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教学设计
《锄禾》教案教学设计
《锄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锄禾》。
(2)理解《锄禾》的内容,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锄禾》的意境。
(2)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劳动场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懂得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锄禾》的诗意和韵律。
2. 农民辛勤劳动的情景。
三、教学难点:1. 《锄禾》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解释。
2. 如何引导学生从《锄禾》中体会到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锄禾》的意义。
2.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农民的辛勤劳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锄禾》的作者李绅及其背景。
(2)提问:《锄禾》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锄禾》。
(2)学生自主朗读《锄禾》,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讲解课文:(1)教师讲解《锄禾》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
(2)分析《锄禾》中描绘的农民劳动场景,引导学生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
4. 讨论交流:(1)提问:《锄禾》中体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怎样做?(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重劳动、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劳动场景,写一篇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评价学生对《锄禾》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劳动和粮食节约的认识。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能力。
七、教学资源:1. 《锄禾》全文。
小学语文《锄禾》教案
小学语文《锄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锄禾》。
(2)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图片、情景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农民劳作的辛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锄禾》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锄禾》的文本。
3. 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2)提问学生对农民劳动的看法,引出诗歌《锄禾》。
2. 诗歌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老师讲解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
(3)让学生齐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诗歌讲解:(1)讲解诗歌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农民辛勤劳作的过程。
(2)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4. 情感体验:(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农民劳动的感激之情。
(2)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农民劳作的辛苦。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理解农民劳动的重要性和辛苦。
(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诗歌《锄禾》的内容,并背诵诗歌。
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背,提高语感。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农民的辛苦和付出,培养他们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诗歌《锄禾》的内容,并背诵诗歌的情况。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情景模拟,评价他们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锄禾》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心。
2.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会付出与奉献。
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懂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爱与鼓励,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农民劳作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农民的辛勤付出,为新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2.生字词教学: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记忆生字词。同时,通过反复朗读、书写,巩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3.诗句解析:采用问答、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在此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时,我将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一幅农民辛勤劳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上的农民伯伯在做什么吗?”让学生们自由发言,初步体会农民的辛勤付出。接着,我会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关于农民劳作的诗歌——《锄禾》,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感受农民的辛勤与伟大。”
4.个性差异:学生在性格、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我将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给予他们个性化的关怀与指导,使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生字词,正确书写,流利地朗读和背诵《锄禾》全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的节奏美。
《锄禾》教案教学设计
《锄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锄禾》。
(2)理解《锄禾》的内容,了解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
(3)学会生字词,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形象地理解《锄禾》的内容。
(2)采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农民辛勤劳动的过程。
(3)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帮助学生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
(2)教育学生珍惜粮食,反对浪费。
(3)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锄禾》。
(2)理解《锄禾》的内容,体会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
(3)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中的意境。
(2)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农业劳动的了解和感受。
