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走完长征的婴儿

合集下载

走完长征的婴儿

走完长征的婴儿

化 有 教 养 的 女人 来 管 管 我 。蹇 先 任却 不领 贺 龙 的情 ,说 她 毛 泽 东就 把 孩 子 送 给 了老 乡。 当军 团 长 的 贺 龙 自然 也 不 例
作 为一 个 红 军 战士 ,应该 接 受贺 军长 的领 导 ,但 在 婚姻 大 外 。 因此 ,在 妻 子 临产 时 ,他把 她 送 回 老 家桑植 县 官地 坪 ,又
说 ,他 明 媒 正 娶 ,决 不把 蹇 家女 儿 当二 房 ,这 才说 动 老 人 上 女 儿 远征 。
酉 还在 月子里的母 亲抱着 贺捷生随军团卫生部伤 员 队一 起行 军 。走 到澧 水河 边 ,几 架敌 机 飞来 轰 炸 , 拉屎 一 样扔 下 无 数颗 炸 弹 。河 面上 水 柱 冲 天 ,小船 被 掀翻 了 ,许 多人 落 进 了水 里 。驮 着贺 捷 生 的小 骡 马 在 岸边 惊 得前 蹄 腾 空 ,差 一 点把 摇 篮掀 翻 了。贺 捷 生 Ⅱ下得畦 哇 大 哭 。军 团 卫生 部 长贺 彪 急得 跳 上 岸来 ,把 贺 捷 生 从 摇 篮里 抱 出来 ,塞 在 她 母 亲 的手 里 ,自 己撑 一 只船 把 他们 送 过 去 。船 到 河 中心 ,贺捷 生 还 在哭 闹 , 母亲急忙用襁褓 的一角捂住她 的嘴。警报解除后 ,听 见 孩 子 不 哭 了 ,打开 襁 褓 一 看 ,贺 捷 生 被 憋 得 满 脸 青 紫 ,只 剩下 哀 哀 的一 口气 了。 因为母 亲 的 身体 实在 太 虚 弱 了 ,有 时搂 着 贺捷 生 骑 在 小骡 马上 赶路 。贺 龙看 见 了 ,大惊 失 色 ,说 这 怎 么 行 啊 ,倘 若 骡 马 受惊 ,一 摔就 是 两 个 ,还 是 我 来 抱 吧 。 说 着 从 妻 子 手 里 接 过襁 褓 ,在 马屁 股 上 狠 狠 抽 了一 4S 鞭 ,在 山野 间狂 奔 。几 天后 ,贺 龙 想 出一 个办 法 :勒紧

四年级上语文同步试题“走”完长征的婴儿_沪教版-最新教育文档

四年级上语文同步试题“走”完长征的婴儿_沪教版-最新教育文档

2019年沪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2课“走”完长征的婴儿同步试题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奄奄( ) 长途( )衣衫( ) 千真( )2.读句子,给带点字“和”选择合适的音节和解释,把序号填在空格里。

音节:①hé②hè③huo解释:①温顺②相处很好③气候温暖④比赛不分胜负⑤跟着别人说或唱⑥3.照样子,转述句子。

例句:贺捷生奶奶说:“有一次过敌人封锁线,妈妈怕我的哭声会暴露部队,便用衣服紧紧捂住我的头。

”贺捷生奶奶说,有一次过敌人封锁线,妈妈怕她的哭声会暴露部队,便用衣服紧紧捂住她的头。

1.贺捷生奶奶说:“那回,我的脸都憋紫了,险些丢了小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贺捷生奶奶说:“有一次突围,我父亲把我裹在怀里,骑在马上,一路冲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贺捷生奶奶回忆自己在长征途中经历的几件事。

1.“我”刚出生18天,母亲就背着“我”开始了长征。

2.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部队,。

3.突围时,父亲把“我”丢了,。

4.过草地时,“我”已经奄奄一息,大人们。

5.意大利的爱国少年一艘法兰西的轮船从西班牙起航,开往意大利的热那亚。

乘客中有法国人、英国人、西班牙人和回国的意大利人。

船上有一个十一岁的少年,他是意大利的热那亚人。

两年前,他被拐卖给一个马戏班,戏班的人将他带到了国外。

他们打他,骂他,欺负他,他实在受不了这些人的虐待。

在西班牙,他终于找到意大利驻西班牙的领事馆。

在领事馆帮助安排下,他搭上了这艘船,回热那亚老家。

乘客们见到船舱里有这样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都非常奇怪,主动询问他的情况。

少年把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讲了出来。

那些人听了,有的叹息,有的议论,还有一些人乘着酒兴,拿出一些硬币很响地扔在桌子上:“给你,拿去!”少年低声道谢,从桌子上捡起硬币。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

《走完长征的婴儿》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通过阅读《走完长征的婴儿》这本书,让学生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经过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

