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副都心建设与城市发展
新开业的东京地铁副都心线
新开业的东京地铁副都心线
苏晓声
【期刊名称】《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年(卷),期】2009(0)3
【摘要】日本东京地铁副都心线,由和光市站一涩谷站,线路长20.2km,设
16个车站。
其中池袋-涩谷段(8.9km)是新建线路,2008年6月投入运营。
新线的5个车站可与地铁、JR线和私铁的10多条线换乘。
在和光市站与东武东
上线、在小竹向原站与西武有乐町线和池袋线相互过轨运输。
【总页数】1页(P99-99)
【关键词】东京地铁;开业;线路;车站;换乘
【作者】苏晓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31;U212.3
【相关文献】
1.东京地铁副都心线的信号系统——新型的地下铁道信号系统[J], 马大炜(编译)
2.东京副都心建设与城市发展 [J], 张暄
3.高密度发展超大城市的空间结构选择——东京副都心规划建设的研究与启示 [J], 古海波
4.东京临海副都心的地下综合管廊 [J], 朱思诚
5.新宿──东京的副都心 [J], 黎雪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发展城市副中心的经验
京商论坛Economic & Trade Update21“副中心”与“中心”相对,副中心的产生必定是将中心的功能进行剥离和分解后形成的。
以日本大丸有地区建设为例,希望对通州副中心建设有所借鉴。
大丸有地区是日本东京千代田区最核心的CBD功能区,是大手町、丸之内和有乐町的统称,有120多年历史,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汇集了4200家公司,有104栋摩天大楼,建筑面积有632万平方米,就业人口有30万左右。
4200家公司的销售总额大约占日本GDP的22%。
该地区也是日本城市铁路最密集的地区,拥有13条城市地铁和城市快速交通,每日运载乘客235万人。
在上世纪50年代,日本进入近代复兴时期以来,大量制造业公司涌入该地,使得大丸有地区业务高度膨胀。
六七十年代时期,则相继产生了一系列发展问题,这在日本学术界被称为东京问题,具体表现为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地价爆涨、住宅不足等,同时也包括70年代在东京产生的大气污染问题。
1963年,东京政府拿出了《东京都长期规划》,其中首次提出要把大丸有CBD功能向外疏解。
包括经济功能的疏解,或者叫总部功能的疏解,和行政功能的疏解。
在之后的二十年发展当中,东京建了7个经济副中心,80年代又建立了临海副中心。
这8个副中心中,有三个是由政府主动规划做出的。
日本土地很少,土地资源很珍贵,不可能建设一个只有行政办公职能的区域,必须要将若干功能汇集到一起,因此非常强调规划的复合性。
8个副中心规划建设均有如下共同特点:一是建在交通高度发达的交通枢纽之上;二是商务聚集;三是商业聚集,以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四是文化聚集,主要表现在消费文化上,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导者,年轻女性引领消费文化趋势,这点在东亚商业区也是非常明显的特点。
如果从人口功能疏解的角度看,日本这次疏解是不成功的,甚至都没有解决日本人口高度集中的问题,而且还是东京唯一一个人口净增长区域。
从行政功能疏解角度看,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
东京临海副都心规划建设历程及经验解析
142 | 国外规划的重大平台,港口新城的规划建设备受瞩目。
东京临海副都心(Tokyo Waterfront City ,以下简称“临海副都心”)的规划建设至今已经30余年,既得益于国际重大事件的机遇,也受到经济泡沫破裂的考验,规划建设因此历经调整。
国内既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其滨水空间、基础设施和规划方案等方面[1-4],规划决策及渐进开发历程的介绍及评述较少,但就国内新一History and Experience of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okyo Waterfront City东京临海副都心规划建设历程及经验解析*罗圣钊 栾 峰 LUO Shengzhao, LUAN Feng东京临海副都心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基本建成,其间历经全球城市竞争、经济泡沫破裂和诸多重大事件,对新城建设尤其是沿海超大、特大城市的港城开发建设具有经验价值。
通过文献分析,从时代背景、规划决策和开发建设方面回顾、分析东京临海副都心的开发建设过程,明确其“联动东京”的发展战略经验、“紧凑复合”的空间组织经验,以及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规划编制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3条建议:(1)注重从空间结构、功能定位方面持续与所在城市、区域进行深化互动;(2)注重从相关制度、内部空间组织层面协同进行城市开发建设和城市运营管理;(3)精准辨识港城和新城在空间上的比较优势是理性营城的前提。
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Tokyo Waterfront City has been nearly completed. During thisperiod, it has experienced global cities competition, economic bubble bursting and many important events, which is of experience valu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towns, especially port new-towns in coastal megacities. This paper reviews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history of Tokyo Waterfront City from the aspects of historical background, planning decisions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Then it makes clear three points of the experience from Tokyo Waterfront City, which are interaction with Tokyo, compact spatial organization, and planning with both rigidity and elasticity. Finally, thre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China's actual situation: (1) Focus on interacting with the city and region in terms of spatial structure and urban functions; (2) Focus on integrating urban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t institutions and internal spatial organization; (3) Rationally develop port cities and new towns on the premise of accurately identifying their comparative spatial advantages.