2. 学习诗歌(1)教师范读《锄禾》,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阅读《锄禾》,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巩固学习。
3. 理解诗歌(1)分组讨论:农民为什么要辛勤劳动?(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农民,体验劳动的过程。
(3)教师引导: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农民劳动的场景。
(2)讨论:我们应该如何珍惜粮食?(3)制定行动计划:反对浪费,从我做起。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实践:了解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等。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要注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农民劳动的艰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锄禾教案(通用7篇)
锄禾教案(通用7篇)锄禾篇1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82《锄禾》教案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懂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3.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能背诵全诗。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1.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每个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一幅彩色挂图。
【感谢您浏览!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www.】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题目是“锄禾”。
很多同学都会背诵这首诗了,那么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锄禾》二、指名朗读课文。
同学们认真看书,然后在书上划出生字来,指名读生字。
三、讲读课文:(一)板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1.讲解字意:锄:给禾苗锄草松土,是在劳动,指动作。
禾:指禾苗或庄稼。
日:太阳。
当:正是什么时候的意思。
午:中午。
2.请同学们讲解上述字的意思。
3.说说前半句话的意思:(参考:在炎热的夏天,中午的时候,农民顶着烈日给禾苗锄草松土。
)4.理解字意:滴:滴到的意思。
5.说说后半句诗的意思。
(参考:汗水滴到禾苗下边的土里。
)(二)看图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中午,太阳高高悬挂在空中,农民在烈日照射下,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擦汗,在田间给禾苗锄草松土,一滴滴的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三)板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理解字意:盘:盘子餐:饭食皆:都的意思2.第2句诗的意思:(提示:可以让同学自己来说。
)(参考: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用农民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四)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指名2~3人)(五)指名背诵全诗。
四、小结: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提示:作者看到农民辛苦劳动,知道粮食来得不容易,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艰辛的同情。
告诫人们要爱惜粮食。
)第二课时一、检查背诵情况。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锄禾》教学设计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收集过程中,关注谚语或故事的内涵,提高他们对节约粮食的认识。
5.写一篇关于《锄禾》的读后感,字数不限,要求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阐述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鼓励学生收集关于节约粮食的谚语、故事,进行课堂分享,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7.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朗读比赛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农田劳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中的农民伯伯在做什么吗?”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背诵《锄禾》全文,对诗句的意义有深刻的感悟。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并能运用到实际的语言环境中。
3.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古诗中表达的情感和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教学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农民劳作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引导他们体会农民的辛勤。
-以提问方式引发学生对粮食来源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5.借助古诗中的美好品质,如勤劳、节约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们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探索欲望。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字认知和词汇积累,但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感悟尚处于起步阶段。《锄禾》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学生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和粮食的来之不易可能缺乏直观感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节约意识。同时,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对古典文学的基本认识和热爱之情。
《锄禾》教案教学设计
《锄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锄禾》。
(2)理解《锄禾》的内容,了解农民辛勤劳作的过程。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2)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锄禾》的诗意和农民辛勤劳作的过程。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锄禾》的诗意,体会农民辛勤劳作的辛苦。
2. 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3. 分角色朗读和小组讨论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锄禾》的全文。
3. 与《锄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4. 分角色朗读的角色分配表。
5. 小组讨论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图片,询问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和感受。
(2)引导学生思考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引起学生对《锄禾》的兴趣。