1.2 教学对象: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1.3 教学内容:本章节主要介绍长征的背景和起因,让学生初步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长征的背景和起因长征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2.2 教学难点:长征的详细经过和重要事件学生对于长征历史意义的深入理解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长征的背景和起因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长征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研究长征的详细经过和重要事件3.2 教学手段:图书资料: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展示长征的经过和重要事件第四章:教学过程设计4.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革命历史,引出长征的话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长征吗?为什么会有长征的发生?”4.2 教学内容展示:讲解长征的背景和起因,提供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长征的重要性和历史意义4.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研究长征的详细经过和重要事件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研究等方式,深入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反思长征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意识第五章:作业设计与评价5.1 作业设计: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长征的作文,表达自己对长征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制作一份关于长征的手抄报,展示自己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5.2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第六章:教学延伸活动6.1 活动设计:组织一次长征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长征的理解和感受开展一次长征故事比赛,让学生通过讲述长征故事,深入理解长征的历史意义6.2 活动意义: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长征历史意义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第七章:教学反馈与调整7.1 反馈方式: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意见同伴反馈:让学生互相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提供改进建议教师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7.2 调整策略:根据学生反馈和同伴评价,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提高教学效果第八章:教学资源整合8.1 资源类型:历史文献:提供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提供更多关于长征的图文和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8.2 资源整合:结合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整合长征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多媒体资源建立长征教育资源库,方便教师和学生随时查阅和使用9.1 反思内容: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反馈,共同探讨如何改进教学和学习方法第十章:教学评价与反馈10.1 评价指标:教学内容:评价教学内容是否全面、准确地传达了长征的历史知识和精神内涵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教学效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对长征历史意义的理解程度10.2 反馈与改进:根据教学评价结果,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调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调整,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效果。

《“走”完长征的婴儿》读后感,主要讲红军长征的故事

《“走”完长征的婴儿》读后感,主要讲红军长征的故事

《“⾛”完⻓征的婴⼉》读后感,主要讲红军⻓征的故事 下⾯是⼩编编制的《“⾛”完⻓征的婴⼉》这篇⽂章主要讲红军⻓征的,主要⺫的在于体味红军坚强不屈的⻓征精神,欢迎⼤家阅读。

 篇⼀:《“⾛”完⻓征的婴⼉》读后感 这篇课⽂讲述了贺捷⽣奶奶不满⼀岁跟着红军⾛完了漫漫的⻓征路的故事。

这个动⼈的故事让我感觉到了当年的红军战⼠们⻓征时的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活,在漫漫⻓征路上,不畏艰险,爬雪⼭过草地,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取得了⼀个⼜⼀个的伟⼤胜利。

回顾在枪林弹⾬中战⽃的红军战⼠们,再看看我们现在⾐⻝⽆忧的⽣活,就算学习上有再⼤的困难,和当年的红军战⼠们相⽐,简直不值⼀提! 我今后⽆论遇到多⼤的困难,都要发扬红军⻓征的精神,决不向困难低头。

篇⼆:《“⾛”完⻓征的婴⼉》读后感 这个故事的主⼈翁是贺⻰的⼥⼉贺捷⽣,现在应该说是贺捷⽣奶奶。

她讲述了那时她“⾛”过⻓征的故事。

那时,她出⽣在⾰命根据地。

时间为1935年1⽉1⽇,她的⽗亲打败敌⼈后,她就出⽣了,我想:她⼀出⽣就有“双喜”,她后⾯⼀定有好运。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发⽣了。

11⽉19⽇,敌⼈⼀百多个团在攻击,为了保存实⼒,红军开始了⻓征。

但,幸运的是她的⺟亲并没有丢下她,她被⺟亲放进箩筐,背在⾝上开始了⻓征。

可刚刚脱离危险的她,⼜有⼀个考验等着:天上有敌机轰炸,地上有敌军围追堵截,⽽且这⼜是⼀个寒冬,虽然差点丢了⼩命,但她还是挺住了。

刚⾛出雪⼭,⼜在过草地。

那时,她已经奄奄⼀息,连哭的⼒⽓都没了,⼤⼈已经考虑如何埋葬,有⼈弄来了⼀块布,她的“棺材”有了,幸运的是她还有⼀⼝⽓,⼤⼈就继续带她⾛,终于⾛过了草地。

联想到我们现在的⽣活,真是来之不易啊。

所以,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不好好⽣活、不好好爱惜⾝体。

贺捷⽣奶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记住那个年代,记住贺捷⽣奶奶出⽣的那个环境,让我们⼀起为今天、明天⽽努⼒吧。