港口新城;渐进开发;城市营造;可持续开发;奥运会port new-town; incremental development; Machizukuri;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lympics摘 要Abstract 关 键 词Key words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理论:集聚特征、成因机制、区位模型与引导方法”(编号51778429)资助。
东京临海副都心&首尔一山新城案例分享
写字楼,商店
写字楼 写字楼 写字楼,商店 写字楼 写字楼,商店 写字楼,商店 写字楼
6.65
5.05 15.97 2.07 12.14 7.82 1.41
1996
2000 1995 2006 1996 1996 1996 1992
富士电视台大厦
电信中心大厦
太平洋大酒店
酒店 太平洋大酒店 日航东京饭店 东京湾有明华盛顿饭店 东京湾俱乐部酒店 合计占地约6万平米
日本TELECOM中心: 是全日本最先端的科 技通信中心。在21楼 的展望台是CATV及 MXTV东京大都会电视 台。亦是国际网络日 本本部。此处也是欣 赏东京湾夜景最佳选 择。
该国际大学村总占地面积为35985 平方米,共有796套房间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占地面积为22000平方米,建筑面 积159700平方米
内部各分区保持了较为清晰的定位,用地功能较为复合
功能布局
商业办公多分布在主干道和轨道交通线两侧,住宅多分布在景观价值 较高的滨水区域
产业
集聚信息、通信、多媒体、会展等东京新经济的代表产业,新经济产 业以及特色风景驱动旅游业发展,使整个区域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
环境
文化休闲设施丰富,滨海公园和漫步空间营造了舒适的生活、办公环 境,吸引了企业和高素质人口的进入 •打造各类展馆,形成东京新经济、新技术集中展示、交易并供人体验 的平台 •独具特色的标志性构筑物提升区域价值
占地:448公顷 总建筑面积:约700万平米 办公面积:250万平米 住宅面积:205万平米 商业娱乐酒店:130万平米 会展面积:36万平米
公共设施面积 234公顷(53%) 道路115公顷(26%)
办公、商业、住宅面积 192公顷 (43%) 防灾基地面积 16公顷 (4%)
地下空间案例整理
建设真空垃圾收集、集中供冷、喷雾降温等环保能源系统,实现节能减排,提升环境品质。 3)地下空间为市民提供绿色公共开放空间
商业、办公、文化娱乐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结合主要交通设施建设,多分布在主干道和 轨道交通线两侧,强调公共空间与地下轨道站域的连通,打造高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战略发展 基地。 3)综合管廊与地下市政智能化运营
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比较齐全, 除雨水管道外其余9种管线的干管都被纳入综合管廊,上下水、 供电通信和垃圾收集系统等连接到每座建筑。高投入换来了基础设施的高效能和安全可靠性。 综合管廊运作全部采用信息化管理,每一个出入口及管廊内都装设了大量感应器和探测器, 管线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
东京国际展示场(连接东京临海新交通线) 丰田大型综合展销中心(含地下)
案例借鉴 上海虹桥枢纽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
项目规模:总用地面积约1.4km² 地上建筑总量158万m² 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开发量约为18.4万m² 地下停车设施规模为57.6万m²
项目简介:位于上海都市圈重心,上海市区与长三角 地区交通衔接门户。 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联动 长三角。 交通特点:大规模停车集中在高峰时段到发, 要求 停车系统具有较高的集散能力。 设计理念: 1)支援城市活动、引导经济发展、体现功能人性化、 实现环境生态化 ; 2)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地下城,支援枢纽交通功能 的高效发挥 及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3)地下一层,地下步行网络;地下二层,停车环路系 统;地下三、四层,轨道交通系统。
全球化时代国际大都市城市中心的发展——国际经验与借鉴
摘要:文章对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大都市城市中心的经济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了总结,进而指出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大都市的城市中心都处于不断的发展与蜕变当中,这种发展的蜕变过程是应对全球化的动态表现,并由此对上海城市中心的发展提出了经验借鉴。
Abstract:City centers are global functional core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es. After case studies the paper summarizes economical and spacial characters of the city cent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Then, by looking through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city centers, the paper gets that the continuing developing and changing processes ar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globalization and different emphases are put on the development. In the en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center of Shanghai are brought out.关键词:全球化;国际大都市;城市中心Keywords:Globalization;International Metropolis;City Center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之一。
