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公共行政存在的问题及适度改革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9月初,由30位澳門 建築業企業家自發組成 “澳門社會企業有限公 司”。目前工作:培訓和 轉介;未來計劃:競投私 人工程。 ․由弱智人士服務協會經營的 “心明治小食店”是澳門 “社會企業”的先驅。 ․特殊奧運會2002年開設社企 毅進社。
二、社會企業在澳門發展的空間
(一)現實需求。 •經濟轉型與結構失業 •殘疾、老年等社會弱勢群體 •移民與多元化社區 •新社會問題(愛滋病、吸毒、環境惡化) …… (二)契機。 •建設優質社會的發展目標 •社會保障模式的探索 •金融海嘯與經濟多元化
(三)有利條件。 •眾多的民間社團 •獨特的產業結構 •旅游城市的定位 •豐沛的社會資源 •包容慈善的社會價值
三、澳門社會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困境
•人才短缺(社會企業家) •法律地位有待明確 •政府角色:扶持與監管? •社會認識不足
謝 謝!
(2)源遠流長的社會實踐。
․1824年,英國人歐文(Robert Owen)在美國印第 安那州創辦“新和諧公社”。 ․ 1844 年,羅虛代爾公平先鋒( Rochdale Equitable Pioneers)國際合作社聯盟樹立為合作社榜樣。 ․中國的“工合運動”。 ․ 2006 年 度 諾 貝 爾 和 平 獎 得 主 穆 罕 默 德 ‧ 尤 努 斯 (Muhammad Yunus)在孟加拉創辦的“鄉村銀行” (Grameen Bank,格萊瑉銀行)。 ◆它從來未能夠發展成為一種占主導地位的社會組織 或經濟組織形式。反而,總是每每在社會經濟遇 到困難或者危機的時候受到重視。
社會企業及其在澳門特區 的發展空間
澳門理工學院 婁勝華
一、社會企業:探索中的實踐
(一)社會企業的緣起及其實踐 1.起源與發展。 (1)概念之由來。 ․ 1994 年 ,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於發表的 一份報告使用“社會企業” (Social Enterprise)概 念來描述那些既利用市場資源又利用非市場資源以 使低技術工人重返工作崗位的組織。 ․1996年, OECD的“歐洲對社會排擠的新回答”項目 組織網絡(EMES)進一步對社會企業概念作出認定。 ․1998年,法國經濟學家蒂埃裏 •讓泰首次在学术界提 出。
4.領域。 ․傳統的社會企業活動的優勢領域—— 社會服務與社會福利 ․回應社會新需求的教育、環境等領域 ◆社會企業的就業主體與服務對象多以 弱勢群體為主。
(二)澳門:社會企業的提出與實踐 ․2008年11月,在2009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提 出,因應全球金融海嘯對澳門經濟發展與 社會民生的影響,特區政府構思於2009年 “推出具有本地區特色的‘社會企業’計 劃” 。 ․2009年3月,街總承辦平 安通呼援服務。
市場 企業 動機與目標
運行 方式
資本來源
勞動力 來源 按市場水 準支付報 酬
按低於市 場水準支 付報酬, 或志願者 和付酬員 工的結合
物資來源 按市場價 格獲得 按折扣價 格獲得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捐贈與按 市場價格 獲得相結 合
受益者 支付
按市場價 格支付 按補貼價 格支付, 或零支付 與按市場 價格支付 結合
自我利益訴求, 經營 市場驅動,實 性 現經濟價值
2.定義與特徵。 ․英國政府的定義:社會企業是擁有基本 的社會目標而不是以股東和所有者利益 最大化為動機的企業,其所獲得的利潤 都再投入到企業本身或社會中。 ․社會企業的法人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 以是慈善組織、社區利益公司、合作社、 社區利益協會、信託基金、有限責任公 司。 ․社會企業被認為是“第三部門”的一部 分。
以商业的手段 追求社会目标
․與市場企業相比,二者區別 不在於是否贏利,而在於如 何處分贏利,它具有公益性 特徵 。 ․與公益組織(如慈善團體)相比,二者區 別不在於目標上是否追求公益,而在於運 行模式。社會企業以市場企業的運營模式, 它具有經營性。
表1,社會企業與市場企業、公益團體之區別
組織 形態
按市場利 率取得資 本
按低於市 場利率取 得資本, 或捐款和 按市場利 率取得資 本的混合 捐贈與 補助
社會 企業
混合動機,使 命和市場驅動, 實現社會和經 濟價值
公益 性+ 經營 性
公益 團體
追求社會利益, 公益 社會使命驅動, 性 實現社會價值
志願者
捐贈
零支付
3.動力
․非政府非營利組織自下而上的努力 ․政府福利體制改革自上而下的推動 ◆理論背景:安東尼· 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倡導的“第三條道路”理論 。企圖通過“變 福利為工作”,把個人責任與工作福利相結合, 從而令福利制度擺脫困境。正是在這個意義上, 它被賦予了“社會創新”的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