走完长征的婴儿古诗词三首的感悟

走完长征的婴儿古诗词三首的感悟

走完长征的婴儿古诗词三首的感悟“我看见一座金山,闪耀着一片光芒。

/用铁锤打碎山石,露出闪亮的金子。

/把闪光的金子带回家乡,人们都很喜欢它……”这首诗歌就是长征胜利80周年时作者陈建功所写下来的《走完长征的婴儿》中最后一篇,当然这里的“他”指的就是我们伟大的共产党员毛泽东同志了。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读到了《走完长征的婴儿》并且有感而发——每逢重要节点纪念日必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前两天,学校组织全体师生观看电影《走过长征》,通过观看该部影片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老百姓对待红军的态度也令我十分敬佩。

尤其是那位母亲为掩护孩子被敌人抓住,她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定将自己与孩子推入火海,以此保证孩子安全撤离的情景更加触动了我内心柔软的角落。

从小父母便告诉我做事应坚持原则,可面临危险之际却能够舍弃自身性命换取别人的平安,如果说这样的选择还算正确的话,那么接下来另外几件事又怎么解释呢?比如在1935年10月19日晚上,毛泽东率领的红军队伍经过一夜急行军终于赶到了陕北吴起镇,但由于敌众我寡,红军只好退守陕甘边界的一条狭窄的山谷中。

当时已近黄昏,四处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突然,敌人的机枪响了,顿时硝烟弥漫,红军伤亡惨重。

关键时候,毛泽东沉着冷静,立即派警卫排长杨成武带领20多名战士向敌人发起冲锋,趁乱救出了被围困的红军战士。

再比如1936年12月25日凌晨3时许,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及红三十军军部等单位遭遇数倍于己的马匪袭击,双方展开激烈交火,红军官兵浴血奋战,歼灭敌人1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600余枝。

战斗结束后,因弹药耗尽,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乘坐的汽车陷入泥潭无法脱身,幸亏警卫连副班长王树声冒死驾驶汽车载着毛泽东等人顺利逃脱。

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类似的问题或麻烦,但像这些英雄人物这般视死如归、忠诚奉献的精神仍旧值得我们去学习。

读《“走”完长征的婴儿》有感

读《“走”完长征的婴儿》有感

读《“走”完长征的婴儿》有感
读罢《“走”完长征的婴儿》,我心中久久难以平静,让我对万里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篇文章是我国老一辈革命家贺龙元帅的
女儿贺捷生写的亲身经历的一连串故事,当时作者还是个襁褓中的婴儿。

她写道:有一次过敌人的封锁线,妈妈怕我的哭声会报露部队,便用衣服紧紧捂住我的头。

待危险过后,稳的脸都憋紫了,险些丢了小命。

读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她的妈妈心太狠,可是我知道这正是体现了她的妈妈的爱,对广大红军战士的伟大的爱。

作者继续写道:过草地时,我已经病饿交加,奄奄一息,连哭的力气也没了,眼看就要断气,大人已经在考虑如何埋葬我。

好不容易找到一块白布当我的‘棺材’,大人们见我仍有一口气,就依旧带着我,终于走出了草地。

我们现在的小朋友都有挑食的坏习惯,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今后要尽力改正它。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呀!我们要牢牢铭记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五(3)中队王斐然。

12、走完长征的婴儿ljz.

12、走完长征的婴儿ljz.

颠落
消耗
严峻
跋涉
病饿交加
衣衫褴褛 着落
奄奄一息 取之不尽
一步不落 下 落
着落
着急
率领
效率
课文共写了几件事?分别是哪几个小 节写的?找出有关段落。并用简短的话 归纳这几件事。(提示:可用上“什么 时候/情况下,谁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 如何”的句式先各自写一写,再来说一 说。注意第一人称应转换成第三人称)
时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 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朗读要求:
1、学习生字词,用学过的方法理解 “奄 奄一息”的意思及组词方式,完成课后 “照样子写词语” 的练习。
2、读通课文,尝试用节意合并及扩充课 题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谁在怎么 样的情况下“走”完长征)
疑惑
率领
围追堵截 襁褓
围剿 箩筐 一步不落
12.“走”完长征的婴儿
婴儿:不满一岁的小孩儿; 幼年:三岁左右到十岁左右的儿童; 儿童:较幼小的未成年人; 少年:人十岁到十五六岁的阶段; 青年:指人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阶段; 中年:四五十岁年纪; 老年:六七十岁以上的年纪。
长征从1934年10月-1935年10月,共13 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长驱二万五千 里,途中共爬过18座山脉(五座终年积 雪,雪山行程2700里),走过人迹罕至 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 24条河流,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 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11个月, 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战斗110次; 红四方面军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
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
财富”中的“这段经历”指

“精神财富”是指

《“走”完长征的婴儿》倔强的小红军(S版四2022年级上册)

《“走”完长征的婴儿》倔强的小红军(S版四2022年级上册)

《“走”完长征的婴儿》倔强的小红军(S版四年级上册)陈赓(ɡēnɡ)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ái]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bèi)。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

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

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sāi)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呀,那就比一比吧。