2. 学习《锄禾》:(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锄禾》,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2)学生自读《锄禾》,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3)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并进行实物展示或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理解诗意:(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锄禾》的诗意,解释农民辛勤劳作的过程。
(2)学生分享对《锄禾》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
4. 分角色朗读:(1)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教师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情。
(2)学生展示分角色朗读,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5. 应用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进行造句或写小故事。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小组讨论和评价。
(2)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活动,如观看农民劳作的视频,参观农田等。
小学《锄禾》语文教案
小学《锄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锄禾》。
(2)理解《锄禾》的内容,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锄禾》的意义。
(2)学会用词语卡片进行识字游戏,提高识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尊敬农民、珍惜粮食的品质。
(2)培养热爱劳动、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锄禾》。
(2)理解《锄禾》的内容,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
难点:(1)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意义。
(2)学会用词语卡片进行识字游戏。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锄禾》全文。
2. 词语卡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3. 奖励物品:小星星、小红花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全文展示《锄禾》。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锄禾》,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
2. 学习诗歌:(1)教师逐句讲解《锄禾》,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2)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3. 词语学习:(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组词。
(2)学生进行识字游戏,巩固词语学习。
4. 理解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农民为什么要辛勤劳动?(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尊敬农民、珍惜粮食的品质。
5. 朗读背诵:(1)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朗读《锄禾》。
(2)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提高朗读水平。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农民、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背诵《锄禾》。
(2)家长协助孩子用词语卡片进行识字游戏。
2. 拓展作业:调查家人的粮食浪费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培养节约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家庭作业的落实程度。
《锄禾》教学教案设计
《锄禾》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锄禾》。
(2)理解《锄禾》的内容,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锄禾》的意义。
(2)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农民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锄禾》。
(2)理解《锄禾》的内容,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
难点:(1)诗文中的生字词理解。
(2)诗文意境的体会。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文内容。
2. 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含图片、视频等资源,用于辅助教学。
2. 诗文材料:《锄禾》文本及其相关资料。
3. 分组讨论道具:如小卡片、画笔等,用于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农民劳动的观察和感受。
2. 朗读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锄禾》。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文节奏和韵律。
3. 解释字词(1)教师讲解诗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诗文中的字词含义。
4. 理解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诗文内容。
(2)学生回答问题,表达自己对诗文的理解。
5. 体会意境(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文中的场景。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文意境的体会。
6. 应用拓展(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将诗文中的精神应用到生活中。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自己的感悟。
7.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2)学生表达对本次课程的收获和感受。
8.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锄禾》。
(2)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锄禾》的感悟文章。
锄禾的教学设计范文
锄禾的教学设计范文教学设计:锄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锄禾》这首古诗的内容与背景。
2.技能目标:能够朗读《锄禾》这首诗,理解其意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内容:诗歌《锄禾》。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a.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看过或了解过哪些关于农村劳动的诗歌?b.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锄禾》。
2.学习(40分钟)a.向学生展示《锄禾》的诗歌内容,然后让学生朗读一遍。
b.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句诗,用他们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展示。
c.全班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该句诗的解释和讨论内容。
d.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和整体讨论,理解《锄禾》这首诗的含义和背景。
3.拓展(30分钟)a.阅读讨论: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农人的辛勤劳动有什么意义?为什么我们要尊重和赞美农民?c.学生分享:自愿的学生可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读后感。
4.总结与评价(15分钟)a.牵引问题:回顾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学到的内容。