它通过全球金融市场的整合,商品和服务产品的全球分布,以及劳动分工在全球层面的重组和扩展.使城市成为世界经济的全球或区域节点,从而深远地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
东京副都心建设与城市发展
东京副都心建设与城市发展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及城市机能的高度集中,在东京都心部,土地价格飞涨、环境恶化、交通拥挤混乱,市中心的容纳能力已达极限。
为此,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东京就确立了以分散、均衡、协调为目的的“多心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推进都心部以商务办公设施为主的再开发,分散其商业流通中心机能,促进各类设施向高层次、高档次发展。
2)在都心周边的公共交通系统集中地区,积极推进副都心的开发建设,作为分散都心部诸多机能的各类设施的建设用地。
3)在副都心之间和建成区外围,建设内、外环状高速道路,同时,在都心、副都心和内外环状高速道路之间,建设数条放射状高速道路。
据此,东京都在其制定的三次“东京都长期规划”中,提出为了避免城市功能向东京中心区的过度集中,解决东京在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决定要贯彻落实分散城市各类中心机能的方针,在东京建设多个副都心,使东京形成了一个多核心的开放式的城市布局,使这个巨大城市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
一、早期副都心,今日市中心所谓副都心是指相对原来的市中心而言的新的“市中心”。
东京的市中心,又称都心,包括皇居和国会所在地的千代田区、银座所在的中央区和港区。
副都心的发展虽晚于原来的市中心,但在商业、娱乐、公园等生活设施方面有可能超过原来的市中心区,而成为新的城市中心区。
东京副都心开发始于上世纪50 年代对新宿的开发,到目前为止,以成功开发的副都心有新宿、池袋、涩谷、上野?浅草等副都心。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上述地区皆已成为东京各具特色的综合型的新中心。
东京的城市结构也随着多个副都心建设而形成了一个多心型的城市布局。
1、新宿- 今日东京新都心作为最早的副都心,新宿经过几十年的规划建设,已成为东京副都心中发展最快、最繁华,也是最大的综合型中心。
新宿地区的大发展首先受惠于铁路系统的完善和东京西部地区大量住宅的开发建设。
从早到晚这里都是人潮如涌。
每天在这里换乘和出入的乘客达340 万人次。
世联_日本东京新宿副中心区区域发展规划案例研究报告
东京1992年城市中心区的分布图
1、城市人口突破1000万,单一的城市商 业中心城市形态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商业 行为要求
2、西部郊外和多摩地区的住宅大规模建 设,使东京的人口中心进一步向西部转移
池袋 新宿
涩谷
上野、浅草 日本桥 东京站 银座
3、铁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使东京居民 的活动半径加大
4、战后人口激增,老城中心各类矛盾日 益加剧,东京政府明确提出了“首都圈整
新宿已经 成为东京 副都心中 发展最快、 最豪华的 综合型中 心
关
键
因 形成商业基础
素
引入商务办公 商业快速发展 功能提升和完善
成熟期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新宿核心区由商业、商务、娱乐以及住宅等多种功能板块组成, 各种功能协调发展,
新宿功能分区图
新宿火车站 商务办公区 商业娱乐区
商业部分构成图
1 歌舞伎町
业设施以新宿大街 在强化商业机能的
重 为中心、娱乐设施 同时,开发商务办
大
以歌舞伎町为中心、 公和文化设施机能 饮食设施以新宿二
事 丁目为中心
件
商业和娱乐设施向 西口和西南发展, 1963年,京王、小 田急百货商场建成, 标志着新宿成为东 京具有相当规模的、 较完善的重要商业 中心
商务办公区基本建 成,地下商业街网 络系统形成,南口 商业区再开发,时 代广场等商业综合 体陆续建成
400家 300家
130家
都厅前站 新宿御苑站 高田马场站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动画制作产业: 家喻户晓的“ 手嫁动画” 在新宿区, 在其周边又集聚 着大量的外包小公司
商业
随着高端产业的引进,传统商业发生转变,逐渐向高端性、综合 商业发展
东京新宿副中心区城市设计分析
东京新宿副中心区发展历程功能布局规划布局交通体系发展历程功能布局规划布局交通体系20世纪60年代,东京大都市圈开始形成,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结构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发展城市发生转型⏹1、城市人口突破1000万,单一的城市商业中心城市形态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商业行为要求⏹2、西部郊外和多摩地区的住宅大规模建设,使东京的人口中心进一步向西部转移⏹3、铁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使东京居民的活动半径加大⏹4、战后人口激增,老城中心各类矛盾日益加剧,东京政府明确提出了“首都圈整治计划”新宿池袋涩谷上野、浅草东京1992年城市中心区的分布图一级中心二级中心日本桥、东京站、银座上野、浅草新宿、涩谷秋叶原、锦系町、小岩日本桥东京站银座发展历程新宿池袋上野浅草涩谷商务商业娱乐中心排名第一大综合型城市中心基础条件零售功能、娱乐功能和饮食功能规模商业设施2760个总营业面积366550平年营业额14670亿日元商业及文化交流中心排名第三大综合型城市中心基础条件传统的零售商业功能规模商业文化设施1353个总营业面积278489平年营业额9012亿日元信息中心排名第二大综合型城市中心基础条件交通枢纽、零售商业设施规模商业娱乐设施2127个总营业面积251892平年营业额12993亿日元传统文化旅游中心排名第四大综合型城市中心基础条件富有悠久历史和江户风情的商业区规模商业娱乐设施1918个总营业面积208100平年营业额7473亿日元每个中心依据自己不同的条件和基础形成不同的定位其发展定位是经过政府规划、项目推动以及历史演变逐渐形成的(由60年代到现在的发展历程)1950年新宿歌舞伎町一带成功举办了和平博览会。