”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

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kē)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ma)。

我的比你的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

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着来路跑去。

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xī)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

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捶(chuí)着自己的腿说:“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xiōnɡ dì)呀!”。

12 走完长征的婴儿

12 走完长征的婴儿

12 “走”完长征的婴儿基础性练习1、读拼音,写词语wãi jiǎo qiǎng bǎo lán lǚyí huò()()()()xiāo hào shuài lǐng yán jùn bá shâ()()()()巩固性练习“有一次过敌人封锁线,妈妈怕我的哭声会暴露部队,便用衣服紧紧捂住我的头。

等危险过后,我的脸都憋紫了,险些丢了小命。

“有一次突围时,我父亲把我裹在怀里,骑在马上,一路冲杀。

等突出重围后,才猛然发现,胸口空空的,孩子丢了!父亲焦急万分,立即掉转马头,回去寻找。

幸亏一位老乡捡到了被颠落在路边的我,交还给父亲,我才又回到了父母的怀抱。

“红军过草地时正是夏秋之交。

在刚走出极艰苦的雪山地区,体力严重消耗,尚未恢复的情况下,一个更加严峻的考验又摆在红军面前。

过草地时,我已经病饿交加,奄奄一息,连哭的力气也没有了,眼看就要断气,大人已经在考虑如何埋葬我。

总不能光着身子埋葬吧,因为我根本没有自己的衣服。

红军长途跋涉,也都衣衫褴褛。

后来军需处的干部不知从哪里找来了一块白布,我的“棺材”才有了着落。

不过,我的生命力强得出奇,大人们见我还有一口气,就仍然带着我,我终于走出了草地。

”贺捷生奶奶喝着野菜汤“走”完了长征路,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1、阅读选文,根据提示概括地写出贺捷生回忆长征途中的几件事。

(1)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部队,(2)突围时,父亲把“我”丢了,(3)过草地时,“我”已经奄奄一息,大人们2、“走”完长征的婴儿,“走”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2、为什么说这段经历会成为贺捷生奶奶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提高性练习维克托班上转来一个新同学,他的名字叫维克托。

维克托经常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些奇遇。

大家都信以为真。

有一天,班上的同学排演一出话剧,不料,在演出前,扮演主角的同学突然病了,大家发起愁来。

走完长征的婴儿

走完长征的婴儿

过封锁线时,为了不暴露部队, “我” 被妈妈 用衣服捂住头,险些丢了小命。
突围时,
父亲把“我”裹在怀里,一路冲杀, “我”被颠落在路边,幸亏老乡捡 到,才回到父母怀抱。
过草地时, “我”奄奄一息,眼看就要断气, 但“我”生命力强得出奇,终于 被大人带着走出了草地。
长征是宣言书 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1935年11月19日,面对敌人一百多个团 的疯狂“围剿”,为了保存实力,为了北上抗 日,根据地的红军开始了长征。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陕北
两年二万五千里Fra bibliotek读准字音 là 一步不落 zhuó 着落
.
.
yǎn 奄奄一息 .
lǎn lǚ 衣衫褴褛
. .
过敌人的封锁线 妈妈怕我的哭声会暴露部队,便用衣服捂住我的头 我的脸都憋紫了,险些丢了小命
长征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12走完长征的婴儿

12走完长征的婴儿

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根据题目提出问题
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读读认认
•疑惑 率领 报捷 围剿 疑惑 消耗 严峻 跋涉 •取之不尽 围追堵截 取之不尽 •奄奄一息。 奄奄一息。 奄奄一息
小练习
奄奄一息 谆谆教诲 依依) (依依)不舍 欣欣向荣 勃勃) (勃勃)生机 孜孜不倦 蠢蠢) (蠢蠢)欲动 循循善诱 洋洋) (洋洋)得意 栩栩如生
长征
自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 1934年 月至1936年10月 1936 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转移。 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转移。参加 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 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 军及红25 25军 军及红25军。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由 方志敏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 方志敏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 敌包围而失败。1934年10月,红一方 敌包围而失败。1934年10月 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 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 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 课文讲了几件事? • 为什么加引号? • 注意本文引号的用法。
贺捷生简介 •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事科学院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军事科学院军 事百科研究部部长,军旅作家 军旅作家。 事百科研究部部长 军旅作家。湖南 省桑植县人,女 省桑植县人 女,1935年11月2日生 年 月 日生 于红二军团的征战途中。父贺龙, 于红二军团的征战途中。父贺龙, 时任红二军团军团长,母蹇先任 母蹇先任, 时任红二军团军团长 母蹇先任,红 二军团的政工干部。 二军团的政工干部。其时正值红军 打了个胜仗,, 取名“捷生” 打了个胜仗 ,即,取名“捷生”。 18天后 她在襁褓之中随军转战 成 天后,她在襁褓之中随军转战 天后 她在襁褓之中随军转战,成 为经历过长征的红军子女之一。 为经历过长征的红军子女之一。