b.诗歌朗诵:请学生再次朗诵《锄禾》,并评价他们的表演。
c.知识评价:给学生发放一份小测验,检查他们对《锄禾》的了解程度。
四、教学手段与学习资源:1.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小组合作、自主阅读、课堂分享。
2.学习资源:《锄禾》的诗歌文本、学生分组活动材料、有关农民劳动的文章或故事、小测验。
五、教学延伸:1.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些农村劳动,比如植树、田间劳作等。
2.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为农民劳动提供更多便利和高效的工具等。
六、课堂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了解《锄禾》这首古诗的内容与背景,朗读诗歌并理解其意义。
通过小组合作和整体讨论,学生能够理解农民劳动的意义并尊重赞美农民劳动。
通过阅读有关农民劳动的文章或故事,学生能够进一步培养对农民劳动的情感。
在拓展阅读和学生分享环节,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古诗锄禾教学教案设计
古诗《锄禾》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锄禾》。
(2)理解古诗《锄禾》的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
(3)学习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农民辛勤劳作的过程。
(2)运用想象、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3)培养学生通过古诗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优良品质。
(3)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锄禾》。
2.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
3. 学习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 学会通过古诗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图片、故事等教学资源。
2. 古诗《锄禾》文本。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农民辛勤劳作的过程。
(2)引导学生关注农民劳作中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锄禾》,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学生自读古诗,注意停顿、语气等。
(3)教师讲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
(4)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古诗的意境。
3. 品味古诗:(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感受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教师总结,强调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重要性。
4. 应用拓展:(1)学生创作以“农民辛勤劳作”为主题的诗或画。
(2)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展示学习成果。
5.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锄禾》的意义。
(2)学生表达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并发誓珍惜粮食、节约资源。
锄禾课堂教案(推荐4篇)
锄禾课堂教案(推荐4篇)篇1:《锄禾》教案《锄禾》北师大版教案导入:1、出示课题,指名读。
正音。
齐读。
2、齐读古诗。
3、检查生字。
一、检查字音:1、PPT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一个字一个字的读一读?指出“辛”和“苦”合起来是一个词 , 分性别读。
连起来读读这句话。
2、指导朗读难句子。
3、去拼音读诗。
4、指导古诗停顿。
二、精读:1、学生质疑:对于这首诗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2、PPT 出示插图:看一看图,读一读诗,再想一想,诗里的问题你能解决哪些?3、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教学:(1)禾:PPT出示“禾”,理解“禾”。
字形演变教学“禾”。
(2)锄: PPT ,图片出示锄头。
相机讲解锄禾。
(3)禾下土:结合插图,看着图你知道禾下土是什么意思了吧?(4)盘中餐:当何苗长大成熟以后就成了这样一粒粒饱满的果实,理解“粒粒”。
“盘中餐”。
()盘中餐: PPT 。
当何苗长大成熟以后就成了这样一粒粒饱满的果实,理解“粒粒”。
“盘中餐”。
你知道这盘中餐是怎么来的吗?() PPT 。
PPT 出示图片“禾”。
根据字形演变教学生字。
锄: PPT ,这就是古代农民使用的劳动工具,叫锄头。
锄禾就是用锄去田里的杂草,好让禾苗更加茁壮的成长。
()禾下土:看着图你知道禾下土是什么意思了吧?过渡:刚才我们已经理解了锄禾、禾下土、盘中餐、粒粒。
再读一读古诗,看一看插图,想一想,诗中写的是什么时候?( 5 )、日当午:看图,理解现在太阳正高高地挂在空中,此时就是中午。
( 6 )、皆辛苦:再看看图上农夫的打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创设情景:如果此时你就是这位老农,正在劳动,你有什么感觉?引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也就是诗中再读读这个词,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句诗,读出老农的'辛苦。
PPT :可见,我们盘中的每一粒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老农辛苦换来的。
( 7 )、学到这,想一想,以后你再有吃不掉的饭菜你会怎么做?再有吃了一口就觉得不好吃的东西,你会怎么做?4、小结:是呀,我们应该珍惜粮食,(板书)。
《锄禾》教学设计(通用14篇)
《锄禾》教学设计(通用14篇)《锄禾》篇1《锄禾》是北师大版小语教材的一首古诗。
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农民在烈日下锄草松土,汗流满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辛苦所得的道理。
新大纲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诗歌阅读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这首诗虽然浅显易懂,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初次接触古诗,也是很不容易理解的。
这就需要教者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理解题意,了解古诗结构。
首先解题,“锄禾”,即给禾苗锄草松土。
然后告诉学生这首诗共四行,每行5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五言绝句”。
二、教给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行“锄禾日当午,”1、谁知道“锄禾”的意思?2、“日当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3、教师讲解:古人写诗时,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往往把词语的顺序进行了位置的调换,在这一行里,就应该把“锄禾”和“日当午”的顺序还原,翻译起来才通顺。
4、指名学生翻译,教师及时补充和表扬,注意要说出“谁”在“锄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
”1、教师讲解:我们学习古诗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先理解诗句中每个词(字)的意思,然后再把它们连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就是诗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学生说:“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学生翻译这一行诗句。
第三四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学习方法同第二行,学生对整句话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么意思?学生难以理解。
教师反复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对着原诗翻译,要求翻译和原诗一一对应,直到学生知道“皆”就是“都是”的意思为止。