形成零售商业设施以新宿大街为中心、娱乐设施以歌舞伎町为中心、饮食设施以新宿二丁目为中心1958年“首都整备委员会”决定把新宿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副都心,在强化商业机能的同时,开发商务办公和文化设施机能20世纪60年代商业和娱乐设施向西口和西南发展,1963年,京王、小田急百货商场建成,标志着新宿成为东京具有相当规模的、较完善的重要商业中心现在新宿已经成为东京副都心中发展最快、最豪华的综合型中心形成商业基础引入商务办公商业快速发展成熟期时间重大事件关键因素20世纪90年代商务办公区基本建成,地下商业街网络系统形成,南口商业区再开发,时代广场等商业综合体陆续建成功能提升和完善发展历程功能布局规划布局交通体系用地功能现状银座方向集中商务办公区边缘办公区住宅区娱乐及临时居住区集中商业区办公、临时居住混合区功能延续周边住宅区功能延续周边住宅区功能分区示意新宿核心区由商业、商务、娱乐以及住宅等多种功能板块组成,各种功能协调发展功能布局新宿功能分区图商业部分构成图1休闲娱乐区:以歌舞伎町为中心2零售商业区:以新宿大街为中心3餐饮服务区:以新宿二丁目为中心商业娱乐区新宿火车站商务办公区123歌舞伎町新宿大街新宿二丁目新宿商业区用地功能比例商业:文化娱乐:商务办公:居住:公共建筑:绿地、广场、道路25:5:15:15:10:30开发强度与城市意向⏹新宿各功能区容积率商业娱乐区商务办公区居住区新宿中央公园10.12.32.1⏹新宿各功能区容积率分布图⏹商务办公区超高层分布图10.12.32.11.924681012商务商业居住公共建筑容积率新宿火车站随着高端产业的引进,传统商业发生转变,逐渐向高端性、综合商业发展商业规模商业质量商业主要集中在东口商业和娱乐设施又逐步向西口和西南发展;西口地下街和西口广场投入使用南口地下街、东口地下街和歌舞伎町地下街也分别建成南口再开发50年代60年代90年代70年代现在大型购物中心:Lumine、Mylord、Flags……品牌旗舰店:Beams、CommeCaStore……电子产品商店:淀桥相机店、樱花屋……地下商场:Subnade……60年代名店恢复:新宿表店……娱乐设施增多提高:木偶剧场…….电器商场:……各类零售商店:……百货商场:京王、小田急……90年代商业综合体的陆续开发:1995.1 新宿I-Land1996.4 新宿Opera City1996.10 时代广场1998.2 小田急SouthernTower……业态变迁东京都政府大楼1991年三井大厦1974年新宿商务区新宿野村证券大厦1978简约现代,高度智能的科技办公环境商务区由超高层写字楼建筑群组成商务区,办公环境高度现代化,为高端产业和高端人群引进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商务办公区整体规划要点:1)整个区共划分为11个用地面积为1.2-1.9公顷的街区,建筑物的机能设定为以商务办公楼、商场、旅馆为主,不得设置仓库、风俗业设施。
东京地下铁副都心线的文化特征
一、概述地下铁副都心线是东京地下铁网络中的一条重要线路,连接了东京都内的主要商业区和居民区。
在运输功能的背后,地下铁副都心线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特征。
本文将就地下铁副都心线的文化特征展开探讨。
二、历史沿革地下铁副都心线作为东京地下铁网络中的一部分,于1964年开始运营。
它的建设和发展与东京都市的现代化进程密不可分。
在不同历史时期,地下铁副都心线见证了东京都市的发展变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建筑风格地下铁副都心线的车站及隧道设计兼顾了实用性和美观性,代表了当时的建筑技术和审美趋势。
一些历史悠久的车站建筑保留了当时的风格特色,成为东京城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艺术装饰地下铁副都心线的车站内部常常装饰有艺术品或者壁画,这些艺术品不仅美化了车站内部环境,更是展示了东京都市的文化氛围。
许多艺术作品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和民俗,成为市民和游客欣赏的文化景观。
五、周边景观地下铁副都心线的车站周边常常有着特色的商业街和景点,反映了当地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游客在乘坐地下铁副都心线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现代化的都市氛围,更能够领略到东京城市的独特魅力。
六、文化活动地下铁副都心线沿线常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音乐会、艺术展览等,这些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娱乐方式,也为外来游客展示了东京都市的文化品位。
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地下铁副都心线的文化特征对东京都市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不仅成为了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更为城市注入了文化活力和创意能量,成为了东京都市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
八、结语地下铁副都心线作为东京都市的一部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特征。
通过对其历史文化、建筑风格、艺术装饰、周边景观、文化活动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地下铁副都心线既是一条现代城市的交通线,更是东京都市丰富多彩的文化载体。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地下铁副都心线的文化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九、文化融合在地下铁副都心线沿线,可以看到各种不同文化的融合与交汇。
Sub-CBD产业空间组织研究——以东京都新宿区为例
区和 港 区。 为了疏 解 都 心三 区过 度 集
京都统计年鉴、政府 网站等相关数据. 以新宿 S b C D为研究案例,研究新 u— B
宿 S b C D商业与生 产 性服 务业 空 问 u— B
集聚 与关联 .探 讨 S b C D产业 空 间 u- B
国外文 献 常见 的次 级 中心 (u - sb
c ne) 少可 以划 分为 因制造 业 集聚 e t 至 r
产 业 发 展 与空 间 组 织 。 对 新 宿相 关 研
究 .也 较 少关 注 到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与商 业 的互 动 机 理 以 及 产 业 空 间组 织 内 部 的 集 聚 与 关联 。 由 此可 见 基 于 新
改 善交 通 组 织 .围 绕 内核 、 拓 展 外 核 等是 S b B —C D功 能拓 展 的 有效 路 径 。 u
32 对相关 研究的评述 . 对 s b C D产 业 空 间组 织 的研 u B
国际 大都市 出现 了规 划 兴建 S b u- C D的热 潮 。纽 约在 17 B 90年代 为补充
聚 的产业与就业 人口,解 决地价高腾 环境恶化,交通堵塞 区域发展不平
衡 等 问题 15 下半 年 日本 城 市 9 8年
规 划者 提 出建设 S b B u-C D的设 想 拟
组织优 化 的机 理 。
产 性 服 务业 发 展 缓 慢 ,无 法 成 为跨 国 公 司 亚 太 营 运 中心。 周诗 严 等 通 过 对
ae e l-etrT is d css nSijk , o y, nlzstpo ue ri s n rat b tcne hs t yf ue hn u T ko aaye s rdcr evc d o mu i u o o u i s ea
东京新宿副中心区城市设计分析
THX!