12“走”完长征的婴儿

12“走”完长征的婴儿
1935年11月1日,我出生在湘鄂川 黔革命根据地。当时,父亲率领红军反
击国民党的‘围剿’,刚打了一个胜仗,
正好传来女儿出世的消息。前方报捷, 后方报喜,‘捷生’的名字就这样产生 了。
捷:捷报。(胜利的喜讯)
jiǎo
疑惑 幸亏 着落
là lán lǚ zhuó
围剿 严峻
yǎn
率领 消耗
襁褓 埋葬
千真万确
过草地时,‚我‛已经奄奄一息,大人们
(带着还有一口气的‚我‛走出了草地。)
奄奄一息 过草地时,我已经病饿交加,奄奄一息,连哭 的力气也没有了,眼看就要断气,大人已经在考虑 如何埋葬我。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照样子说词语
( 依依 )不舍 ( 蠢蠢 )欲动 ( 勃勃 )生机 ( 洋洋)得意

连……也……——
贺捷生奶奶喝着野菜汤 ‚走‛完了长征路,这段经历
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
富。 ‚这段经历‛指的是父母背着
贺捷生,历经艰险走完长征路。
‚精神财富‛指的是在长征路 上磨炼出了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 的革命意志。

(就被母亲背在身上,随红军开始了长征。)
贺捷生母亲的回忆:
女儿尚未满月,既不好揣在怀里,也不便抱在手里,更 不能扛在肩上,只能将其手脚缚在襁褓里,放在一个背篓里 面,由妈妈背着走。细竹编成的背篓里面,底下堆放着必备 的棉毯、尿布和衣物,女儿不知所以地卧在中间,顶端还搭 着一块棉布,以此遮风蔽雨。贺龙不由逗趣地说:“白鹤有 个滩头做宿营地,锦鸡有个山头做宿营地。这一路上,红军 的宿营地就是两只铁脚板,我女儿的宿营地就是这背篓摇 篮!” 还被当作“宿营地”和“供给部”的背篓摇篮,务必依 托在妈妈的背上,一路上摇呀摇,但不是摇到外婆桥,而是 摇向那遥远的北方· · · · · ·

12、“走”完长征的婴儿

12、“走”完长征的婴儿

12、“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目标:1、积累并理解词语“襁褓”“围剿”“围追堵截”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提示概括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的三件事,并复述其中的内容,体会长征的艰险。

3、理解“走”“精神财富”在文中的含义,感受给予后人的精神滋养。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初步了解长征和贺捷生:1、板书“长征”:红军长征胜利已经70多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长征得课文是非常有意义的,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好这个词。

1)了解长征:①长征路途遥远,所以又称二万五千里长征,打开课本,快速读读课文的第一、二节,你对长征又有哪些了解?(例如:为什么长征,什么时候开始,从哪里出发,最终到达哪里?)②罗列信息:媒体出示:1935年11月19日粉碎“围剿”、保存实力、北上抗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陕北二万五千里2)根据上述信息,稍作整理,用一段话来介绍一下这支红军部队的长征2、引出主人公:1)在长征途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红军精神,被后人称之为……板书: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其中的一个人物,当时她随红军走完长征还只是个襁褓中的婴儿。

板书:婴儿、*理解“襁褓”2)她的名字就是……板书:贺捷生(指导“捷“的书写)3)长征之路十分艰难,许多战士都在长征路上倒下,一个不满一岁的婴儿走完漫漫长征路,最终到达陕北。

补齐课题4)这是神话吗?课文肯定地告诉我们……出示:不,这是事实,千真万确!齐读二、整体感知,简要概括长征途中的四件事: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思考一位记者采访了贺捷生奶奶,贺捷生奶奶向记者叙述了她从父母那儿了解的自己在婴儿时“走”完长征的事情,哪几小节写了她告诉记者的内容,你从哪里来看出来的?交流出示:因为记者引用了贺捷生的自述,所以得加引号。

第2-6节每节开头都用前引号,直到贺捷生叙述完毕后才加后引号,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写法。

“走”完长征的婴儿

“走”完长征的婴儿
因此,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的句式来简要说说课文中的四个事例。学生不能完整叙述的内容,我就引导他们考虑哪些内容是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叙述时要求注意语句的完整性,表达的合理性。其次,我还紧紧围绕课后的“阅读芳草地”,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充分了解课文的内容后,又让学生重点学习课文最后一节,思考怎样理解“这段经历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进一步明确全文的中心。
备注:(学生即兴问题、追问)
什么是长征?婴儿怎么能“走”?“走”为什么加引号?
其次要善于分析学情,研究并发现学生的薄弱之处,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概括时,学生的困难一方面表现在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上,另一方面表现在方法的掌握上。应善于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点,教给学生有效的概括方法,把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
最后还应避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自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课文的归纳
《“走”完长征的婴儿》是一篇采访稿,采访的对象是贺龙元帅的女儿女将军贺捷生。文中贺捷生回忆了长征过程中,自己从出生到“走”完长征路的四件事,反映了长征途中艰难困苦以及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革命信念。
本单元开始,学生要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能力是一种比较重要的能力。阅读教学中的概括,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通过概括能力的训练,学生能深入理解课文、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达到提高语文整体素质的目的。概括不同于复述,它要求学生用关键词句来提炼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随笔10月20日
课题