3、板书“皆”的意思,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1、在学生理解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后,教师示范“锄禾”的动作,让学生跟着在下面做,要求双手握拳,一前一后,好似抓住锄头似的;前腿弓步,后退伸直;低头弯腰,左右“锄草”。
《锄禾》教学设计(精选5篇)
《锄禾》教学设计(精选5篇)《锄禾》教学设计1牐牎冻禾》是北师大版第一册第十五单元的课文,它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
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作的情景,从而使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设计理念:牐犐杓票究谓萄时,我以识字、写字和朗读为重点,通过师生平等互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主要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自己的朗读实践中读懂课文,培养语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设计思路:一、对话互动,披情入文习本课前,发挥学校地处农村的优势,布置学生留心自己的爸爸、妈妈或邻居的劳作情景,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劳动的辛苦。
导入新课前,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让学生的心弦对话交流中被拨起。
教师趁机引导:小朋友们,劳动是一件辛苦而又多么有意义的事啊。
唐代诗人李绅就写了一首关于劳动的诗。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这么一来,整堂课就在师生、生生对话中铺开,达到以情入文的效果。
二、以读引路,整体感知1、生自主选择方法读古诗。
可自己拼读;可同桌互读;也可小组合作读。
2、指导学生读准古诗。
为了避免朗读时的枯燥无味,我采用了老师参与读、抽查学生或小组、接受老师挑战等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在一种融洽充满竞争的'氛围中读书,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竞争意识。
三、合作参与,多样识字1、培养语感,听读识字用小学生听力强的心理特点,采用“听读识字”的方法。
即教师边朗读古诗,边分别在诗中相应位置贴上10个需要认读的字,以此引起学生注意生字。
而后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每个生字,然后教师再范读。
经过反复听读,学生已对字的认识有了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读文中识字,识字后又读文。
这样后又读文。
这样,学生学起来就轻松多了。
2、拓展思维,想中识字导学生读准字音后,仔细观察每个字,想想用什么办法可以记住这些字,而后在小组里商量讨论。
如编顺口溜:孙悟空按住牛魔王的头(午);利用偏旁记:“汗、滴”;用组词的方法记:“盘、辛、苦”;用联想识记法:天气真好,小字弟弟高兴地上山腰练倒立(当)。
《锄禾》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锄禾》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锄禾》这首古诗,了解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2. 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锄禾》,并理解诗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4.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背诵《锄禾》。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农民辛勤劳作的辛苦。
3. 学习生字词。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农民辛勤劳作的辛苦。
2. 学习生字词。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锄禾》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农作物图片。
学生准备:1. 预习《锄禾》这首诗。
2. 准备好课本和文具。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黑板上的农作物图片,询问学生认识哪些农作物。
2. 学生分享自己预习《锄禾》这首诗的了解。
二、学习诗文(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锄禾》,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律。
2.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跟读并掌握。
3. 教师逐句讲解诗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三、体会意境(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让学生体会农民的辛苦。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四、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诗文的理解。
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学生朗读、背诵《锄禾》。
二、深入学习诗文(2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一步讲解诗文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 学生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加深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三、实践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活动心得。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诗文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
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背诵《锄禾》,熟读并理解诗文内容。
《锄禾》教案教学设计
《锄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锄禾》。
(2)理解《锄禾》的内容,了解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农民劳动的过程。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美好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民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劳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锄禾》。
(2)理解《锄禾》的内容,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
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体验农民劳动的过程,培养珍惜粮食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锄禾》全文、生字词、图片、视频等资源。
2. 教学素材:农作物图片、劳动工具模型等。
3. 教学场地:教室、操场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农田劳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农民辛勤劳动的场景。
(2)邀请学生分享对农民劳动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锄禾》:(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锄禾》,讲解生字词。
(2)学生自主阅读《锄禾》,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角色朗读《锄禾》,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
3. 体验劳动:(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劳动,如锄草、浇水等。
(2)学生分享劳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4. 讨论与反思:(1)引导学生思考农民劳动的意义,培养珍惜粮食的意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行动计划。