食设施以新宿二 能
丁目为中心
20世纪 60年代
20世纪 90年代
现在
商业和娱乐设施 商务办公区基本 向西口和西南发 建成,地下商业 展,1963年,京 街网络系统形成, 王、小田急百货 南口商业区再开 商场建成,标志 发,时代广场等 着新宿成为东京 商业综合体陆续 具有相当规模的、 建成 较完善的重要商 业中心
新宿商业区用地功能比例
商业:文化娱乐:商务办公:居住:公共建筑:绿地、广场、道路
25: 5:
15: 15: 10:
30
开发强度与城市意向
新宿各功能区容积率
12 10.1
10
8
6
4
2.3 2.1 1.9
2
0
商务 商业 居住 公共建筑
容积率
新宿各功能区容积率分布图
2.1 新宿火车站 2.3
10.1
2、西部郊外和多摩地区的住宅大规模建 设,使东京的人口中心进一步向西部转移
池袋 新宿
涩谷
上野、浅草
日本桥 东京站 银座
3、铁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使东京居民 的活动半径加大
4、战后人口激增,老城中心各类矛盾日 益加剧,东京政府明确提出了“首都圈整
治计划”
一级中心 日本桥、东京站、银座
新宿、涩谷
二级中心 上野、浅草 秋叶原、锦系町、小岩
酒店公寓
核心区内有少量的高档公寓居住配套,与功能复合的大 型城市综合体结合,为商务人士提供全新的都市生活方 式
平面图
公寓
商
场 商务办公
公寓
学校 广场
居住区 商务办公区
小田急Southern Tower
19—35F 公寓 1-4F 商场、餐厅
日本东京城市发展史
日本城市的发展史(以东京为例)摘要: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它的某个主要城市的发展史则是其最好的缩影。
本文主要通过讲述日本东京这个城市的发展史并以此来反映整个日本史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发展史东京城市的产生、发展和建设都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城市因人类在聚居中对防御、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要求而产生,并随着这些要求的变化而发展。
人们聚居形成社会,其建设要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也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和制约。
一个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
一:东京古代城市的发展人类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是具有防御要求。
最初是防止野兽的侵袭,后来是由于原始部落之间的战争,进而加强了防御的功能。
东京旧名江户,其名称来自于1457年筑城江户城。
江户城的建造,在选择地点的时候,太田一眼就看中了这一片虽是潮湿地带,但四周被山和海所环绕的关东平原,于是就在在今天的皇居一带建造了江户城。
从其选址就可看出,东京最初城市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防御特点。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反映。
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取得关键性的胜利,自此开始了以江户城为据点的江户幕府统治时期,江户也因此成为一座政治城市。
之后江户城的在东京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于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的面积。
人口越来越多,逐渐发展成为当时的中心城市。
社会政治体质对东京建设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日本的封建社会,自江户幕府统治时期开始,形成统一集权,包括大名的住宅区和旗本的住宅区在内,是江户城内的政治中心。
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
江户城政治、经济的发展也造就了文化的兴盛。
平民文化的形成也象征江户城的文化发展进入全盛时期。
直到今天,仍然能在东京的小巷以及一些传统仪式中,感受到平民文化的存在。
二:东京近代城市的发展通常把农业的产生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出现了定居的居民点。
近代的工业革命,也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使日本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东京地铁副都心线工程
东京地铁副都心线建设和运营日本东京地铁副都心线全长20.2km,从和光市—涉谷,于今年6月14日全线通车运营。
该线路中的有栾町线(和光市—小竹向原)于1987年建成运营,延伸线(小竹向原—池袋)于1994年建成运营,加上刚建成运营的13号线池袋—涉谷8.9km,连接位于东京西区的池袋、新宿、涉谷3个副都心,形成地铁副都心线,见图1。
图1东京地铁副都心线示意图1.地铁13号线工程概况东京地铁13号线(池袋—涉谷)于1999年1月25日起筹建,经规划和环境影响评审后于20东新宿01年6月15日开工建设。
13号线把东京西区的池袋、新宿、涉谷3个副都心连成一线,共设池袋、雑司谷、西早稻田、东新宿、新宿三丁目、北参道、明治神宫前、涉谷8个地铁车站。
13号线与JR山手线(地面和高架环线)并行,见图2。
图2东京地铁13号线平面图工程建设总费用约2500亿日元(相当于人民币200亿元,每公里地铁建设费约22亿元),包括用地费、土木·设施工程费、车辆费等。
其中土木·设施工程费占62%,电气费占11%、车辆费占7%、用地费仅占4%。
建设资金来源于东西高速铁道整备事业费补助金、大陆特定财源和地铁公司自有资金。
副都心线由东京地下铁株式会社承担建设和运营。
该公司目前经营9条地铁线,运营里程204km,车站191座,资本金581亿日元,职工8509人。
2.副都心线地铁运营计划列车运营类别设“快车”、“通勤快车”、“普通”3类,见表1。
为提高运营速度,在东新宿地铁站的上下行线设置越行设备。
表1列车类别列车类别停车站运营时间段快车和光市、小竹向原、池袋、新宿三丁目、涉谷早晚高峰除外通勤快车和光市—小竹向原各站、池袋、新宿三丁目、涉谷早峰时普通和光市—涉谷各站全天列车运营时间,快车从和光市—涉谷25分钟,池袋—涉谷间11分钟;普通车分别为35分钟和16分钟。
运营列数,早峰1小时内发8列通勤快车(10辆编组)和9列普通车(8辆编组),合计17列,平均间隔3分35秒。
日本东京_多中心_城市发展模式的形成_特点与趋势_虞震
第 5期
虞 震 :日本东京 “多中心 ”城市发展模式的形成 、特点与趋势
收稿日期 :2006 -06 -29;修回日期 :2007 -01 -08 作者简介 :虞震 (1970 -), 女 , 浙江慈 溪市人 , 副研究 员 , 硕士 , 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 (E-mail)yuzhen@。
人口 3 341 万人[ 3] 。 目前 , 我国的 一些大 城市如北 京 、上海 等正处于 城
2 城市发展模式的演变
2 .1 二 战前 后的 城市 扩张 早在 1920年 , 东京已是一个拥有 330万人口的大城