“走”完长征的婴儿(课后练习)

“走”完长征的婴儿(课后练习)

12.“走”完长征的婴儿一.看拼音写词语:yí huî shuài lǐng bào jiã zhēn chá hōng zhà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wãi zhuī dǔ jiã fēng xuě jiāo jiā qiáng bǎo yí bù bú l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bào lù jiāo jí wàn fēn yǎn yǎn yì xī xìng kuī xiāo hào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yán jùn mái zàng cháng tú bá shâ yī shān lán lǚ zhuï luî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luî xià qǔ zhī bú jìn shě dã sù shâ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二.辨字组词:漫()埋()拔()骏()截()慢()理()跋()俊()栽()三.近义词:激烈()陆续()镇静()敏捷()疑惑()率领()艰苦()四.反义词:敏捷()镇静()同意()危险()保存()困难()暴露()五、照样子写词语1.焦急万分(心里急):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千钧一发(情况危急):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3.奄奄一息(AABC):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4.风雪交加..: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的元帅()的季节()的雪山()的队伍()的消息()的草地例:(保存)实力()部队()草地()奇迹()马头()重围()体力七.关联词填空:不但…而且…虽然…但是…因为…所以…1.()我是个婴儿,()我还是“走”完了长征路。

走完长征的婴儿

走完长征的婴儿

12“走”完长征的婴儿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

默读课文,根据提示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

2、正确朗读“围剿、奄奄一息、衣衫褴褛、襁褓”等词语,并能理解词义;学会用“……连……也……”造句。

3、理解课题《“走”完长征的婴儿》中“走”字上引号的作用。

4、了解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信念。

教学重点: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

教学难点:根据提示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信念。

教学准备:课件;了解长征和长征中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信念走出了草地。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1、你知道长征吗?你能讲长征中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吗?2、今天,我们学习《“走”完长征的婴儿》,你觉得课文的题目对你有什么启发?二、学习课文1、初步读课文,你有问题要提出吗?(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但不明确指出几件事。

)词语:疑惑(心里不明白,困惑)报捷(报告胜利的消息)奄奄一息(只剩下微弱的气息)风雪交加(风和雪一齐袭来)2、你对课文第一小节中“我”、“她”、“贺捷生”之间是什么关系?3、理解第一小节最后一句话。

作者采访贺龙的女儿贺捷生,是贺捷生奶奶向“我”叙述了“走”完长征的婴儿这件事。

4、再读课文2~6小节。

想一想:我是怎样的情况下,“走”完长征的路?遇到了那些事?(1)1935年11月19日,刚刚诞生18天的贺捷生被母亲背在身上,随红军开始长征。

(2)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部队,妈妈用衣服捂住贺捷生的头,她险些丢了小命。

(3)一次突围后,父亲发现裹在怀里的贺捷生丢了,幸亏被老乡捡到了,她才回到了父母身边。

(4)过草地是,贺捷生奄奄一息,大人们为她准备了“棺材”——一块白布,单她生命力强得出奇,终于走出了草地。

5、想一想,贺捷生奶奶“走”长征遇到了哪些困难,再读课文。

(用叙事的方式讲述贺捷生奶奶“走”长征之路。

)6、课文最后小节讲什么?三、你读了课文以后有什么感想?(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信念)四、将一讲,你知道的红军长征中的故事。

《“走”完长征的婴儿》读后感

《“走”完长征的婴儿》读后感

《“走”完长征的婴儿》读后感在读完《“走”完长征的婴儿》这篇文章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揪住。

文章讲述的是贺捷生奶奶在襁褓之中就跟随红军踏上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

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尚在吃奶的婴儿,居然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贺捷生奶奶出生才 18 天,就被父母带着开始了长征。

