元的经营贷款。
双方签订了相关的借款协议,约定了贷款金额、利率、还款方式及期限等具体条款。
纠纷发生一年后,甲方因市场变化导致经营出现困难,无法按时偿还部分贷款。
乙方开始向甲方催收欠款,并要求提供担保物或增加利率等措施。
甲方认为,乙方在贷款审批过程中未充分告知相关风险,且未尽到应有的审慎义务,导致甲方处于不利地位。
甲方主张,贷款合同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条款,应当依法予以调整或解除。
法律争议不公平条款争议:甲方认为,贷款合同中某些条款可能构成不公平协议,例如未明确的利率调整机制或未充分告知的风险因素等。
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不公平条款可能导致合同部分或全部无效。
审慎义务问题:乙方则主张,贷款审批过程中已充分告知甲方相关条款和风险,甲方签订贷款合同后应按约定履行还款义务。
乙方强调其作为专业金融机构,在提供融资服务时已尽到必要的审慎义务。
解决方案为解决纠纷,甲方和乙方尝试通过友好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可以就利率调整、还款期限延长、部分贷款豁免等进行灵活的讨论和安排。
如果协商未果,双方可寻求第三方中立机构或法律专家进行调解或仲裁。
最终,如果仍无法达成一致,甲方或乙方可将纠纷提交法院进行诉讼解决。
法院将依据《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综合考虑双方的主张和证据,作出公正的判决或裁定。
结论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借款纠纷的复杂性和解决的多样性。
在实际操作中,双方应充分理解借款协议的具体条款,增强风险意识,尽可能在借贷关系开始之前明确权利义务,并在纠纷发生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以避免进一步的损失和法律风险。
金融机构在提供融资服务时也应加强风险管理,维护合法权益,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稳定运行。
这个案例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希望未来在类似的金融借款交易中,能够更加谨慎和合法,确保各方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和平衡。
上海二中院发布金融消费典型案例

上海二中院发布金融消费典型案例文章属性•【公布机关】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布日期】2018.05.15•【分类】新闻发布会正文上海二中院发布金融消费典型案例目录1 周某诉甲银行金融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2 李某诉甲证券公司金融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3 韩某诉甲公司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4 李某诉甲保险公司侵权责任纠纷案5 曾某诉甲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合同纠纷案6 蔡某诉甲银行储蓄存款合同纠纷案7 窦某某、宁某某等人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8 任某合同诈骗案案例一周某诉甲银行金融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要旨银行对其代销的基金产品,已履行风险提示、信息披露等义务的,投资者应自担基金投资风险。
案情2015年6月5日,周某在甲银行营业网点签署了《个人基金业务申请书》,认购了某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100,000元,该申请书载明“申请人提交本申请书后,相关业务的最终确认方为注册登记机构或基金管理公司,本行不承担确保交易申请成功之责任”,并用黑色加粗字体明示“基金有风险,您的投资有可能遭受损失。
请在填表前详阅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人权益须知、填表须知、拟购基金的公告信息,银行仅代理接收投资人申请,对基金的业绩不承担任何担保或责任”。
2015年6月8 日,某基金管理公司向周某的手机号码发送短信,载明周某在甲银行成功认购某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100,000 元,确认 98,814.23 份。
2015 年8月25日,周某在甲银行自助终端办理了该基金的赎回手续,赎回资金74,723.32元。