市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快速工业化 , 以及由于市 内有轨电车和铁 路系统的建成 而带来的越 来越多的 劳 动大军的流动 , 为东京城市的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 。 同 时 , 由于 1923年关东大震灾摧毁了城区 60%的建筑物 , 使得大量人口涌入郊区 , 加大了城市扩张的动力 。 19 世 纪末 , 以东 京为辐 射中 心的 日本 全国 铁路 系统 已经 建 成 , 到 1919年 , 城区中心著名的山手环线全线贯通 , 通勤 交通方式的改变 使得以山手环 线各站点为 核心的东 京 副中心 (如新宿 、涉谷 、池袋等 )迅速发展起来 。 同期 , 许 多郊区的私人铁 路线路也把终 点站延伸到 山手线的 各 站点 , 这极大地推动了东京周围农村地区卫星城镇的发 展 。 在 1930年代 , 在离东京中心 30 km半径的范围内有 相当数量的郊区 城镇和大学校 园小镇在铁 路沿线建 设 起来 [ 4] 。当然 , 城 市的 建设发 展离 不开 日本 政 府的 推 动 , 1940年 , 日本内阁 东京地区城市规 划委员会就提 出 了关东地域都市结构规划的模型 , 这个模型采用了当时 欧洲流行的城市规划模型 , 即一个中心城区环绕着一圈
425东京湾考察背景资料
东京湾考察背景资料第一天:以东京市内为主建议主要考察丸之内地区和代官山地区,丸之内地区作为与福田中心区相似的城市CBD,这几年经历了很重要的转型,对下一步深圳福田CBD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代官山地区是典型的日本式城市更新的代表。
这些考察建议可结合座谈的形式。
1.丸之内地区的再开发——从CBD到ABC1.1基本情况丸之内中央商务区位于东京市中心的皇宫与东京站之间的黄金宝地,是日本最有名的商务金融区,同时也是三菱集团的大本营。
整个区域包括丸之内、有乐町和大手町(亦称为大丸有地区) ,总面积达120公顷。
区内集中了104栋大夏,主要商业建筑有丸之内大厦、新丸之内大厦、丸之内公园大厦、东京大厦、新东京大厦等,并兴建了很多以大型银行与三菱财团为中心的企业大厦,如三菱大厦、三菱UFJ银行大厦、三菱商事大厦、AIG大厦等,是日本的经济中枢。
丸之内中央商务区是承担日本经济中枢的商务区,在经历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高速成长后,已成为日本的“形象”,但由于经济危机和产业的转型,丸之内地区将承担更多的展示日本文化和日本魅力的商务核心区,需要引入更多的都市生活和都市文化,而不仅仅是经济功能。
1.2 主要内容为了改变丸之内地区原来商务比重过高,功能单一,导致昼夜人流差距极大,缺乏城市魅力和吸引力的状况,丸之内地区在再开发中通过建筑用途替换的方式,在商务楼中大规模导入宾馆、商场、娱乐、餐饮、剧场和画廊等多样性功能和设施,并设计了浪漫散步、历史探访、艺术散步等三条步行旅游线路,使该地区由原先的单纯CBD转变为ABC (Amenity Business Core,宜人的商务核心区) ,吸引了大量的人流。
目前整个丸之内地区共有4个美术馆、2个室内画廊、1个大街画廊、1个博物馆、1个艺术作品馆、1个剧场、1个会议及艺术中心(东京国际论坛) 、6个酒店和2个百货公司,在不到1公里长的丸之内仲大街南段,集聚了64家商店和16家咖啡与休闲餐厅,从而使该地区成为东京著名的新时尚街区。
东京六本木新城案例分析
东京六本木新城是一个城市中心再开发的优秀案例.其高层低密度的开发方式与公共空间艺术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给出了城市复兴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对同样面临城市用地优先城市人口众多城市环境下降等问题的我国大城市中央商务区很有借鉴意义。
本文选取广州天河CBD和上海徐家汇作为代表,从业态分布、交通组织、空间构成、文化内涵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大城市中央商务区未来的发展建议和意见。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六本木山新城(Roppongi Hills)
地点:位于日本东京都会区的六本木六丁目地区
占地面积:11.6公顷
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
总投资:2700亿日元(40亿欧元)
投入使用时间:2003年4月25日
简介:
六本木是日本东京都的一个副都心,也是东京最具国际色彩的地方,而六本木山城的建造又为此地区的发展打入了一剂强心针,成为东京新都会的文化标志。
六本木山城是一座集办公、住宅、商业设施、文化设施、酒店、豪华影院和广播中心为一身的建筑综合体,具有居住、工作、游玩、
休憩、学习和创造等多项功能。
室内室外还不乏艺术作品,以突出文化气息........。
日本东京城市更新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1 引言当前,中国城镇化已经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调整城市结构,提升城市能级、质量和承载力,在土地利用上控制增量和盘活存量成为今后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
随着旧城区内建筑老化、道路狭窄、配套落后、环境脏乱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更新需求旺盛,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如何务实和高质量地推进城市更新,持续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已成为城市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放眼全球,东京、新加坡、纽约、伦敦等发达城市都在最大限度地推进城市更新,其中东京是世界公认的典范。
2 东京城市发展与更新的特点21世纪初,日本开始在国家层面推进城市更新政策,试图通过城市更新刺激经济复苏、提升城市竞争力和人民生活质量。
作为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众多领域的中心——东京,其城市更新的实践非常成功,在2155平方公里的辖区内吸引了约1350万人口,已成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虽然日本人口已经出现负增长,但东京的人口仍在增长。
究其原因,就在于东京是一座持续更新的城市,城市结构、天际线和城市景观一直处于更新建设之中,面貌日新月异,使得东京能够持续焕发新的活力。
2.1 依托轨道交通,发展城市节点轨道交通的发展始终引领着东京城市结构的更新。
东京中心城区的JR山手线是一个闭环轨道交通,它串连起代表城市中心的东京站、若干副都心和城市重要节点,而且山手线上的大多数站点都是汇集多条轨道交通的枢纽站。
20世纪60至90年代,由于经济发展和轨道交通的不断完善,东京都市圈发展呈现出典型的“摊大饼”模式。
但20世日本东京城市更新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肖锦成 马志宇 郭丽丽摘要:我国正在面临与日本同样的旧城改造和城市更新问题,但是日本城市更新工作起步较早,其特大城市东京已经有了很多经验做法。