想象一下,18 天的小婴儿,是多么的脆弱和无助啊。

可她就这么跟着队伍,一路前行。

那时候的环境,可不是我们现在所能想象的。

没有舒适的婴儿车,没有温暖的襁褓,甚至连一口充足的奶水可能都无法保证。

贺捷生奶奶的父母为了她,不知付出了多少艰辛。

在过封锁线的时候,那紧张的气氛仿佛能穿透纸张,直抵我的心间。

敌人的枪炮声在耳边呼啸,每前进一步都可能是生死的抉择。

贺捷生奶奶的母亲紧紧地把她抱在怀里,父亲则在前方为她们开辟道路。

我能想象到,那位母亲的心跳是多么的急促,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对孩子的爱。

哪怕自己有一丝危险,也要保护好孩子的安全。

长征途中,粮食短缺是常有的事。

大人们有时候连草根、树皮都吃不上,更别说给小捷生找到充足的食物了。

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大家都想着法子让这个小生命能活下去。

也许是一口稀粥,也许是一点羊奶,每一份来之不易的食物,都饱含着战友们对这个小婴儿的关爱。

路途的颠簸,对于成年人来说都难以忍受,更何况是一个小婴儿。

贺捷生奶奶在马背上、在大人的怀抱中,经历了无数次的摇晃和震动。

她哭了,大人们的心就揪起来;她笑了,大家仿佛又看到了希望。

就这样,一步一步,这个小婴儿跟着队伍走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

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太幸福了。

孩子们从一出生,就被各种柔软的衣物包裹着,睡在舒适的小床上,吃着营养丰富的奶粉和食物。

稍有一点不舒服,家长们就紧张得不行,赶紧带着去看医生。

而贺捷生奶奶呢,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都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我们总是抱怨学习辛苦,工作累,可和长征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贺捷生奶奶在那么小的时候,就经历了生死的考验,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的生活,不努力奋斗呢?这篇文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长征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走”完长征的婴儿
一、导入新课。

1 媒体播放长征图片或红军过雪山时的情景片段。

板书:长征(说说自己了解的“长征”)
师述: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们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

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2 许多红军战士牺牲在了长征路上,可是一个婴儿却“走”完了长征。

(把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

围绕课题质疑。

(预设问题:婴儿是谁?她是怎样走完长征的?题目上的走为什么加引号?)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读读课文。

媒体出示:
读读课文,了解你想知道的内容,并提出你不能理解的地方。

2、交流读文后自己了解的课文内容。

(1)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初步解决:婴儿是谁?她是怎样走完长征的?题目上的走为什么加引号?
(2)质疑。

(学生可能会问有些小节中为什么只有上引号,没有下引号的问题)
(课文是写贺捷生奶奶回忆长征过程中,自己从出生到“走”完长征路的一连串的故事,所以叙述的每一小节有上引号,直到叙述完了以后加上下引号。


三、研读课文。

(一)默读课文2——6节,想想贺捷生奶奶回忆了长征途中的哪几件事?
1、学生自己读文归纳、概括。

媒体出示:
“我”刚出生18天,就被母亲背在身上,随红军开始了长征。

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部队,妈妈用衣服捂住“我”的头,“我”险些丢了小命。

突围时,父亲把“我”丢了,幸亏被老乡捡到了,“我”才回到了父母的怀抱。

过草地时,“我”奄奄一息,但“我”生命力强得出奇,大人们带着还有一口气的“我”,终于走出了草地。

2、学生交流:
“我”刚出生18天,就被母亲背在身上,随红军开始了长征。

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部队,妈妈用衣服捂住“我”的头,“我”险些丢了小命。

突围时,父亲把“我”丢了,幸亏被老乡捡到了,“我”才回到了父母的怀抱。

过草地时,“我”奄奄一息,但“我”生命力强得出奇,大人们带着还有一口气的“我”,终于走出了草地。

(二)分组轮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一)细读这几件事,从那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当时红军所处的境地是十分危险的,面对这些,红军是怎样克服的?
(二)交流学习。

1、学习第一件事。

完成填空。

媒体出示:
“我”刚出生18天,。

交流答案。

(就被母亲背在身上,随红军开始了长征。


(感受:“我”一出生,就参加革命。


指名读第二节,知道当时的情况。

(理解围剿:包围起来剿灭。

)为了保存实力,红军开始了长征,妈妈舍不得丢下我,这里有一段回忆,媒体补充资料。

媒体出示:
女儿尚未满月,即不好揣在怀里,也不便抱在手里,更不能扛在肩上,只能将其手脚缚在襁褓里,放在一个背篓里面,由妈妈背着走。

细竹编成的背篓里面,底下堆放着必备的棉毯、尿布和衣物,女儿不知所以地卧在中间,顶端还搭着一块棉布,藉以遮风蔽雨。

贺龙不由逗趣地说:“白鹤有个滩头做宿营地,锦鸡有个山头做宿营地。

这一路上,红军的宿营地就是两只铁脚板,我女儿的宿营地就是这背篓摇篮!”
还被当作“宿营地”和“供给部”的背篓摇篮,务必依托在妈妈的背上,一路上摇呀摇,但不是摇到外婆桥,而是摇向那遥远的北方……
师述:就这样,出生才18天的“我”随部队开始了长征。