因发生投资亏损,周某诉至法院,请求判令甲银行承担其损失25,276.68元。
审理中,周某表示其曾经投资过股票,后因操作难度大且风险较高故转而投资银行理财产品。
周某和甲银行均确认在周某购买系争基金产品前曾做过风险评估测试。
审判法院认为,周某申购基金时,甲银行已在《个人基金业务申请书》中以特别提示的方式说明了投资基金的风险以及银行的法律地位及法律责任,并以黑体加粗的方式进行标注,应认定甲银行已履行了风险提示义务和对格式免责条款的提请注意义务。
贷款中介诈骗案例

贷款中介诈骗案例在当今社会,贷款中介诈骗案件屡见不鲜,给许多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
贷款中介诈骗是指以非法手段获取他人贷款资金,并以高额利息或其他手段向借款人索取利益的行为。
以下,我们将介绍一些贷款中介诈骗的案例,希望可以引起大家的警惕,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案例一,某贷款中介公司以低利率吸引客户,但在签订合同后突然提高利率,并以各种理由拖延放款时间。
最终,客户在等待中发现中介公司已经消失,无法联系。
案例二,一名借款人在贷款中介处办理贷款时,被告知需要提前支付一定的手续费用。
借款人按照要求支付了手续费用,但之后发现中介公司已经关闭,无法取得贷款。
案例三,某贷款中介公司以“信用贷款”为名义,向客户收取高额的“信用评估费”和“保证金”,并承诺可以办理贷款。
然而,客户支付完费用后,发现根本无法取得贷款,中介公司也不退还所收取的费用。
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贷款中介诈骗的手法多种多样,但核心目的都是为了骗取客户的财产。
为了避免成为贷款中介诈骗的受害者,我们需要提高警惕,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避免通过中介公司办理贷款。
正规的金融机构有完善的监管制度,可以保障客户的权益。
其次,警惕那些承诺高额贷款额度、低利率的中介公司,如果条件过于优惠,很可能是诈骗。
另外,不要轻信中介公司的“信用贷款”、“无抵押贷款”等承诺,这些往往是诈骗手法的一部分。
在办理贷款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了解贷款利率、还款方式等具体内容,避免被陷害。
最后,如果发现自己已经成为贷款中介诈骗的受害者,应及时报警并寻求法律援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总之,贷款中介诈骗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损失,我们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介绍,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贷款中介诈骗的危害,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金融消费合同纠纷典型案例

金融消费合同纠纷典型案例金融消费纠纷典型案例案例一:甲银行诉陆某、高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要旨】在书面材料上签名____,一般应视为签字人对该书面材料内容的认可,具有法律效力。
签字人如仅以疏忽大意、未看条款等理由对该书面材料内容不予认可或主张合同约定非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不能推翻合同效力。
【案情】20__年2月14日,甲银行与陆某签订《个人循环贷款额度协议》,约定甲银行提供个人循环贷款额度117万元。
同日,陆某、高某与甲银行签订《个人循环贷款最高额抵押合同》,以自有房屋为借款作担保。
20__年2月20日,陆某向甲银行出具《委托放款授权书》,要求将贷款117万元发放至案外人沈某账户。
20__年2月25日,甲银行与陆某签订《个人抵(质)押循环贷款合同》一份,约定陆某为个人消费向甲银行贷款117万元。
甲银行按约放款。
后借款到期,甲银行诉至法院要求陆某、高某偿付本金1,053,001.63元及其利息,并就抵押房屋行使抵押权并优先受偿。
陆某以其签字时,《委托放款授权书》等文件是空白等理由提出抗辩。
【审判】法院认为,《个人循环贷款最高额抵押合同》、《委托放款授权书》、《借款凭证》三份证据均有陆某的亲笔签名____,结合贷款办理过程等情况可以确定陆某指定放款至沈某账户。
陆某提出其是在上述文件空白的情况下签名____,后甲银行篡改来进行抗辩,未提供足够证据,故法院不予采纳。
《个人抵(质)押循环贷款合同》签名____栏有陆某的亲笔签名____,但陆某以未看清合同内容,未收到合同文本等否认该合同效力,缺乏依据。
甲银行已按合同约定将117万元发放至指定账户,陆某和高某未依约履行。