五、作业布置:1. 抄写《锄禾》全文,加强生字词的记忆。
2. 绘制农民劳动的场景,表达对农民的敬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等,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抄写《锄禾》全文和绘制农民劳动场景的作业质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劳动意义的理解程度。
《锄禾》教学教案设计
《锄禾》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锄禾》。
(2)理解《锄禾》的内容,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农民劳动的过程。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民的敬意,理解劳动的价值。
(2)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锄禾》。
(2)理解《锄禾》的内容,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
难点:(1)理解农民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辛苦。
(2)培养学生节约粮食,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锄禾》全文。
2. 图片素材:农民劳动的图片。
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农民劳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农民的辛勤劳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农民是如何劳作的吗?他们为什么要辛苦劳动呢?2. 教学《锄禾》:(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锄禾》,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
(2)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
(3)讨论诗歌所表达的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农民劳动的艰辛。
3. 讨论与思考:(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农民劳动辛苦吗?为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提出节约粮食,珍惜资源的行动计划。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人朗读《锄禾》,并解释诗歌的含义。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如何珍惜粮食,节约资源的行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锄禾》。
(2)学生能够理解《锄禾》的内容,并能够表达出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珍惜粮食的态度。
2. 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朗读和背诵的表现。
(2)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延伸:1. 开展一次实地考察活动,组织学生去农田体验农民劳动的过程。
锄禾的教案教学设计
锄禾的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锄禾》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锄禾》这首古诗的内容意义,掌握相关的古诗词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背诵能力,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认同和尊重,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
二、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课文《锄禾》。
2.相关知识: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农田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农民劳动的场景和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农民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
2.预习(10分钟)3.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比如押韵方式、诗句的节奏等。
同时,让学生逐行理解诗歌的内容,并解释其中的词语和比喻手法。
4.合作探究(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分析。
学生们可以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并找出一些富有创意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5.拓展实践(20分钟)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创作一首自己的古诗。
鼓励他们参考《锄禾》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手法,思考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在班级中进行分享和交流。
6.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回顾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农民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互动参与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诗歌理解能力、创作能力以及课堂合作交流能力。
2.学生可以通过诗歌创作的质量和表达的深度,以及对农民劳动的理解和认同来评价自己的学习。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诗歌《锄禾》的背景和作者李绅的生平事迹,探究这首诗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2.学生可以参观农田或农场,亲身体验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喜悦,进一步加深对农民劳动的认识和理解。
3.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古诗进行研究和创作,提高自己的古诗词水平和创作能力。
小学语文《锄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学科:小学语文2. 年级:一年级3. 课文:《锄禾》4. 课时:2课时5. 编写日期:2024年9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锄禾》。
(2)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农民的辛勤劳动。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农作物生长的过程。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注农业发展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农民辛勤劳动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农作物生长的过程。
(2)分角色朗读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源,辅助教学。
(2)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3)作业本: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图片、视频等资源,了解农作物生长的过程。
(2)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2. 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农作物生长的过程。
(2)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农民的辛勤劳动。
(3)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3.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深入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农民辛勤劳动的意义。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小学语文《锄禾》教案