天上有敌机侦察轰炸,地上有敌军围追堵截,又值寒冬季节,风雪交加。

坐月子的母亲和襁褓中的我一步不落地跟着队伍行军,面对的困难无法想象。

2、学习第二件事。

(1)完成填空。

媒体出示:
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部队,。

(2)交流答案。

(妈妈用衣服捂住“我”的头,“我”险些丢了小命。


(3)理解“暴露”与“封锁线”,体会用衣服捂住头的感觉。

你感受到了什么?(穿过封锁线的危险。


(4)朗读指导。

过渡:我不仅险些丢了小命,还差一点被弄丢了呢。

3、学习第三件事。

(1)完成填空。

媒体出示:
突围时,父亲把“我”丢了,。

(2)交流答案。

(幸亏被老乡捡到了,“我”才回到了父母的怀抱。


(3)感受:战斗的激烈。

(4)师补充资料。

媒体出示:
有一天,蹇先任病倒了,怎么也抱不动女儿了,只好把她交给她父亲。

贺龙用布袋子把女儿裹在怀里指挥战斗,女儿是何时从他的怀抱里掉出去,摔在了路旁的草丛中,他竟全然不知。

这场战斗结束之后,贺龙刚坐下习惯性地从腰间抽出旱烟袋,突然意识到身上少了件什么东西。

糟糕,他怀里的孩子丢了!贺龙和警卫员立刻掉头回去寻,可怎么也不见小捷生的影子。

正当贺龙已近乎绝望时,他发现一队伤病员正在路边歇息。

他随口问了一句:“你们谁见过我的孩子吗?是一个婴儿!女孩!”这些走在部队最后面的伤病员们这才知道,原来途中捡到的身上裹着一件红军军衣的女婴是贺龙的女儿。

他们急忙高兴地把小捷生抱了出来,“是她吧?”望着襁褓里的女儿,泪水不禁从这位刚强的指挥官脸颊无声滑落…
过渡:长征途中面对的困难真的是无法想象。

4、我在过草地时又发生了什么事?学习第四件事。

(1)指名说。

(2)媒体出示。

过草地时,我已经病饿交加,奄奄一息,连哭的力气也没有了,眼看就要断气,大人已经在考虑如何埋葬我。

(3)师生对读:过草地时——总不能光着身子埋葬吧——红军——也都——后来——不过(4)感受:当时条件的艰苦。

媒体出示句子。

让学生反复读读例句。

(理解“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5)照样子说词语。

例:奄奄一息
()不舍()生机
()欲动()得意
(这一题主要是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除了规定的补充完整外,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同样结构的词语。


(6)用“……连……也……”说一说,教师予以指导,鼓励学生把句子说完整、说具体。

(7)通过理解褴褛:衣服破烂。

我根本没有自己的衣服来体会红军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和我终于走出了草地。

(8)朗读指导。

(三)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一节。

1、思考两个问题,媒体出示::“走”为什么加引号?怎样这理解段经历成为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2、学生交流。

(因为长征时贺捷生只是未满周岁的婴儿,是父母亲抱着她走完长征路的。

她同样经受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而父辈们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则在以后的岁月里激励着贺捷生。


四、小结复习。

1、媒体出示,了解贺捷生。

媒体出示:
贺捷生(1935—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部长,军旅作家。

湖南省桑植县人,女,1935年11月1日生于红二军团的征战途中。

其父贺龙时任红二军团军团长,其母蹇先任是红二军团的政工干部。

80年代,她在从事军史研究的同时,又开始文学创作。

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96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总结课文:贺捷生奶奶从1935年10月到1936年10月,过封锁线,差一点被丢失,又
险些丢了小命,历时11个月,跟着红军战士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大小战斗110次,一起走完了长征。

3、再读课题。

媒体出示:
语言直播厅
贺捷生奶奶的“长征”经历,充满了传奇,更充满了艰辛,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给伙伴或家人听,要注意人称的变化(第一人称换成第三人称。


实践活动
读一本或者一篇以描写长征的书籍或文章,或者查找相关资料,初步了解长征时间,长征的起点和重点,有哪些重大事件等。

18天开始长征
12 “走”完长征的婴儿险些丢了小命
(贺捷生)又回父母怀抱
生命力强得出奇
凡事发生,必有利我!因为凡事都是我赋予它意义,它才对我有意义。

而我的思维模式已经调整成“赋予所有事情对我有利的意义”了。

什么叫做说话的高手?说的人家舒服、感动,同时愿意按你说的做。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你对爱的定义是什么?通过你说话我就知道。

哭泣女:“给他做了20年饭,从来没听他夸我一句。

”——她的爱是“肯定、赞许”
委屈男:“不管她做的好吃不好吃,我不全都吃掉了嘛”——他的爱是“行动”
“纪念日、生日,买个包包就完了,从没见他在家过!”——她的爱是“陪伴”,他的爱是“礼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