法院判决陆某和高某共同支付所欠贷款本息,可就抵押房屋行使抵押权并优先受偿。
【提示】在签订抵押合同等书面文件时,合同当事人应仔细阅看合同条款,明确自身权利义务后再进行签章,切忌盲目信赖或是存有怕麻烦的心理而不看合同条款。
虽然本案没有证据证明合同条款不完备或在空白文件上签章的事实,但社会上不乏有不法分子以此种方法侵害合同当事人的权益。
上海金融法院案例

上海金融法院案例上海金融法院是中国上海市的一家专门审理金融纠纷案件的法院,负责处理涉及金融交易、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纠纷案件。
在过去的几年里,上海金融法院处理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案例,对于保护金融市场秩序、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面将介绍两个上海金融法院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公司违约纠纷公司在上海的金融市场上发行了一款名为“X计划”的理财产品,承诺投资者本金和收益的稳定增长。
然而,在投资期限结束后,该公司却未能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投资者的收益,导致众多投资者遭受损失并纷纷向法院提起诉讼。
上海金融法院接受了这起纠纷案件,并对该公司的违约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审理。
通过调查和审理,上海金融法院发现该公司存在虚假宣传、违约行为等问题,并认定该公司对投资者构成了违约。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上海金融法院判决该公司必须向投资者支付违约金及相应的赔偿金额。
此案的审理结果对于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案例二:争议贷款纠纷银行与企业签订了一份贷款合同,约定该银行向该企业提供一定金额的贷款。
然而,在贷款期限届满后,该企业却未能如约归还贷款本息,引发了双方之间的贷款纠纷。
上海金融法院接受了该案,并对此进行了审理和调解。
在审理过程中,上海金融法院发现该企业的盈利能力出现了下滑,并导致其无法如期归还贷款。
鉴于该企业尚具有一定的偿还能力,上海金融法院结合双方的财务情况和经营前景,对该案进行了调解。
最终,该企业同意在一定期限内偿还贷款本息,并增加了担保措施以保证偿还能力。
该案反映了上海金融法院在处理贷款纠纷时注重案件的特殊性和各方的合理利益。
通过合理的调解,上海金融法院避免了案件进一步恶化,并保护了银行的合法权益。
总结:上海金融法院作为中国金融纠纷案件的专门法院,在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保护各方利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上海金融法院在处理纠纷案件时注重维护公平公正的原则,既能够制裁违约、欺诈行为,又能够平衡各方的利益。
上海:新金融纠纷典型案例

上海:新金融纠纷典型案例编者按:2016年11月,首届金融中心建设司法论坛在上海召开。
此次会议上,上海二中院通报了6件涉及新金融领域的金融纠纷典型案例,内容涉及证券内幕交易民事侵权、保单质押贷款、储值卡发售、金融非法集资、P2P网贷以及融资融券交易等新类型金融纠纷。
这6件案例均来自生效判决,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值得借鉴参考。
案例一:徐某等投资者诉甲证券公司证券/期货内幕交易责任纠纷系列案裁判要点:内幕交易行为人实施了内幕交易行为且具有主观过错,如投资者在内幕交易期间进行了与内幕交易品种直接相关的且主要交易方向与内幕交易方向相反的股票或期货交易,存在损失的,推定其损失与内幕交易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内幕交易行为人应当对投资者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本案系我国首起内幕交易行为人被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内幕交易民事赔偿案。
基本案情:2013年8月16日11时05分,甲证券公司在进行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以下简称ETF)申赎套利交易时,因程序错误,其所使用的策略交易系统以234亿元的巨量资金申购股票,实际成交72.7亿元。
在当日下午13时开市后,甲证券公司在未披露的情况下通过卖空股指期货、卖出ETF对冲风险,至14时22分才公告称“公司策略投资部自营业务在使用其独立套利系统时出现问题”。