小学语文《锄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锄禾》。
(2)理解《锄禾》的内容,体会农民辛勤劳动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农作物的种植过程。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锄禾》。
2. 理解《锄禾》的内容,体会农民辛勤劳动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锄禾》中所表达的农民辛勤劳动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锄禾》的文本。
2. 与农作物种植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农作物种植的过程。
(2)引导学生谈论对农作物的认识和了解。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锄禾》。
(2)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农民辛勤劳动的意义。
3. 讨论与思考(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农民劳动的认识和感受。
4. 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农田体验活动,如锄草、浇水等。
(2)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辛苦和乐趣。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表现。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6. 布置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锄禾》的内容。
(2)写一篇关于农民劳动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锄禾》。
(2)学生能够理解《锄禾》的内容,并表达出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3)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劳动的辛苦和乐趣,并提出珍惜粮食的建议。
2. 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评估学生的作业和作文质量。
(3)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分享意见。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生的反应等。
2.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锄禾》教学设计《锄禾》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锄禾》是北师大版小语教材的一首古诗。
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农民在烈日下锄草松土,汗流满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辛苦所得的道理。
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懂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教育学生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3.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能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背诵全诗。
3.理解诗中每个字的意思。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复习旧知昨天我们学习这首古诗时,我们与好多生字交上了好朋友,看,他们来了(出示生字)。
1、让我们开动智慧小火车,把米粒宝宝送回家。
2、我们的火车一路上遇到了许多词语宝宝,谁认识他们就来带大家读一读词。
(二)导入新课1、看图说话,揭示课题。
(课件点击,出现一幅中午炎热的情景,特写一个火辣辣的太阳。
)看图说话:图上画着谁?在哪里?干什么?2、唐朝诗人李绅看到这样的情景后,忍不住作了一首诗,就是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的古诗——《锄禾》3、朗读古诗,感受语言的优美。
学生齐读古诗后,告诉学生在朗读五言绝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个字后有稍长的停顿。
接着教师示范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然后让学生练习读。
二、讲授新课(一)、理解题意,了解古诗结构。
首先解题,“锄禾”,即给禾苗锄草松土。
(二)、教给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行“锄禾日当午,”1、谁知道“锄禾”的意思?2、“日当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3、教师讲解:古人写诗时,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往往把词语的顺序进行了位置的调换,在这一行里,就应该把“锄禾”和“日当午”的顺序还原,翻译起来才通顺。
4、指名学生翻译,教师及时补充和表扬,注意要说出“谁”在“锄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
”1、教师讲解:我们学习古诗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先理解诗句中每个词(字)的意思,然后再把它们连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就是诗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学生说:“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学生翻译这一行诗句。
4、两句放在一起翻译并朗诵5.这两句诗就写出了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第三四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学习方法同第二行,学生对整句话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么意思?“皆”就是“都是”的意思为止。
3、板书“皆”的意思,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这两句诗就写出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读整首诗的诗意。
三、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在学生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在家庭和学校用餐时,自己或别人有无浪费粮食的现象。
如果有,在学了这首古诗后,你会如何去做?从而让学生明白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道理。
四、读读作者写的另一首诗,同样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之心。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锄禾》这首诗,明白了劳动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的道理,请同学们课后搜集一些在生活中珍惜粮食的好方法在一起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锄禾当:正当餐:饭皆:都是《锄禾》教学设计2《锄禾》是北京版小语教材第二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诗人所见到的农民在烈日下锄草松土,汗流满面的情景,以及想到的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辛苦所得的道理。
新大纲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诗歌阅读目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这首诗虽然浅显易懂,但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初次接触古诗,也是很不容易理解的。
这就需要教者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一、理解题意,了解古诗结构。
首先解题,“锄禾”,即给禾苗锄草松土。
然后告诉学生这首诗共四行,每行5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五言绝句”。