在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情况下,东京通过持续的城市更新,解决了城市环境恶化、城市功能欠缺、土地管理混乱、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大城市病”问题。
通过文献研究和国情对比,总结出东京城市发展和更新的特点,分析其面临的问题,重点介绍东京城市更新的具体做法、经验和两种典型模式,希望能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一些启示。
日本东京商业中心改建开发
银座大街环境改善设计图:透视图。
环境改善工程后的景观——街灯、铺地及绿 化。管理细则对看板尺寸、挑出大小及高度、 色彩等制定有严格规定,因此,商业街井然 有序。
2 新型综合商业设施的再开发。
Printemps 银座店开发:北馆。(左图)银座地区新型设施的开发:小松大厦。(右图)
二 新宿商业中心
(一)简史与概况 新宿副都心位于皇居的正西方向,地处从西部进入东京的两条重要的地域间干线道路—
—甲 州街道和青梅街道的交叉口上,距东京站的直线距离约 6.3 公里。 新宿商业区平面。
新宿地区商业的大发展受惠于铁路系统的完善和 东京西部地区大量住宅的开发建设。与新宿铁路交通 的发展历史相吻合,新宿商业区在关东大城震后,伴 随车站乘客利用人次的增加,商业设施的数量和规模 有了较大发展。
池袋地区商业中心机能的大发展是在
二战以后。伴随战后池袋车站西部、西北部郊外地区和多摩地区大规模住宅区的开发建设, 以及郊外私人铁路与都心山手环线铁路及地铁系统的交通转乘机制的建立,池袋车站逐步成 为都内重要的交通枢纽,池袋商业中心才得以较快发展。
为疏散东京都心过于集中的城市机能,缓解都心部的压力和各种矛盾,“首都整备委员 会”于 1958 年决定在强化商业机能的同时,开发其商务办公和文化设施机能,与新宿和涩 谷一起,把池袋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副都心。
银座商业区范围示意图。
银座商业中心的形成与发展,也同样受惠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多条地 铁线和高速公路线贯穿于此,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银座中心总占地面积 39.5 公顷,南北长 1200 米,东西宽 500-600 米,商业娱乐设施的 总建筑面积为 250200 平方米,年营业额高达 19635 亿日元。 (二)机能与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京副都心建设与城市发展摘要: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东京人口急剧增加,城市机能高度集中。
为此,东京在以分散、均衡、协调为目的的“多心理论”的指导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城市建设,分期分批在首都圈内建设了多个副都心,在有效地缓解市中心人口、交通及环境压力的同时,也为东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关键词:人口副都心城市布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及城市机能的高度集中,在东京都心部,土地价格飞涨、环境恶化、交通拥挤混乱,市中心的容纳能力已达极限。
为此,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东京就确立了以分散、均衡、协调为目的的“多心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推进都心部以商务办公设施为主的再开发,分散其商业流通中心机能,促进各类设施向高层次、高档次发展。
2)在都心周边的公共交通系统集中地区,积极推进副都心的开发建设,作为分散都心部诸多机能的各类设施的建设用地。
3)在副都心之间和建成区外围,建设内、外环状高速道路,同时,在都心、副都心和内外环状高速道路之间,建设数条放射状高速道路。
据此,东京都在其制定的三次“东京都长期规划”中,提出为了避免城市功能向东京中心区的过度集中,解决东京在城市发展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决定要贯彻落实分散城市各类中心机能的方针,在东京建设多个副都心,使东京形成了一个多核心的开放式的城市布局,使这个巨大城市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
一、早期副都心,今日市中心所谓副都心是指相对原来的市中心而言的新的“市中心”。
东京的市中心,又称都心,包括皇居和国会所在地的千代田区、银座所在的中央区和港区。
副都心的发展虽晚于原来的市中心,但在商业、娱乐、公园等生活设施方面有可能超过原来的市中心区,而成为新的城市中心区。
东京副都心开发始于上世纪50年代对新宿的开发,到目前为止,以成功开发的副都心有新宿、池袋、涩谷、上野·浅草等副都心。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上述地区皆已成为东京各具特色的综合型的新中心。
东京的城市结构也随着多个副都心建设而形成了一个多心型的城市布局。
1、新宿-今日东京新都心作为最早的副都心,新宿经过几十年的规划建设,已成为东京副都心中发展最快、最繁华,也是最大的综合型中心。
新宿地区的大发展首先受惠于铁路系统的完善和东京西部地区大量住宅的开发建设。
从早到晚这里都是人潮如涌。
每天在这里换乘和出入的乘客达340万人次。
正是这巨大的客流,奠定了新宿副都心的基础,支持着新宿的繁荣。
同时,它还是以商务中心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的典范,今日的新宿商务办公区由15栋商务办公楼、高级饭店、证券银行大厦组成,大厦内还设有诸如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及健康俱乐部、瞭望餐厅、各类零售商业设施等,总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日间人口达30万人。
它的建设改变了东京以往的单一中心的结构,减轻了都中心的一部分压力,带动了都中心人口向西迁移,并使其成为东京向西南方向发展的重要基础。
同时它也使东京的城市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
新宿今日的繁盛已超越了都心的银座和丸之内,最后连东京都政府都搬了过来,今日新宿已成为东京名副其实的新都心。
如果你要到东京去,一定要到新宿看一看,因为它已是现代东京发展的一个缩影,一个标志性的地区。
2、文化交流具首位的池袋副都心乘山手线从新宿往北走四站地就到了东京的另一个副都心——池袋。
池袋位于东京都丰岛区的中央,地处山手高地上,因地形形状像个袋子,而由此得名。
目前池袋副都心总占地面积为235公顷,其中商业中心部分约为62.5公顷,商务办公部分约为54公顷,绿地、广场、道路等约为123.5公顷。
池袋商业中心由池袋东口商业区、西口商业区、东口地下商业街、西口地下商业街、阳光城商业综合体5个商业聚集区组成。
若从商业总营业面积来看的话,池袋已成为东京都的第二大商业副都心。
副都心综合化建设是东京副都心建设的普遍特征,但在强化商业功能的前提下,建立各自独具的特色确是十分重要的。
而池袋副都心就因其突出的文化设施使其成为东京最具文化特色的副都心。
池袋副都心的文化交流设施的占有率居各大副都心的第一位,文化交流机能就成为池袋副都心最突出的特征。