同年11月,中国证监会对甲证券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甲证券公司在内幕信息公开前将所持股票转换为ETF卖出和卖出股指期货空头合约IF1309、IF1312的行为构成内幕交易行为,作出没收及罚款5.2亿元等处罚。
在甲证券公司错单交易过程中,徐某等投资者认为市场可能有重大利好消息,且甲证券公司董秘通过媒体否认乌龙传闻,故进行了相关股票或股指期货合约的交易,造成了损失。
徐某等投资者认为其损失与甲证券公司内幕交易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故起诉至法院,要求甲证券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2014年12月2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原告杨某诉被告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市场禁入决定两案一审公开宣判,两案均判决驳回杨某诉讼请求。
上海高院中介纠纷案例

上海高院中介纠纷案例上海高院是中国上海市的最高级法院,负责审理上海市范围内的重大刑事、民事和行政案件。
作为中国法院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上海高院经常处理各种中介纠纷案件。
下面列举了10个相关案例,展示了上海高院在中介纠纷领域的工作成果。
1. 2016年,上海高院审理了一起房产中介公司与消费者的合同纠纷案。
该房产中介公司未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导致消费者损失巨大。
上海高院判决房产中介公司赔偿消费者损失,并加以罚款。
2. 2017年,上海高院审理了一起保险中介公司与投保人的纠纷案。
该保险中介公司在销售保险产品时存在欺诈行为,导致投保人权益受损。
上海高院判决保险中介公司赔偿投保人损失,并吊销其执照。
3. 2018年,上海高院审理了一起劳务中介公司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纠纷案。
该劳务中介公司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严重侵犯了劳动者权益。
上海高院判决劳务中介公司赔偿劳动者经济损失,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 2019年,上海高院审理了一起互联网中介平台与商家的合同纠纷案。
该互联网中介平台未按合同约定提供服务,给商家造成了重大损失。
上海高院判决互联网中介平台赔偿商家损失,并做出相应的罚款决定。
5. 2020年,上海高院审理了一起证券中介机构与投资者的纠纷案。
该证券中介机构在证券交易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
上海高院判决证券中介机构赔偿投资者损失,并强制其改正违规行为。
6. 2021年,上海高院审理了一起律师事务所与客户的合同纠纷案。
该律师事务所未按合同约定提供法律服务,给客户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上海高院判决律师事务所赔偿客户损失,并吊销其律师执业证书。
7. 2022年,上海高院审理了一起教育中介机构与学生的纠纷案。
该教育中介机构在招生过程中存在虚假宣传,误导了学生和家长。
上海高院判决教育中介机构赔偿学生经济损失,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8. 2023年,上海高院审理了一起医疗中介机构与患者的合同纠纷案。
金融合同规范纠纷案例

金融合同规范纠纷案例话说有个哥们儿叫小李,他办了一张信用卡,那时候觉得这信用卡就像个魔法卡,刷刷刷就能买到好多东西,心里那叫一个美。
小李办卡的时候,跟银行签了一份金融合同。
合同里那些条款密密麻麻的,就像蚂蚁排队似的。
银行工作人员也给他大概讲了一下还款日期、利息计算之类的重点,但是小李当时就光想着赶紧拿到卡去消费了,没太仔细琢磨。
刚开始的时候,小李每个月都按时还款,可后来呢,他工作上出了点岔子,被降薪了。
手头一下子紧巴起来,这信用卡还款就有点吃力了。
有一个月,他就逾期了。
银行按照合同规定,开始收他的逾期利息和滞纳金。
这一收可不得了,小李发现这个费用比他想象的高多了。
他就觉得银行这是在“坑”他,心里很不服气。
他想啊,不就逾期了几天嘛,怎么要收这么多钱。
小李就给银行打电话理论,他说:“你们这利息和滞纳金也太离谱了吧,我又不是故意不还的,是真有困难了。
”银行那边呢,就很客气地告诉他:“先生,您当初签的合同里明确写了逾期还款的相关规定,我们是按照合同办事的。
”小李这时候才仔细去看那份合同,发现还真是自己理亏。
可是他还是觉得银行应该人性化一点。
他就说:“你们就不能通融通融,我又不是老赖,以后我会按时还款的。
”银行说:“我们理解您的情况,但是合同有它的规范,如果这次给您减免了,对其他客户也不公平。