二、教给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第一行“锄禾日当午,”1、谁知道“锄禾”的意思?2、“日当午”是什么意思?(中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3、教师讲解:古人写诗时,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往往把词语的顺序进行了位置的调换,在这一行里,就应该把“锄禾”和“日当午”的顺序还原,翻译起来才通顺。
4、指名学生翻译,教师及时补充和表扬,注意要说出“谁”在“锄禾”。
第二行“汗滴禾下土。
”1、教师讲解:我们学习古诗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先理解诗句中每个词(字)的意思,然后再把它们连成一句完整通顺的话就是诗句的意思了。
2、指名学生说:“汗滴”、“禾”、“下”、“土”的意思。
3、指名学生翻译这一行诗句。
第三四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学习方法同第二行,学生对整句话的意思容易理解。
2、“皆”是什么意思?学生难以理解。
教师反复让学生逐字逐句地对着原诗翻译,要求翻译和原诗一一对应,直到学生知道“皆”就是“都是”的意思为止。
3、板书“皆”的意思,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1、在学生理解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后,教师示范“锄禾”的动作,让学生跟着在下面做,要求双手握拳,一前一后,好似抓住锄头似的;前腿弓步,后退伸直;低头弯腰,左右“锄草”。
教师并渲染此时是正午太阳晒得最热的时候,人人满头大汗的情景。
然后询问学生的感受,并趁热打铁告诉学生农民伯伯每天从早到晚都是这样在烈日下艰难劳作,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农民种粮食的辛苦,激发他们对农民和农民劳动的尊重。
2、在学生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在家庭和学校用餐时,自己或别人有无浪费粮食的现象。
如果有,在学了这首古诗后,你会如何去做?从而让学生明白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道理。
四、朗读古诗,感受语言的优美。
在学生理解全诗后,教师可告诉学生在朗读五言绝句是,大部分是在前2个字后有稍长的停顿。
接着教师示范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然后让学生练习读,进一步体会古诗的情感,必然水到渠成。
《锄禾》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禾、午、辛、苦“四个字,两条绿线内的“盘、粒、皆”三个字只识不写。
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农民种田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1、体会古诗并有感情地朗读。
2、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体会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画,谈话导入。
1、看图(太阳图),了解“日”、“日当午”的意思,自主识记“午”,学生描红(提示写字姿势)。
2、看图(整幅图),认识“禾苗”,自主识记“禾”,学生描红(提醒描红要求)。
3、导入课题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有一个诗人叫李绅。
(板书:唐李绅)有一天,他就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还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名诗——《锄禾》。
(板书课题)锄禾就是在田里为禾苗锄草。
二、初读古诗,扫清障碍。
1、借助拼音初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小朋友真有本领,自己就把古诗读正确了。
三、感悟“辛苦”,感情朗读。
(一)触摸“辛苦”。
1、过渡,引出词语“辛苦”。
2、教学“辛苦”两个字(1)看看这两个字都是什么结构呀?(2)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部分的大小,横画的长短:横画长短有变化,远近距离要适当。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再次提醒写字姿势。
3、农民伯伯到底有多辛苦呢?我们一起到古诗中去找一找吧!(二)在诗句中感悟“辛苦”1、教学第一句(1)出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指名读(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呢?(3)品味辛苦,读出感受。
①看图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小朋友们,让我们再细细地看看这位农民伯伯,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外貌、衣着、动作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②师生对话,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③角色体验,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4)天上是火辣辣的太阳在烤,田里被晒得像蒸笼,农民伯伯打着赤膊,可是豆大的汗珠还是不停地流下来,滴落在禾苗下面的泥土里。
在脑海中想象着这样的画面,把这两行诗读好。
(5)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2、教学第二句(1)诗人李绅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和我们小朋友一样,也觉得农民伯伯很辛苦,于是写下了后两行诗。
(出示后两行诗)指名读。
(2)认读“二类字”。
(3)将生字宝宝送回诗句,再指名读。
(4)读了这两行诗,你知道诗人在想什么呢?(穿插理解“盘中餐”)从一粒种子到收获,农民伯伯需要做些什么呢?(5)引导感情朗读:这一粒一粒的米饭包含着农民伯伯多少的心血和汗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农民伯伯一把锄头一身汗,种出了多少粮食,养活了多少人。
读好三、四两行。
(6)诗人不仅自己感受到了,他还要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道。
(引读后两行诗)(三)内省悟情,诵读全诗。
1、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农民伯伯的辛苦。
(板书:粒粒皆辛苦)粮食来得这么辛苦,这么不容易,我们平时就要格外珍惜。
2、完整地朗读古诗,将看到的情景、体会的辛苦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四、创设情境,背诵古诗。
1、这幅画面是诗人李绅出外游玩时看到的。
他没有注意郊外如画的风景,而是看到——(引读一二两行诗句),想到——(引读三四两行诗句)。
李绅把辛辛苦苦劳动的农民装在心里!你们能记住农民伯伯的辛苦吗?自己试着背一背这首古诗。
2、创设情景背古诗五、复习巩固,教学生字1、复习生字,开双列火车:一个读生字,一个给生字组词。
2、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所学四个生字。
3、评价。
六、作业:将这首诗背给家长听,并和爸爸妈妈说说你会怎样珍惜粮食。
《锄禾》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习惯。
2、能够背诵古诗,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体会“辛苦”的意思,会用“辛苦”写句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昨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中午小饭桌的同学的吃饭情况作了调查,出示统计表,看到这些数字,你想说些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说:“农民伯伯种田非常辛苦,不应该浪费粮食。
”也有的同学来自农村,可以结合自已家的实际情况谈一谈。
如果有的同学说出有一首古诗是描写农民种田非常辛苦的,它的名字叫《锄禾》,教师适时板书课题。
小朋友们,谁知道“锄禾”是什么意思呢?二、引导自学(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听录音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
要听清字的读音。
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
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
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
(二)认读生字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