3、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涩谷副都心在众多副都心中,今日涩谷虽不如新宿繁华,不如浅草古老,但它却因深受年轻人喜爱而闻名东京。
年轻、流行、热情是人们对其街区景观的生动描述。
人们通常所说的涩谷是指东京都涩谷区南部、以国铁山手线涩谷站为中心的地区,这里曾是涩谷川入江口处。
关于地名的起源已无从考证,可能是由于海滨处是盐谷的故乡,或者是由于在镰仓时代是相模国涩谷氏的领地而得此名。
与新宿和池袋一样,涩谷也是1958年被“首都整备委员会”决定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副都心。
在这一大背景下,特别是1964年举行的东京奥运会,给涩谷带来了机遇,因而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发展。
令人可喜的是,涩谷在其规划建设中,适合年轻人品位的街区建设成为开发者的一种默契行动,追求年轻、流行、时髦成为今日涩谷商业街区的一大特色,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使涩谷成为一个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副都心。
4、历史悠久且极具江户风情的浅草·上野副都心今日浅草是东京最富有传统特色的、大众化的商业中心,其观光、文化及历史资源十分丰富。
对市民来说,这里是体验江户风情的绝好处所,对外国观光者来说,这里是东京少有的、最具“日本味”的地方。
浅草副都心的开发以传统特色文化作为振兴经济的切入点,通过恢复三社祭、鬼灯市等极具吸引力的传统活动和举办浅草狂欢节,使人们在体会遥远的江户风情的同时,也积极推动了当地商业的发展。
为保持浅草的传统特色,副都心在1996年制定和实施对其主要街道进行环境改善的规划和建设时,非常重视如何保全江户历史传统街区的特色,所有商业建筑统一为白色,在4-5米高度统一设置江户瓦顶外廊,采用老砖、沙石铺地,以再现江户最繁荣时的街道景观,这是与其他副都心建设以高层商业大厦为主的商业中心所不同的地方。
注重传统与自然的上野副都心这里包括日本的第一座公园(上野公园)、第一座动物园(上野动物园)及日本成立年代最久远,收藏品的质与量皆为全国第一的“东京国立博物馆”等等。
传统与自然是上野的两大特色。
从上野副都心的设施构成、街道景观及居民的意识观念等方面看,它都表现和反映了一种动与静,自然景观与人工环境、江户风情与现代东京品味、传统与现代、东洋文化与西洋文化的对立与共存的现实。
这里既是传统文化的保留地,也是东京大都市中难得的一块自然之地。
传统文化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是上野。
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但如何将其与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有机的联系起来,使其焕发永久的青春活力,这是现代城市规划者要深刻探讨的课题。
早期东京副都心开发,使东京成为一个没有市中心,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多中心的巨大都市。
多心型的城市布局也可以说是东京解决人口、产业过度集中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
二、以“主题开发”为特色的现代副都心建设这一副都心开发主要体现在首都圈范围内的临海副都心建设中。
1、东京的新标志--临海副都心东京临海副都心位于东京东南部向东京湾突出的几个人工岛屿上。
东京临海副都心开发的基本战略,是拟在临海448公顷的填拓地上,建设一个包括业务、商业都市性住宅、东京信息通讯中心、国际会议园区、体育、休养等设施的副都心。
规划的临海副都心常住人口6万,就业人口11万。
90年代初泡沫经济的崩溃,曾使东京临海副都心的开发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这是因为原先临海副都心的规划是建立在地价上涨的前提下的,此后,经过近些年的建设与开发,虽说在房地产开发上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规划中的其他一些大项目还是如期完成了。
彩虹大桥、台场海滨公园、东京信息通讯中心、东京国际展示会场、富士电视公司大楼、船之科学馆等一系列具有现代派设计风格的建筑群的建设,使今日的临海副都心一跃成为东京最前端、最时髦的地区,并向人们展示了作为未来东京湾城市的美好前景。
2、千叶幕张副都心以千叶县为主正在进行之中的首都圈新副都心城市规划项目。
位于东京和千叶之间的幕张地区,南临东京湾。
规划主题为“活动与高科技”。
最早规划为住宅地开发后改为以现有的幕张国际样品中心为基础,向一般事务、研究开发、文化教育和展览中心等综合城市功能的方向发展。
占地483公顷,规划常住人口26万,就业人口10万。
3、埼玉大宫副都心埼玉构想的城市规划项目“你和我计划”的主体部分,计划在埼玉县最繁华的城市大宫以及埼玉县首府浦和(人口各40万)等邻近的城市合并成更大的新城区,从而结束埼玉没有大城市的历史,同时也可以分担东京的一部分城市功能。
4、科学城堡--东京筑波科学园目前有关科技园的建设模式有多种,日本筑波科学园可说是国家规划建设科学园的典范。
筑波的设想最早起源于1958年东京的大都市区发展规划,是把它作为东京的科技卫星城来设想的。
东京筑波科学园城位于东京东北大约60公里处,在东京成田国际机场西北40公里。
它是一个国家级的研究中心,最初的规划是由中央政府提出的,资金也是完全由政府资助的,它的实验室主要从事基础研究,可以说是一个政府的实验站。
43个科研单位迁出东京23区,的确对控制大城市规模,疏散大城市部分功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科学园良好的设施以及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集中,有利于他们之间的学术信息交流,在东京那种科研机构分散的情况下,经常性的学术交流会的召开是很困难的。
所以科学园的建立对科研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综合实力的提高与运用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纵观东京副都心建设过程,最早的副都心多分布在距都心10公里范围内,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东京市中心。
近年的副都心建设多集中在40公里及以外地区。
规划的人口规模适当增大,职能向多样性发展,并尽量使工作与生活居住达到平衡。
副都心与城区采用先进的交通系统,联系便捷。
东京副都心对疏散大城市部分功能,减缓市中心人口压力,对东京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对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对东京大都市圈的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积极地作用。
参考文献:《东京城市规划百年》东京都出版发行《首都圈白書》平成12年版国土厅编www.metro.tokyo.jpよぅこそ東京へ《东京的商业中心》胡宝哲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主要从事日本城市建设和日本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