不过您要是能尽快还清欠款,我们可以考虑不把这次逾期记录上报征信系统。
”小李一听,觉得也只能这样了。
他东拼西凑,总算是把欠款还上了。
从那以后,他每次用信用卡都小心翼翼的,再也不敢逾期了。
这个案例就告诉我们啊,金融合同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签字之前一定要看清楚条款。
银行呢,按照合同规范办事也没错,虽然有时候看起来有点不近人情,但这就是金融行业的规则。
老王是个老股民了,有一天他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自称是投资大神的小赵。
小赵说他有个特别厉害的投资计划,只要老王跟着他一起投资股票,保证能赚大钱。
老王一听就心动了,但是他也知道投资有风险。
贷款中介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张三,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因购买新房急需一笔资金。
在朋友的推荐下,他联系了一家名为“快速贷款中介”的公司,希望通过该公司帮助他办理贷款。
经过一番协商,张三与该中介公司签订了贷款中介服务合同,约定中介公司为其提供贷款咨询服务,并协助其办理贷款手续。
合同约定,中介公司承诺在一个月内帮助张三成功贷款,贷款金额为50万元,年利率为4.5%。
同时,中介公司要求张三支付中介费2万元。
张三考虑到自己急需用钱,且中介公司承诺能够快速办理贷款,便同意了这一条件。
然而,在中介公司承诺的时间内,张三并未成功获得贷款。
经过多次催促,中介公司以“银行审批严格”为由,要求张三再等一段时间。
在此期间,张三多次询问中介公司贷款进展,但均未得到满意的答复。
一个月后,张三再次联系中介公司,却发现该公司已经人去楼空。
此时,张三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了诈骗。
于是,他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寻求法律帮助。
二、案件分析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是中介公司在提供贷款中介服务过程中是否存在违法行为,以及张三能否追究中介公司的法律责任。
1. 中介公司是否存在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百一十四条规定:“中介人未促成合同成立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
但是,中介人可以要求委托人支付从事中介活动支出的必要费用。
”本案中,中介公司未能促成张三成功贷款,因此无权要求张三支付中介费。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本案中,中介公司未如实告知张三贷款风险,且未能在约定时间内促成贷款,存在欺诈行为,其与张三签订的贷款中介服务合同应认定为无效。
2. 张三能否追究中介公司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金融合同纠纷案例:金融服务合同违约引发的纠纷

金融合同纠纷案例:金融服务合同违约引发的纠纷【案例名称】金融服务合同违约纠纷案例【案例背景】日期:2007年11月15日小明是一家中小型企业的业主,拥有一家生产化工原料的公司。
由于业务拓展和市场需求增加,小明决定向银行申请一笔500万元的贷款,用于购置新的生产设备和扩大生产规模。
他与ABC银行签订了一份金融服务合同,约定贷款期限为五年,年利率为6%,并按月等额归还本息。
双方共同确认了合同的具体内容,并签署了相关的文件。
【事件发展】日期:2008年3月15日ABC银行在审批程序进行后,将500万元的贷款金额转入小明的公司账户,并将还款日期和还款金额详细列入合同中。
小明根据合同约定,每月按期进行本息还款,并且在前两年内没有出现逾期还款的情况。
日期:2010年1月5日生意发展不如预期,小明的公司遇到了严重的资金困境。
由于市场行情的波动和订单的减少,小明的公司无法按期偿还贷款。
他向ABC 银行提出了延期还款的要求,但银行表示根据合同规定,延期还款需要支付相应的罚金,并且还款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
日期:2010年2月10日小明的公司无法支付罚款,并且再次无法按期偿还贷款。
ABC银行根据合同约定解除了小明的贷款合同,并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小明归还剩余的贷款本金和利息。
【法律分析】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在合同履行期间,一方违反合同规定并造成对方损失,应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违约责任。
小明履行了最初的贷款合同,并在前两年内按期还款。
然而,在遇到了公司困境后,小明请求延期还款,但由于合同没有相应规定,ABC银行有权拒绝延期还款的要求。
【律师的点评】作为借款人,小明需要严格遵守合同约定,确保按期归还贷款。
如果无法按期偿还贷款,应及时与银行协商解决,以免进一步扩大纠纷。
对于银行来说,在签订合同时应充分考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经营风险,明确约定违约责任和解除合同的条件。
同时,在遇到借款人违约时,应依法采取合理的措施,保护银行的利益。
金融服务合同纠纷案件

金融服务合同纠纷案件案例名称:张先生与XYZ银行金融服务合同纠纷案案例概述:此案涉及张先生与XYZ银行之间的金融服务合同纠纷。
张先生在2010年1月1日与XYZ银行签订了一份理财产品合同,但在合同期满后,XYZ银行未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理财收益,违反了合同约定。
张先生因此起诉XYZ银行,要求支付约定的理财收益以及违约金。
事件经过:1. 2010年1月1日,张先生与XYZ银行签订了一份理财产品合同,该合同约定投资期限为三年,年化收益率为8%。
2.张先生按照约定向XYZ银行投资了100万元人民币,并期待着根据约定在三年后取得相应的理财收益。
3. 2013年1月2日,投资合同到期,张先生向XYZ银行提出赎回理财产品,并要求支付理财收益。
4.但XYZ银行以市场形势不佳等原因为由,未按约定支付理财收益,并告知张先生暂时不能赎回理财产品。
5.张先生多次咨询XYZ银行,要求解决问题,但XYZ银行一直以各种理由拖延回复,并未解决问题。
6. 2013年5月1日,张先生无奈之下将此事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决XYZ银行支付约定的理财收益,并支付违约金。
7.法院受理了张先生的诉讼,并开庭审理了此案。
8.经查明,XYZ银行未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市场形势不佳导致无法支付理财收益的情况。
相反,张先生提供了相关证据证明市场情况良好,XYZ银行应当按约定支付理财收益。
9.法院审理了该案后认定XYZ银行违反了金融服务合同的约定,应当支付理财收益,并承担违约责任。
10.最终,法院判决XYZ银行支付张先生约定的理财收益40万元,并支付违约金10万元。
律师点评:该案中,张先生与XYZ银行之间存在明确的金融服务合同关系,XYZ银行未履行合同约定,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导致张先生的合法权益受损。
在同类型合同案件中,法院通常会依据双方当事人的合同约定以及提供的证据进行判决。
在此案中,张先生通过提供市场情况证据成功证明了XYZ银行的违约行为,为自己赢得了案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中介服务与客户合同纠纷案例2018年6月,徐某接到某贷款中介的电话,声称自己是某银行内部人员,可以帮忙办理低息贷款。
由于正急需用钱,在贷款中介协调下,徐某与某银行签订了《个人经营贷款合同》,约定贷款金额15万元,贷款期限1年。
合同签订后,某银行履行了贷款发放义务,依约发放贷款15万元。
徐某获得全部15万元贷款后自行支付7500元的贷款中介费用。
贷款期满后,因徐某未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某银行将其诉至法院。
庭审中,徐某辩称,贷款中介曾自称是银行内部人员,能够帮助其走绿色通道快速办理贷款手续。
在实际操作中,该中介与银行内外串通,收取了自己7500元贷款中介费用。
为此,徐某主张该笔费用应从其贷款本金中予以抵扣。
法院认为,贷款中介费并非“砍头息”,无须从贷款本金中予以抵扣。
银行已经履行贷款发放义务,并无过错。
徐某与贷款中介形成的中介服务合同关系与本案金融借款合同关系分属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故案涉7500元贷款中介费不在本案审理范围之内,不能从贷款本金中予以抵扣。
据此,法院依法判令被告返还贷款本金15万元及利息、罚息。
承办法官表示,贷款中介费有别于“砍头息”,二者支付时间不同,“砍头息”是指在放款时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情况。
本案中,徐某获得贷款后,又自行支付贷款中介费用,不能视作“砍头息”。
同时,“砍头息”与贷款中介费的支付对象不同,“砍头息”一般是直
接由贷款人收取,而本案中的贷款中介费是支付给作为案外人的贷款中介。
“砍头息”被法律明确禁止,应在本金中抵扣,但本案贷款中介费并非“砍头息”,亦无证据证实存在内外串通,徐某应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